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职业性质的工作和环境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工作难度大,应激强度高,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更好地促进精神科护理的持续发展。1 工作压力产生及表现 1.1 社会因素
1.1.1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在医院内部还是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加上人们对精神卫生工作认识的不足,对精神科病人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和排斥,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护士同样也存在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同时工作环境差、医疗设备简陋、非护理性工作多,认为护士就是简单的给病人输液、发药,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存在误解未得到社会和病人家属的认可和尊重,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使其感觉前途渺茫、无成就感,产生自卑、消极、悲观心理。
1.1.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与效益好、收入丰厚的一些综合医院相比,精神科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经济收入与所承受的高风险不成比例,使其产生失衡感。
1.1.3
工作职位竞争的压力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医疗卫生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下岗或转岗问题的存在,且呈逐渐上升趋势,护士的竞争意识增强,精神科护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知识相互渗透。护士的学历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外,还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工作需要;晋升、晋级等给护士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使护士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工作状态,心理负担加重。
1.2.1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士从事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是一种处于特殊领域中从事护理工作的群体。有关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的攻击率为98.47%,既要提防被病人攻击,还要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精神科病人多不能正常表达躯体感受,在妄想支配下易发生自杀、伤人、潜逃事件;再加上精神科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各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病人突然死亡,也给护士造成了许多心理压力。
1.2.2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
医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护理管理者必须高标准、高要求。当精神科病人思维及行为紊乱、治疗护理不合作时,护士应及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及强迫性治疗。由于病人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护理行为不认可,使医疗纠纷投诉增加;再加上举证责任倒置,更增加了医院的压力,迫使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恪尽职守、精心细致。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受到挫折,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一旦出现难以避免的事件、面对社会及家人的不理解,护士精神科护士产生更加严重的疲惫心理。1.3
人际关系
1.3.1
护患关系
由于精神科病人大多存在自知力缺失,否认自身疾病,依从性差。护士在护理精神科病人时强制进行,护患冲突明显增多,护士常遭到言语辱骂或暴力攻击。另外,由于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也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士既要完成必要的技术性工作和繁重的生活护理,还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这种包括心理、生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3.医户关系
医生是医院的主体,部分医院出台各项制度,医生具有绝对优势,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甚至有个别医生不尊重护士,挫伤了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不能从工作中体会到自我价值及满足感和成就感,导致其心理不平衡,产生悲观、失望、抑郁心理,从而影响医护间的密切配合和护理质量的提高。1.个人因素 1.4.1
心理健康知识缺乏
多数护士上岗前未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平衡、调节和完善,造成对心理的易感状态,内心矛盾加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躯体化;再加上对精神病症状知识掌握不好,对病人产生厌倦、恐惧心理,使其产生较大的压力。
1.4.2
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
护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者着多种角色,例如:对夫妻关系、子女、老人赡养、经济问题等处理不当,易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同时,护士还承受着因月经、怀孕、分娩、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精神科护士在妊娠期间担心躁动病人带给自身的不安全,且其家人也不支持,使护士产生更多的压力;再者有些护士担心自身健康可引发焦虑情绪,增加心理负担。2
对策
应对是人们对压力源的适应性反应,是对内部或外部的调整或解决。国内学者调查显示,当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缓解情绪衰竭。由此可见,勇于面对并解决问题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护士的工作疲溃感,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社会与职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综合干预。2.1
个人层面
2.1.1
注重自我内部调节
精神病区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护士应调整心态,加强修养,努力学习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提高自己面对不良刺激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技巧。同时,护士对护理工作应有清醒的认识,护理服务需要艰辛的付出,在工作环境中善于与病人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吸取经验教训,尽可能的减少压力因素的干扰。当产生负性情绪又没法调解时,要积极寻找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并寻求支持,主动向同事、家人、亲朋好友倾诉,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保持稳定心态。正确处理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关系,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全的个性,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努力适应工作环境。
2.1.2
提高业务素质
精神科护理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科学,随着精神科护理范围的扩展,精神科护士的角色越来越多,现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因此,精神科护士应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精神医学知识、精神科护理知识和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在专业方面要拥有自信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改变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的看法,维护尊严。
2.1.3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精神科病人由于大脑机能失调,护士要正确的对待其言行,勿以道德标准衡量,对病人持友善、宽容、诚恳、希望、接纳的态度,应用沟通交流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2.2
组织层面
2.2.1
完善病区安全设施及科室人员配置
为解决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完善病房的安全设施,病房内设独立的医护人员通道,定期进行环境安全检查;同时,医院管理都要尽量保障精神科护理人员配备,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合理、有序的安排班次,保证中班、夜班双班制,对重症病房加强人员配置及环境设置,充分考虑精神科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护士及病人的人身安全。
2.2.2
