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新梅花岭记鲍昌“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珠帘呢!却归于子虚。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感,憾哉!
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人大无可奈何也。最有趣者,刚听了一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它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尸骸不可得,其义子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首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摩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今史可法祠墓在扬州博物馆内,祠墓相连,均南向。墓门内为飨堂,堂前有银杏二,绿影拂墙,极是幽静。坟之四周杂植松柏,院墙外即梅花岭土阜。岭后有遗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遗书石刻。祠墓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这岂是后人以国色天香,恒为史公馨祝耶?
祠墓内楹联甚夥,多名作。如严保庸联:“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吴大联:“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朱武幸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坏土,梅花冷艳伴孤忠。”均有血有泪,凄恻感人。
史可法殉国百年后,清初学者全祖望有《梅花岭记》【注】之作,备言史可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我为之感,为之动,亦苦吟良久,成一联以献史公,并草此《新梅花岭记》。其联语云:
无力挽狂澜,忠魂一逝,泪遮去二分明月;
有情萦土阜,雄魄长存,血溅开万树梅花。
(选自《鲍昌散文》,有删改)
【注】《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这一句以俏皮之语嘲讽扬州新建洋楼的不合宜,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建筑风格的反感。
B.文章联想到《荒唐王爷》对多铎的美化,为引出下文“英雄”“屠夫”之议和对史公忠义的礼赞作铺垫,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C.清代全祖望在史可法殉国百年后写了《梅花岭记》,作者有感于史公,写下了《新梅花岭记》,末尾拟一联卒章显志。
D.本文借古讽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典雅、精炼,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
5.文中记史可法祠墓,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本文题为“新梅花岭记”,文章前两段却叙述游扬州的见闻感受,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从行文构思、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试题答案:
4.D(“借古讽今”这一分析不当,于原文内容而言缺乏实据,“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这一分析也不准确。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写《新梅花岭记》’表达了游扬州的失落、遗憾与感动、反思等交集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史可法忠义节操的礼赞之情;而要理智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之感触只是作者拜谒史可法祠墓的反思,不能视为全文主旨)
5.①说明了后人对史可法忠义事迹的凭吊、敬仰;②表达了作者对史公浩然正气的赞颂之情;③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满分)
6.①在行文构思上,先抑后扬,由对扬州的感受平平再到留下深刻印象,增添了文章叙事的波澜,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3分)②在情感表达上,将游扬州时古韵之未存的遗憾、叹惋,与下文写拜谒史可法祠墓的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史可法赞颂的情感。(3分)
第二篇: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
《梅花岭记》文章赞颂了史可法忠于职守、慷慨就义的高贵品质和广大爱国群众反抗强暴、誓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并对洪承畴之类的汉奸作了无情的讽刺,抒发了作者的民族意识。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梅花岭记
清代: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碌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
史可法的坟墓旁还有镇江姓钱的烈女之墓,也是乙酉那年在扬州,计五次自杀才得死去,自杀时告诉父母要将自己火化,不要将尸骨留在这污秽的土地,扬州人就把她葬在这里。江西人王猷定、陕西人黄遵岩、广东人屈大均曾为她作传、撰铭、写哀词。
但还有未能全被表彰出来的:我听说史可法的兄弟从翰林学士史可程以下,还有好几人,后来都到江都祭扫史可法墓。正逢英山霍山义军失败,捉到了托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将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让史氏门中的男子和妇女都来辨认,这时史可法的第八个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轻漂亮,为他守节,也出来看这个托名者,大将军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强迫娶她,夫人自杀而死。当时因为她出于大将所逼,人们慑于势而不敢表彰她。
可叹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降清,在国家沦亡之际,不能保持节操,而写奏章谴责他,怎会知道在自己死后,竟然有弟媳妇凭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辉绩呢?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祀的位置,还应当另外建一室来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辈。
