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人都爱李翠花纪实故事
去年9月份,这个房地产公司招了两个应届女大学生,一个是我,一个就是李翠花。
上班第一天,我们被人事助理带去见老板。人事助理向他介绍我们:“韩总,这是杜浅浅,新来的行政秘书:这位是李翠花,新来的文员。”韩总打量了我们三秒钟,向我伸出了手,大力地握,微笑着说:“欢迎你加入我们公司,年轻人,好好干,前途无量啊!”却当李翠花是空气一般,看也不看一眼。
杜浅浅与李翠花,一个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写一手好文章,衣着大方时尚,出身书香门第;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专科学校毕业,穿大路货衣衫,来自农村,做一份薪水低廉的文员工作。这样的两个人站在一起,难怪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上下级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厚此薄彼。
我们被安排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桌面对面,各有一台电脑,我是最新款DELL手提,李翠花的是一台式机,显示器如出土文物,两台电脑背靠背,对比鲜明,恰如我俩。
李翠花似浑然不觉,兴冲冲地打扫办公室,手脚麻利,办公室里的传真机和复印机都被她擦得亮晶晶。我坐在座位上笑:“哎,这里有清洁工的啦,你不用这样忙。”李翠花停下来,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做惯了,手脚闲不住,就当舒展一下筋骨吧。”我有点鄙夷地同情她:到底是乡下丫头!
三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对各自的工作驾轻就熟,皆顺利转为正式员工。我负责的是行政日常事务,写写宣传文稿,筹划一下公司的活动,准备会议等等,转正后就开始觉得工作琐碎无趣:李翠花则为各部门打印、复印、传真文件,收发报纸和快件,天天在办公楼跑上跑下,穿梭于各部门间。这里喊:“翠花,帮忙复印下文件。”那里叫:“翠花,快去四楼取份资料来。”甚至有人喊:“翠花,帮我到楼下买份点心好不?”她都清脆答应:“知道了,马上来。”从不推诿懈怠。人人都赞:“这姑娘真是爽快勤恳。”李翠花听得笑眯眯的。我有些不屑:被人当作使唤丫头,还这么开心,真是个傻妞,要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喊“翠花,上酸菜”了。
不久,就连我也享受起李翠花的勤快来了。办公室的杂务自不必说,只要她有闲,就帮我打打文稿,做做日常行政工作。渐渐地,我本不复杂的工作又轻松了不少。
圣诞节到了,公司里举行联谊会,我们行政部理所当然地为大家做服务。大家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负责搬道具;抽奖的时候,我们发奖品;唱歌的时候,我们选歌曲。不久,我就不耐烦了,看着李翠花忙得不亦乐乎,好像一个人也可以嘛,我干脆躲到一边喝果汁。满场都是玩乐的人,只有李翠花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像只忙碌的蜜蜂。我一边吸着冰冰的柳橙汁,一边想,还好,我比较聪明。
一月份,大家领了年终奖,个个喜笑颜开。我正计划着添件什么样的新衣,只见李翠花抱了盆有着肥厚叶子的植物进来,摆在我们办公室的中间,笑说:“这叫绿葵萝,放在办公桌上,既赏心悦目,又可以挡挡辐射,新年新气象嘛!”我也喜欢。那天,来我们办公室的人都看到了那盆植物,大家都说“好精神”,还有人问哪里买的,也想买一盆之类的。
第二天,李翠花打的来上班,这在一向节省的她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她从车上搬下了整整六盆绿葵萝。我看得目瞪口呆,她抹了一把汗说:“不是有人也想要嘛,我正巧顺路,就给他们带来了!”看着她这样认真地对待人家的客套之言,我不禁失笑。
那天,我在办公楼里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部门都有盆李翠花的绿葵萝。一上午,这盆据说可以挡电脑辐射的不起眼的小东西,成为大家议论的主题。
老板也有所耳闻,正巧碰见李翠花,他就说.“这小姑娘,真是细心,多少钱一盆,去财务室报掉,算是员工的福利。”李翠花落落大方:“真的?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这里还有一盆,送给您吧,算是我们员工谢谢‘体贴老板’的心意。”老板听了笑眯眯的,抱着一盆绿葵萝乐呵呵地走开了。
转眼间,七个多月过去了,我和李翠花都调高了薪水,手头阔绰了很多。我换了手机,买了手提电脑,添了新衣:李翠花却花大把的钱报了一个英语口译辅导班,一下班就赶去上课,忙得人都瘦了好几圈。我说:“何必这么苦?这些东西,我们工作中又用不到。”李翠花说:“我不像你,我学历太低,不充点电,总是觉得有被淘汰的危险。”
春去秋来,我们工作已满一年了。公司里正好评选“先进员工”,听说当选者可以获得香港双人游的机会,大家无不跃跃欲试。
先进员工评选大会中,李翠花的名字被多次提及。常让李翠花帮忙打印文件的甲说:“翠花工作热情高,态度认真积极。”乙提起了那次圣诞节晚会,说:“翠花工作卖力勤恳,很有责任心。”了解李翠花在考口译证书的丙说:“翠花很上进,善于学习。”而被李翠花第一个送绿葵萝的丁说.“翠花工作细致周到,待人热诚。”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李翠花几乎是全票通过。
我心里就有点酸,半开玩笑地跟李翠花讲:“你看,人人都爱翠花姑娘啊。”李翠花正在给那盆绿葵萝浇水,闻言一笑。
第二个月,公司进行部门调整,我们行政部空出了一个行政主管的位置。环顾公司上下,除我之外,自认为没有更适合的人选,我满心笃定地期待着这个职位的发布。
