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探讨论文
1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1.1质量管理
建筑项目设计的质量、施工设备的质量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等多种因素相结合便是建筑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通常分为建筑业项目的管理与施工的管理两个部分。其中项目管理是指在要求的时间以及目标中,对客户需求必须明确与了解,并以客户需求为主,来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务必做到协调地管理以及能够综合地对人力、工程的进度、工程的成本、收费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而施工管理指的是综合管理所有现场施工的机械设备、工作人员、施工材料等。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各级的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施工操作行为不够规范,施工时缺乏安全意识等等。所以,只有尽可能快地去推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改善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把隐患扼杀于摇篮中,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促进建筑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1.2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在工程的项目设计、立项直到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制度与体系,在法律上还颁布了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的条例,这也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明显可见,我国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仍远远比不上国际市场。
2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类别与问题
2.1质量管理新技术类别
按照其特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可以分为产品与技术类。若是作为产品类的新技术就有着一定的形状,可在表面直接看出它具有的功能与特点。并在推广时能在客户面前进行现场演示,给予客户试用服务以及用图片做广告宣传,不仅如此,其还能展示在交易会或是展览会上,通过展示自身的优势加上用分析与数据来说明若是进入市场,能给该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技术类的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就比产品类的要更加困难,例如;工艺、手段与方法等,这些都在推广过程中难以全部把技术与核心全盘托出,必须得把握好技术公开的一个度,不能太过暧昧让客户不得其解,要把最关键值得让客户了解的部分提炼出来。因此就得详细地把新技术的分析与经济报告、预期投入以及回收期等等全都列出来,让客户能够清晰地了解使用这项新技术能给自身的工程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样更加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2.2质量管理新技术的问题
第一,供应和需求不对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推广工作不但没有跟上发展,连制度的建设都滞后,与实际发展相脱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其中包括教育、供应、生产、市场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互相结合,互相依赖与互相规律性交叉作用构成可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因为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与很多环节相关,因此受到的限制也多。在我国,由于建筑院校、建筑科研部门以及地方的政府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又没有保持长时间又固定的联系,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脱了节。第二,应用主体不清。应用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应该是建筑企业,但主是推广工作却主要是地方的政府部门在行政干预。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太过规定化,使得建筑企业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主体却不能够直接参与进新技术的推广计划、具体实施以及评估。因此,这就导致建筑企业不能直接详细的了解所要采用的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在采用新技术时就属于被动性,不能够有效发挥属于自身的应用主动性,所以在实际的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作为应用主体却消极对待,甚至去抵制推广,这样一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就发展得非常缓慢。第三,建设信息化缓慢。在国外的建筑市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已经是十分规模化与网络化,与国际相比我国还是非常滞后的。国内的建筑行业技术信息的服务手段不够先进,在做很多重要的决策要咨询时却十分不方便,决策科没有一个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环境。我国的建筑行业技术市场机构的咨询服务以及实用信息的服务操作水平还是十分落后。而且,建筑行业的生产与经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也跟不上现代新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需要,接纳新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能力低,建筑企业生产与经营者不能够充分认识到采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后能给自身带来多大的经济效应,从而对数据库以及联网的投资不予以重视,我国国内的建筑市场直到如今,市场体系以及资源市场都没能行业化地形成。
3国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策略
要做好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推广制度,采用建筑市场的引导和地方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办法。要把这项推广工作做为政府的重点扶持项目,在推广的难度与风险比较大、费用又高,但有着高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以及投资与政策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与保障;并积极发挥出guo家政府的作用,政府可在制度供给与强制地制度变迁中发挥其优势,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的体系与制度通过改革而去除不科学合理的因素,营造出一个适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的优良环境;政府还作为新技术推广体系的主渠道,要鼓励建筑企业、中介组织与科研院校之间多多交流与合作,并在市场的运作之下发动全身,使新技术的成果转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促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质量管理新技术机制的改革,加快其发展,使产学研一体化能迅速发展以及其成果转化能得到有效促进。尽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学研协作组织与负责专门推广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部门。用多种形式鼓励建筑的院校、建筑科研的单位以及新技术推广的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交流与合作,把研究建筑业新技术与市场化相脱节的矛盾彻底解决。还可以利用利益分成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奖励制度,把各方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实际的推广工作中,使产学研成果的一体化得到很好的实现,顺利转变为市场经济效益。其次,在上述所需建立的机构中仍要注意建立一个完善的推广工作的反馈机制。要基于建筑业具体的生产经营规模与发展动态,来建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信息数据库来反馈,这样做能更进一步的促进新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信息反馈数据库不但有着国内与国外最顶尖的建筑业新技术与研究的成果,又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后续服务平台,使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转化为效益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每一个实际的建筑单位要建立一个与之相应的数据单元,对跟踪服务实现其可持续性,把新技术转化质量以及深度都有效的提高。用来反馈信息的数据库一旦良好运行,不仅能够加深建筑的主体与政府或者科研院之间的沟通,还能使新技术推广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简化了流程又减少了程序,不同的级别与部门都能利用这样的信息网络互相有效的沟通与分享。4结语如今的时代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会越来越跟上潮流,因此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不容忽视,积极努力实现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地又好又快的目的,并积极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推广新技术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2年6月5日)对保护性耕作曾做出批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要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
