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的教学需要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1:3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智的教学需要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智的教学需要反思》。

第一篇:理智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二篇:教育需要理智(推荐)

教 育 需 要 理 智

——读洛克《教育漫话》有感

摘要:洛克的《教育漫话》渗透着理智教育的思想。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理智地进行。这本书中提到的“冬天穿的不易过暖”“用冷水洗脚和洗澡”等增强孩子体质的思想,和培养孩子尊重与羞辱感、保持教育一致性、培养良好习惯等精神教养的方式是今天的家长、教师和学校应该关心的问题。关键词:教育 理智 洛克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的一本教育著作。这本书细致、理性地谈论了如何教育绅士这一问题。看这本书似与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或专家型父母对话。它以平和、理智、稳重、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我们诉说着孩子成长细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试图说服我们以发展的眼光、以理智的态度把握与构筑孩子生命发展的无限力量。它向我们展现了在身体、品性与礼仪等方面理智地培养孩子节制、正直、勤奋、勇敢、自主、刚毅、谦逊、忍耐等品质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它将培养的目标定位于能够广泛、成熟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绅士。这本书渗透着一种理智地进行教育的思想。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教育孩子是一定需要理智的。教育失去了理智犹如骏马失去了缰绳,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因对孩子无限的爱而过度溺爱,可能会失去作为家长的尊严,错失孩子长远发展潜力。因孩子的大小错误,点滴失误便情绪失控,大呼小叫,可能会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遇事要镇定,一定要看到孩子当先的状况与未来的成长,一定要判断孩子对错的性质与程度,理智地决定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作为教育者居高临下,放眼未来,着手当下,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从身体上看,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1]。洛克非常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视其为首要的。他主张孩子穿的不宜过暖,用冷水洗脚与洗澡,多过露天生活等。这样是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的。我们现代家庭孩子较少,生活水平也比较高,每个孩子对于家长来说都是非常心肝的宝贝。家长寄无限的关心与期望于孩子。出门怕饿着,天冷怕冻着。总是怕孩子受点滴痛苦。然而他们忘记了有时痛苦的过 1

程也是孩子历练、变得强健的过程,孩子总是要离开保护走向独立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用厚厚的棉被保住,生怕丝毫寒风吹到孩子的肌肤。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厚厚的棉袄与其随行。近期看来孩子似乎很舒服,可长久形成的确是体弱易病。这是一种缺乏理智的身体养护方式。它降低了孩子的耐寒能力,也放弃了孩子与寒风、低温作斗争的机会。洛克所倡导的薄穿、薄铺、冷洗等,是我们的家长应该学习的方面。它是形成强健体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德行方面,“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以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挥作用,使他们走向正规”[2]。也就是说,尊重与羞辱心理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孩子把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择善从之,视不善改之。这种心理是外部事物内化的产物,是孩子在成长中逐渐构建的心理品质。它是需要用心培养的。一旦拥有这份心理,不仅使个体自觉地走向正义的征途,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羞辱感是在经历一些列事情后产生的,他与教育者的态度、方式、方法等相关。洛克指出,鞭挞“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意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至于父母把子女鞭挞几下之后,立刻就不表示出不高兴,则儿童对于父母的恼怒是不会恐惧的。做父母的应仔细想想,看子女的哪些过失才值得他们生气;可是一旦生了气,实施了惩罚以后,他们就不应该立刻放宽他们的声色,他们应该设法回复子女原有的美德,一直要等子女服从了,比平时更好了,补偿了所犯的错误,才可以完全恢复原来的态度。否则,惩罚用的太多之后,便变成了家常便饭,完全失去了它的效力;儿童犯了错误,你便加以惩罚,惩罚之后,又去予以原谅,结果他们便把这层次看成天经地义了”[3]。在我们的家庭与学校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与老师的怒火犹如火山爆发,对孩子直接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甚至是拳脚相加。待一系列愤怒发泄完后,又后悔莫及,尽快试图去补偿孩子。这一不理智的行为首先在于怒火冲破了理智地分析。他们没有问清孩子做错事的前因后果,没有判断错误的性质与程度。其次在于前后不一致。他们的退缩难于使孩子看清对与错。这种冲动的处理方式与不一致的对待方法,并不能是孩子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与深刻地感悟到自己的错

