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留柱抒情散文[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2: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忆留柱抒情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忆留柱抒情散文》。

第一篇:忆留柱抒情散文

鸡年正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阳历2017年2月24日的下午,突然接到姑表弟媳秋英打来的报丧电话,大表弟程留柱因患肝癌晚期医治无效,于当日凌晨与世长辞了,终年才52岁.

噩耗传来,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心里非常难过,一边安慰秋英要节哀,一边答复我马上回驻参加次日上午的葬礼,再见留柱最后一面。随后,我去郑火车站买了一张次日早班带座位的车票,踏着晨雾,怀着悲痛的心情,急匆匆地往驻赶去。在两个半小时的火车征途中,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望着早春窗外一掠而过的诸多景物和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不顾车轮滚滚的喧嚣,眼前浮现的都是表弟留柱生前的音容笑貌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千里。

两年前深冬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单位上班,是留柱大表弟第一个向我爆出噩耗,我苦命而奔波操劳一生的73岁的姑姑因患脑瘤在县医院开刀抢救,在重症监护室输氧奄奄一息!得知讯息后我火速赶来,只见他和三表弟夫妇焦急地守候在医院,随时听候医生的召唤。遗憾的是:自从进了手术室,我和他们及探视的所有人,谁也难见姑姑一面。我探视后几乎天天和他联系,让他给我及时通报姑姑的病情。10天后的一个深夜,还是留柱打电话向我报丧,姑姑已于两小时前断气驾鹤西去了!次日上午,我去乡下韩洼奔丧,再次见到了面容憔悴而悲痛的留柱,从下葬的痛哭到待客,他和妻子秋英带头鞍前马后地忙活,整场丧事操办得井井有条,作为姑姑的养子和长子,其孝心表现令人赞叹!我和他告别时,劝他节哀,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那年他刚刚五十岁!

去年的国庆节前的一天上午,我同样是在单位上班,又是大表弟留柱首先向我报丧:半身不遂瘫痪一年多同样苦命的75岁姑父也于凌晨辞世了!我立马赶回老家,次日在姑父下葬时见到的留柱已面如土色,比起夏天在驻大街上见他已憔悴消瘦许多,只当是姑父的丧事让他操心所故,没敢多想。不过,三天后我再参加姑父的“五期”待客,饭后和他告别时关切地问起,他和秋英才说身体不舒服有20多天了,诊所医生说是胃病,不能吃饭,因忙于姑父丧事,还没顾得仔细检查。我立即安排他,不要心疼花钱,马上回驻抓紧治疗,不要等有了大病再治。他答复说:“可以”。

回郑后,对于留柱的病情我放心不下,因为我以前总是劝他平时注意每年要体检一次身体,他总是不在乎,认为自己平时能吃能喝能干,身体壮实,没有啥病,不用体检,净多花钱。所以,我次日就给他打电话催他检查,他答复我正在驻市中心医院住下检查,等结果出来后再告诉我,我放心了,就说,我最近回来看望你。他还说,不会有啥大病,请我不要挂念。后来再和他联系,他说在住医院,肝胃病都有,最后还没确诊。再后来问他,说住了20多天出院了,在家治疗一样。我没有丝毫地怀疑他病情严重,只感觉是好得差不多了,所以,到11月初,才因回单位要交党费一并看望他。原打算再次到市九中门前见个面,像上次那样叙叙旧就打道回府,没想到这次是他和秋英一块儿赶来的,见面看到他明显地消瘦,他还说不碍事。可秋英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说:“你老表是肝癌晚期,医生说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检查结果他也看到了,他心里明镜”。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立马紧张起来,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还是不愿意相信,她随即把医院诊断结果让我看,在事实面前我不得不信,我一边劝秋英要挺得住,一边决定和他们一起到租房里住一夜,目的是劝他们要正确面对,多陪他们说说话,宽宽心,想想办法。

我知道,他们夫妻因家穷从小都受苦受累,都只有小学文化,为了培养两个儿女能上大学,出人头地,20多年来勤俭持家,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拼命打工挣钱攒钱,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更没有外出旅过游,甚至连在饭馆里吃顿饭都没奢侈过。两个孩子读书很争气,大女儿2011年考取到河南理工大学中文系,年年都得学校第一名奖学金,2015年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天津师大的研究生,现在读研二;儿子2013年考取河南师大数学系,2016年大学毕业后也在紧张考研,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夫妻还瞒着儿子病情,待寒假考完再告诉他,不然的话,怕对儿子打击太大,精神上撑不住。事实证明儿子是好样的,到今年3月底考研成功,被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高分录取。是啊,两个孩子成为他们活着的精神支柱,孩子就是未来,孩子就是他们美好日子的唯一盼头。特别是老表留柱,平时对孩子疼爱有加,把儿女当成心头肉,为了孩子的前途,家庭再困难,也都自己硬扛着,拼命担当,绝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也绝不耽误孩子的一节课,身患绝症后更是时时刻刻替孩子们着想,悲伤地是还没有尽完一个当父亲的责任。

