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潜在学习能力开发在教学中的意义教育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潜在学习能力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主体性、差异性、可变性等特征。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潜在学习能力;教学;特征;意义;主体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让学生从一种不自觉的学习状态过渡到自觉的学习状态,形成较高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索课题。
一、潜在学习能力及其特征
本文中的潜在学习能力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身上蕴含的尚未显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现实写作能力相对应,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与教师及家长的指导,可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相对于现实学习能力来说,潜在学习能力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普遍性。普遍性是指每个学生都拥有的潜在学习能力,它是人体内蕴藏着的亿万年生命演化而形成的肉体和精神力量,存在每一个生理正常、健康的机体之中。教育者要确立“人人有才,教育成才”的观念,对任何中开发学生都要平等看待,并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发现、挖掘自己的潜能。
第二:无限性。无限性是指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具有无限的潜在能力。西方学者研究发现,脑细胞数量有140亿左右,其中只有十几亿经常处于活动状态,而90%以上的脑细胞处于相对静止或睡眠状态。对于处在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潜在学习能力更是无限。
第三: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潜在学习能力不是外力所赋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但尚未显露出来的胚芽,在适宜的空气和土壤的现实条件下,这些胚芽主动地生长着。教育者应始终把学生作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精神。
第四:差异性。差异性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都不同,从而其潜在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异,且各自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关注这些差异,要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点,研究学生学习实际和思维发展情况,采取因人而异的科学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
第五:可变性。可变性是指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是动态的、发展的,是能够开发的。潜在学习能力是在先天潜能素质基础上经过无数个发展周期形成的,在每一周期内,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遵守着“开发—沉淀—再开发”的轨迹发展变化。在这种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师生需要共同进行探索,教育要为之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二、潜在学习能力开发的教育意义
(一)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
潜在学习能力开发要求建立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师生关系,采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的教育方式。其一,教师是教学的积极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让学生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其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共同主体和积极合作者。案例的课堂讨论,只有讨论、交流,才能让学生拥有接受信息、发展自我的平台。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越独特,学习潜能开发的机会也就越大。其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共同体验、分享教学中的快乐与烦恼、创造释放学习潜能的氛围。其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要面向全体、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抓住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与能够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其一,主动性主要是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当学习责任真正由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能自觉承担起学习重任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潜在学习能力开发。其二,独立性主要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变“我不能学”为“我能学”。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而使自己学习能力受限的现象提出来的。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也有表现学习能力的欲望。只有当学生发自肺腑地感叹“我能学时”,学习才会使学生流连忘返,潜在学习能力才会涌现。其三,问题性主要是指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变“答问题”为“提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存在着大量的发现和探究活动。从学习能力发展角度来看,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四,体验性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学生在课堂获取的间接经验离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而应用文写作教学脱离实际工作,生活体验更容易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使学习活动缺乏对智慧的挑战,降低教学时效性。只有当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思维碰撞的火花将会大大促进学习潜能的开发。
三、潜在学习能力开发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很多学校为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在教学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实施小组讨论式研究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实践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强调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这些改革经验在开发学生潜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养成其一,养成质疑勤思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捕捉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迅速搜集、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及时反映情况,高效率地研究和处理问题,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其二,养成辩证分析品质。潜能开发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三,养成探究实践品质。潜能开发教育正是力求实现学生现有实践体验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引导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实践的品质。其四,养成求异创新品质。潜在学习能力开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求异创新品质养成主要注重新知识的转换和迁移。一方面,要强调创造与课堂学习内容的结合,加深发展的内涵,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要强调创造与学习生活相结合,扩大发展的外延,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创新。
(三)促使学生成功地实现自我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可塑性很强。首先,在大学生涯中实现自我。从相关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主体意识、学习规划、激励调控、反思创新等方面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优化,也说明以往的教学中很少注意这些因素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开发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获得了不同程度、正确的学习体验后,信心与日俱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其次,在未来发展中实现自我。潜在学习能力开发教育势必注重政治修养、知识素养、生活积累、心理素质四方面的素养与学生的观察能力、采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相结合,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思想品质、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总体水平。
第二篇: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摘要:赏识教育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推崇,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判断。再者,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持续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语文在审美价值、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不断的新的认识,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最终成就真正的自己。本文主要是探讨赏识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重要性