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定义是: “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主要包括四项技术:一是农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是在作物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 覆盖地表,这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二是机械深松技术,这是与传统耕作相区别的技术环节,作业时,不翻动耕作土层,用深松机使土壤发生纵向移动并自然回落,不破坏地表秸秆覆盖,又可以打破犁底层;三是免耕播种技术,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完成播种施肥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环节;四是化学(机械)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2.1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
19世纪30年代,美国持续干旱并风暴肆虐,西部大开发后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黑风暴”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总结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法,扼制了沙尘暴的再度猖獗,同时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和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基本取消铧式犁耕作,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基本的耕作模式;前苏联、以色列、巴西、印度等国也开展了相当规模的试验研究。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于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中国
从1993年1月开始 , 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机局与澳大利亚合作,试验研究保护性耕作,历时 10多 年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保水保土、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中小型农机具为实施手段的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截止2006年底,我国北方15省(区、市)已建成国家级项目县167个、省级项目县262个、实施保护性耕作2037万亩,各类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3.28万台、其它配套农机具3.37万台(套)。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项目县(市、区)13个、省级项目县(市、区)73个,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总面积 累计 达 到 558万亩。项目区配套保护性耕作动力机械 1098台,配套机具3241台(套)。
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壶关县的应用效果
从2002年起,壶关县开始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按照《山西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遵循“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提升质量、注重效益、梯次推进、连环滚动”的发展原则建设项目:先后承担了山西省农机局省级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2003年至2004年)、省级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重点项目(2005年至2006年)和国家级示范县保护性耕作项目(2007年至2009年)。高标准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由500亩(2002年)发展到10000亩(2007年),累计达到18500亩。几年来的试验、示范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壶关县是 完全可行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技术应用效果。
3.1 节本增收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农业相比,少了耕翻,多了作物残茬的覆盖,降低 了耕作成本,减少了能量的投入。每亩节约机械作业费(耕、耙)28元。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有效培肥地力,提高有机质含量,蓄好“天上水”、保好“地下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使粮食产量有效增加,每亩可增产粮食40公斤,增收40元。两项合计每亩增收节支达68元,实施18500万亩,为农民增收125.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3.2 土壤改良
实践证明: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0.03—0.06个百分点,可逐步减少化肥亩施用量,改善粮食品质,有利于推进现代化绿色农业。
3.3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40%,水蚀50%,有效减轻风
沙扬尘和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天然降雨利用率提高10%,化肥利用率提高20%,土壤有机质提高0.01%,土壤理化结构得以改善。
3.4 社会效益
推行保护性耕作,能使现代农民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能力。特别是农机大户能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结合农机作业项目,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使支撑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走上快车道。
4.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县几年来的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好处在认识上还不到位,特别是没有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的乡村,当地政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支持度不够,群众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自觉自愿性也不够;二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方,还存在着对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还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对农作物残茬覆盖量、覆盖度和免(少)耕 播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技术 不到位或技术走形现象;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免耕播种机在性能上有待改进完善。
4.2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