没想到,这个职位发布下来,行政主管竟然是李翠花。我大跌眼镜,一时间竟然以为是搞错了,跑到了人力资源部周豪那里,要问个清楚。
我说:“我是名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又在公司主持行政日常工作,主管为什么是文员李翠花呢?”
周豪说:“你是很优秀,可经领导层商议,认为李翠花更适合。”他给我看口译证书的复印件,“李翠花硬件也很好啊,口译证书考出来了,明年公司正好有一个引进外资的项目,立即就派上用场了。”
然后,他又拿出了一份报告书:“这是李翠花写的‘关于公司行政事务十大问题及改进意见’,写得很有见地,老板很重视,已批下来执行了。”我探头一看,那些条目正是平常李翠花帮我做工作的时候,我一边抱怨公司制度,一边给她分析的,不由傻在那里。
周豪同情地拍拍我:“其实我是推荐了你们两个上去,老板圈定的是李翠花。老板对她印象深刻,说这个小姑娘善于待人,细心周到,适合做行政工作。”我想起了那盆绿葵萝。
周豪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个小姑娘确实有一套,新进小文员当选公司‘先进员工’,她是第一个呢!”我讷讷无言。
一周后,李翠花换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我递上了辞呈。
两个月后,我找到了新工作。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笑容谦和而目光犀利,动作麻利而脚步沉稳,恰似另一个李翠花。
第二篇:《人人都爱经济学》读书笔记
看郎眼财经,觉得作者讲东西挺幽默,借来一本他的书看,确实通俗易懂。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机会成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意思是: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我才明白,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就是一些对机会成本太在意的人。
越是自由,越是可选择项多,可能烦恼也越多,你不知道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也就不知道你的实际收益是多少,岂不烦恼。如果你没得可选,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机会成本在哪,是多少,自己亏多少,赚多少,愿打愿挨,也就没有烦恼了,也就容易知足常乐了。企业会烦恼于投资,是深耕一业,还是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个人也是为此发愁,如果追着潮流,追求现时的成功,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有没有可能付出的是最大的机会成本:整个人生的失败。可是所谓自己喜欢,擅长什么,谁又拿得准呢。君不见许多成功人士,就是误打误撞的进了一个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也成了。你最擅长做什么,也许实践比你自己更清楚。这就更让人纠结,并不是一个原理可解释的。
我们需要了解机会成本,免得辜负了时代,辜负了自己,还浑然不知。就像习主席文艺座谈会期望的,现在很多的文艺工作者,尤其国家养着的那些,过着精英的日子,占着有利的资源,出着垃圾的作品,发着空洞的言论,他们可能只看到了他们的会计成本,比如,自己读了多少年书,挤过了多少竞争,拿着多少工资,可能没有考虑整个国家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他们占着话语权,占着有限的资源,把机会让给更有能力的人,真正的百花齐放,会有更多的精品,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是要的,不能做占着什么不干嘛的人。同时,我们不能执迷机会成本,那是未来的,没有变成现实的成本,不足为凭。还是踏踏实实的把眼前的事做好,不能把自己从选择困难变成拖延,拖延变成抱怨,最后自暴自弃了。
我想,我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我的梦想在现实的挤压下,没有机会做。而最大的风险是执迷于梦想,好高骛远,忘记了锻炼实现梦想的能力,眼睁睁看着梦想,却没有到达它的能力。当我的人没了的时候,无论梦想有没有实现,我希望我是带着实现梦想的能力走的。也不白白辜负了自己的梦想。
本书作者王福重,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这本书在2008年出版时曾引起广泛的赞誉。
通过阅读内容简介、前言和目录,我得到的第一印象是:此书重新梳理了经济学框架,阐述的知识点是我之前在大学时代学过的。可以说,这是一本较为正统的经济学书籍,但是,语言风格更贴近实际一点。可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对经济学有一个入门的了解,值得阅读。
通过阅读目录和粗略翻看,我对本书架构的概括是: 全书共20章,可以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概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济学看待问题的视角。具体有第1.2.3.4.5章。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从消费者、厂商,以及市场为切入点进行经济学理论的阐述。具体有第6.7.8.9章。
