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纪实故事

时间:2019-05-15 12:0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纪实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纪实故事》。

第一篇: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纪实故事

老人病卧床榻,自知时日不多。几个月前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他的生命正笔直并且疾速地滑向终点。老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淡然的表情里寻不到任何哀伤和恐惧。只是,很多时候,他会轻嘱老伴为他播放一首曲子。那是上世纪40年代的流行歌曲,那首歌曲的名字叫做《梦中人》:

月色那样模糊,大地笼上夜雾。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夜莺林间痛哭,草上溅着泪珠,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

老人的行为无疑有些怪诞。更为怪诞的是,他还让女儿为他买来南京的报纸,一版一版看得仔细。千里迢迢的南京,老人没有任何亲戚。他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很少出门远行。他的行为让家人百思不得其解。

终有一天,老人抖抖索索地摸出一张照片。他对着照片看了很久,眸子里刮起潮湿的暖风。照片上浅笑着一位清秀的女子,年轻得如同一枚青涩的果实。老人唤来自己的女儿,鼓足勇气,说,现在,我只想见见她。

那个上午,老人一直在给女儿讲他的往事。他说50多年以前,23岁的他,在重庆的一家纱厂当学徒。在一次学生和工人的集体活动中,认识了照片上的她。那时她还是重庆第一财经学校的学生,清纯、漂亮、羞涩。两颗年轻的心互相吸引,越来越近,终于走到一起。爱情似花蕾绽放,芳香四溢……

最终他们还是无奈地分手。女孩的父亲绝不允许一个没有家世的男孩娶走自己优秀的女儿。女孩离开重庆的那天,两个人在江边久久相拥,泪流不止。后来,无数个日日夜夜,老人无数次来到离别的码头,面对滔滔江水,暗自忧伤……

女儿唏嘘不已。她被父亲的旷世之恋深深打动,也为自己的母亲感到一丝难过。母亲与父亲风风雨雨走过50多年。50多年里,夫妻俩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母亲当然不会知道,50多年里,父亲的心里,其实一直难舍一位年轻的女孩——其实她早已不再年轻了。曾经的青春岁月,转瞬即逝。

可是最终,她还是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她想如果将这件事瞒着母亲,对母亲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果然,几天时间里,母亲一直沉默不语。是啊!相依相伴一辈子的丈夫,在临终前仍然牵念着曾经的恋人,她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尽管他对她体贴入微,尽管他对她百般千般好,可是那几天,她的心里,仍然疙疙瘩瘩。

决定远赴南京,是一家人商量的结果。可是去一趟南京谈何容易?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双目接近失明。可是她笑着对她的家人说,她要去,她已经不在乎了。50多年,都过去那么久了,我真的不在乎了。她说,他痛起来那个样子,我心头就像刀儿在剁啊。如果找到他的初恋女友能让他高兴一点的话,我们全家也高兴了。她用一位女性的善良、包容和大度,为她的丈夫,为她丈夫的初恋女友,做出了世间最伟大的举动。

寻找之路注定艰难。她先和女儿找到了南京市电视台,又在电视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找到了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通过户籍核对找到她所居住的小区,可是那个小区早已经拆迁,连邻居们也不知道她的去向。眼看所有线索都断了,她们突然想起,老人曾经说过,她有一位亲戚在无线电厂工作。也许,去无线电厂,会有她的消息吧。

两个人颇费一番周折,终于在无线电厂找到一份存封已久的档案。的确,50多年前,有一位女职工从重庆调入,并且,无线电厂的工作人员帮她们找到了她现在的住址。得知这个消息,母女俩激动不已——老人很快就将见到他的初恋女友,这可是他大半辈子的心愿啊!

可是令她们倍感意外的是,对方竟然表现得异常平静。不仅如此,她还非常礼貌地拒绝了老人的要求。我与他只是普通朋友,她说,再说我身体也不好,不便去四川。事实的确如此,曾经的清秀女子,如今已是风烛残年。

怎么跟自己的丈夫说呢?他肯定会伤心欲绝。他失去的不只是一次与初恋女友相见的机会吧?他失去的也许是大半辈子的惦念与牵挂,是埋藏在心底最秘密角落里的爱恋。是信仰,是图腾。或者,是对于人世间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的信任。