赏识教育作为现阶段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现实意义大大高于其他类型教育。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潜能,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但是,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赏识教育不能完全的、充分的发挥它的教育效果,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使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
1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特殊性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巧妙的运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赏识教育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之美、点滴之美、事物本质之美,从而使小学生在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学习的乐趣,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质疑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对初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接受”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改变狭义的素质观,改变“满堂问”的教学习惯。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疑。树立过程意识,再现知识生成过程让学生有疑。树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在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重点,探究是关键,而自主的关键是自疑,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关键词】: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自主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原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疑”能使学生由学“记”向学“问”转化。自主质疑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体现,也是自觉读书的重要标志。首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质疑的勇气,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其次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最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知识分子的内在因素,善于揣摩老师、同学的见解,在有异议处大胆质疑,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一、实现两个改变,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改变狭义的素质观
新课改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写入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质疑素质,提高探究、创造能力的极佳素材。“数学的本质是自由”,它最能激发人的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本能。它的方法灵活性与多样性使人敢于突破常规,不迷信书本、权威,有创造的胆略和勇气。但是许多人甚至许多数学教师,一提到素质、探索、创造就觉得很神秘,高深莫测,认为与中小学数学不沾边,在教学中仍习惯地按老一套照搬照套,缺乏对学生质疑素质,探究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及潜移默化地影响。归根结底,是认识不到位,观念没转变。对于中小学生,我们要广义上理解素质的含义,把素质的范围看得广一点。只要有点新想法、新设计、新方法,就称得上有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素质,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事事包办代替,点点沫沫一讲到底,自然走入接受学习的老套。要相信学生,通过设置氛围、营造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自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设问。
2改变“满堂问”的教学习惯
探究性教学显著特征之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过去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只重视向学生提问,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也就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并控制整个学习过程,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启发他们深入探究问题,尊重学生个体体验。
二、树立三种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1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疑
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
其次要帮助学生冲破迷信权威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质疑的信心。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等权威书籍中的不足、遗漏甚至错误,以及教师“无中生有”的故意出错。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专家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式。
2树立过程意识,再现知识生成过程让学生有疑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产生并发展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要转移到引导学生自身操作过程上来。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知识的未来和发展等。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学校准备在宿舍楼后面修建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一边利用宿舍楼的一后墙,并利用已有总长为25米的铁围栏,请你设计。如何搭建较合适?学生列出方程后跟学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很自然提出疑问,这是个什么方程?这种方程如何求解?再现“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联想、类比猜想,进而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疑问并积极探究。
3树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把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改换或增减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证明的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逆命这是什么?是否成立?结论不变,条件是否可以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进、推广?解完题可问:主要应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解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解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解决?结论可否改进、推广或引申?改变部分与条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深入反思,不仅能巩固知识、方法,避免错误,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主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自疑精神、自疑能力的方法很多,远不止如上所说。我之本意在于说明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在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这不仅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更是实现“教最终达到不复教”的必要。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略述论文
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构建为高职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网络信息过多、不能辨认有用信息及无用信息等问题,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
优化计算机网络形式的出现,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得到了系统性的应用,因此,对于高校教育人员而言,在现阶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其科学内容的构建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对职业特点的分析与实际教学现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证。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多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教育人员没有认识到网络开发及运用的基本价值,教学内容单一,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分析
(一)教学资源少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很多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忽视了超媒体、交互式以及智能化的教学体系的构建,这些现象的出现和教师在教学中媒体资源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生动性的教学课件以及形象化的人物资料,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找到。因此使高职院校的教师逐渐失去运用计算机网络的信心,同时也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
(二)专业指导弱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应用,由于其操作的不专业性,为整个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多媒体内容的选择,一些教师过分地依赖网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教育意识少
