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梦为远别啼难唤优美散文
人生犹如一场车程,到站就会下车,车门打开的那决然离开的姿态岂是你挽留便可唤回?不一样的是,谁都可以陪谁一程,可谁也不能陪谁一生,即便是至亲,也会在你生命的某个转角,悄然退出。而最痛,莫过于此等别离,深彻心扉难自愈。
前段时间,爸爸去送舅公最后一程了。小时候经常到他那里和表弟表妹玩,他是个严肃却又疼爱后辈的老人。表妹放假一回到家就问:“为什么把爷爷的床弄得那么乱?”“你爷爷走了…”她张大嘴巴,呆站在那里。良久,痛哭,不肯吃饭。知道她这样,我也止不住泪水涟涟,即便对这位老人没有太深的感情,但是我知道离别之痛,无奈不懂如何抚慰她,有心无力。面对这样的坎,没有人可以帮忙,只有通过淡化伤痕的时光,自己把自己渡过去。看到她签名改了“离别最苦”,寥寥数字,道不尽的悲戚压抑。只能发了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过去--其实,在剧痛面前,所有安慰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但是这似乎是我唯一能做的。
近几年家族中有一两个老人乘鹤西去,很害怕。心中清楚那一天终究会到来,在未来的某个不知名的方向,深知难以改变,却有意无意地避开这个话题,因为只要一触及,即使是想象,在梦中,也难以自持。不敢想象到了那一天我的世界会何等天昏地暗。每个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个不能触碰的感情堤防,一旦缺堤,情感就会被剧痛以摧枯拉朽之势肆虐侵噬,直至沉沦。
我很想趁现在爷爷奶奶还健在好好陪陪他们。前段时间去探望奶奶的时候,突然觉得心疼,总恨自己不够强大,没有能力保护她。紧紧握着她的手,正如孩提时她握着我的一样。只是,她的已日渐干枯,我的亦不再稚嫩。个中变化犹如沙漏,她的爱与生命以一种细柔神圣得近乎透明的形式缓缓倾注延续到我身上。
别无所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二篇:这个梦优美散文
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有人说,梦与实际经常是相反的。可是我的那个梦,却让我认为无比的真实,仿佛就在面前,伸出手,就能触摸的到……
梦并不长,我涌如今一条街上,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人,他们三小我,开高兴心的走着,我静静的跟着他们,因一贯看着他们的缘故,我没有留心是走在马路上,直到一辆车飞奔过来,我才创造,躲,已经来不及了,我逐渐的闭上眼睛,等待那去世亡通知,不知过了多久,我展开眼,创造本身还好好的站在那边,倒下的,倒是他。地上,一片血红。他微笑着看我,嘴里在说什么,我却什么也没听见,泪,顺着脸颊滑落。
我惊醒了,眼角湿湿的,脸上和枕巾上,也有未干的泪,那时照样凌晨,天依旧是阴沉沉的,我拉开窗帘,注目着窗外,眼泪再次毫不克制的顺着我的脸颊流下。真的不肯意让那种工作产生,当时,心里,真的好难熬苦楚,仿佛被撕开了一样……
我不知道要不要信赖这句话:梦与实际经常是相反的。是经常,不是必定。解释也许是,也许不是吧。如今回想起那个梦,泪水,照样会流下来,每次一想到这个梦,心里,就会有一种空空的认为,有一种,说不出的难熬苦楚,说不出的苦楚……
这个梦,在我的心底,划上了一道深深的陈迹,无法掩盖,无法涂抹,刻在了心上的梦,那就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魔……
第三篇:追梦的优美散文
梦想,像个充足气儿的皮球,开玩笑般地向前蹦跳,我在后面追啊,追啊,追了一程又一程!追啊,追啊,追了一年又一年!
读小学四年级那会儿,我的作文好,老师赏识,同学追捧,自认为有几分文采,心里得劲儿,飘飘然。那时,我家生活贫穷。父亲三天两头就不让我上学,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原因是交不起四元五角钱的学杂费!为了获得稿酬来资助学习,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向当地的报社投稿!好在投稿不用邮票,不然,不知要搭上多少邮资呢。当时,找来干净的、一面没有字迹的厚纸,糊上一摞信封,将信封的右上角剪掉。择其中一个,装进稿件,封好。上行写报社地址,中行写编辑部收,下行写我的地址。写好后,连同希望投进邮筒。从此,便有了盼头,盼着希望变成现实!盼啊,盼啊,盼了一天又一天。从稿件投进邮筒的那刻起,就掰着指头计算稿件邮到报社的天数再加上稿酬邮回的天数。天数越临近,心情越激动,眼巴巴地瞅着通向屯里的大路,等着邮递员的到来。谁知,满怀的希望变成泡泡。……泡泡灭了一个又一个,然而,并没改变我继续投稿的犟劲——我好像朦朦胧胧地和它较上了劲!