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临床护士更多考虑尽快解决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因此,护理部要组织护士学习《理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让其认清自己的义务及病人的权利,是护士对每个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后果要有预见性,并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程。让护士学法、懂法、守法,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充分保障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护理质量。
2.2.3
注重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性危害
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明确客观存在的有害因子。为不合作病人进行治疗时,应对其进行适当保护,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医护人员受到伤害;对妊娠期护士尽量给予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组织护士学习简单的防身术及病人的沟通技巧,提高精神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精神科男护士,有效地应对护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消除恐惧感和盲目性,减轻工作风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2.2.4
管理者和同事应给予支持
发生护理缺陷事故和遭受病人攻击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很大,此时管理者应及时通过支持、鼓励的方式,促进精神科护理群体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医院的方针政策、组织氛围、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均对护士职业压力有所影响,能够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解、关心、爱护护士,同时还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护士参与管理,并侧重正性激励;另一方面要做好负性激励因素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医院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必然需要。对缺陷事故的事后调查,要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转变为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通过系统分析事件,信息共享,达到提高护士警觉性,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2.社会层面
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社会支持是指在应激状态下,个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或援助。它可以对受压力的个体提供帮助,以便使其维护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提升护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全社会都应从根本上重视精神科护理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对康复期的精神科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全力和义务宣传,增加其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加以宣传,引导人们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精神卫生知识,理解和尊重精神卫生事业和精神科护士,以激发精神科护士的自豪感、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何贵荣,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状况[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702 [2]
刘增恒.身心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2000:52.
第二篇: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10-10-24 16:23:00 ]
编辑:studa20
作者:利娜,黄玉柳,陆 宁,叶妙珍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名儿科护士进行心身健康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0名儿科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31~35岁护士躯体化、偏执、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5,P<0.01);未婚护士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与已婚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论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差,受年龄、婚姻状况影响。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原因。
【关键词】
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儿科病房是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恢复健康的场所。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着特殊的服务群体,工作强度大,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本文对儿科护士的心身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市4所镇级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未婚护士包括离异2名,见表1。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表1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护士人数比较
1.2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54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其中,未婚护士包括离异2名,见表1。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6%。
1.3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问卷调查,抽选4所镇级医院的54名儿科护理工作者,经统一指导解释后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644)[2]进行比较。
结果
2.1 儿科护士与国内女性常模SCL-90因子分析比较
儿科护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儿科护士与国内女性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注:与常模比较,*P<0.05
2.2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SCL-90各因子分析比较 50名儿科护士中,31~35岁护士偏执、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1、P<0.05)。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P<0.01)。未婚护士(包括离异护士2名)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已婚护士,而偏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已婚护士(P<0.05,P<0.01)。见表3。表3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注:与组内对应项比较,*P<0.05,#P<0.01。
讨论
3.1 工作因素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肩负责任重,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要比成人科室多。儿科工作环境复杂,服务对象特殊,常因嘈杂零乱的环境和婴幼儿啼哭声不断的刺激,严重影响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儿科病房允许有家长陪护,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公开进行,加上儿科患者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心肝宝贝,作为父母情愿生病的是自己,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丝毫痛苦,孩子生病,家长焦躁不安、情绪不稳、激惹率增高,容易产生攻击性,易向护士发泄,对护士的辛勤劳动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在儿科若一针见血,家长没有意见,一针见不到血,家长则面露不满,甚至动口骂人或动手打人,认为护士水平不高或故意增加患儿痛苦,因而忽略了护理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权力和人格权力,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使人际关系敏感。一部分护士操作前反复多次寻找血管且做得很慢,以保证穿刺成功;少数护士因穿刺困难或失败容易激动,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常感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公平的回报。这些问题是与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相关的感知体验有关,这些情感体验与SCL-90调查亦相吻合。以上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3]。如果自己不善于排除困扰和减轻心理压力,这种消极的破坏性的情绪使护士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4],久而久之,会导致身心疾病,影响护理质量和患儿的康复。
