那一年,春风吹过小小菜园散文

时间:2019-05-15 11: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那一年,春风吹过小小菜园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那一年,春风吹过小小菜园散文》。

第一篇:那一年,春风吹过小小菜园散文

春天应该是大漠一年当中最美丽的季节,没有南方缠绵不断的雨、乍暖还寒的风;春到大漠,来得干干脆脆,轰轰烈烈。当冬季的寒冷褪尽,春风和阳光关注大漠时,涅槃后重生的草原立刻茂盛起来,你就看到一片可人的新绿。

那一年,春天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来到了大漠,来到了十个水,来到了盐山口,来到了这个叫做吐孜阿瓦提的地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无法想像这样的地方,吐孜是维吾尔语:盐。对,这里除了盐,就是石头。站在吐孜阿瓦提山口极目远望,茫茫戈壁一望无边,没有人烟、没有歌声、鸟儿不飞、草儿也不长。这样的地方会有春天吗?然而上苍是无所不能的,他可以同时将苦难和幸运赐予人类,也能给予大地严酷的寒冬和美丽的春天。

上苍在关闭了这片荒漠的生命之门后,为它打开了一扇窗。他用天山积雪融化出玉尔滚河,河水穿山而过,在吐孜阿瓦提山口拐个弯,洗净了盐山下的一片土地。因为盐是人类生命不可匮缺的,政府利用这里的资源建设了一个盐场,为周边地区的百姓提供食用盐,河湾的那一片净土就成为了制盐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开垦出一个小小的菜园,植树、种菜,将生命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上苍不辜负辛勤的汗水,毫不吝啬地给了这里一片灿烂的春天。

我喜欢盐山口的春天,喜欢在玉儿滚河畔等待日出,喜欢在菜园里看草叶上的晨露。站在小小的菜园里,站在和煦的阳光中,身边的杏树繁花落尽,生出嫩绿的叶片和粒粒青涩的小杏;脚下是一片青青的苜蓿草,紫色的马兰和金黄的野菊毫无顾忌地开放,我闻得到淡淡的清香。这是我们盐场的菜园,我是盐场的一名员工,我居住的小屋,就在这座小小的菜园旁,我亲手参与菜园的种植,那里每一张叶片里都有我的汗水。

那一个春天,我和往常一样,拥着女孩儿来到菜园,采撷随意开放的野菊和马兰花,沉浸在一片浓浓的春意中。副厂长艾岱忽然来找我,他对我说:有一位客人要来盐场,你去准备一下,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这里是穷乡辟野,除了偶尔来视察的政府官员,鲜有陌生人来这里做客,虽然不知道来的是谁,我们仍然充满热情,大漠的人有着和大漠一样的胸怀,他们善待每一位珍贵的来客。

照例是盐场最赋诚意的接待,朴实的员工扫净每一条道路,拿出家中的食品,尽管用都市人的眼光看来很寒碜,那已经是他们倾其所有。从城里到盐山口有近百公里路,客人到达时太阳已经染红了玉儿滚河水。越野吉普车的车轮上沾满褐色的泥土,停靠在简陋的办公室前,从车里走下来风尘仆仆一群人,只看一眼,我便呆了。

十分熟悉眼镜下那一张儒雅的脸,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的广播里和报纸上都对他做过长篇宣传报道。那是一个崇尚科学、崇尚精神的时代,他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明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与癌症搏斗不言放弃的勇士、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与新疆有不解之缘的上海人。他是彭加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一代年轻人的榜样和楷模,他就站在来客中间。

是的,是彭加木先生,带着他的研究生,第三次进罗布泊之前,来我们盐场进行考察。见到彭加木先生的那一刻,激动的心情丝毫不亚于当今的追星一族,我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痴痴地,脑子里一片空白。在先生的提示下,我把他带到那个小小的菜园,带到那一片青青的苜蓿草、紫色的马兰和金黄的野菊当中,彭先生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生长在盐碱地上的绿色,仔细地观察美丽的花朵和翠绿的叶片,与他的研究生讨论着,他们认真地采摘了许多植物标本,他们真诚地赞美这一片土地上顽强的生命——盐碱地上的植物和大漠人。

从菜园出来,先生亲自攀上高高的山岩,深入那些被称为“盐溶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考察洞壁上由盐晶体形成的盐笋、盐塔、盐钟乳、盐珊瑚。吐孜阿瓦提的盐山形成于三千万年之前,它是塔里木的一部分,远古时代的海洋,被称之为古地中海。在地质造山运动中沉积了厚达四百米的盐层,处处布满暗河和盐溶洞,那是些充满危险的地方。远远地望着先生攀爬的背影,想起了他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此刻,我眼中的彭加木先生,与吐孜阿瓦提盐山比肩。

整整一天我们都陪伴在彭加木先生身边,他和我们一起爬山涉水,吃简单的家常饭菜;和蔼地与我们聊天,殷切地鼓励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温暖就像一阵春风吹过我们心田。先生傍晚时分离开了盐场,却将希望和等待留给这一片土地,因为他说:我还会再来!

