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人生经典散文
从古到今,有不少人都会思考这些问题,什么是人生,人应该怎么活,人存在的意义……也有不少哲人对人对人生下了自己的定义,而我对人生也有自己的一些不成熟见解。
存在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人们就避免不了对自己为什么存在而思考。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人为什么存在呢?
说到人为什么存在,就不得不想到宇宙的存在,毕竟宇宙存在是人存在的基础,或者说万物存在的答案是一致的。所以人存在的原因是要从宇宙存在的原因来解释说明的了。用“要从”是因为人类的发展决定的这样的思维的。
而存在这一类的问题本就是很难说的清楚的。就像鸡生蛋,蛋生鸡这类的问题是谁也不能做下定义的。更直接的就是像盒子里面装盒子这样的思想模型来看宇宙,那便是不可能得到定论的。因为在盒子外是否还有盒子,盒子里的人永远不可能确定。
谈到这也不得不为人类的渺小而感慨不已!我们这一代的人也是发展了少有数千年、数万年、数十万年也或是更长的时间也不一定。之所以用“这一代”修饰人类是因为我们也不能肯定是否存在史前人类文明。而我们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去探索的结果却也只能说是知之甚少。我们只是尽情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做出个我们认为合理的答案罢了。所以关于存在的原因是谁也说不清的。对于说不清楚的东西就不必太多的浪费时间精力了。
既然存在是找不到原因的,那我就只能说存在是绝对的,因为我不能想象从无到有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假设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元素(也就是绝对的无),那这世界怎么来的?很明显你不可能想象一个从无到有的事是合理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世界本就是无了。只是我们谁也不会愿意说自己不存在,因为说成无,我们便会认为我们的一切都没了意义。所以说存在是绝对的,或者说有和无是等价的。
意义
说意义自然要说生和死。而生与死还得从存在来说明,上面说到存在是绝对的,那么生与死本生也就应该是一致的。生和死只是两种不同形势的存在,所以对于生和死我们不必太过于执着。在面对亲人离去,不必悲伤,因为他们不会真正的离去,只是以另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形势存在了。而作为生者,自当应做自己的事,不能浪费了时间,虽说死是另一种生,看似我们也都是永恒,但我们正感知的这段人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
说珍惜自然要说怎么做才算珍惜,这就必须说人生的意义所在了,关于人生的价值,有不少名人大家都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少,这些都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你存在的价值,若是你不为他人贡献,你在他人眼里便没了意义,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你的人生就没了意义。所以在这样的思想领导下,人们自然也就忽略了存在对自己的意义。若是你用一生为别人付出,而这并不是出自你的内心,你觉得这样的人生对你自己而言有意义么?很显然没有,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那些名人大家对人生的思考生和死站在人类的角度思考的,这必然有它的意义,至少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人类的会有良好的发展,但我认为绝对的贡献是一种自我的忽视,也就是说人必须要用这短暂的人生为自己做些什么,这样才不枉费了这段经历。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定然就会对人类作出贡献,就像如果科学家不想做科学家,他定成不了科学家,哲学家不想思考,定提不出引导人们前进的先进哲理。
所以,人生定是要用来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的,若是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定然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你一定做不好。总的来说就是,人要为自己而活,珍惜每一段经历,做事定要出于本心。至于奉献是自然伴随其中的。
第二篇:散文家谈散文
散文家谈散文(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3、学会鉴赏散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重点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
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②liáo廓()③绮丽()④睿()智 ⑤冷jùn()⑥恬淡()⑦ 铿锵()()⑧喙()
2、收集郭沫若的相关资料。
3、了解一种水鸟:白鹭
二、再读课文。
1、《白鹭》通过对 的赞美,讴歌了
2、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
3、《白鹭》6、7、8三节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三、画出你认为最值得推荐给同学的句子,并能说说理由。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预习交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出示课题)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①隽永(juàn)②liáo廓(寥)③绮丽(qǐ)④睿(ruì)智
⑤冷jùn(竣)⑥恬淡(tián)⑦ 铿锵(kēng qiāng)⑧喙(huì)
2.简介作者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
开贞,号尚武,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他的代表作有:1918年春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初夏最早的新诗《死的诱惑》,1921年第一本诗集《女神》,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历史剧《王昭君》《聂荌》《卓文君》,抗日期间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解放后又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他极具天赋,在文学的各种体裁、翻译、史学、文字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又是多产作家。
3、关于白鹭: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二)再读课文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赞美,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2、作者先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全文,后具体从静态美和动态美分写白鹭具体之美,最后,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作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3、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三)课上交流
朗读你向同学推荐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格式:我喜欢(推荐)****这句,因为这个句子用****(修辞,表现手法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展示探究
(一)学习《白鹭》
1、白鹭的美美在什么地方? 板书:
静之美 色素的配合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优美的身段 流线形结构 增„„减„„素„„黛„„(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白鹭之美
动之美 清水田捕鱼 独立小树顶 低飞乡村夜空(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请你也来评价散文《白鹭》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从整体也可从局部来点评作品。小组交流后,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每位同学也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小结:《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它体现了作者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作者对歌咏对象不作正面、具体的描写,只用粗笔勾勒其神韵,又巧用衬托比较的办法凸现对象的特点。作品诗意的语言不仅朗朗上口,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习课文,了解《关于散文〖白鹭〗》的特点
