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用取悦所有的人美文
大二时,好友许文邀请我和他一起创业。他在学校大门口租了间门面,专售文具。
我忐忑不安地问道:“如果老师说我们不务正业,怎么办?”
许文见状,只好自己单干。没想到,这个文具店开业后,生意颇好。
到了读大四的时候,许文已经开了三家分店,不仅没有人说他的闲话,老师还表扬他,他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工作后,有一个亲戚邀我到他公司工作。
我忐忑不安地说:“我是你的亲戚,别人肯定会在背后说闲话。”
亲戚见状,只好另请他的熟人。
没想到,亲戚邀请的那个人,不仅没被人说闲话,大家反而十分羡慕他。几年后,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规模不断扩大,那个人也成为分公司的经理。
同事小王和我是好朋友,他邀请我利用业余时间去听外语讲座,说掌握好一门外语,将来也许用得着。我忐忑不安地问:“同事要是知道了,会不会说我们好高骛远?”
最后,小王一个人去学习了。
一次,一个外商到公司洽谈生意,公司里的翻译正好不在。小王流利的外语让外商大为赞赏,洽谈进行得十分顺利。事后,公司老总将小王连升了几级。
生活中,我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处处谨小慎微,结果一事无成。
在一次新片发布会上,记者请美国著名导演比尔·寇斯比谈谈成功的秘诀。比尔·寇斯比说:“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不过我可以确定失败的教训,那就是做人不用取悦所有的人。”
第二篇:学会取悦自己美文
位诗人,他写了不少的诗,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没有发表出来,也无人欣赏。为此,诗人很苦恼。
诗人有位朋友,是位禅师。这天,诗人向禅师说了自己的苦恼。禅师笑了,指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诗人看了一眼植物说:“夜来香。”
禅师说:“对,这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晚开花呢?”诗人看了看禅师,摇了摇头。
禅师笑着说:“夜晚开花,并无人注意。它开花,只为了取悦自己!”诗人吃了一惊:“取悦自己?”
禅师笑道:“白天开放的花,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赞赏。而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一个人,难道还不如一株植物?”
第三篇:不用喜好难为人美文
逸梅笔名冷香,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是中国著名的作家。
有一次他和几位文友应一位朋友之邀到一家清真寺吃面,朋友很热情,不但每个人上了一碗面,还点了一盘羊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一旁的郑逸梅笑呵呵地看着大家,然后低头吃面,一口羊肉也不吃。大家吃了一会儿,发现了这个现象,问郑逸梅为什么不吃羊肉。
郑逸梅一开始怎么问也不说。大家问急了,郑逸梅才虔诚地说:“羊性情温顺,我属羊的,所以不忍心吃它。”
大家一听很尴尬,赶紧都放下筷子说:“既然郑老说了,那我们也虔诚一下,不吃了,省得您看着犯忌讳。”
郑逸梅摆了摆手说:“那倒不用。这就是我不愿意说的原因。爱好是自己的事情,要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改变别人的习惯,那就是罪过了。你们吃吧,如果因为我而浪费盘里的羊肉,我是要下地狱的,你们千万不要害我。”
大家听完哈哈大笑,气氛又热烈起来。别人照常吃羊肉,郑逸梅还是依旧吃着面,相互之间不干扰。
这就是大师风范。每个人都会有喜好,保持自己喜好的独立性,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而不因喜好干扰别人,则是谦逊有内涵的体现。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尊重。
第四篇:真正的美,是为了取悦自己美文(最终版)
在美国,女性无论思想、经济都极其独立,不依附男性,所以美不美都以自我意识为准。她们的美,也绝不是为了取悦男人,而是取悦自己。
比如生活在美国的全安琪,此次被网友各种刻薄评论,却全程保持了风度,还专门开了一个Facebook账号,做了一个半小时长的视频,集中回应。视频中,她谈吐乐观勇敢、态度诚恳真挚、客观礼貌,令很多之前骂她的网友路转粉。
其实,全安琪在自己的圈子里很受欢迎。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就读于底特律的创意研究大学。过去两年里,她是该校运输工具设计专业唯一的女学生。她的目标是成为汽车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在男性主导的汽车产业,为新一代女性设计适合她们的汽车。
她参加的选美比赛,实际上叫“美利坚小姐选美”,不是选脸,是选脑子。“颜值”只是整个选美比赛中很小的一环。全安琪用才艺、礼仪加不凡的谈吐,让冠军实至名归。
美,本身就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概念。全安琪的美,在于聪明的头脑,在于一开口不是跟你聊八卦,而是极其炫酷的实验数据。
亿万富豪小扎娶了普莉希拉·陈,被中国人嘲笑娶了个丑媳妇,吐槽他审美有问题,同时也暴露出“男权审美”对普莉希拉·陈的嫉妒:她那么丑,凭什么可以嫁给富豪?
