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兰刻木典故故事
从前,河内郡有个人叫丁兰,他年少时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一些亲戚和邻居见他可怜,常给他些冷饭吃。就这样靠别人的施舍,饥一顿饱一顿,丁兰长大成人,还娶了妻子。
虽然日子还过得去,但丁兰心中仍有缺憾,看见别人早上出门去,父母谆谆叮嘱;晚上未回家,父母已倚门盼望,心中十分羡慕。想起自己从小父母双亡,现在想侍奉父母也来不及了,心中十分悲苦。
这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找来上好的木料,依照记忆中父母的形象,请人刻了一对木人供奉在堂上。
这一下,他有了精神寄托,把木人当作亲生父母一样侍奉。每天早晚都向木人请安,什么事都向木人请示。木人好像也有了灵性,见他请安,就很高兴。见他有时回家晚了点,就会有不高兴的表情。
有一次,邻居张叔的妻子来向丁兰的妻子借一样东西,丁妻连忙向木人禀告,木人听了神色不悦,丁妻就没敢把东西借给张家。
张妻回家把木人不肯借东西的事告诉张叔。张叔一听大怒,刚好又喝了点酒,他就借着酒劲冲进丁兰家,指着木人破口大骂。骂完了还不解气,又操起一根木棒,在木人头上敲了几下,这才离去。
等到晚上,丁兰回到家,照例先拜见木人,看见木人神色不对,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就找来妻子询问。
丁妻就把白天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丁兰听了一声不吭,提起宝剑就出了家门,闯进张家把张叔杀了。
地方官听说出了人命,赶紧派人捉拿丁兰。丁兰表示愿意伏法,只要求向木人告别。木人见他被捕,眼中居然流下泪来。
当地人听说此事后,无不钦佩丁兰的孝行。
后来,“丁兰刻木”这一典故,用来称人孝敬父母。(徐畅)
第二篇: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创作说明书
题 目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艺术学院(系)环境设计 专业
摘要
位于杭州丁桥镇的丁兰公园为综合性公园,通过对其区位、现状、地域特色以及文历史背景的分析,同时应甲方要求,需重点突出该地的孝文化,所以本案采用的是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在利用缘由地形的基础上,既充分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又有创新的风格。以简洁明快的手法,巧妙的将公园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
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公园的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关键词:丁兰公园;
孝文化; 因地制宜;
目 录
1绪论 1.1 课题简介„„„„„„„„„„„„„„„„„„„„„„1 1.2 选题背景„„„„„„„„„„„„„„„„„„„„„„1 课题调研 2.1
项目概况„„„„„„„„„„„„„„„„„„„„„„2 2.2
文化背景„„„„„„„„„„„„„„„„„„„„„„5 3 设计/创作理念及思想
3.1 设计理念 „„„„„„„„„„„„„„„„„„„„„„ 6 3.2 设计思想 „„„„„„„„„„„„„„„„„„„„„„ 6 4设计展开过程或创作过程
4.1设计步骤„„„„„„„„„„„„„„„„„„„„„„„7 4.2技能技法运用„„„„„„„„„„„„„„„„„„„„„12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课题简介
丁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丁桥镇,丁桥镇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城区东北部,西邻下城区,拱墅区,东北与余杭区交界,距杭州市中心10公里。丁兰公园位于丁桥大型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周边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北临大农港,西临勤丰港,南接城市二级支路八号路。丁兰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它的开发与规划不仅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提供活动场所,同时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文化传播的场所。
1.2 选题背景
千年古镇丁桥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横贯东西的古运河——上塘河。河北岸的皋亭山、黄鹤山,素为兵家必争之地、风景旅游胜地和佛教文化宝地。远处钱塘江似白练极目东海,西侧杭州城廓尽收眼底。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风光胜景,留下了帝王将相的遗踪和忠臣义士的故事,苏东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数以百计的馆、轩、寺、庙、庵等等。皋亭山下曾经热闹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桥还是著名的孝乡——东汉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乡。明末清初,丁兰的后人为纪念这位大孝子,在丁桥街道建了丁桥、兰桥两座桥。课题调研
2.1
项目概况 2.1.1 区位分析
丁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丁桥镇,丁桥镇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城区东北部,西邻下城区,拱墅区,东北与余杭区交界,距杭州市中心10公里。丁兰公园位于丁桥大型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周边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北临大农港,西临勤丰港,南接城市二级支路八号路。(见图2-1,图2-2,图2-3)
2-1项目区位图
2-2项目区位图
2-3项目区位图
2.1.2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丁桥中心公园基地内现状地势平坦,主要以农居用地及农业用地为主。城市总体规划中公园位于大农港路南侧,大农港与勤丰港穿越基地。公园南侧、西侧、北侧均为公建用地,东侧为农居用地。
(见图2-4)
2-4现状用地图
现状水文:丁桥港、勤丰港与丁桥镇内的各水域相连。因受地域限制,该河道内的水质较差,沉积物较多。(见图2-5)
2-5 现状水文图
现状植被:基地范围内植物群落主要以野生花草为主,植物群落较单一,观赏效果不佳。而基地内局部为农业用地,整齐的种植带及生命力旺盛的瓜果蔬菜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趣味性及观赏性强。(见图2-6)
2-6 现状植被图
