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时间:2019-05-15 12:4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第一篇: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正向我们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科学院系统已经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教育系统也提出了创新教育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为培养具有高系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培养目标及任务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需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对“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工取得了可历史意义的成果。本文就张思明“导学探索、知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简要分析。

一、“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效果

张思明在他从事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逐渐摸索并总结出“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1、A环节引导创设问题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上课开始的10分钟,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级,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此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B环节师生平等探索讨论

对(A)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的问题;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事项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喾一的思考更科学化,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

3、C环节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B)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全们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

4、D环节评价总结巩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B)、(C)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让学生来评价: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问题解决的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主法和结果有何意义,有何应用价值等等。对于某一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让另一个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构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5、E环节求异探新形成(知识和问题)周转

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引导学生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疑问、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后教师布置三类作业:A类不限定格式、主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习或在教科书的白边处写批注,作略解等;B类有指定要求的常规书面作业,要“少而精”;C类选作性作业,或探索性作业,或微科研小课题等。

上面由5个环节组成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或操作时,时间上不受单一课时的限制。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如连排两节课),也可以是一节课的局部环节,甚至可以延伸到果外活动和寒暑假的作业中去。

张思明通过上述环节,运用“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使果堂活跃,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成果和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许多学生反映:上一堂和老师的课,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方法,学会了思考。老师善于引导,学一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和目标

1、它是一种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有机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实际上是试图体现发现法、问题解决、引疑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试图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上,而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程度和方式,由学生自主控制来完成。这种“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不仅体现在当堂课上,而且和课前后问题的衔接、扩展、延伸是紧密结合的,并构成了问题链。这种把课前、课中、课后知识及问题组合成类类似于食物链的问题链,就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课堂教学的开放教学模式。

2、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由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来组织教学,就不能单纯地在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也不是简单地只由教师来讲授,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地自学探索,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来完成,并实现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在这里,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不应“总是正确的指导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也表现正常的失误及纠正失误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完成进度;“仲裁者”评判学生工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教师按这样的不同角色的组织教学,就可以真正做到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3、它是由他律向自律方向方向发展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总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或“示范”,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而学生在“导学”启示下进行探索,学会自学,掌握学习过程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喾一接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这增强学生学好的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交往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进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这正是“导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

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较好地突破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化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特长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为重点中学适应新形势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模式。

三、“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提出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

张思明之所以在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于他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甚至有的还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从教师这个“缸”里把知识一瓢一瓢地装在学生“桶”中。这种模式是难以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来的。他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课,没有活动,没有“做”,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他还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的探索和高度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形成学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基础。所以他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更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中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他说:“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的付出,而教师创造性生活一部分。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正是在这种全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张思明才逐步总结并提出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同样,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必须建立起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师的高素质和高能力是提出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学生,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高目标势必要求教师也应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张思明本人从一个晋通高中毕业生,通过艰苦的自学成才之路,成长为一名在教育、教学上都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无论是业务功底,独立思考、创造思维能力及敬业奉献精神都达到校的程度。正是这种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自身对高素质和高能力的追求,才使他可能提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如张思明所说:“只有教师的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同样,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其重要条件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高的要求,并达到高的境界。

3、学校领导要为推广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环境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实践模式要求高、难度大,要真正推广和进一步完善,不仅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本身具有高的素质和能力,这样势必带来困难。作为学校领导,要高瞻远瞩,从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高度来认识这种模式的重要意义,需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支持、推广和进一步完善这种及其他教学模式,为这种或其他教学模式的推广创造良好的空间的环境。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在实践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由于学生、教师及其他条件的原因,可能一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在实践这种模式时,对于某些教师暂时存在的“怕影响学习成绩”、“怕达不到要求”等,也要正确引导,由点到面达逐步扩展。推广这种教学模式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在这主面,学校领导投入较大精力是值得的。

第二篇:高中物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物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建构物理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有教师引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探究性物理教学过程,是达成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开放式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探索发现法、问题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法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也可以说物理知识是探索、实验得出的。一个学生没有探索、没有实验,就不会形成学习。物理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是实现“探索”的有效途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地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以学为主

近代的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课堂的主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地自学、探索、解决问题。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法”,把教与学融为一体。由他律向自律发展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学生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导学”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有能力形成学会、学好的自信心,而只有使学生具备这种自信心,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成功与挫折的环境,这种体验对学生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是很有益处的。

二、“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基本表现形式如图1:设置问题或构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微型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一定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应是围绕教材或本课待解决的问题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正确思维。激发探索的导学问题,它的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提出:研究力、质量、加速度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而提出:(1)如何减小系统误差?(2)如何进行实验操作?(3)图像法与列表法比较,有哪些优点?当F一定时,研究a与m的关系,作a-m图像还是作a-1/m图像。通过探索实验或探索讨论,形成猜想或分解成有目标的小任务

