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 文章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为研究主题,将大学生自主学习从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个维度作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不佳,在从能动到自为转化过程中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三点措施: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和学风氛围;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和探索式讲课方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现状 成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87
Abstract Taking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theme,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itiative,autonomy,and self-actuality.The status quo of undergraduates' autonomous learning is poor,and obstacles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energy to self-improvement.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obstacle,an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put forward thre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self-learn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study atmosphere.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exploratory teaching methods.Keywords self learning; status;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2017年,课题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向学校大学生按照学科、年级和男女比例抽样发出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0份,样本各项人口统计学分布,符合调查总体人群分布,基本确保问卷数据反映整体情况,通过SPSS软件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比较好。
1.1 学习主体能动性情况
学习主体能动性,主要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可控的天然状态。
当考察大学生对有效学习方法和自身知识本领来源的理解时,对此大学生普遍认识较一致。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比较有效的,“自主学结合加上不懂就问”占80.95%,“老师的指导督促”占15.71%,“死记硬背”占3.33%;自己的知识、本领主要来自什么,“坚持不懈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占62.86%,“课堂老师的讲授”占20.95%,“所学的课本”占16.19%。
但考察大学生任何人都通晓要制定学习计划和加强学习主动性时,却不尽如人意。他们当中,有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习惯,“已成习惯”占16.67%,“偶尔制定”占71.9%,“从来没有”占11.43%;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占22.38%,“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占54.76%,“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占22.86%;认为自己的学习正处于哪一种状态,“自律”占24.76%,“有目标,没毅力”占33.81%,“自我约束不强”占41.43%。
从上可知,大学生普遍对自主学习有较高的认识和了解,自身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能具体从思想到实践作为的、能从应然到必然状态的转化率不高。
1.2 学习主体自主性情况
学习主体自主性,主要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自主学习能否排除主客观环境的干扰,按照自身对自主学习的认识理解,去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学习方法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已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占57.62%,“曾试着去实践别人介绍的学习方法,但一段时间后又放弃了”占22.38%,“没想到采取别的学习方法,一直坚持自己效率不高的办法”占20%;大学生上课的思维状态,“主动思考问题”占56.19%,“被动思考问题”占39.52%,“懒于思考问题”占4.29%。
当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中解决具体问题方法时,老师上课让你回答问题时,“积极思考应答”占52.86%,“看书或听同学的提示回答”占35.71%,“不想回答”占11.43%;你遇到难题时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及时查阅资料或寻求老师帮助”占54.29%,“偶尔钻研一下”占45.24%,“置之不理”占0.48%。
从上可知,大学生普遍对学习的自主性不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上还处在被动状态,甚至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出现学习方法效率不高、懒于思考问题和不想回答问题,分别占19.74%、5.25%和13.16%。
1.3 学习主体自为性情况
学习主体自为性,主要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自主学习做了多少努力和下了多少功夫,这个“应然的”情况到底落实得怎么样。
当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付出时,大学生每天除了上课的学习时间外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一小时以内”占29.05%,“一到?尚∈薄闭?40.48%,“两到三小时”占14.76%,“三小时以上”占15.71%;在自主学习时是否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坚持努力”占31.9%、“时而努力”占50.95%、“不够努力”占17.14%。
当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情况时,认为在掌握学习方法方面,“借鉴别人的东西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占63.33%,“除了刻苦努力,不够注意方式方法”占16.67%,“一切随便,没有什么方式方法”占20%;认为自主学习能力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个人自控能力”占91.43%,“时间安排能力”占76.19%,“心态”占70.95%,“个人主观能动性”占70.95%,“其他”占8.1%。
从上可知,大学生普遍对自主学习的自为性有待增强,他们普遍认为自主学习受到个人自控能力、个人主观能动、时间安排能力等因素影响。
课题组将大学生自主学习从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个维度作考察,这三个维度虽然有前后关系。但与自主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相比,自为性状态要比上述两者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自为性并不一定受到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基础性影响,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外在因素促使自为性的提高。比如来自家长、老师的监督和学校、学院、学生学风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的促进直接引起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为,可能这种自为并不一定来源于主体的内在动力。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主观题,并在后续调查中,我们还专门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进行了个案调查,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提供参考。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
2.1 对什么是自主学习,怎样自主学习不了解
