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

第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一)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平台

在调查中,高职高专学生对“你参加最多的文化活动是什么”的回答时,有28.7%的学生“学生社团或协会组织的活动”,这是选择中比例最高的一项。这表明,学生社团是当前高职高专校园中举办校园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学生社团或协会因其与学生距离最近,对学生的需求、爱好了解最深,在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它们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所以,学生社团已经成了当前大学校园里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最活跃、最主要的平台。

(二)娱乐兴趣类文化活动

最受学生喜爱在调查中问道“你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是”,选择娱乐活动、艺术活动、兴趣活动这些令人欢愉轻松类型的活动的学生分别占36.8%、20.8%和16.8%,在所有的选项中居于前三位,共计达到74.4%,占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而在问道“你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时,有27.8%的学生认为是兴趣所致,在所有可能回答中处于第二位。另外,调查中问到他们心目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什么样时,有16.9%的学生认为应该是能放松娱乐自己。通过上述的这些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那些有娱乐性、令人感兴趣的轻松欢愉的校园活动在当前高职高专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他们积极性高,参与性比较强。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把那些比较严肃的知识、技能活动参入一些娱乐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得到了锻炼,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因学习和社会竞争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三)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以功利性为主调查中,有77.3%的学生明确回答他们理想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有利于他们学到东西或交到朋友;而对“你参加最多的文化活动是什么”的回答时,28.7%的学生选择社团或协会组织的活动,18.7%的学生选择竞技性活动,选择这两种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的文化活动的学生共计达到47.4%。当在调查中问道“你对你校的学生文化活动的最大看法是什么”时,有17.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实用性不够;而在回答“你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时,只有7.2%的学生选择“公益活动”,4%的学生选择“文化讲座”。高职高专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可能与他们当前面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加之高职高专学生的社会劣势越来越明显,他们就业也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必须要更好地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这种要求也直接反应在高职高专学生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他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学到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公众场合所需要的胆量、勇气等,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所以,只要那些有实用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他们都比较愿意参加,而对那些注重精神内涵、文化修养、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相对较弱。

(四)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有待提升

尽管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在每学期开展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学生需求等这些内涵性的东西还不够。调查中问道“你对你校的学生文化活动的最大看法是”时,有31.2%的学生选择“活动参与性差”,有27.2%的学生选择“活动质量有待提高”,这两项反映校园文化活动内涵高低的选项共计有58.4%的学生选择,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还需要在质量上深挖,提升活动的内涵。另外在关于“学校的文化活动最主要的不足是什么”的问题上,有47.2%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主义严重,为举办而举办”,有35.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古板单一”,有17.8%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过时”,这也正好反映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不高,内涵有待提升。质量和内涵是文化活动的灵魂和生命,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源泉。如果校园文化活动缺少了相应的育人理念和精神,或者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其结果就只能是为活动而活动,出现数量重于质量、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文化活动本身应具有的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素养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

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实施措施与途径

为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顺利进行,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需要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途径。

(一)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

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和制度,在政策和意识上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监管性和统摄性。另一方面,是良好地贯彻和执行完善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发挥应有的效力,就必须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去严格地执行。否则,它们就是停留在人们口头上、意识里的符号,只是走过场和文字游戏。

(二)加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

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牵涉面广,涉及的部门多,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复杂,需要协调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合力,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因而,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说来,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由学校党政的主要领导牵头,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形成。这样,全校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容易达成共识。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也容易做到分层管理、条块结合,各部门、各人员密切协作,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率性。现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组织系统性差,组织结构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缺乏整体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应有的重要作用。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少引导、没有规划、重形式轻内容等无不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缺乏坚强的领导有关。所以,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的领导组织机构是保证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和谐、顺利的关键。

