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其实你不需要那么多朋友的杂文随笔
其实你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老话,如今更流传着人生有70%的财富来自朋友,更多的人趋之若鹜的去交更多的朋友,以图从朋友的身上获取更多的财富。
有人好交朋友,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总能和其相聊甚欢称兄道弟的,甚至一面之缘都能成为朋友。有人不好交朋友,身边也就是那么三五个相知的朋友,虽然并不多,但也不至于连一个也没有。
一个人连一个朋友也没有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只是说每一个人的朋友定义不一样,有的人朋友总是三天两头的出现在他们身边,让人觉得这样的朋友很是熟络很要好。而有的朋友呢,可能两三年都见不上一次面,但见了面后就像遇到了 久逢的亲人一样的亲。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的就是这个理,父母可以无私为我们贡献出一切,好朋友同样也能做到如此程度,当然这个必须是真心贴切的真朋友,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朋友只能吃喝玩乐,却不能共苦扛责。
朋友多是好事,但是得分清楚这朋友到底是酒肉朋友还是交心朋友。
酒肉朋友与你相交看中的就是你身上的银两,能从你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你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一天你变得不再有价值,他们也无法从你身上再得到他们想要的酒肉时,他们便会离你而去寻找下一个可以管他们酒肉的人。
你的价值不过就是如此,不能满足他们时,你不再是他们的朋友,哪怕你还想把他们当朋友,但在他们心里你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朋友。
而交心的朋友,不管你是真穷还是假富,他和你相交交的是心,而不是钱。他能从你的思想心灵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你也能从他们的身上换取你所需的东西。彼此相互搀扶,相互帮助,共同前行共同进步。不会因为你富时求着抱你大腿,也不会因为你穷困聊到时弃你而去,他们一直会在你身边陪伴你,呵护着你,哪怕是远隔千山万水,他们的心一直在你身上。
朋友是什么?是彼此有等量的价值,你想从对方身上获取财富,对方也想从你身上获取财富。如果一方不如另一方,那么朋友就不会长久,也许能称得上是朋友,但仅限于泛泛之交,遇到点什么事情,想让朋友帮助解决一下,就露出真相了。他是帮还是不帮,就在此刻显露无遗。
朋友不是交际出来的,而是彼此的能力相互吸引而来的。你越是用手段去交际,可能交到的朋友就是面上的朋友,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相同的量级,虽说见了面也算是认识了,但能算得上是朋友吗?没有患过难的友情经不过考验,没有对等的价值怎能长久。
好多人把认识到的人都当做成朋友,不管有没有交情,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都当做朋友一样去对待,甚至于连对方什么脾性都不清楚。他们把这群人当成是自己的人脉,觉得以后肯定能有帮助,他们乐此不疲的去无限扩充自己的人脉,却不知道这些人脉其实并不能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
真正的朋友价值就是相互之间能够取与舍,我从你那里能得到什么,你从我这里能得到什么,是价值的相互置换。如果你想从比你高一级的朋友那里获得些什么,那么你就得有相同的价值去做交换,如果你没有,那么你基本上无法从对方那里获取你想要的东西。因为对方觉得你是没价值,他又凭什么要拿出他的资源来帮助你呢。
想要的同时,得知道自己能给予人家什么。你手里有什么资源去换取对方手里的资源,就像是买东西一样,一块钱只能买到价值一块钱的东西,却不能买来价值十块钱的东西,虽然十块钱的东西人家也让你看也让你摸但就是不会给你。
扩大自己的人脉没错,但是不要以为能够认识很多人自己也就很厉害有多了不起了。能认识人是一方面,能让认识的人为你所用才是重要的。你只认识他们,却不能调动他们的资源转化成自己的资源,那么你认识再多的人又有何用。
他们的价值不等同于你自身的价值,可能他会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和你相交,而一旦工作变动这层关系掉了之后,你还会出现在他的朋友名单里吗?可能就不会了,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靠的是工作的联系,而非你们之间的价值吸引。
