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内部经济核算尚有不足之处,一些企业的高层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使企业内部管理能够井然有序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些企业在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制度化的本质,并对影响管理会计改革和创新的因素做出解读,最后提出了对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实地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国企业的规模都变得越来越大,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之一,很多企业也对其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但由于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企业管理会计方面仍然比较落后,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为了使我国的企业走向世界顶级之列,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符合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会计管理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实地研究,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化理论,对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做出全面的分析。
一、管理会计变革制度化模型的提出
1.对管理会计变革制度化的过程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对管理会计变革制度化有一定了解以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工作的顺利展开。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影响着企业整体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掌握了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公司的走向,因此需要熟悉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阶段,以确保每一个阶段的顺利实施。为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可以将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应用于企业的其他产业,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2.对影响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
近些年,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大力扶持,在金钱和政策上都提供了援助,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管理会计的变革与创新工作并不顺利。因此,为了加快管理会计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做出详细的分析,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方针策略。经有关研究表明,在管理会计改革和创新中,会导致连锁反应,不仅会引起企业管理模式改变,还会引起企业文化、公司员工思想以及相关利益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既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稳定也不会对员工的经济收入等造成损失,在此前提下对管理会计进行改革和创新。
3.对管理会计变革的制度化的后果进行分类评价
为保证企业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对变革和创新后的结果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判断其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虽然,我们无法精确的判断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后产生的影响,但提前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给公司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对管理会计变革的制度化的后果进行分类评价是必需的。
二、影响管理会计改革和创新的因素
1.人为因素分析
企业管理者和公司员工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例如,某公司的管理者积极主张管理会计的改革,于是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而且还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发现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对公司的收益有很大提升,那么企业实行变革就会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如果上级领导不能让员工及时领会到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的核心理念,就会使阻碍变革的进行,难以达到目标。因此,人为因素对于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非常重要的。
2.技术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内外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更加频繁,由于引进和发明了许多新型技术,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业将引进的先进技术应用到管理会计中来,但由于一些因素,很多企业并未发挥出技术本身真正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先进技术与管理会计结合,我们需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不断变革和创新,发挥出技术的最大价值。
3.组织因素分析
除技术因素外,企业的组织方式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这些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不仅涌现出大量的企业,而且他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对企业的管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原先的组织管理模式也许达到公司预期的效果,因此很多企业对其组织模式做出了一些调整,一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大一部分企业仍未解决这个问题。现如今,很多企业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组织的重要性,继续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为了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应引进先进的组织方式,紧跟时代发展。
4.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势必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但面对大量新兴企业的崛起,使企业管理者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让企业高层时刻意识到不变革和创新就会随时被淘汰。为了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外部因素对自身企业本身会造成什么影响,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中的积极因素。
三、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措施
1.完善管理会计的学科内容
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相应变化。因此,为了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的顺利展开,我们必须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知识摒弃,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知识深度研究。而会计专业设计的内容较广,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管理会计,领域不同,应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管理会计时,必须意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质上的区别,合理规范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
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除规范管理会计学科的内容外,还要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建立一个健全的理论框架,我们应至少注意到以下两点内容:选择合适的逻辑起点。因为理论框架就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逻辑系统,所以应仔细分析会计理论的相关特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逻辑起点,这对于理论体系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知识脱离实际就变得毫无意义,但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忽视应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丧失了它本身的价值,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将信息技术与会计管理的发展相结合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已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的经营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自然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子系统和管理会计子系统,在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工作中,主要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而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整体的预算。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透明化,以便在公司员工以及其他人的监督下进行,让全公司的人都了解变革和创新后的管理模式,方便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管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创新需要高素质人才,而迄今为止,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掌握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型人才等。因为企业的治理与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创新密切联系,所以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公司的运营能否正常进行。为使企业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公司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管理会计这一方面,员工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还必须了解公司的运营状态,结合公司的经营方式,进而对企业的管理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因此,管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总结
我国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工作还需要继续进行。为方便变革和创新的顺利展开,我国各企业除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外,还需要在管理模式和技术方面做出调整,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总之,企业要认识到影响管理会计变革和创新的主要因素,通过剖析这些因素,提高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琳.企业管理会计变革过程及效果探析——基于一个案例企业的调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3(4):140-144.[2]周琳,潘飞,刘燕军,等.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2012,(3):85-93.[3]梁芳.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3):98-98.