(三)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

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前者是显性物化的投入,后者是隐性的软投入。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投入就是解决包括经费、场地以及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运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和设施等达到一定的标准,使其顺利开展。学校在进行物质投入时必须考虑把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进行的必要物质投入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投入就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校精神、价值观念、文化理念、校风校貌等的培养和塑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投入需要以物质投入为载体,在显性的物化存在上得到体现。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投入需要精神投入来升华,隐性的精神文化是显性的物化存在的灵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底蕴不足,文化品位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中重视物质投入,却忽视精神投入。所以,在校园文化活动投入中既要加强物质投入,更要重视精神投入,从而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篇: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2009年2期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了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与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职院校具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作为科学文化与职业技能的传播主体,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凸显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基地,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国人提及并重视,它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文化产物,具有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明确提出并有不同的诠释。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校园及其中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气息、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应该囊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也应该囊括学校的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既有隐性的表现,又有显性的表现,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内,在创新中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既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有属性的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文化载体要传递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各类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宣传设施、校园环境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校园内每一个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和理念。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如我院在校园内树立以1960年版一元人民币正面图案,我校毕业生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雕塑,展示我院悠久的历史和办学特色,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们置身校园时,单是这些附加建筑传递的历史信息,映射的人文精神及其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亦可以起到催人上进、令人奋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校园设施自然会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真正形成和谐校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现状、发展等特点,在设计上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在建设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文化积淀是内聚力建设之源

文化积淀是反映高职院校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传承意识状态,是学校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互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所有成员所共识的一种群体意识。文化积淀及其表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犹如一个人的秉性,是学校的灵魂,这是激励大学所有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是大学社会主体发展的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的内聚力之源。校园文化积淀的生成源自学校内部,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这种色彩使得各所院校各有特色,避免了学校千校一面。学校的特色,不仅仅是教学、办学和专业上有特色,还要关注它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形成自己的个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传承会鼓励自己的所有成员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与校园文化相近乃至相吻合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校园文化积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文化,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思想观念。这种校园思想文化自然会使师生员工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使教师能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让师生都能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然而然地塑造和发展自己,从而养成与学校的思想文化一致的思想文化素养。第二是感情纽带,是广大教职工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和眷恋。第三是校园风格,包括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校徽等等,是校园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第四是凝聚力。每一种校园文化积淀形成的核心都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它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是激励学校所有成员奋发工作的源泉。校园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要素,它是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当中,由一代代大学成员共同创造、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和成为学校师生员工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办好一所职业院校一定要有很好的文化历史积淀。

(三)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

校园行为文化是职业院校的运行和互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终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互动等方面。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及其操作过程内化到师生员工的思想过程和外化过程,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优秀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对学校而言,优秀更重要的不是事件的过程,而是一种风气、一种精神,也就是一种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被学校成员普遍认同,成为群体的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并显现为群体的行为,才能逐渐形成为学校的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学生品格塑造功能。即引导、规范学生外在言行、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品性的功能。第二是指导科技文化的功能,即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形成的文化氛围。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都比较突出,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训实验、顶岗实训和能力培养等行为方面也相应要形成各自的特点。第三是指导高职院校文化交往的功能,即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提高力学水平、扩大办学领域,通过产学研服务社会,通过组织师生到工厂、企业实习实训和与校内外学校的联合办学所形成的—种新的文化氛围。这些行为,对于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锻炼师生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走开拓创新之路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是引导学生消费的功能。大学师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业院校特有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指向等所形成的消费环境,形成其特有的消费文化。对许多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种全新的体验,把握不好消费就可能加重学生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五是体现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度。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

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四)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是师生的行为准则,是校园内在运行机制的基础,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文化的传承引领,制度是根本。制度建设实质上是建设、强化、内化和形成行为准则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关注每一个教职工个体和活泼有序的管理环境,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师生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与其说是为了管理,不如说是为了校园的文化积淀。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是问题的关键。一些高职院校盲目模仿高校校园文化模式,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特色的一面。出现校园文化建设严重滑坡的现象,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职业院校人文精神积淀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缺乏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数学校重视和发展建设还远远不够,以至于校园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停滞乃至萎缩。

