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划报恩记的纪实故事(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2:0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计划报恩记的纪实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计划报恩记的纪实故事》。

第一篇:李计划报恩记的纪实故事

1

1999年5月12日,骑着单车去买菜的唐鸿光在路边遇到一个沿街乞讨的年轻人。年轻人叫李计划,因为腿部残疾,无法站立和行走,只能借助一辆小板车在地上爬行。唐鸿光下车询问,得知他从安徽淮南来,熟悉的口音勾起了唐鸿光早年在安徽生活时的回忆。

唐鸿光曾在安徽的高校工作,后来回珠海又在一所中学任教,退休后一直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楼里。

当晚,唐鸿光把李计划背回了自己的宿舍,帮他洗澡,还为他亲手做了一碗打卤面。

唐鸿光曾将一名残疾的流浪汉带回家照顾,不料流浪汉突发急病,送去医院不久便猝死了。这让他不敢再把李计划久留家中,第二天就将他安置进了宿舍楼下的单车棚里。

没过几天,李计划被收容所带走了。唐鸿光给他留下电话号码,告诉他如果想读书识字、学英语,就来这里找他。

几个月后,李计划真的回来了,还是带着那辆小板车。唐鸿光宿舍的墙壁上有3块黑板,写满英语字母和音标,白色粉笔灰落了一地。这是唐鸿光退休后的另一个课堂,数十年来,他免费为上门求学的孩子授课,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个学生同时上课。

李计划的学习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8个月大时,他因病致残,没进过一天学堂,所以,即使是小学生的课程,他也难以听懂。在唐鸿光的帮助下,他才渐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26个英文字母。

“自己要先瞧得起自己,别人才能瞧得起你。”这是唐鸿光对李计划的告诫。两年时间,李计划从目不识丁到可以看《三国演义》,让唐鸿光打心眼里高兴,“他好学,肯努力,这是最好的一点。”

唐鸿光仅有的一次婚姻只持续了6个月,没有后人,他把李计划当成了半个儿子。

2然而,求学之路远比他们想象的坎坷。

2002年和2003年,李计划先后两次报考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都失败了。非议接踵而来:“你养他有什么用?”“他是来骗钱的吧?”外人不断在唐鸿光耳边“吹风”,尽管唐鸿光不为所动,李计划的自尊心却受到了打击。

李计划想,现在连好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自己在唐老师这儿也待了两三年了,吃他的住他的,给人家添了不少麻烦,还是出去闯一闯吧。

于是,2003年9月,他选择“离家出走”,来到了深圳。

李计划毕竟身有残疾,唐鸿光很不放心。为了找他,唐鸿光几乎发动了所有认识的人,甚至花钱请街头的乞丐提供线索。

不久后,李计划给唐鸿光寄来一封信报平安。信中说他在深圳,但没有留下具体地址,根据邮戳,唐鸿光只能大致确定他在深圳的某个区。

这时的李计划并不知道唐鸿光找他找得心急如焚。他带着几十块钱,在深圳街边做起了卖碟片的生意,居然渐渐安定了下来,他开始雄心勃勃,想把这点儿生意当成事业做下去。

2003年年底,一个乞丐老太太领着一个姑娘,走到李计划的地摊前。看她们可怜,李计划买了几个包子给她们吃。可是,老太太却开口问他是不是从珠海来的,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老太太告诉他,姑娘是来找他的。

原来姑娘是唐鸿光的一名学生,她说了很多理由,甚至吓唬李计划如果不回去,唐老师就去报警说他偷了东西,叫警察来抓人。后来,姑娘无意间透露:在拜托学生们帮忙找李计划的电话里,唐鸿光哭了……于是,李计划决定回到唐鸿光身边。

2004年7月,在唐鸿光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李计划被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破格录取。在当时看来,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3其实,李计划一直很纠结。虽然读书是他从小的梦想,但当时在深圳已有一份事业起步。最后,想到自己还年轻,他决定还是先读书。

2005年暑假,李计划去了一次深圳,他发现那座城市已经大不一样,赚钱远没那么容易了。两年后,李计划毕业,被推荐到东莞一家企业工作,期间又跟同事去过一次深圳。曾经熟悉的街道已经变得完全不认识,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经历了一次创业失败后,2008年3月,李计划回到了安徽老家。

回家后,李计划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还开了一家养鸡场,到2011年已经达到七八百只的规模,家里的情况也渐渐好起来。李计划的人生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定,但唐鸿光的一个电话,再次令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几年前,李计划的姐姐和姐夫带着一对儿女到珠海定居。李计划回老家后,就拜托他们继续照顾唐鸿光。2011年春节刚过,唐鸿光在电话里告诉李计划,姐姐一家也要走了,因为孩子大了,夫妻俩没有能力负担他们在珠海上学。“现在我老了,想找其他人来照顾也不知道对不对脾气,你们要是不在,我就只能去养老院了……”

李计划明白,唐鸿光希望自己回珠海,但是,他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说走就走。现在他不仅是老父亲的儿子,也是丈夫、是父亲,一家人的责任都在他身上。更何况,这一切正是他所希望的生活。

接下来的1个月,唐鸿光又打过4次电话,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明显一次比一次急切了。

要是狠一狠心,李计划完全可以拒绝,但他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唐鸿光并不缺钱,人到了晚年,想要的其实就是一份亲情。李计划思量再三,终于还是向妻子开了口。

尽管妻子有许多顾虑,但经不住李计划的软磨硬泡,最后点头同意了。

2011年腊月廿七,李计划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一起回到了离开3年的地方。这个春节,李计划一家3口和姐姐、姐夫一家4口在唐家相聚,让唐鸿光有了一种“儿孙满堂”的感觉。