气候条件: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气温16.2℃。每年春末夏初季节为梅雨期,夏秋季节为台风期,梅雨期和台风期是本区大洪水的主要原因。2.2 文化背景 千年古镇丁桥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横贯东西的古运河——上塘河。河北岸的皋亭山、黄鹤山,素为兵家必争之地、风景旅游胜地和佛教文化宝地。远处钱塘江似白练极目东海,西侧杭州城廓尽收眼底。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风光胜景,留下了帝王将相的遗踪和忠臣义士的故事,苏东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数以百计的馆、轩、寺、庙、庵等等。
2-7丁桥
2-8 兰桥
丁桥还是著名的孝乡——东汉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乡。明末清初,丁兰的后人为纪念这位大孝子,在丁桥街道建了丁桥、兰桥两座桥。(见图2-7,图2-8,图2-9)
2-9刻木事亲
3设计理念及思想
3.1 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的丁兰公园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园,主要采用的风格是新中式风格,形式上以圆形为主。在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式为主,规则式为辅。全园共划分为孝文化主题广场、儿童活动区、休闲娱乐区、滨水休闲区这五大区域。
此次公园的设计不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文化传播的场所。
a休闲活动场所
考虑到公园的西侧跟南侧为居民用地以及东侧为丁兰广场,公园中必须要具备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的功能,所以我在公园里设计了儿童活动区、休闲娱乐区以及滨水休闲区。在休闲的基础上还能观赏景观。b文化传播场所
应甲方要求要突出该地的“孝文化”特色,我在公园的中心位置设计了孝文化主题广场,广场中心我置放了跟孝文化有关的雕像,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点缀。
3.2 设计思想
该公园的设计我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公园的自然为主,形式、道路多为曲线,同时以规则式为辅。营造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保护性开发,在尽量保留公园自然形态的植被的基础上,构建乔木、灌木、植被多层次具有特色的植物种植群。在公园的中心广场旁我留有一块公园原有的草地,即可供人休憩,同时靠近儿童活动区,又可让儿童在草地上嬉戏。
整体以曲线线条呈现,加上公园内部蜿蜒曲折的景观游步道,整体感强,同时给人一种活泼、有韵律的心理感受。另外,“一轴三点”的设计布局:一条景观轴贯穿了主入口广场、孝文化主题广场区、滨水休闲区三个主节点,让进入公园的人们有景可赏、有地可憩、抓住主次。
4设计展开过程或创作过程
4.1设计步骤
概况分析——功能分区——道路规划——植物造景——出图校正——排版提交,具体如下: 4.1.1项目概况分析
在设计展开之前,我先对该公园的区位,现状(外部环境、内部地形、水文、植被、道路)以及背景(人口、经济、旅游和孝文化)进行了分析。对于前期的项目概况的分析,同时做出SWOT分析。
对项目概况的精细分析,可以让我对丁兰公园的现状更好的了解,这也有利于我对下一步的功能分析及道路规划设计。
4.1.2功能分区
整个公园主要景观轴贯穿南北,主要功能区(如图4-1)。有主入口广场区,孝文化主题广场区,儿童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滨水休闲区,草坪区,休闲平台,停车场及管理区、厕所等。从前期的现状分析可知,西南方靠近丁兰广场、商务区和居民区,所以为满足大量人进出口的方便度主入口设置在西南方(即左下),并在西北方和东面各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景观轴上贯穿了四个主要功能区,即依次为主入口广场区,孝文化主题广场,滨水休闲区。景观轴左右两侧分
4-1功能分区泡泡图
别为休闲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4.1.3道路规划
此次丁兰公园的整个公园道路(如图4-2)主要分三个等级,一级道路为主要景观道路,连接主要景观节点,宽度为5-6m;二级道路为次要景观道路,连接内部次要景观节点,宽度为2-3m;三级道路主要为休闲游步道,蜿蜒曲折,宽度为1-2m
4-2交通流线图 4.1.4植物造景
在公园整体的设计中(如图4-3),植物造景可谓是贯穿了全局。
4-3平面图
种植在整体设计中,主要运用于乔灌木及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绿化空间,使硬质场地很好地过渡到绿化空间中。
此次植物配置中,我在公园的周边及道路旁采用的是列植的方法(见图4-4)。主要道路一侧我用的是银杏,来起引导作用(见图4-5)。在公园的中心广场右上方我采用的种植方法是群植,主要是樱花跟桂花(见图4-6),给人视觉跟嗅觉美的享受。在停车场到休闲
4-4 4-5
4-6 4-7 是茶花和黄杨球。
平台以及儿童活动区到厕所的道路上我采用的是对植的种植方法(见图4-7)主要种植的4.1.5出图校正
运用画图软件及手绘(马克笔和彩铅),绘制功能区分析图(见图4-1)、道路分析图(见图4-2)、植物造景分析图、平面图(见图4-8)、剖面图(见图4-9图4-10)、效果图(见图4-11,图4-12)
4-8
4-9剖面图
4-10剖面图
4-11效果图
4-12效果图 4.1.6排版提交
将前面几个步骤内容及图片最终排版,提交确认。排版如下(见图4-7)
4-排版
4.2技能技法运用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使用了马克笔和彩铅手绘前期的功能、道路分析图和彩色平面图,并用PS修改图片,使其更加完美;用PS制作区位分析、背景分析等的排版;SU绘制后期的剖面图和效果图、最后并用PS修改图片。
结束语
公园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公园的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尊重现状。此次设计有主入口广场区,孝文化主题广场区,儿童活动区,休闲活动区,滨水休闲区,草坪区,休闲平台,停车场及管理区、厕所等十个区域。对于园内的孝文化主题广场的设计,更好的突出了当地的文化历史特点,有效地利用这一背景让人们更好的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利于文化交流传播。
丁兰公园的设计旨在布局合理、设施完备、丰富功能、多彩生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对此次丁兰公园的设计,我懂得要将基本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设计中,学会前期分析并且经常和老师同学朋友交流合作,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致 谢
本次设计是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设计从刚开始的项目概况,到形式分析、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再到具体形式、纸质图纸、剖立面以及效果图,经过多次修改,才最终确定了本方案。非常感谢过程中郭摇旗老师耐心地给予意见跟指导,及时让我改正不合理跟错误的地方,同时谢谢同学热心帮忙。
丁兰公园设计说明
参考文献