回顾以往,我为留柱的内心坚强而感佩,我为留柱的人生不幸而哀叹!老表从呱呱坠地不到一个月亲娘就死了,是姑姑抱养了他,喝着姑姑的乳汁,在孩子群里边忍饥挨饿边快乐地长大成人。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熬到娶妻生子了,可是右腿生疾患多年,过了30多岁才痊愈,身体才逐渐强壮起来,可是,一家人的生计负担压得他简值喘不过气来,他就像一头躬耕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拉断人生的套,永不停歇!现在身患绝症,眼看着等死,我无论如何也不忍心,亲情驱使我要为他做点事。我知道他怕花钱,刚买过一套房,两个孩子上学花销也大,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再看病也是无底洞,而我也刚给儿子贷款买过房,经济上也支持不了他,就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带领表弟媳去找市红十字会、卫生、民政等单位领导,争取到大病救助资金2000元。还好说歹劝动员他十几次,最后到北京解放军302传染病医院再找权威专家确诊一下,说最长还可活半年,主要是看心态。利用这次外出看病的机会,圆了他今生坐高铁看首都天安门逛故宫的梦,精神上得到暂时的慰籍。

自从留柱生绝症后,我脑海里总是放不下,牵肠挂肚,几乎每周都和他通话一次,鼓励他精神愉快,继续吃药,总盼着有奇迹发生。同时,我向几个弟弟等亲朋及时通报留柱的病情,并一一提醒大家一定要每年体检一次身体,学会关爱自己,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从留柱身上吸取血的教训,为了自己的健康平时要舍得花钱,要真正懂得:身体是“一”,其余都是零。春节前的腊月二十,我和妻回老家看望父母,儿子开车,走到驻先去看望留柱,因那天他妻子的娘家人来看望他的人多,两个上大学的孩子也放寒假回来了,尽管留柱又消瘦了许多,但精神还是可以的,我们匆匆说几句安慰话就离开了,没想到这次竟是和他最后见面诀别!

大年三十的晚上,留柱向往年一样,总是提前给我手机短信拜年,我也及时回复,庆幸留柱过年没问题。我曾向二弟谈起他的病情,二弟也认为,只要心态好,宽心,癌症晚期能再活几年的人多的是,但愿留柱也能延年益寿,好把孩子熬到参加工作,家庭负担就轻多了。回想我对他家的帮助,平心而论,我也尽力了。前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调到驻后,看他困难,按政策规定该享受低保,但没有关系够条件也没评上,就极力想方设法弥补,从学校及市区红十字会分别努力,把两个读高中的孩子最后定上了贫困生,每年都享受了特殊照顾。两个孩子考上大学时,分别多渠道一次享受5000元的政府贫困救助。女儿最先考上大学,为了鼓励帮助她,祝贺她,妻子不但给她买新衣,还和我一起借朋友的轿车,不让留柱花费,新生报到时专程把她送到焦作河南理工大。鉴于留柱从来没精神放松过,返程时还趁着喜庆,顺路陪他到省内著名的五星级景区云台山免费游玩一天,这也成为他唯一的一次旅游潇洒和时间奢侈。每当看到他在景区留影时那开心的笑容,那难得的合影,就打心眼里佩服他淳朴善良、老实厚道、特别能干、教子有方、知道感恩!同时,也感到自己的点滴帮助非常值得,为有这样一位表弟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正月十一,即阳历的2月7日我还是牵挂,电话询问留柱最近身体咋样,他答复已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治疗,我马上安慰他最近再回驻探望他。他仍然说,忙你的吧,不碍事。坚强属于思想乐观的人,我在省城每天都在为他祈祷,愿他能早日战胜病魔,出现身体逐渐恢复的奇迹!可是事与愿违,再返医院,很可能是凶多吉少,身体每况愈下,或许怕房东忌讳留柱死在租房内,最后的日子就耗在医院里吧!这也是妻秋英4个多月前最大的担忧啊!

