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罨山遇雨散文
九十年代初的一个秋天,我在文友陪同下,走进了位于浙江括苍山脉的正在开发的西罨山旅游风景区。这里山峦起伏,林木遮天蔽日,野趣丛生,是一处原汁原味的被当地人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踏着山石铺成的路,沿着蜿蜒曲折的林带,观赏了山石和天然的林带,尝尽了秋山中的色彩斑斓。接着,我们准备登山观看一处瀑布群。忽然太阳躲进了云层。瞬间,山尖浮起了一团团乌云,在满天蜻蜓们的上上下下游荡声中,云层中忽然划出一道闪电,把山间的天空拉开了一条长口子。接着就刮起了风,把林带的树叶刮得满天飞舞。在雷电的轰鸣声中,“叭,叭,叭”的雨点从空中落下来。这山中的雨从小到大,由疏到密;雨声从开始的哗啦啦变成淅淅沥沥,又从淅淅沥沥到哒哒哒地落地就响,宛如千军万马,浩瀚无垠。
山雨打着地面,四周的山道开始积满了水,随着一阵大风吹过,雨在山口转了一个圈,顿时又像是断线的落地珍珠,敲打在一个个积水坑中,溅起了一层水花,演变成了雨瓣,接着又翻起一个个水泡,像是鱼儿在河面上吐泡泡。抬头一望,只见路口亭子的屋顶琉璃瓦片上,溅起了一片片小水花,像是裏满了一层薄烟,随风飘来飘去。屋面的积水顺着屋檐瀑布似地泻了下来,仿佛天上落下了一丛窗帘。
山下地面上的树在风中摇晃,似在舞蹈碰撞,带点彩色的秋叶在狂风中萧萧作响。似乎在听一曲由雨牵头的大合唱。林间路上的行人很快撑起了带在身边的雨伞,山路变成了色彩世界,行人的雨伞宛如鲜艳的蘑菇,又似争艳的百花。红的、绿的、花的、蓝的、透明的……在山路上缓缓移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道别致的伞的风景。这是自然景色和人造风景的一次融合。
接着,山顶不远的山谷又响了几个闷雷,天空中似乎刚想停下的雨又从山谷奔出来,这雨变了模样,有时像被研磨后的粉末,和着山涧的树丛在和雾在一起升起,浓得似密云漫卷。雨来了,“滴嗒滴嗒”在我撑开的伞面上跳舞,伞花下是行人踩着秋树的落叶发出 “咋咋”的声音,宛如音乐在伴奏,虽不是悦耳动听,却也很有些情调。伞下,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孔,有甜蜜,有焦虑,有伞花下窃窃私语的微笑。展现了雨中的动感和美感。湿润的空气伴着雨滴,如温柔的手,摸在游人的脸上,轻轻的。站在一棵大树下,仰望山与山的连绵雨景,顿觉得沉醉在风雨和众多伞合成的秋天的诗韵里。啊!秋雨中西罨山,景色好美!
走向瀑布的地方,感觉到山中的雨仿佛不是从天空落下,而是从山的石缝隙中和树叶下流出来似的,变了调儿。雨犹如絮花般的美,在风的推动下朦朦胧胧的旋转。掠过绿茵茵的山顶,雨突然又裏洒在青葱似的山坡和附近的石壁上,也同时洒在我们的身上,虽然有点凉意,但觉得十分舒服。耳畔,窸窸的雨声如桑蚕在啃着桑叶一般,由近而远。稍息,雨忽然变得细腻起来,像雾似的又在我们面前纷纷纷扬洒起来,然后又漫延开来。慢慢地,又像是轻纱似的上下飘逸起来,山腰间升起了淡淡的白云似的雾,那景色,多像画家笔下的“雨雾山中”的水墨画,淡淡地在山中染开来。
忽一会儿,雨又变得浓密起来,落在那些阔叶植物上,细看,雨点像儿童在舞台上跳跃的芭蕾,轻盈地散开来,然后又迷漫开去,洒向树丛、山顶……迷漫在山腰的周围。见过江南多种雨,但西罨山的雨下得真有点特别和灵动。文友笑着说:“上天也知道你喜欢雨,所以你走到哪里,这山中的雨就迎到哪里,今晚我特地将你按排住宿在山腰新建的宾馆里,让你欣赏够这山中由雨水演绎成的美景。”听了文友的话,我当然拱手感谢和高兴。
