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消费及其类型》。本节课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3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1)知识地位:本课有关家庭消费的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也为学习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作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生活地位:消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个人的事,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学习本课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青年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表示法。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消费行为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消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确定的依据: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和认识了影响消费的相关因素,才能理性地对待消费,合理科学地进行消费。所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贷款消费。
确定的依据:比较三种消费可以发现,钱货两清的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比较容易理解。租赁消费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而贷款消费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法,即选择若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境,设置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合作探究,自主生成知识,深刻理解知识。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漫画,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启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同时,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总结、知识体系的展示,进行知识检测,可以扩大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探究式学习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目前的高中生思维活跃,乐于关注社会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让课堂充满活力。又通过设案例分析,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规范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总体上说,确定了三个知识目标,即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与消费结构。安排了四个探究活动和一个案例分析。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两个家庭的收入与消费情况,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讨论。
设计依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设计思路:因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我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进行突破。
1、居民的 影响消费。
(多媒体展示: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冬夏两季人们对西瓜的需求情况、海尔产品销售情况)
设计理由: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应坚持的原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物价对消费的影响,以及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售后服务等对人们消费的影响。
2、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3、其它因素: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探究二 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设计依据: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总结)
目标二:消费的类型
设计思路:一是通过探究三,直接导出按交易方式分类;二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第18——19页,掌握按消费对象与消费目的分类,完成知识梳理。三是利用图片资料进行检测,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1、按交易方式分:、、。
2、按按消费对象分: 和。
3、按消费目的分:、、。
知识检测(多媒体展示)
设计目的: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动口、动笔、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目标三:消费结构(多媒体展示资料,加深理解)
设计思路: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加强对消费结构含义的理解。二是利用探究四,全面理解恩格尔系数相关知识。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
探究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走势:
1978
1990
1998
2008
城镇居民家庭
57.5%
54.3%
44.5%
37.9%
农村居民家庭
67.7%
58.8%
53.4%
43.7%
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设计理由:采用图表形式,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正确认识到:虽然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差距仍然比较大。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知识体系)
设计理由: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体系,进行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四)案例分析
设计理由:影响消费的因素是本课重点,案例的选择,针对了教学重点,又考查了学生对消费类型的掌握情况,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五)课后探究
根据今天学习的“消费及其类型”有关知识,谈谈假如你是一家之主,你将如何改善家庭消费的状况,提高家庭消费的水平,让一家人生活更幸福。
设计理由:消费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经济现象,这一设计,有利于使教学想达到“学生从经济理论中回归生活,客观分析和判断当前的消费变化,形成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做理智消费者”的效果。同时,也为下节课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学习奠定基础。
(六)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板书设计应科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本节课以知识体系的形式设计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从整体上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本教学设计立足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合作探究。通过动笔、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准确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主动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丰南一中
毕子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有关资料参与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唐山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多媒体)导入(包括火爆的唐山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消费息息相关,请同学们从身边的事看起,看看我们都有哪些消费行为,哪些消费现象。
生:围绕日常消费行为举例。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日常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现象,有吃,穿,住,行各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这些消费现象以及消费行为分分类,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17—P19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我们刚刚所例举的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生:根据课文的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在同学们分类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进行有选择的指导)
(一)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师:在我们的消费中,有两种比较时髦的消费方式,分别是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贷款消费。请看课文P18漫画,请问,在生活中,你会采用哪一种消费方式,并说明理由。
生:在已经课前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小辩论。时间控制为5分钟。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贷款消费都有其使用的前提,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是我们采用不同消费方式的原则。下面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1、我国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革命老区接待了大量的游客。这里的“旅游”消费按照消费对象划分属于()
A劳务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2、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但教育消费仍将是许多家庭较为深重的负担。教育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 B、享受资料消费 C、脑力劳动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师:(课堂活动)消费现象纷繁复杂,消费水平也参差不齐,同学们的消费水平也是有高有低,我这里有一个你心仪已久的MP3,你会选择买还是不买?为什么?在买与不买中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根据这个课堂活动,引出
(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包括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这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水平;
(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并指出在不同类型的商品消费中这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4)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消费结构改善,那么怎样考察消费结构的变化呢?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恩格尔系数。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与我们的消费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内容:
(三)消费结构(1)什么是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统一规定: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师:解放前,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估计可能要达到80%--90%。歌剧《白毛女》中有这样一段:杨白劳出外躲债七天(有歌词为证:“漫天风雪一片白,躲债七天回家来”),却把二斤白面总带在身上。杨白劳唱道:“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集上称回了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如此珍惜二斤面,说明杨白劳家真是太穷了。解放后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情况有所好转,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居高不下的。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仍属于绝对贫困。然而到1995年,这个比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5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8.6%。更大的变化,出现在1995年以后的这短短的六七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47.8%,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7.9%!到2004年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更下降至37.7%和47.2%。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这种巨变。谁谁家买新房了,谁谁家买汽车了,谁谁家孩子自费出国留学了,谁谁家两口子到哪儿旅游去了。这样的消息,在十几年前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新闻,如今在许多地方都已是身边的家常话题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到那时,中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会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将不断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革命老区接待了大量的游客。这里的“旅游”消费按照消费对象划分属于()
A劳务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2、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但教育消费仍将是许多家庭较为深重的负担。
教育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 B、享受资料消费 C、脑力劳动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3、人们选购电脑总是愿意买品牌机,这主要是因为()A、人们收入水平高
B、商品的性能、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C、人们希望买质优价高的商品 D、品牌机质优价廉
4、论述题:材料一: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情况
表1 1:
表 2:材料二:由于2004年,食品类消元,增长年高7个算,受粮
食品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人均费支出达271012.1%,比2003多百分点。据测食、油、肉、禽、蛋、鱼、鲜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购买这7类食品人均支出需增加144元,户均支出需增加484元(平均每月增加40元),占全部食品类支出的10.2%,给低收入户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表
1、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
1、表2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表1和表2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二,分析2004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为什么均有所上升?