上午八点时分,列车徐徐停靠到了驻马店站,我也从遥远的思绪中返回到现实,背起行李包,随着人流赶快下车,大步流星往11路站牌走去,跨上公交,急匆匆地往停放棺柩的城南金桥社区奔去……

第二篇:秋忆抒情散文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也是伤感的季节。骄阳似火的夏季已逐步远去,秋天来了。我除了不喜欢夏季外,其它三季我都喜欢。而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我非常欣赏的作家史铁生,在他眼里的秋天,在他心中的四季,都是那么的美,就如同充满色彩斑斓的人生一样,更富有人生哲理的思考。当然,这仅是我个人思考,或许我的见解完全是错误,我不敢轻易的乱加评说。我初次读《我与地坛》一书的时候,我竟不知作者本人的状况——残疾人。而当我得知作家他是一位残疾的时候,在心中肃然起敬!或许我同样是一位残疾人吧,所以,我很容易深入理解史铁生作家的感受。我由衷地崇敬这位作家——史铁生。如同我人生中的老师一样,给我带来了光明与启迪。

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道:“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写的很生动,富有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活景象,我非常地欣赏这句话。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而每个季节也都有不同。我认为秋天是多愁、伤感、孤寂的季节,就如同杜甫写的《登高》诗句一样,是如此的凄婉……

时间流逝,已经步入了八月——秋季,每当这时候,我都会觉得又是一年过半了。秋天也好也不好,好是丰收的季节,不好是伤感的季节。

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我不知道草儿会如此的伤感?却丝毫感觉不到喜悦的感受!是枫叶纷纷掉落的原因吗?还是因为别的心事……心事却是诸多,却无法一一道来。就如一首歌曲唱的那样:“心中有无数秘密,欲诉无人能懂”,而我的心情就是这样!同时又很孤寂。还有一个特别的心事,总让我心有一虑,不知做法对不对?我也明白这没什么,可我就是不安……真怕会成为永久的回忆了!总之我在等待一场聚聊,但愿不会成为永恒的回忆。

秋天是美丽的吗?当然是美丽的,她是美的凄凉,美的沉寂,而这也许就是秋天的魅力所在吧。要说秋天是什么颜色?那就要数“金秋(金黄色的秋天)”一词了。

夜晚,秋风习习,显得格外孤寂、寂寥,还有知了在不停地鸣叫,有时让人厌烦、有时让人喜爱,而这大概就饱含着我们所有的情感吧?我想:或许文人墨客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惆怅。而我的惆怅又有谁知?想不失意就难……

秋天啊,你为什么会如此的凄凉、伤感?让我捉摸不透你,也许我们是同一类,都是:孤独者一个,是没人能真正的解读这种孤独,唯有自己能解读。

秋天,如同一个凄婉而缠绵的诗歌,也更是伤情的季节……我常常叩问草儿:你为什么会如此多愁善感?为了什么?连她自己也答不出来。

八月,中秋节又要来临了,好一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而我却想了一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句话让我感到如此的伤感、凄凉!家人团圆,却又要分离,正所谓“有阴晴圆缺,有悲欢离合”,因此才会有团圆吧?也是有分分合合这才叫生活啊!人生也不过如此而已。我想,中秋节为什么会在秋季的原因了?因为秋天是多情而伤感的季节:合是欢乐时刻,分是伤感的时刻;也正是我们的情感所在,我们都会期待、会盼望和亲人团圆欢聚,有谁会愿意分离?分离总是伤感的时刻!而当我们和亲人远离的时候,剩下的也只有孤寂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好伤感凄凉的夜晚。

另外,在这个特殊的秋季里,又有了一份喜悦之情,因为诞生了一个小生命!我衷心的祝福她健康、快乐地长大。

多情的秋天,让我又喜又伤!真是爱伤交加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有一种失落感。窗外,枫叶被风吹得莎莎响,我感到很孤寂!又有伤感在心头……秋天你好,也不好。

第三篇:瞥忆抒情散文

每日的迟暮余晖,每一时的透骨薄凉,渗入每一秒的漠然无终。留下孤独的余温随着刻薄的时光沙漏般地一点点流逝。

日复一日的如此,我们终会坚持不住,唤一句成功的花的芽儿,在飘渺间慢慢泯灭,我们总不能主宰。于是,我们或曰“个性”的灵魂在一片不可不叹的岁月中动量已趋于零。这是历史的城墙,终无人来破。

那曦入晨光的童年,我们所梦,是月影清辉的心灵,唯心如此。纸色的飞机可载我入云,尝一尝那绵凉的“云菜”,脚下是一览无敌的江湖。我便可飞下成为剑客。大江东流滔去,前方参差亦可视为平地……