而经常被维密模特搭讪的小扎,给了这些负面评论最有力的回击:“我当然知道维密模特的身材更火辣,但她们都没有我老婆聪明。”
小扎的审美有问题吗?他只是更看重女性外貌之外的东西。
好比曾经的好莱坞黄金单身汉、魅力大叔乔治·克鲁尼,声称是不婚主义者,宁愿娶猪也不娶老婆,最后却在54岁时娶了律师阿玛。所有人都知道,身边从不缺乏美女的克鲁尼,看上的不是阿玛的美貌,而是她的高智商、高学历,以及跟他在人道主义精神上的思想共鸣。
美国女性的美就在于,更注重学业、事业成就,以及在男女关系中,双方的精神交流和性格上的自我彰显。她们不会认同一种美,更不会因为别人的评判而患得患失。
就像好莱坞明星圈,绝非是一个纯粹看颜值的圈子。女星中美女居多,但她们若只是花瓶,会被圈子里的人鄙视。因为最火的那些,都是个性美女。
比如詹妮弗·劳伦斯,90后的小妹子,刚演《饥饿游戏》的时候,被粉丝骂长得丑。但她一点都不在乎,后来硬是凭借演技,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并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陷入“好莱坞艳照门”时,她也没像国内曾有相似遭遇的女星,哭哭啼啼出来给观众道歉,反而质问媒体:“我为什么要写道歉信?该道歉的是那些侵犯隐私权的家伙!”
个性独特、敢怒敢言,就是劳伦斯的美。
说回中国女性,走出国门、如今嫁到法国的国际名模吕燕,曾被中国人诟病塌鼻梁、小眼睛、厚嘴唇、雀斑脸,如今却在国际T台上混得风生水起,还创建了自己的时尚品牌。
传统的“审美警察”们,当然百思不得其解她成功的秘诀。而与吕燕接触过的人,都说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女孩。她很自信,而这种自信源于对自我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且懂得生活。
“我从没觉得自己漂亮,但也不觉得自己丑,从来没有自卑过。”太多女性缺乏吕燕这种乐观。而这种缺乏,并非只因审美差异,更多在于没有优秀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不是任性、矫情、自私,而是得体、大度、包容、风度、才华。
独立应付生活,不拿美貌当优越感,不以颜值交换人生,才能活得漂亮,赢得社会的尊重。就像吕燕说的那样:“你觉得我好看,那你多看两眼;觉得不好看,那就别看呗,我要忙的事太多了,没时间理会别人的争议。”
第五篇:你永远不可能讨好所有人美文摘抄
原来不一定只有讨好别人,才能够取悦自己,而那么多年里的自己,一直以讨好的姿态生活,却没有给人生带来任何改变和益处。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性格里都有一种病态的自卑,不管和谁说话,总是想着去讨好他,比如人家问起“你觉得我这衣服怎么样啊?”话音未落我已回答“特别好看,我尤其喜欢这颜色。”或者,有人说“我最近胖了吧?”我就说“哪里哪里,你还是很苗条呀!”再或者,“你想去看海还是爬山?”我想都不想,“都行,你喜欢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对话,我都在用讨好的方式回答着能够让别人开心的答案,我无一不在顺从着。我不是个有心机的女生,也没想过靠这样的讨好去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我只是单纯地害怕此刻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会不开心。
然而,我快不快乐?
“我呀?我的快乐没所谓。”那时我心里就这样想。
我猜想这样的性格大概来自童年经历。母亲是好强的人,生怕我比别人差上半点儿,又从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夸我半句,每次在路上碰见了熟人,总是以数落我作为告别“这孩子就是不会说话!”一次去老师家学琵琶,师母恰巧在家,这个明快的女人问我,“这周过得好吗?”母亲就站在我身边,像极了一堵随时会塌向我的墙。一时间我既害怕说“好”,又害怕说“不好”,脱口而出“还行……”一个小时的课程,母亲的脸越来越阴沉,回家的一路上推搡我,“什么叫‘还行’,人家问你这周好不好,你怎么能说‘还行’……话都不会说!”