误带来的影响,从而为自己的过失忏悔并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孩子刚刚懵懂的时候,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坚定地、平和地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敬的,什么是可耻的。对孩子,说教也好,训斥也好,我们的目的不是打骂,而是让孩子在内心深处,在各种对与错中去把持正确的方向,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较少走向知之较多,从外部约束走向自觉自主。

洛克还指出,名誉“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大家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良好的行为的一种不约而同的证实和赞扬,当儿童没有长大,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辨别是非以前,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 “儿童的过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到赞扬的时候,则他们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儿童受到赞扬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鼓励的意义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了,他们越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愈加

[4]淡薄”。洛克的说法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当孩子不真正懂得“骂人是不对的”、“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是不对的”、“抢小朋友的东西是不对的”、“只玩不去适当学习是不求上进的”等问题时,我们应该通过鼓励、表扬、说教、训导方式并有心地保护着孩子的尊严,使孩子有一点名誉感,使孩子感受到他是一个大家喜爱,有错能改,不断进步的孩子。以争取好的名誉为导线,拉着孩子在生活、德行、作风、习惯上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外部规则的内化,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各个方面做得游刃有余,令人舒服。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随时理智的尊重孩子,给孩子留有发展、改变的空间,让孩子在充满信任和耐心指导的环境中往前走,由他为到自为。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尚小对许多事情无动于衷,在家人与外人面前因孩子的一点错误就任意指责,不顾孩子的颜面。表面看似批评孩子,实乃是为自己推脱责任。还有一些老师,不能容忍学生的犯错。经常当着全班的面指责个别孩子,甚至拉到办公室当着许多老师的面打骂孩子。尤其是经济较贫乏的农村较为严重。他们轻视了,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名誉感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此书中,洛克还提到教育要保持各方的一致性,这也是我们必须关心的教育问题。洛克几次提到父母亲和其他环绕在孩子身边的人都应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和老师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孩子在学校时尊敬老师,热心劳动,干什么都很积极。可是到了家中却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父母阻止他做一些不利于健康、进步的事情时,会和家长发脾气,甚至用“讨厌”“烦人”这类的词骂家长。还有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在身边时一个样,爸爸妈妈在身边又是另一种态度。孩子表现的不统一性是与教育者们教育方式、方法的不统一性密切联系。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良好人格的建构的。这是我们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书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他的学校在孩子未入学的一两前,就开始和孩子们的家长沟通,给家长们上一些有关孩子的课程。当孩子入学后,学校还是如此与家长沟通[5]。这是一个好办法,学校不仅是培养下一代的基地,也应成为教育下一代家长的阵地。学生、家长都应是学校的受教育者。

除此之外,培养习惯也是洛克在书中不断重复的一个方面。洛克认为,习惯的养成是个关系重大的事情,无论是在身体教育上,还是在精神的培养上。“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来到。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托他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6]。他主张在节制、坚毅、慷慨、勇敢、谦逊等方面及早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种培养需要不断地练习、巩固,从而使各种所期望的良好品质与行为方式由生到熟成为习惯,在走入社会后自然地流露与表现出来。并且在练习中,孩子的天性是怎样的,孩子是否有练习某种品性与行为的可能及在达到良好的过程中还需何种努力等问题是教育者需要不断观察与思考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一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者没有足够注意到其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随着孩子成长,孩子所表现出的毛病逐渐引起教育者的反感与抱怨。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他们习惯于呼声唤雨,习惯于被人娇宠和极度关注,家长总是百般谦顺。待孩子成大到了应该懂事体谅父母时,可是孩子依旧如小时候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这时家长会抱怨孩子的不懂事。而

