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母亲的恩情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解题:“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写谁的恩情?
3、简介作者。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圈生字,读准音,标出小节数。
2、小组讨论记忆生字的办法。
3、指名读字卡,齐读。
4、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办法。
5、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齐读。
6、齐读全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书空笔顺。
2、观察生字的字形和在格中的位置。
3、指导描红。
4、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
1、认读字卡。
2、读词卡。
过渡:母亲的恩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精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到二小节。
2、读后你想说什么?
1)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有关句子(夜深了......缝着)。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2)“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
(3)从“一针针一线线”一词你体会到什么?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句子:她望......(1)小朋友们请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2)谁能说说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1)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1)他看到了什么?
(2)他想到了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出示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恩情啊!
这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四、五小节。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
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
5)指导理解诗意。
6)齐读全诗。
7)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
无数游子之心。这首诗也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记住它。背诵全诗。
三、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大多数学生对这首古诗有所了解甚至能熟背,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子吟等。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重点指导“补”、“求”。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字写字;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
2、师:是呀,母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妈妈,提起母亲,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师板书,“恩”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
师: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指名读,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生字词和段落号。
4、检查生字、词语认读。(课件出示,生字标为红色)
出示:恩情、孟郊、缝补、抚摸、沐浴、永远、报答、铭记、注视、慈爱、著名、光辉、湿润、一针针、几根白发、迟迟归、寸草心、(1)指名试读
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忆字形。如“永”的读音,“抚摸”“沐浴”的字形记忆。
(2)带读,开火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呢?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
1、出示古诗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2、这首诗你读懂了多少?请同学说一说.师:是呀,就因为有一次孟郊要远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他难忘,他才写成了这首小诗。
3、课文里包含着一首小诗,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你还记得吗?
师:这种文包诗的课文,我们怎样才能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实用,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三、精读课文,借文悟诗
1、小声读1、2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用直线划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预设:
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独出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学生谈体会(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说着说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读这句)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母亲的关爱还从那句看出来? B、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
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又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她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50岁的孟郊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得写下了这些的诗句:(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3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到的。
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你从中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江苏溧阳的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从“50岁”你能想到什么?深深地牢记母亲的恩情,这就是——铭记。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四、吟诵古诗,升华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再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
夜深了,煤油灯忽明忽暗,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女生动情地说——(齐背《游子吟》)师:清晨,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男生真情地说——(齐背《游子吟》)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生谈)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生谈)据说小乌鸦长大后,当母亲老了飞不动找不到食物时,他就四处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母亲,回报母亲。一直到老乌鸦死去。这就是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更应该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示齐读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补”“永”“报”三个字。先指导学生观察,再描红,然后自己各写一个,最后同位互评。
板书设计:,9、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游子吟》
作业设计:
必做题: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选做题: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你打算怎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第三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指导书写“、迟、寸、永”3个生字。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指导书写“迟、寸、永”3个生字。
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本课词语:缝补 慈爱 抚摸 注视 一针针
湿润 著名 永远 铭记 迟迟归
报答 恩情 沐浴 光辉 寸草心
检查朗读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文哪部分描写了图上内容,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母亲灯下为儿缝衣)从哪些词你感受到母亲对孟郊的慈爱。(忙着 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练读
你能读好这一段吗?
2、齐读。板书:深夜 缝衣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读了这一段,你想到了哪两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一夜的操劳,衣服缝好了,孟郊即将远行。我们一起来看图。
1、出示图2,请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图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清晨 送别
母爱体现在行动中,也饱含在语言里,谁来读读母亲的话。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为什么眼睛湿润。(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理解“生机勃勃”)
2、孟郊想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衣服、细密的针脚包含了母亲对孟郊的慈爱)
4、读到这里,我们想到了《游子吟》中哪两句诗。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儿子就要出远门了,慈爱的母亲双手飞针走线,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太迟。啊,母亲,您就像春天的阳光,我就像那小草,做子女的怎能报答得了您的恩情!