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明确本篇短论的写作特点。讨论交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2)在评论郭沫若的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3)怎样看待评论时对原文的引用?
——(1)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
(2)作者信手拈来一些作家为证,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风格作一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老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3)最后一段以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的原文,作为评价的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弄“拙”成“巧”的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匠心独运。理解课文中引用的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以下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1)找到文章中引用的名言名句。
(2)看懂引用句子的含义。
——姚鼐的话的含义: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一种很高的境界,尤其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的散文的魅力。引用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
板书: 风格 柔婉清丽 秀美含蓄
关于〈〈白鹭〉〉 文字 非常精彩 极其简练
内容 独特感受 独到认识 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总结反思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看似信笔写来,实则不枝不蔓,紧紧国境线评论对象。议定随意、灵动、挥洒自如,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这样的大处落笔,点出了作者感受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教会我们一种评价方法――新闻记者的方法与视角。
(学生默读1分钟后回答问题。)
注意:评价时候教师可以从语言结构、感情等方面)〖提示〗阅读的感受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作出评价。如从结构上分析,讨论开头句与结尾句的作用,或这样开头与结尾的好处;或从描写对象的手法上分析,作者采用粗线条勾划、大写意手法表现歌咏对象的特点,这种很虚空的、抽象的、概括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等等,鼓励学生有创新的见解,新颖的发现和个性的表达。由于各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不同,因此,不必强求一致。
检测反馈
1、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2、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生独立完成(师评讲纠正统计正确率)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九年级上册《补充习题》P60-61页/《散文家谈散文》/“随文练习”第1~4题;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学习重点
1、作者对小说的评析。
2、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学习难点
1、把握小说的基本特点。
2、理解茅盾先生对小说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动 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 ⑦宽shù)
⑧尴尬()()⑨qián()诚 ⑩安xiáng()(11)讷讷()(12)羞sâ()
2、收集茅盾和茹志娟的相关资料。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2、在文中用横线找出《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并写出作用。
3、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出作用。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
教学设计: 预习交流
一、由“如何阅读小说”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chàn)动②点缀(zhuì)
③忸怩(niú)(ni)④踌躇(chóu)(chú)⑤执拗(zhíniù)⑥bào(bao)歉 ⑦宽shù(恕)⑧尴尬(gān)(gà)⑨qián(虔)诚 ⑩安xiáng(详)
(11)讷讷(nâ nâ)(12)羞sâ(涩)2.简介作者茅盾和茹志娟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筹建。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一位腼腆而天真的小通讯员为掩护担架队员牺牲了,而一位羞涩纯洁的农村新媳妇,一针针地缝着死者衣肩上的破洞,含泪将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盖在死者身上。
2、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例如: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把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展示探究
一、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确: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2、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艺术风格是什么?(主题是反映解放军的崇高精神和人民对解放军的真诚)(风格是清新俊逸)
3、你觉得如何写好小说评价?(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3)有力的分析论证。
4、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篇文章,写一段欣赏的话。
检测反馈
(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第三篇: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总有可能会一段坎坷的经历,对谁来说,应该都是如此的。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的记忆都是在坎坷中产生的,它们旺旺是经典无比的,以至于许久过去了,我们还不忍心把它抛弃。
季老开篇便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只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仔细思索: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当然自杀除外,但人不能老处在被动和糊里糊涂之中,应该有所作为。季老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如何寻找自我,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对社会、对他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才能像个“人样”地活出生活质量来。
要说感想的话,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窃以为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这个观念跟南师(南怀瑾)经常在自己书中提到的颇为互通,不过南师喜欢引用宋代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在我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在民间也有很多体现,譬如中国人重祖先就是一种“承上”。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地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写到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个人曾跟我说过的话:“我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奋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价值是否有点太少了呢?
