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攻号令的故事
临近中午时分,石乡长和几个副职坐着小车冒着一溜青烟来到落潮村说要检查工作,东拉西扯了几句后,村主任刘大刚客气地说:“石乡长,您就将就点儿在俺村吃顿便饭吧!不瞒您说,我们听说您要来也没准备啥,也就是杀了一条狗,宰了几只鹅啊鸭的,大冬天的炖锅狗肉给乡长补补身子。”
石乡长一听心花怒放,嘴上却一本正经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好吧,咱们就边吃边聊吧,记着,下次可不许这样,简单点就很好,我这人对吃不讲究的。”
当下大伙儿出了村会议室的门,刘大刚走在最前面,一出门就大声向隔壁的村办小食堂喊道:“桂花,狗肉炖好了吗?领导来了!”
话音刚落,只听满世界全是怒吼声,石乡长抬头一看,妈呀,不知啥时来了十几条狗,为首的是一条威武高大的狼狗,吐着长长的红舌头,正带着众狗一边咆哮着一边恶狠狠地向石乡长一班人扑来!
天地间刹那间充满了鬼哭狼嚎声,石乡长他们魂都吓没了,拼命地躲着狗,可那些狗像疯了一样往他们身上扑。好在刘大刚手疾眼快,拼命地拉住那条气不打一处来的大狼狗,可这时石乡长几个人的上衣也破了,裤子也被撕烂了!
见狗被拉住了,石乡长气急败坏地指着刘大刚吼道:“你你你这是咋弄的?这些野狗怎么也不拴好?”
刘大刚一脸委屈地说:“我也不知道这些畜牲咋就疯了?它们可一直都是安安稳稳的啊,噢,我明白了,肯定是它们知道乡长您要吃狗肉,所以它们就火了,乡长,要不,咱到饭店里面吃饭?”
此刻的石乡长早就一点儿胃口也没有了,说:“走走走,还吃?再吃,命就没啦!”
看着石乡长一伙人跌跌撞撞地爬上小汽车跑了,大伙儿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因为这一切全是刘大刚一手策划的。当兵时刘大刚是个军犬训练员,刚才刘大刚故意大声说“领导来了”这四个字,就是向狗们发出的进攻号令。
第二篇:内线进攻练习
内线进攻练习
我们用下面的一系列练习帮助我们的内线球员发展内线进攻技术。我们知道对比外线球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内线球员的进攻技术。相比外线球员,内线球员的特点是动的少,但是需要更多的脚步移动。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运用针对性的练习来发展内线球员的低位进攻技术。这些练习不仅适合内线队员练习同时也适用于外线球员,因为在比赛中外线球员也可能处于低位。因此掌握一定的内线进攻技术对外线球员也是有好处的。
HAWK
DRILLS
这种半场练习适用于各个位置的球员,让他们在内线更好的传球、移动、投篮。
两人传球系列
将队员分为两组,一组在弧顶落位,一组在底角落位。教练在篮下作为一名静态的防守队员辅助练习。
传球和投篮
1持球向罚球线突破,同时2迅速从底角移动至三分线外侧翼位置(如果2没用三分投射的能力,那么就进行中距离投篮),1将球传给2,2投篮,后自己抢篮板。练习完成后两名队员互换位置。(图1所示)
突破和落位
1持球向罚球线运球渗透后将球传给2,1传完球后迅速到低位在教练的身前抢占有利位置。2再将球回传给1,1持球运用内线进攻技术完成进攻。后抢篮板球。练习结束后,两名队员互换位置。(图2所示)
调整传球角度
此练习与以上练习基本相同,区别在于1传完球落低位后,防守队员可能采用四分之三绕前防守,传球可能被断。此时2应想底线运球,调整传球的角度,再将球传给1.1完成进攻。(图3所示)
第三篇:篮球进攻战术
“禅师”菲尔-杰克逊的三角战术:
三角进攻,也叫三位一体进攻或边线三角进攻。简而言之就是包括进攻方一侧三名球员组成的“三角”和另一侧两名球员在内的进攻体系。一个有背打能力的球员做轴。。两个具有攻击性的外线和轴心球员形成三角形的站位。。这样如果不包夹内线就可以单打!包夹外线就会有机会。。而且弱侧还有空切的机会!但是这个战术要求轴心球员的意识相当的好。
三角进攻这一战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公牛王朝和本世纪初的湖人王朝而名声大噪。尽管这一战术是在先后担任上述两队主教练的菲尔·杰克逊手里发扬光大的,但是杰克逊并非该战术的创始人。如果追根溯源,将三角进攻引入公牛队的构想来自于杰克逊担任球队主教练时的搭档———助理教练泰克斯·温特,温特对于三角进攻的了解则始于他在南加州大学(USC)时的教练萨姆·巴里,时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三角进攻体系不仅是一项篮球战术,也是一套哲学理论,是经过了思索与提炼、能够帮助球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宝贵财富。当球队从防守方转换为进攻方时,确保球员能够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地在对方的半场各就各位。” ———洛杉矶湖人队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如是说。
每个球员要间隔4.5米到6 米(这是NBA 球员的标准,高中生间隔的距离则以3.6米到4.5米为宜,大学生则是4.5米到5.4 米),不论是在强侧(防守球员多的一侧)还是弱侧(防守球员少的一侧),看上去都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不论后卫、前锋还是中锋,他们的站位并不是固定的,在不破坏三角形的前提下,球员们的站位完全可以交换。一旦站位开始交换,也就是三角进攻开始的时候。正如杰克逊所言:“对于三角进攻的认识,最大的误区莫过于认为它专为有才华的球员量身定做。三角进攻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那些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球队增强其在进攻端的实力。”尽管如此,想要成功使用三角进攻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1.突破。球员必须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快攻。2.拉开。球员之间的间隔距离对于进攻的效果至关重要。菲尔·杰克逊认为,球员们彼此之间合理的距离应该保持在4.5 米到6米。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看清防守球员的情况,进攻方球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3.无球跑动。虽然观众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球队员的身上,其实无球跑动对于比赛的影响远远超出观众们的想象。合理地无球跑动会给持球者更充裕的时间、更多的选择。4.前场篮板球。投篮不中的时候,球员必须做到足够强硬地争抢篮板,不至于因为进攻未果还让对方快攻反击。就像菲尔·杰克逊所说:“从你抓到前场篮板的一刹那,又一次进攻就开始了。”
5、掩护.就是进攻队员之间的一种战术配合,反掩护就是进攻持球队员传球后为给自己做掩护的队员掩护的战术;双掩护就是双人轮番掩护持球队员;
6、关门。就是两个防守队员合理夹击一个进攻队员