第三篇: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消费及其类型》,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 消费及其类型 》是高一经济生活第 一 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在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这两个消费必备的条件之后,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材内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分析和归纳能力。但缺少对事物全面的、理性的判断,对政治课存在很多误区,认为政治课不重要,也不懂得做题技巧和做题方法。本框题中的消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最接近的经济现象,他们对居民生活消费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理论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学会区分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消费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两大因素:即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差距
重点的依据:影响消费水平的两大因素是本框的核心内容,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区分消费类型,尤其是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难点的依据: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高中生的思维在这方面处于困惑区。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要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探究法:教师是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
讲授法:通过对抽象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学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而授人以渔,受用无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
课堂的一开始让学生异想天开,假如你买彩票中了500万,你会进行哪些消费?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为教学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突出重点(10-15分钟)
让学生分组探究消费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消费水平的两大因素:1.居民收入水平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案例分析,突破难点。(25-30分钟)
让学生分析3个人对于买房子的不同态度,A存钱20万付首付B等有钱一次付清C暂时没钱,租房子住 让学生认识到消费具有不同的类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师的讲授给学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2—3分钟)
采用线索型的板书,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小结由两位学生来完成。请两位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结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帮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信息反馈,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5、情境回归,情感升华(2—3分钟)
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课堂最后让学生为自己的家庭设定一份合理的消费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以及探究性,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并且让学生相信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
第四篇:高一政治说课稿
高一政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之经济生活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题。下面我就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教材、教法与学法等四个方面介绍说我是如何进行《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教学设计的。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从而实现本单元的基本任务——回答“如何生产“这个问题。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重要内容之一。
本框的逻辑结构是:根据本单元的基本任务,即回答“如何生产”这个问题,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的要求着重是理解,所以,在教学目标是着重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发展生产力”。所以,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框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掌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通过学习生产对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懂得社会主义应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了解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经济常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经济生活的热情。
三、说教学重点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依据: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而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容易理解,需要加以解释这两者的关系。上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内容,这一节课主要通过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巧妙的将消费过度到生产,正确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另外,通过讲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这个内容,可以让同学们深切领略到我们国家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视,以及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间的关系
依据:学生对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在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于是四个环节间的关系更是难以把握,尤其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因此把这一内容作为本框题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以及要提问的问题,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况,从而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兴趣。另外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我将采用讲授式教学结合板书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知识。2.教学手段: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二、发展生产力(1)理由和意义(2)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1)反思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2)反思在社会再生产关系中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性 谢谢大家!
第五篇: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 》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
刚刚进入高中,对经济学的认识比较浅薄,本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从实际生活入手使学生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贷款消费
难点的依据:贷款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 说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本课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大,但理论难度不大,鉴于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用一个背景案例贯穿全课,一例到底,逐层深入,得出结论,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2.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说学法的选择及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
(1)春节的压岁钱用来购买哪些商品?
(2)最近家里最近有几宗大型消费?资金如何筹措?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引出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首先用图片展示中国结婚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出经济发展是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环节
二、分为两组讨论:假设你是家里财政部长,第一组家庭月收入4000,第二组家庭月收入8000。
问题
一、你们会在食物、衣着、教育,娱乐、旅游和存款如何分配?
问题
二、假设一组家庭收入这个月不变下一个月父母工资涨到8000,那么你们会改变当前计划吗?
问题
三、如果现在物价整体上涨10%,你们会改变当前计划吗?
设计意图:利用这几个问题讲述影响居民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物价水平是如何影响消费的。环节
三、案例:假如A、B两市人家庭数相等,A市只有五家月收入达到了10万元,而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500元;而B市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3000到4000元之间,差距不大。
问题:如果你是联想电脑的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城市开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案例,层层引导学生理解收入差距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环节
四、分组讨论比赛: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会考虑那些因素?进行一个小比赛,答案最多那组有奖励,请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把课堂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似,合作谈探讨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
环节
五、问题一:学生家庭生活消费有哪些?(食物、穿着、旅游、教育、买车和买房……….)
问题二:仔细阅读教材,请把自己的家庭消费按教材三种划分标准归类。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采用讲授法具体讲解不同划分的消费类型。环节六、一个耳闻能祥的小故事,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关于买房的不同消费方式,展示我们国家与美国消费观念的不同。
问题:同学们赞成哪一种消费方式?
设计意图:利用小故事分析贷款消费的特点、适用人群、注意问题和作用。
(三)课堂总结
梳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深化记忆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发展经济
2、收入水平→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3、物价水平→稳定物价
4、商品性能外观包装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采取提纲式的板书设计,逐条罗列,直观形象呈现本框题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方便学生记忆。
四、教学反思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景、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不单靠死记硬背记知识点,采用理解式记忆法。
3、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与时俱进,引用实例要合乎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