回顾总结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实践,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保护性耕作 技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环境、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蓄水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遵循自然规律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改革传统耕作制度,积极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作物种类,采取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选定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从成熟技术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开。要采取当地农民可接受的方式,加大试验示范,宣传农民、培训农民、带动农民,调动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选好重点实施区域,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通过试验示范,确立主推技术路线,筛选成熟机型,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要选择积极性高、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农机大户、种粮专业户、乡村干部家庭作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带头人,政策上给予扶持、技术上给予帮助,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通过他们的成功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保护性耕作的实惠,并不失时机地扩大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
3.政府扶持,农民自愿。各级管理部门应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要注重现有项目与保护性技术推广的结合,逐步加大保护性耕作投入力度。要特别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护农民和广大农机手的经济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政府引导,政策拉动来提高农民采用保护性
耕作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忌强迫命令,违背农民意愿。
4.突出创新,建立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要加强机具的研发、改制和选型,为技术的应用提供满意的机具保障。要不断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培育、扶持、发展一批保护性耕作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及专业合作组织,探索保护性耕作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市政建筑工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质量管理作为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市政工程质量水平。要想顺利开展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积极创新质量管理的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施工监督,进而实现工程的最大化效益,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设计全局意识。有些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整体的设计原则,多停留于局部设计的层面,如对过期无法使用的建筑采用局部整修的方式,这样会使局部小规模建筑层出不穷,而市政建筑整体设计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与一般建筑类型存在明显不同,市政建筑具有服务性和公共性的特点,如果仅仅只实施局部建设,往往会使城市总体设计呈现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崭新风格的形成。二是施工材料不达标。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施工所用材料的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如果施工材料不达标,则会影响施工质量管理,延误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市政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多是选用混凝土,而水泥、骨料、水、砂等是构建混凝土的原材料,若缺少这些材料中的任何一组,都会降低整体的施工质量,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例如:水的用量、砂石大小、沙粒大小等会干扰混凝土的强度,一旦这些材料的质量与用量与规定标准不相符,或者是没有及时查明这些材料的不规范使用,则会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隐患。三是缺乏监督与指导。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极易出现忽视工程监理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城市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企业不能充分意识到监理的作用,无法积极监理检验工程总体的施工质量。通常监理工作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监督功效,如果在工作中忽视监理,则会为工程带来一定的风险,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二、加强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认知工程施工原则。市政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市政建设整体质量,可以将市政建筑工程在人们生活工作的积极意义加以充分发挥。在市政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以质量为基础,按照一定顺序解决相关问题,扩大服务功能,将社会价值进行充分体现,发挥出市政建筑的社会作用。另外,实施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把握,有机融合施工管理和整体设计,明确施工规范和施工原则,提高市政建筑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二)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必须要加强对合格规范材料的选择,严格监控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对施工质量进行认真监督,从而有效解决施工管理问题,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果。同时在材料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做好材料选购工作,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选择材料厂商,认真核对材料的型号、规格、名称等,安排专业人员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抽样检测,保证材料的准确无误。当然在选购材料时应该从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出发,使其与施工标准相符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不达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另外,建筑企业需要做好材料管理和存储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存储,控制管理好材料搬运与安放,关注钢筋的防锈和水泥的防潮等一系列工作,按规定标准来处理施工材料,避免不同材料混杂在一起,防止材料损坏和变形,便于材料的使用与安放。
(三)加大工程监督和监理的力度。市政建筑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和心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活,这就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建筑类型为依据合理设置施工周期,并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一般监理的目的就是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全面掌握施工细微情况,结合具体操作角度、专业角度、技术角度监督及干预工程,对建设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及时纠正,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市政建筑工程的监理可以选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准确把握前中期的监督,认真做好验收阶段的查验工作,以达到全方位监督工程质量的目的。
(四)加强工程形象设计。市政建筑基本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城市的发展水平,而且城市建设的综合性指标取决于市政建筑管理的水平,这就需要使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市政建筑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将城市建筑风格进行展示,有效满足城市长期的使用与变化要求,因此需要明确建筑类型和建筑风格,以便更好地适应城市变化要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设计全局意识、施工材料不达标、缺乏监督与指导等,导致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发挥出工程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建筑单位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认知工程施工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加大工程监督和监理的力度,加强工程形象设计,从而很好地解决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实现工程的最大化效益。