注释、乙酉:顺治(清世祖福临的年号)二年(1645)的干支。、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督相:明代的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职位。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称督相。忠烈:为史可法死后福王所赠谥号。、谱:家谱。此处用为动词,即“续家谱”的意思。、自裁:自杀。、瞠目:瞪眼。、阁部: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执:押解。、之:代词,指史可法。、或曰:有人说。、殒:死。、已而:不久。英、霍山师大起:顺治五、六年(1648-1649)间,侯应龙等抗清志士纷纷于英山、霍山(均在今安徽省)起义,其中冯弘图倡言史可法实未死,以史可法名义号召人民,聚众数千。曾攻占英山、霍山等县,后败于清军。、白下:今江苏省南京市。、审知:确实知道。、恚:恨,恼羞成怒。、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于唐德宗时官太子太师,建中三年(782)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次年朝廷派颜真卿前往晓谕,被杀。兵解:死于兵刃。据《太平广记》卷三十二载,颜真卿死后十余年,颜氏仆人曾于洛阳遇真卿,当时传说他尸解成仙。、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文天祥,宋末抗元领袖,官右丞相加少保。祥兴元年(1278)兵败,为元军所俘,后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市)遇害。大光明法:即佛法,指死后成佛。《文文山年谱》记载,文天祥在狱中被人授此佛法而出世成佛。蝉蜕:谓人遗下形骸仙去,若蝉蜕皮一样,即死去。、出世:成仙。入世:还在人世。、凡五死而得绝:(钱氏女)先后以刀刎颈、自焚、上吊、服毒求死,均未成,后以衣带自缢死。、江右:长江下游西部,今指江西。王猷定:南昌人,明遗民,隐居不出,工古诗文。关中:今陕西。黄遵严:不详。粤东:今广东。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明亡后,出家为僧,以诗文名当时。、翰林:官名。可程:史可法弟。史可程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翰林院,后归附李自成,旋又降清,不久南归。史可法曾上书朝廷,要求惩处其弟。、出疏纠之:疏,奏章。纠之,弹劾他(史可程)。、踵:追随。兄公:旧时妻称夫之兄为“兄公”。
第三篇:(新)时评练习答案
时评练习
(四)1、评论一:手机进校园好。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了解外界动态,方便交流沟通,缓解压力。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而通过手机来了解外界动态是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法。另外不少同学都是寄宿生,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便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再有学生学业负担重,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也是一种不错的减压工具。因此我赞成手机进校园。
评论二:应将手机请出校园。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危害猛于虎。首先手机辐射较大,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再有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玩游戏、发信息,将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另外手机短信让学生在考试时的‚小动作‛科技化了,代替了‚传纸条‛,造成了学业质量的下降和价值观的迷失;最后手机的使用会造成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增加家庭负担。因此我不主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手机。
2、评论一: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徽班进京已有二百多年了,京剧是京城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人们通过它,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文化……唱念做打的艺术更是令人陶醉,它是北京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因此,我喜欢它,希望更多的人接近它,爱上它!
评论二:目前京剧进校园条件尚不成熟。它的受众面极其狭窄,除了有闲情逸致的老年观众外,中青年几不涉及;它过于程式化,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限制;剧情过于拖沓;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脸谱化,好人坏人,让人一眼洞穿、拖腔又太长。只有改进才有出路。
评论三:中学生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京剧进课堂,当然是件好事。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脸谱是绘画艺术,身段是形体艺术,即便单看唱词,夹叙夹议,如诗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学范本。哪怕仅仅是读读这些经典唱段,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生活常识;还能学到许多修辞方法,至少对写作文是一种帮助吧。
评论四:京剧进课堂,未必非得培养出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说到底,京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甚至可以讨厌,但我们不能对它一无所知——如果因为无知而远离它,那不仅是京剧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评论五:京剧进课堂,这是一种新尝试,也是一种新挑战。京剧虽贵为国粹,但它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弘扬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京剧进校园不是坏事,这要看我们的教育如何去熏陶学生,如何实施有层次的因材施教。
3、评论一:我觉得慈善不应以金钱多少论英雄。(观点)慈善本无大小。这种明码标价的慈善和爱心货币化的倾向,有违公平。慈善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有钱者有能力者,应当多多担当。所以说,即使有钱者有能力掏了一百万,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无需再通过钱财多寡,来区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爱心。(理由分析)货币化、等量化人们的爱心,有失公允,可能会伤害到慈善。(结论)
4、评论一:百姓自娱自乐
何必叫板央视。‚山寨版春晚‛创办者不应提出‚要与央视春晚叫板‛之类的宣传口号。(观点)‚叫板央视‛有贬低央视春晚、炒作自己之嫌。且央视春晚所代表的是主流文化,百姓自娱自乐如果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可能面临的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分析)
评论二:此举值得力挺。(观点)向央视春晚叫板,体现了筹办者的自信;也是对央视春晚的一个鞭策,利于提高春晚质量;而且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文艺舞 1 台,需要‚百花齐放‛的景象。(理由)我们应为‚草根版‛的叫板精神高歌!(总结)