[ 10-10-24 16:23:00 ]
编辑:studa20
加之频繁的“三班倒”,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很多人发生了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以上身体的疲劳和心理负荷的加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则会出现紧张、情绪不稳定、易疲劳、压抑等不良感觉,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焦虑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忧郁有关的情感[5]。
3.2 年龄因素
表3示,年龄偏大的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较年轻护士有所下降,她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压力或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缓解,使其产生疲惫感,而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因此,管理者在调配儿科工作人员时应注意考虑年龄因素。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可能与临床经验及业务水平较年长护士欠缺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
3.3 婚姻状况因素
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同时婚姻问题还反映了个体的支持结构是否完整有效[3],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身健康水平越高。已婚护士能从其配偶获得社会支持,而未婚者可能由于远离父母,长期住在单身宿舍,而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更有甚者,单身护士中的离异者可能在经历了婚姻变故、感情创伤后,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所下降,以致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水平。
对策
(1)充分休息:当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忧郁不适时,应及时休假,切忌带病坚持工作,调整身心状态,以利于健康的恢复。(2)调节心情: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以利于更好地工作。(3)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4)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遇到不开心的事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或睡觉,从而减轻精神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5)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加强业务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过硬的本领。(6)务必使患者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并明确和保护护士在工作中的权力,了解并理解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护士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能真正地对患者负责,儿科护士是患儿的直接护理者、患儿的康复与预防指导者,是患者与家长医生之间的协调者。
综上所述,在儿科工作中,笔者应从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患者的要求出发,挑选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业务熟练、有耐心且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儿科护士工作,并且要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更好地做好儿科工作。
【参考文献】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6.金华,昊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陈炳英,朱培莉.护士精神状态对护士行为适应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5(18):5.4 李会香,赵玉香.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4,3(2):5.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疾病.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0,16-245.[ 10-10-24 16:23:00 ]
编辑:studa20
加之频繁的“三班倒”,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很多人发生了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以上身体的疲劳和心理负荷的加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则会出现紧张、情绪不稳定、易疲劳、压抑等不良感觉,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焦虑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忧郁有关的情感[5]。
3.2 年龄因素
表3示,年龄偏大的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较年轻护士有所下降,她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压力或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缓解,使其产生疲惫感,而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因此,管理者在调配儿科工作人员时应注意考虑年龄因素。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1~35岁护士,可能与临床经验及业务水平较年长护士欠缺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
3.3 婚姻状况因素
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同时婚姻问题还反映了个体的支持结构是否完整有效[3],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身健康水平越高。已婚护士能从其配偶获得社会支持,而未婚者可能由于远离父母,长期住在单身宿舍,而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更有甚者,单身护士中的离异者可能在经历了婚姻变故、感情创伤后,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所下降,以致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水平。
对策
(1)充分休息:当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忧郁不适时,应及时休假,切忌带病坚持工作,调整身心状态,以利于健康的恢复。(2)调节心情: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以利于更好地工作。(3)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4)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遇到不开心的事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或睡觉,从而减轻精神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5)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加强业务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过硬的本领。(6)务必使患者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并明确和保护护士在工作中的权力,了解并理解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护士工作起来心情舒畅,能真正地对患者负责,儿科护士是患儿的直接护理者、患儿的康复与预防指导者,是患者与家长医生之间的协调者。
综上所述,在儿科工作中,笔者应从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患者的要求出发,挑选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业务熟练、有耐心且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儿科护士工作,并且要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变化,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更好地做好儿科工作。
【参考文献】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6.金华,昊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12(5):26.陈炳英,朱培莉.护士精神状态对护士行为适应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5(18):5.李会香,赵玉香.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4,3(2):5.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疾病.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0,16-245.