问卷调查中,就学习主动性,“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仅占22.38%;就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已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占57.62%。这说明,不少大学生对“什么叫自主学习、为什么要自主学习、怎么样自主学习”并不了解,对自主学习在大学学习生涯和整个人生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对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W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不太了解,因此也就谈不上制定好学习计划、落实好学习任务,主动钻研学习。调查发现,有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已成习惯”占16.67%,自己主动学习“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占22.38%,坚持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仅占31.9%。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教育体系对自主学习的引导和教育比较缺乏,特别是在分数的指挥棒下,自主学习并不作为大学生成长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2.2 既缺乏强有力的自控力,也没有相互监督形式
问卷调查中,就学习的自主性,认为自己的学习正处于哪一种状态,“自律”占24.76%,而“有目标,没毅力”占33.81%,“自我约束不强”占41.43%。在后续的主观题和访谈调查中,提到的高频词“毅力”、“自律”、“自控力”、“找个伴互相督促”、“断网”、“提高玩游戏的成本”等等。从中可看出,在对外界娱乐等诱惑下,大学生没办法做到自主学习,通常是被娱乐项目所控制,比如:王者荣耀、吃鸡游戏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在约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来自家长、朋辈的约束、来自学校管理措施的约束、来自付出成本的约束。作为高校,如何在学校管理措施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供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2.3 老师讲课质量和讲课方式不利于探索式学习和自主学习
访谈调查中,就有一部分同学指出,专业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要力量,管理教师作为传道解惑的主要力量,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上不仅没有起到帮助作用,还一定程度上产生阻碍作用,甚至有学生提出:“老师一点用都没有,完全是在误人子弟,上课完全就是浪费时间。”这跟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师水平有关。现在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过关,教学方式就是划重点死记硬背。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不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不需要自主学习,甚至自主学习被老师和学生当作是日常教学的“累赘”,因为这会增加教学难度和课程任务。大学生自主学习对策探讨
3.1 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教育
要让大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将主体性教育,特别是自主学习当作大学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该项内容增设多个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在大一上半学期,将学生自主学习计划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结合职业生涯课程,帮助大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坚持落实好计划的能力;为自主学习设立一个常态化的学生交流机制,在这个机制里面,有朋辈学生交流经验,传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并就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素材和支撑,比如复习资料等等。
3.2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
引入家长、学长、同学为体系的学习情况、学习信息共享体系,使得每位同学的学习信息让每个他关注的人和关注他的人知晓;引入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监督体系,依托团学、信委等学生组织做好社区和课堂的两个考勤;设立更加完善社区学习育人环境,在每个宿舍楼栋下设立自习室,在每个社区设立考研复习室、专业自修室等;在网络管理、用电管理方面着手,严格管控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还可以根据宿舍需求进行一对一定制服务,在图书馆设备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增添图书馆座位;鼓励并支持学科竞赛、专业竞赛类活动。
3.3 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和探索式讲课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缺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将教师学生评教体系和年终考核中自主学习、素质教育、讲课方式等维度的权重放大,作为晋升和评聘职称的重要考量标准;开办教学方法专题培训班,在三年内对全校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课程培训,培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考评内容细分考评指标,将素质教育有效转化为各领域评奖的具体指标(例如:就业评奖),让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减轻学校、学院及教师在科研和社会工作上的压力,强化他们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让讲好课成为第一要务,也成为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的前提标准。
第二篇: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及克服影响因素的办法
通过自主学习网络培训学习,本人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能够自觉、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和能力。它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新型现代学习形式。了解到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包括:
1、内部因素
1)要能学,有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2)要想学,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3)要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这是自主学习的保障。4)要坚持学,有一定的意志控制力,这是自主学习的条件。
2、外部因素
主要有: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教育引导、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习资源的可利用性、同伴榜样与支持、课堂管理和物质情境的管理等。
回顾我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受到的一些影响因素如下:
1、自我需求
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花费时间、精力,若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所付出的辛苦会更多。但是如果这种学习能够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要,自己就会自觉地学习,那么再辛苦也不觉苦。这种需求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或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这就是内在的学习动机。
2、知识的难易程度
学习的知识过于简单或者是过于难,都不利于自主学习。知识太简单,学习者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掌握,长此以往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自主学习;知识太复杂,无论学习者如何努力都不能完全接受、理解,久而久之会打消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自主学习。学习的知识应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由简入繁,“有挑战性,而又可以完成”;有障碍,但学习者通过努力也能掌握,这样就会一步步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还能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反馈信息的刺激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同伴、老师、家庭的点评,如果经常接收到的是否定的、消极的信息,就会让学习者产生自卑的心理,容易自暴自弃,不易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进行;如果常常收到的是肯定的、鼓励的信息,就会让学习者对自己产生信心,促进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4、外在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学习者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训练,同时还要求学习者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刚刚开始自主学习阶段,外在环境对于学习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外界环境吵杂还是安静,周围同伴在做榜样示范还是正好相反等,都对学习者能否进行自主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主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感到有无限乐趣,就是要把学习中的“苦”化为“乐”,让自己习惯于“吃苦”。