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如何促进“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题目: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必修课程, 是一项基础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 需要对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设计, 以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改革为背景, 将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提升课程改革效果。本文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一项实践性教育课程,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及认识实习等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将课程设计作为主要的课程实践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课程理解及掌握能力, 确保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应用。近年来, 在教育改革实施的背景下,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得到了师生的重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加强课程改革, 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一)“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特点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施工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也是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化课程。混凝土结构理论知识及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前人实践及构件性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存在计算方法规律性差及理论知识理论性不强等现象,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 实践机会较少, 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构件的计算原理及受力机理。因此, 加大对混凝土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为现阶段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混凝土结构”课程将“重实践、强能力、实基础和突特色”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注重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提升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加强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理论的了解, 深刻的了解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 能够通过混凝土结构理论知识解决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二“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阶段教学实践性不够
实习阶段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 有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提供渠道。但是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处于教师讲和学生听状态, 大多数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例如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贴应变片及钢筋绑扎工作, 严重影响着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学生没有参与到设计方案的制作中来, 大多数设计方案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学生不能体验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影响着学生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仅是按照教师的指导来完成教学内容,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无法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对实习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
加强对实习环节的认识, 主要是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升学生的土木工程课程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结构及建筑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对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可知, 大多数学生存在对实习课程不重视情况, 学习态度不端正, 实习积极性不高, 实习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主要由专业的人员负责, 教师自身掌握的专业性经验较为欠缺, 无法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和探讨。并且在实习现场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 导致实习的内容存在不全面, 实习重点不突出等现象。并且选择的实习场所大多是临时才确定的, 导致实训地与实习的内容常出现不相符现象, 很难找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的实训基地[2]。
(三)教学设计安排不周到
当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安排不周到现象, 学生不熟悉混凝土结构方案制定、载荷导算、配筋设计及内力分析等内容, 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方案, 无法全面的掌控结构设计的步骤、方法及设计要点。并且实训指导教师的数量存在严重的不足, 不能针对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严重影响课程设计质量及设计效果。课程设计存在重点不突出、题目单一化, 抄袭现象严重等情况。
三促进“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提升对实习环节的重视, 丰富实习阶段教学内容
在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进行设计时, 要提升学生对实习环节的重视程度, 使学生认识到总体到局部、从构造到施工的整体教学内容, 强化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相关知识的了解, 将知识上升到实践层面, 使学生从前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方面转化。学校要与本地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建立课程实训基地, 定期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参与课程实践训练, 提升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当引导者, 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的配筋方式、构件截面尺寸及构造要求等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达到巩固知识, 提升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促进实习教学模式转变, 提高实习课程教学水平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认知混凝土构件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及受力肌理,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摆脱以前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将学生分成小组, 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课程内容相一致, 确保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教师要承担引导者的重任,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混凝土构件设计中来, 构件设计的内容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钢筋长度及配置图绘制等,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贴应变片、钢筋骨架制作、混凝土浇筑及支模工作中来, 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通过开展“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构建了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课程, 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及基础内容的理解。
(三)丰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开拓学生视野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内容设计中, 要为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提供途径, 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选题, 有效避免了学生选题存在重复性, 丰富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教师鼓励学生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 要加大对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将软件课程设计作为课堂授课的重要环节, 加深了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了解, 教师参与到课程指导上来,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 自行选择授课教师。在课程考核方式上, 考核分数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内容组成, 对学生的考核更具完善性。为了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总体情况, 主要是采用指导教师互评的方式, 每位指导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具备一票否决答题权的权利。而在过程管理中, 指导教师承担平时成绩的给定, 指导教师在出具指导意见后要签字[3]。
四结语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性较强, 需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通过对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设计情况上来看, 存在实习阶段教学实践性不够、对实习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学设计安排不周到等情况, 影响着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在“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 要提升对实习环节的重视, 丰富实习阶段教学内容、促进实习教学模式转变, 提高实习课程教学水平、丰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开拓学生视野, 确保教学设计内容与课程实践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利用能力, 提升“混凝土结构”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104-106.[2]宋岩.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12):83-84+87.[3]秦力, 魏春明, 刘士彬.“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01):152-153.
