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美文摘抄
从前读陈之藩先生的《在春风里》,里面附了一封胡适之先生写给他的信,有这样的几句:“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我读到这段话时掩卷长叹,那时我只是十八岁的青年,却禁不住为胡先生这样简单的话而深深地动容,心里的感觉就像陈之藩先生后来的补记一样:“我每读此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胡先生因此对待朋友“柔和如水,温如春光”,也因为他的澄明,“他能感觉到人类最需要的是博爱与自由,最不能忍受的是欺凌与迫害,最理想的是如行云在天,如流水在地,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能把私利看淡到这样的境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胡先生的生平事迹很多,但最感动我的就是这一句“永远有利息在人间”。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布施的菩萨行,也是佛徒所行的六波罗蜜的首要。世尊在《大般涅经》曾如此开示:“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
不同的是,胡先生是借钱给朋友和晚辈,不盼望收回,而佛菩萨所行的则不分亲疏普及于众生,在根本上也没有盼望或不盼望的问题。而且胡先生借出去后知道有利息在人间,佛菩萨根本不知利息,忘记利息,是“惠施众生,不自为己”,是“惠施求灭,不求生天”,是“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在境界上是究竟的超越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境界:一是提不起,放不下;二是提得起,放不下;三是提得起,放得下。一般人是提不起,放不下,像我有一个朋友从不借钱给人,问他原因,他说:“为了免得将来低声下气地向人要债,干脆不借算了。”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是争名夺利之辈,攒了一大堆钱,可是看到人贫病忧苦,眉头也不皱一下,到最后两手一松,留下一大堆钱反而养出一堆无用的子孙。
胡适先生则接近了第三种人,只有这一种人才能昭如日月,平淡坦然,不为人间的几个利息而记挂忧心,人生才能自在。
若有人问:那么,佛的施舍是什么境界?
《华严经》里说到十种净施,是众生平等的布施,是随意的布施,是积极的布施,是有求必应的布施,是不求果报的布施,是心无挂碍的布施,是内外清净的布施,是远离有为无为的布施,是舍身护道的布施,以及施受财三者清净如虚空的布施。
到了这种境界,利息就不是在人间,也不是在天上,而是自在圆满,布满虚空了。
第二篇:恋恋人间美文摘抄
听水轻唱
那是一种能将耳朵洗净的声音。它甚至不会消散于流年里,总在某个寂寂的夜,飞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悄悄潜入梦里的温暖。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流淌着一条河,曾经的人歌人哭散尽,只余那潺潺之音,伴着岁月的芬芳,洗去一路上的风尘。
儿时清澈的欢乐,是每个人念念回首间的家园。总会有一条小小的河流,每天淌过你的眼睛,就像那些沉默的岁月,当河流多年以后淌过心上,所有曾经的沉默都成为水声的背景。是谁在记忆里轻唱,是母亲低低的摇篮曲,是村外的小河永不停歇的歌声。在无眠的晚上,似乎能辨出每一朵浪花开谢之间的音符,乘着夜的翅膀,化作无数的精灵飞舞成梦里幸福的形状。
岁月如河,当告别成长的故乡,我们只能在心极静之时,去听岁月的歌声。就像在独居的闲静时刻,听拧不紧的水龙头的点滴之音,每一下都落于心湖之中,每一声都漾起无边涟漪。仿若时光轻轻的足音,悄悄惊起无尽的美好。
即使辗转于尘世的劳碌之中,偶然的水声也会让我们尘俗顿忘。入山深处,忽闻水声,那声音掠过层层林木,拾起几串鸟鸣,就这样进入耳朵。行到近前,但见水光悠悠,澄澈流碧,此时看山看树,却是另一番情趣,水声又洗亮了眼睛。于是默然而立,足下缓缓走着的波纹,便送走了太多的烦忧,这一刻,水声还洗净了心灵。
或者,于落寞时静听另一种水声。守着一扇窗儿,听雨,雨是飞翔的水,它们落在花儿上,落在叶儿上,落在心里。如果说,河流的声音是水与水之间的碰撞,那么雨声,就是水与万物的合唱。如此便演绎出太多的思绪,落芭蕉而思离愁,滴小池便涨乡情,弹瓦键则生寂寥。不同于瀑布的激昂,长久入心的,依然会是那种低低的吟唱。
水声是不连贯的。破破碎碎,断断续续,却有着一种直入心灵的节奏。也许是我们静听的心情,将之连缀成一曲天籁,浑然又怡然。那就像那些琐碎的日子,走过时,只有些许点滴片段在心底,可是在回望的眸中,岁月却是如歌般消弥了所有的空白。
喜欢自然的水声,是不经雕琢的声线,携着淡淡的风月,总会给我不期然的感动。就像我们心里住着的那条河,就像心里住着的故乡,不管河流改道他乡,不管故乡在烟尘之外,那些童年的水声一直在生命里荡漾,荡漾成永远的眷恋。
是的,听水轻唱,是最幸福的时刻吧。所以,记忆里的河流一直在。
你在那里,你不沉默。我在遥远,依然聆听。
坐拥
天下和美人非我安坐而能拥有,也非我心中所思所想,游走于烟火尘世间,那些寻常事物平凡点滴,都能入心入怀,让我坐拥而笑,笑而眠,眠而梦,梦醒而怡然。仿佛那些生动的片段,如雪花翔集于眼前心上,总能给我一份长久的感动。