但,一片泥巴砌的高墙,在每天的秋雨梧桐,或是大雁南归,或是日出于中天,酷暑难当,或是蒸凉复凉间一片片地凋落成尘,又会是一个千古的哭泣。长歌以当,“亘古不变”的信念和挽留终成不待侠心的凄凉,梦或不变,秋雨不昼,淅沥成伤。

人生路上追求乃是陌路。凡鸟林心,初次飞翔念盈盈长梦,花开悄然。其次便远倦于飞,与自然的流离将人困在入风之疯的绝颠。世间乐事似有万般,一般不留,却独择少年老成的“佳话”。韶华尾声在一片沉默中走向消亡,梦影终于明了。

秋水降于木叶,积雨渐成,心雨永昼。过昼入夜,雨驻月出,皓天月霜,情亦如洗。再循三分,月掠剪影,如断诗肠。

“弃尺剑侠心丈步间,岁过驻纤尘。”

我凄然往而不返者,如诗般的迷离。画在宣纸上的良辰更易离散,散后便是一场大梦,只作追忆。

诸如此般的年少,似饱经了前人所有的沧桑,但值韶华,故作深沉,求得一种凄美。但在时光的另一个角落,必深沉的一刻悄然到来。细详来,所谓的“凄美”,只不过是在后人一声声的挽留中才留下的,对于自己只有凄寒。

少时的一枕黄梁,乃至今时的重谈旧梦,一腔热血遍洒满隙的光卷,醒来是酒后的失意。少年启程之地和落幕之终,其间是希望与现实重重交织的魔障。借前人的佳话“世无难事”,但对于如此的魔障至少延至今时的我仍不可主宰。

延至今日,今时万物如初,一贯如注。

“铩羽短弃君天泪,应是腊泪蛾飞早别国。”

如残烛有蛾,总希望将黑白变成彩色。但当时逐流水,水声淙然之时,忆昔若惜,彩色成梦。缄口之言,平常之态和手持残卷,以此可勉强应对。

当长歌当哭的气概被几个引号覆盖,独立成段,过往云烟铸成了心中不可清除的浓烟,覆盖天地。枯草败叶归于黄土,西风渐紧,海枯石烂;散雾重聚,黄尘出青,东风新起,海聚江河。我们就在追求与现实的战场上,在追求的中军帐中匆瞥旧忆,走向新忆。


第四篇:忆大姑抒情散文

清晨,天上飘落一阵细雨,把马路上弄得湿漉漉、油亮亮的,风,裹夹着丝丝寒意在楼群中窜突,老去的枯叶经不起这摇荡,纷纷告别母体,随风飘落。这一刻,在这老秋的早晨,走在树丛中的我,面对着枯枝败叶这满眼凄凉,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起了在这个季节早逝的大姑,想起了我们相处那短暂时光里的点点滴滴。

大姑是我家第一个知识分子,是我家的骄傲。

大姑小时候应该说是很幸运,早早进到城里开始了读书生涯。要知道,依照那时农村的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女孩子能够读书,并且还是在城里读书那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我真不知道我那没文化的爷爷奶奶何以如此开通。大姑的书一直读到了长春邮电学校,应该属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那时候人才奇缺,所以很顺利分到了多伦县的大仓乡邮电所,并辗转于黑山嘴、大河口乡,后来因为夫妻两地分居,并且还有了孩子,才几经周折,调入锡盟邮电局。从这件事上还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事部门还是很近人情的,要是搁在今天,以夫妻两地分居为理由调到一起是断无可能的。

我是高中转学到锡盟才与大姑有了更多的接触的,先前只有年节的时候大姑回家探亲才能见到她。有几年,大姑把表妹寄养在我家,因思女心切,虽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姑姑也是每年都要回去,我也就通过姑姑回家时接触过那么几次,当然谈不上多了解了。

