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午夜笔记的经典散文
谁能了解缘份的真义,因为不懂我才想要弄明白,想让自己找到答案。为什么,非要有个结果不可,知其者,不如好知者,可能是这几个月的经历,让我无话可说。
也许那句话最合适,无语话凄凉。也许是太累了,心渐渐的淡去,不去想,不去听,生命会花开花落。
倒班来过了五个不眠夜,昨晚上天空有着闪闪的星星,放晴的夜空,原来是这么的醉人,坐在休息区里,两眼不觉的就闭合,醒来是一声暴雷,眼前是一位单瘦的个子和我差不多的中年人,上自穿着淡蓝色衬衣,黑色裤子盖住了工鞋,头上带了顶有点像公安的帽子,帽檐上写了保安两个醒眼的字,说话的声音悭锵有力,坐在这干麻呀!你是那个课的。
我…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上班睡觉是不充许的,车间不行,休息区也不行,然后他又嚷道,注意点,这不是睡觉的地方,我点头说是,他也就转身走了,没在为难我。之前听说安保很严历,但我发现也有仁慈的一面。
过后我去洗手间洗了一把冷水脸就进车间了,这也不是久留之地。
进了车间我也不会做什么事,因为我们几个调到车间外的药品区卸下了一大卡车的药桶,到那卸货是我们每个人不愿去的,宁可在车间,也不愿上那。
一个窄小的车箱,里面闷热得很,一个人在最里面查看药品,不能混合放在一块板上,两人在中间接力,我就在车门口摆放,想在门口会有凉风吹来,黑暗中两边的高墙那会有凉风来,风是无孔不入,但也没有穿墙的本领。一桶药水有二十来斤重,一只手提着还可以吧!久了就吃不宵了,汗如雨下,我们几个光着膀子卸货。
半刻,一刻,受不住了,要到下面休息下。
休息区里,想到这种活的辛酸,我不觉的难过起来,因为,厂里做事一不一辈子的事,回到家里还是要做重力活的,自己这几年在厂里娇养惯了,虽说日班,夜班的上,做的活确实是很轻松。
现在也该考虑成家立业,二十五岁的人,如果在村里没出来,早就像父亲成家,想到母亲,每年过年回家总盼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带个儿媳回家,年年都让母亲失望了,这是做儿子的不孝。
说到感情,如果我不那么沉迷小说,就不会变成这个呆样,可能这就是命运吧!这些年,缘份来的时候,自己也遇过喜欢的女子,只是和她们聊着聊着就散了,于还笑过我,对你这个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能把所有女子孩子聊走,你是我见过的头一个。
如何走出自己的世界。
每天我想了又想,在人前就是开不了口,同事聊天我搭不上来,有时我多么希望自己不会讲话。
夜里读着戴尔,卡耐基的书,说话也不是那么难,只要自己克住恐惧的内心,大胆说出来,想了想,我可以说些什么呢?。
天空的云朵,游移于深海,仰望去一片净净的蔚蓝,我忘记醒来的时候,不是午夜的深渊。小屋的窗外阳光耀眼,四周吵杂的一片,朦胧里就开始新生的一天,那像我还在呼呼大睡,如梦如实,梦里我走的着实太累,好久一段时间没做过这么累人的梦,与恶梦几乎相似。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可以代替现实吗?我怎么这么糊涂,梦是现实的产物,正因为现实里无法做到的,梦才帮你圆上,圆梦,我真的可以圆梦人生吗?