高职院校在大发展时期,人们往往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忙于学生就业安置,却往往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即使意识到了,其建设速度也远远落后于教学楼、体育馆和光缆等等。于是,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化了的文化,如粗俗文化等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有迅速渗透入校园的趋势,且具有出奇的吸引力,很容易迎合青年学生,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还没有达到校园文化自觉,有可能还要为之推波助澜。与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相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显然都跟不上需要和期望,要使其能够真正体现出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就要有意识地建设适宜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第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升华。2005年10月教育部周济部长来我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性人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学校、从社会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却形成了一种仅重视“智育”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清,工作不到位。

第二,重教轻学,忽视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很多高职院校还未能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更多的是单一的学校教学。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办学不仅仅是为了“授业”,同时也应该重视“传道”和就业。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是硬任务。而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归纳为课外活动,可有可无。抓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多,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少,缺乏管理和引导。

第三,只重视正面说教,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学校可谓是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教育,正面说教的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少,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教育和氛围之中,缺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创新。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和客观条件限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校园文化建设很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设施简陋、布局凌乱、品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校招生规模一再扩大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更是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科学有序地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校总数的61%以上。2007年,高职在校生为861万,约占普通高校的50%;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校的50%。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中专升格而来,因而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很多院校的设施数量少、条件差,校区分散,实验实训条件也比较简陋。学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基本上是在过去历史的“惯性”的基础上逐步新陈代谢,新的与高职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也迫切需要冲破过去历史“惯性”的束缚而重新塑造。校园文化具有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的强大育人作用。对高职院校来讲,面临学校条件有限,学生文化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现实,只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培养出知识、技能和能力接近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更有其特殊性和迫切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选择、批判、适应、创造、发展和传承的过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亦如此。应该借鉴和吸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特色将其延伸、发展和创新。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高职校园文化同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以如何凝练和塑造学院办学的个性特色,则是校园文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在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的差异,表现出各个学院校园文化的不同。而校园文化缺乏个性,是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具体表现,只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各领风骚。

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要与凝练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从长远来讲,办学特色是一所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办学特色内容丰富,如学科特色、行业特色、民族特色等,但一所学校最本质、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文化特色,这是一所职业院校的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特征。因此,凝练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突出和彰显办学特色,要立足于与本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本校优秀校园文化传统。

凝练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还要结合时代特征,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在互动中吸取精神和经验,不断丰富本校校园文化思想内涵,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鲜明的个性。一所学校从其建校伊始,就是在创造自己的个性化的历史。高职院校要善于从历史沿革中归纳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其途径、形式和侧重点应该结合自己的和周边的条件,找准学校的历史传承和校园文化定位,找准方向,发扬并彰显自己的特点。只有那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自觉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的学校,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继承和创新性的特点。凝练校园文化特色还要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在学校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共识,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外显行为。同时还要引导师生员工以科学的精神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理智的态度选择先进的外来文化,在坚持办学特色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前提下,繁荣学术、创新办学机制,邀广大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自由驰骋,将校园文化中传统的、现代的精华与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交融、协调、整合、再造,保持并有所创新。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倡领导者自觉身先示范

自觉就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需要外部激励和要求,主动愉快地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亦如此,要求领导者在对校园文化的本质、规律、价值的认识和定位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在感性和理性层面上进行内化和外现。这种自觉自然会在全面、系统、科学和长远的基础上引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领导者要做到自觉就必须加强学习,这是决策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学校领导若能自觉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国家宏观需求和学校自身状况,从创新办学理念、凸显科学理性等方面着手,必将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者还要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引导和培养全体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氛围。

