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方的梦优美散文
关于远方,每个人都有一个梦,远方的梦。从朦胧到清晰,从遥远到眼前。小时候远方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远方,那好像是天边的地方,那么远,远到看不见。记得很小的时候唱的那首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那时候就有了远方的梦想,向往着什么时候能去北京,去看看伟大领袖住的地方。那是最初对远方的向往,带着无限的虔诚。虽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知道有那么一个神圣的地方,渴望能够去看一看。
后来上学了,对远方有了新的向往,看了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对那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地方充满了向往,那是一个多么美的地方呀,山美水美,人更美,还能张口就唱出好听的歌曲,能去那样的地方该是多么好呀。到现在对电影的情节记得不那么清楚,可对那美丽的地方却记忆犹新。在课文里学到的漓江的山水,描写的那么美,那么让人心动,真想立刻就能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去那山清水秀的桂林,呆上一辈子有多好。
像小学课文里说的那样,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那些美丽的远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让人憧憬,让人向往。电影《五朵金花>讲的是彩云之南的故事,对故事的记忆远没有对景色的记忆深刻。到现在都还记得苍山下,洱海边那美丽无边的景色,记得蝴蝶泉边找阿妹的动人歌声。那美丽的少数民族的服装,那动人心弦的歌声至今还记得那么清楚。什么时候能去那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美丽风光里的那些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都有怎样的喜怒哀乐,有怎样的风土民情,那该是多美的事情啊。
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想去桂林那,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我想去桂林那,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时间,我却没有钱......。”人不能想去哪就能去哪儿,总有这样那样的牵绊,不能如愿。对远方的向往也就成了梦,看看书,看看那些关于旅行的书,跟着旅行者的脚步,去感受旅行者的快乐,也是不错的。那时候特别爱学地理,爱上地理课,从地理书上知道了那么多美丽的地方,现在有很多的渠道可以了解远方,虽不能身入其中,也能领会一点远方的魅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读着这样的诗句,眼前就会出现那苍茫的大草原,对远方的向往又多了一份内容。远方啊,远方就是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
只要是自己不曾去过的地方,都是远方,高山大海,平原,高原,每个各地方都有它特有的魅力,高山的巍峨,大海的波澜壮阔,草原的辽远广阔,高原的绮丽,都有无穷的吸引力。吸引着心灵,向往着那些地方。能够去远方不是一天的梦想,很久就想如果可以放下一切,背起行囊去远方,去那些向往已久的地方。把人世的一切烦恼都抛开,不管不顾的去远方。看一看那些美丽的风景,看一看那些从未见过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尝他们的一日三餐,那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每个人都有对远方的向往,都有远方的梦,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远方的梦。有钱人走遍了全国,走出了国门,走到了国外。他们能领略异域风情,那是很令人羡慕的。没钱的人只能在国内走走,还得是那些花钱不多的地方,这样也知足的,看看那些跟自己家乡不一样的地方,也挺好的。虽然也有对外国的向往,然而也只是向往而已,没有那么强烈的念头。看一看那些关于外国的风景风情的书,电视,画册,电脑视频过过眼瘾也不错。
现在看来远方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只要心里有要去远方的信念,总有机会可以实现这个梦,可以去一次远方,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高山,大海,纯净的蓝天,还有如画的风景都会在眼前实实在在地出现。现在交通那么发达,去哪里都很方便,只要有时间,没有钱也可以去远方,不见有人骑摩托,走遍全国,也有人骑自行车也能行遍天下,还有一个孝子,拉着平板车,带着自己的母亲走天下。这样事例虽然不多,也让那些心怀远方梦的人肃然起敬。