很多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认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会过多地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少会应用到网络资源的教学形式。而且一些高校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资金、管理等的限制,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便,使高校教师出现了网络资源利用意识十分薄弱的现象。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开发及利用
(一)构建多元化的网络媒体资源库
计算机网络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滞后性的发展现象。所以,在整个教育体系优化的过程中,相关的网络素材研发人员应该与教师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需求,而且也应该对媒体素材利用率低以及共享性差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首先,定期地进行网络素材的更新,对软件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及实践能力,从而构建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其次,鼓励教育队伍中计算机技能相对较好的教师参与到教学资源设计的过程中,从而使整个课程资源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最后,实现教育素材的自动化管理,并实现网络平台的构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应该充分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为教师的资源获取提供便利性的服务。
(二)实现网络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
首先,实现网络进课堂。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在网络资源下教师可以通过PPT等软件,将课程内容做成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其课件的设计应该实现与课程内容的交互性,在必要的地方可以做成超链接,实现与网络的互动,使抽象化的课程内容得以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构建网络第二课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设计自由演讲、专题讨论以及个性展现等模块,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从而为整个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获取利用及分析
在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信息获取的利用效率,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定期对教育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可以在期末对教师所学的软件应用进行考核。
(2)通过教学反思模式的构建,激发教师构建多媒体课件的意识,并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观摩及比赛的过程中,从而使教师在竞争的同时提高参与能力,为网络计算机信息获得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总而言之,由于教育事业的创新及不断优化,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高校应该通过对教学现状的系统性分析,构架科学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优化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不断促进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发展。
第五篇:幼儿教育教学中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论文
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许娟娟由于现代技术本身拥有多种教育功能的独特优势,所以其逐渐深入到教育中的每一个角落。钻研幼儿园教育当中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发挥哪些作用,怎样使幼儿园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将教育真正地落实,是现在幼儿教育行业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想要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目标。下面将进一步探索幼儿教育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一、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策略及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把不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加容易实现。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手指的活动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完善,还有幼儿大脑发育方面都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多种类型的游戏当中,幼儿比较喜欢手影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通过手编成多种形状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十分有效。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仅用手便能够编出多种形状的影子,而这种现象让幼儿感到十分好奇,进而激发出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但是在进行手影游戏的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必要的光源条件,幼儿园通常都是使用灯光开展这种游戏,由于光源方面的限制以及幼儿分布的比较零散,没有办法让幼儿一同进行游戏比赛。比较发现,运用幻灯进行这种游戏,在光源方面不会受到限制,幼儿们也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比赛,并且对于画面老师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影子比较清晰且集中。使幼儿更加容易操作,进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幼儿编一些相对简单的手影,使其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找到手影的技巧。要求教师日常生活中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采取看动画片以及看书的方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幼儿基本掌握了手影的技巧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进行自由的想象,从而对于手影的花样进行创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最大限度的被挖掘出来。因为在编手影时要求手指的灵活使用,进而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当中,游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基本形式中的一种,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才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给幼儿上手工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件更加生动形象,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设置好相应的问题,代替教师以前平白语言讲解。例如,教师在给幼儿上泥工制作的课程中,想要做一个小兔子,教师可以先把制作小兔子的流程拍摄下来,并将其制作成课件,根据顺序把流程在教室的墙上展示出来,这样幼儿能够依照教师的流程图进行制作,在减少教师讲解的同时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特殊功能能够将其最大地发挥出来。教师在给幼儿上表演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先给幼儿播放音乐,要求幼儿即兴表演。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用投影仪给幼儿放映多种儿歌以及舞蹈视屏,使幼儿看到更加多的动作,从而体会到节奏和音乐之间的配合,基于这种环境条件下,让幼儿更能感受到表演过程的喜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累计游戏经验,由于幼儿园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积累幼儿园游戏经验程度也存在有所不同。那些条件比较丰富的幼儿园,应该组织幼儿参观适合的活动场地,在场地上进行游戏。可以选择公园或者是比较大型的超市,而针对那些条件有限的幼儿园,只能利用图片或者是乏味的讲解让幼儿对于活动场地的样子进行想象。但是在引入现代教育之后,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把需要的活动场地录制下来,从而能够降低实际参观的频率,让幼儿真实的看到活动场地,而不是单纯的想象,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针对幼儿实际的特点以及认知情况,选择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使用,能够适当地给幼儿们创造出比较容易接受且十分愉悦的情景,能够将幼儿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学生的热情,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提升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文对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意义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幼儿还处于启蒙阶段,幼儿园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质量好坏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以及学习还有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技术本身拥有多种教育功能,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已经逐渐深入到教育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对于开发幼儿智力也十分有利。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