但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偷懒的思想,并不能时刻做到自主学习,不过,我也在时刻与这种偷懒思想作斗争。我认为要想克服一切的不利因素,做到真正自主学习,学习者首先要明确: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更有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勇于接收、面对批评的声音,明白“良药苦口”,唯有自己不断努力、加倍努力,才能让自己走向成功,得到他人的肯定;再次,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自控能力,让外界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小;最后,学习者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系统、有效地学习。
第三篇: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良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良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秀芳侯海芸 李晓艳 贾万坤
研究成果
(一)、原因分析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个别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在家种地没有小学毕业的农民收入高,显得无用,或者与初中生一起加入打工的行列。打工挣的钱比我们这些被称为文化人的教师还多。让人认为文化水平高低在农村没啥区别,于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还有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中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形成错误认识。
2、家庭教育方式不对
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 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 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无能力又无恰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认识不清楚,教育不得法,方法简单粗暴,平时放任自流,学期结束时看到学生的成绩单才意识到孩子该管了。
有的家长不具备教育正确思想,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不明确家长的责任;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经商致富后腰缠万贯,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看不起老师的意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用于吃喝玩乐,而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
有的父母起不到表率的作用,精神生活贫乏,整日无所事事,在家设麻将摊、斗地主桌,影响到子女的理想树立,使学生毫无大志,做一天和尚撞天钟; 有的学生父母关系紧张,常常打架吵嘴,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
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进取精神;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当,他们起初对子女也抱有较高期望,但缺乏积极有效的教养行为,以后随着子女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他们逐渐降低了期望水平,教养行为也进一步消极,从而导致了他们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与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相矛盾。家长一方面抱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同样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由于学校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存在着在以下几种弊端:一是小学升
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兴趣各异的学生,在同一天走进同一教室,同看一本书,同进行一个教学进度,同接受一个培养目标,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是让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二是学生到八年级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所读的书又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相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三是学生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成绩差异更加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这时学校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是升学指导也越来越明显,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有限的升学指导可望而不可及,他们觉得似乎受到了学校的冷遇,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多余的人,学校又没有给予相应的引导,缺乏多彩的活动来调整学生的心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及心理需求。
4、教师的素质
[1]、个别教师师德修养差
在教学上往往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抱
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期望很低。教师的不同期望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后进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教师总希望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对其他学生有点不理不睬,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也难怪有的学生看见某些任课教师心里就不舒服。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左右学生学习兴趣举足轻重的因素。学生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的学科;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主动程度,进而对学习成绩产生作用。在调查交谈中,有的同学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批评指责,而对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不闻不问;这些学生较少得到正面激励,往往批评多于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不是变得麻木不仁,逃避退缩,便是产生抵触、对抗等逆反心理,乃至对教师的讲话内容听不进,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差。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僵化。
[2]、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不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一是教师不顾
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往往只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这是教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二是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必须适应学,“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缺乏对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三是不少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只授“鱼”不授“渔”,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5、学生的自身原因
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
