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口算题(16分)
13-6=12-8=13-7=5+8=
14-9=9+9=12+5=13-3=
0+10=20-5=18-6=14+6=
11-5=17-9=6+13=15-7=
二、下面的□里分别填几?(6分)
5+=914-=119+=1
3+7=1512-=64+8=5+
三、从8、12、7、15中选三个数写出4个算式(4分)
+=+=
-=-=
四、在○里填上“>”“<”或“=”。(6分)
18-9○17-816-8○5+015-6○18-9
12-5○13-614-6○15-716-7○15-8
五、按要求画一画(4分)
⑴画△比○多5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画□比☆少3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图列式(24分)
七、下面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20分)
(1)
八、小小数学家(20分)
1、(1)丽丽比明明多跳了()下。
(下)
(2)军军和明明一共跳了()下。
(3)军军比明明少跳了()下。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园里有桃树16棵,梨树7棵,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少几棵?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看图写数。(5分)
二、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9分)1、2、3、三、想一想,填一填。(10分)4
530421
四、数一数,填一填。(12分)
(1)一共有()只动物。
(2)从左数排第(),排第()。
(3)从左数排第(),从右数排第((4)把右边的二只动物圈起来。
五、在 里填上“+”或“-”。(8分)
= 513 = 452 = 3= 432=133 =04)。01 == 311
六、比一比,填一填。(4分)
比多
(),比少()。
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 1 =3 + 2 =4 - 2 =5 - 4 =- 0 =4 + 1 =1 + 0 =3 - 1 =- 3 =0 + 0 =3 - 3 =5 - 2 =
八、看图列式计算。(40分)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14分)
26+8= 95—30= 50+26=80—30=
89—7= 62+7=46+7= 41—2=
29+30=71—8= 53—6= 79+2=
9+27= 67—20= 20+39=57—6=
27+6+8= 47—6+40= 70+18—60=
81—7—30= 53—8—30= 40+37—9=
二、填一填。(12分)
1、2元=()角12角=()元()角
6元8角=()角33分=()角()分
4元5角=()元十()角=()角
8角+5角=()角=()元()角
2、三、填“元”、“角”、“分”。(4分)
1.一枝铅笔5 2.一瓶可乐
33.一个气球20 4.一根针
2四、比一比。(12分)
45+4○50 82—9○61 53+9○6
147+4○5180—30○76 30+50○80
3角○15分30角○30分14角○1元4角
8元○6元+3元9元+12角○10元25分○3角
五、想一想,填一填。(12分)
1.9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它比100少 个一。
2.85比60大,8比46少,40比9多,30比74少。
3.34比7,也就是7比34。
4.56加上,与34+30的和同样多。
5.99减去,与99加上 同样大。
6.90加上,比100少1。
六、在□里填上正确的数。(6分)
1.20+35+□=95 2.56-7=□-1 3.46-□+30=704.□+8=45-8 5.78-40=20+□ 6.33+□=38+
4七、看图回答问题,并列式解答。(4分)
1.每件物品各买一个,最少要带多少钱?
2.用20元钱买哪三样物品剩钱最少?剩多少钱?
八、应用题。(16分)
1.小明看一本书,看了78页,还有20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妈妈有83元钱,买书用去30元,还剩多少元钱?
3.书架上有36本书,拿走—些,书架上还有9本书,拿走了几本?
4.停车场里开走一些车后还剩12辆,开走的比剩下的多20辆,开走了多少辆?
九、生活题,回答问题。(8分)
1、服装厂做了20件上衣,43条裤子,还要做()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有46人来开会,房间里有30张桌子,8把椅子,还要再搬()张桌子和()把椅子。
3、小英做了28朵红花,6朵黄花。小梅至少要做()朵花才能超过小英。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二单元复习
复习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第二单元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
图形的缩放
比例尺
复习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单元
1、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填空反
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与高成()比例关系。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为2.4,其中一内项是0.3,另一个内项是(8)。,3、圆的直径与周长成(正)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用2.5厘米代表10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0)。
5、把一根长5米,底面半径3厘米的钢条截成4段,表面积将增加(169.56)平方厘米
填空6.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面积是(9)平方分米。7.将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是6立方分米,这个圆锥体木料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238.甲×-甲:乙﹦(9):(8)3﹦乙×-49.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10.这个比例尺叫0 50 100 150米()50)米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 : 5000)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1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米。1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2.5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判断
1、做10道题,已经做了的和没有做的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
3、一堆煤的总量不变,每天烧去的数量与烧的天数成正比例。()
4、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6.28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5、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判断题:
6、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7、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8、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选①成正比例①成正比例①每块砖的边长①成正比例择③不成比例③
1、三角形的底一定,面积和高(①)。②成反比例②成反比例
2、小芳的身高和体重()。③不成比例
3、铺地面积一定,(②)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②每块砖的面积③块砖的周长③不成比例②①)。
4、如果y =2x,那么x和y(②成反比例
5、一个数(零除外)与它的倒数(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B6、每公顷小麦产量一定,种小麦的面积和总产量()。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C.7、会议室的面积一定,里面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
8、在等式a×b=c(a、b、c均不等于0)中,当c一定时,aB和b成()。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
9、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白纸卷成一个圆柱体,卷成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ABC)。A.300平方厘米B.3平方分米C.0.03平方米
10、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B)立方厘米;A.8立方厘米B.72立方厘米C.48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习效果很好。第一单元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爱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又以学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体验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不是学生听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动手操作更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深刻体会到: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即v=1/3sh。从中也体会到1/3的意义。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教师也可以设问挑疑,达到了循序渐进、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直接出示一个表格说这是我们班某某的体重变化情况,学生比较感兴趣,然后问这个表中哪些量在变化?他十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然后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让学生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全体参与)得出结论:通过看图表能够看出量的变化。然后出示骆驼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骆驼会想到哪些变化的量?然后出示统计图,让学生回答问题还是写下来,然后进行交流。得出结论:通过看统计图也能看出变化的量。再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写一写关系式。得出结论:看关系式也能看出变化的量。
《比例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1、计算出错多。本单元的计算都牵扯到圆周率,计算比较麻烦,出错率高,因此让学生背诵从1×3.14到10×3.14,提高学生计算效率。
2、底面积忘记乘2,或者多算。应该让学生在做题时,审好题,弄清题意。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