[1]李田.杨宁.苗苹.景观设计案例实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45.[2] 苏雪痕.植物造景 [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48-50.[3]刘阳,沈丹.风景园林理论探寻与设计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0-30.
第三篇:《木 兰 诗》说课稿
《木 兰 诗》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
阶段目标: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确定教学目标
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通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①、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识。②、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③、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能力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文字通俗,所以计划把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感悟语言特点作为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
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
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初步形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因为诗歌文字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行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初步形成花木兰的印象。
选3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复述时可以参照老师事先给出的图片。其余同学评点。采用说评结合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六环节: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这一环节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共同形成对木兰的深刻认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七环节:合作探究
抓住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这两个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木兰诗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既刻画了木兰的英雄形象,更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巧妙的情节对于人物刻画成功的重要性。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个作业改写成白话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第二个作业背诵主要是为下一节课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作准备。
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诗歌的声韵美,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复述法,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合作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繁简相宜的结构安排。
2、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五、说板书
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英雄形象
(详)↓(略)
杰出的巾帼英雄
板书要简洁明了,这个板书设计主要为了加深学生对木兰的印象,把握木兰两方面的性格特点以及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木兰诗》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第一次接触乐府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实录(节选)
师:好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所在。因此这首诗一直作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问题探究一)
师: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这是因为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认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的。
师:有道理。(板书: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学举手)
生:我认为从书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时要木兰的父亲去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
师:这个同学能够结合书中内容来谈,很好。
生:在古代,我国是重男轻女的,在这种紧急时刻,只能让男子出征,因此木兰要化装成男的。(教师板书:重男轻女。一男生急不可待举手)
生:在古代,女性都是受压迫的,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因此只能扮成男的。(板书:受压迫,地位低)
师:(语重心长地)是啊,在中国的确是妇女的地位低。我到过邹城的孟庙,从我们熟悉的“孟母择邻教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孟母为孟子的成才费尽心思,但是孟庙中,早就去世的孟子父亲的庙规模宏大,内有孟子父亲的塑像,而孟母的庙在其后面,矮小,简陋,只有一个不起眼的牌位,因为她是个女的。(教师板书“歧视”教室静然,又有举手)
生:木兰女扮男装是怕别人嘲笑,不让她去。(众笑。)
师:也有一定道理。打仗让女人走开,是不是对女性的关爱?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看来只有今天的中国在各方面是尊重和爱护妇女的。男同学在学习生活中要关爱女同学。还有吗?(一生举手)
生:我有一个问题,男女其实性别差异很大,为什么木兰打了十几年的仗,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女儿身呐?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木兰不去做官,这不白打了那么些年吗?