忽然,雨小得像粉末,开始小息。前面一座笔立的山上淌下了一道裏山瀑布云,像是一片浓浓的纱巾,淡色的似烟似雾的犹如仙女罩着的纱巾的雨雾,又仿佛是山村少妇穿着的淡蓝色的纱裙,在山风吹拂下在山腰间反复缠绕。山脚下的树大多都是一对一对的,被称之为姐妹树、姑嫂树、夫妻树。天工造物,大自然的造化真的让人惊奇。绕过了山雨群,雨又突然停了,紫红色的夕阳和雨后的雾交织在一起,又像一块红色的纱巾披在山的四周。文友看看天说:“这山里的天气,晚上还会下雨。”
傍晚,在山腰斜坡的一家刚开业的宾馆吃晚饭时,大家各自喝了一点仙居地方酒,便有点昏昏沉沉的,文友们一靠在床便睡着了,呼噜直响。半夜里,一阵奇妙的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坐起来轻手轻脚走到窗口,耳畔传来“叮咚叮咚”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奏着轻音乐,又像是有人在唱柔美的情歌。一会儿又像有千百根琴弦在弹奏。很是好听。醒来便无意入睡,干脆泡了一杯茶,走到外面的小厅坐着,开了一盏小灯独坐到窗口听雨。这山里的雨声也特别,也许因为山中静的缘故,这种神秘的雨声在城市喧闹声中是听不到的。
天空雷声隆隆,闪电下的窗外是种着的芭蕉,在山风的挟持下有节奏的摇晃。雨打在芭蕉叶子上,在微弱的灯影中轻悠悠地跳跃起来,发出“嘀嗒嘀嗒”和“唰啦啦”的声音,有时像是山里人家在敲着竹板。忽然,山风猛吹,从山头刮下的雨被电杆上的电线撕成碎片,在窗外的电杆上下狂舞后,然后又向山下沉去,最后那雨声在风的吹动下,突然像响起了哨声一样,在婉转中慢慢变弱,然后又响起来,这样的反反复复,一直响到天蒙蒙亮。
随着心曲的流淌,在这秋日的雨夜里,更是有了一种想用文字涂抹心情的冲动,轻轻地宣泄,悄悄地释放。雨有时也很温柔缠绵。有时有“大珠小珠落玉盘”,或“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感觉;它们和着风或编成朦朦胧胧的薄幕,或丝丝缕缕织就遮天蔽日的轻纱;声重如金玉振声,声轻细若蚊之振羽;有时还兼容了滔天的巨响……这雨披满了秋的烂漫和妩媚……独坐窗前专心地倾耳聆听夜色里的雨,可说是妙趣横生。
闭上眼睛入梦,似曾看见心灵流动的光波在山涧转悠,任由这优美的旋律,纯净的空气一起轻轻地触摸旅人心底的柔软。在淅沥沥的雨声中我的梦境似乎多了一对翅膀。我看到一位撑着油纸伞从城里走来的姑娘,飘荡过来缕缕清香,让人忘却了所有杂念,只愿将身心沉醉这份宁静和谐的旋律,享受着没人打扰属于自己的这个山中的夜。在夜的静语里,轻轻的,用一种细腻而隽永的情感流淌在笔端,在素笺里轻轻描摹着属于旅行者的一个陌生的梦,让心韵在弦上开始曼妙地跳跃…
旋律似的窗外细雨,滴滴落在心上,清凉、轻柔、甜美,飘飘渺缈,轻得透明,芬芳得沁人心肺。悠扬而婉转的曲调,就像在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静静地抚慰着、轻轻地拍打着不平静的心绪。忽然觉得夜又变得静起来,也一起聆听着山涧水流过心房的声音,心渐渐平静、淡然。
这一场雨像变戏法似的下到天亮,当服务员把我从躺椅上轻轻摇醒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走进小房间里看其他文友,也许真的昨晚爽快喝多了,还睡得真香。我示意不打扰其他文友,一个人撑起一把雨伞,慢慢地走出宾馆门,走上了宽阔的铁梯,向山下走去。