第三篇:影响村务公开实效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村务公开实效的因素及对策
黄集镇农技中心经室 彭德勇
我镇自1997年开展农村村务公开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使村级工作由过去的“暗箱操作”为共同参与完成的“阳光作业”。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完善,我镇的村务公开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全镇有3个村为钢架结构公开栏,其余均为墙壁式公开栏。各村基本上能做到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时间上及时,公开档案保管整齐,相关制度完备,管护和维修及时。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村务公开工作在个别村仍然存在变腔、走调现象,引发了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了村务公开的实效,这些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干部认识问题
主要有三种认识,一是积极认识。乡镇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村务公开公开工作很重视,大部分村的主要干部也很重视,措施扎实,指导监督到位,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引发矛盾少;二是被动认识。认为是上面布臵的工作,不搞也不行,不搞是态度不端正,搞不好至多只能说是水平、能力问题,人家能公开我也能公开,不挨批评就行,缺乏主动思想和积极探索的热情及动力。三是错误认识。认为凡事都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参与和监督,村干部还有什么权利,有什么。有的心里有鬼,害怕公开了群众找自己的茬,抓自己的辫子,干脆将一些内容不公开,或者搞假公开,蒙骗群众。有的认为群众文化素质比较低,公开了也不看或看不懂,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给自己找麻烦 不值得。
二、组织领导问题
村主要干部重视的村,村务公开的组织严密程度就高,活动开展就比较正常,工作比较规范,部门配合也比较协调。能够定期研究村务公开情况,及时发现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推动村务公开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村主要干部重视的村,问题大多解决在萌芽状态,不引发矛盾,不激化矛盾,不将矛盾上交。而村主要干部不重视村务公开工作的村,对村务公开倾注的精力少,组织程度差,工作人员不尽责,存在问题多、解决难,甚至还会引发一些新矛盾,激化老矛盾,村务公开不能取得真正实效。
三、群众问题
一是群众不热心。表现为不愿参与,一些群众认为村务公开只是做样子哄人的,公开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即使在村务公开中发现了问题,上面也是包包窝窝,“在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敢参与,怕村干部报复,在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等问题上给自己穿小鞋;为想参与,村务公开又不是自己一家的事,人家不问我何必问呢,就是问了最终又能如何呢?于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便参与,村务公开栏在一些地方成了唯一的公开方式,离家较远,了解村务不方便。二是村务公开不能体现民众口味,有的布臵的不科学,由于大部分群众知识有限,文化水平不高,对专业性强的东西很难看得懂,之间的逻辑关系很难理清,断章取义怕闹笑话,想参与也参与不了。
针对以上影响村务公开实效的因素,我们应努力培育优势因素,克服和消除不利因素。
一、强化教育,提高认识
要将思想统一到中办发[1998]9号文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上来,认识村务公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村主要负责人的认识必须到位,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新形势下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一个有力的武器牢牢把握,广大群众要把村务公开作为实现当家作主、实现村民自治、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认真对待,把此项工作作为参与村务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廉洁、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举措,做到热心、关心、倾心。镇村要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板报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村务公开工作,要使村务公开工作真正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增强做好村务公开的自觉性、责任感,对那些认识模糊甚至有错误认识的同志要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谈认识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使其换“脑”、换“言”、换“行”。
二、规范操作,确保实效
一是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关健是要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通俗性。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必须全面细致地向村民公开。公开的内容同时还要求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二是规范公开时间。除坚持长年公开外,目前要确保每期公开时间衔接顺畅,不能长期“一个脸”。三是规范公开程序。程序应简便操作,并确保程序的严肃性,四是规范公开阵地。除现有公开栏外,要拓展公开途径,利用有线电视、召集有关会议、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予以公布。村里每月或每季要召开一次村情通报会,村民小组也要定期召开村情、组情通报会,便于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情况。五是规范公开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每一道程序的职责,使每人都能做到对号入座右铭,职责分明。
三、树立榜样,指导全局
我们镇里要切实搞好政务公开,将政务公开栏建成样板田、指挥田,指导带动村务公开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有条件的组,探索开展组务公开,做到镇、村、组三级联动,上下协调。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要把村务公开工作纳入对村主要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村主要负责人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关心过问村务公开工作,支持村务公开工作,研究村务公开工作,指导村务公开工作。具体操作的村会计等村干部,要确保有足够的确良时间精力投入到村务公开工作中。监察、民政、财政、农经等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配合。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牵头、协调工作。农经部门负责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民政部门负责对村民委员会建设、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纪检监察部机关加强检查和监察,要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在村务公开的监督上,村里还应聘请一些懂政策、精业务、有责任心、公道正派、敢讲真话的同志作为监督员,定期反馈监督的情况。