第二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保证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品质。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建筑品质,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建筑;影响因素;解决办法
1.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因素,相对其他因素来说,环境因素有着不可操控性,在现阶段的科技发展中,虽然能够有效预测,但是却不能完全进行掌握,但是,环境因素对工程管理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工程施工中如果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遇到较大的风雨天气工作就不能再继续进行,另外,建筑工程中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如果不能有效重视环境,在工程建筑中让污染了环境,非常容易引起法律纠纷,这样的建筑案例不在少数,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缺少对环境管理的制度,并且没有建立专业人员负责,而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提高对环境因素的管理,能够使管理更加完善。
1.2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安全因素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
设备,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工具,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化机械设备的良好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中出现的人工费用,并且能够不断推进工作的进度,提高效率。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中,首先,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互相协调上,由于机械设备分属不同的单位,这样在有效协调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降低管理效率,而且现阶段高素质技术人才不多,这样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基于以上情况,要注重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1.3建筑材料的影响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根本,可以说,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建筑物本身的质量也不会合格,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同样,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及对人为因素的管理非常重要,所以,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一旦出现管理上的纰漏,容易影响工程质量。例如,某建筑工程管理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保管,导致其质量下降,影响整体建筑品质。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忽视了对建筑材料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相关的制度和部门主动承担建筑材料管理,或者现场的管理不规范,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在实际工程进展中,对现场的管理环境进行有效的考察,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2.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解决方式
2.1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落实
完善并具有科学依据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让建筑工程管理逐渐实现科学化和制度化,促进工作有序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相较西方还有一些差距。在完善制度中,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并建立审查监督小组,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3]在不断的落实制度额过程中,就能够对管理中出现的思想因素和建筑材料因素进行有效管理,避免这两种因素出现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和工程进度。
2.2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上,要不断进行强化
工程成本控制,是提高管理的有效办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约成本,这是当前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在强化成本控制上,首先应该改变思想,要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其次,对采购进行严格的把控,从源头进行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另外工程成本贯穿工程施工的始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把控,不但优化施工环节,而且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提升工程总体质量,促进建筑事业不断进步[2]。
2.3通过各种措施让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素质实现有效提升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一直都体现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为了避免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两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主要措施中,第一,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进行学习深造;[1]第二,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对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弥补传统管理模式中显现出的不足。第三,要强化在职培训管理和入职培训管理,是施工人员明确工程施工的危险性质,保证其按照规定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操作,不但保证机械上的有效统一,而且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所收获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方面,而且体现在多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而且能够促使工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避免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果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不能实现对工程建设的全面性考量,在管理制度落实的程度、管理问题的解决程度、现场建筑材料保护程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管理者自身出现问题,就非常容易降低其管理水平,所以,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降低各种因素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对策。
总之,在我国的发展中,建筑工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不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考察,并有效落实责任制度,并且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通过培训、学习等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制度保证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有效监督,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文萍.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5,S1:67-70.[2]杨靖涛.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158-160.[3]谭娅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筑知识,2016,02:143.