像古时候的徐霞客,不就是自己步行走天下,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那时候不光是交通不发达,路也没有现在这么好走,那可真是艰难险阻,可是人家也走过来了,一路走,一路写游记,那得有多大的毅力,多坚强的信念,才能够支持他走遍天下,并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也是历经了千难万险,才走到了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到了经文,现实中的唐僧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天竺国的,不像小说和电视剧里那么热闹,有徒弟保护。古代有太多徒步走天下的人,数不胜数,有的留下了游记,有的写下了美丽的诗篇。想想那些古人,真的很佩服他们,现在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给自己找理由,不能圆自己的梦想不是自己的原因,是有许多说不通的理由存在。
所以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它,远方的梦不能只在心里想想就行了,要去远方,要趁早啊,不要等。收拾行囊,奔向远方,远方的梦并不遥远。远方在召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行者的脚步,只要能够迈出自己的脚步,远方的梦就在眼前。走啊,去远方,远方正在召唤。毫不迟疑,绝不留恋,走吧,远方的梦就在前面。
第二篇:远方经典优美散文
一
从繁杂的事务中脱出来,决定去远方走走,一个陌生的辽阔的远方。
这一程,我注定与秋同行。出发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你带上另一个季节的衣服就可以了。而此时,我还是短袖裙装打扮。难怪一个姐姐带了满满一箱子夏装,不得不从我那里一件件裹上身御寒,我们身在此时,不解他方彼时,难免会吃一点苦头。于是带了另两个季节的衣物,带上不悲不喜的心情,从此地浅浅的秋去探寻远方的深秋,向北,一路向北。
一列自北京西站出发的列车开始前行,三十三个小时的旅程一点一点把我与家的距离拉远。年轻的时候,出去旅行总是兴奋异常,早早地准备,而此次没有特别高兴,就像是出门几天,没有人牵挂,也不必牵挂别人。几个姐妹打牌消磨时光,而我更长的时间是在车窗前看一路的风景。
伫立车窗前,看那一簇簇绿,继而黄绿相间,最后是黄和红的纠缠,最多的还是黄色,至于残红扑籁籁的落下还有些时日吧。这一切像极了匆匆消逝的青春和无法把握的爱情,还未曾来得及告别,一个转身,就已经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变了颜色。
这一程,我注定与月同语。远方的风景的确不一样,温度不同,纬度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至于那里的人怎么生活,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都不曾知道。因为我只是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栖息的酒店只是短暂休息的地方而已。匆匆地,早出晚归;匆匆地,一闪而过的风景。记住了什么?记住了荒凉,连绵的沙漠、丘陵远远地延伸到远方;记住了近处偶尔有绿洲,那里生活着嘈杂的人群,没有表情,和我交集着陌生的眼神。我的眼前此时闪过在火焰山大峡谷那片绿色里生活了200多年的唯一住户。门前居然还有一条不深不浅,不急不缓的河流。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路最为关注的是月亮。相机里定格的有五彩滩那浅淡的半个月亮,白沙湖多半个月亮,还有从火焰山大峡谷返回时从东山升起的满月。月亮知道我的心事,从一弯新月,到圆圆的明月,每一点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月亮没有表情,它的光似乎浅浅淡淡,不是给我的。希望在远方有一个人把一缕温暖的月光送给我,然而只是希望而已。
一次短暂的旅行,错过了八月十五的月圆。中秋了,看见异乡的月从东方的山梁上慢慢升起,忍不住想家了。儿子在晚饭时候打来电话,在远方的荒凉的、寸草不生的地方听见亲人的声音,顷刻拉近了与家的距离。我告诉他:在他乡,我吃了一块月饼。
二
我从一瓶盛开的菊花里看到了秋。
也许从一片叶子轻轻落地的声音判断秋的脚步匆匆地来了,也许从一朵花凋零的时候知晓生命轮回的过程。时光的一段难道就是一朵花从孕育到凋零,抑或是一片叶子从发芽到枯萎的过程么?都是,一切都是周而复始。有时候很怕,生命在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就像一片叶子,慢慢失去了昨日的光鲜。时光一去不复返,是那么的残忍。已经不敢浪费属于自己的时光,可是时光还是无情地离我远去,再也不会回来。
那么记忆呢?有人说,一个人开始回忆往事,那么她已经开始老了。我也在慢慢老去,所有人都在慢慢老去,只是时间段不同,从老父亲佝偻的腰身感触更深。
趁着年轻时候去远方,这是我们六个姐妹不约而同的信念。相继地,我们一同走过了青海、西藏、漠河、新疆,我们相约还要去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仔细想来,别样的风景已经渐渐浅淡了。如果有人问,青海那里都有什么,第一时间跳到脑海里的便是漫漫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别的细节已经开始淡忘了。那么西藏呢,除了差点把性命丢在火车上的余悸外,就是见到了南迦巴瓦峰的兴奋,还有在离天最近的地方的虔诚地双手合十。漠河的旅程就是郁郁的心境了,真的触摸了那个地域的灵魂了么?没有。包括新疆之行,除了匆匆的一瞥,匆匆的行走,还有什么记忆最深刻呢?