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
一种苦差事,甚至觉得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
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只求初中能毕业,或找个技校、职高
上。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在他们看来爸妈文化低,在家务农,生
活得也不错。
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
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
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
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便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对策
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寻找适当的教育对策。这种教育对策,需要借助于某些教育以外的力量,但主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着眼,把重点放在教育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研究上。
1、学校方面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对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地进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如:通过政治课、班团会、演讲比赛、参观等多种手段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将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知识大有用武之地,一定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教师方面
[1]、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一是突出尊重理念,重视人文关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班干部选择上实行“自荐演讲与民主选举结合制”和“常务班长与值周班长结合制”,增进了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新一届干部竞选。营造竞争上岗和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管理能力。参与班级事务讨论。班级讨论会为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机会。学生人人有权就班级生活提出讨论话题,主持讨论,可以在会上畅所欲言,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适当增加班、组干部编制,将班级事务一一“承包”到人,教师、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平等交流,共同促进班级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处于被尊重的地位。
二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所有学生素质是主体性教育的目标。由于传统教育“只抓两头,忽视中间”,只重视优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使得大部分表现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极少受到关注。看到此种不足,我们提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方针,把班级管理事务合理分工,让学生人人自报优点、特长,自主选择管理角色。同时,班干部也打破了过去“一任几年不换”的情况。管理角色轮流互换,给每个学生提供为同学服务和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机会。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集体。要使学生实现由自理到自主、自治的转化,班级管理也必须由扶到放,给学生自主管理创造条件。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放手让学生干部和学生群体组织完成日常班级事务。强化了学生的“主人”意识。设置一日岗位职责。如值日班长、班长助理、纪律督查、卫生检查、好事登记、通知发面、夕会主持等,班主任老师在与不在,各项工作照常进。
[2]、在课堂主渠道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性地位不能“给予“,只能靠主体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自我确立。因此,我们从建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出发,着重研究教师如何遵循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亲历包括感知、理解、探究、发现、记忆、运用等环节在内的认知全过程,将其教学行为的着眼点,放在引起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行为的发展上。
一是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课堂上,除了以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基础外,还要以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创设问题、操作、竞赛、游戏等情境,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师用设置情境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兴趣,学生由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学生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还有教师的信任和宣传的榜样作用都能大大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二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精心安排自学内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加以适当引导,使全体学生以高涨和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自主学习中。给学生空间就是教师不占有整个课堂,而是给学生动脑筋的余地和实践的时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主阵地,我们在“放”字上做文章。时间上“放”: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一般为15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空间上“放”:改变以教师讲述、提问为主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在讨论中说错了的,教师不急于批评;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操作;时间让学生占用;方法让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获取;规律让学生发现。这样不仅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
三是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当好真正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法指导,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授之以渔”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在学生课堂座位的编排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便于学生小组学习。另外,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延伸到课外,布置课外一个学习主题。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学生都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探索思路,并引导他们比较鉴别最佳思维方式。
四是成就自主学习的体验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不是由老师牵着走。教师力求精讲精练,使学生能有时间、有精力去“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统一要求,体现差异性,注重激励性。如在作业价中,有基础题,有拔高题,分层要求,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进步设立了台阶。又如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尝试,使他们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共同发挥作用,调动其学习自主性。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要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五是构建利于自主学习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决定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活动时空,建立了以人为本的良好师生关系。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3、认真做家庭工作