时评练习
(四)1、评论一:硕士竞聘卖猪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首先,职业本无高低之分,卖猪肉也是正当的一种行业,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硕士生具有较高素质,能够较快掌握其营销规律,能促进猪肉市场的规范化;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硕士生也应懂得放低身价,先就业再择业。如此,不仅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就业经验,也能在一片不景气中减轻部分生活负担,更何况,现在高材生卖猪肉成就大业的例子也大有人在。评论二: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北大才子卖猪肉‛、‚硕士种红薯‛。十年寒窗,却学非所用。虽说学历不代表实力,但研究生卖猪肉可以体现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呢?卖猪肉这活也可能需要有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知识,但不至于需要硕士吧。倘若如此,当一个妈妈指着‚卖猪肉的‛告诉孩子,他是硕士时,孩子又会做何感想?我觉的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认清自己,学以致用。评论三:硕士竞聘卖猪肉,我们需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观点)硕士竞聘卖猪肉说明现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做出业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人才资源还不丰富,硕士卖猪肉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说理分析)我认为择业观的确需要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应该以浪费人才为代价。(解决方法)
2、评论一:专门设计‚防流浪汉椅‛,这种做法极不妥当。固然,该座椅可防止流浪汉独家霸占影响市容,也有利于流动人口有效使用,但其只从概念上保障了多数人的权利,即使对普通民众来说‚享受‛这种座椅也是一种‚酷刑‛。况且对流浪汉的排斥,是对少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利的漠视,是极不人性化的。任何一项公共设施必须关注民众利益,充满人文关怀。
3、评论一:犯罪分子选择校园作为报复社会的对象,校园惨案频频发生,说明我们在校园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着许多疏忽,说明我们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把校园安全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考虑,更没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在付出如此沉 重的代价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将校园安全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虽然是亡 羊补牢,但这晚来的补救还是值得肯定的。
评论二:校园血案频频发生,暴露的绝不仅仅是校园安全防范方面的问题,更暴露了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上海世博会大背景下的系列校园血案,很难排除政治方面 的原因。因此,要杜绝校园流血事件,仅靠严防死守是不够的。只有从源头抓起,消 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评论一:票证合一,好。‚聚集旅客达到7万人时,将不再验身份证,只凭火车票就可进站‛,这正是未雨绸缪的表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眼下,一年一度的‚春运战‛即将打响,广州市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根据客流情况及时调整措施,这正是与时俱进的真实体现!
时评练习
(五)1、评论一:赞同此举:迎送领导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随着人际、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简化仪式可减少开支,提高出访效率,是求真务实、高效廉洁之举。礼仪应以人为本,简化体现了对群众的体谅和呵护,是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希望中央首倡此举之后地方能效而推广。
评论二:不赞同:①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仪式传达礼节。②迎送出访领导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敬、爱戴和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
2、评论一:病态粉丝成为社会病。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杨丽娟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岁月,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追星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失去理性,走向极端.就会很危险,甚至酿成惨案。这些粉丝的疯狂行为不仅会让明星望而生畏,更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商业化将明星塑造得光芒万丈.而大多数的粉丝还没有真正成熟,容易将一切都理想化,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非理性的追星只使生活更加偏离正常轨道。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种亟待治疗的社会病。
评论二:父母的溺爱使孩子混淆现实。首先这个女孩的追星行为已经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她已经把明星当做自己的一部分了。这个事情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她父母的教育有问题,对孩子的溺爱以至造成现在的局面。她父亲选取这种极端的方式,一方面是想帮女儿完成心愿,让明星产生心理压力,接见他女儿,另一方面就是表达自己对于明星的不满。但从整个事情来看,十几年长期的纵容女儿没有限度地追星,是父母没有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后果。评论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可以说这个杨姓家庭是失败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起码要让孩子能够以后在社会上生存。养不教,父之过啊!作为家长可以说杨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对孩子的溺爱,纵容了杨丽娟成为了这样极端的疯子,听说杨父身亡后,杨丽娟还以此作条件给刘德华施压,继续她的‚梦想‛,这种亲情的缺失,天理何存啊!杨父的死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都没有意义。