但是,彭加木先生爽约了,他没有再来,而且永远不会再来!离开盐场不久,我们从广播和报纸上滚动式的追踪报道中获悉:那一年6月16日下午2时许,彭加木先生带领的考察队到罗布泊进行第三次考察。在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都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先生留下一张写着我往东去找水的纸条,独自冒着50℃多度的高温往东面去找水,从此消失在茫茫沙海之中。

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急切地关注着彭加木先生失踪的后续报道:彭加木先生的失踪震惊了世界,国家先后三次派出飞机、汽车,发动部队和专业人员在4000平方公里的沙海进行拉网式的搜寻,不放过戈壁沙海中黑风暴刮起的每一个沙丘、沙梁、沙山,遗憾的是,人们没有找到先生留下的蛛丝马迹。

几个月后,国家第四次组织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军区独立5团、通讯兵部队、汽车56团和407部队参与的一支队伍,再一次深入罗布泊寻找彭加木先生,在先生失踪地点周边1011平方公里范围,以人均一平方公里的密度进行搜索,依然一无所获。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泊之魂!

“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彭加木先生在癌病缠身时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坚强的意志、执着的信念,感受到一位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无比忠诚。彭加木先生是一位伟人,他胸怀世界,第一次来到新疆,便立下了改造戈壁的志向,要给荒漠带来美丽的春天,终于以身殉志。

大气磅礴书宏志,柔情似水写真情,彭加木先生又是一位凡人,他不远万里来到吐孜阿瓦提,入黎民百姓家,走荆棘之路,吃粗茶淡饭。平易待人、诲人不倦,激人上进、身为表率。像春风般吹过盐山脚下那一个小小的菜园,吹过那些青青的苜蓿草、紫色的马兰和金黄的野菊。

彭加木先生走了,他像大漠的春天,来得轰轰烈烈,走得惊天动地,带着他未完的心愿、带着他未竟的事业,永远地去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吐孜阿瓦提知道,小小菜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颗草都知道,他来过,他走了,他留在种菜人永恒的记忆中,让他们至今缅怀,缅怀!

第二篇:冬天吹过一阵风散文

外面的风,不安分地刮着,栾树的枯果飘落下来,像无数只褐色的蝴蝶从天而降。我突然想到了小恩的诗——冬天吹过一阵风,几许凛冽,几许浪漫。跟小恩有关的记忆也随之纷至杳来,那些人,那些事,一回首,不觉生死两茫芒。

(一)小恩比我大一岁,是姨妈的儿子,他们生活在零陵的大山里。第一次见到小恩,感觉他像极了猴子。那时我们只有几岁,他很瘦,一听到门外拖拉机的“嘟嘟”声就从屋里蹦出来,两眼放光,手舞足蹈,口里直呼“车子!车子!车子……”,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四个轮胎的交通工具。

我的姨妈是一个个子瘦小的女人,说话时声音慢而轻,脑后扎了个四寸长的马尾,脸很小,眼睛有点眯。从我记事起,难得看到姨妈开怀大笑,她总是微笑着,不是欢笑,也不像苦笑,她的笑像大病初愈后被人慰问时回报的礼貌之笑。

姨妈是改嫁进的大山。她在二十几岁时死了老公,那时小表姐爱云只有两岁,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几乎难以生存,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姨父,那年代,山里有树,有竹子,地广,只要人不懒,吃喝不愁,随便砍根竹子编副农具就可以变钱,生活比贫瘠的平地上要充裕,为了孩子,她毅然嫁了进去。听爸爸说,三个孩子是被两担箩筐挑进山的。姨父的前妻早亡,留下了一个一岁的女儿,叫玲玲,两年以后,他们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其实姨父也是个命苦的人,他一岁丧父,随母从衡阳县改嫁到零陵县杨村甸大山里,女儿刚出生又丧妻,当他双手捧着自己的儿子,心里该是多么感激上苍,于是,起名小恩。

我共去过姨妈家三次。第一次是在八岁那年,姨父和大表姐来平地上(山里人称山外为平地上)采购年货,我便跟了去,并在大山里过年。

那天,天蒙蒙亮,吃了早饭就出发。从我的家出发,要走十几里平路才到山下。平路易走,可山路难行,脚下的路窄窄的,像蛇一样向山的深处蜿蜒,路上茅柴横卧。登上一座山头,回头一望,平地上的一切就像一副浓缩的画,看不到人,房子似积木,大片的田野由无数不规则的小格子拼凑而成。

山上当阳的荆棘丛中缀满了萢,这在冬天的平地上是看不到的,我欣喜雀跃,扯下荆棘,顾不得扎手的刺,摘来含在口里,酸酸甜甜,美到了心里。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很兴奋,可走着走着,两条腿越来越重,脚下的路更加崎岖难行,姨父建议停下来坐坐,吃点干粮,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上除了我们走路的声音,泉水发出的“叮咚”声,就听到鸟的啼叫和惊飞时拍打翅膀的声音,始终看不到其他的路人,也很少看到房屋。越往里走,雾气越浓,朦朦胧胧,树林仿佛被浓烟包裹,风都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着树木和腐叶混合的气味,树枝上、草丛中还有残留的斑斑雪迹。