没有反省自己曾给予孩子什么。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坚强、关心他人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与他从小的教育环境相联系的。你给予他们的习惯是什么,他们收获的就是什么。还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学习或者干某件有意义的事情,总是喜欢用孩子喜欢的物品作为诱惑,待孩子完成他们规定的任务后,及时给予。虽然表面看,孩子学习了。但是更多地交给了孩子追逐欲望。除了家庭以外,学校也在习惯培养上有其不负责的一面。不管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那个阶段,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孩子上了几年学,不断地更换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接下别人的班的老师,特别是离孩子毕业不远的老师,它们总是抱怨这个班的孩子不好教育。为什么呢?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培养孩子习惯的侧重点而不相同。不断更换老师意味着孩子要不断地适应新要求,这一习惯还未养成,下一种习惯的要求有接踵而至。没有一个恒长地培养孩子习惯的系统。这也就是孩子不好管理的根源之一。老师放弃自己班级并未做好班级交接的行为是不负责的行为。另一种极端则是,要求形成的习惯太多,孩子目不暇接。一些家长或者教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并严格执行,使得孩子生活在紧张的执行规定之中,胆战心惊地不违规。在规则执行中,很少考虑孩子的天性、感受等。这种方式可能更多地带来的是行为的强化,对于内在心灵塑造关注的不够,当无人看管时,可能暴露出教育者所不希望的行为。还有些教育者是雷声大、雨点小,制定了规则,声明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愿望,却没有很好的监督执行。最后,对于孩子而言,一无所获。理智地培养孩子习惯,深解社会,观其天性,知其潜能,少而精地确立规定,一如既往执行,在执行中改进,在改进中促进习惯的养成。这是教育者应该注重并实践的方面。

我觉得此书里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比较具有指导意义的是体育与德育方面。关于智育,许多学习科目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我们有自己具体的内容,但是他讲的“实用”一点倒是可以稍加关注的,我们能不能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实用,更加基本,让他们减轻一些知识负担,在更多的活动中体验生活。这是教育部门应该理智、长远地考虑的一个问题。

听到“教育漫话”这个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一定是诙谐、幽默、富有讽刺意味的一个小说。但看了之后,他的内容告诉我,它更是一个教育漫谈。它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谈论了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洛克的教育思想渗透着

“理智”,指向培养资产阶级事业。虽然他的教育观点是针对有钱与地位的资产阶级贵族。但是他理智的态度、方式、方法中不乏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发展所借鉴之处。我们应理智地对待孩子的身体,理智的对待孩子的精神,使其健康、稳重地成长。

参考文献:

[1][2][3][4][6]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5]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第三篇:大学生爱国需要理智

当代大学生爱国需要理性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为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爱国的思想观念、爱国情感、行为等多层面的内涵。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历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以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始终激励着中华无数儿女团结一致、奋勇前进,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繁荣进步。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但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壮美山河、骨肉同胞、灿烂文化。

中国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值得令世界人民称赞的。但他们在表现爱国主义的时候却表现出了种种非理性的行为,他们因为个人偏见和错误理解而沦落成看似爱国,实则误国的“愤青”或偏激的民族主义者。一谈到爱国主义,国人都会首先将思维锁定在“抵制日货”问题上。似乎在中国,爱国必然地就等同于“抵制”,这当中有中、日两国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但是这种简单看待问题的想法都犯了没有用历史眼光看问题的错误。

“抵制日货”这一口号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球经济不发达的当时,这一口号的提出和实践无疑对发动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然而,世界局势在变化,当今社会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据数据显示,中日贸易额逐年攀升。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华企业有近4000家,这就意味着直接和间接吸纳了中国就业人数近千万人。如果一味进行民族情感冲动下的“抵制”,将导致中国数千万国民失业,这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以当代大学生在表达爱国热情的时候,要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大局,选择合适的方式,把抵制热情化为建设祖国的热情,这才是深层次的爱国情怀。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理性的爱国行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涌现出了无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义无反顾的贡献出了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汗水,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彰显了中华儿女的优秀风采,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这才是理性的爱国行为。还有在四川汶川以及青海玉树地震中,又是无数大学青年冒着余震的危险远赴灾区救助受难同胞,如此行为可歌可泣。在大后方,全国各高校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募捐活动,为灾后恢复贡献了无穷的力量。

爱国是每一个国人应尽的义务,但爱国需要理性,否则都只会是事与愿违。爱国应不止停留于口头上,也不应只是一味的“抵制”,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彰显一个大国应有的国民素质,日本的侵略我们不能忘记,但仅仅的抵制日货表现出的只是一种情感的发泄,是以中国低层次的爱国情怀。在很多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取其精华,来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之更强。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1年起,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在其极其机密的“形势手册”中,不断修改针对中国的诫令,至今共存有十条,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其居心昭然若揭。这十条诫令是: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向他们制造对色情的情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毁掉他们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略的策略。

5、要不断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的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代。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打击地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动社会**,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

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美国读者文摘精选全集I》,《美国读者文摘》编辑部,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04,P4-5)