7、三角进攻就是进攻队员组成一个三角型!并不是掩护走位(pick & roll,挡拆)而已,空间原则、单打能力、传球观念与技巧、空手走位能力、空手和空手掩护后走位能力与观念等等,才是三角的要意。三角进攻是由一侧的组成一个三角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按照老温特的话就是“read and react(解读并反应)”。不过三角进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进攻,它是一个要求精密间距和站位的结构体系。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了解球场上的每个位置。而我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三角进攻所有的战术变化的。
一、建立三角:
三角进攻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1、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2、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比如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二、运转三角进攻:一旦进攻三角得以建立(我们以控球后卫切入到底角为例),那么一条由球(小前锋)、进攻轴心(中锋)和篮筐组成的“战线”就形成了。这样就使防守中锋的对方队员,必须待在篮筐与中锋之间。只要那条“战线”存在他就无法离开。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人们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将球传入内线低位的通道就此打开,小前锋可以轻松的将球传入内线或者说“喂”给中锋。
如果我们想要展示三角进攻中进攻发起的传球和选择的重要性,估计我们将会在战术板上演练一整天。与其他一些进攻战术相比,三角进攻拥有数不清的将球传入“三角点(进攻轴心)”的方法。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坏三角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恰当的位置间距使低位拿球的机会大增,并且创造出一对一的机会。同样,三角进攻中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可以帮助队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进攻选择:
1、低位挡拆:当小前锋将球传给内线,就去为控球后卫作掩护,让他获得直接接中锋回传的机会。
2、移动掩护:小前锋将球传入内线后,就移动到另一侧为大前锋(4)作掩护让他有机会摆脱防守队员。而这时控球后卫则可以寻找底线突破的后门。
3、球传到底角:这种选择从小前锋将球传到底角的控球后卫开始,球传出之后小前锋利用中锋的掩护切入,如果有机会控球后卫就可以从后面将球传入。如果小前锋没能甩开防守,那么控球后卫就可以利用中锋的掩护直接运球上篮。
三、在三角进攻中弱侧也有大量的进攻机会。
1、高调后门:如果中锋没有接球的机会大前锋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侧移动,如果对方防守队员为防止接球移动到球与大前锋之间,那么大前锋就可以通过变向,转而向篮下移动,然后接高调球上篮得分。
2、夹角位置:另一种进攻选择是将球回传给攻击后卫,然后将球传到夹角位置也就是弱侧的肘部(罚球弧与罚球线的结合部)。这种战术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击后卫利用大前锋的掩护切入;另一种是控球后卫利用中锋和小前锋的双人掩护移动到夹角位置,然后接攻击后卫的传球,获得空位出手。
3、掩护突破:这就是攻击后卫依靠大前锋的掩护运球切入篮下;
4、攻击后卫的后门:当攻击后卫接球路线被阻断,大前锋迅速移动去接小前锋的传球,另一边攻击后卫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篮的“后门”机会,当然大前锋的传球质量非常重要。三角进攻战术的每一个变化都告诉我们,传球、运球和投篮这些基本技术的运用是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杰里-斯隆的挡拆战术: 比如你是后卫和你配合挡拆的是中锋或大前锋当你运球至你需要挡的位置的时候(当然你是有一个人防守你的,中锋也也有防守),中锋就上来挡在防守你的人一侧,然后你就从中锋挡的那侧过去,这时候防中锋那人就会上来补防你,中锋就在这时候迅速转身就会出现一个空当,然后后卫传球。中锋把球扔进去就是。这整个过程就是挡拆.挡拆战术的精髓更多的是在拆,也就是拆球.把对方的防守拆开,拆散.前面说到了挡,那么拆就是从挡开始的.在队友为我挡人,背人的时候.我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带球.那么要是在一防一的状态下,对手的另一名队员势必会跟上来进行补防.而我方的队员是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的,因为篮球规则里挡拆的时候,掩护球员是不给移动的.那么如果是我在控球,我就会面对两个的防守,或者造成包夹.而在我吸引两个防守队员防守的时候,我方的队员通过快速移动和跑位,就能够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我就及时的把球分给他,使其投篮命中.这就是拆球.在NBA联盟里,很多情况都是采用一对一防守.联防很少有,所以挡拆的战术是经常使用的.而挡拆战术发挥的好坏,那就直接取决于控球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挡拆就是为了主动形成错位单打的机会,进攻一方是主动方,只要有人主动出来做挡拆,另外一个进攻队员只要和他挖着肩膀过去,就肯定会形成错位。防守方可以做的只能是尽量限制挡拆。防守时需要看对方的技术特点,如果对方的控位是投篮特别准的那种,防挡拆时就不能绕过了,肯定需要挤过,必须时刻保持在持球队员的面前,不能让他轻易获得出手的机会。如果对方是突破型球员的话,那当然要绕过,而且一定不能换人防,还得小防小,如果是大防小的话,很容易造成上篮的二加一。
1.高(低)位挡拆
控球选手尽量控球靠前,使防守队员退到3分线上,这样可以便于内线选手快速过来挡。内线选手采用面对外线防守队员的方法挡拆,而控球手要果断的贴着内线选手身后突破进去。当控球手一经过内线选手身后,内线选手应当立即已靠近篮板的那只脚做后转身,将盯防控球手的防守队员卡在自己身后,并相篮板移动,随时准备接到传球。这时如果一开始盯内线选手的防守队员跑去补防控球队员,择控球队员应立即将球传回到内线选手手中,因为内线选手已经相着蓝框移动了,而且这时离他最近的防守队员已经在自己身后了,你就可以轻松的上篮得分了,而如果那名防守队员没有上前补防的话。控球手则可以选择投篮,或自己上篮。最后高位就是远离篮筐的挡拆配合,低位就是靠近篮筐的挡拆配合。
2.掩护挡拆
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会在大前锋和中锋的掩护下跑到空当,这时候传球给空当的人就OK NBA有四种防守挡拆的方法。
“换防”(switchit)——防守持球者和挡人者的球员换位防守,这经常导致错位防守。巴克利和史密斯认为这不是一种成功的防守——至少在对太阳的时候是这样的。“夹击”(Trap)——当对方挡拆时,两名防守球员都去防守持球者,同时剩下的三名防守球员用区域防守来对付剩下的进攻球员。