第三篇: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与数量也不断增加。就现阶段看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借助了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当一切外部有利条件都相对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建筑业要继续保持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势头,就必须从自身管理工作抓起。为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改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一、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1.建筑行业秩序有待整理
随着我国法制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秩序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情况。一是施工单位通过挂靠等不正当手段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二是建筑部门在招标过程中故意压低造价,甚至为了便于管理,把项目进行拆分,项目层层代包、转包,建设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三是由于我国的建筑法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尚缺乏规范设计与施工建筑条例。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意识不强
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的意识还不是很高。一方面,由于没有把质量监管和企业的不良行为进行挂钩,导致许多建筑企业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意识有所弱化;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法律、技术、经济等综合知识,但从目前看,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工程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高。
3.管理方法不够先进
就现阶段看来,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仍不够完善,如此一来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此外,随着新科技、新方法的不断普及,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及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也容易导致管理方法与时代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出现,从而制约着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4.监管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也来越难,监管力度严重不足。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建筑企业有空可钻,导致各种随意包揽工程相关业务的现象出现,有些建设机构对于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不够严格,在没有对建筑资格进行全面审核的情况下就将工程承包给他等等,这些现场的存在都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二、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1.严格进行资质审核,规范建筑行业秩序
建筑单位的资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行业各级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建设单位资质审核工作,规避建筑行业各种影响建设质量的混乱现象,规范建筑行业秩序。首先,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入行准则对建设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不给资质不达标的施工和设计单位立项和发放许可证;其次,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此外,严格查处超区域、超级别承接监理、设计、施工等业务的行为以及违规承包、转包、挂靠承包等行为,全面整治建筑行业秩序混乱现象。
2.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进行技术管理和质量把关的依据,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首先,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参与建设各个主体的技术标准培训,明确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的重要性,提高标准执行力度;其次,对施工过程存在的违背强制性原则的做法,一定要严格惩处,以杜绝不符合技术标准施工现象;此外,施工技术管理重点应放在对各个主体工程的保障体系完善,加强质量技术监管制度建设,并不断引导建筑单位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3.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第一,施工前管理工作。该环节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了对工程设计、勘察文件等的管理,以及对设计和勘察单位进行管理,以确保工作质量和结果。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和标准,或存在违反有关规定的设计及勘察文件,一定要严格处罚和进行法律制裁,以为工程质量提供前期保障。第二,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该环节管理工作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应当予以充分重视,一般来说,可以把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分为地基基础、主体结果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三部分。管理重点在于影响这三大部分的质量及安全主要部位,及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排查。在检查方式上,为提高管理检查质量,主要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程序管理和技术控制工作,可以使得各项强制性标准得到贯彻执行,还可以从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第三,竣工后管理工作。该环节工作的开展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正常安全使用。对于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把关管理,首先,为确保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工程在进入使用前,一定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审查把关;其次,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装修及维护如果缺少管理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要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纳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范围内。
4.加强监督与管理
首先,应当提高工程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对整体工程管理进行细化,层次落实监督与管理的责任,明确各层人员所负责具体区域。此外,还应当加强工程监督与管理工作,以确保工程体制得以有效落实。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当建立一个监督管理部门来负责对工程实施情况予以落实,并保证其独立性,以确保工程监督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因素众多,因此对其工程管理影响的因素也较多,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正确掌握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不断提升工程管理质量,进而有效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变革与创新管理
变革与创新管理
一、案例:三个和尚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 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
二、变革
1、什么是变革
1)人员、结构或技术方面的任何改变 ; 2)变革是一个组织的真实写照 ;
3)变革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管理者的工作变得复杂。
2、变革的力量 1)外部力量:
市场 – 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政府法律和条例 – 变革的频繁推动力
技术 – 所有行业的变革来源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变革以吸引和留住这些急需的高技能员工
经济 – 利率、预算赤字和汇率的不确定性
2)内部力量:
最初产生于组织的内部运营;
力量可能包括战略、劳动力队伍、新设备和与员工的态度。3)管理者作为变革推动者:
变革推动者 – 作为催化剂并承担变革过程管理责任的人。任何管理者都可能成为变革推动者。
外部咨询人员 – 对于更大范围的变革而言带来更急剧的变革。
3、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1)风平浪静观 :卢因的三步骤模型
解冻 – 可通过以下方式为变革提供准备:增强驱动力,使行为脱离现有状态;减弱制约力,这种阻挠的力量使行为维持现有平衡状态 ;现状 – 被认为是风平浪静的 ;变革 – 转向一个其他的平衡状态 ; 再冻结 – 确保变革持久使得新状态能保持较长的时间,将变革看作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
2)急流险滩观:更适合不确定与动态的环境,与日益由信息、思想和知识主导的新时代的动态环境相适应。管理者必须在不断的急流中保持机智,管理者面临着持续的变化。今天,管理者必须作好有效且有力的变革管理的准备,因为他们的组织与工作领域面临着变革。
3、变革的三种类型
1)结构:工作专业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化、正规化、工作再设计及整体的结构设计
2)技术:工作过程、方法和设备
3)人员: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
三、变革管理
1、发动变革:
○1识别需加以变革的组织领域
○2将变革行动付诸行动
○3对变革的阻力加以管理
2、变革的类型 :
1)结构变革 – 组织的正式设计、分配职权以及决定正规化程度
2)技术变革 – 变革工作的开展方式
方法和设备的改变,行业内竞争与创新因素的结果,自动化 – 以机械取代人力的一种技术变革,计算机化 –近来最明显的信息系统变革。
3)人员变革 – 员工工作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组织发展(OD)– 借以改变人员及人际间工作关系的本质和性质的各种方法或方案,旨在使得个体和群体更有效地合作。
3、应对变革的阻力 : 1)抵制变革的原因
使已知的东西变成模糊不清和不确定的,威胁到在现状中已作出的投资,顾虑变革并不符合组织的目标和利益。2)减少阻力的技术
一系列可用来减少阻力的技术。3)组织文化变革
组织文化阻碍变革是因为它是由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因素构成的。
组织文化会成为变革的一种特别的阻力,对情境因素的认识,使得文化更有可能变革,大规模危机出现、领导职位易人、组织新而小、文化力弱。
4、如何实现文化变革?
