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之静美抒情散文
秋,之所以静美,之所以给人以高远,是因为她的成熟和淡泊。
夏的喧嚣渐渐地被温婉的秋风带走,秋的寒凉已在早晚显露锋芒。秋,没有冬的强势,没有夏的热烈,她只有善解人意的温柔和体贴。她犹如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驾一叶小舟,吹一曲萧音,从载满月光的荷池深处缓缓驶来,她飘逸,出尘。
秋色在金灿灿的阳光里,真的显得很干净很干练。秋天的夜空,纯一色的蓝,如一片宁静的大海撒满稀落的珍珠,有月光的晚上,那片皎白更是清澈,如水从天倾泻,被时空定格,沐浴其中,心静如水,感觉心中的所有烦忧,所有的蒙尘,都慢慢被冲刷,这时的心怎能不纯,怎会不静?在这样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坐在窗前,听一曲清音,一枚倩影依月光映在墙上,像极了一幅黑白的写意简笔,不张不扬,不温不火,极具恬淡清雅,又如映射在水面的倒影,让你想触都不感触,怕只怕惊扰了她的一片清静,打破了她的幽梦,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看着她--永恒!
秋之淡然,打动人的心扉。秋的夜晚,都被温馨的灯光包裹着,不管是家里还是路上,许是人心的柔软,这灯光也显得柔媚,像一双双美人微醉的眼。走在这洒满灯光的路上,倾听着秋虫缠绵的呢喃,它们没有生命即将逝去的哀怨,只有对秋无限的眷恋,它们倾尽饱满的激情和对秋的深情,没白没黑地对秋吟唱着心中无尽的恋情,这是一场大型的振憾人心的告白演唱会--从生到死。细细地品味着,潮湿的眼睛告诉我,我被这声音感动了。路灯像一个个摄像头,不时变换着焦距,我的身影时而被聚焦成点,时而被拉的修长,这些美光师时刻不离地在我身边,追随我捕捉瞬息间的灵感。路旁的花草树木已不再繁茂,从发蔫的叶子就能看出。有些叶子已开始变黄变红,静静诉说着时间的迁移,树上的花果也在慢慢地熟透,一嘟噜一嘟噜低垂着,一种成熟的稳重和沉香让我心暗动。秋草已大都使去翠色,这时的狗尾草看上去让人感觉更美,低眉颔首,它已没有刚出头时的俏皮和张扬,它心向大地,静静等待着一场秋风把它再次送入养育它的大地的怀抱,它有希望重生,所以它不悲哀,也不惧怕,它只有坦然。
秋里所有的成熟在默默里静守,等待一场落幕的盛宴,在那里放飞希望,在自己的脚下,在大地的怀里,酝酿,等待明年春的搏发,在秋天里静待,在冬天里孕育,在春风里苏醒。
虫儿依然在清唱,秋一直在寂静里倾听,在期待里渐渐成熟,无言的美散发着诗的韵味,我愿是其中的一首,“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短暂的生命里活出我想要的风采,我喜爱极了秋那份淡淡的忧,或许也缘于我骨子里那份薄薄的愁吧,虽感伤,但无憾。我心如兰,一颗不悲不喜的心,在宁静中溢着我的淡泊,淡泊中映出了秋的静美。
第二篇:静美如斯之文字散文
记得作家林清玄说过一句话:“清净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才有情有味,才算是真美。我很喜欢“静美”一词。静了,能听到花儿初开的声音;静了,能听到风儿的切切私语;静了,能听到阳光细碎的洒落;静了,能让心儿返璞归真。静了便美了,如画,如诗。如心头的一盏渔火,如天上的一片云霞,是天地间不败的花,我以为“唯静唯美”。夜幕降临,日落月升之时,“静”便悄悄而来,悄悄的爬上树梢、爬上窗棂,悄悄的占了我所有的心绪,便也悄悄的“偷窥”到我心里。
自小便喜欢夜阑人静时“写写画画”,多年来一直都不曾变过,一直都觉得欢喜不已,享受不已。于静谧里反复咀嚼文字的同时,仿佛也在咀嚼着岁月,酸甜苦辣的味道于逝水流年中渐行渐远,存了些婉约淡然于唇齿心头。在时光的案几上,俯首云卷云舒,淡扫花开花谢,飞越春夏秋冬的眉间,采撷寻常中的美丽,记在心头,落在笔端,妥帖珍藏
还记得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电灯,也没有敲击键盘的“滴答”声。只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盏油灯,一阵和风,一缕月明。心绪便“信马由缰”、“耕耘播种”着文字的季节轮回,不管有没有收获,都默默地欢喜着