会在晴好的春日,于无风处,或高墙下,或薄薄的树荫里,或淡淡的草色中,席地而坐,满怀暖阳。那样的时刻,时光都散发着芬芳,流风流云走过眼睛,留下暖暖的印痕。有时候会想,我们对于阳光已经淡然漠然,即使黑夜笼罩,也不会怀念阳光。反而是在盛夏里,对骄阳有着一份厌烦。如果能在心儿静静的时候,坐拥一怀阳光,便不会再对阳光熟视无睹,会给你永远的亮与暖。
总会记起儿时的乡下,当朝阳驱赶着黑夜走进夏天深处,躺在土炕上的我也被鸟鸣从梦里拉出来。睁开眼睛,除了扑落在窗上的阳光,就是那些鸟儿在庭树间的啼鸣。便坐在炕上,对着敞开的窗,盈怀的,便是那些精灵的歌唱,它们把我从迷梦里带到一个明媚的世界中。而如今的每个清晨,叫醒我的,却是手机的闹铃,那声音即使模拟得再优美,也会给我一种猝然的惊慌。
也总是想起,在烈日下农田里曾挥汗如雨的乡亲,当纵横的田垄在我的目光里交错成眷恋的图案,人们便来到地头的树荫下,他们坐在那里,他们用目光抚过一辈辈劳作过的土地。长风徐来,他们敞开衣襟,把那些风儿拥在怀里。树叶间漏下的点点斑斑的阳光,如岁月的脚步在轻轻移动。于是,那一辈人就这样老了,于是,我们这一辈人离开了那片土地。
后来,我常常在闲时坐在一把很旧的椅子上,也会捧着一本很旧的书,细细地看。时光就在书页的翻开间停驻,也停留在心上,于是日已夕暮,仍浑然不觉。行走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着自己的心绪,拥书而坐,流年的匆匆都小憩于一朵浅浅的涟漪里。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书就落在怀间,仿佛梦里也氤氲着书香。喜欢那样的时刻,无争无恼,心儿纯净得像童年的天空。
而让我心生感慨却又觉得静美的时刻,就是看着一个老人坐在夕阳下,白发闪着细密的光彩,他望向遥远,就像望穿了一生的时光。身畔的墙上有着岁月剥落的痕迹,几只鸟停在树上沉默。他的怀里拥抱着往事,拥抱着岁月滤过的记忆。那或许是一份沉甸甸的厚重,也可能是一份柔软的轻盈,一生的时光拥进怀里,便把一切都还原成幸福的本真。若我垂暮,有往事盈怀,当是大幸。
便发现,在我们静坐的时刻,怀里从不曾空空,那些都是我们于琐碎劳碌中遗忘的种种。当我们静了,它们就生动起来。一如眼前的日月流年,一如我们的生活生命,我们常于饱满中追寻虚幻,却在那样的恬然的时刻,身心俱在梦想之中。
第三篇:永远的主角美文摘抄
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是那种难得的不浮华的女人。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依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
“何以见得?”
“我差点儿加盟他的一部片子,但是拍戏的第一天我就退出了剧组。你知道为什么吗?”朋友笑道,“他居然对我说,你别这么演,这么演太夺目了,你是个配角,不能抢主角的戏。”
“配角能抢主角的戏吗?他说的没有道理吗?”我不解。
“如果主角演得好,配角能抢走她的戏吗?如果主角很平庸,作为配角是不是一定要显得更平庸?”朋友语锋尖锐,“我不是不注重大局,我可以少要镜头。但是我不能不全力以赴地演好我的角色,哪怕是一个小角色。因为,无论导演怎么为我定位,我是我自己的主角,永远都是。”
她的话,忽然让我很感动。
在人们的认识里,主角就是主角,配角就是配角,二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没有统一的可能。但实际上,主角固然是主角,配角其实也是主角。一部戏里,其实没有大小角色之分,也没有主角配角之分,有的只是自己的台词自己的戏。正如本质上,大人物是自己的小人物,小人物是自己的大人物。茫茫尘世里,其实没有大小人物之分,有的只是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心。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主角出色是主角的亮丽,配角生辉是配角的风采。看似名目不同,实则各领风骚。最关键的是,在人生的大戏里,你必须把自己锤炼成一名一流的导演,然后才会是自己永远的主角。
第四篇:永远的避风港美文摘抄
3岁那年,一场事故,母亲为了救阿旭而去世,剩下他和父亲在这个世界上相依为命。父亲是个货车司机,没上过几天学。父亲很害羞,跟儿子说话也会脸红;父亲会吃醋,因为阿旭跟叔叔一起练习棒球而生闷气;父亲很固执,坚持瞒着阿旭,说是妻子是为救自己而死。没有妈妈的孩子,总是会缺少一份温暖,而父亲这个粗人却想出很多笨拙的办法,用自己的温度,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阿旭的心……父亲常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鹰的。麻雀可以抚养出鹰的!”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终于有一天,阿旭成了飞入早稻田大学的雄鹰,事业有成,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而父亲,却悄无声息地一天一天老了。父亲这时心平气和地对心怀愧疚的阿旭说:“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可以忘掉家。可是,一旦日子不好过了,就请你想起它来。一想到走投无路之际自己还有个去处,这心里就踏实呀,你就可以稳稳地立足于世呀。”那一刻,阿旭泪流满面:没有翅膀下风的依托,鹰就只能是一只飞也飞不高的小小鸟呀!