第四篇:影响乡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对策思考
影响乡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对策思考
向阳镇副镇长 樊义斌
政府的执行力就是干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分管绩效考评的领导,我认为乡镇干部的执行力就是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能力。想干事体现干部的思想素质,是执行力的前提和动力;能干事体现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方法,是执行力的核心;干成事、不出事体现干部的真本事,是检验执行力的标准。当前我镇干部职工业务工作推进慢、落实难、问题多,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影响我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原因
(一)自身因素
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政府执行力高低的核心。干部执政为民的愿望还不够,还必须具备执行的素质和能力。当前,我镇大多数干部都是熟悉情况,扎根基层,勤奋工作,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但是,少数干部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扎根基层的思想不牢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做好乡镇工作非常艰难,因此少数乡镇干部往往趁乡镇换届、人事调整、机构改革时跳槽,特别是有专业特长的干部和高学历的年轻干部表现比较突出,把跳出乡镇作为一种“解脱”,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在乡镇干,缺乏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理想和抱负。
二是工作标准和自我要求不高。有些干部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知识面较窄,又不善学习;有的土生土长在农村,眼界不够开阔,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缺乏竞争意识,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期望;有的忧患意识不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守业”思想突出,工作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消极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工作方法简单,推崇乡镇工作“三分道理,七分蛮干”,凭经验办事,不愿触及深层次矛盾,甚至明显呈现出“厌倦感”、“乏味感”,工作热情不高。
三是勤政务实精神缺失。“早晨一身露水,白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的“三水”精神曾是乡镇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而今乡镇干部的交际应酬多了,文山会海多了,指导工作往往在会议上,联系基层常常在电话里,深入到村社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少了。有的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工作敷衍应付,忙着借子女、朋友之名经商办企业,为自己赚钱,懈怠了本职工作,做大了个人的“经济蛋糕”。
四是乡土观念比较严重。大多数乡镇干部离土不离乡,家庭在本地,一方面亲和力强,另一方面家族、宗族、群带关系复杂,三亲四戚多,说情办事的多,讲人伦亲情,碍不过情面,因此常常办事不敢坚持原则,“讲关系、和稀泥、打圆场”,影响他们做事的决心、办事的公允和成事的毅力。还有极少数乡镇干部吃性重、玩性重、惰性重,热衷于吃喝、打牌、玩乐,甚至赌博,生活作风不够清廉。
(二)外部因素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不仅仅只接受区县政府的管理,还要管理所辖村社,其执行力的强弱,同时受上级政府和基层村社的影响。一是职能进退两难。提高执行力,一方面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另一方面下达大量的行政事务和名目繁多的达标创建任务,致使乡镇疲于应付。在职能进退上,该进的进不去,该退的退不出,严重影响乡镇职能的转变。
二是权责关系不匹配。在各项行政改革中,下放给我们的权限,实际基本上都是责任,有很多还是一票否决的,比如安全、计生、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级政府每年还要求我们签订各种责任书,压任务和责任,而且责任书在签订前很少征求我们的意见,让我们的干部感到不被尊重和信任,影响执行工作的积极性。我们逐步演化成“三化”政府:“地位边缘化、权力空壳化、责任无限化”;同样,我们的干部也成了“三大干部”:“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权,天大的责任”。
三是执行遇梗阻。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是群众直接选举的,镇政府管不了我“帽子”,支配了我“票子”,你有法律,我有“法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的处境尴尬,执行手段缺失,又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而普通老百姓常常可以无视法律法规,“守规则的往往干不过不守规则的”,所以我们的干部感叹:“过去无法有办法,现在有法却无办法”。导至有的地方出现“队长(村民小组长)权利比村长大、村长权利比镇长大”的不正常现象。有的社长左手“一个章”,右手“一支笔”,“办事”讲效率,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把集体的土地流转了、把资产处臵了。
二、对策思考
加强执行力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和任务。提升干部执行力水平,必须在培育执行理念,提高执行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约束等方面坚持不懈地下功夫。