记得那年,用第一次由文字赚得的5元稿费,琢磨了再三,为自己买了一本厚厚的,当时还算时尚的,封面是黄色塑料皮的笔记本。写了满满的一本心情,至今,还珍藏在抽屉的一角。不时的拿出来看看,重温字里行间那些逝去的“芳华”
最初喜欢文字源于小时候给父亲写信。那时,父母两地,父亲先是在北方工作,后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四川攀枝花。当时,我们并没有随父亲一起来,母亲带着我们在北方生活了几年。每每到晚上,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我写完了作业,就让我给父亲写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传递信息极不方便,一般都是靠的“见字如面”的信笺。母亲认字不多,不会写信,也没有进过正式的学堂,刚解放那会儿上过“识字班”,这还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倡导妇女解放”的福。因此,这写信的重任自小我便承担了。其实,那时我刚上小学,也认不得几个字,一页A4大的信纸也就写一半。时常是母亲一边口授,我一边写。遇上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了,或者查字典。虽然每句话都是“磕磕绊绊”的,大致意思父亲还是看得懂。
每封信里,母亲都让我写上“见字如面”四个字。开始不懂,就问母亲啥叫“见字如面”,母亲就给我解释说:“看见你写的字,你爸爸就像看到了你的样子,会很高兴的。”我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见字如面”,好温情一句话,真的,自此,给爸爸写信成了我童年里最快活的事。每次收到爸爸的来信。便也如同看到他的样子:看到他收到我写的信时喜滋滋读信的表情;从信里看到家里一切平安,看到我们快乐成长,他放心高兴的样子。自此“见字如面”的信,伴着岁月,见证着家里的平安,见证着家里的祥和,见证着我们的成长,见证着亲情的地久天长。不知不觉的,那信便越写越长,字越写越工整,话越来越多,仿佛说也说不完,如此,我认得的字便比同龄的玩伴多,词语也比同龄的孩子丰富些,语文课上,也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便更喜欢认字、看书、写日记,用文字记录着一段一段静美的过往
我曾经的梦想,是开一间书吧:绿树成荫的庭院,窗明几净的落地式玻璃窗,窗外有亲手种植的花草,屋内是散发着墨香的书卷。在午后的闲暇里,坐在光影里,喝着茶或是咖啡,顺手取下一本书翻看。累了,一抬眼便看到那一窗的葱绿;一吸之间便有沁人心脾的书卷香。这闲适的美好,一寸一寸的便浸入我的生命里,真的是要人命的摄人魂魄!?至今,梦想的书吧没有开成,倒喜欢一个人时不时的混迹于书店,不只是去读书,还喜欢闻一缕书香,喜欢看人家读书,看每个人读书的神态:或是站、或是蹲、或是席地而坐;或是一边看一边嘴唇翕动,念念有词,一派忘我忘人的表情;或是买上一壶茶,坐在书吧里,悠然自得。这读书的千姿百态,却是一样的静静专注着。一卷好书,能使人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世间的物欲横流,仿佛这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有一股吸力,牢牢地让人不能自拔。待读到茶凉了、腿酸了、身子乏了,书也读到融化了。
有一次,在书店,我听到站在我旁边读书的小孩在读“三字经”,虽然声音很小,但是那韵味十足的声音还是吸引了我,刹那间,我觉得我大中华的祖先是那么的高大上,居然创造出这么伟大的文明,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有魅力,朗朗上口,意义无穷,方方正正,立地顶天。
文字的魅力就像是一片无穷无尽的沃野,滋养着大中华的人民,若被滋养久了,定会苞开绽放、香味扑鼻;若被滋养久了,那曾经灰暗的些许,烦乱的思绪,脆弱敏感的内心,会随之灿烂起来;若被滋养久了,静美的心灵会日渐的明亮、丰盈、坚实。
文字的魅力真的很神奇,会让人有一种力量,使人的心态及形态,在静默里渐渐的心染沉香,风华绝代!