中日交往绵延交流两千多年,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走过惨痛历史恩怨之后,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曲折的交往历程,走上了贸易合作伙伴的道路。自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交往日益频繁,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从1993年到2008年的连续16年中,日本也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互补互利的关系表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作为一名理智的研究生,我们不应该组织和参加未经批准的涉日游行示威活动和全盘抵制日货行为来发泄我们对日本的不满情绪,来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超越法律界限的爱国,只能是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很可能走向我们爱国初衷的反面。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要用理性指导行动,防止将激情异化成盲动。所以我想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我们在不忘历史的前提下,还要把握住三大原则:首先: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我们要铭记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国家利益,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谈不上。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将自己的一切都服务于大局和国家利益。

其次,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我们不仅要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明白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因此,大学生在看待中日关系的问题时,既要考虑其两千年的友好又有兼顾其五十年对立全面分析两国关系做出自己理性的,正确的判断,同时在中日两千年的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

再次,善于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做出贡献。必须以未来目标和未来要求引导过程行为,制约过程行为。对于中国来讲,从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确信未来的世界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未来的秩序应当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而我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会为之做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民是每个国家的组建者,参与者,我们要注重中日两国人民和中日双方友好民间团体的沟通,从以文促信,以经促政,以民促言三个方面使民间交流成为促进两国政府沟通的栋梁,以及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信任和友谊,向着世代友好发展做出努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九级强震且引发了海啸和核危机。这次灾害给日本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人民也没有局限在狭隘的民族情感中,而是积极的关注局势变化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日本发生地震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日,杨洁篪外长致电日本外相松本刚明表示慰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1日说,中方已向日方表示,为帮助日本抗震救灾,愿意向日本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中国红十字会已经向日本红十字会捐款100万人民币,而中国救援队也于3月13 日下午抵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看《东京审判》,不是为了种下仇恨、传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记住历史、自强不息。

对日本地震不应幸灾乐祸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海域在3月25日发生里氏6.9级地震,随后,还发生了多次有感余震。此次地震共造成一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不出所料,在相关新闻的网友留言和相关论坛中,叫好声一片,大部分网友为此欢天喜地和幸灾乐祸,这种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结不可取,也不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

从人道

主义的角度看,无论是地震、海啸等一切的自然灾害还是战争,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我们都应该希望永远不要发生。历史上的各次大地震无一不为我们留下惨痛的损失。

从我国的国家利益看,日本地震对我国也没有好处。日本法西斯主义在上个世纪之所以发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其有生存危机意识,这种危机就来自于日本国的地少人多、资源贫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只会增强其生存危机感、刺激其侵略他国的野心。

从中日两国的关系来看,我们国内各界对日本地震的反应会迅速传到日本,如果我们都在兴高采烈地庆祝,那对日本人是个很大的刺激,他们的心中也会燃起怒火,不但是其右翼势力,连普通日本人也会怀恨我们。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大中国人民对日本这个邻国有着复杂的感情,但爱国要注重方式,相比于耍嘴皮子过过瘾,我们更需要冷静理智地去爱国。要想超过日本,就要强大我们的综合实力,而不是靠嘴上功夫。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团结一致增强国力,永远也不要让沉痛的历史重演。

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动向,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必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大局为重,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需要忠诚和热情,需要冷静和理智,更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越是冷静理智,越是合法有序,越能体现出智慧和远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到,继续按照“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我确保并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稳定周边环境,推动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相信党和政府完全能够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对日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把爱国热情的表达纳入到合理合法的轨道上来。

要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不仅自己不参加,而且也要劝阻别人不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等活动,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要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努力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既是公民个人成熟和理性的表现,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真正负责的态度。

第四篇:爱国需要理智的爱

爱国需要理智的爱

自9月11日日本签署非法钓鱼岛购买合同开始,中国官方和民间相继采取行动来对抗日本政府的无理行为。近日,中国民间自发举行了抵制日货、取消日本游等活动,中国民间开始了对日反击战。

不少激进人士还在全国各地组织各种非法的游行示威,类似于攻击日本人士、烧毁日本国旗、抢砸日产车辆等极端事件层出不穷。各大门户网站和社交工具上也是充斥满了各种反日的消息。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在国家主权受到侵犯,神圣国土遭受强占,民族尊严受到践踏的时候。怀着满腔热血,表达自己的爱国想法是对的。但是理智、合法、合乎情理的爱国才是应当的爱国行为。