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家长认识到家庭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在家庭中,家长要掌握一些教育方法,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 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 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 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四篇:留守农民素质现状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留守农民素质:现状、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山西行政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一、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守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农业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的整体面貌以及明天的发展。为全面了解留守农民素质状况,深入查找在提升广大留守农民素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积极寻求有效对策,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留守农民素质提升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和决策参考,课题组于2010年6月起,分赴山西省的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山西省农村年满16周岁至65周岁的常年留守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主要是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郊地区)、晋中市太谷县(平川农业地区)、临汾市乡宁县(工矿地区)、吕梁市方山县(贫困山区)的8个农村调查点的留守农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最终回收问卷375份,回收率为9375%。经过审核和筛选有效问卷334份,有效率为8907%。此次调查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留守农民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收入等;第二部分是留守农民的基本素质,包括留守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政策和法律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第三部分是影响留守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包括思想观念因素、经济收入因素、教育培训因素、文化信息设施因素等。第四部分是提高留守农民素质的对策。
除了问卷调查外,课题组还对县(区)、乡(镇)主抓农民教育的干部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还组织了不同类型留守农民的小组访谈。此外,还走访了省农业
厅和相关县的政府、农业局、扶贫办等单位,召开了三次有县(区)、乡(镇)涉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二、留守农民素质的基本状况
调查的总体结论是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经营管理、政策法制素质以及思想素质有所提升,但进展缓慢,整体素质低下。
(一)留守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表1山西334位留守农民受教育程度情况(略)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农民中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为主,占84.73%;大专及以上仅占0.60%,留守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比较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
(二)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农业的多种经营、特别是农村专业化生产经营种类的增加,留守农民的科技素质不断提升,但留守农民科技素质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为了了解留守农民的科技素质状况,我们选取了“留守农民对植物疫病的了解程度”和“留守农民对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情况”的调查。表2334位留守农民对植物疫病的了解程度(略)
表3334位留守农民对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情况(略)
调查结果显示,334位留守农民对植物疫病“不太知道”和“一点也不了解”的比例高达71.56%;对化肥、农药科学使用“不太注意,凭经验”和“一点也不了解”的比例高达74.2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留守农民科技素质处于
较为缺乏的状态,也反映了仍然有相当比重的留守农民对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
(三)经营管理素质差
关于经营管理素质,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情况、“销售产品的市场信息来源”情况、“参加专业协会、合作组织”情况。表4334位留守农民“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情况(略)
表4中列出了334位留守农民“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我们所调查的334个留守农民样本中,仅有1707%的留守农民表示能够“及时地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这充分表明,目前留守农民的市场观念和信息观念比较淡薄,不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以及把握市场动态。表5334位留守农民“销售产品的市场信息来源”情况(略)
从销售产品的市场信息来源看,所有样本留守农民在销售产品时,有5240%的市场信息来源主要是上门收购人员,说明留守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有限,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也说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有限。
表6334位留守农民“参加专业协会、合作组织”情况(略)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小规模农户连接大市场的有效载体。从参加专业协会、合作组织情况看,调查对象334人中仅有17人参加了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占509%。调查表明,留守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主要通过传统渠道获取农产品供需信息及法规信息,留守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有待提高。
(四)政策、法制观念淡薄
表7334位留守农民对农村政策的了解程度(略)
从表7的调查统计数据发现,留守农民对“新农村政策”“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仅占23.65%,对中央“一号文件”“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仅占19.76%,留守农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低。在访问与座谈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建设成什么样子,特别是要求留守农民自身如何参与、配合和努力,他们一片茫然;对“一号文件”的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对留守农民如何增收、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经过20年的普法教育,留守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离法制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留守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当前留守农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当您的正当权益遭受侵犯时,您将怎么办?”,调查结果显示,仅仅有8.53%的选择“诉诸法律解决”,66.17%的选择“私了”,10.03%的选择“忍着”,另有15.27%的选择“打架、报复等方式”。上述情况表明,大部分被访者对法律还显得比较陌生,留守农民多以基于熟人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富于情感的乡风民俗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目前留守农民法制意识、法制素质较为缺乏。
表8334位留守农民对“当您的正当权益遭受侵犯时,您将怎么办?”回答情况(略)