一瞬间万念俱灰。一切訇然倒塌。

可是,正当母女俩无奈地打算回到四川时,她们却万分惊喜地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当初那段感情同样令她刻骨铭心,她还曾经于1997年独自远赴重庆寻找过他。可是最终,最终,她还是担心子孙们无法接受50多年前的这段感情,才对他与她们母女一再回避。她说现在她经过再三考虑,愿意与他见面。当然,这也是她跟她宽容的老伴商量后的结果。

然而他们,终未相聚。与他一样,她的身体也绝不允许自己远赴四川。万般无奈之下,南京卫视的《人间》栏目决定通过网络视频,帮助两位老人见面。

那一刻等待已久。那一刻注定忧伤和幸福,辛酸和动人。那是一场春雨,滋润了整个春天。两位老人各自守着自己相依大半辈子的亲人,守着小小的屏幕,完成了他们50多年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相见。

你还好吗?

还可以……年纪大了,病也就来了……

我看到你女儿了,你女儿蛮好……你福气不错,儿女都有……我有3个儿子,媳妇都对我很好,就像女儿一样……

现在我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就是身体不行,在世的时间也不长了……有时间就请你过来耍……你也要好好保重身体……还记得我们俩分手那时候吗?你上船了,我送你上船……

淡淡的语气,却充满着对对方的无限关爱。——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会有如此淡然淡定的表情。只有饱经思念之苦的老人,才会将彻骨思念,变成家常般的轻描淡写。

一根线,这端,那端,两位看透世间一切的老人。他们终没有走到一起,却不会有遗憾。

当天,老人陷入极度昏迷。4天以后,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离开了人世。只是,无疑,那首古老的情歌,还在世间继续吟唱:

月色那样模糊,大地笼上夜雾。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夜莺林间痛哭,草上溅着泪珠,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

故事是真实的。不曲折,却让人喟然长叹。那么就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老人叫做赵承云,他的初恋女友叫做李世英,他的老伴叫做蹇泰珍,他的女儿叫做赵文萍。他们让我们感动,然后,对每一个人,倍生敬畏。

第二篇:传承跨越--发展纪实

传承跨越

——崇阳县中医院发展纪实

崇阳县中医院就座落在县城风景秀丽的隽水河畔,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中西医并重发展的二级优秀中医院。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洪湖风湿病医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医院现有职工208人,其中卫技人员178人。具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8人,享受咸宁市政府津贴专家一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一名,并拥有一批德高望重、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崇阳县中医院曾一度跌入低谷。在“非典”时期,被定为崇阳县传染病区,医院业务处于停顿状态,干部职工资得不到保障,人心涣散,面临着建院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危难时刻,徐匹夫院长走马上任。徐院长把管理理论与医院实际紧密结合,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提出了“创特色专科,树中医品牌”的经营思路。

多年的励精图治,医院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医疗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280万增长到2010年2600万元,增长了9倍,出院病人4500人次,增长10倍,创历史新高。

2009年对县中医院对老住院楼进行了改扩建。新增病位

170张。所有病房设有卫生间、配置了呼叫系统、电视机,住院病房明亮、宽敞、整洁、规范,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手术室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满足了临床手术业务开展需要。

医院投入资金770多万元,配置了CT、彩超等高新医疗设备,购置了两辆救护车专门接送病人,更新了所有病床和病房设施。目前已开设二个内科、二个外科、一个妇产科、理疗科、西医门诊、法医鉴定等科室,以骨科、理疗科、肝病科、风湿科为特色专科。现已开展四肢骨科、脊柱、关节、普外、胸外、泌尿、神经外科、腹腔镜、微创等大中型手术,特别是骨科诊疗技术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崇阳县中医院骨科由享誉湘鄂赣地区的王氏正骨起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30多年来,骨科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使科室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骨科2006年确定为“咸宁市重点专科”,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十一五重点专科”。现分设一外科和二外科两个病区。

骨伤科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功能锻炼等治疗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具简单方便,费用低廉,创伤小,疗程短,功能恢复快等特点。骨伤科还与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技术协作关系,除开展了常规骨科手术外,还开展了脊柱、关节等一系

列高难度骨科手术,疗效显著,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赞许。

2010年一外科开展了首例颈椎手术、首例脊柱矫正手术,是骨外科继开展四肢骨外科、关节外科、腰椎外科手术以来的技术创新,标志骨科医疗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普外科成功开展一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胰肠吻合术”,是咸宁市的第二例此类手术,标志着普外科医疗技术跨入了咸宁市先进行列。