第二篇:午夜遐思散文
无情岁月似流沙,缱绻年华一梦遐。
愿携清风明月伴,尽游海角并天涯。
倚窗而望,绵绵的秋雨,又一次淋湿记忆,那些年,那些事,依旧如昨。转眼之间,已经不再年少,青春的誓言,早已被岁月抹去……
背起简单的行囊,徒行千山万水之间,与清风为舞,邀明月对酌……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黄昏独倚栏,一帘风月闲。东篱把酒,人比黄花瘦,此去经年,应时良辰美景虚设,总有万种风情,更待与何人说”……
那些怅然不尽的人生经典,如一幅幅的画面,在脑海浮现。也许历经沧桑,才能超越自己……
而我们只是一粒浮尘,镜中见生涯,梦里一繁华。鬓角的浅纹,满头的霜华,无一不在诠释着岁月的无情,生活中的琐碎,让我们无瑕顾及左右,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候,去翻阅逝去的曾经……
不由长出一口气,心中的压抑感,却无处释怀。现实与理想的的差异,太多的牵念,太多的羁绊,梦想却是那样遥不可及……
不得不承认,岁月怎么变迁,骨子里的东西,依然如旧,多愁善感的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倚窗遐思,望月感慨……
昨天顶着秋风暮雨,一揽京城风光,瞬时的陶醉,让我沉淀在幸福之中……
站在天安门前,望着千古绝胜,心中顿然开阔,思绪如满天的秋雨飞扬。临风一笔,尽抒情怀……
百世沧桑百世梦,江山依旧展雄风。
昔时岁月悠悠去,今日中华已不同。
第三篇:守望:读《午夜笔记》有感
守望:读《午夜笔记》有感
内蒙古财经学院2009财税系 贾海阳
在我看来,《午夜笔记》中收录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者,牛老师的青春岁月,有关大学和爱情;二者,一些杂文,谈对时事的一些见解和在一些地方的所想所思;三者,作为老师写下的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却不失生动,可以称为多年来对一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的理解。
至于书名,今年过年后一次酒席间,老师说这些文章多为午夜所写,如今收录成集,故名之曰午夜笔记。在后记中,老师写道;“又当午夜时分,窗外是漆黑一片,听不到一些声音,暗夜对我已是惯常,因为在白昼的忙碌只有在此时才会会独享自我的存在。”习惯在宁静的时刻静下心来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字,老师的这一面,也只能通过他的文字才能看到----生活中的他全然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在我看来不是。他的享受文字的时间,没有白昼的忙碌与喧嚣,唯一人一电脑耳。
好了,闲话不说,转述正文。
一、名词拼图
他年轻的时候,我想用出现在后记中的的三个地名来说。苏尼特草原,这里是老师的家乡。我不想多说这里,尽管我也是个土生土长的苏尼特人,因为依稀记得高一的时候讲一篇为课文涉及到了野草,他说他曾经推开赛汉那个家的大门,院子里的草长得很高,恐怕谁也不明白他当时的感受;锡林郭勒,“是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如果在确切一下的话应该是锡林浩特,那里也是他与他的学生们建立师生情谊的地方,他的事业,他的“立功”“立言都诞生在这个小城”;“哲里木----通辽,被称为科尔沁草原的”,一直不习惯称呼包乌三市外的盟为市,觉得叫起来别扭,所以此处引用老师的原文。这里不同于他的少年(苏尼特右旗),也不同于他的青年后期和中年(锡林浩特),这里留下了它最美好的时光,所以他总是跟我们说“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应该在大学里度过”,这句话在高三曾给予我极大的力量,也是我在上大学后很快地爱上了我的大学----尽管09年的时候她完全有悖于我对大学的印象。
阅读老师的这些文字,就好像再拼凑一幅名字叫做青春的巨型拼图,每一个特定的名词像一块块小小的拼图:网球场、图书馆、《王朔文集》、一本丢失的《红楼梦》、教中文的老师们,还有“她”和“她”……我至今都觉得生于70年代的人是最幸福的,他们的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有顾城,有北岛,有海子,还有许巍和朴树,诗和音乐的黄金时代,那个年轻就等同于梦想的年代。所以他的大学生活,更多的,是在汉语言里的无尽浪漫中。当看到老师怀念从前,“ 《平凡的世界》何时能够再去翻,像当年,在树荫下,读过每一个下午,直到黄昏。”我闭眼,思绪万千,关于老师,关于路遥,也关于我自己。
如果换做我,我是决不会将这幅拼图拼完的,就是那种只差一块就可大功告成之际,而唯一的拼图却决绝地握在手里。我想老师大概也会如此。
“为什么不把祝福早先说出。为什么不把情谊早先表达,为什么没有约你哪怕是喝一次咖啡、看一次电影。”在《分别那是》,他如是写道。那个年代的大学,我不曾涉足其间;那个年代的爱情,我不曾了解滋味。唯一相通的恐怕就是迟迟不愿完成的拼图,因为拼完了,就真的完了。