企业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围绕企业的关键目标和核心竞争力来设计工作流程,信息化使得企业中的沟通和协调更加充分,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层级减少。企业中更多的权利授予基层员工,员工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决策管理中去,尊重和信任成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企业中的管理实践变革,必然带来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变革挑战,企业文化要随之改变,创造支持变革并使变革维持下来的企业环境。企业是人的组织,只有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创新。
这是个社会大变革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知识和信息广泛传播共享使得创新和变革活动更加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企业只有不断的变革创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并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势在必行。
企业文化要支持企业技术和观念意识的发展变革,与时俱进。但文化有很强的惯性力量,变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力,因为现存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管理作风和基础结构都可能成为变革的目标。企业文化变革是人的变革,是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变革对员工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生俱来的对变化的恐惧心理和反抗心理形成的文化惯性阻力;企业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利益受到损害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反对变革。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会遭遇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方向上的阻力。
企业文化的变革阻力是无法完全排除的,但在变革实践中人们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策略,可以将变革的阻力减少到最小。需要一个全面的、协调的战略,展示现有文化是无效的,推行新的“做事方式”,强化新的价值观。如果能产生变革,那也是迟缓的。保护新的价值观,以免回到原有熟悉的做法和惯例中。
5、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
诸如组织文化变革、员工压力的处理以及如何成功地进行变革等当今的组织变革议题,已成为管理者关注的关键问题。当组织文化不再支持组织的使命时,管理者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组织的文化?管理者可以做什么来处理当今动态和不确定性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问题?管理者如何成功地应对发动和实施变革的挑战? 1)持续的质量改进
持续的、小规模的、渐进的变革,改进现有的工作活动,依靠基层人员参与决策制定。
2)流程再造
使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产生激烈的、急剧的变革,始于工作方式的全新设计(确定顾客需要设计、出能满足这一需要的工作流程),要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共同参与。3)处理员工压力
什么是压力? 一个人在面临与其愿望密切相关的机会、限制或要求时的一种动态条件,结果被认为是不确定且重要的,经常与限制和要求相伴随,有压力未必就是件坏事情,潜在压力转换为现实压力的前提是: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相当重要。
压力的根源 :存在于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及员工自己生活中的个人因素,任何形式的变革都有造成压力的可能,在重大议题上的不确定性。
减缓压力 :控制某些组织因素,员工要有与职务要求相对应的能力、增进组织的沟通、减少模糊性。绩效计划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提供绩效反馈、职务再设计、降低工作厌倦与超负荷。对个人的压力提供帮助,一般的考虑 不易为管理者直接控制、伦理方面的考虑。