文章的后10章属于第三个部分,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概念、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第一章的主旨是“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关键词是:“资源”、“稀缺”、“配置”、“理论”
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来自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这本书建立了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经济学要解决的是人类的欲望问题。经济学中的“资源”概念就是指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事物)。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资源正好相反,是有限的,所以,经济学把资源的这个特点称为“稀缺”,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各种经济现象的产生。
解决资源的稀缺的方法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资源配置”,具体来说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概念指的是“最好的状态”,对此,经济学上的专属名词叫“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的意思就是最好的状态是那种到了只要一个人好,其他人都会变差的那个程度,就是最有效的。也就是好比一个桶,装水装到了再装一滴,那桶水就会满出来的那个状态就是最有效的状态。配置资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计划,一种是市场。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公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
传统的经济认为,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经济学的理论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
二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了,出了问题怎么办。
第二章的主旨是“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是:“边际”、“机会”、“均衡”
经济学的第一个思维模式是“边际考虑”。这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
边际考虑关注的是新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的比较。
经济学认为,某个因素的贡献取决于这个因素最后的一个增量。最后一个人的产量决定所有人的产量和工资。边际产量递减:随着增加的人越多,增加的总产量就会越少。物以稀为贵:某一个物品的价值由最后一个决定,所以,东西越多,它的价值由少,最后一个价值决定了该物品所有的价值,某个东西只有一样,那它就是最贵的。
卡尔·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阐述了物以稀为贵的原理。
经济学的第二个思维模式是“机会成本考虑”
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就是指“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做一件事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经济学上的利润指的就是全部收入减去机会成本得到的价值。机会成本考虑这一思维模式提醒我们,我们做事情不应只考虑我们做这件事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因为做这个事情,我们失去了什么,如果失去的比得到的多,那这件事就不值得做。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投向某个企业的资源如果得到的产出比投向另外的企业得到的产出要少,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错误的,就不应该投向这个企业。
经济学的第三个思维模式是“均衡考虑”
均衡的状态就是增加的好处“边际好处”和增加的坏处“边际坏处”相等的那个状态。
均衡的状态是一点一点达到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时候,就是均衡的时候。我们做事情,就是要考虑各种因素,以求得一种均衡,让各方都接受的结果。
对个人而言,我们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结局,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顾此失彼。
第三章的主旨是“利己是人的本性,只有利己才能利他” 关键词是:“假设”、“理论”、“利己”、“利他”
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正确的,脱离了这个条件,真理就是谬误。
所有的科学,最突出的特征,都有自己的假设,没有假设,就没有真理。