脚下的路变得更加漫长难走,酸酸甜甜的萢对我早失去了诱惑力,我总问快到了吗,姨父说翻过前面那个山头就到了,可翻过了无数的山头,始终没有到达。打概走了一半以后,我就实在走不动了,被轮流背着到家。姨妈的家在杨村甸谭家岭,离我的家邵阳县五丰铺有五十多里路。

我的家乡属丘陵地带,没有高山,没有河流,随处可见的是大小不一的黄土坡,一下雨,低洼处形成黄色的积水。大山里的青山、竹林像被水洗过一样,满目的绿,大同小异的土屋,远远近近起起伏伏的山脊线,热情淳朴的山里人,让人瞬间爱上了那里,我曾暗下决定,将来定要带照相机去把那里的山、水、人拍下来。对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孩,山里人像对待贵宾一样热情和好奇,出去串门,口袋都被糖果瓜子塞满。

八十年代末期,我家建了一座新房,欠下不少债务。记得那是春节将至,一个早晨,我们正酣睡在被窝里,大门突然被“咚咚”敲响,妈妈边穿衣边嘀咕,这是谁啊,大冷天的,这么早,一打开门,竟然是姨父,啊呀,他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哟!他是连夜赶过来的,摸黑走了几十里山路啊。他挑了一担,是肉,原来他体恤我们家建房,钱紧,下午杀了猪,把整头猪的油都送了过来,还有肉和猪脚。这件事令我的父母感动了几十年,每每谈起,直夸姨父是好人。在那个家家艰苦的年代,他能如此慷慨,爸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更何况是肉呢。姨父是个可爱的老头,耳背,说话嗓门大,脸长,个子长,耳朵又大又长,绰号“长子”。姨父爱喝点小酒,但从没有见他真正醉过,他喝起酒来话多,操着一口浓重的零陵口音,当他微眯着眼,露出开心满足的表情,对他而言,这才喝到位。

(二)小恩是家里的宠儿,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惜从小体弱多病。八十年代,平地上由于交通的便捷,日子渐渐好起来。姨妈家七张嘴吃饭,生活开支,学杂费,经济负担可想而知。大表姐新良已成大姑娘,自然成为父母的得力帮手,她和姨父俨然成了家里的挑夫,有时挑出两摞畚箕,有时是剖开的竹条,有时是杉树。从她咬着牙,将扁担顶在肩上的样子看来,她好像没把自己当女孩。

我爸爸在供销社工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姨妈家还是享受了一些便利。新良经常从山里挑出东西,卖了再到供销社买些粮食、化肥或生活用品挑回去,有时还得帮小恩买药。每次买药都是找熟人批发,青霉素一百支,链霉素一百支,小恩一有头痛脑热,就拿着针剂去村里赤脚医生那注射,他那瘦弱的身体里不知道输入了多少抗生素。

大表姐新良长得漂亮,瓜子脸,浅浅的笑,露出两个小酒窝,扎着一条大辫子,说话秀气又能干,而且勤快。新良的命运在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发生了改变。有一天,妈妈的一个堂姐突然从江西回来,她自己本是独生女,膝下又无儿无女,据说退休后在南昌开了两家水果店。那个江西姨妈一副富太太的样子,见到新良,赞不绝口,非要收她为女儿,帮她打理水果店。遇到这等好事,姨妈欣然同意。

几个月后,家里收到了新良的来信。她进大山前读了两年书,信很短,很多错别字,但勉强能让人看懂,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她的结婚合照。她在信里说,江西姨妈给她找了一个对象,是南昌郊区的渔民,没有田土,靠打渔为生,男人们驾船打渔,女人活得很轻松,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打打麻将。煮饭用电饭煲,不用在灶边守着,煮熟了自动保温。相片上的新良卷了头发,变胖了,穿着西装,强抿着嘴,笑得羞涩而幸福,她老公个子不高,但也算个帅哥,笑得很开心,露出几颗牙,眼睛眯成一条缝。这张相片曾保存在我的家里很多年,同时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新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甜蜜,触动了我,她只身前往陌生的远方,我钦佩她的勇气,同时为她感到欣慰。

家里再次收到新良的来信是两年后,附有一张小男孩的相片,孩子穿着一套黄色夏装,拍着手,咧着嘴笑,很可爱。她在信中诉说着初为人母的快乐,儿子如何如何的聪明乖巧,读着她的信,我仿佛看到她牵着儿子在市场买菜,在码头等待打渔的老公。寥寥数字,展示着她简单庸常而快乐的生活。

可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新良回来了,她在我家哭得很伤心,是想着法子逃回来的。原来,那家的婆婆有四个儿子,她看不起这个外地的媳妇,有次婆媳吵架,孩子的大伯打了她,而她的老公懦弱怕事,没有为她讨回公道,她想不通,觉得长此以往,有了第一次,必有第二次、第三次……她在那个家里找不到安全感,就跑了回来,并决定永不回头。我父母好言相劝,可无济于事,她是铁了心。