高二临毕业那年,我从东北农村转学进了锡盟蒙中,在大姑家住了半年。说真的,这样一个大小伙子的到来,对于当时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工薪家庭来说确实负担不小,况且,当时粮食肉类很多商品都实行供给制,根本没有我这外来“黑户”的份,所以事实上我等于分食他们的口粮。但是姑姑一家非但没有怨言,而且总是把我的一切打理得那么好。我从小养成了不看书就睡不着的毛病,在姑姑家依然如此,所以常常看着书忘记关灯就进入梦乡,这时候都是姑姑算好了时间,在我睡着后悄悄走进我的卧室把灯关掉,从来也没因此说过什么。大姑是个慢性子,也因此做家务的速度显得慢一些,但是慢有慢的好处,那每一顿饭,每一顿菜都做得精致可口,即使多数为粗粮,在她手底下也都捣鼓的细致可口,让人胃口大开。那时候物资供应很紧张,别说收入低,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计划外的食品,尤其是细粮和肉类,所以平时基本上都是玉米面、高粱米之类的粗粮。在农村,一般吃的都是当年产的新玉米,这样的玉米,外表光鲜红润,视觉上就能唤起人的食欲,再经过传统工艺在石磨石碾上加工,烹制出的食品才香甜可口。城里人吃到的大多都是陈年旧粮,其中玉米的馨香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飘走于九霄云外,有的还掺杂着库存过久的霉味,口感粗糙难以下咽不说,还常常让人感到烧心胃酸。为了大家能够开胃吃得饱,姑姑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她在玉米面中掺入少量白面或莜面,然后经过发酵,加入少量食用碱,蒸制出“二代王”,吃起来松软香甜,口感就细腻多了。有些时候,姑姑还把发酵过的玉米面烙成发面饼,虽然这其中的程序麻烦一些,但也会增加人们的食欲。只有到了周末,才能改善一次伙食,吃一顿饺子。也是那时,在姑姑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剁馅包饺子等一些做饭的手艺,让我在后来的单身和成家后的生活大大受益。

大姑除了上班,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忙碌着,就是偶尔去几个要好的邻居家串门,手里也总是拿着毛线活,一边聊天,一边忙碌着。那时的人们都穿自家编织的毛衣毛裤,甚至毛线也是自己用传统的工具纺出来的。当然,这纺线和编织都很费时间,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但很多成年妇女都乐此不疲,而且经常凑到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姑姑编织毛衣的手艺非常细致,几乎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稍不如意就拆掉重来,所以做出来的毛线活总是那么平整匀称,精致漂亮,令单位姐妹和朋友们羡慕夸赞。

姑姑虽然也是上班一族,单位工作也不轻松,但家里的事务一直料理得井井有条,相夫教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总是做得那么到位。不仅如此,她在单位也一直是业务尖子、技术权威。记得第一次去姑姑的办公室时,我就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满脸写满了惊奇。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但确实是如此,那是1975年,整个中国还很落后,整个中国工薪阶层的办公条件都很落后。整个锡林浩特一座城市只有盟公署和军分区的办公的地方是楼房,其他地方甚至连阿纳旗的旗长们都在贝子庙那的平房里办公,还点着土炉子,地上铺着粗糙不堪的红砖。我姑姑的办公室不但在楼房里,暖气也是热乎乎的,而且地面还铺着地毯,那屋里既温暖又整齐干净,真可以说是纤尘不染。当时我真是羡慕不已,心里想将来若有姑姑这样一份工作和这样的办公条件就足矣。

由于她业务精湛,工作上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以赢得了同事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我虽然去她办公室的次数就是有限的几次,但每次都看到姑姑的同事或徒弟们毕恭毕敬地称呼姑姑为师父,内心变升腾起对姑姑的崇敬。当然,除了技术原因,这其中也有姑姑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个人性格的缘故。姑姑是个温婉的人,从不与同事争吵,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说话语气温顺,态度和蔼,这样的人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气和更高的威信,也因为这些,姑姑曾数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而受到表彰。

进入晚年,大姑也从岗位上退下来了。退休之后,大姑一心埋头于家务,每日打理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整个一个家庭主妇。那个时候,我住在乡下,妻子正要临产,为了安全起见,姑姑把我们早早邀到她家,并给我们在医院的妇产科约好了床位,只要出现征兆,马上入院。那些天,姑姑就像一个婆婆,也像一个母亲一样精心照料着妻子,每日的三餐精心地搭配伙食,并不断给传授孕妇、产妇以及育儿要注意的事项,让我和妻子感动不已。临产日期已到,可是妻子那里仍无反应,恰好此时妻子调动事宜或得批准,通知我去办手续。期盼已久的是,终于有了头绪,自然欣喜异常;可是她原单位离市区一百多华里,那时道路情况不好,交通极不便利,来去至少要两三天,这边妻子正面临生产,做丈夫的我怎敢离开?看到我的犹豫和为难,大姑说:“没事的,你去吧,这边有我们呢,医院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有了动静就住院,医生比你有办法,你就放心走吧。”听了姑姑的话,我终于心里有底了,于是我放心地离开,并很快办完调动手续,于第二日返回。也是在大姑的精心呵护下,妻子顺利生产,我们的长女健康地来到人间。