(五)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首先是开拓创新精神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留守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靠政府的投入,选择靠留守农民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寥寥无几。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表9334位留守农民对“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回答情况(略)其次是封建迷信思想在留守农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留守农民中仍比较浓厚。不少留守农民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导致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留守农民存在迷信倾向,有近50%的人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加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社会现象留守农民还无法正确认识,致使留守农民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只能求助“神灵”等虚无的东西。
转自:《中国改革论坛》
第五篇: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观察研究报告分析
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观察研究报告分析
文学院20071110029尹民 报告来自 :《心理学报》
摘 要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认知学派的理论出发, 结合国内外自主学习的已有成果, 本研究通过501 名大学生被试考察了自我概念、学习归因、学习环境适应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 学习归因对自主学习有直接回归效应;学习环境适应通过学习归因这个中介变量影响自主学习;而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不仅有直接回归效应, 同时还通过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自主学习。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 理清了三个变量对自主学习的作用路径, 并据此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概念;学习环境适应;学习归因问题提出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Zimmerman, 1989),其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以往的研究发现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高自主学习策略/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于低自主学习策略/能力学生(Heikkil? & Lonka, 2006;郭文斌,2006;雷雳, 汪玲, Culjak, 2002;朱祖德, 王静琼,张卫, 叶青青, 2005)。由于大学教育和管理的特点, 自主学习应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宋毅, 王言根, 2003)。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研究范畴, 育研究者有责任去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许多研究者(例如, 宋毅, 王言根, 2003;郑丹丹, 2003)试图对大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建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研究者往往从一般的教育理论及朴素的教育经验出发, 而对理论的理解及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往往受到个人经验的限制。此外, 目前主要的理论也是建立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上,是否适用于中国大学生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例如中西方大学的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设置都存在着差异(冯建军, 祝爱武, 1997;江学建, 蔡加成,朱剑, 谢治国, 2006)。为此, 如何根据本国大学生的特点, 提供合适的建议是目前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者面临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尽快开展如何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
1.1 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从以往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来看, 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概念、目标定向、学习归因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庞维国, 2003;连榕, 罗丽自我概念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积极(孟祥芝,1994), 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更为消极(雷雳,张钦, 侯志瑾, 2001)。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其成功归因的内控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失败的归因无显著相关(董奇, 周勇, 1994;易晓明等,2002;邢强, 2007)。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自主学习者更愿意去寻求帮助,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国内目前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结果与社会认知学派的观点是一致的。社会认知学派的理论认为, 自主学习是由个人、环境和行为三方面决定的: 学生要实现自主学习, 需要有足够的成就目标及自我效能感, 需要学校、教师提供完成任务的环境, 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这样的环境, 而之前的经验包括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 对后继行为、完成整个学习任务有重要的影响。自我概念是一个动力系统(金盛华, 1996), 是学生进行目标定向的重要基础。学习环境适应则对应着社会认知学派提到环境问题, 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学生在给定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作用的限制因素。而对于学习的反思, 则受到学习归因的制约, 不同归因方式的学生从之前的行为/实践中所获得信息是不同的。然而, 上述已有研究考察的影响因素较为单一,且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群体(方平, 2003;李洋, 方平,2005), 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还非常少。国内有研究者编制了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朱祖德等, 2005), 有研究发现自主学习与学习
成绩显著相关(郭文斌, 2006;朱祖德等, 2005), 同时发现高自我概念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积极(黄石卫, 2002)。考虑到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 全面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关系, 是当前自主学习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方法
2.1 被试
在广东省选取四所大学(部属大学一所, 省属大学两所及地方普通大学一所)大一到大三学生共501 人。其中, 男生248 人, 女生253 人;文科215人, 理科286 人;大学一、二和三年级各187、173、147 人, 涵盖工科、理科、教育类、医学类学生。
2.2 施测工具