肝病科以刘华华主任中医师为学科带头人,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道路。他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增免疫、保肝、护肝的立体化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癌等各种疑难肝病有良好的疗效。与省中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

理疗科已开设门诊和住院。2010年被省残联确定为“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中脑瘫康复训练、智力康复训练” 定点医疗机构。

风湿病专科多年来与洪湖市中医院进行技术合作,为中医院风湿专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重点专科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科室业务的发展。全院初步形成了院有名科、科有名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格局。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健康快乐的家园。医院一方面注重医疗服务和学术研究,同时也十分讲求医院文化建

设。崇阳县中医院以中医文化为载体,坚持继承与创新,围绕“仁、和、精、诚” 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以“传承发展、融汇中西、惠泽民生”为医院宗旨,以“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特色兴院、科技强院”为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使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各科之间形成了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科室之间合作精神不断增强,形成了服务、质量、效益、管理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和谐病区、和谐医院建设已见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崇阳县中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医院职工满意。2006年,检验科被省卫生厅授予“二级合格检验科”;2009年,县中医院被评审确定为“二级优秀中医院”,成为咸宁市率先达标的二级优秀中医院;医院多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系统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修德至仁,修业至专。崇阳县中医院始终坚持“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病人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以“崇德、尚学、精业、创新”的中医文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合理的收费价格、优质的医疗服务、优美的医疗环境服务于广大患者。

刘素标

第三篇:扶桑纪实故事

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

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背对着我坐在礁石上,淡蓝色棉布长裙把净白的脚踝包裹在里面,她的打扮与周围人不同,透着独树一帜的美,同暮色相映,不染纤尘,我赶忙掏出相机为她拍照。她却从容爬下礁石,踩在沙滩上,步履单薄,如她身影。

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会让我甘心停留的女人。

直到她回眸,素净的脸庞变成锣鼓喧天上演在我心头为止。

我跟着她,亦步亦趋。

这世上总有这样一种女人,让你感到无论以什么方式接近都是亵渎。惟有如此,默默跟着,才不至冒失。

她回头看我,面庞似有笑意。而后在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边上,停下来,我目送她进屋。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家。

这是平生第一次,我想有个家。

人们都说,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想停下漂泊,放下执着,于烟火市井里寻个家,可我觉得不然,这与年龄无关,却与瞬间的怦然心动有关。

因为一个人,想要有个家。而家里装着的,必须还是那个人。

我在小屋边上租了一间房,对门的窗户刚好可以看见她。

这是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

为了长居我办了假的身份证,在码头上给人卖力气,我每天清晨用人力板车卸下货船上装着的煤气,送往各家。到她家时心跳就会加速,深呼吸敲门,等她来开,脚步踏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声。

她家是典型欧式风格建筑,木质门框堆着厚重的时光感,她在阳台上种万年青、美人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还有粉红扶桑,开得正旺,占了整整一平方米的地方。

每次我来,她都给我沏茶,青绿的茶汤会发出兰花香味,她说这是当地人常喝的铁观音,解渴消暑最好不过,我端起来慢慢啜,尽量延长这同她相处的时光,她则微笑看我,或端详窗外,很少交谈。唯一一次她问起了我的过去,她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几乎惊慌失措。

因为那是我的劫难。

过去。

那天晚上她送了我一幅肖像,炭笔速写,她把肖像钩在晾衣架上伸到我窗边,调皮得像学生时代的女学生,我接过肖像,上面画的是我,眼角有皱纹,眸子暗淡,嘴唇起皮。肖像底下还写着一行字:你该高兴一点。我放下画,径直去敲她的门。她站在门前早有预料,晚风吹过,青丝浮动。

她说,我给你煮一壶咖啡吧。

这是第一个要在深夜里给我煮咖啡的女人,至少现在回想起来,那吱吱哑哑的磨豆声有点像梵文唱出的经,我当时就坐在她对面,她从橱子里掏出一把豆,交到我手上,她说,这种咖啡豆味道很苦,只有细细磨碎才会好喝。我便认真地把咖啡豆倒进手摇研磨机里,转着金属把柄,像虔诚的教徒,磨好后交给她,让她放进烧开的锡壶,瞬间飘香。这才想起,还没问过她叫什么名字。

于是,我问,你叫什么?她指着阳台上的扶桑说,我叫扶桑。我好奇怎么会有人叫这样的名字。和花一样?她点头,我不信,她执拗的强调,她就是叫扶桑。而后她问,那你叫什么,我支吾着,强子。

她摇头,肯定不是真名。

那晚,我们用酒杯饮咖啡,喊着cheers,杯子碰在一起,乒乒乓乓的声音如同青春破碎。我们像认识多年的朋友,携手长谈,伊拉克,转基因,落魄诗人,民谣歌手,唯一不提的却是自己。

南国的夜,明月卷云星繁点点。我忽然有一种想永恒待下去的念头。我望着她说,如果一直这样好不好?她亦点头。

然后,我困了,她拉我躺在她腿边,手指捋过我的发,说要给我讲一个睡前故事!