良好的办学理念是指导一个院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均比较短暂,短暂的历史既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开放的观念体系做指导,凸显科学理性,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精华,铸造自己的人文传统,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运行和习惯行为特色模式,就等于抓住了机会;反之,新学校创建伊始的随意、盲目和混乱也将会形成一个院校的风格和习惯,不好的习惯也是一种自觉。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良好开端和形成良好运行模式的根本前提。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全方位统筹协调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既需关注整体构思、设计和实施,又要统筹校园载体、行为、文化积淀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使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和谐统一。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人际互动、学术关系、校内外合作、传承与创新习惯等等,属于行为文化,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是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管理体制、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是制度文化的体现。多形态的校园文化元素协调建设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处处体现着一个院校的整体特色和时代特征,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共进,并逐渐演化为群体的意识。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强调良好的文化活动设施与浓厚的学术气氛的和谐;优雅美观的环境与师生健康心灵的和谐;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汲取高校的传统文化精髓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共同财富。大学是知识库、思想库和精神库的总和。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先进科技的普及者、社会文化的反映者。国内外高校历史性的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学习和借鉴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用战略性眼光审视高职教育的事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对成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体现并汲取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追求和特质,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来发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的方向,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校园内的各种文化现象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无所不在,渗透性、传承性和发展性并存,校园文化也如此,它浸透

在全体师生的全部校园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也通过各种包括自发的校园文化现象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体育文化、课桌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化、饮食文化、时装文化、寝室文化、甚至厕所文化等等,只要有师生出现的地方就有相关的文化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多样性甚至自发性等特点,满足了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的需要,体现了他们成长过程吸收力强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思想潮流不断激荡、各种文化现象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不良和腐朽。只要有活泼向上、求新、求异的年轻学生,校园文化现象就会丰富多彩。校园内各种文化现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又给理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动态管理的难度和要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有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稳定教学秩序的“约束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学习的“凝聚功能”,又有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融合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岗位能力的“激励功能”。要注重借用各类载体,如校训、校史、校徽、校歌、第二课堂活动等等,引导好大学生的自发的文化现象,使各类文化现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精神食粮。总之,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件少有同类借鉴模式、正处于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所以影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会更多。只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服务。

第四篇:五年制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现状与对策_职教论文

摘要: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从兼职教师的来源、发挥的作用以及消极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五年制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提出具体对策。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兼职教师;现状;对策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又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大部分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院校来说,大部分教师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很扎实,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但在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方面还有欠缺。针对这种状况,很多学校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五年制高职教育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开发新专业。当然专业调整也会带来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与经验不足的问题。聘任兼职教师是五年制高职院校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关于兼职教师的涵义与界定,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因此,高职院校内部的“双肩挑”教师,学院外聘的基础课教师等都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兼职教师的现状

(一)兼职教师的来源高等院校与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灵活性较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五年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给予了比较自由的空间,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院校的师资、设备、原有专业以及与社会的联系调整原有专业,开发新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的状态,一般都在10个以上。由于专业设置数量多、涵盖面广,涉及多种行业、多个企业,仅凭高职院校或某一个系(部)一己之力很难满足师资需求。为了符合五年制高职的教学要求,对一些实训实验较多、较新的专业主要从高等院校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专家、工程师以及高级技师等,强化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empirenews.page--]企业和高等院校的退休专家由于在职的高校和企业的专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平常也较忙,有时教学工作会与单位工作相冲突。如果直接聘请已经退休的专家和学者,问题基本可以解决。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些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了贴补生活费用,常在校外寻找兼职工作,而五年制高职院校也希望有一部分具有最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所以就直接聘请在读的研究生。他们一般具有最新和最前沿的知识和能力,对本校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产学研结合能力的加强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些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到五年制高职院校应聘为兼职教师。具有某一方面丰富经验的自由职业者社会上有一些没有固定职业的自由职业者,由于在社会上长时间的磨炼,在某一方面具备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例如在企业中搞销售的人员以及在社会上做中介的人员等等。聘请他们可以使学校了解哪些专业是社会急需的专业,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踏入社会少走一些弯路。