这时的雨又变了调,雨点儿似乎又变大了,铁梯上的雨开始了滚动般的跳跃,发出“咚咚咚”“哒哒哒”的声音,似有鼓手在附近敲着优雅的小鼓一样,那声音很好听。雨中的风景朦朦胧胧、忽明忽暗。在这雨中行走觉得特别有味。可不是吗?从喧嚣的城里走出进山,一切都和城市是不一样的感觉。瞧,山道边一丛丛秋天的野花在山的石缝边上开着,花朵上躲满了雨水,似躲着的珍珠在徐徐游动,不会很快掉下来,十分的神奇。雨在花的周围打溅,四周的空气格外鲜,如吸氧吧。山裹在了雨中,雨漫到了山中,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这样的山中观雨野趣让人真的诗兴大发。
雨洗着山,山迎着雨。我拿起相机从宾馆大门向外,沿着宽阔的铁梯向下,捕捉雨中最美的景色。抬头,只见不远处山脚下的一条小溪开始在涨水了。扬动的雨和山地上的植物叶子不停地亲吻,还听到“咕噜咕噜”的奇妙声音,原来那是雨和溪水混合成的交响声音,似男低音在歌唱。雨在山中奏响了一曲曲优美的旋律。
在雨水的浸润下,景区内自然形成的大小瀑布及深潭露出了真容,珍珠瀑、三折瀑、罨源潭、黑龙潭、元宝潭等。在附近三四百米范围内就拥有了十一处飞瀑和形态各异的深潭,实为南国罕见的雨中奇观。在这些飞瀑中,天池飞瀑是最高的瀑布,它高130米,瀑下的潭是居景区内最大的瀑布潭,名曰天池。据路口的管理员告诉我:阳春季节的瀑水会变得轻盈、柔美,山风一吹,会现出一道道上下翻、弯曲多姿的雨雾,似柳絮飘忽,极是柔和;盛夏,雷雨过后,急流奔赴沟道,骤成一条奔涌的龙,潭中会激起丈许浪花;冬季的冰瀑和冰水花。就是瀑布落入潭中溅起的水花会在冬天很快结成冰,但保持水花溅起状态。说得非常神奇,吊了我的胃口和兴趣。
景区林带中的树木在秋雨中像是穿着各色衣裳的少妇,排列成一道湿漉漉的风景。在雨中观看傲立的羞女峰,那真的是一条冲入天雾的风景,真是男人看了会笑,女人看了含羞。由于天下雨而且雾又大,羞女峰在蒙蒙的秋雨中时隐时现。看着它,我忽然想起曾经在江西龙虎山坐竹排游览时看到过的那个羞女峰,竟然和西罨山是如此的相似,如此的逼真,这真是大自然神功鬼斧塑造的功劳。俊秀挺拔的羞女峰锁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每个游客在惊奇中大开眼界。
凝神间,耳畔传来山瀑的声音,侧眼眺望,看到了这雨中的将军岩和睡美人,他们斜向屹立山岩,遥相相望,将军岩高高的鼻子和性感的嘴唇旁的小树像是一门电话,似乎和不远处的睡美人正在通话,双方约定在秋雨中洗一个美浴,丢掉久违的相思,迎接冬去春来百花盛开的季节到来……
雨开始缓慢停下,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树叶和草上沾着雨珠,洗过“澡”后的植物变得精神极了。叶子闪着亮光。彩虹出现了,像条彩带斜挂在天边。路畔有亭廊,有小店供货,这里有仙居自制的杨梅酒,原汁味道有着杨梅的清甜味。这杨梅酒只有在仙居当地才可以品尝到。杨梅酒虽然说是高度白酒浸泡的,其实品尝并不烈,倒在透明的玻璃杯里,会显示出一种诱人的浅红色,像是红葡萄酒一般。特别是当人淋过山雨后,品一小杯杨梅酒,会有驱寒除湿的功效。所以我也买了一瓶。除了杨梅酒。还有仙居的笋干、束面、黄花菜、土鸡蛋、菌类等。吸引了从雨中来的都市游客。
啊,在西罨山游览遇雨,我在满山的秋色中触摸着雨中的神奇,拍摄到了平时拍不到的优美景色!
