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虫之夏抒情散文
武汉的夏,无疑是对“火炉”最贴切的诠释了,作为“钢都”也真是物尽其用,要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武汉人必是有话语权的。
身处极寒之地的苏联人以钢铁般的意志重新为其定义,但究竟少了些温度。中国人则不一样,国人自古便有如干将莫邪者以身炼钢的先例,武汉人更是深得其精髓。
身处在“火炉”中的我像是行走中的铁素体,在炉火中暴怒、翻滚、扭曲、抽搐……此时的奥氏体离马氏体差的只有一道淬火工艺。
武汉的夏,是冰镇柠檬气泡水的味道,浮游的冰块间缕缕寒气夹杂着清甜汇入鼻腔,玻璃杯舔湿了手心,又一阵热浪袭来,此时,火候时机皆宜,要开始“淬火”了,冷液入口,经流道进去腹腔,行将熔融的虎躯顿时一震,腹内高温结构遇冷液嘶嘶冒气,液体剧烈翻腾,气泡噼里啪啦地炸开,犹如一颗颗导弹被扔到海里狂轰滥炸一般。
“岩浆”逐渐冷却,微风从林中茶楼掠过,圆圆点点的光影打在身上,斑驳陆离。一只小虫潜伏于树荫的暗处,伺机从桌上爬过,但凡仁慈如我者必会使出如来神掌将其拍死,然后如佛陀般虔诚地为其超度。然而,我并未如此决绝,我在等,等这位小虫的“有缘人”戏剧性地出现,替它喊出那句最动听的话:
“刀下留人!”
遇到我或许是它虫生中的一场浩劫,若历此劫而大难不死,此虫必有后福。
我有心想让这福报来得再快些,决意将本已不多的冰镇汽水与之分享。顿时,似有长江之水自九天而来,桌上形成一只湖泊,一条河流,一片汪洋。小虫在甘甜的水中肆意地流淌、徜徉,抑或挣扎、呐喊……
它此时或是这样想的,“如此酷暑,有场免费地漂流,也不负浩荡天恩啊!”
亦或是这样想的,“信了你的邪,刚还勒大的太阳,一哈子就发大水了!”
想到这里,不由好生气愤,我决意助它早登极乐,如来神掌第九式万佛朝宗已准备就绪……
正当时,耳畔似有嗡嗡嘤嘤之声传来,来者体态轻盈,轻功极好,必是高手!观其架势身形纵是武当梯云纵、少林一芦过江也不过如此,其提剑盘旋于桌上,时而蜻蜓点水,时而踏雪无痕,似有将桌比擂,一较高下之势。若是刺客?却太过招摇,莫非是小虫的“有缘人”?那便是侠客咯?但我正欲出手之时也未闻其喊“刀下留人”啊!
说时迟那时快,他腾空乍起,剑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又如游龙穿梭,时而轻盈如燕,点剑而起,时而骤如闪电,落叶纷崩。真是一道银光园中起,万里已吞匈虏血。
我也丝毫不怠慢,先后使出佛光初现,金顶佛灯,佛动山河,都一一被其躲过。
终于,他突破层层防线,直取我中军,停驻于我髀骨之上,他锋利的剑向我刺来,直插入我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疼痛感迅速传递到我的大脑皮层,时机已到,我使出如来神掌第十式如来灭魔,一掌将其击毙。
他的尸身已经被我打得血肉模糊,我二指将其夹起,放于小虫旁边。虽然我看不清小虫的表情,但能想象,他必定悲愤欲绝,痛不欲生。我若有菩萨心肠必定成全了他,送他一程,但是我没有,因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死,而是生不如死。
回头想,这小虫必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苦命儿童吧,历经此劫,愿他能够成长成熟,愿他日后娇妻美妾,儿女绕膝,愿他在虫之上能把他虫当虫看,在虫之下能把自己当虫看。
夏虫之命于我不过蝼蚁,戏之杀之不过弹指一挥间,而我命于天地造物者而言,亦不过刍狗。天地可育人亦可杀人,或为生老病死,或为洪水猛兽,也或者只是你小区旁边工地的脚手架而已……一切于他也不过弹指一挥间罢了。
庄子说,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纵横四海不过方圆几里,于井蛙何异,人生百年不过转瞬之间,不亦夏虫,纵你富甲一方,显赫一时,纵我衣衫褴褛,落魄潦倒,你是大人大人大大人,大到三十六级天宫为玉皇大帝盖瓦,你乃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至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子挖煤,而终究你我亦不过同一虫样。
余温的晨曦独寂,温热的碧水迤逦,乌篷划过,杨柳飘拂。邂逅过大学的青瓦白墙,烟雨长廊,细看过雨水冲刷过的裂痕,品味过这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时光荏苒,岁月静好,往事依稀,韶华空明,你我转眼已非青葱,不知此间的少年佳人可曾来过?