“一觉醒来,青春死了。”
后记中说:“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她’,能够理解。岁月因为有她,而更加严肃。当然,也希望读者未必一定要去坐实。‘她’,实在是某种综合和剪辑,不能忘记的是----那是我生命力的美好相遇。”对于文字,老是素来严谨,“那是”的意义不言而喻;美好的相遇,既是“她”,也是他的大学,他的年轻时代,他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同青春同在的所有光荣与梦想,还有那丝丝情愫……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哪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其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二、素颜女子
老师的杂文,大多在他的博客里见过。在我看来可分两类,对对时事的看法和一些短小的游记,但又不重写景,更多抒情。想必这与老师的性格有关。记得以前的语文课上,他总是给我们讲很多时事,包括他的看法;至于他去过的地方,也都在讲他看到某人某景的想法,这一点与我正好相反,我总是喜欢描摹所有见到的东西。
其实对于杂文这一文体,个人来说并不十分喜欢,或者说已经过来喜欢的年龄----早已不是个愤青了。而印象中的杂文,理应“像投枪像匕首”,可是老师的杂文却并无那般犀利,虽有很多激昂言辞,但细细读来却少了很多本以为的锋芒。如果把对他杂文的第一印象比作是流经渝蜀之地一泻千里的长江,那么品读一番后的感觉就变成了楚鄂之境的扬子水般平缓和广阔。
比如在《赵丹:那张分明的脸》中,初看是在借赵丹之容抨击一些方面对文艺的控制,进而转为很多原因对充满热情的人精神层面上的束缚;待多读几遍后,又似乎是在扼腕叹息那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人格被社会制度强行扭曲,最终都不得善终的人生乃至文艺的悲剧。越来越多的哀叹和无奈激昂愤慨和不满取而代之。?
分明和郑重,不仅浮现在脸上,也烙印在他和他的精神世界里。
老师喜欢鲁迅,这一点在《午夜笔记》全书中便能看出,鲁迅的名字出现的频率极高。所以,之于杂文,我的感觉是有着与鲁迅创作杂文相同的初衷,即对社会上本该遭到唾弃却被视为常事这一现象,当然,尚不至于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很喜欢《青春的底色该怎样奠定》这篇文章,可能是有关青春的缘故吧。他欣赏鲁迅和刘和珍之间相契的师生关系,最真实的文字,最真诚的诉说。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容不得虚假,喜欢坦诚相待,真诚的人才值得钦佩和相交。孙中山、瞿秋白和胡耀邦,他以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真诚的人。
谈完杂文,再说那些简短的游记。北京、呼市、多伦,还有巴蜀的城市,等等。
我最想去的两座城市----济南和北京,觉得这是两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当然,也有一些个人喜好的问题,也许还会有南京。可是至今从未出国内蒙,所适之地,最大的就是如今求学的呼和浩特----被老师称为浮动的驿站的城市。记得高几讲他李白的时候,说到古代,特别是唐代对青年男子的教育十分欣赏,她他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胜过读千卷诗书;后来在听《曾经的你》,“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一个男子的宣言,有关年轻气盛的年纪。老师的骨子里也是一个向往远方的游子吧?疑问句,这点不了解,又不好向老师亲自求证。
好像每逢节假,老师总有出游的习惯,远则成渝沪杭,近则锡市郊外。而老师记叙所游历地方的文章,重在抒情而非写景。触景生情,恰可形容老师的心境,或因历史的沧桑而感慨,或因置身旧景而念故人。在那篇《山西会馆》中,纵旧貌换新颜,被抽去的历史底色的老会馆缺失了最应拥有的美丽,所以他提笔写道“眼前的山西会馆,却像一个沉默的弃儿。”
我将这两种文字武断地喻为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即使没有浓妆艳抹的妖娆,却素面朝天得分外美丽。
三、说不多的我至今坚持认为师何以为师关键在于他是否教会了你一种日后能够继续受用的东西。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六中的时候只接受了三位老师的原因,其中第一个便是牛老师。()就我而言,做我班主任的他逊色于总为语文老师的他,不过转念一想,假使他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交情还会至这样吗?