〔注:这是我20年前在纸媒写的“雨”文,曾被多人在网署名占为己有。本次原作者小作修改,特此说明。〕
第二篇:西岭山的雪——幸福是什么散文
十几年前,我在一个叫西岭山的小铁矿当矿工。这家私人铁矿只有十几个人,除了打眼放炮的炮工以外,就剩下我和几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壮汉负责出渣,劳动强度很大。
老板在没有图纸与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着一场豪赌,寻找矿脉的过程如同盲人摸象。每个月初一十五照例要敬山神土地,这时就会有一只无辜的红公鸡作为献祭,于是我们翘首期盼这样的日子,因为这是我们打牙祭的机会。
可怜的公鸡在哀鸣中被阴阳师掐破鸡冠,它的鲜血被抹在金黄的裱纸上映照着天边一缕残阳,伴着阴阳师诡异的谁也听不懂的经文,公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终与一锅土豆为伍,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味。
山谷中一股清泉欢快地流淌,仿佛唱着永不休止的歌谣。炊烟里我们吼着秦腔,发泄最原始的激情。
宴会开始了,两块五一斤的包谷烧与一大盆土豆烧公鸡,十几个光着膀子的壮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与香车别墅没有半点关系。我们近乎放肆的笑声在整个山谷中回荡,这种狂欢一直持续到深夜。我们都明白,这种简单的幸福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等待了半月之久的幸福。
进尺打到二百多米,依旧没有找到矿脉。通风井塌了,我的一位工友受了伤。我使劲把他从泥土里拽出来,他的安全帽已被砸成几块,他像一只没装粮食的麻袋,软软地躺在地上。借着坑道微弱的灯光,我将他背出矿井,他的口中咕噜咕噜不断地冒着鲜血。倚在矿井口的水泥柱子上,我抱着他,让工友们去喊老板。
老板开着工具车赶到时,受伤的工友已经没了知觉。恍惚中他拼尽全力说了句什么,可惜我们都没听清楚。老板抻开受伤工友的眼皮,摇了摇头。
他就在我怀里,鲜血开始凝固。大家都明白,这是他在这个世界最后的时光。一声沉重的呼吸伴着一股从鼻孔中喷出的血沫,他忽然圆睁双眼,然后没有了呼吸。
家属来了,哭喊着要讨个说法。工友们沉默不语,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厄运何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家属们带着一笔钱与白布裹着的尸体离开了矿山,当时我有与他们一起离开的冲动,但我明白我的处境,母老家贫子幼,我还得在这里寻找我的幸福。
那年冬天,白雪覆盖了西岭山,我的几个工友相继离开了矿山,他们说要去大城市打工。进尺打了二百多米,依旧不见矿脉,老板变得焦躁不安,他联系另外一个老板,转让了矿山。第二个老板让我留下来协助他,说得很客气,且答应给我涨工资。我又干了三个多月,终于见了矿脉,但老板食言了,他并没有兑现先前的承诺,我没拿到应得的报酬。
我离开了矿山,如同一只被主人抛弃的狗,开始了漂泊的旅程。在此后的数年中,我依然如狗一般穿行在城市中的每个角落,去寻找所谓的幸福。
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也没人问我到底幸福不幸福。假如真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想起西岭山上的雪以及山谷中恣意流淌着的泉水与笑声。
第三篇:烟雨西现代散文
水道如巷河似网,
西风瑟瑟芦苇摇。
飞鸟扶水鱼塘漾,百花满园尽飘香。
在杭州,除了西湖还有一个让人去之前时常念想,去之后又恋恋不舍的景点,便是素有“杭州之肺”之称的西溪湿地。于我看来,但凡胜名的景点,似乎在其特有的景色背后,总也蕴藏着一个千古的传言抑或动人的。西溪自然也无外乎。遥想当年宋高宗本欲建造行宫于此,而到访时正是深秋芦花似雪的美景,加之苦于财力不济,其深叹一句“西溪且留下!”,至今数百年,西溪真是“留”了下来。古老的传言,给西溪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着实向往。
清晨破晓时分,穿越杭城浓浓的秋雾,约上几位好友,自驾前往西溪湿地。因为没有报团,所以我们走的很随意,毛毛细雨中的西溪美得让人心醉,游人缓慢的脚步仿佛是生怕吵醒静谧的她。
走进西溪,俨然走进了一个在我童年里深藏已久的“世外桃源”。窄窄的小河像树杈一样的蜿蜒开来,又像血脉一般疏通着西溪的整个身躯,而碧绿的河水则是西溪的血液,滋养了整个湿地的花草树木,供给了整个西溪的飞禽走兽。
无数条蜿蜒的小河,自然少不了横跨其间的小桥。起初,我还妄想着去数一数西溪到底有多少条小桥,只是后来走着走着,早已数不清。除了让游客走得方便之外,小桥的作用还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个很好的视角看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游人却在看你,这在烟雨朦胧的西溪,真是一幅多么唯美的画。
站在石板桥上,顺着小河远望,两岸是婀娜在风中,蠢蠢欲动的芦蒿,而平静碧绿的湖面上时而飞过一两只白色的鸟,水面才有了波纹的荡漾。镜头再拉长,转角处,慢悠悠地驶来一支摇橹船,徜徉在河道再一次让平静的河面有了些许的涟漪。
这时,雨有些大了,我们撑起伞走下桥,沿着小径,穿梭在苍翠欲滴的竹林和白墙黑瓦的人家。脑海里油然想起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而如今诗中的画面就在眼前,加之将至晌午,炊烟升起,真是恍若走进仙境,不舍离开。
“一曲溪流一曲烟”,西溪的美,美在繁华的都市中保留着极致的宁静,让浮躁的灵魂有了停泊的理由。如果说美丽的西湖是杭城的的一滴晶莹的泪珠,我想西溪湿地更像是一颗落在杭州的翠绿宝石。
第四篇:岭南文化高地——西樵山
岭南文化高地——西樵山
“不上西樵山,不算到岭南”。南粤名山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是广东四大名山之