“阻挡”(ShoworHedge)——防守挡人者的球员暂时挡住持球者的跑动路线,尽可能的减缓他的前进以便防守持球者的队员回来,然后前者恢复对挡人者的防守。值得一提的是,马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防守挡拆。
“放投”(Gounderthepick)——这种方法只是在对付一些差劲的投手时使用。防守挡人者的球员退后使防守持球者的队员从他和挡人者之间穿过去,这样使后者能跟上他的防守对象。但是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持球者往往有一个空位投篮的机会。
挡拆战术通常在两个位置使用——弧顶(HIGH)和肋部(ELBOW,罚球线的延长线与三分线的交点)。位置不同,战术也通常不一样。
里克-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战术: “普林斯顿进攻”法则简介:
●永远想着变向。
●每一种防守都能被破解。
●5名球员必须协同作战,不自私比头脑更重要。
●球员位置不再按照传统的1-5号划分,而是一个固定位置球员+四名其他球员。
●进攻的核心是空切、传球和手递手传球。
●进攻的实质是空切,而不是掩护,而是往没人的地方跑。
●用击地方式把球传给跑到空位的球员。
●让中锋站在高位,把禁区拉空。●不要朝球的方向跑。
●每次进攻有可能会跑5、6套战术。
●如果你防守的球员投中了3分,如果你防不住他,就在进攻时从他的背后空切,这相当于踢他的屁股。
●时刻阅读对手的防守,一旦有机会,就去后门。
简单说,普林斯顿进攻是由原国王助理教练皮特·卡里尔发明的,但后来由阿德尔曼把它发扬光大的!这种打法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不断地传球,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该战术十分注重“空间、实际、观察、执行”四个环节,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普林斯顿战术是以前国王队赖以成名的战术,讲求整体合作性.详细的说,普林斯顿是美国著名大学,以学术著称。“普林斯顿打法”是由皮特·卡里尔发明,他曾用这种打法率领普林斯顿大学这样一所没有一名学生享受体育奖学金的学校在NCAA获得500胜,并创造了14次失分最低纪录。
“普林斯顿打法”的格言就是“强壮能占弱小的便宜,而聪明能占强壮的便宜。”这种打法的精髓是“人动,球动,协调一致。”人动就是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球动指不断地传球,分享球。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
普林斯顿打法”十分注重“空间、时机、观察、执行”四个环节。
1、空间指:场上队员之间的位置、距离;
2、时机指:传球、跑动、反跑的时机;
3、观察指:观察对方的防守站位;
4、执行指:执行基本技术。这种打法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实行这种打法的中锋叫组织中锋。
在球场上,五个人都会传球,都能投篮,都爱组织,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普林斯顿进攻战术体系,由原来的国王队助理教练Pete Carril创始,因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篮球队任教时的标志性的“后门”战术而得名。此战术进攻体系,主要定位在不断的传球、挡人和有意识的无球跑动,通过一系列的配合,在篮下创造出空当,使得进攻一方轻松得分。
这种战术的格言就是“别扭头,否则你就开了后门!”此种进攻战术分为低位进攻和高位进攻两种,第一部分将主要介绍低位进攻:
战术的第一步:寻找中锋。普林斯顿进攻战术的理念就建立在将球交给中锋,然后让中锋成为进攻组织者。所以不管是在攻守转换中还是阵地进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中锋”,也就是场上的5号球员。
战术的第二步:站位。进攻队形将以中锋在有球一侧的2-2-1站位开始。在这里起到决定作用的将是你的外围队员能否更好地向中部移动。如果你的球员都是可以在球场的两端运球和传球的人,那将会更加有利于这个战术
战术的第三步:第一次切入。1号队员传球给侧翼的3号,然后向相反方向的底角切入。要注意:每一次这种单人的切入都要全速并且让对方感到威胁。这时,2号队员就会移动到三分线的弧顶处,这一战术的关键部位。
战术的第四步:这时进攻将会发动,面对不同的防守,将会有不同的进攻组合:
1、第一个后门。如果中锋(5)面对低位,不能接球组织最初的进攻,那么3号运球到肘部(罚球线和罚球弧的接合部)。如果这时防守2号的对方队员紧贴2号以防止3的传球或者他扭头去看球,那么2号的后门就打开了。这时3号被要求必须能够单手传球,因为这种传球速度更快,同时延缓2号防守队员的防守。
2、对位接球。当中锋在低位要到位,那么3号将球传入内线,同时向底角移动以等待防守队员包夹中锋的时候出现的空位三分出手的机会。如果,没有包夹,那么就给了中锋一个一对一单打的良好空间。当然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2号的变化.3、另一个后门切入。在中锋接到球之后,2号向相反方的底角切入,这时4号向弧顶的空当处移动,然后1号取代4号的位置。如果4号的防守队员去看球或者紧贴4号,4号就可以通过反向跑动接5号的快速传球后获得后门。这时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战术要求有一个会传球的中锋了吧.4、掩护切入。当中锋持球时,他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传球给4号,就是借助于2号的掩护。这就要求4号必须时刻注意对方的防守,如果防守队员被2号的掩护所欺骗,那么4号就同样得到反向跑动接球得分的机会了。
5、空切+运球。当球从低位传出,传到2号队员,2号面向另一个外围队员4号运球。当4号的防守队员注意球的时候,4号就可以反跑切入接2的传球,上篮得分!在这种进攻中,如果4号没有空位接球的机会,那么1号上提接应2号的传球,然后4号落低位,5号提到高位给2号挡人,然后2号接1号的传球获得跳投的机会。
6、另一种空切+运球。当5将球传出,传给低位的3号。这时2号已经移动到底角,4号代替了他的弧顶位置。由3号运球到肘部,为4号建立切入的机会。或者在1代替4号之后,3将球传给1,然后5号上提为3掩护,从而使3接1的传球得到跳投机会。这里的战术6其实就是战术5的低位变化。
1、弱侧后卫掩护走位:
持球者PG传球给SG,然后利用掩护从C身边切过。SG传给PF后也空手切向篮框。PF则先观察防守,然后选择把球传给空切到位的PG,或者是SG。
2、中路掩护:
SG从弧顶启动,带空防守者并跑到底角落位。持球者PG借助C的高位掩护横向运球摆脱防守者。
PG有两个选择:1.转向直接切入篮底。2.把球传给翼侧的PF随后空手切入篮下。
3、强侧后卫掩护走位或空切:强侧持球PG把球交给翼侧的PF,然后通过C的高位掩护空切入篮下,PG同样可以选择采用传切战术直接攻击篮下。
4、有球侧翼:PG运球到侧翼PF的位置,并准备为背切入篮下或者背身要位的PF喂球。
5、高位战术:持球者PG把球交给高位的C。随后PG和SG同时空手切入篮下,并随时准备接C的传球上篮。如果空切没有机会,PG和SG可在油漆区里交叉换位后利用SF和PF在下线的掩护跑出空档
6、翼侧换位:如果PF没有把球传给PG而把球回传交给了C,则侧翼的PF和SF和SG,需要SF迅速换位。C观察防守,把球交给扯出空位的PG或者SG投篮,当防守者失去对球的警惕时,C应随时注意把球交给空切入篮底的SF或PF的机会。