对设置问题通过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形成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人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解为绳子对小车拉力不等于砂和砂桶重力,小车受摩擦力作用等因素造成。鼓励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各自为战”、“分组分群”、“实验检验”、“集体辩论”。对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尽可能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时,教师的“导”可以具体一点。如可以从较低层次的目标做起:“你能找出书中的新物理量吗?”“有几个?是什么?”以后再逐步“导出”一些有用的学习技术,如写一段内容的关键词,压缩或展开教材的局部内容,完成到一个知识链的方框图。引导评价,总结巩固成果

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如探索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让学生说得更多些,老师不要把事做“满”。对学生的评价和小结,教师或让学生作评价,也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继课程

课的结尾,通过引导学生改变问题的维度、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地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这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发问、想问题的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已不是最重要的(受多种条件限制,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可按三个层次布置三类作业:A类,不限定模式、方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习或在教科书空白处写批注、作略解等;B类,有指定要求的常规书面作业、课外小实验;C类,选做的作业、探索性作业(包括实验)、微科研小课题等。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做好后,让学生思考:(1)从a-F图上求出m,误差如何?(2)从a-1/m图上求出F,误差如何?(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以下6个图,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实施上述教学模式,时间上不一定受单一课时的限制,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是一节课的局部环节,甚至可延伸到课外活动。从形式上也可以通过调整各框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一系列的子模式。

三、“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中问题环境的设计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问题环境”的设计。问题环境设计不仅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应包括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

问题的方式等。设计好问题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延展、开拓问题链

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教师不能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能尽早成为“导游”。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教师经常做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疑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正确的解答为满足。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要总是正确的化身。教师应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他同学。在作业讲评中,教师不要总是“拨乱反正”,把自己认为正确、理想的解法“奉送”给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有意漏个破绽,让学生攻击;有时教师也可以面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无能为力的样子,激发其他学生来解决;有时教师可以说看不懂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他的杰作;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他的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方法,让大家来鉴赏、评论。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所提问题的合理、有效和可挖掘成分,引导这些学生学会提问题、想问题。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求世界的奥秘,曾经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规律,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在于实验结果,更在于实验本身,在于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研究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而现在的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作用,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现象和异常现象,体会物理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者。创设“微科研”的问题环境

学生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已被教师加工、抽象好的问题,条件不多不少,结论恰当合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却常常不是这样。实践需要我们把生活中模糊的问题提炼成比较明确的物理问题,需要自己选择解题策略,有时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符合实际,需要进一步取舍。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体验用物理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表述、条件、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去做实验,去求解。新课程明确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落实课题研究,要给学生创设课题。课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的问题、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探究性物理实验、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等。教师在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上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解决。由于课题研究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必须查找相关的材料,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达到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环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磨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责任编辑 杨子)

第三篇: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为:学为首要,化教为导,调动主体,学会学习。“学为首要”——我们强调教法服从于学法,所有教学管理手段均应指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语文素质。“化教为导”——我们认为教学即管理,而管理则是一种调动人性潜能的艺术,因而我们提出化教为导,以导促学,本着人本化管理的思想,为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组织、控制、沟通、评价、反馈等教学管理环节,“导”不但是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高度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调动主体”——管理是为了发掘和调动学生潜能,教学管理的目的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学习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管理,进而逐步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教师的管理、学生的互管都是为了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

(一)以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易教定学;温故知新,激活兴趣”三条定律为指导,结合课文、课标、教师、学生等维度,可制定如下先学后导基本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自读指导,思考吸纳合作交流,展讲反馈精讲点拨,反思提升师生总结,读写拓展针对教学目标较多,容量较大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大循环的方式进行,即可用2或3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问题导读课,展示训练课)。针对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容量较小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小循环的方式进行(综合解决课),即可用1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的循环。

(二)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导”精神,围绕高三高效复习,我们初步探究出了高效复习课堂模式:出示课标,明析考纲自主预习,梳理建构提问反馈,精讲例题方法归纳,反思提升变式训练,反馈总结该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与考纲、文本及命题人的对话,主动梳理,主动总结,与放羊式复习和满堂灌式复习相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每一环节注意事项

(一)导入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以学定教”为原则,学习目标不能随意凭空而定,学校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要通过调查或座谈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学习目标。(2分钟)

(二)自读要有预习提纲,每节课都要有具体的预习问题,学生自读前老师要讲明方法和时间的要求,自读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并及时了解学情。(10分钟)

(三)分组讨论交流不超过4分钟,反馈展讲以6分钟为宜,根据问题特点可以展写也可以展讲。分为小组交流和班内交流。小组交流是第一个层次,一般简单问题2人交流,较难问题6人一组进行交流。小组内对在自读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并将组内交流的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里交流。第二个层次是班内交流,各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交流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交流求解。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为避免班内交流集中在少数活跃学生身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和问题难易程度分别叫号,也可采取随机抽签等方式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讲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考。(12分钟)

(五)精讲结束后,也可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习效果,或根据文本特点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反思整理。(7分钟)

(六)课堂小结要师生结合,学生先总,教师再结,教师总结要注意考点、联系点及学生的易错点。(3分钟)