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因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南粤名山、理学名山。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七八千万年前由海底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体外陡内平,状若莲衣复合。西樵山还是华南地区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的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工场,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因此,“西樵山文化”还被称作是珠江流域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灯塔。明清时期,以湛若水、方献夫、霍韬、何白云等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山探求理学,锤炼心性,设堂讲学,使西樵山获得了“理学名山”的雅号,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山下留下许多摩岩石刻。西樵山还有着悠久灿烂的宗教文化,自南汉以来,西樵山便是佛教胜地,佛、道、儒三教融合为一。至明朝,西樵山佛教发展达鼎盛之时,山中有云岩寺、宝峰寺、宝莲寺、接承寺、白云寺等。西樵也是南狮与南派武术发源地,是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的故乡。西樵山人杰地灵之地,名人文化沉淀千年,仅在近代就孕育了康有为、詹天佑、陈启沅、黄飞鸿等一批时贤俊杰。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西樵山的历史文化:(1)西樵山石器
珠江三角洲疍人是岭南最古老、最原始且沿续时间最长的土著族群之一。“西樵山文化”是先秦珠江三角洲疍人创造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6000年前,他们就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上西樵山,利用西樵山岩石制造石器,用来渔猎、捕捞。为此,大约距今6000年前,西樵山已经是原始部落聚居地,是新石器时期南方最大规模的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基地。1958年发现的西樵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西樵山东南坡、中部,出土文物非常丰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有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大量的史实证明,当南粤大地还处于洪荒时期,新石器时代的南海人,就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辉煌的西樵山“双肩石器文化”,给珠江流域投入了一缕文明的曙光。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使用的双肩石器的产地正是西樵山。唐宋以来,先民也开始在西樵山开采岩石用于建造房子。石燕岩就是当时西樵山最大规模的采石场遗址,其水下采石场遗址更是远远超过意大利中世纪时期被当作“采石场”的加城遗址,堪称迄今发现的国内最大、最完整、最恢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址,其整体结构保存非常完整,由于被水浸泡的缘故,凝固了一格活生生的宋朝至明朝时期的大型采石场古代采石场生产现场。
(2)地质文化
西樵山是座古火山,在珠江三角洲还是一个古海湾时,有一次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岩浆,在海水里凝结,成为一个锥状的山体。后来,山体又出现了几次岩浆喷发,形成了峰峦簇拥,好像出水莲花的山体。后来,珠三角冲积平原形成了,海水消退了,西樵山一变而成陆地上突兀而起的一座山,长出青草绿树,栖息走兽飞禽,翻开了珠江三角洲上古老的史页。西樵山火山活动,经过地质考查,采用钾~氩测定同位素年龄值为4500万—5100万年。天湖是一个古火山口,面积120亩,三面青峰环抱,湖水澄碧,水光潋滟,青山苍翠,古木参天。湖中有九曲桥横过水面,似玉龙卧波,青山绿树倒映在水中,景色特别优美。
(3)农耕文化
西樵山下的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区,面积3000多亩,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单位,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良性生态循环的典范”。西樵是纺织之乡,素有“广纱甲天下”之美誉。西樵纺织业始发于五六千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形成“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规模。广东自古就是国内蚕桑主产地之一,早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广州附近的蚕桑业已初具规模。唐、宋时期,人们在开发珠江三角洲的过程中,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独特的生产形式。明朝时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棉纺业中心,嘉靖年间就享有“广纱甲天下”的美誉。到鸦片战争前后,棉纺织业遍及南海县。西樵轻纺城为我国南方主要的纺织品批发市场。