就拿非法的游行示威来说。眼下国内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城市的交通本来就处于半瘫痪状态。平时20分钟的路程,小朋友上学花了两个半小时才赶到已经不是新闻了。在交通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再组织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人的游行则显得更加的不理智。造成了交通的瘫痪不说,严重干扰了广大居民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警察、消防、交管、城管等社会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不是爱国,这是自我消耗、自我干扰的一种行为。

再说毁坏日产车辆的行为。首先根据《国家物权法》的规定,破坏公民或者组织的车辆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无论人家的车是哪里产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私自毁坏。其次,我们发现被砸车辆的车主都是中国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他们省吃俭用买了车,却被无端的毁坏,试问动手砸车的人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同胞下手的?

还有利用各种空间、论坛、QQ群、移动飞信等社交媒体传播各种反日信息虽然客观上激发了公众的爱国心,但更多的是干扰了很多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是要抗议也应该去找日本政府和日本军队去抗议,干扰自己同胞的正常生活只能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长江网 魏相明)

第五篇:善良需要理智(本站推荐)

善良需要理智

高二(3)班韩佳谊

当今社会,有一些人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来骗取人们的钱财,而随着这种事情的发生,人们对于这些事情已经产生了怀疑,从而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前一段时间,“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一篇文章在网上疯狂转发,起因是罗一笑不幸得了白血病,他的父亲去找朋友帮忙,最后决定在网上发文章,每转发一次捐一元钱,网友们纷纷转发,可是事后不久人们发现罗父有三套房产和两辆车子,家庭条件完全可以支付医疗费。网友纷纷指责罗父。

就这件事来说,人们在知道罗一笑患白血病需要帮知识都出手帮忙,甚至一些热心人士知道这件事后,自主捐款帮助罗一笑,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心是善良的,可就是因为人们的单纯善良,使人们没有去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如果人们在看到这一消息时有认真思考,我国对于那些患病的人有补贴,治疗所需的医疗费大部分都已经由国家承担,而医疗费不够的情况少之又少,想到这些的话,我想人们应当已经知道这是一场骗局了。

人心向善,可社会上也不缺那些每天想着歪门邪道的人。善良很重要,我们不能去指责那些善良,可有时候就是善良助长了人那些想着不劳而获的人的坏念头。有时候我们走在大街上,就会发现一些乞丐在乞讨。这些乞丐有许多是在小时候被拐卖的儿童,而拐卖团伙在这些人的幼年时期就人为地将他们打成残疾或更残酷的手段,然后再让他们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去乞讨,而乞讨所得的钱财都被拐卖团伙收入囊中。这些拐卖团伙就是利用了人们单纯善良的心,使得他们自己获利。而与这种人类似的人还有许多。

善良很可贵,可善良的同时还更该理智。发现被骗了,我们不能指责那些同样被欺骗了的善良的人,他们也是被骗者,我们同样要反思自己,如果我们能够理智的去分析,我们就不会是那个被骗的人,在我们发现骗局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醒周围的人,不让他们被善良控制自己,而是理智的去行善。

请不要辜负了我的善良

高二(3)班

王文轩

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可谓是为罗尔塑造了一个伟岸的父亲形象。然而剧情之后的大反转则让他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个个被他文章打动而主动捐款的善良读者们气忿不已,直呼罗尔辜负了他们的善良。

我早已记不清这是慈善界的第几次丑闻了,一次次的„„骗捐‟‟让本来善良的路人从同情到观望,再到反感与气愤。

在面对弱势群体时,人们总是情不自禁的对他们施以援手。而像材料中罗尔这类人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关爱弱势群体的心理对群众进行骗捐。这种卑鄙下作的行径不仅使人们在经

济上受损,更严重的是它伤害了善良这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果就仅仅是„„骗捐‟‟那也只是骗子的贪心作祟,那么像罗尔这样用真的身患绝症的女儿来换取金钱的人,那真是让人又气愤又难过。然而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种事情并非个案。半个月前,一位做户外直播的主播火了起来。原来他在直播中声称他一直在援助大凉山区的孩子与村民,并留下视频为证。视频中他给村民发的钱那可真是不少。网友们分分支持点赞,许多人打款给他,希望他能继续帮助那些穷人。然而纸终究是保包不住火的,在记者采访了村民后才知道,这本就是个骗局!视频里的„村民‟是雇来的,钱在完事之后就要回去了。这事曝光后,这位主播的直播间内一阵骂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畜牲!我们相信了你,你却辜负了我们的善良!‟‟