记得文革时,我正念初中,在校住宿。周末,我和同班同学加好友的她,同走在回家的途中。路上,她问我:“你打算将来干什么呢?”
那时,我们刚刚学过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我脱口而出:“想当随军记者。你呢?”我瞅着她。
“想当兵,去部队文工团。”她坚定地说。
我明白,这不仅仅是她爱唱《风烟滚滚唱英雄》。
我把自己家境贫寒而艰难求学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交给她看。她看后,说:“你的作文好,盼着看到你的手写文字变成铅字呢!”
“嗯,一定的!”我肯定地说。
她的“盼着”两字,是我永久的巨大的动力。从此,我为了“一定的”庄严承诺,就开始了对文学梦的彻底追求。这一追,就是几十年!
七零年当临时工来到城里,有幸遇见中学时的班主任老师。他是教我语文的,中文系毕业,在县里做通讯报道。他知道我爱写——虽然屡投不中,就送给我一本《通讯报道》,厚厚的一本,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常捧着看。那时当临时工,生怕触动哪根神经,被辞退。所以,不敢写,不敢投。但是,对于我写大会发言稿,年终总结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临时工转正后,出于爱好,我省吃俭用,订刊物《作品》阅读。此刊物是专评论作品的,看后收获甚丰。同时,参加了《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的学习。老三届的我,只有初中二年的文化水平,文化基础甚差,全凭对梦想的追求。在学习期间写过几篇“作品”,中心老师看过后,来信点评:“……对写法上不成熟,……没有选择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去描写,显得人物干瘪,……写事不写人……回答问题肤浅……”我回信:“怎样才能使人物性格饱满?……”由于工作的缘故,此时,我写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论文。虽然不具文学性,但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嘉奖。那时,我将论文《小议班组的管理》邮去本市的《企业管理》杂志社。由于有太多的投稿石沉大海的经历,稿件投出后,并没挂在心上,一晃半年过去了,竟不记得此事。有一天,我正在车间处理机械故障,忙得不亦说乎,突然有人递给我一个牛皮纸信封,长长的。看上面的地址和名字,不差,是我的。待我用油污的手拆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本《企业管理》杂志。心想:谁给我邮这个干啥?我不认识这个杂志社的任何人。没有翻看,就随手丢在一旁,继续忙我的。旁边的挡车工没事,就拿着翻看,看着看着,发现有一篇《小议班组的奖金分配》。此类话题是挡车工最为关注的,所以就从头看到尾,最后的署名竟是他们的段长!她拿着那本杂志对我说:“段长,这里有你的文章。”
我不信,照样忙着:“别逗了!”我说。
她一脸认真:“真的,不骗你!”她说。
我立刻就来了精神,喜色不予言表:“真的?”我说。忙将手上的油污在身上蹭了蹭,将杂志接过来,边翻找,边说:“即使是真的,也许是编辑弄错了;也许是编辑为了凑版面而为之。”
在班组的栏目里,果真找到了署名是我的那篇文章。看过后,我才忆起,半年前三千多字的《小议班组管理》的论文,被编辑摘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并改题目为《小议班组的奖金分配》,剩下不足三百字。
此后,我试着写了篇散文《悠悠岁月情末断》,讲述的是初中求学时,家境仍旧贫穷,几次申请要求退学。是学校党组织救济我每月四元五角钱的助学金和一条崭新的棉线毯,免遭退学的事儿。写好后,七一前,抽空送到市里的广播电台。七一时,我没有接到电台的通知就播发了,连续播发了三天,我都不知道。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厂里的工友告诉我:她从收音机里听到播我的文章。听着听着就哭了,最后播了作者的名字,才知道是我写的。我半信半疑。数天后,回到农村的老家,故乡的亲人也对我这样说,才证实是真的。又数天后,电台来人找我约稿。言谈中,希望我给他弄架吊床,说是野游时用。此人的用意,不言而喻。当时,是计划经济,厂里出产的尼龙绳非常紧张,我又不可能去偷。所以,其结果可想而知。当然,在以后的日子里,电台的那个人再也没有向我约稿,我也没有向电台送稿件。
有一年,炎热的中伏天,狂风过后下暴雨,下得起了白烟儿。从白烟儿中悠哉悠哉走出一人,边走边唱,是没穿裤子的女疯子。有人冒雨给她送裤子,并给她穿上。当时,我目睹了全过程,有感。闲暇时,写了微型小说《风雨见真情》,被当地的报纸采用。这是我第三次获得稿酬。
几次稿酬虽然很少,却让我兴奋不已。我不在乎稿酬的多与少,最重要的是手写文字变成铅字,得到行家的认可。我的那个她,在九泉之下,如果得知,也会为我高兴。
没退休时,由于忙工作,整天都是脚打后脑勺,哪有时间去构思文学作品?一些专业论文,那是上边派下的任务,为了交差,不得不写。退休后,闲暇无事。诸多往事,忆起来,有时会独自发笑,路人见了,认为我有精神病;在公园散步,看见孩子们尽情玩耍,会想到自己的童年;看见热恋中牵手的对对情人,我却黯然泪下。这时,我把过去的一些事,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真实的情感,浇灌在字里行间。