高一时,初上语文课,看他两手空空而来,拾一根粉笔便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嘴里更是旁征博引,听得人好不痛快。他那时讲的东西,记住的,大多出现在了《午夜笔记》中,如分析《狂人日记》中阿Q这一形象的材料整理成文为《阿Q是谁》,讲《雷雨》时剖析每个人物性格的语言片段集合成《<雷雨>世界,雷人雷语》等诸多篇目。
作为一个学生,特别是一个不搞汉语言研究的学生。这样去分析老师的教学案例,难免有点局外人管局内事得意思,我不是行政单位的领导,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所以这一部分就不多说了。
之前的三部分,即我在大致看过一遍《午夜笔记》后的感想。里面有对书的看法,也有对老师的怀念,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过这短短数字也不能将所要说的全不表达出来,勉强算列了一个大型的提纲。
记得假期与老师共餐期间,老师说出版后送我一本,后又说送贾海月一本;贾海月者,我亲妹也,他师妹也。扳指一算,已是两本,也不知老师还记不记得。因为把19万字的文集放在手机里读起来实在很费劲,也很费手机。
对于大学,可能毕业后才会有更多感受;对于爱情,暂时也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对于青春,也不明白青春的时限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但肯定的是,大学里的我还处在这个阶段。套用老师06届立功班的公告,就是“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不变的,就让它永远不变好了。
最后,希望老师的《午夜笔记》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
第四篇:情感散文:午夜悠扬,相约初心
你有没有在午夜的街道独自辗转的经历?刚好天空还下过微微的细雨,朦胧的灯红酒绿中,隐约可见的是似雨不见雨,苍翠湿人衣。
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不入睡?是不是像我一样,看着自己终日忙碌的背影,被江南的烟雨打湿,徒留一袭怅然?还是像我一样,一遍遍翻看着手机中的电话薄,却不知道在这样的时刻,可以打给谁?漫漫长夜,谁家的时钟嘀嗒?如同春归,燕子的呢喃,响彻心扉!我们不知道下个路口会遇见谁,而谁又会在转角遇见我们。眨眼间,有种不真实的迷离。这夜色疑是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于是不得不在这样的夜里,走进记忆深处,走进灵魂的深处。
还记得那年夏天,一群笑容清澈的孩子,围着草坪上怀抱吉他唱歌的少年。少年的嗓音总是故作深沉的,曲调总是沧桑怀旧的,表情也经常是故作凌厉而又漠然的。然而,在那个年龄段的我们看来,这故作的一切却带着一种最合时宜的别样的美。几个骄傲的女孩则远远地坐在校园马路对面的青草地上,眼神轻蔑,假装对这一切嗤之以鼻,却无不暗自思忖,这样的男孩他会喜欢怎样的女孩呢?终于有一天,这群女孩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勇敢地为他戴上了花环,热情而又真挚地紧紧拥抱了他。从此,王子牵了灰姑娘的手,有人不甘心了,有人放弃了,有人,默默地哭了!可是,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就是可以这么的没心没肺。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一个廉价的鸡腿汉堡、外加一颗愿意陪伴的老友的心,昨夜梨花带雨的肝肠寸断,霎时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哭和笑,都只是一种简单的表情,远不及青春的时光,如此精彩!