大姑晚年非常不幸,患了脉管炎,并且双脚皮肤开裂,出血不止,总不愈合。当时的医疗条件及其落后,大家也没多少医学常识,甚至好长时间都没诊断出结果。那年秋天,远在东北的父亲大概想我们了,拍来电报,以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我们回家。临行前,我们姐弟四人曾去探望了姑姑,告别时,姑姑竟然流下泪来。当时我们真没多想,只是觉得人老了容易伤感,看到我们回家,姑姑也动了思乡之情。谁料,这一次相见,竟成永别,姑姑在我们回乡的稍后病情加重,住进北京的大医院,并被查出是脉管炎。做截肢手术,大姑犹豫再三,不忍心成为残缺之人,让自己余生成为家人累赘,最终没能同意手术,结果病情急剧恶化,引起血液感染导致败血症,年仅58岁便匆匆离世。

其实,除了脉管炎,大姑几乎没得过什么疾病,身体一直是很健康的。据大夫说,这脉管炎也并非先天遗传,而是后来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大姑吸烟,而且历史悠久,据说还未成年就已成瘾。这几十年的吸烟史,导致了体内血液中血栓形成,进而堵塞血管,造成下肢坏死。其实,这病要是早预防,早治疗是不会到最后的严重地步的,只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差,人们的医疗知识贫乏,最重要的是大姑只关心他人,对自己关心重视不够,到最后怕截肢残疾给亲人带来拖累,致使病情恶化,诱发了败血症。

有时候,我真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要早早夺去像大姑这样好人的性命,而一些品行恶劣之人却能够好好活着,甚至长寿呢?

风,一阵比一阵强劲,树木,摇晃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地下的落叶被裹夹着飘到远方。我知道,这一刻他们对母体是多么的留恋和不舍。如今,我敬爱的大姑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想象,当年她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是该多么的留恋家乡,留恋亲人,留恋人间啊。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样的时刻,我们只能幻想,已经早逝的大姑羽化成仙,在天国那边过着更逍遥更快乐的生活。

第五篇:琐忆抒情散文

我们村是方圆有名的大村,土地平旷,交通便利,一条小河从村东的通神沟缓缓流过,镇政府所在地挨着村西,一边通向地区首府咸阳,一边通向遥远兰州的211国道紧贴着村南伸向远方,村北还是村,一个从属于我们村的小村。

那里空气清冽,民风淳朴,四季影像清晰如画,父老乡亲敦厚朴实。此刻,坐在异乡的雨夜里,用我的瘦笔记述几笔,喂养喂养那肥肥的思念……

春风微醺,春阳和暖。

春天来了,呼啦一下,房前屋后立马成了花海,花天花地的。

艳艳桃花、粉粉杏花、素素梨花,一个接一个登场。在现在人眼里,乡亲们行走在花儿的世界里,应该是满含诗意的。其实,那些过着贫寒日子的人们只顾土里刨食,无人在意,也无心欣赏那些花儿。在他们眼里,果树开花天经地义,像女人生孩儿一样,没什么稀奇。

待到花儿褪去残红,青果坐上枝头,也没人关注它。这时,年幼的我会扬起脖子看上杏果一眼,看它不是欣赏,是想摘它,摘下来,一分两半,果肉送进嘴,捣腾几下,进肚,解解潜藏已久的馋。

青杏酸酸的、涩涩的,实在不是什么好味道,可我嘴里寡淡,要的就是那份刺激。杏肉进肚了,没长成的杏仁成了手里的玩物,它外皮白嫩,里面藏着一包水。不知谁说,反复揉搓嫩杏仁能出小鸡娃。再怎么傻,也知道杏仁里孵不出鸡娃的,还是不停地揉,揉着揉着皮就破了,里面的液汁喷出来,溅到小伙伴的脸上,一场恶作剧就此结束,没结束的是一帮小女孩的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春天,还有个小桃树的梦。

我最喜欢在路旁寻找新生的小树苗,每每看到一弯小芽从硬硬的桃核里钻出来,新奇,兴奋。实在太喜欢了,就把它连根铲起,挪到自家的菜园里,浇水,施肥,蹲在它跟前,等它长大,想象着它开花结果的样子。

只是爷爷嫌它碍事,要抢蔬菜的养分,一锄结束了它短暂的生命。我往往要难过好几天,甚至洒几滴泪,因为我的植树梦破了。

长大后才明白,那就是一个纯真的小孩源于心底的对新生命的一种呵护吧!