(二)兼职教职的积极作用可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聘请兼职教师,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人才资源的作用,减少固定编制,提高办学效益。另外,兼职教师如果责任心不强或教学效果不好,学校可以直接辞聘换人。而专职教师如果出现此类情况,经培养仍不符合教师要求的,学校尚需为其调换工作岗位甚至背上沉重的包袱,这对学校的资源配置及其办学效益显然不利。同时,兼职教师只拿课时酬金,远比专职教师薪金要低,据不完全统计,一般情况下兼职教师的课时酬金只是专职教师年薪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弥补五年制高职专职教师数量的不足随着五年制高制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整体数量严重匮乏。从湖南六所高职院校的统计数据来看,师生比平均为25.1∶1,尽管如此,这些数据多少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又如浙江省这一比例的最高值达到39.8∶1,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高职生师比的合格比值(18∶1)。所以,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而聘用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可以弥补和缓解生师比过大的矛盾。[!--empirenews.page--]可以改善五年制高职的教师结构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结构及专业知识结构来看,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年轻教师比例过大,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比例很小。2005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6个省53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工作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在二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13.2%的院校处于C等级,有75.5%的处于B等级,处于优秀等级的仅占11.3%,这是所有15个二级指标中评估为A级的最低比例。通过引进兼职教师,学校可以从各个方面平衡原有教师的结构。可以提高五年制高职实训教学总体水平由于兼职教师主要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所以,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可以加强五年制高职学校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联系由于兼职教师可以直接从其他高校知名教师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挑选聘用。因此,有益于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可以加强五年制高职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由于兼职教师都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技师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既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情况,又了解学校的情况,在他们的参与下,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相对容易搞好。