理论其实并不是现实的反映,仅仅是现实的解释。他的作用是当满足或者接近理论假设的场合时,理论就可以解释人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论可以预测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假设是研究、认识复杂世界的需要,只有做出假设,忽略掉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关注要研究的因素本身,才有助于迅速认清事情的本质。一旦给定假设,就要在这个假设下来分析事物,这样才能保证逻辑上的一致性。
经济学最根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也就是所,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利己的。这里的利己值得不是损人利己,而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利益。经济学认为,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致的,可以统一为利己。
商人为了自己的利润贩卖商品,为了最大程度的赚取利润从而降低价格参与竞争。老百姓都喜欢买价廉物美的东西,因此,在质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价格最低的商家越能卖出商品,因而获得的利润越多。每个人都利己,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通过市场交易就能保证双方都得到自己能够得到的最大利益。这样,利己的行为也就成了利他的行为。
义,也是利。利他,也就利己。
第四章的主旨是“关于博弈论的介绍,告诉我们要用博弈论的观点来看问题”
关键词是:“博弈”、“囚徒困境”、“信息”、“期望”
方法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个过程就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把没有头绪的事情找出头绪来,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大问题,分割为小的、可以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博弈论就是用来分析在人们之间的行为互相影响的条件下,每个人如何决策的方法。
博弈论是数学家冯·诺依曼开创的,著作名为《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其后,好几位博弈论的大师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约翰纳什。他定义了纳什均衡。
博弈论假定人们是理性的,分析的主要是非合作博弈。博弈论的讲述,通常是从“囚徒困境”开始的。(关于这个,听说过的人不少)
经济学家把博弈的结果类型分为四类。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囚徒困境”中的四个选择,就属于这一类。即局中人对对方的策略和各自的支付(代价)都是清楚了,而且,双方是在互相不知情(不知道对方的决策)下做出决策的。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暴露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它所得到的结果就叫“纳什均衡”。
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局中人对对方的策略和各自的支付都清楚,但是,双方(或者多方)是在一方先行动,即知道了对方(或者第三方)的决策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各方都知道一些信息,但不完全,同时,对对方的决策也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决策,就要根据概率行事。
我们需要计算不同行动的数学期望,数学期望=不同类型下的概率×支付
如果某个行动的数学期望大于0,那么就可以采取行动,而这,又取决于对方不利类型(因素)的概率小于50%。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博弈各方都一些信息对方不知道,而且行动有先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分析对方以往的行为模式和类型进行判断。
第五章的主旨是“价格是如何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以及价格在市场中的作用”
关键词是:“供给”、“需求”、“价格”
经济学家说,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核心和主角。价格到底由什么决定,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观点。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由劳动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当两个东西交换时,不仅要看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有多少,还要看其他的要素。
同时,决定人们是否购买商品的原因是看这个商品是否具有效用(即该商品对人的作用),并且,这个效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即你认为这个商品是否有用。