(4)宗教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西樵山同样是一座宗教名山。自南汉以来,西樵山便是佛教胜地。至明朝,西樵山佛教发展达鼎盛之时,山中有云岩寺、宝峰寺、宝莲寺、接承寺、白云寺等。宝峰寺曾经是广东历史上的名刹之一,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自晋代佛教东傅,得到惠莲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与广州光孝寺、曲江南华寺和鼎湖庆云寺并称为南粤四大名寺。宝峰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被毁。西樵山宗教文化特色鲜明,以佛、道、儒三教融合为其特点。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西樵山在蛇岗一带重建宝峰寺,宝峰寺保留明代建筑风格,雄伟开阔,气势非凡,主殿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边有玉佛殿、舍利殿。此外还有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弥陀殿等。整座宝峰禅寺森林环绕,青山绿水, 瑞霭氤氲,雕梁画栋,古 朴典雅烟霞飘绕,空气清新,鸟雀和鸣,灵气萦绕。1998年,西樵山还兴建了南粤著名的佛教景点——云海莲台。景区位于西樵山大仙峰,主要由牌坊、影壁、法像、放生池等组成,观音铜像高6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座像。法像头顶宝珠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凌空端坐,披天衣,着罗裙,慈祥亲切。站在观音法像的莲花座往下眺望,西樵山万千峰峦,尽收眼底,云卷云舒,风光无限。山下还有黄大仙圣境园、白云古寺、云泉仙馆、字祖庙等宗教景点。
(5)理学文化
自古名山就是名人荟萃、藏龙卧虎之地,西樵山也是有仙则名。从唐代开始,文人墨客、名士大夫就喜欢在西樵山上设院讲学、探求心性。他们有的在山上建书院,开坛设课;有的苦读诗书,渴望金榜题名;有的优游林下,荡漾山谷,作画吟诗。到了明朝,山中更是文 人辈出,科名鼎盛,官商云集,西樵山主峰大科峰与山下的官山城区因此而得名。历朝历代,来过西樵山的名士中最著名的有湛甘泉、方献夫、霍韬、陈白沙、李子长、朱次琦、康有为、林则徐、梁启超等。他们在山上留下许多摩岩石刻、亭台楼阁与书院。最为出名的书院有云谷书院、大科书院、石泉书院、四峰书院、三湖书院。康有为曾经就读过的三湖书院至今仍然完整的保存在白云洞景区。文人名士不但给西樵山留下了众多文化古迹、知名景点,而且还留下许多极具文化底蕴与岭南水乡特色的民俗,如评花会、半山扒龙舟等。因而,西樵山又有理学名山之称。松塘村开村已近八百年。据考证,古村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人入翰林院,因而松塘村又有“翰林村”的美誉。松塘村属于以古建筑和乡村文化的旅游地,建筑保存完整,读书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丰富,生态和谐。
(6)摩崖石刻
西樵山是旅游名山,也是讲学洞府,崖壁上留下不少古今名人的 题咏。从内容看,或抒情咏物,或评古述今,或宣扬道义。劝说游者,或命景题名,无不发人深思,惹人驻足。从字体看,有笔锋遒劲的隶书,有入木三分的纂体,有端庄俊逸的楷体,有龙腾凤翥的草书,几笔潇洒,壁上生风,举头摩玩,如饮醇醪。从色彩看,有镀金字,金光耀眼;有髹红字,庄严热烈;有脱色字,古朴雅淡;有黑色字,墨绿诱人。遨游山中,如观摩一帧字帖,细读几卷诗集。在碧云村谷内有2格石室,是清代画家黎简和何丹山的隐居作画处,黎简在崖山题下“天然图画”4格大字。何丹山野在壁上题下七绝诗一首,何世文题诗的“伏暑游翠岩,冷泉清我心,好风自南来,到此正开襟”,梁九图题写的中秋晚景等。在九龙岩侧,岩部甚深,可容十数人,为湛甘泉当年讲学处。行书摩崖,诗曰:“千秋云古还归我,三二羊求作近邻。莫种桃花临水岸,引人来问武陵津。” 在若谷岩左侧,是“乾隆庚戌中秋,里人岑怀瑾题并书”的“眠云梦月”石。传古时,不少文人学者在考试前或思绪不通时,在此石上静思、读书,定会茅塞顿开,因此也有“灵感石”之称。当年康有为在三湖书院读书时,也经常到此。
(7)龙狮武术文化
西樵是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里,有着悠久灿烂的龙狮武术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龙狮运动诞生两千多年以来,一直颇受南海人民群众的喜爱,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并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播世界各地。1997年,西樵旅游部门在黄飞鸿故乡禄舟村兴建了黄飞鸿狮艺武术馆,按照黄飞鸿当年宝芝林格局进行功能分布,综述了黄飞鸿相关史迹,每天有固定的南狮武术表演。依托着黄飞鸿的品牌与南粤深厚的龙狮武术文化,从2001年开始,西樵镇政府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都会分别举行“黄飞鸿杯”世界狮王争霸赛暨武林大会。经过多年的积累,狮王争霸赛已经成为了世界南狮界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狮队水平最高的赛事。每届的赛事都会吸引10万多 名游客前来观看。既加强了世界狮艺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世界狮艺发展,又有效传承了传统民间艺术。(8)龙舟文化
早在明代,西樵就有“半山扒龙船”的民俗活动。据《西樵山传说》记载,西樵泉水多,水量足,每逢端午,西樵山上八村村民都想进行龙舟比赛,无奈山势开阖起伏,没有适合的水体扒龙舟。明代大学士方献夫辞官归来,在西樵山设书院讲学,得知民愿后,出面组织山民劈山筑湖,汇合山中白山泉、翠岩泉和双鱼泉,集水成湖,从湖旁筑石成坝,引水成河,并亲自题名为“龙船窦”。当时在山中读书或隐居的文人,也开展半山扒龙舟的诗文书画活动,成为了南粤有名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盛事。自此,每逢年丰境顺,西樵山上村民就利用山上的湖窦,开展扒龙船活动。到解放后,扒龙舟再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可以一展自己的实力,西樵也组建女子龙舟队,多年来出征国内外多项比赛,勇夺殊荣。