3、评论一:怎一个‚坦承‛了得?实名车票泄露个人信息,铁道部坦承是个问题。坦承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了?承认错误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旅客的损失谁来弥补?如果犯了错误不改正错误,只是承认错误,那就是一错再错。怎么改正错误呢?其实,火车票实名制只是打击票贩子的一个方面,关键是从源头上遏制倒票行为,也就是要解决铁路系统内部与票贩子勾结的问题。光推行火车票实名制还不够,要综合治理,这是系统工程,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根本问题。
4、评论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应该废止。‚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员工守则》。‛(概述新闻事实,进行这一步骤时,要做到:三言两语,直接切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打上了官本位烙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精到深刻的评论,评论关键:一要深刻,二要集中)这一守则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评论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职业守则还是典型‚雇主本位‛思维模式的产物。所谓‚雇主本位‛是指企业管理活动规程的制定完全服从于老板的视角与需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一守则的制定者往往是企业的领导者。
时评练习
(六)1、评论一:应该对小商贩乱摆摊设点严加监管。因为乱摆摊设点是一种非法行为,给乱摆摊设点开绿灯可能纵容了不法商贩,不利于城区商品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不利于公平竞 3 争,同时也影响市容市貌。对于屡教不改者更要一切从严。
评论二:应该对小商贩乱摆摊设点因势利导。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对小商小贩进行分类管理,定时定点管理,从而保证市场秩序;遵循先情后法的原则,热心解决小商小贩的实际困难,通过文明执法感化小商小贩,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繁荣。
2、评论一:我反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能揠苗助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学校角度上看,片面强调奥数,会造成学校之间的不正常竞争,违背奥数的本意,使奥数成为应试教育的翻版。
评论二:我赞成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奥数本身来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他们以后走科研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中小学生学习奥数,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打破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录取机制。
3、评论一:同各大网站详细的报道比,《新闻联播》的报道过于简单。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权威,《新闻联播》应当对他的逝世给予更大的重视更丰富的报道,以此突显科技强国、人才立国的理念,展现国家对人才对科学技术对爱国之士的重视。
评论二:我认为不同媒体的报道有不同特点。或《新闻联播》简要报道也情有可原。作为全国新闻播报的权威,《新闻联播》有其特定的播报规格,其他人都是灵堂吊唁时才播报,央视的处理已经表示了对钱学森的重视。而网站资讯空间大,更新速度快,更容易全面及时展现钱学森的生平情况和突出贡献。
4、评论一:赞同家长送子上大学。①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有家长陪伴路上放心。父母送孩子,更多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灵的慰藉,也是亲情的一种表现;②许多父母也借送孩子的机会旅游;③送不送孩子上大学与独立性没有多大关系,一向鼓励孩子独立的美国家长也一样开着车大包小包地送孩子上学。
评论二:不赞同家长送子上大学。①如今孩子太娇惯,连上大学都要家长陪送,将来如何走上社会?快二十岁的孩子了,还是这么抱着哄着,不给他们锻炼机会,又如何长大成人?②送孩子上大学会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③结伴上大学能保证安全,锻炼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
时评练习
(七)1、评论一:对经典名著的“浅阅读”是中小学生的一种明智的选择。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字斟句酌。快速的“浅阅读”能使我们能尽早熟悉经典的概貌,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加以选择,从而使我们经典阅读的成效更高;浅阅读还能使我们尽早了解经典的魅力;这些都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经典的兴趣。经典名著博大精深,对经典的浅阅读既适应我们的欣赏水平,还能为将来我们对经典由浅入深的阅读打好基础。
2、评论一:小学生学习繁体字是历史的倒退。当初简化文字,倡导写简化字就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汉字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重提小学开始学习繁体字会使汉字的发展‚开倒车‛,是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评论二: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繁体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大家从小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进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光大。
3、评论一:‚人肉搜索‛这种非规范的信息搜集方式,一直都是‚双刃剑‛。这把双刃剑既伤害了部分公民的个人权益,又挑开了蒙在极少数权势人物丑恶嘴脸上的面纱,在公共权力监督仍不充分的当下,‚人搜索反腐‛展现的公众监督热情,自然同样弥足珍贵。尽管接受法律规范是‚人肉搜索‛的必然趋势,但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与其说是立法保护网络个人隐私的势在必行,不如说表明构建‚人肉搜索‛-类的公众监督渠道更加迫切。
4、评论一:盈利才是推动力。杀毒软件完全免费时机尚不成熟, 杀毒软件的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投入和即时的技术维护,而通过软件销售获得收入正是目前多数安全厂商可以持续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支持的基础,解决不好免费后的盈利问题,杀毒软件全免费时代就不会来临。