(一)以理念培育提升干部执行力。理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执行力建设,必须理念培育先行,用先进的执行理念来武装干部头脑,使执行成为干部自身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要站在建设和谐政权的高度,围绕发展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干部的四个理念:一是“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理念;二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谋利不索求”的服务理念;三是“工作不等不靠,落实精益求精”的效率理念;四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理念。教育干部扎根基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提高干部执行力、促进政权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以素质提升增强干部执行力。提升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干部执行力的前提。要加大对干部的学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执行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岗位履职的能力。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苦练岗位专业技能,使干部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二是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三是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干部协调群众利益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四是工作创新的能力。敢于突破工作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五是整体协作的能力。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敢于承担各自责任,不推诿扯皮,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机制创新促进干部执行力。建立一套高效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是提高干部执行力的必要手段。一是建立健全事前沟通协调机制。正确的决策是执行有力的基础。上级部门在做决策前要充分听取乡镇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决策程序,使各项政策的出台更切合基层实际,让乡镇干部有执行的准备,真正作到领导决策者与具体执行者的双向互动。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完善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考核,增强学习的动力,积极为干部提供培训、考察和锻炼的机会,加强对年轻同志的“传帮带”,提高每位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建立“聘任、转任、交流”的用人机制和“解聘、分流、辞退”的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干部“能下能出”、“能进能出”,充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执行的动力与活力。
(四)以监督约束确保乡镇干部执行力。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体系,是提高干部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工作的特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执行过程的控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监督管理体系。一是明确岗位职责。继续深化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合理配臵机构职能设臵,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权责相称为原则,建立责任目标管理制,做到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二是严格考核评估。不断优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程序,改进考核手段,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奖励、惩戒、晋升等管理措施的衔接,实现决策执行成效、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三者的有机统一。三是强化督查问责。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进行督查,把谈心谈话、警示告诫、民主生活会、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
三、提高我镇干部执行力的四点建议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镇直干部与部门干部在升迁方面机会均等。目前在我县各镇,编制身份与工作岗位不一致的“混岗”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一些优秀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与岗位不匹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用人方式,人尽其才。在干部提拔上,镇干部与上级部门干部相比,不具备“区位”优势,优秀干部被发现相对较难。因此,可以给予镇干部更多的展示的机会,选拔干部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二)适当下放权利,确保镇政府权责匹配。要进一步理顺乡镇与上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根据职责的需要,适当下放财权物权和行政执法权,妥善解决各镇在财政上有心无力,在行政执法中有责无权或责大权小等问题。
(三)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促进镇与上级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镇与县级部门都是市委、市政府决策和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只不过所站的角度不同,为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有效执行,镇与县级部门之间必须加强信息沟通、理解支持和协调配合。县级部门在制定文件和安排工作前应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乡镇意见,确保工作布臵切合基层实际;要通过视频会议、政府网络等方式,迅速、直接、准确的传递信息,让干部在第一时间了解政策依据,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执行。
(四)从上至下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消除影响执行力的不利因素。影响干部执行力,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因素,而是多方面系统作用的结果。要找准问题的根源:基层的问题往往是上面的问题,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往往有上面。因此,必须从上至下,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消除影响执行力不利因素。要发挥县级部门干部表率作用,上行下效,带动干部切实提高执行力。
第五篇: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大局,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江宁区农村的实际,就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谈一点浅见。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等。