第二篇:伤夏抒情散文
不知什么时候,眼泪又如迷雾般模糊了我的双眼。如梗刺穿喉般的刺痛,深深刻入骨髓。聆听心碎一片一片的掉落,心伤亦神伤。
打开深藏已久的书卷,试着去寻找那久违的幸福。颤抖着双手,一页一页的翻阅着那熟悉的页码,任深邃的瞳眸在字里行间游走,却也找不回曾经那熟悉的书卷气息。
忽然之间,那曾经在指尖悠柔跳动的文字,一颤一颤的从眼前漂过。我努力伸手抓住它,期望着它依然如过往般停留在我的指尖欢舞,可当我从瞬间的迷失中清醒,它却流水般在指尖悄然划落。
回过头来看着窗外炎炎的夏日。池塘边,几株白荷随风舞动。看,它们在哭泣!它们正用苍翠的双手轻拂双颊的泪痕。就连池中悠游的鱼儿也停下前进的步伐,围绕着白荷轻轻啜泣。它们是在为夏天而哭泣吗?
也许,它们是在为心底的丝丝躁动而悲伤吧。伤夏,总是那么伤,就连我也一样。一直以为那颗支离破碎的心,已被伤夏禁锢在亿万光年外的浩瀚中。可是胸前偶尔泛起的丝丝涟漪,却又那么的真实疼痛。
我以为自己已经看穿了,看淡了。相识又如何,相守又如何,相知又如何,分离又如何,相聚又如何,不过于可有可无的虚幻。就当是看惯了随欲恶厌的皮囊,悟透了苦若堪透的光阴,识尽了醉欲迷离的人生。
那天,我踏上了巍峨耸立的高楼,想用永久的沉睡来掩埋对这个世界的透彻识尽。可当缕缕青云迷蒙了双眼,回首俯望,却发现自己无法搁浅对这美好尘世的眷恋。
随手撕下一页满载文字的墨香满溢,当装尽满腹学识的纸飞机从手中挣落,心里既然空荡荡的。看着如蝴蝶般漂然远逝的纸飞机,它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再看着书桌上的古卷,对,你已经不再完整了。精装的皮囊紧紧实实的裹着你的华丽,但那华丽的深处却是渺茫的银河。每当夜深人寂,耀眼的银河总会发出闪闪星光,来照耀那无味而又荒凉的空虚。
多少个夜晚,从梦中醒来,发现脸上湿湿滑滑。静静感受,原来是泪海流过了脸颊。是谁,入了我的梦!是谁,入了我的心!是谁,偷了我的灵魂!
执笔书写遥远的幸福梦,窗外的知了却凌乱了我本就不平静的思绪。于是,放下笔,静静的躺在躺椅上休憩,只是久久的未能入眠。
伤夏,你扰乱了我的思绪,尘封了我的期望,禁锢了我的灵魂。伤夏,你何时才会随风远逝。
第三篇:关于夏的优美抒情散文
在蝉鸣声此起彼伏的喧嚣里,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47个夏。关于夏天、顾城的诗句最讨得人心欢喜:“墨绿色的夏天波浪起伏/浆在敲击/鱼在分开光滑的水流/红游泳衣的笑声在不断隐没/一切多么远了/那个夏天还在拖延/那个声音已经停止/”。
每每读到此句,幼时与父母一同在颐和园游玩的情景,便涌上心头。浓彩重墨,浮翠流丹,美到窒息的一幕幕,是记忆里专属的炎夏。
夏是别离。
当散场的钟声在空荡的校园里响彻,稚嫩的脸庞永被定格在那年的镜头里。再一次撑着阳伞走过道路旁法桐的庇荫,抬眼便是无穷尽层次分明的绿。细碎散落的阳光,好似夏夜里繁密闪烁的星。就连偶尔掠过伞沿不小心跌落在肌肤上的光晕,仿佛也在邀约你一同感受这炙热的天气。
曾为了梦想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奋斗过的教室;曾被敲着脑袋指点过的迷津;曾每夜伴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列车发过的梦;曾与友人并肩行走聊过的希冀;曾相互嬉笑录在DV里的祝福,曾一起在小树林里淋过的雨……然而曾经,全部随着毕业那天的啤酒泡沫被日光蒸腾挥发至远方,只留下如今。
夏是微笑而确定的幸运。
曾思考过知乎上的一个话题,你所期待的夏天是什么模样?悄然心水过的夏季,是飞机划过天际留下的长长痕迹;是跃进蔚蓝泳池里水波给予的回应;是劳累一天回到家中,冻过的西瓜和空调散发的冷气;是一灯如豆的夜晚,趴在桌前陪伴你的猫咪;是你前脚跨进家门后脚便下落得雨;是溅起的水花哼唱过的小曲;是眺过红绿牌天边的晚霞;是踏过脚下的柏油路面蒸蒸而上的热气。
对于夏的热爱,不单单是出自于此。
汗湿的衣衫,敞亮的日光,曾骑着单车穿梭于家和课堂,也曾“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蹉跎时光。不论是劳碌困倦的午后,抑或暮色苍茫的夜晚,夏始终予以人最炽热的感情。
“眼看着阳光明媚,树木忽然间长满叶子,我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觉得生命随着夏天来临。”渐觉人愈成长,路途中愈多的艰难苦楚,然而每当面临抉择,都如同《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句,夏,永远会是重新开始的希望。
第四篇:夏之绝句
夏之绝句
刘建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善于捕捉瞬间的感受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和新鲜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自我阅读,能够品味出文章的美,能够根据文章说出作者为什么酷爱炎热的夏天?感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摘抄优美、新鲜的词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热爱生活,走近自然,珍爱生命。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文章语言形式的美和内容所表现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法指导
评点式自我朗读——自我朗读、品味、评点写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对本文极具诗意的散文的语言品味。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进行选读、品读、点读来直接亲近语言文字本身。
难点: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和蕴含的理。可以通过结合文中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加以解决。
疑点:文章第18小节的末尾“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这里的感情倾向似乎不同于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个问题可以将一段文字放到全文的整体背景,尤其结合上、下段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自读、选读、品读语言并相互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加深对课文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
收录机、磁带、小黑板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自我阅读、品味语言、感受语言形式的美。师生共同研讨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整体感知
简媜的散文是诗质散文,并不以识见广博,字句老辣取胜,而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练字见长。《夏之绝句》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意象和机警而妩媚的文字。
(三)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台湾作家简媜,以诗踏入文坛,已出版了七本散文集,每一本都有新突破。《夏之绝句》出自其第一本散文集《水问》。
2、听课文录音,积累下列词语(小黑板展示)
3、自我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分组朗读、品味、讨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修辞手法。比喻句的使用,生动新鲜的动词,句式的变化: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等等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并相互交流。