过客,始终是过客。白音格力说过:所有的旅程,都是人越走越少,风景越看越淡。我的旅程呢,自然也要与自己温暖相遇。我想触摸某一个地方的脉络,至少是最原始的感觉。
想去江南了。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旅程就是杭州和苏州。也许明年,也许更久一些。不再跟团,不再停下留影,愿意一寸一寸触摸,把一个地方的不同用相机给框出画面来。或者美的,或者俗的,或者......淡淡的风景就让自己涂上色彩呗。
我希望我的记忆里,山水里有你深情的眼睛,花开的时候有你明媚的笑脸,清风里还是有你殷殷的呼唤,我们一起携手向前去。
我希望我数过的山水里一直有你的影子,让我记得你。然后你从月上裁剪一片月光,轻轻地披在我的身上......因为我的生命旅程里,已经和你悄然相遇。
三
有人说,水是有香味的。在我看来,新鲜的泥土、成熟的果实......凡是自然里自然生长的,自然就有的,不人为破坏过的物品都有其各自的香气。花香不必说,果香不必说,但就草香就足以让人沉醉。
我们的行程有一站是去达阪城。导游是一名教师兼职,也许是文化的熏陶,使他对这里的文化底蕴显出既自豪又遗憾的表情。自豪的是这是王洛宾写出《达阪城的姑娘》这首歌的原地,遗憾的是因为决策的原因使得这座小村庄还是这样的陈旧与落后。到达达阪城的时候,需要下高速路,走上一段颠簸的马路,才可以靠近它。
因为来得太早了,人为建造的“观光之城”还悄无声息,远处的山峦笼罩着白雾,空气清凉而新鲜。沿着为参观而建造的物件信步走了一圈。没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只是在王洛宾的塑像前合了影。因为对王老先生了解不够,所以不能妄加评说。恰巧的是在王洛宾的像前凝视了很久,一串的喷嚏让同伴开玩笑说我和他老人家心有灵犀。知道他写了很多歌,有的单单是为了某个姑娘或者心动的人写下的。关于爱情,很美。不知道他的心终究装下了哪个令他心醉的爱情。是三毛?还是那个把鞭子轻轻抽打在他身上的姑娘?
注视着眼镜后面深邃的眼睛,忽然觉得无论是三毛,还是哪位曾使她心动的姑娘,都留不住他流浪的脚步,即使人在了,心还是向往着远方。那就是他的音乐,他对音乐的挚爱与追逐,任何美好的风景只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没有长久的相守,否则他的创作灵感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就像陈道明对王菲的婚姻的深刻评论:如果一个人决定要离开你了,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你不能再给予她能量了......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她心中的爱不能被激活,艺术生命即面临凋零,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想,王洛宾会不会也是这样?