(问题探究二)
师:这两个问题提得十分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下边有小声议论,几个同学纷纷举手)
生:打仗是艰苦的,战斗是激烈的,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战斗频繁,没有时间顾及这类生活小事。
生:“寒光照铁衣”这个句子看出出征的将士都是穿着铁甲衣,那种铁甲衣都很肥大,很多电影中都是,这就掩盖了木兰的女性特征,因此就很难发现。
生:木兰是骑马的兵,因为她在准备征战用品的时候先去买的马,在马上很容易掩盖她的女性特征。
师:看来大家都能够认真读书,并积极思考,这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好吗?
生:木兰怕做官,因为她只会打仗。
生:木兰害怕被皇帝知道,那样她就犯了欺君之罪,弄不好就得杀头,因此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就是要快点回家,逃离是非之地。
生:我认为木兰十分思念家人,不愿再装下去了,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十分高兴,表现出木兰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木兰是热爱生活的,但更重要的一条是怕犯“欺君之罪”,因此她宁愿抛弃高官,回到故里去过她的平民生活,她这种淡泊名利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是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人生的取舍,她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平民中,她在享受着平凡的人的幸福。当然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但有一点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再大的困难留给自己克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可贵品质,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个人的选择,保家卫国,义不容辞,这种牺牲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千古流传,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值得我们后人发扬光大。
(问题探究三)
师:然而历史上不独有这一个巾帼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
生(纷纷说):居里夫人终生追求对于科学的探究,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刘胡兰面对屠刀无所畏惧;穆桂英、佘老太君等杨家女将;王昭君出塞;秋瑾为了推翻清朝政府而牺牲;英国的撒切尔夫人;……
师:看来性别不是成功的障碍,只要有自信,就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战争是残酷的,木兰能够活着回来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十分不容易。
6.问题探究四(4`)
师: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很多,有很多同学找来了打在软盘上,可以今天因为学校有重要的事情占用了微机室,所以有那位同学能给大家背诵一下描写战争的诗?
生:背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生又举手,老师让他发言,他说:这首诗描写的地点是错误的,不应该算数。)
师:很好,看出这个同学平时善于读书,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候用得上,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还有谁能背诵?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两个同学真不简单,能够按内容要求来背诵,我们要在平时多积累,才能运用自如。
(问题探究五)
师:我们现在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安静的读书,真是一种幸福,然而我们平时并不在乎,觉得这很平常,可是世界并不太平,现在的伊拉克就面临战争的威胁,你怎样看待目前伊拉克的局势?
(一言既出,同学们立即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生:现在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他是子承父业,90年老布什就是打海湾战争的总统,现在小布什是在继承他老子的想法。
生:伊拉克是世界上的大富翁,他们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在世界前列,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打下伊拉克可以满足美国的需要,可以不开采自己国家的石油。
生:伊拉克的威胁是萨达姆总统自找的,他如果90年(实际为89年)不入侵科威特,他就不会招致世界联合国(概念有重复的地方)对他进行制裁,2001年美国遭遇“9.11”后,美国就在到处找茬,先是打了阿富汗,但没有找到本拉登,于是这次就找到了萨达姆的头上。
师:刚才这三个同学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大家想一想,战争给谁带来的灾难最大?