4、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读第5自然段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寸、永、迟”
2、学生说书写注意点。
3、范写,说笔顺
4、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四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的孩子,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你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老师更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因为你们小小就铭记妈妈对你的恩情!同学们,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出示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因为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想听这个故事吗? 好!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体现母亲恩情的语句。
生汇报交流。
是啊!母爱体现在妈妈的一针一线,也体现在妈妈的叮嘱中。
(三)精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贴图)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交流:
a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你找的真好!请同学们看图片:当母亲知道孩子要进京赶考的时候,就在这盏清油灯下为孩子缝制衣服,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
(揉眼、捶背、擦汗)从揉眼、捶背、擦汗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夜很深了,母亲还在缝衣,我觉得母亲很辛苦,疲劳!是呀!这样累还在不停地缝呀缝,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着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为了孩儿出门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夜,她太疼爱自己的孩子。生:我读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同学们说的真好,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缝衣时的辛劳和深情。(指名读,齐读)
b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从这句话里,我们明白,母亲是多么渴望孩子能……(学生齐说:早点回来)
期望孩子早点回来母亲怎么做呢? 同学们请看图,这针脚密吗?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密密地缝呢?(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
母亲缝衣的时候针脚缝的密密的,她可能在想:
(我把针脚缝的密密的,孩子呀,你可要早点回来早点回来)师:哦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师引: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她有太多太多的不愿意,太多太多的话对儿子说,所以她送呀送,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上她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 生:郊儿,出门在外当心着凉。生:儿呀,在外面要吃好住好,不要舍不得花钱。生:郊儿,钱要放好,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生:郊儿,在外要刻苦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回来。生:孩子,在外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要多写信回家。生:孩子,考不上功名也不要紧,记得回家再努力哦。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
生: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生:母亲,我一定争取金榜题名,让你过个幸福的晚年。生:母亲,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师: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更何况好男儿志在四方,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殷殷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自己读第三小节。
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草生机勃勃吗?(出示枯萎的草)这样的草呢?(出示葱绿的小草)
贴小草图
这里生机勃勃的意思就是草长的很茂盛,充满生机.读句子读出小草生机盎然的样子。
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贴太阳图
如果没有太阳呢?(生:小草会枯萎)
所以说: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什么意思? 生:
A: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应该报答太阳的恩情生: B:沐浴着阳光的小草,一定要报答太阳的恩情生: C: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怎样报答都报答不完太阳的恩情呀!读好句子。(肯定一点)小草用什么方式报答太阳的恩情的? 仅仅说小草吗?由小草、由太阳孟郊想到了什么呢?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出示:沐浴着母亲慈爱的孩子,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呀!
课文学完了,但孟郊母子情深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里。母亲的恩情孟郊铭记在心,二:作业:1:表演这首诗。
2:同桌说诗意。
3:写诗意。
第五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片区集备——《母亲的恩情》教学
设计
度假区山东头小学 胡继萍
【教学目标】:
1、采取古文字演变、顺口溜、动作学习“补、永、抚摸”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片和音乐背景,创设情境,并熟读成诵,了解“文包诗”的特点,背诵《游子吟》。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自主识字,了解“文包诗”的特点,背诵《游子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拓展读写】: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母亲对我们的爱和关心,写一写想对妈妈说的话。【资料补充】:
母亲关心孩子的图片,汶川地震中的案例 【教学过程】: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教学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歌曲图片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和图片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关于谁的歌呀?妈妈,多么亲切的字眼,那么想到妈妈,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呢?
3.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我们要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恩”,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图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读之前老师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认识它。2.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上自然段号。
【师强调读书姿势:读书的时候书立起,读完书平放】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一类字】 指读,小老师领读 及时评价:字音准确,小老师当的特别棒!
【二类字】 指读,男女比赛读 及时评价:声音响亮,男生女生都非常有精神
【爬山小游戏】 生字去拼音开火车读。
【永】猜字谜,想一想我们还在哪些字里见过他?熟字去偏旁 那我们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指导书写
【强调写字姿势:足放平,身子正。头不歪,肩不耸】。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识记要充分让学生自学、互教,但教师针对重点字词的指导点拨同样要跟得上。生字的指导书写一定要有指导、有检查反馈,这样反复进行才能使书写质量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词都解决了,现在大家肯定能把课文读的很好,现在谁想再读读课文,课文一共几段,那么老师想请五个同学起来读一读,这五个同学在读的时候,其
他同学边认真听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填一填?