一座小城,很小,很清静。一架老辘轳,一辆古旧的勒勒车,一座戏台,古老的城墙下蹲着一只花色的老猫眯着眼睛晒太阳。
一片金黄色的苇草,一条清冽的小河穿过苇草中央,远处是黑黝黝的老城墙旧址。我迎着清晨的阳光在一座小桥边坐了很久。微风把芦苇草的香吹送过来,闻到了水香,那一刻我沉醉了。人们争相在这里留下美好的瞬间,而我把草香和水香定格,你也感觉到了吗?
太阳升起,人开始多起来,我们又开始登上旅程。
四
远方的白沙湖,一个四周布满了白色沙漠,中间围着一个清澈深沉的小湖。一路匆匆,为的是赶上看白沙湖日落之前的美景。
因为事先没有做好游览的功课,所以任凭导游在那里滔滔不绝,我这里听的迷迷糊糊,一头雾水。心想,反正是出来散心的,管它是哪里,只要可以入心、入眼就行了。
傍晚时分,温度骤然不同于阳光灿烂的时候,马上就抱紧了双臂,坐在游览区的车上也把身体缩成了一团。几十个小时的旅程,满眼都是肃杀的的大漠荒原,蓦然地有这样一处景色不禁欣喜起来。人们传说中的白沙湖,是在连绵的沙山环抱着一泓碧水,湖面平静如画,芦苇摇曳,湖边桦树亭亭玉立,杨树高大挺拔,岸边林木葱笼,空气潮湿温润。更为神奇的是白沙湖位于沙漠中,无论春夏秋冬,湖水始终不增不减,不凝不蚀,此水来自何处,于是作为成吉思汗的饮马池更为白沙湖在神秘的疑问下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来到白沙湖景区的时候,已经接近月半,月亮已经多半圆了,在沙漠里,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区域,半月挂在沙丘上方,透过岸边的杨树,依稀地看月朦胧的样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远方的月下,静静地伫立。我就像一个千年的旅者,一身烟尘,一身疲惫,走过茶马古道,翻过古堡城池,终于来到你的身旁。最让人心喜的遇见,就是这样奇怪,也许一个名字,一个故事,一处记忆,或者一片春山,一簇花影,一弯月,几点枫红。白音格力说:人人都有一颗秋心。而我的秋心时常地纠缠在心里,在黄昏时,在一朵云悠然走过时,在落叶簌簌时,在雨中,点点滴滴,都放在心上,秋心更浓。
回来的路上,有细雨飘起,凉意非常。一场秋雨一场寒,何况在遥远的地方,竟然有些悲凉的情绪爬上心头。一个人,一段时光,曾经是多么愉快的日子在记忆的深处,怎么就像这天气,说变就变了,变得就像那漫无边际的沙漠,茫然寂静。一段往事,竟然这么快消失在夜色里了。那么,太阳升起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从陌生,到熟悉,相识、相知,然后陌路。人和人那点情意到底是什么在维系,是友情么,怎么这么薄?是爱情么,怎么这样浅?是亲情么,怎么这么淡。曾经相信很清楚地看人,看世界,此刻真的看不懂了。
白沙湖,在远离我的异地,今生还有几次再看见她的容颜?走过的地方,真的还会再来么?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栈道旁的红叶火红火红的,白桦树干上“大眼睛”充满了忧伤。湖面平静如处子,一泓碧水就在那里,美不胜收。湖中的芦苇摇曳生姿,别有味道。我依依不舍,终究还是要离开。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身上,伸手接住,我依然久久地望着那月。我想,如果我是那枚古典的月亮,会不会此时告别一个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就为了来看一眼她的容颜的人,然后默然离去,会不会黯然神伤?