我嗅着她咖啡香味的鼻息,闭上眼。像一个男童。

她讲,从前……

那晚我的泪水落得尽透,她却一直吻我的额,唇齿间溢满温暖。我忽然意识到在烟火市井里寻一个家也许并不是我的命。我还得离开,只是,不再选择逃亡。

正如她的故事所说,不能放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我要回家。

在走之前,我最后一次以沉如大地的姿态,逛了一遍小岛,看她外表的喧嚣和骨子里的宁静。我坐在沙滩上,目睹太阳升起,落下,潮汐变动,游人来往。我对着初遇她的那块礁石,按快门,而后大步流星背起行囊,去找她告别,我想告诉她,我不堪的过往,告诉她她素净的脸庞,在我心中留下的震动。还要和她拥抱,微笑,说再见。

我一步一步像朝圣者一样来到她家门口,用手拍着她家的木质门框。等她脚步咚咚传来。然而良久,却死寂一般,无人应答,我这才注意到,她的房子以一种奇怪的空旷存在着,万年青,美人蕉,甚至那株硕大的粉红扶桑通通不见了,只剩昨晚咖啡的味道。她消失得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喊她名字,邻居却告诉我,她清晨的时候跟着一辆木板车走了,也许搬到了岛上的其它地方,也许离开了这座小岛,没有人知道。我轻轻叹一口气。对着空空的房子说再见。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那之后我一路北上,仆仆风尘。

我的母亲得知她逃亡在外两年的儿子要回家早已站在门口等候,老泪纵横于沟壑的脸庞上,望穿秋水,她受了一辈子苦,老了老了却不得不经受儿子锒铛入狱,我打残了那个令她受了一辈子苦的男人。母亲给我煮一碗面条,吃罢,陪我去公安局。

拘留,审判,入狱,七年徒刑,她嘱咐我好好改造。我几乎哽咽地趴在她怀里,她摩挲我的脸,粗糙如同男子。她是隐忍的,从某个角度看像我的扶桑,那个除了母亲令我思念最多的女人。

那个匆匆来,匆匆走,深夜迎我进门,只为给我煮一壶咖啡,讲一个故事的女人。

我就这样在高墙里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女人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被过往纠缠得很痛苦的旅人跑去问布袋和尚他该怎么办?布袋和尚想了想把背后的布袋放在地上对他说,你可以这样。或者,他又捡起地上的布袋,背在肩上,你也可以这样。

然后,布袋和尚摇摇头,他把布袋放下去,背起来,放下去,背起来,对那个人说,你不能这样……

我的眸子再次湿润,因为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南方的小岛上听到的故事,讲故事的女人叫扶桑,她告诉我,不能逃避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于是我离开她,到高墙里赎我的罪。这封信的署名是朱槿,扶桑的另一种叫法。她说:放不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她终于相信,有一种感情,在历经沧桑之后,能不顾一切并安于颠沛甚至平淡。她要来找我。

扶桑花的花语是新鲜的恋情和微妙的美。

母亲说等我出狱了,给她娶个贤良的媳妇儿,生一个胖胖的娃娃。就是她此生最大的福。

第四篇: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

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

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也没有。

桃桃的妈妈就这样一天到晚地一个人心惊肉跳地等待着,煎熬着。她不相信桃桃会失踪,更不相信孩子她爸也会就此无影无踪。

婆婆又来了。来了的婆婆瞪着充满血色的眼睛向她询问着桃桃找到没有。

“还没有,桃桃她爸也没来个信儿”话说得有气无力的。

婆婆可怜地看着媳妇,再也找不出任何安慰的话来,只是不停地叹气。

手机响了。是桃桃爸爸的电话。她的心狂跳着,一时不知所措。

婆婆也张慌地看着那骤然响起的手机。

“是、、、是桃桃、、、她爸的电话!”媳妇好好象清醒过来了,一下子向着那部响个不停的手机扑了过去。

“桃桃,桃桃,是妈妈”她冲着那边叫喊着,声音显得有些失真。

“是我,桃桃妈,怕你惦记,告诉你一声桃桃有一点线索了。你别着急。咱们的桃桃会找到了”手机里传来了桃桃爸爸那有些精疲力尽的声音。

“在哪里?在哪里?你快说,快说啊!”桃桃的妈妈急促而激动地向着手机里边叫喊着。

婆婆不等媳妇说完,就一把从媳妇手中抢过了手机:“儿子,你说什么?桃桃,桃桃找到没有啊?”