评论二:关键是服务。杀毒软件是否免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免费的杀毒软件要能保证其性能的优异性,能保证计算机的安全,抵御来自外界的入侵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捆绑广告或其他卸不掉的软件同样让人不胜其烦。
评论三:为杀毒软件全免费叫好。互联网的价值都是由用户体现的,没有网民,就没有价值,网民买不起杀毒软件,他的安全不仅受威胁。免费杀毒软件让每个电脑都有安全保护,对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只要获得用户高度的认知,就获得了用户的回报。
时评练习
(八)1、评论一:‚小月月事件‛是人们心灵空虚的一种表现。其一,审美空虚。在审丑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自我感觉的良好,获得满足,作为旁观者享受那种臵身事外的幸运感。其二,精神空虚。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往往注重结果的快感,而忽略过程的快乐,因此,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就越来越难以满足。生存压力使人体验不到幸福感,为了填补精神空洞,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强烈的刺激,让麻木的大脑能够感知。其三,文化空虚。‚小月月事件‛是一次低俗文化炒作。俗文化能排解压力,使人产生解脱和刺激感,更适合消遣。
2、评论一:奥巴马特别引用孟子的话表现了奥巴马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的智慧与谋略。首先奥巴马用友好的感情,表示了对中国人民及中国文化的尊重,拉近了跟中国人民的距离,获得了认同和好感。其次奥巴马用战略的眼光,看到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奥巴马以积极的态度,希望中美双方坚持不懈,消除分歧,增进往来。
3、评论一:车廷高获奖引争议是一次群体性情绪的宣泄。公众对官员的不信任,更可能源于一种普遍而深刻的社会信任危机。在一些人有权就有一切的思维定势下,想要避免大众的猜疑,想要回避所有不必要的纠纷,只有远离名利场,并自觉接受大众监督。网民也应该理性,不能因为想当然而造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盲从,诗歌写得好不好,与一个人的职业没关系。
4、评论一:‚批评权‛折射教育的尴尬(标题:彰显主旨)‚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由教育部以立法形式确立,折射中国教育遭遇尴尬处境。(概述:简明扼要)导致‚教得严,师之错‛、教师不敢管、不敢批评甚或放任学生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成上帝,独子时代忽视挫折教育;成绩压倒一切,忽视品德教育,造成人格残缺;学校对学生赏识教育过分宣传;学校丧失自主教育环境,维权难度大。(评论:精到深刻)市场经济社会中,教师被轻视。教育批评权的丧失,是时代的悲哀,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小结:收束呼告)
时评练习
(九)1、评论一:对烟花爆竹一禁了之未免是简单而粗暴的行政行为。烟花爆竹不管有多大的危害,归根到底还都是人造成的,是由于人的非法、违规制造及燃放所引起。因为事故频发而禁放烟花,无疑给人一种印象,即事故的责任皆因烟花所致,而忽视了这一系列事故的本质皆是人祸,其掩盖了相关单位与肇事者的安全意识之差。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习俗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应当避免再次走入从禁放到解禁的恶性循环。(从安全、环保的角度支持禁止燃放,言之有理亦可)
2、评论一:在这里建娱乐场所是对逝者、历史的不敬,应立即喊停。震后的废墟是人们缅怀凭吊逝者的地方。是悲痛、伤心之地,建娱乐场所,与环境不符,是对罹难者及其家属的不尊重。再者,惨痛的汜忆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是不能粉饰或篡改的.修建娱乐场所,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所以,此举可以休矣!评论二:大地震幸存者电有娱乐的权利,建娱乐场所无可厚非。首先,震灾虽然让人悲恸,但灾难不该永远成为生活的包袱和障碍,生活还得继续。活着的人还得过平常的生活,而娱乐电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次.对逝者最大的安慰就是重建家园,让生活更美好,当地人有权利用现存的资源进行重建。
3、评论一:我赞成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博物馆引来观者如云,恰恰说明国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也表明国家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是让全体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力举措,是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件大好事。有关部门对此应有足够准备,要认识到免费开放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开门迎客,更不意味着可以免掉管理,免掉保护文物和弘扬文明的责任。应考虑如何使其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更好地适应新情况。
4、评论一:假期就是让孩子们玩耍的时期。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孩子们需要有一个放松和休整的时间。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就是这个道理。玩耍是孩子们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利用假期参加兴趣班和其他学习班有时候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家长们用心良苦,但孩子们未必能达到家长们期望的效果。建议家长多从孩子们的天性出发,为他们安排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时评练习
(十)1、评论一:刘翔退赛, 实为不该!(观点)奥运会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张扬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一场战斗!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他是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的战士!而一名真正的战士,除非他倒下,决不会也不能在一场真正的战斗面前退缩!(分析)
评论二:我为带伤出战的运动员感动,他们值得尊敬,但不提倡这种做法。(观点)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强身健体,在可能严重损害健康的情况下,退出是理性之举。只要尽心尽力了,就无愧于国家。(分析)我们渴望金牌,但我们更渴望身心健康的运动员。(总结)
2、评论一:作文错一字扣一分完全应该。语文考的就应该是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个规定对规范学生的写作有警示作用,也是对当今忽视汉字书写风气的纠正。毕竟,一篇通篇错别字的作文能算好作文吗?一个不能正确写出常用汉字的高三学生语文能算过关吗?