参考文献:
[1]翁罗敏.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5.[2]郑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质量探索,2016.[3]张鹏,柴磊,廖伟东.市政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技术管理路径探索[J].四川水泥,2016.[4]白晓波.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
第四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处理对策论文
摘要: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施工阶段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三方面,阐述了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旨在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施工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工程质量安全意识也逐年增加。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及施工质量管理等因素决定,而各影响因素中施工质量管理因素又决定着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及建筑材料质量。施工质量管理与其他因素并存又凌驾于其他影响因素之上,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整体环节中位于至关重要的位置[1-5]。
1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居住者或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施工单位应从施工方案至工程完工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个具体环节均满足国家质量体系及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筑企业繁多,各单位施工水平及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今建筑行业马上进入“寒冷”期,建筑市场中的“僧多汤少”的局面逐步显露出来,一个建筑企业能否在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立足,最大程度取决于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成为一个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发展和生存的保障。若工程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则在建筑后续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其他质量问题,浪费国家财力、人力资源,对整个社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2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施工人员及项目经理既是项目的实施人,又是工程质量管理人,参与施工建设的相关人员均有责任及义务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付出自己的努力。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经理往往是注重学历、资格证等,而相关的技术经验及管理经验等往往存在不足,并不能起到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作用。一般的施工项目中,施工单位内部较少存在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一般由监理及业主等其他第三方单位进行负责,导致在监督工作中并未能进行有效、全面的监督管理,使得施工后的施工质量相差较大。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岗位缺失及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疏忽,产生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之外,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稳定性较差、离散性较高,或建筑材料在进场后,并未进行有效的防水、防潮处理,也会导致建筑材料在使用时接近变质或已经变质,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建筑材料进场后,施工管理人员仅对建筑材料的出厂合格证等例行检查,而缺乏对建筑材料的实际性能进行试验室直观检验,从而造成所进行的检查仅为形式,并未达到实际检验的效果,导致进场后的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2)施工企业中注重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且在用人制度中多数以技术转管理岗位,较少直接使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人事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往往注重当前效益,对科技进步等技术改革措施应用较少,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年前已经淘汰的设备及工法,从而造成施工效率低下、科技水平不足,最终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能满足业主要求及设计要求,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3质量管理的实施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实施主要包括施工阶段的控制、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三方面。
3.1施工阶段控制
由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由施工结果而得,而施工阶段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文件及业主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阶段,因此对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对该阶段进行监管控制也是整个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所在。在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管理控制时主要分为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部分内容。1)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将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在施工前进行消除,因此对工程施工前进行事前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做到上述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即需对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安排,对原材料进场、原材料质量、施工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等进行控制,全面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2)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在建筑工程实际转化过程中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在事中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还可做到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中需对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缺陷的部位进行修补等,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追踪,将影响工程质量的隐患扼杀于工程的事中初始阶段,避免隐患的继续存在及发展,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如在浇筑混凝土工程中,相关负责人需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施工人员的现场浇筑等进行检查及监管,避免出现因负责人的偷懒或不负责任,而导致因混凝土性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人员偷工减料而造成的工程事故。相关负责人做到自身应有的责任,发现存在类似的影响工程质量的隐患应及时进行纠正或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罚,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施工质量。3)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工程施工完成后的施工成果进行评价。首先建设单位应组织质检站或第三方检测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对所完工工程进行验收;其次对所验收的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工程局部存在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对其进行修补;最后将竣工资料及相关的施工质量等进行保存,以备以后各种改造及后续使用查询。