第二篇: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要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平面如图1所示。
2、楼面作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板底抹灰。
3、混凝土、钢筋等级自选。
4、楼面活荷q学号kN/m2(保留两位小数)。学号取本人完整学号的后一位数(1~9号)、或后两位数(10~99号)、或后三位数(100号~)。
5、沿纵向布置次梁,间距1800mm。沿横行布置主梁,间距3900mm。板伸入墙内120mm,梁伸入墙内240mm。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板、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2、设计成果:计算说明书一份(包括必要的计算简图),必须为手写(一律用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手工绘制A1施工图纸1张(包括板、次梁、主梁配筋图,材料表等)(施工图按制图标准折叠与计算书装订后上交)。
3、必须独立、认真完成设计,设计成果严禁抄袭,如有抄袭按不及格记分。
三、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弹性理论分析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近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图1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金工车间单跨无天窗厂房。跨度15m,柱距6m,车间总长度90m,中间设一道变形缝,厂房的横剖面如图2所示。屋盖构造自行设计。
2、车间内设有两台200 / 50 kN中级工作制吊车。吊车轨顶标高+8.4m。
3、建筑地点:学生所在地。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学号 kN/m2(保留两位小数)。学号取本人完整学号的后一位数(1~9号)、或后两位数(10~99号)、或后三位数(100号~)。
4、厂区地基均为粘性土,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N/m2。
5、材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受力纵筋HRB400级,箍筋HRB335级;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HRB335级。
6、厂房中拟选用的标准构件:(1)屋面板采用G410
(一)1.5×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包括灌缝在内板重标准值为1.4kN/m2。
(2)屋面梁采用G41
4(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字形屋面梁,跨度18m,梁端部高度905mm,跨中高度1800mm,梁自重标准值68.2kN。
(3)吊车梁采用G425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吊车梁,梁高900㎜,梁自重标准值30.4kN,轨道及零件重0.8kN/m。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结构计算(交一份计算书,必须手写,一律用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1)确定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屋面恒荷、活荷,吊车荷载,风荷载;
(3)内力计算;求出各种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排架内力,并绘出各柱M、V、N图;
(4)对柱进行内力最不利组合;
(5)柱设计:上、下柱配筋设计、牛腿设计及柱吊装运输阶段验算;(6)基础设计:柱下单独杯形基础底板、基础高度尺寸确定,底板配筋设计及构造设计。
2、手工绘制A1施工图1张(内容包括排架柱模板和配筋详图、基础模板及配筋详图、支撑布置图等),(施工图按制图标准折叠与计算书装订后上交)。
三、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熟悉各类构件的选型及所处位置和作用;
2、掌握排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各类荷载的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柱的配筋计算及构造、牛腿和基础设计与构造;
3、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和要求。
图2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优秀: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思路明确,各项设计计算正确,计算说明书完整,字迹清晰工整。施工图表达准确,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2、良好: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各项设计计算基本正确,计算说明书完整。施工图表达基本准确,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3、中等:基本能够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各项设计计算有一般性小错误,计算说明书完整。施工图表达基本准确,基本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4、及格:基本能够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各项设计计算有错误,计算说明书基本完整。施工图表达尚可,基本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5、不及格:抄袭雷同或未能完成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或各项设计计算错误太多或未按任务书规定的题目作。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2.[2]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2.[3] 沈浦生.混凝土结构设计(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册)[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册)[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3.
第三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知道做与能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
关于下手。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依葫芦画瓢。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
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
关于CAD。
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第四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09-2001(2006年版)GB 50011-2010(2008年版)GB 50191-2012 GB 50222-95 GB50016-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JGJ 79-2002 GB 50017-200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DL/T 5085-199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Z1-2010)(GB50207-2002)
(GB50245-2004)
(GB50037-96)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DL 5028-93(GB50204-2002)(GB50205-2001)
(JGJ106-2003)
(2)IEC6173O.l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3)IEC6173O.2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 概述和导则》(5)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6)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GB/T 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8)Q/SPS 22-2007《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9)CSCS85:19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10)GB 50794-201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11)GB/T50796-2012《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12)GB/T50795-2012《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13)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14)<<南方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业扩工程典型设计图册》(15)《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16)《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17)《南方电网公司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GB/Z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9-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12325-2003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5945-199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T 19939-200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SJ 11127-1997 光伏(PV)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 GB 20513-2006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 GB 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Q/SPS 22-2007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NB/T 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 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 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GB/T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4598.3-93 6.0 绝缘试验