评论二:作文错一字扣一分要求有些苛刻。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扣分过严将影响考生成绩;作文注重的是语言、修辞的美,错别字无伤大雅;考场作文时间仓促,考生作文出现错字可以原谅;重视错别字不仅体现在考场上,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
评论三:作文错一字扣一分,看似苛刻,实属无奈。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深深根植于该民族的语言文字当中,中华民族的血脉也就流淌在这些方方正正文字当中。写规范的汉字,既是语言学习的需要,更是文化传承甚至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需要。当错别字,‚火星文‛风行网络甚至学生的作文当中时,高考这一规定实属不得不为之举。
3、评论一:让孩子学会感恩,我为校长当众给母亲洗脚鼓掌。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教育方式,身教胜过言传,我想它比单纯的道德说教,要强一百倍。而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德育,要么将其忽略,要么流于形式,而现在校长当众给母亲洗脚,让孩子学会感恩,这样做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这正是为人师表的真正体现,值得肯定。
评论二:这是在作秀。为母亲当众下跪洗脚给人以沽名钓誉之感,除了赚取眼球炒作自己和学校外,指望用一场为母亲洗脚的表演唤起感恩的心,似乎太简单了。另外,郑校长在考虑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时候,想到过母亲的感受吗?寒风中,让母亲要众目睽睽下坐着洗脚,当心让老人伤了身体又伤了心。
评论三:行为可取,方式可改。我觉得给父母洗脚表达感恩的行为是可取的,但是用这种方式在这种场合教育学生们,方式欠妥。‚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通过自己诚心去感染身边人的行为非常真诚,值得肯定。但种这方式更适合情感比较单一的小学生。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一定的思想和见解。试想,如果是部分感恩情感相对缺乏的学生,不经意地发现如此感人一幕,相对于这种刻意为之,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
4、评论一:砸碎“官本位”思想 树立公仆意识。“政绩碑”,砸得好!讲究面子的中国人素来有“树碑立传”的喜好,尤其是某些贪慕权力的官员,在他们看来,倘若不树碑立传就如同“锦衣夜行”,群众不知道也就罢了,但如果连上级也看不到,那就万万不可了。这样作秀的“政绩碑”,该砸!但是,砸碑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得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真正树立公仆意识。
评论二:砸石碑,树口碑。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碑”。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与其花时间、花金钱自己把自己的碑立起来,不如为老百姓干些实事。这样,自然就在群众的心中立上了丰碑,在群众的嘴上立上了口碑。评论三:大功无碑 功在人心。剑阁县以“拆碑”为突破口,整顿干部作风、倡导求真务实,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实践证明,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摒弃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
第四篇:《记承天寺夜游》配套练习及答案题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是一首赞咏____________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_________,实际上是用________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二.阅读理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5.“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7.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
9.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
10.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基础知识及运用答案
1.略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4.A5、A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11.B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
阅读理解答案
1.都是闲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户
4.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5.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6.相与/步于中庭 7.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9.月色入户,近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10.D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2.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13.D
第五篇:《庐山黄石岩禅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庐山黄石岩禅院记
(唐)刘轲
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则匡阜①之气,其大矣乎。