几天以后,我看到她老公找了过来。一副憔悴的样子,很焦急,他不停地搓手,坐立不安,深深地自责,当说起孩子如何哭喊着找妈妈时,那个男人痛苦地掩面而泣,让旁观者感同身受,陪着掉泪。执拗的大表姐最终没有回心转意,她后来跟着邻居去了广州。

新良在广州打工,后来和本村的一个单身汉在一起,这个表姐夫已三十好几。当时,爸爸对新良说过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大山里不缺单身汉,一个村35岁以上的单身汉至少二三十个,零陵杨村甸的单身汉非得用火车皮拖,人家都往山外跑,你倒好,平路不走,非得走山路。新良听到有点不好意思,无奈地笑着,只叹自己命苦。大山里虽然交通不便,贫穷落后,也许只有呆在亲人的身旁,她才有安全感吧。

(三)二表姐爱云是姨妈家的开心果,整天笑嘻嘻的,头发中分,扎了两个羊角辫。爱云五官长的清秀,两道弯弯的眉毛,眼睛看似两汪山泉,嘴巴像抹了蜜样,特会讨人喜欢。

也许是因为年龄比较接近的缘故,我和爱云很谈得来。有一年暑假,我们去舅舅家帮忙双抢,去舅舅家有八里路。那天本说好晚上在那过夜,可吃过晚饭,看到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思家的浪潮瞬间将我击跨,我又不好意思说出真实想法,就借口肚子痛,要回去,舅舅说要带我去看医生,我又非得回家看医生。爱云见状急忙牵着我往外走。没走多远,她狡黠地望着我说,不痛了吧?我就知道,你在装病。

90年,爱云初中毕业,没有升上高中。那个时期,内陆不仅意味着物质的极端匮乏,而且意味着人生没有希望;沿海城市不但意味着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意味着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人们背着大包小包,争先恐后,赶汽车,挤火车,像海浪一样向南冲去,爱云也果敢地溶入了其中。她走的那天早上,我们一路同行。爱云穿着一条白底兰花的连衣裙,背着双肩包,她在朝阳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描绘着一副又一副美丽的蓝图。临上车时她问我想要什么礼物,下次回来给我买,我说买衣服吧,白色上衣,配黑色短裙,她满口答应,直夸我眼光不错,穿在我身上肯定好看,只是,她失约了,我没有盼望到我想要的礼物,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别,竟成永别。

爱云去了汕头,进了一家电子厂,每月按时寄钱回家,她成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两年后,她在信中说结婚了,嫁在揭阳农村。她的自作主张令姨妈很难过,她含着泪说,就算家里跑出了一条狗,我也该去看看落在谁家,那家人对她怎么样?那天秋雨霏霏,姨妈提着几瓶剁辣椒出发了,她买了去广州的火车票,再转车去揭阳。我相信爱云肯定嫁得好,沿海地区嘛,寸土寸金,种小菜都能发财。没想到,几日后姨妈回来,边说边流泪,直呼我的爱云啊,真傻,何苦呀,嫁得天远地远,那里跟我们湖南正好相反,男人在家做饭带孩子,女人挑大粪,挺着大肚子还在田里像牛一样干活……

由于地域差异,爱云的生活忙碌而辛苦,但也不至于像姨妈所言的那样凄惨。她老公在国道边搭了个棚,维修单车,生意不错,渐渐地她也学会修理。最令人倍感欣慰的是爱云跟婆家的关系处理得相当融洽,哄得婆婆每天笑呵呵的,待她如女儿,人前人后地夸她,以她的聪慧当然不是难事。只是好景不长,一天噩耗传了过来,爱云出了车祸,就在她的修车棚前,一辆大货车将她撞飞了十几米,当场死亡。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全身肌肉像突遇冰冻一样,心在不停地抽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的视线仿佛穿过了时空隧道,看见爱云在马路上“咯咯“的笑着,跑着,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传来,她像一朵栀子花一样在风中飘落……爱云就这样走了,她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后来听说她老公再婚了,女方带了一个女儿过来,他们又生了两个孩子,在那个复杂的大家庭里,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样了?

(四)小恩在杨村甸读中学,离家有二十里山路,寄宿。学生自己带米,学校里只提供蒸笼集体蒸饭,周末回家,礼拜天回校,需带齐一周的食物储备。冬天还好,夏天就只能带些罗卜干、辣椒酱等难以变质的咸菜。这些东西既没营养又易上火,小恩的身体哪受得了啊,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的事。印象中小恩一直很瘦,比同龄人要矮。就在这时,他的一条腿上出现了一个黍米大的红点,接着化脓,溃疡,治疗,再反复发作,如此折腾两年,毕业时有硬币那么大,这也成了致命的隐患。