第三篇:秋忆抒情散文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也是伤感的季节。骄阳似火的夏季已逐步远去,秋天来了。我除了不喜欢夏季外,其它三季我都喜欢。而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我非常欣赏的作家史铁生,在他眼里的秋天,在他心中的四季,都是那么的美,就如同充满色彩斑斓的人生一样,更富有人生哲理的思考。当然,这仅是我个人思考,或许我的见解完全是错误,我不敢轻易的乱加评说。我初次读《我与地坛》一书的时候,我竟不知作者本人的状况——残疾人。而当我得知作家他是一位残疾的时候,在心中肃然起敬!或许我同样是一位残疾人吧,所以,我很容易深入理解史铁生作家的感受。我由衷地崇敬这位作家——史铁生。如同我人生中的老师一样,给我带来了光明与启迪。
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道:“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写的很生动,富有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活景象,我非常地欣赏这句话。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而每个季节也都有不同。我认为秋天是多愁、伤感、孤寂的季节,就如同杜甫写的《登高》诗句一样,是如此的凄婉……
时间流逝,已经步入了八月——秋季,每当这时候,我都会觉得又是一年过半了。秋天也好也不好,好是丰收的季节,不好是伤感的季节。
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我不知道草儿会如此的伤感?却丝毫感觉不到喜悦的感受!是枫叶纷纷掉落的原因吗?还是因为别的心事……心事却是诸多,却无法一一道来。就如一首歌曲唱的那样:“心中有无数秘密,欲诉无人能懂”,而我的心情就是这样!同时又很孤寂。还有一个特别的心事,总让我心有一虑,不知做法对不对?我也明白这没什么,可我就是不安……真怕会成为永久的回忆了!总之我在等待一场聚聊,但愿不会成为永恒的回忆。
秋天是美丽的吗?当然是美丽的,她是美的凄凉,美的沉寂,而这也许就是秋天的魅力所在吧。要说秋天是什么颜色?那就要数“金秋(金黄色的秋天)”一词了。
夜晚,秋风习习,显得格外孤寂、寂寥,还有知了在不停地鸣叫,有时让人厌烦、有时让人喜爱,而这大概就饱含着我们所有的情感吧?我想:或许文人墨客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惆怅。而我的惆怅又有谁知?想不失意就难……
秋天啊,你为什么会如此的凄凉、伤感?让我捉摸不透你,也许我们是同一类,都是:孤独者一个,是没人能真正的解读这种孤独,唯有自己能解读。
秋天,如同一个凄婉而缠绵的诗歌,也更是伤情的季节……我常常叩问草儿:你为什么会如此多愁善感?为了什么?连她自己也答不出来。
八月,中秋节又要来临了,好一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而我却想了一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句话让我感到如此的伤感、凄凉!家人团圆,却又要分离,正所谓“有阴晴圆缺,有悲欢离合”,因此才会有团圆吧?也是有分分合合这才叫生活啊!人生也不过如此而已。我想,中秋节为什么会在秋季的原因了?因为秋天是多情而伤感的季节:合是欢乐时刻,分是伤感的时刻;也正是我们的情感所在,我们都会期待、会盼望和亲人团圆欢聚,有谁会愿意分离?分离总是伤感的时刻!而当我们和亲人远离的时候,剩下的也只有孤寂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好伤感凄凉的夜晚。
另外,在这个特殊的秋季里,又有了一份喜悦之情,因为诞生了一个小生命!我衷心的祝福她健康、快乐地长大。
多情的秋天,让我又喜又伤!真是爱伤交加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有一种失落感。窗外,枫叶被风吹得莎莎响,我感到很孤寂!又有伤感在心头……秋天你好,也不好。
第四篇:秋程抒情散文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整个的世界成熟起来。从浓郁的景象中,也慢慢的忧郁了,凄凉了。树上的枝条风干了,消瘦了青春的丰满,叶子似乎被树木抛弃了亲情的牵连,凋零了,飘落了。满是伤痕的老树,更是一副老迈龙钟的枯萎、憔悴。
窗外的小院是我的小菜园。没有巴掌大的地方,种了好几样蔬菜。那一片葱郁的韭菜,始终是园子里的霸主,也是园里的常绿蔬菜。初春滋长出的一片嫩芽,分外鲜嫩可爱,愈长愈大,愈长愈壮。冬天,她脱掉了绿色的衣裙,躲藏起来——蕴育。秋意正浓的此时,纤细的雨丝,虽然是那么温柔,但还是冷却了那一片心。应了那句:‘一场秋雨,一场寒!’。茄子、黄瓜、豆角、辣椒、通心菜的叶子,半黄半绿的低垂着,果实也越来越少。黄瓜,名副其实的‘黄’了。这个小菜园,让我有了耕耘,有了收获;懂得了季节,经历着一生的春秋冬夏。
她十八岁那一年,去了远方打工。过早失去母爱的她,像一只飘摇他乡的风筝,动荡迷茫。每每看到漂浮在风里的叶子,就会想起独自在异乡的她。那来回飞翔的信鸽,是我们牵连的鸢线。所以我的心总被那根缠绕的线,捆缚的很紧、很痛!