关于安身立命的问题,季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与平衡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季老一直都是忧心忡忡,他看到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淡水短缺、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反复强调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还引用恩格斯的话“人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想这些大家都有体会,可以自行判断。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了对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这两点我认为不必细说,大家自己玩味下会更有感触,那么如何对待坏人呢?又如何区别人之好坏呢?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三个是个人的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点其实是季老在书中谈得最多的,因为说白了,也就是如何自处的问题,书中探讨的关于命运、福祸、礼仪、道德等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自处的,如果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但是“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虚怀若谷、谦虚做人的态度。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
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要食人间烟火,都会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最重要的是采取一个怎样的生活态度。有时生活就像参禅领悟,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书中,先生对人生的“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让我们对做人与处事、迁就与适应、成功、毁誉、压力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可领悟到另一思维方式,另一种生活智慧。
读完全书,我觉得季老讲得最多的是伦理道德,强调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三个关系”,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这不禁让人想到,当前书店里、书摊上,摆满了大量的“人生指南”丛书,大谈人生奋斗、如何成功,有的甚至教人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厚黑之术”,吸引了不少的“有志”读者,但到头来却会让你大失所望,甚至害人不浅。而季老期望的是,每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养和锻炼,“能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倘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平凡的人生就会增添不少的光辉。
我们实在应该学会看待困境。困难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其中有着它本来的意义,任何的生命,喧嚣的,还是宁静的,没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是始终无法成长的。只看到每天不一样的变化,那是必定的生理变化。
其实谁都想拥有一帆风顺的生命,不过那似乎太过于平淡了。生活之中我们讲究平淡,需要在一片沧海之中,慢慢的寻寻觅觅,直到发现了什么样的位置,最适合自己灵魂的栖息所,最容易听到心里最真切的声音。那是心灵的平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平淡的,平淡是需要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悟性。也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能意识到平淡的韵味,那样的生活如同品茶一样,就是一种道。
生命从出生到事业成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蜕变,然而蜕变了的人生更加有魅力,更富有生机。因为他们知道,如此的经历,什么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该珍惜,什么该放弃,已经是很清楚了。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前期的生活充满了苦难。社会之中也不乏没有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只能说他们很幸运。幸运并不是一种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机遇。在相同的平台上,这些人远比于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来说逊色了许多。没有对生活生命的认识,或许也有,只是不怎么深刻。一般有着影响力的人物都是对生命生活有着足够深的认识,这就是苦难所赐予他们的,也是应该的。
苦难是人生的一种财富,苦难是一种磨练,对于善于利用的人来说还是一种修养。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如此一类的人看来生活和悟道一样,需用心体会。实质上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道,每一个人有着独特的道,参悟了也领略了也就是所谓的成。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坦然面对,如果我们拥有一颗宁静而庞大的心灵,那么我们的生活会过的很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只要我们用爱去给予、用恩去呵护,只要我们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条件,它就会那样淡淡地、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心里,润物无声,朴实无华。
只要我们珍惜每天的生活,不遗漏每一个小小的幸福与平凡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是幸福的。我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的。
第四篇:名人谈人生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 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马克思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培根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斯多德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
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巴尔扎克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 罗兰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幸福。——别林斯基