“妈,您别着急,听我说,桃桃已经有了点线索了。”儿子的话尽管是嘶哑的,模糊的。可是,妈妈却听得一清二楚的。

她一把拉住儿媳妇的手,狂喜地说道:“你听到没有,听到没有。桃桃就要找到啦!”

桃桃妈一把抱住了婆婆,放声大哭起来。

手机挂断了。

桃桃的妈妈和婆婆忽然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在屋子里面乱转着。

整整一个上午,桃桃的妈妈和婆婆就在这种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

天将傍晚的时候,桃桃的妈妈被外面的汽车声惊动了。她和婆婆一下子推开了房门。

一辆警车停在了院子里。桃桃妈怔怔地立在寒风里。婆婆也小心翼翼地往前移动着脚步。她们害怕,害怕车子里面没有桃桃。

警车的门开了,桃桃的爸爸抱着桃桃走下了车。接着是几名警察也走了出来。

桃桃妈妈在见到桃桃有那一瞬间,哭喊着向孩子走去,在离桃桃不到两步的地方晕倒了。

婆婆也在一声哭叫后倒下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投入了对晕倒下去的人的呼唤和抢救之中。

婆婆很快地清醒过来。可是,任凭大家用尽了各种方法,桃桃的妈妈就是牙关紧闭,怎么也呼唤不醒。

人越聚越多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将桃桃妈妈抬进了屋子里,又是拍打胸口,又是狠狠地捏人中。大约折腾了两个时辰,人还是没有醒来。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人群里忽然响起了桃桃的哭声。

桃桃边哭边向妈妈走去。

说来也怪,还没等桃桃走近,桃桃的妈妈忽然睁大眼睛。

“孩子,我的桃桃!”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警车开走了,留下了被找到了桃桃,也留下了一付医治桃桃家人的解药。

第五篇:陪伴纪实故事

桐花的手机响了。

“喂,你好!你是张桐花同志,对吗?”

桐花说:“是我,你是哪位?”

“我是乐康敬老院的院长,我姓陈。我们院里的李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她老人家挺可怜的,是四川人。听说你也是四川人,我们想招聘你来照顾李奶奶,不知你能不能来应聘。”

桐花很好奇,她在这座城市里无亲无故,刚来这座城市没几天,这家敬老院为什么会知道她是四川人呢?在她的一再追问下,陈院长才在电话里告诉她:原来,陈院长是在本市一家人才中介公司里的待业人员档案中发现桐花是四川人的。李奶奶因为有糖尿病,眼睛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脑子也一阵清楚一阵糊涂的。老人在意识清醒时,常说她在老家四川有个女儿。老人家说要是能在临咽气之前见上女儿一面,这一辈子就死而无憾了。当初李奶奶来敬老院时一再说是没儿没女的,大伙猜测李奶奶可能是在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思维有些混乱,开始想念家乡。陈院长看李奶奶可怜,就想了个办法,到各家人才中介公司去打听。桐花就被一家中介公司推荐给了陈院长。陈院长在电话上一再劝说桐花来照顾李奶奶。陈院长说工资待遇各方面都好商量。桐花说:“可我现在不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工作了啊……”

听桐花的口气有些犹豫,陈院长在电话里有些沉不住气了,说:“桐花,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看在李奶奶无儿无女的份上,就来干一些日子吧。看样子李奶奶也没有多少日子了,要是李奶奶哪一天真不行了,你不想干可以随时走……”

桐花一边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排队,一边在电话里听陈院长说李奶奶的事情,当桐花听到陈院长焦急的口气时,有些被感动,觉得陈院长是个热心肠的女人。当她已经排到了售票窗口时,桐花做了个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的举动:她把伸向窗口的手又缩了回来,她不想买回老家四川的火车票了,她要去陪和她素不相识的李奶奶。

桐花来到敬老院,见到了陈院长。陈院长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桐花,真的是委屈你了,以后你喊李奶奶妈妈好吗?”桐花说:“我母亲病故好多年了,再喊别人妈我怕是不习惯……”哪知热心肠的陈院长没等桐花把话说完,就牵着她的手来到李奶奶的床前。陈院长轻轻附在李奶奶的耳边说:“李奶奶,你女儿来了,她看你来了!以后你女儿就不走了,天天在这伺候你,好吗?”