五
北方的夏很长,秋很短。看见树叶黄了,人们开始收获,转眼就是冬天了。我说不上喜欢哪个季节,反正是春天喜欢看见绿,看见花开;夏天,喜欢看清澈的流水,把脚踏进水中,温柔的水环绕脚踝,柔柔的;秋天喜欢看叶子黄了或者红了的时候,喜欢果实的香味,还有土地上青草的味道。那么冬天呢,冬天喜欢下雪的时候,而雪也经常阻碍了我的出行。
相比之下,还是喜欢秋多些。就像现在,午后的阳光很好,打开窗子,让阳光进来,暖暖地照在身上,不再让自己的心和躯体蜷缩,逐渐舒展开;晾晒被子,让被子上有阳光的味道。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繁琐,喜欢简单、淡然。网络上不喜欢制作的一些闪闪烁烁的文字、花花绿绿、搔首弄姿的图,越来越追求顺其自然,还原事物的本真。
旅行,本来是奔着喜欢的、慕名已久的那片山、那泓水、那片月色、那些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去的,趁现在还没有忘记,记录下来一些片段。
喀纳斯,是我这次最想去的地方。不说神秘的水怪吸引了我的好奇,但就迷人的风光,湖景、高山、素朴、广袤、神奇......这些词早就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想去了。
回来有一阵子了,至于喀纳斯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印象里是什么样子?我居然说不出。我只是记得在大漠上奔波劳顿,下车,上车,还是奔。那里有一处沟域,有各色的原始树木,高大密集,路过什么月亮湾,什么神仙滩,卧龙滩......我没有看清它们的样子,美景在车前一晃而过罢了。没有登上观鱼亭,没有去黑湖,坐了一会船走了一段水,也是在舱里。喀纳斯湖是怎么神奇的,没有概念。倒是去喀纳斯的路上遇雪,着实让大家兴奋了一番。
那个中午,本来准备住在喀纳斯地区,可是沿着盘山路往前,往前,天公不作美,开始下雪了,就在前面的车子过去后,我们车上有人小解,停车的当儿,雪越下越大,前面不让过了。以我们车为头领的车队浩浩荡荡停在半路上,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四个半小时的等待,一次次探听前方的消息,一次次下车看雪飘飘然没有停止的样子。人们把路边的小餐馆的鸡蛋吃光了,三块钱一个,方便面十元一桶也吃光了,最后沮丧打道回府。寻找住宿的时候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
第二天,又是早早起床,驱车来到去往喀纳斯的盘山路前,消息说还没有通,一直等了半天,接近中午,依然是把一个小店里的物品抢购一空,十元的方便面也消耗殆尽。人们好像不是要准备买什么,是花钱发泄沮丧吧!自然,我也买了一块羊羔皮,吃了方便面。
就在大家泄了气,想着这次倒霉的旅行的时候,忽然前方传来了消息,可以进山了。欢呼雀跃啊!还是那段路,经过雪的装饰已经大变了。一片银海,洁净的世界展现在眼前,这次是纷纷下车拍照了。
老天恩赐了这样的雪的世界。天晴朗了,蓝天、白云、白雪、黄绿的树木,那是天地间的巨幅画作。松树是白色的,山是白色的,一波一波的山,在阳光下叠着明暗,在天地间铺展。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描述了,只是说:太美了!太美了!我们姐妹六个把最鲜艳的衣服穿上,还不够,就把最好看的围巾披起来,拍拍。
这也是这些天最为开心的时刻,也是去新疆喀纳斯之行的一大亮色吧。
第三篇:远方的朋友(优美散文)
远方的朋友,你还好吗?