可行的方法 :员工咨询、实践管理方案、举办各种健身活动。
四、案例分析:HTC的变革与创新
1、HTC简介
HTC,即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igh Technology Computer Corporation),也简称宏达或宏达电,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手机,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省桃园县。HTC公司于1997年由董事长王雪红,董事暨宏达基金会董事长卓火土,与总经理兼执行长周永明所创立。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经发展出强大的研发能力、开创了许多全新的设计和产品的创新,并为全球电信产业的业者和经销商推出技术领先的PDA及智能手机产品。
2、宏达的发展战略: 1)涉及范围广
HTC是国际性的代工厂,其销售客户群着眼全球,目前已经知道的就有很多家,我们常见的包括:
* 国内的DOPOD:一般是6系列和5系列。* 香港的QteK:名字很奇怪,叫做QteK 7070,8080等,不过其发行数量较少。
* 英国O2电讯:中国香港被英国殖民了100年,英国的商业触角很深,所以O2在港也很牛,在香港就可以方便地买到O2系列了,分XDA若干代子孙。
* 法国Orange:Orange公司是一家法国电信运营商,1994年,该公司正式步入英国市场,2001年该公司的英国分公司,连续四次荣膺英国移动客户满意研究榜首。
* 德国T-Mobile:T-Mobile是一家跨国移动电话运营商。该公司拥有1.09亿用户, 是世界上 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
* 北美AT&T:该公司OEM的产品到大陆的较少,比较有数量的就是SX56(多普达686)2)敢于创新
* 2007年底:HTC推出了另一款TyTN II手机,采用了全键盘设计。
* 2008年底:HTC一次发表了旗下三款手机,Touch HD、3G和Viva。后两者标榜平价,HD由于其大屏幕触控设计,再度创造了话题引起瞩目。
* 2009年初:HTC发表了Diamond 2钻石机升级版,提高了一些细节部分,也加强了一些人性化部分,又再度引起话题。
* 2009年底:HTC发表其有史以来引起最大轰动以及争议的手机 HTC Hero。它是HTC第一款支持多点触摸的手机。* 2009年11月:HTC发表了旗舰机型HD的最新升级版本HTC HD2,使用了1GHz的CPU和电容触控屏幕,将WM手机的硬件配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2010年4月16日:HTC发布了HD系列迷你版HD MINI,采用了windows mobile 6.5操作系统。
* 2010年6月:宏达电宣布,将投入1100万欧元收购软件开发商Abaxia。
* 2010年10月11日:HTC对外宣布将于11月份推出五款基于Windows Phone 7的机型HTC EVO 4G将在今年夏天由运营商Sprint正式发售,于6月4号正式上市.是全球第一个4G手机。
* 2011年5月21日:HTC首款平板电脑HTC Flyer问世。3)种类多、更新多
Htc宏达从97年到至今,多样性一直是宏达的特色,不仅系统更新速度快,机型变化也是快的离谱,引领着每个时尚时代的变化。
* 2011年7月21日:HTC与新浪共同推出了全球首款新浪微博智能手机HTC微客,并正式面向中国大陆市场发布首款平板电脑产品HTC Flyer。
* 2011年9月15日,HTC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中国联通沃3G战略定制产品HTC灵感正式登陆中国市场。4)默的精神
多年来,在全球知名通讯大厂背后默默努力,让这些知名大厂的产品得以在全世界的,市场上发光和发热。
一种默默耕耘的企业文化所带来的企业精神,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企业的根本。
3、HTC发展的启示:
HTC从一个代工厂转变为引领全球的品牌公司,短短不足20年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需要有一个与自己的发展相对应的策略的。
* 销售的范围广,学会通过合作的方法把自身推广,拓展出去,成功往往取决于对自身在市场的知名度,及分布。
* 敢于创新,市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要敢于创造不同于市场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下个是市场变化的会是自己。
* 种类要多,更新要快,在市场里,没有什么是回经典不变的,不要妄想跟上市场的节奏,要用自己的节奏去影响市场。
* 企业的文化所带来的企业精神是一种发展和吸引人才的关键,也是一种力量。
五、结合我国情况,谈谈我国大部分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去做?