姨妈进大山时,姨父的女儿玲玲不到两岁。听姨妈说,她一到那个家,玲玲就抱着她的腿喊妈妈,妈妈,直喊的姨妈泪水直流,当时心里下狠心一定要善待她,如亲生一样。玲玲不但性情乖巧,且禀赋异常,尤其说话声音非常好听,带点嗲,银铃一样,读书名列前茅,一直进入冷水滩的重点高中。高三时,玲玲和一位兵哥哥坠入了爱河,让姨父无比自豪的女儿在高考中落榜。她拒绝复读,非要出去打工。听说她去了广州番禺,那是兵哥哥的老家,寄了几封信回家,后来就如断线的风筝,杳无音信,家里找人多方打听,都查无此人。

我的大表哥爱球后来成为了舅舅的徒弟,学篾匠。他个子不高,但脑子灵活,做出的竹器很讨庄稼人喜欢。表嫂个子矮小,小名“矮婆”。矮婆虽矮,但勤快会持家,且很会生养,一过门就接连生了两个胖男孩,姨夫姨妈看着孙子整天乐呵呵的。

94年,爸爸停薪留职,来到株洲做服装生意,加工女裤。

第三篇:那一年的经典散文

原来故乡的春天才是最舒服的,想到此,童年的记忆就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那个单纯的岁月时常在脑海里萦绕,那时候多好,无忧无虑,没有那么多生活中的心事和烦恼。

由于故乡沟壑遍布,还有一条终年流淌不息的桑干河,所以童年的记忆和足迹都是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几乎每个沟里都有很多的杏树,所以每年夏天的时候,就和伙伴们,到沟里偷杏吃,每次基本上都战果丰硕,偶尔被树的主人发现,我们只能遗憾地离开,等待下一次机会。清晰地记得,每次我们都会把偷到的杏藏到前面的衣服里,肚皮鼓鼓的,一下就露了馅儿。基本上每次回家之前,我们俘获的“敌人”就已经被我们消灭得差不多了。所以,被家长批评的几率会大大减少,但家长对我们干过的“勾当”早已是心知肚明了,却拿我们没有办法。

除了杏,被我们盯上的目标还有西瓜、香瓜、菜瓜(家乡的叫法)等等。每年阴历八九月,正是各种瓜果成熟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会寻找“下手”合适的时机。我们经常把下手的时间选择在早晨和傍晚,因为这个时候,人们都呆在家里。但很多西瓜地,都盖有瓜棚,盖瓜棚的目的是为了看护自己的瓜果,免得被贼盯上。所以我们偷瓜的成功率就远远不及杏了。但也有得手的时候,往往我们会选择隐蔽的玉米地把证据彻底消灭掉。

围绕桑干河的玩乐就是抓鱼、游泳、戏水了。印象最深刻的数游泳和戏水了。每年放暑假的时候,由于酷热难耐,就会相约几个伙伴,下河游泳。其实真正会游泳的没有几个,由于水并没有那么深,所以我们都对自己下水比较有自信。有时候也会遇到几处危险的地带,我们会根据经验成功地化险为夷。

在河里游泳嬉戏的时候,是我们最放松的时间,可以抛开课业的束缚(其实那时候作业并不太多),以及家长无休止的唠叨。和小伙伴们打水仗完,你追我打,真是不亦乐乎。碰到运气好的时候,还会抓到比较大的鱼,以草鱼为主。等到上岸以后,会在河岸边找个地方生火烤着吃。

小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几乎没有洗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澡,所以每次从河里游完泳上岸,顿感身轻气爽。感觉这是天然的大浴场一样。在岸边溜达、晒太阳,感觉身心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放松。

在岸边溜达的时间,机会好的时候,我们会摸到一些精美的珊瑚石。然后会相互做比较,看谁的最好看,到最后也分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又是一年春来时,儿时舒心的感觉却再也找不到了,村子里的人少了许多,就没有了曾经的人气。如今继续留在村里的,已经没有出去的机会,只能选择种地的。现在能承载我乡愁的就是美好的童年岁月了,还有儿时成长的院子。遍布故乡四处的沟沟壑壑,都印刻有童年成长时的点点足迹。故乡独特的韵味铸就了我们独特的乡土气质。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无论走到哪里,身上的味道还是故乡的,心依然停留在故乡的每个角落。

时间淡去了曾经的点点滴滴,淡不掉我们对故乡深刻又无法替代的情感。曾经的一切回忆已经像一棵茂盛的树早已经根植在我们的心里了。那一片片叶子承载着我们浓浓的乡愁。

为了生计,我们注定会选择更广阔的天地,心却依然留在最开始的地方。能静静地回想一下就已经够美的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继续向前走,我们要选择拼搏;当疲惫的时候,在远处的故乡是我们心灵上最大的安慰,故乡给了我们最大的前进的力量。