夏风熏熏,夏阳炎炎。

夏天来了,麦子快熟了。

割麦是农家生活的大事,老人们叫做“龙口夺食”,当时,不太理解它的具体含义,对“夺”字还是有认识的,“夺”就是“抢”。和同学抢毽子,和妹妹抢沙包,哪一样都要眼尖手快的,否则,东西就落到别人手里了。龙口夺食,一样的。

“麦梢黄,绣姑娘都要下了床。”不常出门的绣花姑娘都要参加夏收,媳妇们就不用说了!

不过,生产队时代,小孩子不太参与劳作大事,不参加生产大事的小孩们也没闲着,他们有自己的事情,中午趁大人们吃饭休息的当儿,偷偷钻进麦地里找一种野菜,老家叫麦萍萍。

春天的麦地里有三宝:荠菜、羊蹄芽和麦萍萍。春季,它们开始生长,清明前后最好吃,暮春时节,已经长了苔。一入夏,荠菜、羊蹄芽开花坐籽,只有麦萍萍还在不紧不慢地生长着。

进入初夏,它像一个打扮入时的少妇,站在蓬勃茂盛的麦田里,分外耀眼,绿闪闪的衣衫,玫红色的头花,谁见谁爱。麦收时节,它稍微老一些,不过红头花还在,我在麦田里采回它,掐下头花,将绿色外衣翻个过,一个小鼓状的果实出现了。

上小学之后,每年麦收时都要放忙假。所谓忙假,只是不用读书,还要上学。去学校后,所有学生分成组,老师带着帮生产队捡麦穗。到了地里,调皮的男孩子就像出笼的野马,打打闹闹,喊喊叫叫。女孩子很听话,多会按照老师的安排仔细捡拾落下的麦穗。

平常,我都跑在最前面,前面的麦穗多且大,我最喜欢在跟玉米地挨着的麦地里捡拾麦子。一来玉米地平整,走在上面脚不会被麦茬刺着,二来挨着玉米地的麦杆粗壮,麦穗硕大,捡拾起来得劲。每次回家时,我拾的麦子最多,背不动,老师就帮着背。老师是我家邻居,按辈分称呼她姑,一个漂亮的大女孩。

坐在教室等老师发工钱的时候,这时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虽然一斤麦子队里补助二分钱,十多天里捡拾的一二百斤麦子折合人民币不过几块钱,可是,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站在讲台下从老师手里接过那几块块破旧的人民币,感觉比得到钢笔或作业本的“三好学生”奖还要兴奋呢,因为那是自己挣来的!

那时不懂“经济”二字的意思,只是觉得钱来得太艰难,每一分钱都是宝贝。民办老师一个月补助五块钱,生产队一个硬劳力一季分红也就几十块,而我们捡麦穗能挣这么多,能不高兴吗?

秋风飒飒,秋果累累。

乡村的秋是香甜的、热闹的、灿烂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股成熟的味道。

暑假一结束,各种水果相继上市,秋季作物开始收割了。

对贪吃的小孩来说,秋季最不缺吃的。这个季节里,小孩子可以过足馋嘴猫的瘾,可是,房前屋后水果有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胃口,所以,我们的眼睛转到田野里。

秋天的田野,是吃货的天堂,玉米棒子撑破绿皮外衣露出红缨穗,沟畔的桃树上累累青桃渐渐变红,半坡的青皮核桃里有了油味,地里野生的梨瓜也变白了。

我不挂念它们,我挂念玉米地里的空杆(老家把不结玉米棒子的杆称为空杆),也叫甜甜或甜杆。

甜杆是三爷带回的,他是生产队打闲杂的,前半年给牲畜铡麦草,后半年看玉米。

看玉米时,连带一个任务,就是坎灰包(坏玉米)和空杆,空杆里有一部分特别甜,就像甘蔗一样。每次放工回来,三爷的背上都挂着几根收拾干净的甜杆,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甘蔗”。

分玉米也是秋季大事件之一,玉米成熟后,先搬下来堆放在地头,晚上放工后开始分。

乡村的秋夜,平时漆黑一团、静寂无声,只有几只秋虫在远处孤独呢哝着。因为分玉米,地头挂了几盏马灯,马灯光微弱灰黄,和城市路灯的光亮没法比,但是,比家里使用的煤油灯亮堂多了。

分玉米时,地头的热闹是空前的,老老少少几乎都来了,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那些等着拉玉米的,忙着过秤记账的,把玉米往架子车上装的,还有一帮没事闲逛的。