那年的秋天,她忽然来信问:‘家乡有风有雨吗?有痛有爱吗?’‘有,有,有的!只不过家里的风小,因为家是避风的港湾。家虽是温馨的,却成长的慢,青春不是温室的花,不是港湾里的船!……’。信寄走了,不由我担心起来;大海里有几条船乘风破浪?生活中有几人一路平安?虽然今天写了昨天的回信,明天还要写下今天的勇敢,更想让她一直感受着家的温暖。
那年的秋天,她来信了:‘说她是一只孤独的小鸟,躲进了一个阴暗的小巢,不要寻不要找……’从此,凛冽的北风击断了那一根风筝线,她好像与这个世界没有了任何牵连,家乡那颗心也冻结了一个冬天。
那年的秋天,她来信了,还夹带一张她清瘦的照片。倾诉:她已经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间,死过一次的她,把一切都已看淡。人与人就应该随缘,无须太多计较自己的完美和平凡。一个异族的老乡帮助了她,从此懂得了生命的长短,以后重新开始,让自己活得坦然。真的‘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我只能萧瑟的走过了秋天、冬天。
那年的秋天,她陪我去济南观泉,还了看海的心愿。无论是清馨的趵突泉,还是济南拥挤的车站,两颗心滋润了泉水的甘甜。天上南飞的雁,虽然有凄凄的秋怨,却被天边美丽的秋霞化去、冲淡。
又是那年的秋天,她结婚了,飞去已远。她送来一本厚厚的日记和一封最后的信笺,让我知道了,漂泊的孤独、迷茫和苦难。那一年,她走进了终止生命的湖水,就在她沉没在秋湖里的时候,被过往的好人救起。醒来面对着陌生的好人,心却五味杂陈,不知是喜是忧?众人问起亲友,孤零的她只能说出异族的老乡。他匆匆赶来,把她送回了临时的家。需要温暖的她,紧紧抱住了庇护的他,那一夜他们一起住下……。第二天,她恨透了他,也厌恶起自己卑微、低下。那个秋天,她无助的回了家。亲人给定了亲,……远嫁。
济南的看泉,她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她还想火热的给我一个爱的温暖,却被我冷冷的阻拦,也许是给她留下的一个遗憾。对那时的解释,只能说我自己是个傻子的心善。猛然一痛,泪水无声的滚落,瞬间,打湿了那片心笺。
秋天鸿雁飞传,有了结婚十年的美满。我守候着秋风里的期盼,可早已没有了温暖。秋天,树木的叶子稀疏起来,寒霜愈来愈浓重,那颗心,没有了藤蔓的缠绕,似乎越来越轻松,在这繁茂的红尘中,脱俗!
人就如一枚树叶,由小到大,从绿转黄——变褐,飘飘坠落,也不知安身在哪一个角落?也许曾经的韵红,绿色,那洋溢的生命,感动过一个季节。
深秋的单调,冲淡了夏日的浓烈,唯有红红的枫叶,暖了这个示爱的时节。十年的匆过,人的春,在迷失的风雨中夭折。痛过、爱过、恨过、走过……只要荒凉没有黯淡了明月,任寒冷的萧瑟,留下秋意的离别。安静的拉长了,与冬夏的链接,便是一路的岁月。
第五篇:秋写景抒情散文
导语:风轻轻地遮住了炎炎的夏日,雨也慢慢地熄灭了夏日的火焰,就这样,秋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走了过来。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秋写景抒情的散文。欢迎阅读!