7、高位空切:当C传球给两翼的任意一侧后,若防守者放松了对球的警惕,则应迅速向篮下空切,等待SG或者SF的传球。如果没有及时接到传球,C就直接在低位要位
8、低位落位:SF观察防守后给低位的C喂球,形成低位一对一单打。C可以选择单打得分或者把球传出交给外线的PG、SG、PF。
9、开后门:若C要位后没有得到球,SG应运球至上线拉出空间同时C回到高位。若PG和SG快速传球给C时,C要仔细观察寻找给走后门切入的SF、PF喂球的机会。
10、低位吊传:如果防守者迫使C不能快速返回高位,则C应立刻反切向篮下等待外线队友的高吊传球。
此种战术变化的关键:任何时候外围的进攻队员如果不能抓住一次传球的机会,那么他的最佳机会就是利用对方防守队员的意图,通过变向切入篮下得分。
总结:很明显,这种战术建立在进攻队员良好的视野和阅读比赛(了解防守队员的意图)的能力之上,由此选择出正确的进攻方式。此种战术已经被不断的证明,可以抵消对方队员强大的个人能力。最后我们以Pete Carril的话来结束这一部分:“在这种战术中,大个子总要从小个子那里获得球,但是,请记住,最精妙的传球是出于大个子的手。”
格雷格-波波维奇的双塔战术:双塔战术:
顾名思义,是依靠两名大个子球员执掌内线的一种战术。在防守上,两大高度可以在威慑进攻球员以及补防封盖的方面完成任务;篮板上,两大高度的篮板控制力可想而知比一名中锋要占优势;进攻上,双塔战术在高举高打的情况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双塔的进攻战术: 其一,一名大个子球员A站高位,另外一名大个子球员B在内线要球,A将球直接送到B手中,接着A向内线直接切入,B选择传球给A,由A完成上篮或者扣篮得分。或者B选择单打防守球员,而A在B出手的时刻,迅速向篮筐方向移动,凭借高度获得进攻篮板的优势;其二,A站罚球线附近高位,B球员内线要位,B突然向底线移动摆脱防守球员,而A通过高度优势直接过顶绕过B身前的防守球员把球送到B手中,B直接上篮或者扣篮得分,而A同样在B出手的时刻冲到内线尽可能获得进攻篮板;其三,A站低位接外围球员喂球单打,B球员站弱侧低位,当A遭受到球员包夹时,传球给B完成得分,或者B直接走半圆弧移动到篮筐正面,接A传球后投篮得分,同样可以B在篮筐正面获得球后,A迅速移动到原先的无球侧低位,B重新把球回到A手中,由A完成得分。
双塔的防守战术: 其一,大个子防守球员A单兵顶防进攻球员,当进攻球员企图用假动作或者脚步倚靠等手段摆脱A球员完成进攻的瞬间,大个子防守球员B上前补防完成封盖;其二,A防守的时候,B直接上前包夹,利用两大高度相对肢体长度的优势造成进攻防持球球员失误;其三,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一旦进攻方内线球员获得外围的过顶传球避开了A则B已经上前包夹;其四,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如果发生进攻方企图过顶绕过A球员把球送到禁区,B球员立刻上前包夹,通过A和B两名大个子球员前后干扰进攻方内线要球球员,直接造成无法接球或者接球失误。
双塔战术的基本落位是左右低位各一人,或者高位低位各一人,两者相辅相成,除了基本战术的构成之外,双塔球员更多使用本身的身高臂展优势完成比赛中的禁区优势。而双塔
战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进攻上,至少其中一个高度需要拥有高位能力,否则的话,只不过是内线两大站桩,而缺少进攻战术上的纵深度,那么进攻就很难打得开;而除此之外,娴熟的传球能力与篮板意识同样是双塔战术必需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个双塔战术也是全队的战术,只不过以2个内线为主,也讲究全队的跑位,就像波波维奇研究的'罗宾逊和邓肯'双塔战术:
1.篮下攻击时,他们总是保持在篮框的一左一右,从来没有挤在一侧,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篮下的范围.(俗称“篮下的流氓战术”);
2.保持一人在低位接球,另外一人从篮下往外游走,一个是直接撤到罚球线,如对方防守球员跟出来,则低位拿球的球员进行单打,如遭包夹,分到罚球线另一人做中投,如无机会则将球分到外线找三分的机会,或者进行外线的突破,外线球员战位通常是45度角和弱侧的底角.另外一种是内线往另一侧的底线游走,然后通过挡拆,有球员从中路切入做接球上篮,如无切入机会则游走的中锋回到罚球线,进行刚才说的战术
3.中锋先往篮下走,先做压制,突然提到罚球线正对篮框接球,或者是一侧的30度的地方,目的在于拉出对手中锋,撤空篮下,同时另一人迅速从弱侧压到篮下,形成以大吃小的进攻优势局面,如果对方中锋没有跟出,则进行罚球线的跳投.以上3种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马刺双塔战术,但场上球员也会应变,如战术2中的中锋从底线游走出去之后拉到弱侧的30度角到45度角之间,同时低位拿球者将球分到弧顶,然后迅速转移到弱侧游出的一人进行攻击.双塔的最基本的战术思想是利用一个内线拉空篮下,使另外一人内线能形成身体对抗较为有利的局面,(俗称以大打小).战术始终是战术,还需要有能力的球员去完成,由于马刺双塔都具备篮下强吃和中距离跳投的能力,所以才产生了这套战术.如果欠缺中投能力,对方中锋也不会跟出来,这样的话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双塔了.跑轰战术
跑轰,英文叫做 run and gun,又叫“V字战术”,大概就是半场开放式进攻体系,球员不断通过移动和传导制造出手机会,任何队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意时机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出手,这样的球队多半依赖外线手感,而且4号位多为可以投射的球员或者善长下快攻的速度型,像太阳的Marion奇才的Jamison都是投射远至3分线且跑跳能力出色。
衡量一支球队是否“跑轰”,主要看它的得分方式是以运动快攻为主还是以稳固的半场阵地进攻为主(注意,是“为主”);它的防守战术是以点对点的人盯人为主还是以区域包夹联防为主;它的攻防转换节奏是快是慢等等。战术特点
1、追求速度 “跑轰”的第一个追求目标是速度。不知疲惫的奔跑是拖垮敌人的利器——起码在你狂轰滥炸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确实如此。很少有人能跟得上一支“跑轰”队的节奏,除非它也一样的“跑轰”。人们往往容易忘记,速度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拖累敌人的同时,也会拖垮自己。在手风很顺的时候,疲惫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而追赶者的体力问题总是最先体现出来;但如果对手早有防备,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坚韧的防守抑制你的攻击速度,让速攻者降低频率、改变节奏,那么最先垮掉的就是“跑轰”队。季后赛的系列赛很长,对手们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你的节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为了胜利,他们值得这样做。
2、中远投篮