现实中,“水和钻石”的疑问让人们对商品的价值产生了思考,并产生了“边际效用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一件商品的价值,不是由这件商品的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
某一件商品能有多种用途,那么决定它价值的就是它最后一个用途(即能够得到满足的最小欲望)。
某一件商品只有一种用途,那么它的价值就是这一个用途(即最大的欲望)。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对价格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他提出,价值就是价格,价格既与供给有关,也与边际效用有关,即与需求有关,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给和需求都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是函数。
供给,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生产者的行为,供给并不就是生产,在供给中,凝结着很多要素。
需求,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消费者的行为。需求,不是购买。
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就出现了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也就是市场上体现出来的实际价格。
决定需求的因素很多,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其中,替代品的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大。互补品的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小。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一件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少。
供给定律,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厂商的供给量就越多。
有价格出现的场合,就是市场。
市场上的交易双方虽然互相看不见,但是能共同决定价格。价格关乎所有人的利益,价格机制是市场的中枢。
价格机制就是价格上下波动,以便让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过程。
价格机制有些时候会失灵,宏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找到价格运转不灵活的原因,并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矫正它。
第三篇:李胡子纪实故事
李胡子是附近农村里的手艺人——泥瓦匠,长期在我们小区找零碎活儿干,小区里的人都跟他很熟悉,大家亲切地称他李胡子,因为他脸上长了一嘴大胡子,至于他真名叫什么到没人问起过,李胡子为人随和,随叫随到。如今人们都很想日子过得舒坦些,虽然买不起大房子,内部改造一下的事儿还是挺多,改造一下厨房,维修一下卫生间,更换门窗都免不了找泥瓦工。
我曾经找他给我在院子里修建过一个水泥金鱼池,见他身手矫健,以为他很年轻,没有跟着别人叫他李胡子,而是称他小李,他也没有表示异议,我之所以称他小李,有这样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已经退休,他还在干活儿,可见我比他要大;第二,年轻时我也学过泥瓦工,可是,如今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只好请人来干活儿,而他却能从早忙活到晚。
李胡子给我修建完金鱼池,我请他喝酒对他说:“单砖壳斗里外水泥抹平要保证不漏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明天不漏水你就来拿工钱。”
他笑着说:“赵工,你小瞧我了,我干这个活儿从来没有返工的,别说明天,就是过一年半载,漏水我都负责,好歹干这一行也有四十多年了。”
我一听他说干了四十多年,就问他年龄,谁知他竟然年长我三四岁,吃了一惊问:“你六十多岁了怎么还干这种体力活儿?”
他说:“赵工,你们企业职工命好,六十岁一到就有退休生活费,我们农民只要一天不死你就得自己劳动养活自己一天,不存在干不干的问题。”
听了他的话我想,人真的是很奇怪,一旦你有了依靠感觉身体就不行了,倘若受生活逼迫,身体就不是问题。
我看李胡子干活儿不错,金鱼池修建完工之后又把他推荐给张处长,张处长要在自家院子里开挖一条九曲回环的人工河,河底及河岸用鹅卵石铺砌,河岸两边堆砌假山石,河上架几座微型小桥,河里饲养锦鲤。
李胡子给张处长忙活了十来天,完工那天请我去验收,我一看就对张处长说:“你人工河将来只能做一条臭水沟,没有按照我设计要求修建,凡是自然河流有三个特点:第一,水域宽广,抗污能力强;第二,河岸没有硬化,水草有自净能力;第三,源头有活水。我们人工河唯一能接近自然河流的就是不断加水,但是绝不能让地面污水流入人工河,否则就只能是臭水沟,你看你这条人工河的河岸有多处开口地面污水可以随便流入,返工吧!”
李胡子不高兴了,他说:“赵工,你这不是诚信拿我开涮吗?干活儿的时候你不来,等完工了你一来就要返工,这泥瓦工水泥活儿累人呢!”
我说:“我看了一下,返工工程量不大,沿着河岸砌一圈围栏,用瓷砖贴边,既美观又可以放置花盆,张处长不会少了你的工钱,怕什么?”
李胡子这才高兴地笑了,他说:“赵工,你也学泥瓦工,我也学泥瓦工,可是我只有出憨力才能养活自己,是命也不完全是命哪!农民出生,这是命;学艺不精,这不是命,怪自己!”
李胡子淳朴的农民思想给我很大的教育,他们不埋怨社会,不埋怨他人,总是从自身找原因,这实在是值得我学习呀!