„„我们相信了你,你却辜负了我们的善良。‟‟这句怒吼中到底充斥着多少不满与无奈。我们的信任感是很脆弱的,经不起骗子的一次次辜负。善良之于社会犹如砖石之于高塔,而每次出现的„„骗捐‟‟就像是从高塔中抽走一块块砖石。如果说抽走一两块,塔身还算稳固,但若是百十块呢?敢问当善良一次次被践踏,当高塔摇摇欲坠的时候,留给我们的除了冰冷的心和文明的废墟外,还剩有什么?

善良是无偿的,他让我们毫不保留的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

善良是有限的,他不能受到背叛与伤害,否则它就会变成冷漠。

请不要辜负了我的善良,它虽然在帮助你时分外强大,但它在受到欺骗时却很脆弱。

人性与欺骗

高二年级(3)班 王硕 指导教师:张桂霞

前几日“罗一笑事件”在朋友圈里闹得沸沸扬扬,有人指责“小铜人”公司是在借机搞营销,有人愤慨他们利用群众的同情非法集资.......人们各抒己见,感慨颇多。

事情已经过去了,罗尔曾在被记者采访时痛哭流涕地面对镜头说下了这么一段话:“大家都指责我,我也知道我这件事做错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再询问过我女儿的病情,没有人再关心过我的女儿......”

欺骗群众是错,但当事人也已经承认了错误。然而群众没有放过他,并开始人肉他,谴责他:自己有钱还在网上发文假装贫穷。群众的愤怒可以理解。但降罗尔“人肉”出来恐怕就不太好了。

人们都说人性最美,人人都赞美人性,但在关键时刻人们会愤怒地“遗忘”了人性,在网上咆哮出自己的委屈,自己的可怜,自己被骗了。

当然,现在网上欺骗人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了,今天某某小孩得了重病要大家随手转发“正能量”,明天某地突发自然灾害,要大家的帮助,后天......天晓得又发生了什么,网上消息比新闻联播,午间新闻都要快,都要“真实”生动。

渐渐地人们对网上“求助”产生了质疑,当一件件事都水落石出后,人们才明白自己上了当,原来一切都是骗局,都是假的,只为得到关注。更有不安分子会借群众的愤怒之情,发表长篇大论,搅动人心。人们日益变得冷酷,无情。

欺骗他人只为得到钱与名,这种做法是不对,当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事情是真的吗?当事人现在怎么样了?他们处境现在还好么?而那些不安分子更不应该兴风作浪。

最可悲的是人性变得冷漠。如果世上每个人都变得冷酷,毫无人性,那就算网上发文是真事,恐怕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吧?

人性并不代表着随意“母性大发”今天看见车水马龙的街上有只流浪狗,就不顾家庭实际带回家,明天看见有母亲教育孩子,就发文到网上,让人们谴责母亲......我们应该擦亮自己的双眼提高自我判断是非能力,不能随大流,其他人认为他是可怜,自己也就认为他的确很可怜。

欺骗是错,不假。可我们受到欺骗时,冷静下来,理性处理,如果暴躁到失去人性,那不就很恐怖么?

“罗一笑事件”错的不仅仅是罗尔或者小铜人,还有一群“无知”群众。如果人们多些关怀,少一些冲动。社会岂不变得更美好?所以人性与欺骗是不可共存的,但多些人性,少些欺骗,那不就更好么?

被骗了的爱心捐款

高二(3)班

王杰

近日网上头条有一个白血病患者罗一笑,她的父亲罗尔借笑笑的重病骗走了许多爱信任的捐款。这件事他伤害了每一位爱心人的善良与关怀之心。他骗走的不仅仅是捐款,还骗走了每个人的同情心。是可忍孰不可忍!