西樵山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从古到今孕育了不少文化名人、商业奇才、工程学士,他们的成就改写成了岭南文化的璀璨历史。新一代的年轻人将会在这座闪耀了数百年的理学名山中继承中华文化精粹,弘扬岭南文化。
第五篇:西塞山怀古教案
博立中学高二年级(下)语文教案
编号:13
课题:西塞山怀古
制作人:温彦峰 审核人:语文组 时间:2014年3月10号
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把握诗歌主题 2.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二、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史实与情理关系;
2、把握怀古诗的写法、特点;
一、导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唐代,与白居易齐名;他有脍炙人口的民歌体组诗,如:《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而他的怀古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是有着突出地位。他就是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他的一首被誉为“金陵怀古之冠”的《西塞山怀古》。让我们走进刘禹锡、走进怀古诗。
二、.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但却始终不屈。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介绍怀古诗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怀古诗词因为要摘取历史的某些片 段,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
三、.朗读全诗
前四句语言雄壮豪迈,气势磅礴。
后 四句语言含蓄厚重,苍凉慷慨(充满正气)。
四、感知诗文
原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
人世屡经盛亡盛衰,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
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五、合作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一二联所叙述的史实。试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概括交战双方的情势。
晋:居高临下、势不可当 吴:负隅顽抗、不堪一击
2、诗中哪几个词把交战双方的这种力量悬殊很好地表现出来的?试任选其一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下”: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西晋攻下了东吴。给人摧枯拉朽,势如破 竹之感。
“收”,描写东吴的望风披靡,“金陵王气”毫无作用,孙吴王朝彻底覆灭了。不仅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个个短命,可见“金陵王气”根本是靠不住的。
“沉”和“出”两个字也极其细腻传神,点出孙吴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势和溃败时的惊慌失措之丑态。
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包含有怎样的情感?诗人是 通过什么抒情手法将它表现出来的?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不见了。“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借古喻今。结合背景,刘禹锡写作此诗的意图,非止于怀古,更在于鉴今:一是劝诫朝廷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切勿骄奢以亡国,步六朝旧尘,令后人再伤“往事”;二是正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
4、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课堂总结《西塞山怀古》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真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六.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怀古:
感今: 点:王濬灭吴
兴亡的决定因素:人事而非地形 面:人世几回伤往事
渴望四海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
八、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 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③韦庄:晚唐诗人。
台 城
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 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