其次“跑轰”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轰”,也就是对中远投的依赖。投篮是件有趣的事情,有的时候,你有很好的位置、很好的空间、很好的节奏和很好的时机,在出手的一刹那,连你自己都要为自己柔顺的手感喝彩,可是,球弹框而出,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运气不好”。一个人运气不好是很普通的,而当一支球队都在遭遇这种情况时,噩梦就降临了;而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似乎是会传染的,往往一个主力球员的低迷会带动所有的队友一起低迷,怎么投怎么没有。
3、个人技术
现在的大部分“跑轰”队伍对速度的追求已经到达了一个走火入魔的地步,它们力求每一球都在对手落位布防之前完成。它们考虑了太多如何抢夺先机、如何打乱对手节奏的问题,但却忘记了对手也有五个人。现在的大部分“跑轰”队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五名球员的防守,在对方落位完成布防之后,他们更多的是以个人的技术能力单打、而不是进行有组织的进攻配合。五个人进攻,五个人防守,五对五,这永远都是篮球场上最常见的景象,你不能永远都依靠一个或者两三个人去对付五人防守。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防守端。“跑轰”不擅长防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通病。体力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当你把70%的力量都用于进攻时,防守所能花费的力量就少了很多。而就我打球的经验来说,防守似乎总是比进攻更累、更消耗体力。
跑轰太要求速度,视野及个人能力,主要靠双侧掩,运球双侧掩组织进攻,强在打乱对手节奏和冲击力,我没有什么成见,不过鉴于你们的技术及战术运用能力,跑轰对你们来说太难,打不出精髓的话跑轰就变成了失误的代名词,你们到不如打三角进攻或空切的外线战术,因为没猜错的话你们这个队伍缺乏高度,大部分都是后卫身材,所以技术不过关的话,对于你们,空切比跑轰要好。不过你既然要,我也给你贴一张训练图,关于双侧掩和运球双侧掩的具体的决定要看你们了,祝你们成功,还有,相信我,跑轰是要不断练习才能成功的 一个球员站在弧顶处,一个站在罚球线(如图一所示),一排等待训练的球员则持球在半场中间排队站好。第一个球员将球传给弧顶处的球员,第二名球员将球传给罚球线附近的球员。随后,这两名球员在左侧罚球弧附近为弧顶球员做一个“双侧掩(Double Drags,这两名大个站位十分紧凑)”,弧顶球员利用这个双掩护向内切入。这时,一号球员挡拆后切入篮下,接罚球线附近球员传球上篮;二号球员则向左侧弧顶做反跑,等待弧顶附近球员的传球,以进行远投尝试。以下球员,也按此安排进行演练。我们让一名球员无球站在左侧底角,而另一名球员则持球站在左侧弧顶。球员们还是和演练“双侧掩”时一样列队站好(见图二)。这时,弧顶球员开始向底角球员处运球,底角球员也开始上提,并接住弧顶球员行进中的手递手传球。一号球员下切,在左侧罚球弧附近为从底角上提球员做背掩以方便他接球,做完掩护后,马上向篮下切入,等待从底角上提球员的传球,以便上篮。以下球员也按此安排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运球的弧顶处教练和在左侧罚球弧的一号球员共同为从底角上提的球员做出掩护,我们称之为“运球双侧掩”
第四篇:篮球进攻战术
篮球进攻战术配合大全
Ⅰ 基础配合
● 传切配合
传切配合是队员利用传球和切入组成的简单配合。
【配合方法】⑤传球给④后,立即摆⑤脱对手向篮下切入,接④的回传球投篮。
【配合要点】切入队员要掌握好切入时机,利用好假动作和速度;传球队员注意用假动作吸引牵制对手。
【易犯错误】切入时动作的突然性不够;切入时没有明显的动作、方向和速度的变化;持球队员给切入队员的传球不及时、不到位,隐蔽性不强。
●突分配合
突分配合是持球队员在突破过程中受到防守队员阻截时,及时将球传给无人防守或已摆脱防守的同伴为同伴创造进攻机会的配合的方法。
【配合方法】⑤从防守者的左侧突破,④协防,封堵⑤向篮下突破的路线,此时④及时跑到有利的进攻位置,接⑤的球投篮。
【配合要点】突破动作快速突然,既要做好投篮的准备,也要随时准备分球。
【易犯错误】突破时只看球篮没有随时观察场上攻守队员的位置与行动,分球不及时。配合队员选位摆脱时间、位置与距离不当。
● 掩护配合
掩护配合是进攻队员选择正确的位置,用自己的身体以合理的技术动作挡住同伴的防守队员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获得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
【配合方法】⑤传球给④后跑到④的侧面做掩护,④接球后做投篮或突破的动作,吸引④,当⑤到达掩护位置时,④持球从④的右侧突破投篮。⑤掩护后及时移动到有利的位置去接球或抢篮板球。
【配合要点】掩护队员的行动要隐蔽快速;被掩护队员要注意用假动作吸引对手,当同伴到达掩护位置时,摆脱对手动作要突然、快速。
【易犯错误】掩护的位置、距离及掩护动作不合理。掩护者没有隐蔽自己的行动意图,被掩护者没有运用假动作吸引防守者。掩护队员作掩护后没有及时转身护送或参与配合进攻。
● 策应配合
策应配合是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以他作为枢纽,配合同伴的切入或掩护,形成的一种里应外合的配合方法。
【配合方法】④摆脱防守插到罚球线做策应,⑤将球传给④并立即空切篮下,接④的策应传球投篮。
【配合要点】策应者要及时抢位,传球人要及时地将球传到策应者远离防守的一侧。
【易犯错误】策应队员摆脱抢位不及时、不主动;策应队员接球后重心太高;策应队员没有随时注意观察场上情况,不能及时的将球传给获得有利进攻机会的同伴或自己寻找机会进攻;策应配合时的位置、距离不适宜。
Ⅱ 快攻
● 长传快攻
长传快攻只有发动和结束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速度快,参加的人数少和成功率高。但由于传接球距离较长,传球的准确性比较难控制。
【配合方法】以抢后场篮板球长传快攻为例,⑤抢到后场篮板球后,首先观察场上情况,寻找长传快攻机会。⑥和⑧判断⑤有可能抢到篮板球时,便立即起动快下,争取超越防守队员接⑤的长传球投篮。
● 短传快攻
短传快攻的特点是容易发动,结构清楚,配合机动灵活,不易防守。但由于队员传接球距离短,速度快,对配合的技巧性要求较高。短传快攻由发动与接应、推进和结束三个阶段组成。
◆ 发动与接应阶段
快攻的发动有:抢获篮板球后发动快攻、抢断球后发动快攻和跳球获球后发动快攻。快攻的接应有:固定接应和机动接应。
固定接应有:固定人,固定地区,不固定人,固定地区,固定人,不固定地区,以上固定接应初学阶段的同学可以采用。
机动接应,接应队员和接应地区都不固定,机动灵活,防守队员不易控制接应点和接应队员,当④获球后,⑤、⑥根据场上情况均可去接应④的球,⑦、⑧快下。
◆ 推进阶段
推进阶段有两种方法:中间推进和边线推进。
【配合方法】中间推进如:⑤抢到篮板球,④接应传球给插中接应的⑥,⑥快速运球从中间向前推进,⑦、⑧沿边快下,⑤、⑥跟进。
【配合方法】边线推进如:⑤抢到篮板球后,将球传给⑧,⑧快速运球从边线向前推进,⑦快下随时准备接应⑧的传球投篮,④、⑤、⑥跟进。
◆ 结束阶段
◇ 以多攻少时的配合
【二攻一配合方法】在二人快攻快速推进中,利用快速的传球吸引防守,⑦和⑧在快速传球推进中,⑥突然前来防守⑧,⑧立即把球传给⑦,⑥补防⑦,⑦传球给切入篮下的⑧投篮。⑦跟进抢篮板球。另外,也可以用快速运球吸引防守、和快速运球投篮来进行二攻一配合。