篇一:秋写景抒情散文
或许是因为生在秋天,我对秋天总有一种莫名的喜爱与眷恋。哲人说。秋天是死亡与新生交替的季节。秋果和秋叶,似乎是秋的代表作,也是秋的象征。盛秋时节,气候宜人,是很受人喜爱的。
然而我最爱的还是深秋。孟浩然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王唯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许浑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都是寒秋佳作。读来不免有一层淡淡的凉意。那是秋特有的幽冷与寂静。也为凉秋蒙上了轻纱般朦胧的诗意。
天凉了,这时秋叶的枯黄逼退了翠绿,如果说盛秋的枯黄色还尤抱琵琶半遮面的话。这时它便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要是恰巧一阵风吹过,一经树梢,枯叶便如一只只黄蝶轻巧地悠悠落地,树下便如铺上了一幅百蝶图,倒给这萧瑟的气氛以一点凄美的慰藉。多美呀,叶儿象树的第二批果实,完整地奉献给了大地。
天凉了,晨起经常与秋雾打个照面。这秋雾可跟别的雾不一样,是秋姑娘在给大自然化妆呢。雾很清凉,恰到好处使人感受到深秋的寒冷意味。英美的诗人认为,雾很轻,附在小猫的足上。我还觉得,秋雾还总比别的雾湿润些,象牛奶的蒸气一样,雾中迷蒙的湿气钻进眼睛里,凉凉的象刚洗过眼一样。
江南的深秋是一半阴一半阳的。这是因为阴天总和晴天平分每个日子。晨暮的秋意,在正午热量稀薄的阳光映衬下。是更加明显了。
去翻翻古往今来的名家名篇,每一个都吟咏过这寒秋。也许寒秋本身就是一种意境,且先不管她各种各样冷艳的体态和谜一样的面容,单是她清冷的气质,就能醉了人的心,夺了人的魂。
现在的生活节奏可是越来越快了。热闹的春天,喧燥的夏天,冬天倒是不错,又总让人带着些许懒惰和倦意。秋无疑是最让人清醒而沉着的季节,而深秋则是其中最富于哲理的一段。我沉醉与这一段凄冷的日子。凉了,凉了,越来越富于凉意,给冬以一个完美的连接和过渡,给浮躁的心灵以冷静和沉思。无怪乎郁达夫先生要特特地赞一番秋景了。
篇二:秋写景抒情散文
春夏秋冬,尽显绝代风华。在尘世中流连的我们是否应该驻足,体味人生
——题记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夏末,荷花疏懒地进入梦乡,花田间似乎不再蝶影纷飞。一片枯黄的叶子无奈的随风而落,是的,秋天还是来了。
事物总是两极化,兴奋活跃的夏天过后必然是悲情千古的秋,并如千年冰封般永恒不变。而我们,也只能望叶哀叹。
秋天是伤,是岁月的割痕。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在秋天的压抑下躲躲藏藏;沧桑百年的枯枝上泪迹漫漫;已入暮年的老者唯有摇曳着蒲扇轻点茶几,回忆着年少的痴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亦是木,亦会经历叶落的残年,经历秋风的无情压迫,亦会心怀恐惧地面对严寒冬季。然,我们,是否如同随风飘曳的枯叶顺水长流?是否延续千古的惆怅?我不能作出回答,因为路在自己脚下。
逢秋悲寂寥。在厦门,春天不暖,夏天不热,冬天不寒。但是秋天却一如既往的令人伤感,空中的气息麻痹着每个人的思绪,天气萧索而令人不悦。独自漫步期间,带来的是令人彻骨的寒意,这种时候并不冷,是自己的心冷了。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豪情千丈的汉武大帝亦有感于斯。而最负深情的柳三变却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纵横古今,秋天的伤悲淹没了豪情亦掩盖了深情,为之换上了迷惘的外衣。
一叶知秋,陶潜榈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早已诠释。但叶落悲秋却已持续万年,这份伤感,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蔓延呢?