(三)兼职教师的消极影响部分兼职教师责任心不强大多数兼职教师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兼职教师的确存在思想不稳定、工作责任心不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经常迟到、旷课,并有在课堂上接听手机的现象,从不注意学生的反应。有些兼职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差兼职教师大多是专业工作者,他们当中既有工程师、高级技师,也有服务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都有一技之长、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职业和工作性质的不同,他们当中很多人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有些兼职教师甚至根本不懂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因而时常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理论与实践错位、教与学脱节等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能尽如人意。[!--empirenews.page--]有些兼职教师教与学相脱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一部分兼职教师由于有自己的专职工作,所以在授课之前匆忙浏览一遍教材,对教材理解不够,钻研不深,使教与学相脱节。还有一部分兼职教师,特别是一部分退休人员,他们根本不按教材讲授,而给学生讲授一些他们非常熟悉但已经过时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兼职教师没有课后辅导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考核,加之兼职教师居住地离兼职的学校较远,大多授课结束就离开学校,没有课后辅导。对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没有课后辅导,仅凭课堂听讲,很难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每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有变动,有些人因为兼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与本职工作冲突,无法调整,只好放弃兼职工作。二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各学校给兼职教师的待遇不同,兼职教师当然愿意到报酬高、条件好的学校去兼课。三是有些兼职教师教学工作不合格,被兼职的院校解聘。兼职教师的管理对策对兼职教师的使用必须有计划、有方案每一学期,各个系部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聘用兼职教师的计划和方案。制定计划应以提高本系部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平衡教师的职称比例、年龄比例、学历比例等为根据,然后报教务处以及分管校长审批。教务处和分管校长应着眼于全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聘任计划与方案。必须取得主管部门领导、本校领导和兼职教师所在单位领导三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兼职教师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兼职教师与受聘学校之间关系松散,若即若离。受聘学校对于兼职教师的不合理行为没有好的办法处理,所以兼职教师才敢于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行为。如果受聘学校能得到主管部门的同意和支持,再联系兼职教师的所在单位,三方协商制定出既有利于受聘学校的发展,又能维护兼职教师的利益的政策,那么,兼职教师在受聘学校的工作就会像在本单位一样尽心尽力。[!--empirenews.page--]增加兼职教师聘任的途径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应广开门路,从各行各业中寻找。打破教师终身制是我国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社会进步要求高校面向社会开发教师资源,引入市场经济原则,改革传统的用人观念,建立教师来源多元化的机制,以增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相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小环境,并且相对封闭和稳定,要把目光投向整个社会,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寻找所需要的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找到才德兼备的教师,又可以使学校更加贴近社会。在发达国家中,兼职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长久而持续的策略,如美国的大学直接公开向社会招聘教师,招聘名额与应聘人员的比例高达1︰200。对于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经验,应该积极借鉴。严把兼职教师“入口”关增加聘任的途径只是增加了选聘的范围,要想把真正需要的兼职教师选聘进来,必须严把“入口”关。对于前来应聘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面试,首先,要说课;其次,要根据本校情况进行技能测试;再次,要进行师德测试;最后,要试用一个月,一个月后双方都满意,再签订聘任协议。加强兼职教师入校后的培训兼职教师入校以后,受聘学校应对其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来自非教育教学单位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对教育工作却不是很熟悉,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甚少。因此,对聘用的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紧密配合学校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提高兼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兼职教师的课时酬金要从优发放,而且应允许具备条件的参加教师职称评定,学期末或年终,对兼职教师与本校职工一同考核,与本校职工一样分等级、评奖并表彰。要适时召开兼职教师工作会议、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联欢会并组织其他文体娱乐活动。这样既便于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又易于兼职教师在心理上、感情上的认同和接受,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empirenews.page--]做好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工作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兼职教师在思想意识方面多少存在一些趋利性,加之还要顾及本职工作和学习,因而人员流动性较强,师资队伍不稳定。因此,应在提倡奉献精神的前提下,对兼职教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兼职教师协调处理兼职与本职的关系,灵活地安排上课时间,对于兼课过程中的食、住、行等问题,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给予帮助。另外,应尽可能邀请兼职教师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参与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教研活动,使其把兼职教师工作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来对待,使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运用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优劳优酬”对于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广泛称赞或为学校各方面建设提出有效建议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充分肯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根据需要考虑长期聘任,建立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而对于经考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不能胜任岗位的兼职教师,则要及时解聘。建立兼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要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和《教学事故认定处理规定》,并依照有关规定对兼职教师进行常规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教学常规考核一般应包括对兼职教师的迟到、早退、旷课、私自调课、更改上课时间、擅自请他人代课、泄露试卷、虚报考试成绩、辞职手续办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认定为教学事故,应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经济处罚。教学质量考核应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内容应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等,一般A等占10%,B等占80%,C等占10%。考核结果应与课时酬金发放直接挂钩,A等的课时酬金按110%发放,B等按100%发放,C等按90%发放。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资源库可以利用当地劳动人事局、教育局等人才档案,与政府、其他院校、人才市场、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各行业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摸清符合本校需要的教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并把他们的年龄、职称、学位、工作年限、业务水平等级、从事兼职活动的情况等全部登记造册,输入计算机,作为师资储备。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和查询兼职教师的个人档案,可有效避免兼职教师聘任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拓宽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

第五篇:高职院校药物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1当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资源有限

我院药学专业实验仪器种类多,但同一类仪器数量不多,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一般只有一两台,实验课,通常是分组(12组)进行,化学分析实验能保证单人操作,但是试剂的消耗量大;仪器分析实验只能保证小组操作一台仪器,不能保证每人操作;某些实验学生只能多个挤在一起在旁观看老师演示,动手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熟练操作。我院最近几年还大量购进了一些药学专业器材,可想其他学校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我院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更好胜任相关岗位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1.2教材内容不能突出药典

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脱节学生主要的辅助工具—药物分析教材,多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王炳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版教材按章节编写,以工作程序、药典→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各类药物分析→制剂分析→生化药物的分析→实训内容为主线,不能突出药典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按药典的相关规定操作检验药物质量)脱节。教材中实训内容,以目的要求→仪器、试剂配制→实验步骤→思考题编写,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和单项检验项目,体现不出药物的全面检验,在实际过程中,教师不讲数据处理学生就不会处理,不会下结论等。

