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的教子之道美文
我正沿着一条大路往前走,后面传未了一阵喊声,是一个放羊的小男孩儿在喊。
男孩儿边在草地上跑着边用手比画着什么。
我仔细一看,发现草地上有两只狼跑了过去:一只大狼和一只小狼。小狼跑在前面,背上驮着一只已经被咬死了的小羊,嘴里叼着小羊的前腿,大狼跟在后面。我看到那两只狼后,就开始和那个放羊的男孩儿一起去追。我们边追边喊。听到我们的喊声,义有几个男人带着狗也跑了过来。大狼一看见有人带着狗追过来了,急忙跑到小狼跟前,叼起小羊放到自己背上,然后带着小狼加快了脚步,很快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这时男孩儿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经过:在他放羊的时候,一只大狼突然从一个小山沟里跑出来,抓住了一只小羊,咬死后叼着就跑了。这时迎面跑出来一只小狼,小狼直奔小羊跑了过来。大狼就把小羊交给了小狼,让小狼驮着,自己则轻松地跟在后面。后来有人追了过来,老狼感到有危险了,就停止了对小狼的生存训练,自己叼过了那只小羊。
安全时锻炼孩子,危险时保护孩子,这是狼的教子之道。
第二篇: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为后人所传诵。
一、曾国藩跳出“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周期率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等都有很深的影响。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他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清代末年,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
次子曾纪鸿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还计算出100位的圆周率。
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二、曾国藩教子的六项内容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归纳起来,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 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 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2.孝
“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人的本质有好逸 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 器。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 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 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他要求曾纪泽、曾纪鸿等日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5.恒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牛蛙之窥 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于此三者,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他教导曾纪泽:“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坚持几个月就难 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然而,只有“守常”,才能获得成效。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 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6.谦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在对子弟的为人教育中,他多次强调主敬 恕。他说:“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又说:“作人之道,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曾国藩写的“忮求诗”中有“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二语,他 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 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第三篇:教育厅长谈教子之道
教育厅长谈教子之道
众多“两会”委员代表开始重视“素质教育”,江苏在这个方面又在全国领先。这让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王斌泰很是忙活。昨天上午江苏团分组讨论,王厅长不断被中央媒体“骚扰”。面对家乡的扬子晚报,王厅长特地抽出身来,饶有兴趣地和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教育之道。
“定的目标比他能达到的少那么一点”
记者:现在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比如说你要考上北大清华啊,你这次考试要考全班前几名啊。我在南京的时候就有家长跟我说,小孩要用鞭子抽,不抽他不走。您对这个怎么看?
王斌泰:(笑)我不评价人家,我只说自己怎么办。我对自己的孩子,在每次考试之前也给也定目标,可我定的目标,比他能达到的都要少那么一点。比如这门他能考满分,我就给他定个95分;能考95分,我就定个90分。这样基本上每次考下来。他都能“超标”。
记者:可以看出来您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王斌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我这么定目标,每次成绩下来,孩子的分数基本上都比目标高,超额完成任务,孩子总是很高兴,我就乘机跟他说,你这次90分很好啊!下次要更好。这样他也对学习有了兴趣,对考试也不排斥。一直这样下去,孩子每次考试都没有压力,越考越好。以后孩子到了社会上去,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成功的基本。
“短信报家长我觉得不太妥当”
记者:您以前说过.对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我们现在有的学校或多或少地出于这样的目的.实行了给家长按时发短信的制度.孩子有什么成绩错误,学习情况怎么样。统统用手机短信发给家长。您对这个怎么看?
王斌泰:学校这样做肯定有它的道理,不过从个人角度看,我是不赞成这么做的。因为每个家庭本身的背景不一样,家长能不能很好地利用手机短信这还是个疑问。特别是如果说孩子偶然犯了什么错,就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去责备孩子,这个是不妥当的。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一次没搞好,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鼓励,这是一个教育方式是否得法的问题。
记者: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这已经被成长学证实了。那么孩子如果犯了错,怎么教育纠正呢?
王斌泰:这是一门学问了,这种教育方法应该很“艺术”。具体到每个孩子可能不一样。我就认为,孩子犯了错,首先批评教育的时机要选对。不能在吃饭啊,或者是很开心的时候来说。还有就是不能在有很多客人,或者孩子的同学老师在场的时候说。要理解孩子的自尊心理。
记者:您能不能举个您自己教育孩子的例子来说明怎么纠正错误?