第四篇:读人人都爱经济学有感
读《人人都爱经济学》有感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而当代经济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运用了越来越复杂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越来越专业化了。数学和抽象思维能力成为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资格。没有数学模型的文章被认为是浅薄的,只要翻一翻《美国经济评论》这样一流的经济学专业杂志,你就知道这种趋势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这种发展推动着经济学本身的进步,引领经济学发展的方向,使经济学不断深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但另一方面,经济学也正在从象牙之塔中走出,面对丰富的现实生活。这既包括用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于企业管理或政府政策的制定,又包括以通俗的形式把经济学知识介绍给普通公众。通俗经济学就是指后一类作品。这种著作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通俗而不庸俗,简单而不浅薄,在生动活泼的事例中包含了经济学道理。这种著作还用经济学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让公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种著作可以称为经济学的科普工作。而王富重的《人人都爱经济学》坚持从大众最关注的社会经济现象入手,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当代社会繁复的经济金融现象,并对大众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一个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经济世界。
提起经济学人们的印象多是理论研究的,而通过阅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使我愈发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经济学必须回归本质,无条件服务于社会大众。
《人人都爱经济学》全书分3个部分,共20章,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部分,着力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本书所阐述的并非一整套的专业理论,它选题新颖独特,没有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没有脱离具体问题去空谈大道理,它是从现实的热点话题入手,深入浅出,更通俗易懂的介绍了经济现象,选题有国家大事,也有生活小事。它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原貌。
我所读的这本书不比《经济学原理》、《国富论》、《资本论》那些大作,但是我从这本书中又学到了很多,首先,必须得好好的夯实专业基础。王富重之所以能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的归整起来写出一本书,而且还是深入浅出,不得不归功于他对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其次,关注时政热点、经济现象。要使它实用,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最后,凡事真的要有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对策真的很重要。认识到了这些,我会为之努力。
感谢王富重的《人人都爱经济学》,让我从浮躁的大学生中,能够静下心来读上一本书。不然这些空闲的时间我又不知道会去做些什么。今后的我会以此次为契机,继续的阅读,广泛的学习,利用好这剩下的大学生活,使自己在大四毕业之时感觉大学没有白过。我会努力,我承诺!
第五篇:人人都爱心理魔法游戏公益课程
人人都爱心理魔法游戏
——心驿站陈兴华老师解读“心理游戏的力量”课程
雅典的柏拉图曾说过“通过一个小时的游戏,你能发现一个人身上的很多东西,比与这个人交谈一年所能发现的东西更多。”
心理游戏开启了通往心灵深处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改善人际、唤醒内在的能量......请加入心驿站陈兴华老师解读“心理游戏的力量”课程。一场游戏,一份感悟,一次特别的体验。在资深心理教练陈兴华老师的引导下,您将在心理游戏中收获成长的快乐,完成一次自我蜕变与提升之旅!同时您还有可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游戏心理教练!
课程内容:如何理解游戏的内涵?如何解读游戏的意义?如何把握游戏的契机?透过简单的心理魔法游戏,提取一些要素出来,去形成我们的一些创新。
课程收获:
陈兴华老师基于多年团体心理辅导的经验和感悟,为我们精心选择了几个心理游戏,从“游戏目的”、“游戏导入”、“解说要点”、“补充说明”和“案例解析”五方面对每一个心理游戏进行了精心、全面、仔细的梳理、解析和挖掘。其中尤为突出“游戏导入”、“解说要点”和“补充说明”部分。课程形式:
1.体验式教学与相互交流:由创意游戏专家引导及带领学员现场操作、体验与交流。2.分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及回馈自己的心得与看法。
3.观察学习与讨论:现场与创意游戏专家讨论及沟通,并以快速有效的方式学习有关于如何透过心理游戏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与沟通模式。
课程专家简介:陈兴华老师 青岛大学心理学教授,青岛市妇联家庭教育专家顾问;经常受邀在多家媒体做心理节目,并在多个企事业单位做心理培训,二十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累积了相当稳固且扎实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整合了国际上各大心理学派及其治疗方法精随,灵活运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谢绝空降!谢谢合作。
课程时间:2015年4月12日(晚上18:30—20:30)
课程地点:东路117号如家大酒店(市北家乐福对面啤酒桶状建筑物)
课程热线:*** 微信:zzzj2258 QQ:71097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