【三攻二配合方法】防守队员平行站立防守或斜线时,配合要从中路运球突破吸引防守,通过快速的传球进行投篮。如:⑧首先从两防守队员之间的中路运球突破,突破中遇到④的堵截时,⑧立即把球传给⑦投篮。当⑦接球后又遇到⑤堵截时,⑦要快速将球传给⑥进行投篮,⑦、⑧跟进抢篮板球。
◇ 以少攻多时的配合
进攻队员应果断地采用突破,运球急停跳投,中、远距离投篮等方法结束快攻,其他队员应及时跟进补篮或拼抢篮板球组织二次进攻。
● 运球突破快攻
防守队员获得球后,在不能快速传球时,采用运球突破(改变方向和位置),这种快攻特点是发动和接应融为一体,常常难以堵截,能发挥个人攻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推进速度较慢。
【配合方法】⑤抢到篮板球后,传球给插中接应的⑥,⑥快速运球从中间突破,⑦、⑧沿边快下,④、⑤跟进,⑥传球给机会较好的⑦或⑧上篮。
【配合要点】快攻的发动和接应意识一定要强,积极主动,获球后要先远后近,传好一传;在快攻中要以传球推进为主结合运球突破、加快进攻速度;结束部分要敢打,以个人攻击为主吸引防守。
【易犯错误】获得球后,快速进攻意识不强,行动迟缓;获得球的队员没有及时观察场上情况,不能尽快完成快攻第一传;快攻推进过程中没有保持纵深队行;快攻推进过程中,盲目运球;快攻结束阶段同伴投篮后,没有跟进队员。
Ⅲ 进攻人盯人防守
● 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
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由各种传切、突分、掩护、策应等基础配合而组成的全队进攻战术。
◆进攻方法
◇单中锋进攻法
⑤传球给⑥,⑦给⑤做行进间掩护,⑥策应传球给⑤投篮,⑦掩护后,如果对方换人,则应转身切人接⑥的球继续进攻。此时⑧跟进抢篮板球,⑥传球后也要冲抢篮板球。④向中间移动,随时准备退守
◇双中锋进攻法
横行移动利用定位掩护,采用“l-2-2”队形落位。⑥传球给⑦并向⑦身后绕切,⑦向左运球,同时二中锋⑤利用④作定位掩护,从④身后绕出;如被挡住,⑦即传球给⑤跳投。如⑤未被挡住,④向篮下要位接⑤的传球投篮;或⑤可继续从④外侧向罚球区切人,接⑦的传球投篮。
◇“8”字掩护进攻法
防守队员松动跟防,⑦、⑥、④运球掩护压缩场区造成中距离投篮机会,或⑧、⑤向篮下空切接同伴的传球投篮。
◇由守转攻进入前场后,应合理地组织进攻队行,迅速落位。
◇要充分利用基础配合极其变化来创造攻击机会,扩大攻击面,增多攻击点,加强进攻的攻击性。
◇根据对手的防守情况,攻击薄弱环节,造成防守的漏洞,注意配合的位置和时机,加强进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组织拼抢抢篮板球,注意攻守平衡,保证攻守转换的速度。
● 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
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是根据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所采用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进攻战术。
◆进攻方法
◇后场配合进攻方法
⑤掩护后,迅速摆脱⑤或⑦的防守上前接应⑧一球,④在掩护后记时横插接应⑤的传球,然后运球突破。
◇中场配合进攻方法
⑤接球后迅速突破⑤,如果④前来堵截时应迅速将球传给④,由④向篮下运球突破与⑧、⑦形成以多攻少的局面。
◇插中策应进攻方法
④接球后,迅速向前场推进,⑧从异侧摆脱⑧,插到中间准备接④传球,当④看到⑧插到有利的位置时,应及时传球给⑧,⑧接球后要注意观察周围同伴的行动。⑤、④这时应快速向篮下移动,随时准备与⑧作策应配合。
◆进攻基本要求
◇当对方采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全队要沉着冷静,思想一致,行动协调,行动要突然。◇持球队员不要盲目地运球,不要随意在中场或底角停球,◇进攻队员在场上地位置分布应保持一定的间隔和距离,拉大对方的防区造成对方的协防困难。无球队员要积极合理的移动,努力创造传切、掩护、策应和突分等进攻机会
Ⅳ 进攻区域联防
● “1-3-1”进攻方法
这种队形,队员分布面广,攻击点多,便于内外联系,左右配合有利于组织抢篮板球和保持攻守平衡。
【各个位置队员应具备的条件】④、⑥应是头脑清楚,战术意识强,技术全面,善于巧妙传球和中距离投篮的队员。⑤应是善于在罚球线附近进行策应和转身跳投的队员。⑦应是具有准确的中距离投篮,切人篮下得分和冲抢篮板球能力的队员。⑧应是具有篮下进攻和抢篮板球能力较强的队员。
【配合方法】◆④、⑦相互传球吸引④、⑥上来防守,④将球传给⑤,⑤接球后,转身做投篮动作,与此同时,⑧溜底线,⑥向场底角移动,在右侧底线形成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⑤可根据防守情况,将球传给溜底线的⑧或场底角的⑥投篮。
◆ ④、⑦相互传球吸引④、⑥上来防守,④将球传给⑤,⑤接球后,转身做投篮动作,与此同时,⑧溜底线,⑥向场底角移动,⑤将球传给⑥,⑥接球后做投篮动作吸引⑧上来防守,⑤向篮下切入,⑦同时向罚球区背插,⑥可根据防守情况,将球传给⑤或⑦投篮。
-***6-
第五篇:教案-走向战略进攻
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疑:大家知道李德胜这个人呢?(图片——毛泽东。)毛泽东是在什么下情况下用这名字的呢?我们将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解放战争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们知道: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集中兵力进攻?(中原解放区),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运动战等等)过渡:战斗八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105座解放区城市,但平均一座城市7000人的代价,随着占领区的扩大,战线拉长,且需要重兵把守,兵力迅速下降,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全面进攻的能力。
1.全面进攻受挫后,国名党军队会怎样做的呢?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投影)阅读地图了解重点进攻的两个区域(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为什么蒋介石要重点进攻这两块解放区呢?(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所在地;山东解放区任其发展的话,可能与西北、华北连成一片。)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师:两拳之一:陕甘宁解放区。目标?(延安;延安介绍——1.毛泽东的话:“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学习了马列主义。”2.延安是中共苦心经营多年的“革命圣地”,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所在地在革命群众心里有非凡的意义。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了94个旅,25万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有胡宗南指挥而留守陕甘宁的人民解放军只有2.5万。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果你让你指挥,你是守还是撤?(辩论)