3.指导读古诗。课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感情,指读。4.介绍文包诗,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包诗课文,指导如何学习文包诗。
四、精读课文,借文悟诗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二】:
(一)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二自然段,自由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母亲关心孟郊的句子。
【预设:】A、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1)指读,看图引出生字(补),指导书写【补】(甲骨文,与示字旁区分)(2)句中的“忙着”的“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听老师说一句话:快开学了,我忙着补作业。“补”是焦急、急忙的意思。造句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着的事情,那母亲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母亲知道儿子要出远门了,就在这盏油灯下缝补衣裳,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渐渐地夜深了,这时候你在做什么呢?而母亲呢?谁来读一读
B、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指读。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这里藏着一个习俗呢?
(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2)所以,为了让孩子早点回来,夜深了——齐读;昏暗得油灯下,母亲的双眼熬红了,可她——齐读;一不小心,手指扎出了血,母亲顾不上痛疼,还在——齐读;腰酸了,背疼了,母亲不肯休息,还在——齐读。
(3)这就是(指标题)母亲的恩情,原来母亲的恩情藏在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里。
C、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语言)
(1)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孟郊要出发了,母亲拉着郊儿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到村外,还不舍得放开,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的行牵动着母
亲的心啊!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话,(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指读,齐读。
(2)这也是(指标题)母亲的恩情,原来母亲的恩情还藏在母亲短短的叮咛里。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有层次地多种方式充分朗读:自读、指导读、演读„„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语调表现自己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读书兴趣。】 小结: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缝衣送儿),他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
1.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眼睛不知不觉就湿润了,他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得写下了这些的诗句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指读,齐读)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三】: 3.课件出示阳光小草图。
(1)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3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到的。
(2)孟郊看到了什么?生机勃勃的小草长什么样子,你能看图告诉我吗?小草为什么会长的生机勃勃?
(3)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出示抚摸)读一下这个词语,老师在这做什么,你能告诉老师老师是怎么做的吗?你来说一说你的感觉吗?让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4)看到阳光下生机勃勃的小草,抚摸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此时此刻,孟郊想到了什么?指读,谁能读好第一句,你能试着换个说法,但是意思不变说一说吗?指读这两句话,这就是反问句,他可以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语气更加肯定。
(5)谁再读一下这两句话,孟郊写的是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其实,他想说的是——(自己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6)是呀,孟郊对母亲充满了感激,谁能读好这段话。于是,孟郊又深情的写下了最后两行诗。指读,齐读
没有阳光,就没有小草的生长;没有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
4.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所以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孟郊40岁那年做了一名县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到身边。母亲的这份恩情孟郊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到他50岁时都难以忘记,这就是——铭记,让我们也永远记住它。指读。
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夜深了,油灯忽明忽暗,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儿子的衣服,孟郊难忘此景,不禁吟诵道----请女生读一读;清晨,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那声音仿佛依然在耳边,孟郊眼睛湿润了,不禁又吟诵道---请男生读一读,同学们现在你们背过这首诗了吗?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全体起立。
6.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中有这么一位母亲(配音读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这重如山的恩,深似海的情就是——(指板书)母亲的恩情(同学们,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回报太阳的恩情,孟郊将自己对母亲的感恩写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小诗,乌鸦会在妈妈老了飞不动的时候,自己出去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喂给妈妈,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再读一下这句话)现在你肯定有千言万语相对妈妈说,写在老师给你们制作的爱心卡上送给你的妈妈,然后将《游子吟》有感情的背给你的妈妈听听。好吗?下课!
六、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永远铭记
《游子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练习背诵《游子吟》
1、认读生字词,读错注意纠正
2、自由朗读全文,做到有感情,流利。
3、分段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感情。
4、生尝试背诵《游子吟》。
5、请背过的同学上讲台展示。
二、学习剩下的生字。
迟:走之旁,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注意最后一笔变点 补:熟字换偏旁,注意衣部旁和示字旁不要写错 针:熟字换偏旁,什、汁
根:熟字换偏旁,与跟区分,与木有关
报:换一换,注意右边第一笔是横折勾,与服区分 寸:减一减。
以上生字均在书中描红后练习本上再写三遍,师巡视指导。
三、做一做新课堂同步学习中的相关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背诵、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