桐花的手被陈院长用力攥了一下。桐花知道这是陈院长让她赶紧喊一声妈妈。桐花无论如何喊不出来,把脸都涨红了,只好用四川话说:“以后我会好好伺候你老人家的。”

也许是听到了久违的乡音,也许是做梦也不会想到天上忽然掉下个亲生女儿,李奶奶很是激动:“妞妞,我的妞妞来了!”

李奶奶临咽气的时候,说:“妞妞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我把桐花当作妞妞,只是被你们的热心肠感动,不想扫大伙儿的兴……”这时,桐花忽然把脸附在李奶奶的耳边,大声喊着:“妈妈,我是妞妞!”桐花从手腕上撸下一只玉镯,然后又从李奶奶的枕下摸出了另一只玉镯,天啊,两只玉镯一模一样!

原来,当年桐花因身体不好,丈夫骗她说女儿夭折了。女儿被抱走时,丈夫把一只玉镯放在包桐花的小棉被里。多年前,桐花的养父在快不行的时候,才把桐花的身世说了出来,并把这只玉镯交给了桐花。当时养父告诉她:“我也不知道你的亲生母亲是谁,但人家当时把你送给我的时候,说你的母亲也拿着和这只一模一样的玉镯。”

料理完李奶奶的后事,桐花就神密失踪了。她给陈院长和大伙留下一封信。信中说,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是养父把我抚养成人的,直到养父快不行时才告诉我身世之谜,说母亲就在这座城市。我只身来到这座城市,想先做保姆工作,再慢慢找母亲。那天我查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我想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去接受化疗,却又接到陈院长的电话,我是在帮老人折洗枕套时,无意间发现那只玉镯的。我本想当时就告诉老人,但又怕老人一时经不起刺激。我没想到的是在帮别人的同时,却无意间帮了自己。信最后说,我离过一次婚,一直也没生过孩子。我很担心自己身体会撑不到母女相认的那天,只好每天大把大把地吃药。尽管我的身体很糟,但找到母亲的快乐一直让我强撑着。我没想到竟能撑了五十四天。我决定把个人大半生所积蓄的存款转到敬老院的账户上来。我们母女俩都感谢大伙儿,感谢好人……

看完信,陈院长说认识一个作家,想把这事说给作家,最好写成小说。不知现在这事写成小说了没有。

下载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纪实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恋纪实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迷途纪实故事

    他说:“我给你整个范冰冰的眼睛,她的眼睛狐而媚,再给你隆个张曼玉的鼻子。这样,你就变成一个标准的美人了” 青春岁月里,有欢笑,有叛逆,有无限怀念的纯真,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间......

    苜蓿纪实故事

    即使有公务员身份,乡镇工作也必要当“万金油”。不管财政所土地所司法所,也不管经管站农技站文化站,从来不是专职专用。乡长说,都强调部门工作,中心工作谁做呢?所以每个人都有包村......

    唐三彩纪实故事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1壶油、2袋面、300元......

    抠门纪实故事

    抠门大多数是犯给别人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爱在自己身上犯抠门,不是没钱,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明朝成化初年,学士陈缉熙在老家盖了一豪宅,雕梁画栋,宛如图画。房子盖好了,他进京当......

    小学 家访纪实故事

    家访纪实故事 丰谷小学 胡昱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

    小学_家访纪实故事

    家访纪实故事 良河西学校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

    足疗纪实故事

    汪红足疗室终于开张营业了。令汪红想不到的是出现在她面前的第一位顾客竟然是她的前夫小K。这次意外的相逢令两个人多少有些尴尬。汪红不想让对方太难堪,就顺手递给小K一张名......

    替身的纪实故事

    影视明星蝈蝈从三十六层高楼跳了下去……他听到消息后猛地跳了起来,身子震了震,又颓然瘫进沙发,手里的镜子落到大理石桌面上,碎成无数闪光的鳞片。影视城扩建,他推了一车水泥沙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