(守)延安在革命群众中的地位,苦心经营,丢了会有什么后果?(动摇军心)(撤)比例?(10:1)。原因:“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有”。我们来看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做到“人地皆有”。
教师总结:遇到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需要有灵活的迂回战术。(ppt展示)毛泽东:“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让蒋介石去背。蒋介石会以此吹嘘这是他的胜利,但不久人们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倒霉了!”
师: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对付敌人的进攻?(我们撤了,但是我们对敌方法是不是只有“撤”一个字,这个对策后面是有什么更深远的目的?)
(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但是还是留在陕北,利用当地有力的地形继续作战,诱敌深入,寻找有利的战机,各个歼灭敌人。)
出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模拟路线,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发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路线是怎样的?(迂回,“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为什么敌人会被我们牵着鼻子走?(寻找中共中央,寻找主力决战的心理。)这让我们想到了中共的一种战术?(运动战)这叫做:蘑菇战术。(蘑菇战术的基本特点是,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与“运动战”极为相似。)25万国名党军队在大西北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苦苦追逐,大山里地势不熟,补给跟不上,军队士气越来越低。几十万的兵力被几万人牵制住。
师:经过哪些主要战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教师指图简介青化砭、蟠龙、羊马河、沙家店四次战役。
师:转战的过程是艰苦的,为了保密,中央军委化名“昆仑纵队”,毛主席也取了一个假名——“李德胜”。(图片)行程1000多千米,先后进过12个县,在37个村庄中战斗和生活过,转战陕北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等留在陕北,不顾个人安危,与敌周旋。有何意义?体现了怎样的风范?
(学生得出:作战极大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成为了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体现了革命家、伟人和领袖的风范。)
中共中央艰苦转战于陕北,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人的指挥下,经过五个多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过渡: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那么山东解放区的战况如何呢?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师:山东解放区国民党兵力及战术?(45万;密集靠拢齐头并进。)ppt演示。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以退为进)。ppt演示过程。并探讨孟良崮战役的历史意义:(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教师归纳:整编74师的覆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样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请
过渡:出示材料:解放战争一年后国共双方情况统计。引导分析: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1.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 15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 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
2.国统区政治、经济上陷入危机之中。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指出:战争逐步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人民解放军已由被动转为主动,到1947年夏,反攻时机成熟。请学生演示:“面对对方的两拳,你现在有实力可以予以还击,你想怎么做?”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共中央作出了走向战略进攻的决策,决定派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师: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初期,李先念带领部队,实行中原突围,党中央称之为伟大的胜利,一年之后,就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又挺进中原,毛泽东又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国民党灭亡的开始。为什么这一出一进,都得到党中央的赞许?(结合时间,战势的发展)
(进还是出,都是从战略战术上考虑的,出是为了保存力量,进是为了打击敌人走上反攻。)
师:为什么选择向大别上跃进?(地理位置+战略部署)
(地理位置:东威慑国名当首都南京,西逼重镇武汉,南厄长江控制着整个中原地区。
战略部署:当时敌人正集中力量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而大别山区是敌人一个薄弱而又敏感的地区,进攻大别山区可以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从而成功实现战略转移。)同时强调:刘邓大军甩开准备合围的国民党军,三路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形势图)
观看影片,归纳“千里跃进大别山”遇到的困难?