大学生自主学习评定量表(朱祖德等, 2005)。该量表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样本。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除策略分量表的学习管理因子外(0.57),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自我概念问卷(郑涌, 黄希庭, 1998)。该量表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样本。该问卷分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两个方面, 其中内在品质由包括友善、家庭、信义组成的教养自我概念和由学业、志向组成的学业自我概念两部分, 外在表现由包括容貌、成熟组成的魅力自我概念和自纳、交际组成的乐群自我概念两部分。总体间隔一月重测系数为0.86, 各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2 至0.82 之间。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该量表Leftcourt 等人(1979)根据Weiner 的归因理论编制而成, 使用对象为大学生样本。本研究采用其中的学业成就归因部分。量表由能力、努力、情境、运气四部分在成功与失败时的归因组成, 共24 题, 其中能力和努力作为内向归因, 情境和运气作为外向归 因。总体归因得分用外向归因减去内向归因。得分越高, 外部归因倾向越高。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8 至0.80 之间, 再测信度为0.51 到0.62 之间。学习环境适应问卷(冯廷勇, 李红, 2002)。该量表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样本。本研究抽取该问卷的环境因素、教学模式及社交活动三个维度作为大学生学习环境适应问卷, 共14 题。分数越高, 说明其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越好。2.3 程序及数据处理被试以班为单位, 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在指导语中强调回答的真实性。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自主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我们首先检验了自主学习与三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情况, 因为只有这些变量之间本身存在着相关性, 才有可能对我们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从表1 的数据结果来看, 自主学习与自我概念和学习环境适应成显著正相关, 与学习归因成显著负相关,说明自我概念越高、对学习环境越容易适应, 越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发挥, 但归因的外向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削弱。自我概念与学习归因成显著负相关、与学习环境成显著正相关, 说明学习归因的外向性同样降低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而学习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评价有共同变化的趋势。学习归因与学习环境适应成显著负相关, 即学习环境适应好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内部归因。各因素与自主学习具有显著的相关, 适合进行结构方程建模。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 在高校教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国内的研究者往往过多地依赖理论分析。虽然本研究并未从全国范围内选取样本, 可能影响到结论推广的程度, 但是考虑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即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我们认为这些建议对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 非常重要的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一方面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事实上,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研究者往往忽略了学生具有怎样的学业自我概念, 在没有明确学生特征、而学生对自己的特征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各种辅导, 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概念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难于付诸实践的另一个主要困难在于, 需要对学生采取长期的、往往是个性化的引导和教
育。除了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通过目标分析或理想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外, 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注重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探索与实践, 使得学生认识到他们需要加强学习, 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以及愿意去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的观念。刚从中学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 往往还没有习惯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学习方式, 仍然等着老师来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 这显然不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应该明确自主学习是大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同时尽量使自己更合理地、能够自己控制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遇到困难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与沟通, 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以帮助自己顺利克服困难。
其次, 帮助学生合理归因, 提升自我效能。根据归因理论, 大学生应进行更为积极的归因, 即从内部进行归因, 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清问题所在,提升自我效能并激励自己今后更加努力。值得注意的是, 本研究发现对学习环境的适应也会影响到学习归因, 这提示我们, 对学生归因的训练需要结合其环境适应的状况来进行。
另外,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努力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 大力加强图书馆建设, 采购丰富的高质量的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 保证学生快速全面地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和资料, 并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终生学习习惯。教师在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初期阶段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 起到“脚手架”作用。最后,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 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可能。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学生虽然被称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在课堂上往往是局限于接受学习, 而不是探索、发现学习。在一个没有要求自主学习的环境下, 学生的自主性难以得到有效地应用, 而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也更多地重视学习的结果, 而不是学习的过程, 使得学生将学习的目标仅仅设立为通 过考试/评估, 而不是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阻碍。结论
通过对501 名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概念、学习归因和学习环境适应的测量和分析, 发现: 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有直接影响, 它还通过学习归因和学习环境适应对自主学习起作用;而学习环境适应需要通过学习归因影响自主学习;学生越倾向于做内部努力归因越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发展。鉴于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我的看法:本篇报告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这一课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取得数据而且数据详细,调查人数较多且有可信性、涵盖范围广,分析模型也非常的有创意。但是调查过程中的文理科人数分布不合理,总人数501人,文科215人理科高达286人。可以看出文科人数明显少于理科,应该保证文理科人数分布均衡而不是偏重于其中的一方。定量研究将价值与事实,对象与方法截然二分,以数量来解释和预测复杂的将教育现象,并试图据此构建规范的理论体系;而定性研究所强调的是价值与事实、对象与方法的不可分,认为研究是为了理解教育现像背后的意义。教育研究不仅要从客观“量”中来发现事实,更需要以“质”的方法来诠释这些事实背后的意义。
观察研究需要用到多种手段,但无论是怎样的综合,都应当立足于设想什么方法可以收集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而不是为了方法而方法。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限制,看不到教育现象的全面,因此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课堂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达成研究的目的,有利于反应教育的真实现象,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