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作业设计附答案

时间:2019-05-15 12: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埃及的金字塔作业设计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埃及的金字塔作业设计附答案》。

第一篇:埃及的金字塔作业设计附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āi jí 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生活在这鳞次栉比的ɡāo lóu dà shà 中的人,仿佛心也被那一层层的钢筋混泥所包裹住了,邻里之间就像陌生人一样。

3.哥哥有一张精致的脸,高挺的鼻梁,刚毅的lún kuò,以致于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二、选词填空。矗立 屹立 肃立

1.在金黄色的沙漠中,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傲对碧空。

2.清明节,同学们()在烈士纪念碑前致哀。

3.现在,这些金字塔()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精巧 精致 精美

4.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5.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6.金字塔宏伟而又()。

三、选择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事物的方法或修辞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下定义 作比较 夸张 举例子

1.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2.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部进去。()

四、仰望巍峨金字塔,遥想古代文明史。

我国古代的“世界之最”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都江堰是世界上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大运河;

我国古代的“世界第一”我国是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于日食、彗星记录的国家……

1.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曾经创造了许多个“世界之最”和“世界第一”,你还能补充一些吗?

2.我想对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说

参考答案:

一、埃及 高楼大厦轮廓

二、屹立 肃立 矗立 精致 精美 精巧

三、1.列数字 作比较 2.举例子

四1.万里长城 巴比伦空中花园 等等 2.古代劳动人民很了不起,能够创造这些神奇,真的很令人佩服。

第二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

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第三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1)学生交流。(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4、小结

5、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过度: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板书: 埃及的金字塔

傲 宏伟 举例子 对 列数字 碧 精巧 作比较 空 语言描述

建造

第四篇:《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字词,正确辨识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埋”“厦”“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预习导航: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两个。2.正确辨识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埋”“厦”“缝”,标注拼音,能借助工具书分别组一个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少两遍。

4.查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矗立、宏伟、轮廓、巍然屹立。

5.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部分。

6.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简单了解关于埃及或金字塔的相关知识。7.了解世界上还有哪些名胜古迹。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坟墓

轮廓

砌合宏伟

角锥形

矗立(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注意多音字。

埋(mái)葬 埋(mán)怨 大厦(shà)厦(xià)门

缝(fâng)隙 缝(fãng)补(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过渡:埃及金字塔作为世界一大奇观,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呢? 2.细读课文,思考:

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如果采用“掐头去尾法”,课文该怎么分段?分别写了什么?(△)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首尾两小节互相照应。①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②根据段意,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5自然段)第四段(第6自然段)

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3.小结:下节课我们将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写完《习字册》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2.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学习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2.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语言描述等介绍建筑物的方法。预习导航:

1.认真临写《习字册》中的句子。

2.读读课文,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想想它在文中的作用。3.默写词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感受它的无穷魅力。2.(课件演示图片)看到这一组图片,联系上节课学的内容,你能用书中的词语告诉老师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精读二、三自然段,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划出文中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划出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②读读所划的句子,体会体会。

③为了具体地表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2.学生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预设1: 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①读一读,哪些词语跃入了你的眼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这段话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读读课后练习2的(2),想一想:加点文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指导朗读:读出金字塔的宏伟。

4.文章是如何把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壮观写得具体形象的?

(二)精读四、五自然段,体会古埃及人的智慧与勤劳。

1.过渡: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2.自读课文,思考:

①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②分别找出两个自然段中的设问句,读一读,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③再读这两个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 3.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体会:古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双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三)拓展延伸。

1.金字塔作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已矗立在起伏的沙漠中四五千年了,提到埃及,人们自然想到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想到金字塔,人们自然会想到建造金字塔的劳动人民。金字塔,它是一座丰碑,一座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的不朽的丰碑!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例如对埃及金字塔、对奴隶们、对法老们„„

3.埃及,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仅仅有金字塔,课后,老师建议你再查资料,了解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三、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

2.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精巧

教后反思:

第五篇:《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4、了解课文列数据、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说说你了解的金字塔。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学生自读这句话。

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2)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4、指名上台交流。5、小结。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下载埃及的金字塔作业设计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埃及的金字塔作业设计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埃及金字塔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宏伟”、“精巧”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字词,正确辨识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埋”“厦”“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材价值简析、教学设计沧浪区教研室李琴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前后勾连,迁移学法。 1.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厦、廓”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初步感悟说......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宏伟、精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魅力,以及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