(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后有蒋介石十几个旅的部队穷追不舍,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暑气蒸人,部队本来就疲惫不堪,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向南奔驰,真可谓困难重重。)
教师总结: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火引向蒋介石的卧榻旁。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在数十万敌人四面夹击的枪林弹雨中,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并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教师:议一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教师总结:于是,战争的车轮在这里扭转,历史的轨迹从此处转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失败也就从这里开始。
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进豫西。9月初,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到11月中旬,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三路大军直接威胁南京武汉,紧逼长江防线,吸引和调动国民党二分之一的兵力,对改变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战略作用。
全课小结:
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实施战略进攻的结果: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并实施战略展开,经几个月战斗,建立了33个县的大别山新解放区。1947年8月到11月歼灭敌人5万多,建立了39个县的政权,完成豫陕边的战略展开。9月上旬在沙土集歼敌后入豫皖苏,开始外线作战。三路大军直接威胁南京武汉,紧逼长江防线,吸引和调动国民党二分之一的兵力,对改变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战略作用。同时,解放军在陕北、山东、东北和华北等解放区反攻歼灭大量国民党军。这样,人民解放军内线外线配合作战,组成了战略进攻的总攻势。经过半年多战斗,共歼灭敌人75万多,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丧失,被迫有战略进攻改为全面防御,人民解放军从此结束了战略防御的地位。
小结: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三军挺进中原:
刘邓大军突然甩开紧急驰援的蒋介石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集团共8万人,于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9月初,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等8个纵队共18万人组成西线兵团,在鲁西南地区进行沙土集战役后,即以6个纵队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皖苏边区。到11月中旬,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并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约90个旅回防中原。随后,中原三军以巩固大别山根据地为中心,密切配合,相互策应,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至12月底,打破了国民党对大别山的围攻,巩固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将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
挺进大别山:
1947年7月29日,鲁西南战场上,刚刚指挥完羊山集战役的刘伯承、邓小平在前线指挥所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这份电报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上面标有三个A字,代表最紧急,而且极秘密。在接到这份电报前一个月,也就是6月30号,刘邓大军12万人马刚刚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出录音)也就在鲁西南战役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只有迅速直插大别山地区,直逼南京、武汉,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压混)(男)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谭一青,曾与人合著《军事家邓小平》(出录音)所以,1947年 7月23号,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这个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而且伤亡较重,亟须休整补充。28号,刘邓给中共中央军委回了电,如实地陈述了部队目前存在的困难,希望能在内线继续作战一个时期,等时机更为有利时再向大别山挺进。于是,第二天,也就是29号,毛泽东就亲自起草了这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电报的大意是:“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脑海中,他们也深深地感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他们寄予的重托。
邓小平后来回忆:“我们看完后立即烧掉电报,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实际上不到十天,我们就开始出发了,这一走就是一千里。”“当时,真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
收到3A级电报后的第9天,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马,在一百多里宽的地面上,悄悄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注定了是一着险棋。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后有蒋介石十几个旅的部队穷追不舍,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暑气蒸人,部队本来就疲惫不堪,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向南奔驰,真可谓困难重重。
对此,邓小平果断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
当时,摆在刘邓大军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号称“死亡区”的黄泛区。[(出录音)那时候这么困难,黄河水又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到大别山,过黄泛区时很难的。(压混)]原二野司令部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没有到过黄泛区的人,是很难想象这里的情景的。这里虽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还是一片汪洋。除了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坍塌的民房屋脊和偶尔从空中掠过的几只野鸭之外,再也看不见什么别的东西。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
前有敌兵,后有黄河,真是进亦难,退亦难,处于难以动弹的“死地”。四十多年后,邓小平感叹地说: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几天以后,等刘邓大军越过黄泛区,继而渡过沙河,蒋介石如梦方醒,立即调集大军南阻北追。并气恼地撤了参谋总长陈诚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参谋总长,飞到前线督战。
[第三集:《千里跃进大别山》片花]
男: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战略行动 女:20天挺进一千多里 苦过黄泛区,血战汝河,险渡淮河 男:这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 女:前有敌人,后有追兵
身经百战的邓小平认为它是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次行动
男:——欢迎你继续收听《军事家邓小平》第三集《千里跃进大别山》!
为了把刘邓大军阻击在汝河以北,蒋介石急急调来整编85师经过平汉路南下,驻守在汝河南岸,全力收缴或砸烂汝河上的所有渡船。[(出录音)8月24号晚,刘邓率指挥部到达汝河北岸,前面敌人的火力阻击很猛,后面追兵只有30里。(压混)(女)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黄迎旭,曾参与编辑《邓小平军事文集》(出录音)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杀开一条血路!邓小平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打过去!他们命令部队从即时起,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飞机大炮、枪林弹雨,片刻不停,强渡汝河。前线指挥员则命令所有的步枪都安上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盖,看到敌人就打,打完就往前插,并要求先头部队过后,沿途不留一个敌据点和一个敌人。这样,到第二天下午,刘邓大军共有4万多人渡过了汝河。]
至此,刘邓大军大挺进大别山还面临最后一道险关——淮河。八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变化无常,刘邓大军缺少渡船,被阻挡在北岸。此时,敌人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和刘邓的后卫部队接上了火,离淮河渡口仅仅30里远,形势再次变得紧急起来。刘伯承借着马灯的光亮,手拿竹竿,亲自探测水深,刘邓大军冒险趟过淮河,刚刚走出五里多地,追兵就赶到淮河北岸,不料此时河水突然暴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只得望河兴叹。
邓小平后来兴奋地说:“过淮河,刘伯承去探河,水深在脖子下,刚刚可以过人。这就是机会呀!我们刚过完,水就涨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运气好呀。以前,从来不知道淮河能够徒步过去,就这么探出条道路来了,真是天助我也!好多故事都是神奇得很。”
8月27日,刘邓大军经过20日千里挺进,终于走到了大别山。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邓小平刚用他特有的语气说:“这个跃进的意义可不要小看了,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下剩不到一千里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
巍巍千里大别山,雄踞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烽火再起。
1947年8月27日,也就是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当天,邓小平以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名义于向各部队发出指示:“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
可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1月,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设立“华中剿总”,并兴师动众地把海军调入长江,以防范刘邓大军渡江作战。随即,开始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围剿。
大别山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在这里,刘邓大军也度过了抗战胜利后最艰苦的一段岁月。冬天来了,刘邓大军在风雪荒野的大别山没有后方,缺衣少粮,他们既要同围剿的敌人作战,又要自己设法解决饥寒。(男)2004年夏天 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说员音响:在大兵团无后方作战,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中原解放军遵照毛泽东自己动手解决部队的棉衣问题的指示,在发动群众的同时,自己动手,缝制棉衣,解决了全军的御寒问题。这是刘邓大军自制的棉衣。刘邓大军某部在大别山用过的米臼。]
很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段经历时,邓小平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行动,这是毛主席定下的,二野挑的是重担,种种艰难我们都克服了,完成了任务,还是那句老话,叫做合格。
后来的史书,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