其实,人自多愁善感。闻秋之际,借景宣泄不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自然而悲或许是秋天能给人的一种别样的享受,我们大可将一年的伤苦尽数抛弃。
这也是一种美,一种感伤的美。叶的飘落不会停止,我们也不会因悲秋而遗世。
篇三:秋写景抒情散文
因为矛盾,秋有了遐想,有了希望......——题记
萧瑟的秋风弹奏着一曲长恨歌,哀怨地长裙扫地,泪洒大地。无尽飘落的叶,旋转、飞舞,最后无奈地落地。
不知已几次这样品秋了。我似乎很欣赏文人墨客们的悲秋情怀,总是模仿着,一个人,走到楼梯口,用痴痴的双眸看鸿雁南飞,看秋风卷叶,心中也不免凄凉。尝试着,去感受所谓悲秋,让我对秋的认识有所不同。
秋在笔下似乎总是悲的,就像一条规律一样。我欣赏那不同的风骚,领略不同的秋韵。“银烛秋光冷画屏”的落寞,“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断肠人在天涯”的孤苦。历史的轮回,在秋风中回荡,曾经的哭泣,欢笑,呐喊,远古的马蹄声,黄尘中的战斗,叹息,在秋风中远去,被几度春秋淹没,销声匿迹。
回忆小时侯,同是写秋,当时不懂怎么写,老师列举了一大片写秋的“经典”,当然是什么丰收,什么吃水果。当时,我“聪明的”随大流写了“农民伯伯高高兴兴的丰收”,结果一个A+还被当范文。童年的我幼稚的认为,这就是秋吧!
经历了十几回秋的我,在陌生的初中,又一次迎来了这个矛盾的季节。风,依然凛冽,雨,依然斜飞,叶,依然飘落,雁,依然南飞。不同的,是我,我不再是那个幼稚的男孩,我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然而,花开花落,岁月流去,我所面对的,仍是那个矛盾的秋,是那把双刃剑,一刃悲,一刃喜。有人说,悲,有人说,喜。或许,两样都是。
我所面对的,仍是这样一个秋。那么别致精巧的秋月,那么别有情趣的秋雨,那么充满诗意的落叶,那么美丽如画的秋日风情。在秋风中,我思绪万千,以往的事,浮现,刻下一道道秋痕......篇四:秋写景抒情散文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舞,曼妙绝伦的舞姿,是在感恩滋养它的大地;鲜花褪尽芳华,花瓣枯黄殒落,化为明朝的春泥,清香犹存于秋风。没有春的繁花似锦,没有夏的火热激情,秋是安静的,宁谧的,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生命的点点滴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再美丽的团扇也终于要等到秋天,如霜似雪,形如满月的团扇,在秋这个落寞的季节里,要么被收起,要么被弃置,发黄的扇面早已不复初见时的皎洁团圆。若秋不来得这般匆匆,时光能驻留在初见时海棠花畔,团扇怀袖的美好时刻,那该有多好。然而,即便是销魂的芳华,经历过秋的洗礼,一切都只是曾经的昙花一现。
秋意渐浓,乍暖还寒,放眼四望,苍老的梧桐落寞地静立于绵绵秋雨中,满地堆积的黄花,憔悴损,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旖旎与芳华;古道西风下的瘦马,踽踽独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寞的身影与漫天秋色融为一体。
秋,总能那么轻易地勾起人的哀思与愁情,让人为之伤怀。秋,就似毁灭梦幻的魔王,汲取芳华,仅留下失却生命气息的枯叶与凄清苍茫的芦苇,静静地叹息着秋的落寞。
然而,秋,并非总是单调的,凄清的,它也有明丽的色彩,豪迈的底蕴。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而上,飞过杨柳堆烟的庭院,飞过忧伤的雨丝与明媚的山河,将无限诗情引到九天碧霄。自古多少文人雅客逢秋悲寂寥,刘禹锡却独树一帜,偏言秋日远胜今朝。诚然,秋以其独特的色彩点染四季的画卷;秋风吹熟了累累硕果;淅淅沥沥的秋雨也为平淡无奇的生活添了几分韵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秋也是豪迈的,意气风发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也是简约中泛着明丽,绿意盎然的青叶固然惹人喜爱;而秋叶也是别具风情的,红艳似火的枫叶燃起如火如荼的激情,即便是满地堆积的枯叶,静静地踩过,也有一种舒心的感觉。秋天的颜色,火红的,金黄的,都会带给人沉甸甸的喜悦。
秋,没有春夏的灿烂,倒更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更有深沉韵味。秋,并不总是落寞单调的,怀着豁达的心境,我们就能尽情领略秋景的豪迈与内在底蕴。
秋意渐浓,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怀念,忆起百花争妍的春,凉风习习的夏以及那些日子里美好的过往。或许,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岁月的磨洗,却只是眷念着那曾经不可理喻的依恋,即便是年少时的肆无忌惮。在秋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放飞新的梦想,在青春的旷野挥洒汗水与激情,憧憬明朝的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