此时,孩子们是最活跃的,趁着没有分到玉米这个空儿,追逐撵打,跑跳吼叫,野性全面爆发,乐得忘乎所以,直到家人喊回。

新玉米拉回家第一件事是煮玉米,嫩闪闪的玉米一入锅,我们姊妹几个就好像闻到玉米的香味,都忘记了瞌睡,来了精神。连穿着开裆裤的弟弟也围在锅沿边眼巴巴地瞅着锅盖,看它冒气了没,看它被热气顶开了,就流出了口水。他的窘态,惹得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的,我婆都笑得闪出了泪花花。直到妈妈捞出玉米,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得饱饱的,才会心满意足地睡觉。

如今,隔着岁月的山山水水,依然能忆起那种醇厚香甜的嫩玉米味,忆起一大家人在一起的欢乐。可是,我婆,我父亲和我们早已阴阳两隔。

北风怒号,寻找温暖。

冬季的北方,冷风瑟瑟,寒气刺骨。

稍微不注意保暖,夜里,屋内水瓮的水面就会结一层冰。早上,推门出去,门前的茅草上也铺着一层白霜。迟早出门,都会被寒气裹挟着。

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最美的享受莫过于坐在热腾腾的炕上足不出户。

冬天,各家的土炕几乎二十四小时热腾腾的,外面干活的人一回家,手往被窝里一塞,暖烘烘的,很舒服。

周内那几天,妈妈早早起来烧炕,烧炕前,就把我们的棉袄棉裤暖进被窝,待到我们起床时,热乎乎的,穿上它,一天里浑身都暖暖的。

家里再冷也有热炕,教室就不一样了,有些穿戴单薄的同学手背上皲裂的口子,看着很瘆人,稍不注意就会流血,有些抵抗力稍强的手背也是肿肿的,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小家伙们就自力更生自制火盆。

和《红楼梦》里宝玉他们的手炉相比,我们的火盆寒碜得很,它大多由旧搪瓷脸盆改做。做好后,在家里锅底铲些火种,用玉米芯引着,上面架上小煤块,上学时端到教室里。

不论是玉米芯还是煤块,燃烧时都要出烟,袅袅娜娜的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教室的环境质量可想而知。可是,天气实在太冷,没办法,只有忍着。

自制火盆简陋,也不卫生,不过,在寒冷的冬天里,却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暖。

……

此刻,坐在异乡的雨夜里,我的神思飘到了三十多前的故乡……

我知道:这辈子,活得再长,也忘不了那段清瘦无忧的纯真岁月;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渭北那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

下载忆留柱抒情散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忆留柱抒情散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晚春忆青春抒情散文

    四月的海风刮到嘴角的时候变了味道,还伴着漫天飞舞的柳絮,看着隆隆前进的火车,记忆也就向前去了......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说出爱这个字,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该对谁说?大部分我这样的同......

    秋忆1000字抒情散文

    我们是在放学吃晚饭得时候最先发现它的,一抹橙红色的亮色映在墙上,一道道的楼梯扶手映出斑驳的影。“那是什么?”有人惊呼。我猜想这样的光像是橙色的聚光灯投射在墙上,就像在晚......

    如若忆成飞花抒情散文

    左手阡陌,右手飞花。就把忧伤的颜色沁上暖光,把闯挛的沧桑刻成财富,把遗憾的眼泪品成永恒了的美。再看那悲那喜,如赏一朵清新难再的莫奈和那周敦颐的莲花。我给此生起一个名字,叫......

    忆父亲抒情散文(最终定稿)

    读高中时,我的一篇“我的父亲”作文,老师给了满分。此后在我这四十多年的风雨人生中,一直把它珍藏着,作为对父亲的纪念。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一生辛劳,却不曾过过一天好日子,年轻......

    寻忆抒情散文[推荐5篇]

    记忆啊,似倒在掌心里面的水,无论你我张开还是紧闭的掌心,终究还是无法留住它,任它从指缝中流淌干净。孤独地走在午后寂寥的街上,酷热难耐。走着走着,一幅很熟悉的画面横冲直撞地闯......

    留设村庄保安煤柱的请示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交福昌煤业有限公司 关于801首采工作面留设村庄保安煤柱的请示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福昌煤业在2011年委托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

    青春无悔,留你在心底抒情散文

    走在熟悉的小道上,回想到的是童年和少年时光。这个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便是家乡。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并无多大变化,街道还是原来的模样,店铺依旧还是那个店铺。一幕幕的过往......

    离职的员工不要留 史玉柱曾有一个观点

    离职的员工不要留 史玉柱曾有一个观点:不要挽留想跳槽的员工。说"人跳槽有时会上瘾。一旦开跳,往往停不下来。跳槽时只看原单位的丑,看新单位的美(距离会产生美)。跳到新单位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