如今,六十八岁的我,仍在做着文学的梦。文学梦,是理想的梦,是美丽的梦。她让我如醉如痴,一追就是半个多世纪。追梦,使我年轻。生命不息,追梦不止。
第四篇:远方的梦优美散文
关于远方,每个人都有一个梦,远方的梦。从朦胧到清晰,从遥远到眼前。小时候远方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远方,那好像是天边的地方,那么远,远到看不见。记得很小的时候唱的那首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那时候就有了远方的梦想,向往着什么时候能去北京,去看看伟大领袖住的地方。那是最初对远方的向往,带着无限的虔诚。虽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知道有那么一个神圣的地方,渴望能够去看一看。
后来上学了,对远方有了新的向往,看了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对那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地方充满了向往,那是一个多么美的地方呀,山美水美,人更美,还能张口就唱出好听的歌曲,能去那样的地方该是多么好呀。到现在对电影的情节记得不那么清楚,可对那美丽的地方却记忆犹新。在课文里学到的漓江的山水,描写的那么美,那么让人心动,真想立刻就能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去那山清水秀的桂林,呆上一辈子有多好。
像小学课文里说的那样,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那些美丽的远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让人憧憬,让人向往。电影《五朵金花>讲的是彩云之南的故事,对故事的记忆远没有对景色的记忆深刻。到现在都还记得苍山下,洱海边那美丽无边的景色,记得蝴蝶泉边找阿妹的动人歌声。那美丽的少数民族的服装,那动人心弦的歌声至今还记得那么清楚。什么时候能去那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美丽风光里的那些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都有怎样的喜怒哀乐,有怎样的风土民情,那该是多美的事情啊。
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想去桂林那,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我想去桂林那,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时间,我却没有钱......。”人不能想去哪就能去哪儿,总有这样那样的牵绊,不能如愿。对远方的向往也就成了梦,看看书,看看那些关于旅行的书,跟着旅行者的脚步,去感受旅行者的快乐,也是不错的。那时候特别爱学地理,爱上地理课,从地理书上知道了那么多美丽的地方,现在有很多的渠道可以了解远方,虽不能身入其中,也能领会一点远方的魅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读着这样的诗句,眼前就会出现那苍茫的大草原,对远方的向往又多了一份内容。远方啊,远方就是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
只要是自己不曾去过的地方,都是远方,高山大海,平原,高原,每个各地方都有它特有的魅力,高山的巍峨,大海的波澜壮阔,草原的辽远广阔,高原的绮丽,都有无穷的吸引力。吸引着心灵,向往着那些地方。能够去远方不是一天的梦想,很久就想如果可以放下一切,背起行囊去远方,去那些向往已久的地方。把人世的一切烦恼都抛开,不管不顾的去远方。看一看那些美丽的风景,看一看那些从未见过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尝他们的一日三餐,那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每个人都有对远方的向往,都有远方的梦,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远方的梦。有钱人走遍了全国,走出了国门,走到了国外。他们能领略异域风情,那是很令人羡慕的。没钱的人只能在国内走走,还得是那些花钱不多的地方,这样也知足的,看看那些跟自己家乡不一样的地方,也挺好的。虽然也有对外国的向往,然而也只是向往而已,没有那么强烈的念头。看一看那些关于外国的风景风情的书,电视,画册,电脑视频过过眼瘾也不错。
现在看来远方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只要心里有要去远方的信念,总有机会可以实现这个梦,可以去一次远方,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高山,大海,纯净的蓝天,还有如画的风景都会在眼前实实在在地出现。现在交通那么发达,去哪里都很方便,只要有时间,没有钱也可以去远方,不见有人骑摩托,走遍全国,也有人骑自行车也能行遍天下,还有一个孝子,拉着平板车,带着自己的母亲走天下。这样事例虽然不多,也让那些心怀远方梦的人肃然起敬。