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2006年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
第五篇: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课程设计学分:3
课程设计周数:3周
课程设计授课单位:理工教研室 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课程设计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混凝土结构》上册
.王铁成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 《混凝土结构学习指导》.王铁成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学等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年 服务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
服务课程讲课学时:36 服务课程学分:4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实际结构中楼盖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 2.初步掌握结构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和建立结构计算简图的基本技能; 3.掌握连续梁按弹性理论设计的方法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塑性理论设计方法; 4.理解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5.熟练掌握构件正截面与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学会绘制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截面及配筋设计。设计题目:
市区某多层工业厂房的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形式。其楼面构造层自上而下的做法为:20 mm厚水泥砂浆面层、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由设计者自定)和15 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混凝土采用C30级,梁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和弯起钢筋采用HRB335,其他钢筋采用HPB235。设计时取楼面活荷载、横向及纵向的柱网尺寸为设计参数,其中楼面活荷载具体取值为:6.5、7.0、7.5、8.0 kN / m2,横向柱网尺寸取为:6.0 m、6.3 m、6.6 m、6.9 m,纵向柱网尺寸与横向柱网相同。由教师按照学生的学号对上述参数进行排列组合,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由学生完成设计。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结构平面布置方案,理解并掌握建立结构计算简图的原理和力学背景,完成楼盖平面布置施工图;
2.理解肋梁楼盖的传力路径,熟练掌握连续板、梁的结构自重及活荷载折减的计算方法,根据构造要求初步确定板厚及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
3.理解连续板、梁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掌握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荷载效应组合方法;
4.对单向板和次梁采用塑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理解塑性铰和弯矩调幅的概念、方法及适用的范围,明确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5.对连续板和次梁进行配筋计算,完成板和次梁的配筋图,给出次梁的横断面配筋及抽筋图; 6.对主梁采用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理解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的原因,学会绘制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掌握支座负筋的切断和跨中纵筋弯起的确定原则及方法,绘制主梁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和配筋图(包括横断面配筋及抽筋图);
7.熟练掌握板和梁等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与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梁板配筋的构造要求;
8.熟练掌握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完成对所设计的板、次梁和主梁的裂缝验算。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书,并完成一张2号加长工程图纸,计算书和图纸必须由指导教师签字才能参加答辩。课程设计成绩通过答辩给出,权重为100%。成绩考核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给分。
四、其他要求
课程设计时间共21天,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天~第三天:设计结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单向板和次梁的内力及配筋的计算; 第四天~第十天:进行主梁的内力及配筋设计,完成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 第十一天~第十七天:绘制施工图,完成设计计算书; 第十八天~第十九天:签图并对错误处进行修改; 第二十天:课程设计答辩(要求携带图纸和计算书)。
填写人:王震宇
教研室主任:许强 教学院长:龙永保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学分: 3
课程设计周数:1.5周
课程设计授课单位:理工教研室
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课程设计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参考教材:
《混凝土结构》
.王铁成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 《混凝土结构学习指导》.王铁成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 《现代混凝土结构学》.丁大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混凝土结构疑难释义》.沈蒲生,罗国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服务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
服务课程讲课学时:36 服务课程学分:4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在土木工程中,单层厂房是各类厂房中最基本的一种型式。一般情况下,对于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等工业房屋的厂房,由于一些机器设备和产品较重,且轮廓尺寸较大而难于上楼时,较普遍地采用单层厂房。
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是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混凝结构》(下册)相关章节所学的内容,深入领会厂房结构设计特点,熟悉单层厂房的结构型式及构造,学会查阅设计资料,掌握厂房设计的规定。使学生在设计计算、规范规定的理解、提高专业绘图能力等方面获得必要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设计使学生了解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型式,熟悉各类受力构件的选型及其所处位置和作用,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计算应掌握计算简图的确定、各类荷载的计算、排架在各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考虑厂房整体工作和地震作用下的排架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排架柱的配筋计算及构造、牛腿和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要点与构造。了解屋架、吊车梁等其他构件的设计要点与构造。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及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
1.分析单层工业厂房的建筑功能及工艺要求,确定结构型式。学习有关课程内容和规范规定,熟悉有关标准图集,正确布置屋盖结构平面、排架柱、吊车梁、支撑、抗风柱、圈梁、基础梁、圈梁等构件受力构件的平面布置;
2.明确承重构件之间的关系,正确确定排架的计算简图、排架荷载,根据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各类荷载作用下的排架内力及内力组合;
3.根据内力组合,确定排架柱配筋及构造,包括上下柱的配筋计算,裂缝的宽度验算,牛腿的设计以及柱的运输吊装验算;
4.依据地质勘察报告(或给定的地质条件),确定基础型式、配筋及构造,包括基础的承载力验算,抗冲切验算以及配筋计算;
5.绘图要求:绘制一张2号加长设计图纸,其中包括厂房柱网布置图;屋盖支撑布置图;柱的模板图(要标出所设预埋件位置及尺寸)及其配筋图;基础配筋图(平面、纵横剖面); 6.整理设计过程,形成计算书。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课程设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并由指导教师在学生的计算书和设计图纸上签字。
2、组织教研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设计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3、围绕课程设计涉及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构造措施、图面布置、绘图深度以及表达方法等诸方面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深度给予评分。
4、评分按5级评分制确定,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一般情况下,答辩评分即为该课程设计的最后成绩,如遇到个别不易认定时,可通过指导教师了解情况后给分,应尽可能避免失误。
填写人:姜洪斌
教研室主任:许强
教学院长:龙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