近年来中国的许多明星在媒体上总是自说自话——说捐了多少钱给福利院、学校。其实这都是他们的一面之词,然而他们并没有捐助,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他们是骗捐,在媒体上炒作,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大量的钱财还是被他们收入自己的腰包里。这些明星正如罗尔一样,借机骗捐,从而获得大量的钱财。这种骗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道德标准,给慈善抹黑。这种人用自己的贪心骗走了别人的爱心。

如果这种没有道德标准的行为一直持续下去,那我们社会上的有爱心的人还敢捐款,还敢献出他们的爱心吗?如果再多出几个像陈光标那样的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能得到帮助吗?今天的社会正因为每一分无私的爱心,一些好人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而精彩。如果让罗尔这种人破坏了它,那岂不是破坏了社会。这是道德的底线,不容任何人胡作非为。

我想问你们这些伪君子你们可曾想过这样做的严重性,多社会的危害性,罗尔你可曾为你的孩子以后的人生想过,也许只因你的一己贪念,却毁了你孩子的美好人生,没错你是得到了财富,可这些与你的孩子的一生来比,失去的远远超于你所得到的。这就是代价。

好一篇《罗一笑,你站住》举国为你点赞,为之捐出的每一份爱心,他们却很伤心,很痛恨他们。面对拿自己的道德换取的金钱,这值吗?这等价吗?而人的高贵在于“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丢失了这些就不是那么高贵了,只是一躯壳耳!而像田家炳先生,姚明、刘翔......他们,视金钱为粪土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像罗尔这样的反面教材,就好像警钟一般,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不要把别人的爱心看的一文不值。最后非己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方为人间正义。愿人与人的欺骗少些,人与人的信任多些,冷漠少些,爱心多些,我们的世界将永远充满阳光!

爱心拒绝被消费

高二(3)班

方佳慧

爱心是一束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温暖。可是如此美好而又神圣的事物却被无情消费,多可悲!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是一位父亲对生患白血病的女儿的“呐喊”,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给文章打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位父亲也在几天后发文声称感谢各界人士的爱心。谁会意料到这件事背后的黑暗?

网络时代没有不透风的墙,所谓的需要帮助的人竟然拥有了套房、两辆车,虽然事实让人们寒心,好心人们仍然呼吁着孩子是无辜的,希望孩子好起来。一个人要变得多么残忍才能做到利用自己孩子来骗取钱财?在这里,只请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要用孩子的不幸来骗取消费人们的爱心与信任。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这将本应该使捐款者也感到幸福快乐的事物在一度被挥霍之后似乎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著名演员李小璐在一月前也遭遇了网络诈骗,有个网友声称自己的孩子患病,这使同样身为母亲的李小璐有了同情之心,可是这个网友的目的竟然是借此骗取爱心善款,随后便金蝉脱壳,改名换姓远走他乡。

其实,这个病重的孩子并非虚构,他被诊得了神经母细胞瘤,绝望之时,她的妈妈开始发微博求助,却不曾想,这还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反而招来了骗子。

网络上的捐款消息如此多以至于大家对这类消息变得麻木,响应的人变得寥寥无几,被消费的爱心还能否找回?

不久前,“知乎女神”骗捐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女神“童瑶”在知乎上的身份是“美女花店店主、复旦学霸、先天患病但积极向上”坐拥五万多粉丝,他自导自演了一出无钱治病的戏码,骗取捐款十五万元,被网友人肉后,“童瑶”自首,才发现他原来是男的。

其实,人们痛恨的,是编造虚假的催人泪下的事实,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来乞讨的行为。慈悲和爱心本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可是当爱心一度被消费,信任也随之远去。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如果爱心被一些人自私的利用,它美好的肌体就会被侵蚀,变得面目全非。

让我们一起扶危济困,打开“火眼金睛”,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不要让我们的爱心被不道德的消费!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康泽宇 指导老师:张桂霞

很早就听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一名著的盛名,最近终于有幸拜读。不愧是名著,书中的许

多经典情节非常感人,虽然已经读完好几天了,还是感觉回味无穷,让我有提笔写点感言的冲动。

作品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利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的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着无声而又响亮的哀嚎!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爱丝梅拉达——一位温柔、善良、美丽的姑娘令人难忘。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表,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一头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待伤害过自己的卡西莫多送上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不止外表是美丽的,她的心灵上是纯洁的、没有污垢的、没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是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

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成了彻底的牺牲品,真是令读者痛惜!