3.2进度控制
1)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的工程进度进行控制时,应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进度。在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时,首先对项目中的例会制度进行完善,确保所有相关技术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每周可参加例会,对每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周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例会工作中,对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惩处,将奖励与惩处结合,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极大程度的提高工程进度。2)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时,必须具备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多数施工单位已经使用较为先进的工程进度管理软件应用于进度控制中。将计算机应用与建筑工程结合使用,可使建筑企业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均了解到工程的进展及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总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工程内部信息更加透明化,更易于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3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阶段中的主要成本为建筑材料的成本,因此对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为对建筑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在订购建筑材料时,对工程中所用的建筑材料用量进行精确估计,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结余量,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建筑材料浪费而产生的材料费用;其次在采购建筑材料时,采购负责人需具备市场调查能力及市场建筑材料价格分析能力,对比多家建筑材料厂家的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当建筑材料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业主要求时,选择价格最低的材料厂家;最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进行控制,避免因模板漏浆等而产生的混凝土浪费,且易使混凝土构件产生相应缺陷,影响施工质量。
4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综合的复杂工程,工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建筑工程中的工程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所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也大不相同,而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管理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因素。有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措施,可一定程度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同时还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居住者及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重视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程贤杏,程丹.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85,192.
[2]任春刚,朱士灿,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71.
[3]李平.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1(4):86.
[4]周定洋,王君波.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0(6):163.
[5]张景盼,郭呈祥.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656-657.
第五篇:新技术推广总结
新技术新项目推广总结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
自该新技术项目获审批以来,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医务科审批、同意,科室集体讨论后实施,所有病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背景:精索静脉曲张系指精索的静脉回流受阻、瓣膜失效、血液反流而引起血液淤滞,导致蔓状静脉丛扩张、伸长、弯曲。它95%发生于左侧,两侧较少。多数人认为精索静脉曲张可以影响精子的发生和精液质量而造成不育,引起患侧阴囊坠涨不适,手术治疗后大部分人能恢复生育能力及缓解不适症状。B超及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二)技术要点: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是通过显微镜放大后鉴别出精索静脉的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予以结扎除输精管静脉之外的所有静脉的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三)经济、社会效益:与腹膜后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相比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静脉结扎更彻底同时能够保留睾丸动脉、神经及淋巴管,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更少,对精液质量差的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提高率,术后自然受孕率更高。目前我们周边医院及菏泽市医院都没有开展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此项技术可以填补菏泽市的技术空白,可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诊治疗,业务量会有明显的提升。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安全性评价、医学伦理评价:目前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是欧洲泌尿外科指南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是2011版泌尿外科治疗指南精索静脉曲张治疗的推荐手术方法。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相比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并发症更少,尤其是对精液质量差的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提高率,术后自然受孕率更高。
截止目前,所有30例手术顺利,术后精液质量改善,疼痛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无重大手术并发症。
总之,该技术安全、疗效确切,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
(五)随访评价:所有病人都进行了随访。结果:①术后门诊复查精液分析精液质量有改善,有一例已经怀孕,疼痛患者疼痛基本消失。②病人皆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100%;③疗效好;④与同期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相比无明显住院费用上涨。⑤患者在在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病人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上,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相比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该新技术、新项目已在我院得到成功实践,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泌尿外科 杨志国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