4、归纳小结讨论并在摘抄本上摘抄下你最喜欢的句子,同时对摘抄的句子用一两句话作点评,写感受或收获。
5、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加深对课文的深层理解。(1)文题为“夏之绝句”,文中写了哪些夏景。
(2)文中用骈俪文来写春天,用绝句来比夏天,借助想象分别表现出春天和夏天什么特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绘。
(3)有人觉得蝉声聒噪乱人心,而作者却情有独钟,捕促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想一想原因。
(4)作者在第18小节所发出的“„„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该作怎样理解?(5)学生补充:略 讨论明确:
(1)作者咏夏,并不泛写各色夏景,而是集中描写蝉声。先写童年捉蝉,再写晨间听蝉,午后蝉声,黄昏一面散步一面听蝉,全篇散文犹如一首绝佳的咏蝉诗章。
(2)将“春天”比作“骈俪文”,表现出春天色彩绚丽,百花吐艳,万物争春这样浓墨重彩的景象。
将“春天”比作“绝句”,既表现出夏天的诗意美,如“„„诗中自有其生命的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又写出夏天独特的声音,如“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绝句该吟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
(3)作者对于蝉声以绝佳吟唱视之,全出自于都市人对于天籁自然的渴求。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都市人,五官俱为滚滚红尘所污染,全无一点田园风光可抚慰疲惫之心灵,身边俱是轰鸣的车声,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噪声中,忽闻窗外蝉鸣,怎不令作者感到如一条清澈洁净的水流可冲流耳朵,荡涤心扉;怎么不会像磁铁吸取铁沙一般,把作者整个心思都吸引过去,又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作者紧张紧扯在手里的轻愁。所以作者也说:“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静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
(4)夏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也是春至冬四季歌中最高亢的强音,这也许是充满着青春活力,亦秀亦健的作者与夏结缘相契的又一原因吧,在这些文字中作者表现出一种青春易逝,美景难得挽留的怅惘,这就使此篇散文超出了对景物的吟咏,心境的抒发,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美尽管总是瞬间的、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无不如此,但花谢花还开,月缺月又圆,因此,结尾“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至此,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5)学生补充问题研讨(略)
(四)总结扩展 扬春抑夏似乎是诗家传统,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偏偏推陈出新,喜赞夏天像一首绝句,终篇一想,全是出于对蝉声的喜爱,全文就是一首咏蝉的诗章,蝉声作为整体意象笼罩全文,层层递进,回旋往复,而章法井然,形象突出,在结尾又突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一年四季,我们往往也会对某个季节情有独钟,请选一季节谈谈自己的感受,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季节)。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摘抄优美语句。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夏天的诗文,与本文进行比较,如《小院的夏天》。附:报书设计
夏 之 绝 句
简 媜
蝉声足以代表夏:童年捉蝉,晨间听蝉,午后蝉声,黄昏边散步边听蝉 夏天像一首绝句:朴质的自然诗派
抒情的边塞诗 ——蝉声,亦是生命之歌
九、教学反思:
1、教学本文时,由于预习工作做得较好,因此,一节课完成比较轻松,学生的自学质疑比较到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对局部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因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1)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2)为什么说“蝉亦是禅。”(3)“何处惹尘埃”出自何处,怎样理解?(4)文章语言优美,形式独特,但文中有不少的倒装句读起来咬口,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我们不应该提倡,更不应一味地模仿。(5)„„
2、在“总结、扩展”时描绘心目中的某个季节的同学十分主动积极,他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用比较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季节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由于许多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对于文中一些主观色彩很浓的较晦涩的句子理解起来困难较大,特别是中下层学生,因此,教学生留心生活,认真体验,感悟生活是今后语文老师指导的重点之一。
4、在欣赏佳句妙句上,有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所限,找出的句子毫无特色可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⑵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⑶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⑷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⑸ 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
⑴ 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⑵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⑶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⑵ 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教学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教学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教学教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诵。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然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2、品读前三句:
⑴ 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是什么?