朋友不必多,志趣相投的有三五个就够了。再多的朋友活在你生活周边的也就那么几个,与其把精力放在去扩张人脉认识一些无所相干的人身上,不如去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身发出光彩,吸引到更多的志趣相投的人。
只有等量级的人在一起才能谈笑风声,而不是一高一低,他说白云你说污泥。
第二篇:其实你也可以很合群杂文随笔
—1—
自上大学伊始,我就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一方面是兴趣使然,认为它可以让大学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希冀着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在大学里构建一个好的人脉。
可是转眼间,这已经是大一下半学期了,社团该散的散,该留的留,看了一下好友列表,真正通过社团认识的还真是寥寥。
即使是一个社团的,加了好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能等到我们都记不得彼此是谁的时候,突然惊奇,他是谁啊,然后按下删除键,从此谁也不曾参与谁的世界。
我开始一共报了四个社团,真正让我融入其中的是法协,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原因,它总是给我一种家的皈依感,我奔走于它大大小小的活动,认识了诸多暖心的学长学姐,所以每一次在法协内部活动时,我都十分轻松自在,也特别享受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感觉。
可能是法协里本专业的人较多,所以彼此之间较为熟悉,并无隔阂之感,我们便可以卸下伪装,传递的是家人般的真善美。
排在第二的便是心霖剧社,它没有法协那么大,只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社团,还未举办什么大型的活动,但社长他们也是尽心竭力,不断变换着方式举办各种小活动,我们也着实感到了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这可能也是都这么久了,我们都没有什么成员流失的原因吧。
其次是爱琴和羽协。爱琴是教授我们吉他的,只不过每一次去上课我都觉得十分不自在,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听学长讲课,讲完便兴尽而归,不曾与任何人有过交流。
后来,学长把我们带到草地上练琴,别人在欢声笑语的交流着,而我始终一个人,导致最后,我由衷觉得不自在,就不再去了。至于羽协,从未去过,但我也能想象到去时尴尬的窘境。
—2—
其实我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一个人,在生人面前总是不大爱说话,若没人主动找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也是极好的。
但要是真正熟悉了,我也可以做到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但是最难的便是如何越过那分割着陌生的熟悉的墙。
我最怕的就是身边没有熟人,选课要选和别人一样的,参加社团也要拉上俩个熟人,就连参加活动之前都要询问身边的朋友要不要一起去。没有安全感,可能是我永远也摆脱不了的诟病。
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选择,没有人会不离不弃的陪你一路,而你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便是享受孤独。
我从不畏惧孤独,只是怕一群人之间多了我一个局外人。我……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虽然心霖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从未缺席过,但每次开会,我还是选择自己坐在一起,活动时,需要我的加入我便加入,不需要我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坐着。
记得上学期我们排练心理剧,作为主角之一的我参与了排练。其实排练是一个很好增进人关系的机会,但我就是在我要上场的时候说说的台词,没我的戏,就下来坐着,一个人摆弄手机,寥寥几句台词,便是我们最多的交流。
有时候,我像是给自己筑造了一道高高的围墙,锁紧了自己,不放自己出去,也容不得别人进来,这倒不是自闭症,就是觉得自己仿佛驰骋于另一世界。