2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建议

2.1教师授课方式改革

2.1.1注重培养学生控制药品质量的责任感

药物分析的对象特殊,不是一般商品,是药物(药品),药物(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息息相关,教师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毒胶囊”事件:2012年4月,被媒体曝光蜀中药业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测出铬超标。这两款药品属于日常用药,加之蜀中药业定价出奇便宜,在全国销量极大,影响极广。修正、金马、海外、蜀中等知名药企纷纷身陷其中,13个产品被曝铬超标可能致癌。我们的药品是“救命药”还是“毒药”与检验员的认真态度、责任感相关,这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2.1.2借助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我院药物分析实验室今年配置电脑,投影仪等,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本课程学习更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不只是播放自制多媒体课件,还可播放实验基本技能操作方法的演示录像、各种仪器的原理、操作录像及一些大型药厂、检验所等的药品检验环节介绍等资料,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药物分析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过程中易错问题采用图片对比纠正,使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覆盖全班学生视觉范围,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围观,部分学生无赖放弃好奇等等。

2.1.3整个教学内容以实验为主线,药典为标准,操作中学理论,学技能

整个学习以实验为主线,首先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与演示实验,然后是学生查阅药典配试剂、实验操作,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最后是教师总结实验,实践中归纳理论知识点,满足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后期教学中教师下达任务,学生根据药典的方法和操作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这样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因此在实验课前,根据要进行的实验的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一些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去课前进行预习,去思考问题。实验课上,针对学生的问答,老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和指导,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去理解、设计和动手实验,采取这种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②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让学生参加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可使之具备一定的实验室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可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部分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可安排一些简单试剂的配制及标定,仪器的调试及校准等工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习药物分析以实验为主线、药典为标准,直观实物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学习也较轻松,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比以前好,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教学资料。

2.2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为了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学生角色转变,以检验员的角色学习与思考:每次实验前思考并写实验预习报告:检验前准备工作,工作计划,思考这个任务怎么完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的试剂如何配,所需设备、仪器等。检验中的问题处理检验完后检验报告规范书写以及正确结论,最后讨论一下检验中的不足等。

2.3表现形式的教材内容改革

目前所用的教材内容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建议基于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所提倡的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下,药物分析教材应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应按模块、任务、项目来编写内容,具体为模块一总述:药物分析对象,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模块二典型药物分析;模块三检验工具——简易药典(凡例→典型药物质量标准→附录:典型药物分析试剂配制,所用分析方法→索引等)。教材一部分为药典的缩小版,有人会疑问,为何不用药典,药典的价格昂贵,目前不能做到人手一本,但教材能。

2.4考核方式改革

科学的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能够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重视程度提高,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学习。目前我们的考核方式并不完善,采用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在以后的考核中将采用平时实验情况(60%)+期末理论考试(40%)。每一次实验都进行考核,其中平时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准确性、不足分析与正确的处理等等都是平时实验情况。最后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成绩给出综合评分。如果成绩不及格,给一次补考的机会。总之,在药学专业课程中药物分析课程非常重要,通过对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内容改革,更能满足学生对相关岗位的需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实践、探索,才能找到更适合药物分析课程学习的教学方法。

下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通过礼仪、道德的教育来提升个人品质以及国家的文明和谐发展。目前礼仪教育是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

    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摘要]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协调,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面对新形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刍议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陈新民 [文章摘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提出问题,采取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业余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学生业余生活现状调查报告.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摘要】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多年,但其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教材改革跟不上教学改革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研究......

    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管理与实践论文

    【摘要】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运动队建立和和维护正常训练、竞赛、学习和生活秩序的必要措施和基础。运动队的管理要体现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重视个性发展。在运动队......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还必须会“动手”。要培养具有出色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就必须从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入手,只有立足高职酒店管理......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模版)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 陈 红 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以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为基础,提出今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