作品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修女,疯狂的副教主,还有尽全力反抗的丑陋的卡西莫多。副教主和卡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的对比:同样爱上美丽的姑娘艾丝美拉达,同样遭到了拒绝,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当占有无法达到目的时副教主想到的是毁灭别人;当奉献不能成功时,卡西莫多选择的是毁灭自己。

最后,我不得不再一次感慨:名著不愧是名著,让人看到的不止是一个故事,而是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这也是名著的魅力之所在!

人性最美

王硕 高一年级三班 指导教师:张桂霞

法国罗曼·罗兰曾说过“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那么究竟为何雨果可以受到罗曼·罗兰如此极高的赞美呢?我带着疑惑翻开了雨果著名小说之一----《巴黎圣母院》。

作者雨果在创作这本书时正值法国七月革命前后。我想,他是不是也和鲁迅先生一样,用手中的笔做武器来记录这悲惨的世界呢?不!不是,他是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这世界最纯的真,善,美;他用笔记录了这一幕幕动人,精彩的瞬间;他用笔刻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 的人物,甚至还有人说因为这部小说巴黎圣母院这座大教堂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也许就是雨果的成功之处吧!

我最欣赏卡西莫多。他在这部小说里以一个悲剧的人物出现:他在小时候就因为外貌丑陋被母亲调包遗弃,后来被主教代理弗洛罗所收养,他长大以后被安排为一个敲钟人,一个枯燥,无趣的工作。可在他眼里这项工作又变得有趣了,就像文章中所说“主教代理一放他走,对他说一声„去吧!‟他就气喘吁吁跑进大钟凌空的房间,满怀爱心,默默地端详片刻,然后轻柔地对大钟说话,用手爱抚,如同爱抚即将远行的骏马。”一个个冰冷的古铜大钟在他眼中满是温暖,有感情的,他可以与他们交流。然而把他耳朵震聋的也是这些大钟,当庭长大人在审问他,所闹出的一系列笑话时审判厅的人们哄然大笑,而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反而是更多的同情,又抱怨老天:你为什么给不了他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具强壮的身体却还要夺走他的耳朵?!让这个无辜的人连自己犯了什么错也不清楚含冤受刑遭到群众的耻笑。一位心灵美的美丽姑娘也悄然降临,当敲钟人被绑在台上向围观者讨水喝时全场哄然大笑。美丽,勇敢的吉卜赛姑娘姐解下自己的水壶,送到不幸者的嘴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是再好不过了。当姑娘逃到教堂避难,丐帮攻打圣母院,鼓钟人挺身而出保卫她,从教堂上投下梁木石块,将融化了的铅水倾泻下来,我又不得不为卡西莫多的机智,勇敢竖起大拇指。

故事的结局很悲伤却也很感人。丑陋却又善良的鼓钟人与自己心爱的女子永远在一起,阴险的弗洛罗被摔死,可爱的山羊与诗人待在一起,卑鄙的将军与爱嫉妒的百合花结了婚,结局有喜有悲令人感叹。

下载理智的教学需要反思(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智的教学需要反思(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需要教学反思

    四问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教学反思,犹如学生学习需要计划一样。教学反思要做细、做实。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反思内容: 一问教学内容的解构是否到位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后反......

    历史课教学需要反思

    教师始终是要站到讲台上去的,课上的好坏与否是检验教师的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就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行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成长需要担当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一次、二次作文预设是根据九年级下课本编程的需要,我确立通过作文的写作,启发学生对人生成长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怎样才称得上成长的教学目的,想通过训练,让学生能选好材,对......

    《他们需要关爱》教学反思

    1、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也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品德与生活》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健康的人格。人格的发展的大量相关......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郊游的情景,获取小动物有几只的数学信息,促使学生复习乘法的意义导入。通过说一说、填表格的方式探求三轮车的轮子有几个,感悟每多1辆车就是多一个3,探究三轮......

    事情需要慢慢来教学反思

    我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想当然,比如,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很简单,孩子一学就会,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项内容,但其实,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并没有那么强,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

    教学需要一颗寻常心优秀反思(精选5篇)

    这几天,我在教授学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由于学生许久没有接触到除法竖式了,对以前所学的有一定的遗忘;也由于此次教学时是学生初次接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对除法竖式分......

    大学生思想汇报——爱国需要热情兼理智(共五篇)

    爱国需要热情兼理智 中国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近日日本所谓“购买”钓鱼岛的非法行径严重侵犯了我国主权。全国各地人民群众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但越是面对外来的挑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