王斌泰:就说查作业吧,有的家长喜欢每天都查孩子的作业,一发现错误就训斥。我觉得这样就有问题。我的方法是,过一段时间,比如一个礼拜,来集中看看孩子这个礼拜的作业。完成得好的,不讲。看见错误了,也要区别对待。偶然的错误,孩子在以后的作业里自己纠正过来了,也不讲。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讲,因为错误连续出现说明孩子对某个规律的理解有了偏差。帮他找出错的规律,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就很好。我觉得一味批评的话,孩子不知道有什么路可走,他就会很忧虑。心理健康的问题可能是一辈子没法痊愈的,得不偿失啊。
《扬子晚报》2006-3-7
第四篇:解密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
解密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诸葛亮、司马光: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
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北宋司马光教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俭朴”二字。当他看到儿子在读书时用指甲抓书页,便耐心地教导他要爱护图书。司马光虽官居高位,但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他训诫儿子“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时刻提醒他们要以俭朴为美,切不可奢侈腐化。在司马光的教诲下,其子司马康从小便以俭朴自律,勤奋好学,后来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颜之推:读书为上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如果我的丰衣足食是用你们放弃学业换来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觉暖。只要你们能够努力读书,继承祖上的基业,即使是粗茶淡饭、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李晟:“西平礼法”
李晟是唐德宗时期著名的大将,虽为一介武夫,却从未忽视
对子女的教育。李晟的女儿许配给吏部尚书崔枢为妻。一次李晟做寿,其女也从婆家赶来为父亲庆贺。酒宴中,一个侍女来到女儿身旁耳语了几句,女儿听后似乎极不耐烦,但依旧与客人们推杯换盏,谈笑自若。后来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儿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儿就又回到了宴席上。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招来女儿问个明白。女儿答道:“刚才侍女来报,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场小病,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李晟听罢大怒,对女儿说道:“你真是个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的女儿啊!你的婆婆病了,你作为媳妇,就应该在婆家侍奉左右,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公婆,这才是我李家知书达理的女儿啊。”于是,女儿听从了父亲的训教,急忙赶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会结束后,亲自来到崔家看望亲家,同时对自己疏于对女儿的管教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李晟教女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由于李晟曾被封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时人称为“西平礼法”,成为一时的表率。
柳氏家族:家法严谨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
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时,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种职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也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包拯:为官清廉
被后人称为“清正廉明,铁面无私”的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也为自己的子孙作出了优秀的榜样。包拯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认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晚年的他针对子孙的为官之道曾进行过一番训诫:“后代子孙为官,如果有贪赃之人,罢官后不准他回到家乡,死后也不准埋葬在我家的墓地中。如果有谁不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么,他就不是我包家的子孙!”包拯还命人将这条家训镌刻在石碑上,并镶嵌在家中的墙壁上,以便让子孙后代时刻念颂,世代不忘。
综观中国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一方面与普通百姓之家的家庭教育内容颇有重合之处,如关于尊敬长辈和立志勤学等,这反映出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普遍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倡导为官俭朴、清正廉明则充分体现出官员的教子特色。
史海钩沉:鸿雁传书育子女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政要都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例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以他的长子曾纪泽为代表的曾家后代,多为一时才俊。因此,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以教育子女为主要内容的《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编。傅雷在表达父子亲情之外,更多地是像朋友一样讨论艺术理论、音乐造诣,并借以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使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黑色,是美丽的》,收录了他20多年前第一次作为外交官在非洲国家莱索托和肯尼亚常驻期间写给儿子的部分书信。他思乡念子,“心头泛浪花”;非洲人民的真诚友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深深感染了他,使他深感“天涯有故乡”。于是,他将当地的精彩传说一一记下,捎给远方的幼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字里行间涌动着对中非友谊的讴歌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
第五篇: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之道.
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之道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 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 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 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 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 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 全班 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 第 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走出教室,她流下了 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 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 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 21名。” 说这话时, 她发 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 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 从这以后, 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 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 直到 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 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 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 班主 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 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 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 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 … ”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 聚在心中的泪水,任泪流淌,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