清晨,便似黄昏。
有零星的细雨。其实,雨在心中,心随雨动。一场冬雨,便如此绵延着……
有人说:雨是云的泪滴。我想,缘分是无极苍穹的云朵,当你历尽了冷暖,便会感悟温度的变换。我喜欢雨后泥土的味道,喜欢雨后空气的清新,喜欢雨后环境的湿润,喜欢雨后草木的精神。
不喜欢带着雨具,将自己装在套子里。即便带了雨具,也会让其闲置而漫步雨中,留恋雨中那特有的气息,放肆的凝神,让思绪随着雨丝无限拉长,让潮湿沁润紧闭的门窗,让雨丝沾湿所有的记忆,让往事一跃孤单的身旁。
雨滴,像银线,根根拉长;雨滴,像水晶,冰冰玉清。雨,是自然的精灵。听雨,便是一种心境。
雨丝的细密,很容易打湿心境。睫毛挂着湿雾,面颊接受着亲吻,酥软了神经,干扰了视线,思绪领略着那一刻的舒缓、畅然、酣至、流盼。我想掩饰,掩饰那别样的情感,确无奈于宣泄的加剧。远方,那凝重的领地是否亦有一样的雨滴?
风摇着枝桠,雨随着风意。风,吹散了日历,确吹不散褶皱里的弯弯曲曲,让日历任意翻转,随便拾起都是不凡的片段。然而,雨带着所有的幸福与痛苦,自然裸体,不参杂任何的杂念,无孔不入,四处撞击,寻找遗失的心迹。天空带着忧郁,锁住多愁的眉宇。信息再频繁,电话再亲密,都代替不了遥远的距离。语言再暧昧,声音再柔美,都传递不了拥抱温暖。
雨滴,惊艳。落地,飞花。撩拨着情感,穿透着灵魂。雨滴打在心上,冲洗着冥想,我不舍得醒过来。将你贴在胸口,默默地代替我的表白。给我一个震颤,给你一个醉意,给大地一个回报,给树根一个温暖,给尘埃世界一个清凉的写意。
当情感走入难以回头的境地,却怎么也无法继续下去,你是否看到了我的身影,听到了我的笑声,闻到了我的味道,感到了我的心动。
细雨濛濛,远方的朋友你还好吗?
第四篇:偶遇-风景并不在远方优美散文
中午吃完饭觉得左右无事干脆就出去逛逛,在这山区小镇一切都是那么慢节奏的,每个人都在消遣着时光,都在慢待着光阴,在这个浮躁匆忙的年代这种慢却也成为一道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景与憧憬。
天气有点昏沉,阳光透着热度却吝啬着光,一路上没有风的冬季居然还带着闷热,南方的冬让人没有遐想与期待。路边开满了鬼针花,其实就是野菊一类的,洁白的花瓣黄黄的蕊芯,安静却也任性的长满了公路两边,公路边下就是一条碧绿轻缓的河床,河水缓缓流动,无波无澜,如若不是看见上面移动的落叶还以为那是静止的湖泊,或是时间冻结了她的脚步。河两岸长满了浓密的竹子,密密麻麻但风姿绰约,倒影在河水中宛若对镜描妆的少女。
举目望去到处山峦层叠,村落稀疏的散落在其中,三三两两也就是一条村子了,瓦房多数老旧不堪,有些无人居住的已经藤蔓密布,有些则塌了墙垮了瓦,那些曾经的热闹随着时间渐渐落寞,迟早注定现实在尘土岁月里,现在冬季山里也没有什么水果,不像春天的桃李,夏天枇杷荔枝,秋天的桂圆,冬天也就是剩满眼的绿了,单调得枯燥,我知道山里有些乌桕,和三角枫,可是南方没有到霜降那些叶子依旧翠绿,只是绿得没有夏天那种生命力罢了。
我看见有一座桥,桥那边树林里隐约的有着村落,可是让我停下脚步的却是桥下那条河与不远处那个船筏,为什么叫船筏因为它不是竹子做的是用塑料管做的,虽然少点韵味但是也有一番情趣,它安静的横在简单的渡头,在竹影下显得那么慵懒平静,仿佛镶嵌在河面一样,也仿佛和岁月在呢喃,诉说那些本不是故事的故事。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原来时光还可以如此轻慢,生活还可以如此任性。
河道弯弯曲曲,我看不到她来时的路却知道她最后的终点,我所拥有的是这一段风景,如画如诗,一切的言辞都难以描绘,因为华丽繁华终不是她的词语,仙境瑶台何其遥远,她就如平时无华的一副画卷,身在其中无需惊艳,当你漫步行走不过就是画里唯一流动的风景,你惊动的那草,碰落那花,不过是画卷里轻洒落的一滴染墨,与这山与水慢慢融化浑淡。
