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

第一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

时下,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高考、中考出现了“重基础、出活题、考能力”的好风格,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它在考查数学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才能迎接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保证

数学是一门着重于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一定要勤分析、多思考,对一个问题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多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学生在认识了平行线之后,让生举例,如电线杆、铁轨……等,从正面加深了对平行线的认识,正面认识之后,师举例:以教室为例,教室南墙地面一条横棱与北墙竖着的一条棱,它们不相交,则它们是平行的,由此反例巩固平行线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而且也由此创新让学生了解了异面直线。

又如:在对顶角的教学中,认识了对顶角之后,给学生一个角,让大家画已知角的对顶角,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对对顶角有了更深的认识,即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这样通过分析、对比、辨析得到正确结论,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批判性、创造性、发散性、逆向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再是多做题、做死题。做题不在多而在精。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解题串联已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就是数学解题,求得结论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在解题中深入思考、分析与研究。

波利亚曾说:当你找到第一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解题不是简单的回顾或检验,而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结构特点,寻找各知识的交叉点,总结、理清、概括思路,形成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目的。

如此,对已知条件或结论进行深化或改变题型,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变换思想研究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创新就是依据特定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描述及数学表达式、数学图形的提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因而我们达到标准:

1、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求新意识和价值意识。

2、教会学生们创造性地学习,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预期性、批判性、开放性。打破单纯依靠教师、依靠课本的封闭性学习方法,鼓励多实践,多发展课外兴趣,在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中发展学生的智能。

3、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和幻想,把其中合理性提炼出来获得有价值的新设想。

三、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扔掉原先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正在探讨的问题教学法,它出现得非常及时,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疑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提问的设计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例如:在同底数幂相乘中,总结性质设计的问题为:

1、幂在进行什么运算?

2、幂的底数是什么关系?

3、计算时底数有没有变化?

4、指数怎样运算可得到结果的指数?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条规律,就能轻易地得到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综合能力。

在提问时要注意词句善于让学生理解,不用空洞生硬的语言,如“是不是”、“懂不懂”,问题切忌大而空或细而浅,这样不仅失去提问的价值,而且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积极的提问可促进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概念、法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反之,则影响教学效果。

2、问题教学法中,运用新知,拓展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题目一出,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动手动脑进行演算,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包办的做法,让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复习所学的概念、定理,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延伸,从而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拓展创新出现了整体代入,也会发现两方程左边相减可消去未知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

课余时间我们还可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黑板报,开展“争当小小数学家”活动等。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开放,解题开放,教学开放,一定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成绩,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素质,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社会,交往活动是2l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得以顺利发展。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2l世纪的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生要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听话、说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要求高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转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人才,良好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一.教学中,学会泛读优秀作文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能够确定说话主题后,就要让说话有条理,有重点,抓住事情的某个细节具体讲述。可以给学生多读优秀作文,丰富学生的词汇,让学生学习表达技巧,领会细节描述的方法,渐渐应用于说话练习。并让学生对范文中的某个细节进行复述。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如《金色的鱼钩》,在学习老班长严记指导员的话,为了三个受伤的小战士不肯喝鱼汤,壮烈牺牲这一部分时,可要求学生对这一片断进行有感情的详细复述。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老班长勇于牺牲这一高尚品质的内涵,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词汇,熟悉一般的语句结构,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

二,教学中,学会在质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义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劝说》,引导学生看劝说片断后让学生想象自己要是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怎样处理,白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好的同学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四人小组内提出,大家讨论修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小组内选一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进行劝说表演。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重视这个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中,学会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我在讲《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拉萨很感兴趣,但是对拉萨却了解不多,学生积极搜集资料,把自己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我也是采取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大家一起搜集的资料,集中起来,让本组中口语表达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大家讲解,其他的组员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让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口语交际训练。

四.教学中,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并互相评议。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无论平时还是课堂上,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教师更多的应是为学生的言语实践创设条件。

同时,引导他们一起玩耍,相互交谈,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即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内自主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智力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学生只能在宽松环境下才能思维活跃。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⑴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⑵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⑶民主评价学生。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

4.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二、创建教学模式,诱发学生参与

教师要彻底改变教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项交流过程。

①教师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②提问要有新颖性和多面性,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要急于说出答案,需展开讨论,尤其是注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勤于提问,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学生自主发挥创造机会。

2.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尤其要重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发散性表现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可使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开阔眼界,追寻不同事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存在的联系,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取众多有利信息,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法、设想、途径或答案;使学生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灵活转换视角,跳出常规套路,获得超越构思,求得与众不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使学生善于朝着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开辟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以表现自己对已有认识、已有结论的超越 为搞好发散思维训练,教师就得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则应运而生。

三、加强学法指导,形成创新思维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行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认真鼓励,积极引导,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变“任务学习”为“发展学习”。许多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不愿更深地探索未知领域,因而学生的潜能被埋没了,结果培养出了许多知识程度相当,各门功课水平类似的学生,他们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将来极少能有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小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3.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四、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增加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学生课内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可以通过阅读在学生间开展演讲会、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等,可以创办文学社,可以开展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或在自行试验和制作中去大胆创新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家一般把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本文所涉及的是一般能力。在高中化学中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这四种能力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因此本文谈几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同学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例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要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提高能力。

2、性质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在“乙烯”这一节讲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教学时,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并和课本中的结论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3、结构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氯化钠晶体一节教学中,展示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Na+、Cl-的位置、晶体的空间构型、一个晶胞中Na+、Cl-的数目、立方体模型中,面、体的中心及对角线、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数目;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的Na+数目……这样的训练不但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能力。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1、分析实验装置,培养实验能力。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以及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能否进行再调整?为什么?最后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等等。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能力。例如在乙醛一节教学中,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它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和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拔。通过实验操作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提高了他们动手能力。

3、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实验能力。例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会有CO2、CO和水蒸汽。请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

该题通过限定仪器试剂,有目的地设计实验,将实验设计思路、装置连接、实验现象、物质性质、判断依据等诸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1、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学生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的容量范围、刻度规格、精确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

2、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各个对象的认识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例如,有机化学教学中,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教学生概括为“一、二、三”,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时将各类有机物抽象概括为官能团,通过官能团的性质学习这些物质的性质。在进行有机物燃烧计算教学时,将它们抽象为各燃烧通式,既便于记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

3、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1990年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英国化学家戴维就是善于逆向思维,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1907年他选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同年用电解硼酸制出硼。1908年用电解法制备的汞齐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金属,他总共发现了七种元素,可谓是逆向思维成功的范例。思维能力有好多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谈这几种。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大量的知识需要自学,不会自学就无法工作。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训练过程,因此自学能力不能靠突击,更不能靠挤占高中化学正常的学习时间来延长复习,而应当平时就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自学能力的自我训练。它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例如,学习有机化学“乙醛”一节课,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二十分钟,让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上述四种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认为:观察是入门,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自学是方式。所有的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依托,又是重叠交叉的,这些都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只要平时多用心,教师会由苦教变乐教,教师教会学生,逐步变成会教学生,学生逐步具备这些能力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进入辟教和学的新境地。

下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说话能力尤为重......

    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除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开设。共分为三个部分:审美文体、常见应用文写作、表达与应用三个部分。旨在培......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问题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那些个性心理特征、是探......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然而,在当今,文化知识......

    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具有提出问题能力时,那么他们的新型能力就......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体会 迟丹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把学生由“加工的对象”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尊重......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_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和静高级中学 胡奇军 841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问题已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