第四篇:那一年的冬天散文

一想起要写《暖冬有你》的征文,心里便涌出好多往事。心潮也就随着思绪澎湃起来。想起小时候的冬天,想起我的大表哥,我就再也抑制不住要写一写他的冲动。

小时候的表哥是一个非常英俊的翩翩美少年,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特别精神。不但很聪明,还善解人意,动手能力还特强。他给我做过两个玩具,一个是七巧板,一个是九连环。这两个都是需要动脑子才能完成的益智游戏。那个年代要是有测智商的话,我想表哥的智商一定是高分数。他比我大六岁,文革前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考上了我们这里最好的学校——北京四中。过去的四中是男校,里面的学生当然都是最棒的。那时候的我虽不懂四中有多好,但是听母亲和别人说起这个侄子的时候,语气里的赞叹让我也有一种以他为荣的自豪。

小时候表哥和我几乎是朝夕相处,就连外祖父去世后,都是我和表哥一起,每天晚上去跟外祖母作伴儿。所以我特喜欢他,因为他老能给我带来惊喜。

表哥生性幽默,经常说笑话逗我玩儿。他家离我家很近,只隔着一条小胡同。放寒假后,他每天都到我家来帮我母亲干家务活。劈劈柴、做煤块儿什么的重活儿,只要他赶上了,就一定抢着干。表哥家生活不富裕,我母亲很疼爱这个娘家的侄子,没少给他零花钱。记得我母亲和我说过,表哥每天上学的时候就在怀里揣着两个窝头,带块咸菜,然后步行大约四公里的距离去上学。因为他的聪明好学,还有他吃苦耐劳的好品德,母亲总是把让我向表哥学习的话挂在嘴上。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冬天,呼啸的西北风“呜、呜”地刮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好像要把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也冻住似的,屋檐上挂着现在在东北才能看到的大冰柱子。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后,那厚厚的冰花也非常漂亮地布满了玻璃窗。天冷得太厉害,出门一会就冻得鼻流清涕。母亲不让我出去玩,我只得乖乖地闷在家里,无聊地用手在冰窗花上来回划。还往上面哈气,希望尽快地融化这些冰花,好能看到外面院子里的情景。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飘起了雪花,阵风夹杂着小冰刀子似的雪片,打着旋的狂吼着、肆虐着。我一看下了雪,非要出去堆雪人。母亲说雪太薄还不行呢,我就是不听。母亲看拗不过我,实在没辙了,只好让我在院子里玩儿会。

我拿着种花用的小铁掀把雪一点一点地堆在一起,看看实在堆得慢就很生气地回屋了。母亲问我:“你怎么不玩了?”

我说:“一点意思也没有,雪堆得太慢。”

母亲就说现在雪刚下没多会儿,要等2小时以后就会雪多了。老老实实在屋里呆着,等雪很厚了再出去玩。我明白,她的意思是让我耐心点。我有些沮丧,只好继续在屋里折腾,盼着时间快点到2个小时。心想也许两小时后那风就不刮了,雪人就好堆了。

正闲得无聊,表哥来了。看到我正不高兴呢,就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新做好的,还飘着木头香味的七巧板递给我,并逗我说:“娇小姐,又不高兴了?”

我没接那个七巧板,反而撅着嘴气哼哼地说:“我要堆雪人!你给我堆一个去!”我跟表哥说话很不讲理,把堆不成雪人的气都撒在他身上。

表哥也不生气,很大度地把掏出的七巧板放到我的手上说:“给,这个七巧板给你玩吧。我刚做好的,就赶紧给你送来了。看我都把木头刨得多光溜啊,还怕有刺儿扎你手呢。”

我一听这个是新玩意儿,就赶紧接过表哥给我做的七巧板,心里的不快一下子就跑光了。那时候我还不大懂得感动,只知道寒冷的冬天我不堆雪人也可以在屋里玩七巧板了。我高兴地拿着还带有松木那原始清香的七巧板,翻来覆去地弄。可就是不知道怎么鼓捣那几块小木板,才能顺利装好再卸下去。表哥可能看我有点笨,就很耐心地教给我,怎样按照步骤来把所有的小木板拿下,然后再插上去。

我记住先后顺序,但有时候也弄乱了。表哥就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最佳方法。看着我玩得不亦乐乎,表哥就出去了。我并没有关注他在干什么,低着头一直在玩七巧板。

不知道玩了多长时间,忽然听见表哥在院子里叫我:“小五更,快点来!你先别玩那个了!看看我给你堆的这个雪人怎么样?”

我在同辈女孩子里是最小的,尽管我家只有我和姐姐,但和伯父家的姐姐们一起顺延排下来我就是老五。所以表哥就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小五更。”,貌似他那时候的语文课本里有一个叫“小五更”的小孩儿。好像挺淘气,上学老犯错误。表哥那时候老和我开玩笑逗我,就用“小五更”这个名字喊我。

我一听赶紧跑出去看,哇!院子里真站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大雪人!比我还高呢。眼睛是两颗黑黑的煤球,鼻子用一根胡萝卜代替,嘴巴也是胡萝卜切成的小块儿安上的。我一看喜出望外,拉着表哥的手大声说:“表哥!你真好!我正想弄一个这么大的雪人呢。你太好啦!你给我当亲哥哥吧?”

表哥笑了,他把我抱起来,让我够着那个雪人的头,把他自己的棉帽子给雪人戴上,就为了让我高兴。母亲看见了就说我:“你就知道自己高兴,你表哥光着头不冷啊?”