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_______爱迪生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______爱因斯坦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______ 爱因斯坦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______布莱克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______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______ 普希金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 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 他道不伸能自觉, 其实想伸不敢伸, 人民咫尺手自缩.______陈毅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孔丘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_______程颢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惰、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______约里奥?居里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颐和园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铸
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但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鲁迅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也夫斯基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索
金钱的贪求(这个毛病,目前我们大家都犯得很凶)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乐,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郎加纳斯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思坦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丘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_____萧楚女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定自己的历史._____吉鸿昌
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_____邹韬奋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_____雷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_____雷锋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____郭小川
即是我们是一支蜡烛 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解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____艾青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_____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______易卜生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_____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毛泽东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水就会吃亏。--徐特立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冯雪峰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公正,一定会打倒那些说假话和假作证的人--赫拉克利特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德谟可利特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莎士比亚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斯大林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尔岑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哀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牧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象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高尔基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
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处--高尔基第五篇:谈人生感悟.
谈人生感悟
先前读过朱光潜的《谈人生价值》。文章虽没有感心动耳的韵味,荡气回肠的气势,但富有哲理,饱含真知灼见,竟道出我许些压抑很久的感触。
于是,朱的文章便成了我书写人生感悟的诱惑。我本以为自己对生活的体会颇为深切,行笔定当挥洒自如,却断断续续写了将近半月,勉强落笔,拿起来读时,味同嚼蜡,再偷偷地与朱的文章对比,更是黯然失色,不禁让我有些失望。
毕竟,朱的老成是学不来的,也是空洞的生活中挖掘不到的,那是对生活感悟的积累和沉淀,而我看完朱的文章后,便也想写些闳中肆外的文章,这就仿佛嗅着从别人呼吸器官过滤出来的香烟,虽犯了烟瘾,却解决不了根本,仍需自己品上一支,然后再深深地吸几口,才能弥漫出淡淡得烟雾。
人生不是在逢场作戏,走马观花,而要去仔细聆听,耐心品位,等到悟性提升到一定境界,思维提议日趋成熟是,自然会恍然大悟。
读懂了朱的老成后,渐渐明白了感悟的真正含义。人生的感悟是一种点滴积累的过程,既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述,又非几度春秋所能收获。它又是一种广种薄收的产物,植于宽广的胸襟,熟于泰然的肺腑,不论是沧海桑田,还是薄物细故,甚至是秋毫之末,都可能成为灌溉它的源泉。
感悟能驱散走人生中的浑浑噩噩,理顺人生中的千丝万缕,揭开人生的真面目。正因如此,我对拥有感悟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从与旧友风流云散,再到伴随着应接不暇的工作逐渐随波逐流,直到双手再也捧不起被那未知的命运激流撞
击得灰飞烟灭的梦想时,我一直都在追随感悟的影子,却看不到感悟。无奈,在蹉跎的岁月中,只能借着那蒙胧的影子聊以自慰。
究竟感悟在何处,我终于找到了。看那些饱经世故,翻越过人生的高山峻岭的人们,他们用将天地连成一线的足迹见证了荆棘密布的坎坷,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抚平了人间的沧桑,他们才拥有感悟。而我还没有翻越过人生的大山,只是岁月将我的激情冲逝,孤独把我推向了苍老的年轮边缘,让我与那些人们同处在以沧桑为高度的封闭的等高线上。
我们同在这条围绕着生命的等高线上,都依偎在那座大山的脚下。
一面是刚要上山的人,一面是已经下山的人。
抬头仰望,山永远要比人高。
其实,路在脚下,感悟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