(七)布置课下作业:以知识拓展、延伸学习为主。(1分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探究,展示成果,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可以实现由没有问题意识到善于质疑,由不会阅读到自主阅读,由不善思考到积极思考,由不懂研究到善于研究,由不敢创新到勇于创新的过程转变,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学案导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谈英语导学案

于淑英

自2009年合校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舒心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摸索、探究、实践,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形成了固定但不死板的模式,即:学案导学、自主互助。这也是英语组一次一次的教研、探讨的结晶。其具体步骤如下:

1.呈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学生上课时自己或同伴之间朗读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活动指向。

2.预习检测。这里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单词、短语,或重点句子,题目形式有多种:大脑风暴、英汉互译、连线搭配…以来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如何。为了在这一环节中做好,表现好,学生都会非常积极的去准备。

3、学习过程。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实效性”这五个原则。学习过程,要体现“自主互助”。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小组合作。

4、知识拓展。新课内容完成后,给学生拓展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开阔他们视野;或带领学生大胆走进中考,帮他们树立中考取胜的信心。

5、当堂检测。本着“堂堂清”的原则,新内容学习后马上进行检测。我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各种教学参考,精选了题目编到学案上。让学生能接触最新题型,巩固细小知识,打好坚实基础。

6、盘点收获。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静静的思考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动动手,写一写。我们一致认为课堂上的“空白”是很有必要的。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也要难易适中,多少适量,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

这种新的上课方式方法使学生对老师的上课安排,心中有数了,不像以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积极的同学会根据导学案,把课文预习得相当充分,这会带动整体的学英语的积极性;老师这方面,更是事半功倍。备课上花的心思,用的功夫,下的力,当看到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那又算什么呢?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五篇: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灵宝市朱阳镇第一小学 胡立军

自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以“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课堂”为课改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模式。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并把学习时间、思考机会、说讲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高效学习。通过积极而有效的实验研究,目前形成了比较成熟、全体师生满意和专家认可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现就教学模式的名称、操作办法以及实践效果作以简单说明。

一、模式理念: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二、模式名称: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基本流程:

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拓展、达标检测。

四、操作办法:

(一)六环施教,当堂见效。

1、课前预习,初步理解。

课前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了解重点,发现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课前预习是基础,教师要从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就是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3、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合作探究,即教师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4、展示交流,收获成功。

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展示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环节的学习成果。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和探究的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5、巩固拓展,迁移提升。

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6、达标检测,查漏补缺。

教师以试题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总之,“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都是围绕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进行设计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精讲、精练、精点,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施展“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至关重要。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这也是任课教师要多下功夫进行研究的课题。

(二)乐学精导,堂堂高效。

学导结合就是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

1、学生“乐学”。

“乐学”就是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科学的学习。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让学生“乐学”: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景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习惯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活动,除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还取决于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用不着老师的督促。这应该说是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因此,有经验的教师经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3)给学生人人提供展示的机会。课堂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4)构建师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它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以现在,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简单地说,一要信任学生,二要赏识学生,三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到了这三点,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就会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从而营造出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也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观倡导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类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多个视角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摈弃用一把一尺衡量学生的做法。

2、教师“精导”。

“精导”就是教师的教要适时、适度的精确讲解和点拨,恰当、必要的追问和调控,中肯、有效的评价和鼓励。在导的过程中应做到三点:

(1)以学定导。教师的引导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要在学生自学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引导的广度和深度的准确把握。通常情况下要做到: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不要暗示。

(2)顺学而导。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堂生成,抓住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的点拨作用,施展“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

(3)学导结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要“导”知识,更重要的是“导”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安排上,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着眼点,做到教材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过程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实验让学生做,习题让学生练,结论让学生下。要清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帮助,只在学生不知道、不清楚、不理解的盲点、疑点和难点上进行释疑点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手。

总之,“乐学”、“精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师只有长期在课堂上坚持“乐学”、“精导”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知识当堂学会、技能当堂掌握、问题当堂解决、训练当堂完成”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

五、课改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课改发现,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向“打成一片”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些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单师型向综合型教师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而是用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2、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会学”。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和声。在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这也是课改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

3、课堂变得新鲜而又活泼。课改使课堂氛围变得鲜活起来,各班级的课桌摆设也打破了以往的拘谨,在自由随意之余,也方便了老师走进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积极为学生设计种种游戏或情境演示,学生们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也让师生间的感情比过去更为和睦、融洽,基本达到了课改追求的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

下载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杨海岚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056002 我国的物理教学历来拥有重视基础教育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但学......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叶洪久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

    “自主探究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自主探究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本课题作为海盐县《自然科学》第二期骨干班教师教学、科研实践项目,将在县教研室自然组教研员的积极参与,认真指导下进行,计划......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是尝试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前以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

    “学-导-练”教学模式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课......

    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 呼兰区顺迈小学位于利民开发区内,始建于1999年,是伴随着开发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教育充满阳光,让......

    谈初中英语自主教学论文

    国家教育部新课标要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方面的目标,注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