—3—
昨日参加了心霖剧社举办的轰趴活动。其实那天在那天学长给我发消息时,我就在犹豫要不要去,这是属于我的活动嘛,我去了,真的能和他们玩得开心嘛。
我心里突然跳出了俩个小人,不断争论着。想着马上还要排心理剧,如果这次不去,以后排练的时候怕是会更尴尬,若这次能够渐渐熟悉,那也是十分妙的。
于是我去了,刚到那里,我就觉得那么大的房间,竟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一时间手足无措,只能低头玩手机来掩饰尴尬。
后来躲进那个KTV,和少有的几个人在里面埋头唱歌,直至人都散尽,若不是真的唱累了,我还真不大想出去。
其实社长包括社员们都是很温暖的,每次活动都给于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吃饭的时候一群人围绕着几张小桌子拼凑起来的大桌子,放下了在生人面前的拘谨,坐着站着,吃着笑着,好不热闹。
吃完后,又聚在一起玩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那一刻,我们才真正的敞开了心扉,直至深夜,我们也无丝毫困意,而我,也不在那么腼腆,敢于和他们说说笑笑。
—4—
其实啊,没有人生来孤独,如果你打开你的那面心墙,你也可以很合群。
若你不孤傲,只是天生内向,拙于群体的生活,那么我认为你是时候调整一下自己了,因为未来总免不了交际,免不了团队,如果你一味的束缚自己,只会将自己越裹越紧,直至窒息。
昨日看到了一位好友发了一条说说,是她唱的歌,我打开听了,歌声依旧是那么甜美。我就问她,怎么不去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她给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不敢。
无论我怎么夸赞她,她始终还是很怯弱,我也就不多说了。然后我仔细想来,若她真的去参加了,反到真的有点不像她呢!因为从初中到高中,我认识的她都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倒不是别人排挤她,她性格很好,但在人际交往这方面显得十分木讷,基本上不参加什么群体活动,高中毕业了,都没和班里人混熟。
我能想象的到,大学的她依旧是把自己蜷缩在保护伞里的。她在高中时候和我说过,她也愁于身边没有几个朋友,也时常感到孤独,但她无能为力去改变。
与其这样压抑的活着,不如大大方方的寻乐。
我此时说的合群并不是说你要去强融某一群体,那样只会让你自己遍体鳞伤,毕竟那不属于你,而是你在你遇到你想要加入的群体时,切莫犹豫,不要在做游离于他们之外的异类了。
无论是孤独还是合群,我都希望你是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安排的那一个人。
和懂你的人,不群而合。不懂你的人,群而不合。合群不是规则,是对快乐负责。
你不是彼得潘,你也不会有避世的永无岛,做自在的自己,你也可以很合群。
第三篇:不需要懂杂文随笔
欣赏艺术时,最常听见的回应就是,我不懂。
我现在冒着挨骂的危险,悄悄地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秘密:其实,艺术不需要“懂”。
懂,是左半脑运用逻辑和现有知识,分析综合外来信息时所得出的结果。比起这理性的“懂”,为了感动人心而创的艺术更需要的,是感性的领略和体会。当我们以不懂为由对艺术望而却步,我们并非没有领会艺术的能力,只是受了理性偏见所蒙蔽而紧闭着心门罢了。
事实上,在初晤艺术的片刻里,我们不但不用急着求懂,反而更要避免这么做。此时,纯粹直觉的感性领略才是最为珍贵的艺术体验:我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它让我感受到什么了吗?联想到什么了吗?它又给了我什么新的灵感?
不 要对自己太苛刻。以上的这些问题,只要能直觉地答出一个,也就足够了。即便我们的答案十分幼稚,但至少它发自内心,真确诚实,而不似“皇帝的新装”里 的人云亦云。又或者这次的作品未能引起我们的共鸣,那也无妨。以艺海之大,只要我们抛开偏见,不断尝试,相信总有一天会遇上喜欢的作品。
初晤的感动能激发欣赏者对艺术的好奇,好奇心又会进而引领着他去发掘理解的途径。懂,要到这个阶段才可能慢慢地浮现出来。接着,领悟便会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最终得以升华。
望眼欲穿的艺术能有多耐人寻味呢?可倘若要等到懂的那一天才能欣赏深奥的艺术,那么,我们这一辈子不知道要错过多少份感动,而艺术又不知道要失去多少个知音了!
所以,只要说穿了这个秘密能引来若干新的艺术爱好者,就算要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我也在所不辞!