我国企业繁多,但大部分都为代工厂,缺少属于自己的特色及品牌,我们所缺少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创造力,而需要的是一次转变。
1、方向——方向是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也是企业本身特有的,是企业的发展主心骨。
确定方向需要考察市场,对实现之前的,现有的,及未来的做一个宏观是上的考察。发展方向在发展的道路上,允许小部位的更改,但不可以影响主体。
2、策略——策略在方向之后,策略分长期与短期。长期稳定不变,短期繁动变化。
3、特色——特色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代工厂所最缺失的。这是唯一可以坚持的一点,只有属于自己的的特色,才有属于自己的产品。
4、精神——精神是企业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国企业另一个忽略的的理念。这是一种不同于所在的信念,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比例较大的地位,也是我们所值得深思的。
第五篇:探究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推动力,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有诸多方面,本文就教育和社会文化这两个大方面来浅析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及就这两个大方面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据本文所得研究结果认为,为更加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从根本上改变,也即从教育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入手,不仅要改变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方针等,此外社会文化相对应得改革也应都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教育 社会文化 解决对策
Factors Creative Tal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and how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Factors affecting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ve many aspects, the paper on edu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aspects of these two great impact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on major aspects of these two factors.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believe that, in order to more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e should fundamentally change, that start from education and socio-cultural aspects, not only to change the ir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must also change the way the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 education policy, in addition to the relative social and cultural reforms should also have deserved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Key words: Creative talents Education Sociocultural Solutions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近年来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更快更强的推动我国的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我们也随之发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首当其冲。
一、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不仅是体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同时家庭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来阐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其创新性、独立性、自主性发展的摇篮。从家庭的角度上,提醒父母应善于发现并支持、引导、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形成独特但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1.过于重视分数名次忽视孩子的信念品格培养
有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学而优则奖”成为家长鼓励子女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评价孩子的唯一目标。倘若孩子考好了,家里便是阳光明媚,家长就春风化雨;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里便是数九寒冬,家长则是冷若冰霜。有的学生家长在情感上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不懂得家长的信念、品质、行为在家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道理,如“顶嘴”、“自私”、不孝敬父母和老人、没有礼貌等等行为,不及时进行纠正,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2.过于重视“养育”忽视了“教育”理念
一些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的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长辈们以孩子为中心,“吃、穿、用”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特别的溺爱,使得这些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就是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的。3.过于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忽视因材施教
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和同事的孩子的优缺点去评判自己的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孩子心理的不平衡。不少家长花大钱为子女请“家教”,买教辅资料;有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分数,心甘情愿的吃苦受累,比如陪读,真是爱之切,可是害之深啊!
殊不知创新意识和思维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二)学校教育
在中国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相对循规蹈矩的学生,比较听话,但缺乏创新意识。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创新意识培养的机会就比较块乏;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学生们大多都没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而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 第一,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制约了人才观、学生观,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制约教育标准、法规的制定,制约教育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不更新,就不会主动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二,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影响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方向,也是制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对教育规律有一个新的突破性的认识。迄今为止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教育是继承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在这种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创新人才的。因而,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传承教育理论,构建新的能指导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教育规定
教育内部的各种规定、条例构成了教育的运行机制,这种教育的运行机制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这些教育运行机制中,关键的两个运行机制,一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测定和评价的运行机制,它不仅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制约学生的受教育行为。
现行教育中所流行的建立试题库、标准化试题、清一色闭卷笔试、严格按标准答案评分等运行机制,迫使学生按标准答案背书、背笔记,学习上不敢有疑问,不能胆去思考,老师没讲的不敢想,老师没教的不敢做,只会师云亦云、书云亦云。二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工作成绩的评价与考核的运行机制,直接制约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全受这一运行机制的控制。第四,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育改革,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大了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但课程设置过细和学科涵盖面过窄的现象仍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无疑是影响培养创新人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第五,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才观、知识结构、教育能力、思维类型以及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发扬教学民主,能否传授有效知识,能否使用能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品质的思维方法等,都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辛格克曾提出影响创造性培养的因素有三点,其中就包括下面要提到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文化氛围是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隐形因素
一定社会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形成了人们为人处世的指导观念。长期形成的并融进人们血液中的我国文化传统、思想传统,如“中庸之道”、和“和为贵”等儒家文化传统使得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敢冒险、不求成功,只保持一种平庸心态。这种心态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二,社会上的人才观和用人标准都迫使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社会上尽管口头上要求人们要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但实质上只欢迎忠心耿耿的、效率很高的、一切按要求行事、循规蹈矩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很难有创新品质的。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按这样的标准去塑造他人和自己,培养创新人才就成了一种遥远的梦想。