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②,不知其几许腊③,而瑰行峻节,人事难能。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及颐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④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于戏!向非岩房峭绝,僧行孤峙,则人境两失。固其宜也,复何言哉?观夫烟云生于履舄⑤,岚霭出于襟袖,群形浩扰,并入眸子。每至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泠泠仙语,如在耳右。况又耸凌兢上,焉知不能与洪崖⑥接袂,浮丘连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容于厚面,远喧卑于腥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一致,端邪塞径,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
禅师宜春人,俗姓刘,名常进,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
(选自《晚唐小品文选译》)
【注】①匡阜:庐山。庐山别称匡庐。②栖禅子:栖居行禅的僧人。③腊:僧人受戒后,每年于夏季三个月安居一处,称为“一腊”。后来也将一年称为“一腊”。④乌飞兔走:比喻时光如箭,日月如梭。⑤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⑥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 渎:河流
B.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 高:推崇
C.岚霭出于襟袖 岚:山林中的雾气
D.呑钩食饵,手足羁锁 锁:枷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匡阜之气,其大矣乎 其孰能讥之乎
B.不知其几许腊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彼焉得跳跃于此乎 焉用亡郑以陪邻
D.焉知不能与洪崖接袂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B.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C.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D.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赞美庐山黄石岩禅院的禅师远避尘俗,脱去桎梏而超然出世的行为。
B.作者留连庐山美景,仰慕禅师节操,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C.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力求超脱名利,希望与天地共为一体的生活哲学观。
D.本文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抒情相交融,是一篇游记式的议论杂文。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3分)
(2)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4分)
(3)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3分)
答案:
5.D。解析:锁:动词,束缚,有被动意味。
6.C。解析:C、均表反问语气,译为“怎么”“哪里”。A、表感叹语气,啊;表反问语气,吗。B、人称代词,他,指“栖禅子”;指示代词,那。D、介词,和,跟;连词,和。
7.C
8.B。解析:文中没有“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的信息,属无中生有的错误。
9.(1)(3分)采拾奇花怪石,从山脚攀登到山顶,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留在黄石岩。(采分点:怪异、却、次)
(2)(4分)禅师挣脱枷锁,四肢自由舒展,行动跟白云作伴无牵无挂,静止靠在石头休息有何心机。(采分点: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
(3)(3分)当时的人因为他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就用他的姓给黄石岩改了名称。(采分点:以、以、易)
译文
老辈人说过:太极之气,积聚而成为山岳,分泄而成为为江河。如此,庐山之气是多么广大了啊。
庚辰年,山客刘轲,采拾奇花怪石,自山脚攀登到山顶,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宿在黄石岩。岩中有一位栖居行禅的僧人,不知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其举止脱俗,情操高尚,一般人很难达到这样。我推崇他的为人,因而留连忘返,连续住了两个晚上。深究他如何看待事物的轻重,颇能了解他心思归宿的境地。于是,我询问他在这住了多少年。他只是用手指着松树桂树说:“当初一草一木都是我种植的,如今树木已经长成一抱粗。日月飞逝,我还计算什么年岁。何况关于早晨傍晚的光亮昏暗,霜天炎夏的寒冷炙热,生长衰亡的繁荣凋零,屏弃留存的沿流溯源,虽然对别人来说如何如何,但对于我来说都像并不存在。”
唉!倘使不是因为禅房凿于悬崖峭壁之上,而僧人的行为举止又清高孤傲,那么人与境都不会存在。对僧人来说,这本来是合适的,我还有什么话说呢?看那烟气云雾生于脚下,山岚濛濛出于袖间,种种形状纷纷扰扰,一并映入眼中。每当烟雨初晴,山光澄澈如练,泠泠仙语如在耳旁。何况山峰又竞相高耸入云,直达高远无边的天空,怎么知道就不能与神仙洪崖衣袖相接,与神仙浮丘车马并驾,跟造化一起生存变化,呼吸浩大的自然元气,没有厚颜无耻的羞愧难堪,远避喧嚣卑俗的腥风秽气呢?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在于钩,在于饵。名位是利禄的钓钩,利禄是名位的诱饵,手脚被羁绊束缚,那种人怎么能够高跳腾跃到这种境地呢?禅师挣脱枷锁,四肢自由舒展,行动跟白云作伴无牵无挂,静止靠石头休息有何心机,物我一致,端正与邪僻都被直接阻塞住。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是这种人,就没有资格居住在这样的环境。
禅师是宜春人,俗姓刘,名叫常进。当时的人因为他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就用他的姓给黄石岩改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