艺术,不需要懂,只要用心去领会即可。
第四篇:忆往昔朋友杂文随笔
能被我称朋友的人很少,因为我觉得朋友就应该一起玩耍,和互相帮助,早期的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大概也是这样,但又多了一条,那就是知心。我不知道别人把朋友分为三六九等,亲疏远近。也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易得,知己难求。也许是这样吧,知己确实很难得,至少我现在也没得一个知己,或许是我朋友太少,知己就更难得了。
那时我觉得朋友就是那样的,是真心才能算朋友,然而朋友的意义太广泛,要怎么样才能算朋友呢?是帮你写作业,还是在你伤心时安慰你,还是帮你解决问题?朋友这种事是要双方承认吧,不然怎么知道对方的心思呢?就算经历过很多,有时候也不比一句你是我朋友来得温暖,来得确实,因为有了认可才更能相互知心。知己大多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细水长流慢慢见真情的。
小时候的玩伴不少,很多时候参与游戏玩耍都是同意的,只有少数嫌你玩得不好不同意你参与进来。而在那些人不同意时就暗黯走开,即使有点失落也过了一会儿就抛之脑后了。待上课铃响起,上完一节课一下课就去找新的目标,总会有小伙伴同意,而做主的最有权力发言的那个就是手持玩具的那个,很简单,就是女孩子们常玩的跳绳啊毽子什么的,有了这些,你就可以当游戏的发起者。
有一个朋友我忘记了名字也忘记了样貌,只记得她有一头枯黄的头发,扎着两个小辫子。我记得我那时和她玩得还不错,她是我同桌,只是后来她转学,已经是好多年以前了。
再一个就是读五年级时,有了一个朋友,她和我好了有一年,几乎每次上厕所都是一起去。有几次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我都和她一起去上厕所。结果的是一上六年级要分班,她在二班,我在一班,她就和我疏远了,她把我忘了。一次我找到她说,你为什么不理我了呢?她说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早就忘了。她还惊讶道:“你怎么还记得呢?”为此我还流了好多眼泪。或许我很念旧吧。
还有一个,我只是有些喜欢她,应该还没到好朋友的级别。别的同学都说,你和小娇同学耍得不错啊!我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她也没回答。也许只是玩得可以吧。但现在想起来有一次在跳线筋时,有个同学说我跳得不好不要我来,小娇就对她说她不来你就走嘛!其实她当我是朋友的吧,只是,或许只是一个普通朋友吧,因为她和别人玩得更好。或许那时她是我的朋友,并且我希望她成为我朋友,只是我比较慢热些。
上了初中,我有一个亲戚转学到我们这儿了。刚开始还只是一般的关系,到了后来我也没发觉她其实对我还很好。
那是上了初一时晚上要上晚自习的缘故,下了学须得在漆黑的晚上一个人走夜路回家,大概要走十多分钟。但中途有个小树林,乌漆嘛黑的,就有点怕,结果是她站在那里,对我的方向照了一束光让我走过去,照了好多晚上。有个同学对我说:“霞对你很好诶。”我才慢慢想,真的是这样诶。只是后来她又转学了,再见时已形同陌路。
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学业加重,出去玩的时候少了,渐渐的也就没有朋友了,即使有也不能算是朋友吧,因为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大家就淡忘了,即使我还记得又有什么用呢?她们大多都忘记我了,况且我越大就越是内向,不大懂得交新朋友,说话也不是那么会说,俗称一点,就是嘴笨。也或许是我没有啥信心去交新朋友吧。
所以说有首歌是这样唱的:“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所以,现在的我没几个朋友,有的我也不知道她当不当我是朋友,如果我自作多情的话,是不是很不好意思。总之深交的没几个。但还是有一两个普通朋友的,只是她们都离得太远,好几年没见过了。我也总觉得没啥说的,联系也很少,如果不是两年前碰到一个同学,要了一些QQ号,恐怕各自工作的人们我是一个也不识了。
这样看来,我也并非是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但她们的新朋友们一定比我会说话,一定比我有趣多了。而她们与我离得那样远,终不复当年了。
现在,我或许已习惯了孤独。也或许是我总是想着她们能给我发一下信息,我懒得去找她们的坏毛病。她们怎么就不给我发一下信息呢?每次都是我先。唉,我真是太失败了。