生:(纷纷说)人民,老百姓。
师:是啊,每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最为痛苦的,每个爱好和平的人都在为和平祈祷,希望目前已十分贫困的伊拉克人民远离战争,然而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美英会就此罢手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美国和英国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现在已经开到红海,地中海的航空母舰都已经准备好了,他们怎么肯轻易罢手呢?
师:从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生:美国仗势欺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使中国强大起来,那样才不至于挨打。
师:说的太精彩了。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中涉及到的修辞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但是一旦国家有难,每个人都应当义不容辞的挺身而出,这样才能保卫我们的和平生活,木兰是一个古代的巾帼英雄,保家卫国,英勇坚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第四篇:木 兰 诗教案
木 兰 诗
(第二课时)
--------------------程集镇共青中学
胡颖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一首千古流传的民歌经典。诗歌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木兰形象,深情赞美了这一巾帼英雄。我们不仅要通过课文学习文言知识,更要综合分析理解,感受文章魅力,感悟人物光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3.整体把握课文情节,理解木兰形象特点 总结归纳文章写作特色 学习课文构思手法
能力目标 1.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行文脉络、理解人物心理 体会民歌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材学习,促使学生思考《木兰诗》、木兰形象得以流传千古的原因。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爱国、爱家、爱生活的朴实精神。2.丰富读书体验,加强生活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情节安排的精妙
2.3.品味文章多层次塑造人物的方法 明白写作的精要之处,促进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1.2.3.情境导入法 讨论点拨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导入
展示人们对花木兰的推崇和各种演绎
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三、交流讨论: 1.2.3.结合文中诗句逐一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体会木兰形象的两个侧面,梳理她的心理历程。依据文中木兰特点,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的?
分析文章情节安排的巧妙 归纳文中修辞手法 总结课文语言特色(1)(2)(3)
四、研读探究: 1.2.3.归纳文中对木兰女儿情态的描写有哪些? 理解多层次、生活化的描写对作品的意义。分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
体会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五、延伸感悟: 1.2.结合民歌特点,谈谈文章所表达的现实意义。感悟动人文学作品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目标回顾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随堂练习:(2)课外阅读:穆桂英的征战故事
300字小作文
第五篇:木 兰 诗简案
木 兰 诗 教 学简 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物形象。
2.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初步感受这首诗歌能流传千年的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
2.认识木兰形象。
教学方法:联想想象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难点:认识木兰身上与英雄形象并存的可爱女性特点。
导入: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
一、检查预习: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
二、印象木兰(探究形象)
(一)初识木兰——英雄木兰
1.问:木兰是“英雄”,体现在哪儿? 2.质疑: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在诗中却只有寥寥几字写她战场生活,遗憾!
展示改写的《木兰诗》。对比。
(二)深识木兰——女儿木兰
问:木兰是个女英雄,你在诗中能感受到了她是个女儿吗? 1.从出征前去深入了解木兰。(朗读,感受,交流,想象)2.从木兰出征后来深入认识木兰。(朗读,感受,交流,想象)
(三)小结木兰形象:
展示:两张木兰画像
问:哪一张更切合诗中木兰的形象?(学生发言)师生小结木兰形象。
三、对话木兰(情感渗透)
假如你是木兰的父母;假如你是木兰的伙伴;假如你是当朝的天子; 假如你是木兰的粉丝;假如你是木兰的兄弟姐妹„„ 请你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对木兰说的话。
四、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1、把《木兰诗》改写成一个故事。(注意添加细节)
2、以“木兰回家的第二天“为题,用现代文续写这个故事。(注意展开想象,想象既要大胆,又需合理)
结语:“木兰”是个形象,也是一种文化的符号。
经典始终有一种穿梭时空,却仍然让人百读不厌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乐府诗集》。
2.从诗歌中排比、互文、顶针、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中体会诗歌的修辞美。3.朗读,感受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
教学难点:互文手法的修辞效果;附文中比喻的妙趣。
一、朗读导入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二、体会诗歌的修辞美
1、排比: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增强了气势,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⑵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互文:语简而意丰,增强表达效果,有强调作用。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⑷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顶针: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⑶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夸张:突出特点,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旦辞„„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句略)
三、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1、了解《乐府诗集》及乐府诗。
2.感受民歌的音乐美。(音韵和谐,换韵自由。)
四、朗读结束
五、课外作业: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