像古时候的徐霞客,不就是自己步行走天下,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那时候不光是交通不发达,路也没有现在这么好走,那可真是艰难险阻,可是人家也走过来了,一路走,一路写游记,那得有多大的毅力,多坚强的信念,才能够支持他走遍天下,并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也是历经了千难万险,才走到了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到了经文,现实中的唐僧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天竺国的,不像小说和电视剧里那么热闹,有徒弟保护。古代有太多徒步走天下的人,数不胜数,有的留下了游记,有的写下了美丽的诗篇。想想那些古人,真的很佩服他们,现在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给自己找理由,不能圆自己的梦想不是自己的原因,是有许多说不通的理由存在。
所以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它,远方的梦不能只在心里想想就行了,要去远方,要趁早啊,不要等。收拾行囊,奔向远方,远方的梦并不遥远。远方在召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行者的脚步,只要能够迈出自己的脚步,远方的梦就在眼前。走啊,去远方,远方正在召唤。毫不迟疑,绝不留恋,走吧,远方的梦就在前面。
第五篇:情为何物优美散文
清朝的时候,一对母子来到一座山上,选择最平整的一处搭建草房,把最肥沃的土地开垦出来种粮种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活安逸。后来,母亲去世,儿子做了一个“草人母亲”。种地,他把“母亲”背到田边坐着;在家,他把“母亲”放到桌边坐好;天晴,他把“母亲”弄到院子里晒太阳;下雨天,他就帮“母亲”缝补“衣裳”。到山下赶集,他背着;到庙宇许愿,他背着……于是,一些有文化的乡绅反复验证反复琢磨,送给这座山一个万古流芳的雅号——孝子山。
我家的对面便是这座有名的孝子山,王昭君洗过手帕的香溪河从山脚潺潺流过。
在如诗如画的孝子山下,住着一位80岁的老母亲,我们习惯地叫她“刘伯娘”,前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泪洗面,悲痛至极,以至于哭瞎了双眼。本该顺利地走完人生,偏偏出了连她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
常言道:“四十九得个吹鼓手。”刘伯娘在“知天命”的前一年果然生下了她的宝贝儿子——学兵。没过几年,老伴儿去世,母子相依为命。
刘伯娘凭着自己的韧劲儿,挣钱供儿子读书学习。自己也常常像老师那样教儿子做人,教的最多的却是“孝子文化”。儿子大专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已经快70岁的刘伯娘舒了一口长气,仿佛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接下来便是享福的岁月了。的确,她应该安享晚年。
儿子叫学兵,因家境不算好,成家之事难办。后来,一位好心人在偏僻的小山村帮他找了一个过婚,没有孩子,相貌身材都还过得去。刘伯娘很满意,见到熟人就会自夸一番:“学兵说媳妇儿了,我这辈子总算圆满了。”儿子有些不满足,总觉得缺点什么。刘伯娘常常劝儿子:“福在丑人边。”
媳妇有癫痫病,这是取进门后才知道的。开始,母子俩以为治治就没事了。后来一直发病才知道这病的严重性。顺藤摸瓜,知晓了一切。原来,媳妇离婚,是因为有病的缘故。外表忠厚的岳父母同意自己的婚事,是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不知何时,学兵感到一阵阵眩晕,怄气伤肝,住进了医院。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上帝怎么要一次又一次捉弄自己,他感到自己被压在了孝子山下,喘不过气来,到处一片漆黑。母亲总是那句话:“儿呀,这就是命,过到哪儿算到哪儿吧。学兵呀,不认命是不行的。”
30岁的学兵再也不相信母亲的话,做出了叫人不可思议的傻事。他把媳妇送回娘家后,服毒自尽,并写下了遗书。
他在遗嘱中写道:“流着泪走在雨中,便没有谁可以看到我眼中的悲伤。我一直都告诉自己要坚强,再坚强,因为我明白,再多的泪水也换不来爱情怜惜。青春的岁月过去了,曾经的哭泣现在依然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还附带着那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痛苦。我曾经哭泣,我在爱情的面前流下了我的泪水,可是却最终连可耻的幸福都无法触摸。无法忘记曾经的伤痛,也无法忘记我当初竟是爱得那般的低微,我甚至无意去用自己的泪水来试图感动爱情,感动那颗未曾为我跳动过的心灵。”
孝子山下,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
我为刘伯娘母子的不幸人生而难过,我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哀叹,我为孝子文化的传承问题而痛苦……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多么可怕。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然。
这世间情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