第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教育体制的创新主要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我国,尽管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过一些改革,也提出过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的问题。然而,长期形成的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学校必须依附和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的管理体制就必须朝着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方向进行改革。政府的职能必须由直接管理学校转变为宏观调控和加强服务。就是说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学校的办学权必须分离。政府对学校的宏观调控就是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宏观发展规划,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督促实施这一评价标准,制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从各个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的事情应该让学校自己去做,当然,学校的事情也只能按照所确定的评估标准去做,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来。对策分析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已不再是培养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应试型人才,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就是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克服忽视实践教学、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树立理论结合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要正确看待学生个体独立性的发展,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新并不神秘,坚信自己具有创新能力,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肤浅的了解,不满足于前人已有的结论,而是去寻根探底,提示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2)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知识结构基础上。面对学科发展的相互交叉、渗透以及综合化、整体化趋势,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打破传统的专业和学科壁垒,能将众多相关思想观念和方法融会在一起有利于导向综合与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使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用一种系统的观点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学习与研究能力。加强基础课程,根据某个学科专业领域人才的素质标准,按照/少而精0的原则设置共同的基础课程,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批判地选择知识的方法,掌握在某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强文理结合课程,构建科学、技术、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艺术等多学科门类的课程体系,提供培育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必需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多元知识综合及多元文化融合的能力。开设系统介绍创造性思维原理、创新技法以及创造规律等方面知识的有关课程,如创造学、科学方法论等。减少总课时、减少必修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地梳理、辨析、选择、更新和重组,删去那些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己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研究探索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说到尾”的教法和“教什么、学什么,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学法,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方法,激发“问题意识”,这是创新的“切入点”。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并引导、启发学生去阅读、思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将单纯讲授、验证式教学转变为知识讲授、课程讨论、实验(实践)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教学过程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进行设计,依专题讲座及问题提出、文献检索、确立假设、实验(研究方法)设计、开题、预实验(调查)、论文撰写和答辩逐次展开,使学生在教学中真实地经历和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教师布置作业或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教科书中无法找到现成答案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方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研究探索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建设,解决实践教学空间不足问题,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二是本着“互惠、双赢”原则,主动加强校企合作,巩固和建设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三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通过科研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学到导师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以及思维方法、科研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四是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来源于工程实际和科研课题,做到“真题真做”,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专业刊物,查阅相关文献,更要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引,激发学生发挥独创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效果评价和各类评优制度,制定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基本理论知识及文献检索能力、实验(调查)设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论文质量等一系列指标体系的量化标准。既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也重视实践教学成果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解决学生保研、考研、评优的后顾之忧,如对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单科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或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以及各种科研、设计大赛等。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采用笔试、口试、开卷、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小论文、大型作业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进行综合考核。考试内容增加主观性试题和综合性应用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激发学生的求异精神。高校对有培养前途的尖子学生实行“导师”制,挑选一些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师担任其导师,名师出高徒。进一步弘扬/学术自由、服从真理0的科学传统,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锲而不舍地探索,有探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勇气,有自由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6)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最重要的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有强烈的进取心、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独创精神,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敏锐、流畅、开放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自己勇于创新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带动学生去创新。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面向全国和世界吸引各个学科领域的一流人,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龙头构建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队伍,并通过自学、研讨、培训、进修、参观、学者互访,邀请专家讲学,加强学术交流等各种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使教师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形成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以教师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源头上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证。7)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一个国家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成为一个作为人的人、真正自由的入、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从社会支持系统看,无威胁的气氛可以鼓励构想新答案的灵活性和变通性。社会大环境可为个体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培养个体的创新人格全面发展,拓展个体的思维多极化开发,推动个体认知的多维化构建,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社会上。持续举办各级各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小发明、小创造和科技创新比赛,对有亮点的创新人才给予特殊的发展空间,通过较大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个体挖掘创新潜质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社区建设、媒介传播、社团组织等来设立少儿创新中心、青少年创新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推出更多生动活泼的科普读物,投资组建少年科技创新班等,形成共同的社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石旭斋,张维刚.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内部因素[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2:10-13.[2]金永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2010.4.[3]朱洪波.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大学,2003.[4]吴树畅.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15-17.[5]杨清涵.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9.[6]李娅娜,王东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04:174-176.[7]侯丽霞.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8]张孝义,杨静萍 创新人才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A].黄山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