用心体会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些隐藏在你以为平凡无奇的旧瓦驳墙里,有着你遗失的情怀与感悟,风景不一定在远方也不一定在名胜古迹里,也不再崎岖险峰,也不在七彩斑斓,也不一定在高崇巍峨,更不需顶礼膜拜,来自灵魂深处其实就在你不经意的瞬间与身边。
第五篇:远方的山优美散文
每次从四川回来,当车窗外的大雾里映出山时,我就知道云南快到了,成都平原上是很少见到山的。
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家门口,看远远的山,对着他们呼喊,感觉他们对我的回应。记得那会儿有个姐姐对我说:“大山的回声是妖怪听见了你的呼喊,准备夜深人静的时候来抓你的信号。”听到这句话,我总是心惊胆战很久,不敢再向远方的山呼喊。但几天之后,我便无法抵御山间回声的诱惑,忘记了那个恐怖的警告,痴迷一般地坐在门前的那几根原木上,向远方的山呼出自己的名字。
那时我家还住在医院的宿舍大院里面,家门口堆放着几根很大的原木,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喜欢在上面嬉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大家在上面彼此分享着快乐的秘密,或者传说着恐怖的故事。到了傍晚,我们便跑到医院大楼的走廊上吹自制的肥皂泡,那些经过夕阳照射过的泡泡,如同我们的童年一样绯红灿烂。
幼年的生活总是很简单的,少不了的只是妈妈讲的故事和电视里面看不懂的西游记。而县城却很小,给人一种童话般精致的美。城里唯一的路上,来来往往着骑马人,给人一种古典朴实的感觉,就像电影中众多的美国西部小镇一样,缺乏的只是那一把把左轮枪。
我便是在这样的小城里长大,悠扬漫长的日子是一套黑白影片,单调却不乏味,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我去反复回味欣赏。而远方的山便是这影片的编剧,他用他的全部才华赋予了我一生的性格。
很多次暑假期间,我总会和几个好友去山间欣赏山上一年当中最美丽的景致,小溪中到处是小鱼和蟾蜍,高大的云松下面是众多叫不上名的野花,或许还有些美味的蘑菇。每次进山,我都会带上糖果,这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一天的山涧玩耍,使得我们回家的时候收获满满,花环、红葚,以及手上盒子装着的蚂蚱。大山总是宽容地默许他的孩子们从他那里拿走他们所喜欢的一切,而试图留下孩子们的童年。
如果把远方的山比喻作乐器的话,春天的山是支小提琴,琴声悠扬。夏天的山是台钢琴,激情跌宕。秋天的山是把长号,吹响了冬的序幕,而冬天的山便是支大提琴,在悠长中奏响雪域之城的希望。远方的山以他不断变换的乐曲演奏着四季,让我在这乐曲里面思考,在思考当中慢慢长大。
童年的我拥有很多鸽子,清早,我看着爸爸将它们放出去,飞向我所呼唤的山。晚上,它们带着大山对我的问候回到我这里,咕咕噜噜地向我诉说它们一天的故事。那时候我总想给我的鸽子们挂上鸽哨,和远方的山一起聆听鸽子飞翔的声音。我所知道的,我想大山也一定知道。
可是时间像鸽子的羽毛一样,慢慢飘走了,我的鸽子也越来越少,我追逐那最后的羽毛,在追逐当中童年毕竟逝去了,我终于走出了远方的山,却没有把他遗忘。
初夏的一个早上,我回来了,当我爬上房顶时,又一次看到了大山,却再没有勇气对他呼喊,我知道远方的山再也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