“人到最紧要的关头要是没有一个避风港,那是不行的。孩子,我就是你永远的避风港!”读到这里,我的泪腺仿佛瞬间受了刺激,泪水成行。阿旭的父亲和我的父亲何其像也!我们每个人的周围一定都有这么一个人:他很关心你,但是从来不告诉你;他很在乎你,但是你从来不知道;他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第一个来到你身边,但是给的却不一定是你要的安慰,而是一堆从小听到大的道理;他会记得你每一个生日,买蛋糕,买蜡烛,甚至礼物,但是不会为你点上蜡烛,或者说一句生日快乐;他是每个女孩子心里的第一个情人,他也是每个男孩心中第一个偶像。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当一个女孩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侮时,她会想到另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她平常没怎么理他,也没怎么关心他。情人节、平安夜、除夕,她都不会陪他。她不会花心思为他庆祝生日,她很少为他流泪。她也不会每天思念他。她不会对他千依百顺,不会迁就他,不会为他牺牲一点点,更不会为他改变。这个人,还是我们的爸爸,我们心灵的最后一道避风港。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父爱如山高,父爱比海深。小说《世上最疼我的人》主人公小旭之口道出了天下儿女的心声:爸爸,我爱你!请您永远不要离开我,有你在我才能觉得自己一直没长大。
曾经叛逆,曾经不羁,曾经漠视,但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弥漫在整个生命中含蓄深沉的父爱,那个世界上最疼你的人,就像五月槐花,暗香伴你到天涯。
第五篇:永远不要,低三下四美文摘抄
优秀的思想,造就伟大的人格,成就伟大的人生。
那天,他的父亲在办公室看账本,可能是有一个方不明白,父亲喊一个伙计的名字,让伙计过来一下。伙计正在外面做事,听到老板的喊声,马上答应一声跑了过来,但是,父亲喊他的时候他正在抽烟,而伙计知道,老板是最讨厌人抽烟的,于是,伙计边跑边把正在燃着的烟斗塞进了裤子口袋,然后来到父亲面前。
父亲应该看到伙计的举动的,因为这时伙计的裤子开始冒烟了。但是父亲什么都没有说,冷冷地看着伙计,既没有让伙计把裤子口袋里的烟斗拿出来,也没有让伙计把火拍熄,就好像没看到冒烟的裤子似的,直到伙计汇报完工作狼狈地离开。
儿子正好在父亲的办公室里看到这一幕,儿子感觉气愤不已,他愤怒地对父亲大喊:“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别人!”那是他第一次对父亲发火,从他记事起,父亲给他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虽然很严肃,但是心地很善良,不管是对家人还是身边的人,父亲从不把气愤挂在脸上,是个少有的好人,儿子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好人就不能这样。
对于儿子的愤怒,父亲显得很平静,等儿子埋怨完之后,父亲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我没有让他把烟斗放进口袋,桌子上有烟灰缸,他也可以到门外把烟头扔出去,他甚至可以继续抽烟,但他自己选择了口袋。”见儿子没怎么听明白。父亲拉起儿子的手:“你应该知道,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尊严的,不要为了别人的脸色而自卑,记住,永远不要低三下四!”
许多年之后,儿子长大成人,虽然他来自非洲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通过努力,最主要是他从不低三下四,他成为了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执掌联合国十年之久。
他就是刚刚离任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一个非洲小国来的联合国秘书长,谁都清楚,联合国秘书长这个位置并不好坐,尤其来自小国的秘书长,有很多人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在那些资本大国面前,安南的策略是,不管谁提意见或是建议,他都认真聆听,但他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正因为安南从来没有低三下四,联合国在他的领导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就算那些看不起他的国家的人,在评价安南人品的时候也赞不绝口。安南知道,他所得到的这一切,与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不低三下四,让他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让他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他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