第五篇:走出失恋其实很简单杂文随笔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拿失恋这个问题来说。最近有一个朋友找到我说,她和恋人分手了,很痛苦的那种,和她聊天中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奈和不舍。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很多适合她中听的话语安慰她。但既然她提起来,就只好搬用书上的大道理和她说,在这个物质浮躁的社会,感情在很多人眼里几乎一文不值,这些话语给人听着很难接受,但是确实是事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任凭我们怎么努力,还是无法去改变。
在我自己的观念里,感情都是因为缘分才走到一起的,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你追我赶,软磨硬泡。感觉合适就在一起相处,不合适那就各走各的。因为爱情是相互的,最好的结局就是你喜欢上她的同时,刚好她也喜欢你。无奈,现实中,很多人多数是喜欢上了一个人家根本不喜欢你的人。曾看过金庸的一部小说《白马啸西风》一个英雄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你深爱着的那个人却深深爱着别人,又能怎么样了?当时自己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很是好笑。因为很简单,你离开她,找一个在乎爱惜你的人就够了。明知没有结果,你还念念不忘,苦了自己,也为难了对方,真的是好。
自己身边认识的朋友,这些女孩多数都很平凡,没有倾国倾城,雍容华贵,才气盎然,超凡脱俗,风华绝代。因为平凡,所以不会有那么多的焦点,真正能够在意他们的人也不是很多。但她们却从不抱怨世间冷暖,生活依然那么快乐善良……总是不忍心去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简单、纯朴、善良,生活中她们不曾获得很多,但她们毅然为了心中的完美爱情而付出。默默地为深爱着的那个人付出。更多的时候她们不是倾述而是倾听之后就是微笑。
有一些认识我的朋友告诉我,说我作为一个男生有些事情上看着有点女性化,多愁善感,感情细腻。真心如果和你打交道的人,你总会花些心思去琢磨对方。这是为什么?我记得当时只是简单回答道:因为这样,只有了解了,可能以后有我能帮到他的地方。真心与我相处,朋友也好,恋人也罢,对方舍不得占我便宜,我怎么忍心让他吃亏。
后来朋友问起我,如何走出失恋的困扰,我给她提了几条,这也是从书上看到的。一个人在为感情烦心的时候,一是让自己充分忙碌起来,无暇去想别的事情。二是因为心力交瘁生上一场大病,孤零零自己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这个时候你会想明白很多事情。虽然这些道理可能你之前都知道,但在这时候你会把这些道理完全消化,因为感同身受。三嘛,就是一个人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自己一个人旅行,去感受一方的文化习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自己所有的坏情绪丢在哪里。四就是阿Q精神当你看到比你还不幸的人都开开心心地活着,你也就不会再去想别的事情了!
我们生命中,总会遇到很多人,感情上,该走的终归会走,就是留不住的,该来的始终要来,躲也躲不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自己喜欢在乎的人离开自己。但是如果有一天,她真的要离开了,我们剩下的只有去面对,去接受这个事实。如果你真的懂她你就不会留她,因为你知道她走肯定有她走的理由;如果有一天,她说还在乎你,你告诉她,其实从今以后你们只是朋友。很多事情一旦成型,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如果有一天,你们擦肩而过,停住脚步,凝视她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自己曾经爱过就足够了。感情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感情的世界我从不愿勉强别人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好比让一个不愿和你在一起的人去适应你一样,感情最好的样子在我看来,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太多的顾虑和情绪,一起不管做什么都随心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