1.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3.自身因素。江宁区是一个农业大区,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农村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是农民素质较低。目前江宁区现有农村劳动力33.6万人,其中大中专生占1.8%,高中生占9.3%,初中以下占89.9%,由于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上不去,接受新事物慢,运用现代科技能力差,致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就业门路窄、致富机会少,造成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目前江宁区人均拥有耕地0.8亩,林地2.85亩,水田0.48亩。撤县设区后,东山镇将纳入南京市主城区,大面积的开放开发、人口不断增加、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定局,而原先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业资源下降和农业生产规模上升的矛盾日趋激烈,这都将给
农民增收带来阻力。
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在全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对策、新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服务、科技意识。具体应做到提高三种意识:一是提高市场意识。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它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道屏障。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品种、规模,既要立足于当前效益又兼顾长远利益,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依据自身实力;其次是抓好流通,以江宁市场为依托,辐射南京和周边城市,以水、陆、空便利交通为桥梁,以特色农产品为龙头(如横溪西瓜、土桥大米、禄口獭兔等),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使农产品的外调、外运、外销灵活运转,自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储运——销售——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围绕市场、重视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最终达到建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新理念。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基层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转变职能与角色,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搭好舞台,让农户上台唱主角,政府做好服务甘当“配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江宁区横溪镇为促进本地区农产品升级,不惜一切代价花巨资每年为瓜农举办一次 “西瓜节”,使“横溪西瓜”不仅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闻名遐迩,成为带动横溪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此一项就使瓜农人均增收350元。三是提高科技意识。首先必须加大科学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送知识、送科技、送信息下乡,使优、特、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信任和应用推广。委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科技骨干、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户、田头、场棚,为农户排忧解难,结合实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渔则渔,不搞行政命令或形象工程。其次是农民自身应不断增强科技意识,加大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投入,提高自身档次和科学文化综合素质,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2.夯实基础,采取多投、少取、调整的方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强民富民关键在于夯实农业基础,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多投,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的电、路、沟、渠、坝、库、闸和农业机械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在努力增加对农业补贴数额的同时,切实改进补贴方法,逐步建立农民收入直接补贴制度,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逐步完善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的放贷尤其是放宽对农户的中短期小额贷款的政策,简便手续,建立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切实为农户服务。
二是少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比如近几年对电力农网进行的全面改造,重新调整线路,更新设备,减少自然损耗,严厉打击偷电行为,统一电脑计费,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为农业每年减少电费支出达50%以上。坚持按中央“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行政事业性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脱产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的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真正使农民通过减负促增收。
三是调整。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加入WTO后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使油粮经济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移,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蔬菜业、林果业等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创品牌、创名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切实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问题。目前江宁区农村
劳动力33.6万人,占全区人口总量的42%,农村劳动力过剩这个客观事实严重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把握好江宁撤县设区的机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等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拓宽增收空间。解决土地使用权的矛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切块置换、股田制等形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取缔一些带有歧视性的限制,如消除农民工进城就业、就医、子女入学、户籍门槛过高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