表哥赶紧说“大姑,没事的!就让雪人戴一会没关系。”

听了母亲的话,我也觉得有点不好,万一表哥感冒了可不行。我赶紧从雪人头上拿下帽子,拍拍上面的雪给他戴上。表哥还独出心裁地用画报的彩页给雪人做了一条纸围巾,又折叠了一个小帽子,把院子里的小伙伴儿羡慕得不行。我们那天高高兴兴地玩了一上午,表哥堆得那个雪人则一个冬天都在和我们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做伴儿,直到天暖和以后才自己化掉。

午饭后雪停了,表哥就跟我母亲说要五分钱,他要去看一部名字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电影。我听了说什么也不干,非要和他一起去。母亲说外面刮风太冷,只能在家里玩儿。我当然不答应,哭闹着非要去。母亲没办法,只好哄我说等天好了不刮风了再带我去。

表哥看着我哭得眼睛都红了,就和我母亲说他可以带我去。要是怕路上时间长冻坏了我,就多穿点,他还说想要骑着邻居赵大爷的板儿车带我去。母亲最终同意了表哥的要求,她去和赵大爷借了三轮板车。

那天下午2点多钟,表哥骑上赵大爷的平板三轮车,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了。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坐板儿车,地面上的积雪很厚,但是并不怎么滑。路上的行人很少,表哥带着我骑得挺快。我完全忘记了寒冷,路上和表哥兴奋地大声唱着《少先队之歌》。只觉得耳边那咆哮着的大风就像美妙的音乐,一路为我们伴奏一样,我完全沉浸在坐三轮车的快乐当中。

回来的时候好像风更大了,我们一路向北,顶风骑车的速度就慢下来了。我再也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只觉得寒风凛冽,是那种入骨的冷。我和表哥说:“表哥,你冷不冷?我冷着呢。”

表哥听了我的话,马上就停下来。让我坐在他的身后背靠着他,然后用赵大爷车上垫着拉货用的一块毡子把我围起来,给我挡着风。不知是那毡子的作用还是表哥的关爱影响了我,我顿时觉得心里暖融融的。身上也因此温暖了许多,仿佛那小冰刀一样寒冷地西北风再也吹不到我身上似的。我表哥迎着大风用力瞪着车子,风的力量再也无法让他张开嘴唱歌了。

我小时候也喜欢攀比,看到院子里的其它小伙伴儿家里养了金鱼,我吵着也要养几条。母亲用家里没有鱼缸的理由把我拒绝了,我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一直闹了好几天让母亲给我买鱼缸和金鱼。被表哥知道后,和我说要给我用玻璃做一个。没几天,他就给我送来一个方方正正地玻璃鱼缸,把我高兴得够呛。虽然那金鱼被我老喂食撑死了,但那鱼缸到我上中学后家里还在用,里面被母亲养了一些花花绿绿的热带鱼。

有一次我听同学说有一种玩具叫九连环,就问母亲是什么东西。正好赶上表哥也在,他马上就说:“我知道,等着,我给你做一个。”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收到了表哥送给我的另一件礼物九连环。他是用粗铜丝给我做的,看上去金灿灿地可漂亮了。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想到儿时的情形我的心里依然感动。是表哥给了我亲哥哥一样的爱,让我孤独的童年因为有了他的相伴,而倍感温暖和幸福。上次相聚的时候我提起那年看电影的往事,表哥为我的记忆力惊叹,他说已经忘记这件事了。而我没有忘记,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为我做得太多了,一直把我当做亲妹妹一样疼爱着,呵护着。

从小到大,我一直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憨厚、好脾气、能干又聪明的表哥感到荣幸,这份浓浓的手足情我们都很珍惜。

第五篇:那一年那一个冬天散文

那一年,那一个冬天,山桃穿着母亲新做的布鞋,扎一束长长的马尾辫,走进东滩小学。

那一年,那一个冬天的一天晌午,有一个名叫王贵的企业家,拉一车防寒服送到校园。校长说:“感谢企业家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体教师,每人一件!”

从此,山桃穿着那件红色的防寒服,开始了她的教书岁月。五十一个孩子啊,五十一双清澈明亮的眼,齐刷刷地凝望着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十岁的姐姐。这个大姐姐啊,课堂上,教读教写,一点儿不缺乏教师的威严。课后,却是那样的随和,和女同学一起踢毽子,丢沙包;与男同学一块儿打篮球,滚铁环……天天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只有放学后,整座校园,才显得那么安静,整洁。住校的山桃,不像另外两位女老师一样会织毛衣,会绣鞋垫,但她会画很多种鞋垫样子,一口气画他个十双八双都不重样,就是有点懒,别人忙的时候,她要么一个人抱着篮球去操场上一遍遍地练习投篮动作;要么,夹一本好书,独自去不远处的山坡上散步,看落日余晖下的村落炊烟,听晚风中羊群归圈,人呼狗咬,此起彼伏……教书的日子成了她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岁月。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山桃依然惦念,惦念那一年的那一个冬天,惦念那一群可敬可爱的老师,惦念那一份珍贵而又真挚的同事情谊,惦念那五十一个纯真可爱的山里娃……