要点:总写了—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⑵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写,后分写。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3、品读分写部分:
⑴ “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要点: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
⑵ 品读“长城”、“大河”几句。① “惟余莽莽”的意思是什么? 要点: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② 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③ 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要点: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④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
⑶ 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①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比喻、拟人。
②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扑丽;二者义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像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
⑷ “长城”、“大河”利群山、高原的描写,情态上有何不同?
要点: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4、品读最后三句:
⑴ “须”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等待。
⑵ 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先让学生发挥想像去体会,回答,然后教师明确。)
明确:这儿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像,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四、梳理、总结
总结这首词的思路与写作手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⑴ 修辞手法小结:
要点: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⑵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要点: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 ⑴ 朗读这一部分。⑵ 表达方式的特点。
⑶ 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⑷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内容:背诵这首词。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1、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2、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3、“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5、“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6、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今天作比较。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五、总结,练习。
第五篇:承受之重抒情散文
撑着伞独自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明明是五月末了,应该算是夏天了吧,可还是会下这种“润如酥”的小雨。青岛就是这样吧,春天缠绵着不愿离开,一晃眼却是仲夏。本来就绿的可爱的叶子在一场雨之后变得越发娇嫩,越发青翠欲滴。
空气中传来丝丝泥土的气息,忍不住深深地吸了几口,再努力吐出几口浊气,压下心头的不适。努力的告诉自己,没过就没过吧,又不是通知你癌症晚期,但每次提醒都会牵动心中的那一丝痛处。看看四周美妙的景象,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我那么悲伤,由内而外的悲伤。
这样的日子适合找个角落哭吧,是啊,好像好久没哭了,真的好久了啊。记得上次还是去年替同学去体育考试却被她老师不顾她人尊严把我训哭的吧,当然我没丢脸的当着全班人的面哭。再往前是高一期末考试失利的那次吧,自那次后,我告诉自己,不再为该死的成绩掉一滴泪。
后来便真的没哭过,考的再烂也没有过。这四五年来,只哭过这两次。有时我都怀疑我的泪腺是不是坏了,就像我不确定我的立毛肌是不是还能发挥作用,非得到天冷的时候穿的单薄点出去走一圈,看看是不是能起一身的“鸡皮疙瘩”。现在,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泪腺没有坏,要不怎么感觉眼睛像今天的空气一样潮湿。
其实,失败本身是不足以打垮一个人的吧。打垮一个人的是明明自己足够努力,付出自己的体力精力,乃至前所未有的信心之后,却还是一无所有吧。就像我,为了科三,逃课去练车,倍受心理折磨,连续熬夜两天,体力不支。满怀必胜的信心,却还是挂了,挂在最后一脚把油门当刹车。
“驾照”这个词搞乱了我大二的生活。科三没过之后,带来的不仅是每次想起时的苦涩,还有深深的疲惫。也就是那么一瞬间,感觉好累,好像停下来,连呼吸都停下来。这就像导火索一样,点燃了我心中压抑了很久的负面情绪,对未来的恐慌,身上担负的沉重的责任……
所有的一切,就这样一下子压得我透不过气。大二的我,渐渐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不,是渐渐正视了生活的不易。我不能再像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能再心安理得的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更不能无耻的逃避这一切。
再深吸一口气,缓存一下思绪。雨还在下着,叶子还在晃着眼,大步向前,晚上的课快要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