迷蒙的远处,昏黄的灯光下,有男孩表情凝重地为女孩擦干眼泪。这一刻,乾坤逆转。我想起某年某月的那段时光。我在冷风萧瑟的车站徘徊,想着连日以来内心所遭受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看着一轮夕阳从昏黄到隐没,莫名的失落阵阵涌上心来。多日不见的好友终于来接我了,我还是垂头丧气地跟着,走向陌生的城市深处。待我走到一家服装店门口时,却不小心被人拉住了衣角,原来是个哑巴乞丐。他一边用手比划,脸上还同时做着哭笑交替的表情,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双清亮的眼睛。“你要开心地笑,如果哭了就不好看了”,待我和朋友绞尽脑汁,终于明白他原来是这个意思时,他居然激动地走上前来,伸出干瘪的双手抱了我。简短有力的一个拥抱,胜过了千言万语。光影堆叠中,直指人心!
此景此情,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总是很轻易就觉察到自己的无力?原来,活在青藤缠绕般时光里的我们,曾经那么单纯善良和灵动过!我们相信着自己,相信着未来,相信着明天。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们变得不再容易感动,不再容易回顾。那么多忧伤微暖的回忆都携卷着最真实的自己,被厚厚的尘埃掩埋。而我们却终日匆忙不肯停留。慢慢地,日子只剩下厚重的付出与微薄的得到之间的权衡,终于我们不快乐了,我们的笑容亦不再清澈。我们就如那街边黯哑的胡琴,为种种原因别扭地发出喜悦的旋律。茫然回头,才发现那些年,说好一起闯天下的人,那些说要一直爱一直好的人, 不知不觉,散落天涯。时光总是轰轰烈烈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留给我们的,是数不清的无奈。不经意间温柔着岁月,也感伤着岁月。让我们一次次午夜梦回,都只能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每次回顾,茫茫的世界就下了雪。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柔软里。我们永远走不出这生性的局限,总是等到失去了,才想起要珍惜,才想起最初为什么踏上这条路。想起王国维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面对现实,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无奈。但幸好总有这样的夜,让我们沉淀,让我们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相约最初的自己。古人贵”朝闻夕死”,改变永远都不会嫌晚。我们已错失太多,何不重新找回?要像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不是明天,而是现在!就从现在开始,不在乎成败得失,惟在真心!每次面对朋友,面对各种缘起,我们都要尽心珍惜。那么每次的缘灭,我们便也能对自己说,我尽力了,于是便不再有遗憾。
雁影落于寒潭,飞过,便不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可以为不能再重弹的青春之调伤怀,但我们不能次次犯同样的错误。走过的时光,是我们放飞的风筝。那风筝,一半是风清月朗的理想,一半是流离颠簸的现实。而那线,一直都紧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唐风宋雨吹过了阳关,吹过了灞桥,穿越千年,在今夜下了一道樱花雨,吹彻心中的了悟!午夜合着轻轻浅浅的回忆,变得悠扬!似是一场旖旎的梦,开得清丽。我想,明天我需要去采一枚春天的新叶,来和我的心作伴了。那么,你呢?
第五篇:周末笔记散文
我听着呼呼的咆哮声,窗台上的风铃轻轻晃动着,头晕晕的,感觉到一丝丝凉意,我探出脑袋寻望,慵懒地靠在壁纸上,宿舍俩亲爱的在看电影,一个在看初恋这件小事,一个在看gossip girl.虽然都是看过的,但是再一次欣赏又是另一种心情,说不出的感慨在内心蔓延。
亲爱的室友在看初恋这件小事的最后,哭得一塌糊涂,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泪点,触碰了就碎了,决堤的瞬间都没有发现其实这是引发了自己的共鸣,在感动剧情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动自己所拥有的。
其实我们的青春也同样美丽,同样有资本,同样可以疯狂,是轻狂,同样可以轰轰烈烈,可以为追求而追求,那些所定义的未来都是浮夸,未来不曾来,活好当下,活出精彩,未来才会有属于你的蔚蓝,敢闯敢爱敢恨,不悲不惧不悔,是拼还是等……最想说的是学会谱写自己的青春,不管心情怎样,出门时别忘了带上自己的阳光。
微风中砸着篮板,慵懒时和朋友闲聊,周末的时光比想象中的过的更快,我们都在期待,或许只是转瞬即逝的周末,或许等到的只是一缕清风,依旧无悔,依旧把自己置身在那个小小的角落,一个属于自己繁华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