清晰地记得,那一个冬天,有那么几天的后晌,放学后,几位不想回家的老师,相约在山桃的办公室“捉老麻子”。一副扑克牌,六、七位老师,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谁赢了谁玩。半个小时后,谁输了谁请客,请客买泡面或零食。暂时轮不上的人负责记分,负责跑腿,给火炉中加点柴炭,给同事们沏杯热茶。或者,代替打牌输了的人去附近小商店买几袋泡面,买几包瓜子……那时,俞老师篮球场上最帅,打牌却老输。王老师爱喝两口小酒,爱唱个“信天游”,一曲“走西口”,醉了你,醉了我,醉了整座校园。赵老师最爱讲个国际形势,今天,英国的国王和美国的总统会面;明天,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又要访问哪个国家……讲着,讲着,一不留神,“赌场”上的形势就不容乐观了。卫老师,是这所学校的数学权威,账算得精,算命也很有趣,他说山桃野心大,将来一定嫁得很远很远;梁老师伶牙利齿,有朝一日做个生意人必定发财……说起这梁老师,有一句话想起来就让人由不得想笑,有一次“捉老麻子”,梁老师抓了一把“炸弹”,太过兴奋,一激动竟然将“炸赵老师啦!”说成了“炸老师赵啦!”话音未落,同事们哄堂大笑,梁老师才反应过来,笑得前俯后仰……别看卫老师算账算得精,算来算去,可就是算不准自己手中的牌。输了牌掏钱请客的事,每次都少不了他。

有一回,他又输了,自告奋勇给大家煮面去。水开了,挂面下到锅里又添了一把柴,不料锅里的水太满了,眼看着煮起来的面条就要溢了出来,卫老师一下子慌了神:“溢了!溢了!快溢了——”急得他直跺脚,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旁正在帮忙切葱的王老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扑到锅前,大声喊:”快!快!快!快加水啊!”卫老师显然听不明白:“水都满了!还加水?”“瓢!瓢!瓢!瓢呢?”王老师转着圈地找水瓢,可惜那唯一的一把水瓢早被这高度近视的卫老师一不小心给沉到缸底去了,幸亏刚刚进门的俞老师眼疾手快,舀起半盆凉水泼进锅里,才终于保住了那一锅面条。

从那以后,听说卫老师下班后一进家门就帮嫂子干家务,很少偷懒了。再后来,听说卫老师退休后到县城给女儿带孩子去了。也难怪呢,山桃当年教过的学生娃娃,如今都已经是娃娃他爸了。而山桃也终于应了卫老师的那句话,由陕北远嫁到了宁夏……

又是一年的冬天了,当年的同事们,同学们,你们都还好吗?山桃忘不了临别时,各位敬爱的老师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句赠言!忘不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递上五十一块五颜六色的手帕和毛巾!忘不了那一年,那一个冬天……

下载那一年,春风吹过小小菜园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那一年,春风吹过小小菜园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吹过的地方散文

    有人说,风景永远是远方的漂亮,生活永远是别人的好!也许吧,要么怎么会有那么多农村人背井离乡?怎么会有那么多城市人奔赴乡野?曾经的我也被大城市的生活着了魔,渴望看那种灯光璀璨的......

    难忘那一年的冬天散文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时光只能放在心底,不愿去触摸它。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伤心的记忆。那年的冬天,我感到天空失去了色彩,一片灰白,我感觉到异常的寒冷,我的脑海中一片白色。2011年......

    那一年我十七散文[范文]

    17岁,一个花一样的年纪,17岁的我们还懵懂无知,对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是一个单纯的年龄。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那一年我十七散文,欢迎阅读!那一年我十七散文(1)我十七岁时没能力在高考......

    秋风从村庄吹过情感散文

    一村庄的风,鲜嫩、翠绿、水灵地打开了太阳和月亮的情话。温柔或甜蜜,都是风从山地到犁沟,从老屋到果树、庄稼、镰刀和泥土的爱情,悄声诉说着绵长的岁月……叮当作响,一串葡萄甚至......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春风吹过祖国的汶川

    春风吹过祖国的汶川,山青树绿,溪水潺潺。新建的小楼粉墙青瓦,新建的农家坚固美观。碧绿的农田庄稼茁壮茂盛,青青的蚕桑树绿意盎然.人们的脸上荡漾着春天的笑容,人们的心头充满着......

    [散文阅读]春风[定稿]

    [散文阅读]春风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

    那一年雪花飞舞的冬天散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我读起这首古代充满母爱深情的诗篇,我就会热泪盈眶,不由的就会想起那一年雪花飞舞的冬天。那一年......

    春风沉醉的夜晚的散文

    阳台向东,常常盈满朝霞和月光。照得满室通透。北京这个冬天无雨无雪,甚少阴天,连前几年常见的雾霾亦少光顾。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理当属庆贺之事。又转念想,某些人有所得会否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