而父亲是热爱张罗酒局的人,爱热闹也极度好面子,偶尔把我带去酒桌上,眼里总是会流露出对别的孩子能言善道的羡慕,而却只能尴尬地对别人说“我这姑娘,就是老实,不爱说话!”有一次我清楚看到父亲的失落,于是也学着饭桌上一个叔叔的女儿,嘴巴抹蜜般一口一口“老爸”地叫,父亲的眉头舒展开而我心里却害了怕,那一刻我几乎确定,我只有开始扮演成别人的样子,父亲才会爱着我。
我大概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失去安全感的孩子,整个青春期都在担忧中度过,“老天求求你保佑我,不要让我遇见熟人,也不要让我去任何聚会。”因为缺乏安全感,我也开始了自以为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那就是讨好——我讨好父母,能让他们高兴的事情我尤其愿意去做,因为我怕他们不爱我;我也讨好朋友,只敢顺应她们的喜好,因为我怕这些朝夕共处的人有一天不再愿意和我玩;我讨好着长辈,在心里练习着每一个人想听的话,因为我怕他们会把“xxx这孩子招人烦”这样的话讲给别人听……
我在这种恐惧中长大,长大后又去讨好恋人,做仆人做尘埃都可以,因为害怕他会离开我,我甚至去讨好一个陌生人,在那些需要针锋相对的时刻,我把所有机会留给对方去刻薄我,因为我怕对方不开心,受到来自我不假思索的伤害。
“讨好”就这样让我的性格出现很多阴郁的地方,我自卑,软弱,敏感,易恐惧,这些情绪到了大学时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大学里人才济济,我更觉得自己可悲,开始害怕见人,害怕抛头露面,待在宿舍里的时间永远比教室里多,莫名其妙地就觉得自己哪里不好然后蜷在被子里哭一场。
毕业那年,我大概已经给自己带来了近乎心理疾病的状态——和人说话时,总是会在心里演练一遍;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时常生无可恋;坐在人群中极度不自在,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彻底成为了一个没有观点的人;极度不自信,遇见喜欢的人和事都不敢放手争取,觉得输才是自己应得的。
毕业的一年也是我决定远行的一年,我在临行前却发现,多年来我竟然因为“讨好”而变成另一个人——我只穿别人觉得好看的衣服,去别人喜欢的餐厅,做别人觉得正确的事,说别人会喜笑颜开的话,而我竟然从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是个怎样的人?我的人生,是快乐的吗?
我是在远行的过程中才发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我至今都相信,每个人的人生中都要有一次独自旅行的经历,无论远近,无论期限,一个人旅行,是远离家乡,也是靠近心灵的过程,那些在从前生命里被忘记或丢弃的东西,在行走的过程中又会被拾起来,原原本本地回归到内心中。我在远行的这条路上,发现那些陌生城市里的陌生人,似乎没有人在用世俗的条条框框圈住谁。
我看到,那些粗腿粗腰的女人穿着紧身牛仔裤依旧神采飞扬,那些六十岁的女人穿低胸裙子在酒吧优雅地喝一杯红酒,那些追逐梦想的艺人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毫不胆怯地演奏,那些同性恋人手牵手走在街上神情幸福又自在……原来不一定只有讨好别人,才能够取悦自己,而那么多年里的自己,一直以讨好的姿态生活,却没有给人生带来任何改变和益处。
我讨好着父母,可父母对我的爱终究没有少一点。
我讨好着朋友,该离开的还是离开了,没离开的还是一直在这里。
我讨好着长辈,其实长辈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意你。
我讨好着恋人,却低贱了自己的尊严,最后只能看着他不辞而别,头也不回。
我讨好着陌生人,心里吃着哑巴亏,失去的自尊,总得用大把的眼泪讨回来。
当我开始学着放弃讨好,我的人生也渐渐发生了改变:我敢穿裙子露出小粗腿了,我敢在别人面前发表观点了,我敢告诉朋友其实她选的餐厅我不喜欢,我敢把藏着掖着的梦想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追求了……我发现其实自己是个挺可爱的女孩子,慢热却执着,豪爽洒脱,向往沸腾的生活方式,从不允许自己随波逐流……这些自己不曾认可的优点,从“做自己”的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拼拼图般地,一点点完整着我的生命。
很久前看过一个视频,王菲和李亚鹏离婚后,在一次记者发布会上被问道是否已经办妥离婚手续,她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悦,质问记者道“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啊?”我那时并不懂“做自己”对一个女人的生命有多重要,还为她捏了一把汗,然而看到如今的王菲,离过婚后依然能够像小女生般幸福地去恋爱,我才明白,一个聪明的女人早已知道,在不去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行我素才是活着的最美姿态,原来,我们从来都不必去讨好任何人。
一九四六年《地平线》杂志对乔治·奥威尔进行了采访,采访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对希望以写作谋生的年轻人有什么具体的劝告吗?”
乔治·奥威尔答道,“我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得拼命挣扎,而且如果我当初听从了别人对我的劝告,我就决不会成为作家。甚至在最近,我写了什么认真写的东西的时候——总有人竭力——有时是相当有影响的人——要使得它不能够出版。对于一个意识到自己有一些抱负的年轻作家,我能给的唯一劝告是不要听别人劝告。”
我想他说的意思是,活着,就遵从己心,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讨好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