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李计划说:“城里像唐老师这样的好人越来越少了。社会上说好人得不到好报,但我觉得,一个人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好报。”

第二篇:李胡子纪实故事

李胡子是附近农村里的手艺人——泥瓦匠,长期在我们小区找零碎活儿干,小区里的人都跟他很熟悉,大家亲切地称他李胡子,因为他脸上长了一嘴大胡子,至于他真名叫什么到没人问起过,李胡子为人随和,随叫随到。如今人们都很想日子过得舒坦些,虽然买不起大房子,内部改造一下的事儿还是挺多,改造一下厨房,维修一下卫生间,更换门窗都免不了找泥瓦工。

我曾经找他给我在院子里修建过一个水泥金鱼池,见他身手矫健,以为他很年轻,没有跟着别人叫他李胡子,而是称他小李,他也没有表示异议,我之所以称他小李,有这样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已经退休,他还在干活儿,可见我比他要大;第二,年轻时我也学过泥瓦工,可是,如今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只好请人来干活儿,而他却能从早忙活到晚。

李胡子给我修建完金鱼池,我请他喝酒对他说:“单砖壳斗里外水泥抹平要保证不漏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明天不漏水你就来拿工钱。”

他笑着说:“赵工,你小瞧我了,我干这个活儿从来没有返工的,别说明天,就是过一年半载,漏水我都负责,好歹干这一行也有四十多年了。”

我一听他说干了四十多年,就问他年龄,谁知他竟然年长我三四岁,吃了一惊问:“你六十多岁了怎么还干这种体力活儿?”

他说:“赵工,你们企业职工命好,六十岁一到就有退休生活费,我们农民只要一天不死你就得自己劳动养活自己一天,不存在干不干的问题。”

听了他的话我想,人真的是很奇怪,一旦你有了依靠感觉身体就不行了,倘若受生活逼迫,身体就不是问题。

我看李胡子干活儿不错,金鱼池修建完工之后又把他推荐给张处长,张处长要在自家院子里开挖一条九曲回环的人工河,河底及河岸用鹅卵石铺砌,河岸两边堆砌假山石,河上架几座微型小桥,河里饲养锦鲤。

李胡子给张处长忙活了十来天,完工那天请我去验收,我一看就对张处长说:“你人工河将来只能做一条臭水沟,没有按照我设计要求修建,凡是自然河流有三个特点:第一,水域宽广,抗污能力强;第二,河岸没有硬化,水草有自净能力;第三,源头有活水。我们人工河唯一能接近自然河流的就是不断加水,但是绝不能让地面污水流入人工河,否则就只能是臭水沟,你看你这条人工河的河岸有多处开口地面污水可以随便流入,返工吧!”

李胡子不高兴了,他说:“赵工,你这不是诚信拿我开涮吗?干活儿的时候你不来,等完工了你一来就要返工,这泥瓦工水泥活儿累人呢!”

我说:“我看了一下,返工工程量不大,沿着河岸砌一圈围栏,用瓷砖贴边,既美观又可以放置花盆,张处长不会少了你的工钱,怕什么?”

李胡子这才高兴地笑了,他说:“赵工,你也学泥瓦工,我也学泥瓦工,可是我只有出憨力才能养活自己,是命也不完全是命哪!农民出生,这是命;学艺不精,这不是命,怪自己!”

李胡子淳朴的农民思想给我很大的教育,他们不埋怨社会,不埋怨他人,总是从自身找原因,这实在是值得我学习呀!

第三篇:人人都爱李翠花纪实故事

去年9月份,这个房地产公司招了两个应届女大学生,一个是我,一个就是李翠花。

上班第一天,我们被人事助理带去见老板。人事助理向他介绍我们:“韩总,这是杜浅浅,新来的行政秘书:这位是李翠花,新来的文员。”韩总打量了我们三秒钟,向我伸出了手,大力地握,微笑着说:“欢迎你加入我们公司,年轻人,好好干,前途无量啊!”却当李翠花是空气一般,看也不看一眼。

杜浅浅与李翠花,一个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写一手好文章,衣着大方时尚,出身书香门第;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专科学校毕业,穿大路货衣衫,来自农村,做一份薪水低廉的文员工作。这样的两个人站在一起,难怪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上下级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厚此薄彼。

我们被安排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桌面对面,各有一台电脑,我是最新款DELL手提,李翠花的是一台式机,显示器如出土文物,两台电脑背靠背,对比鲜明,恰如我俩。

李翠花似浑然不觉,兴冲冲地打扫办公室,手脚麻利,办公室里的传真机和复印机都被她擦得亮晶晶。我坐在座位上笑:“哎,这里有清洁工的啦,你不用这样忙。”李翠花停下来,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做惯了,手脚闲不住,就当舒展一下筋骨吧。”我有点鄙夷地同情她:到底是乡下丫头!

三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对各自的工作驾轻就熟,皆顺利转为正式员工。我负责的是行政日常事务,写写宣传文稿,筹划一下公司的活动,准备会议等等,转正后就开始觉得工作琐碎无趣:李翠花则为各部门打印、复印、传真文件,收发报纸和快件,天天在办公楼跑上跑下,穿梭于各部门间。这里喊:“翠花,帮忙复印下文件。”那里叫:“翠花,快去四楼取份资料来。”甚至有人喊:“翠花,帮我到楼下买份点心好不?”她都清脆答应:“知道了,马上来。”从不推诿懈怠。人人都赞:“这姑娘真是爽快勤恳。”李翠花听得笑眯眯的。我有些不屑:被人当作使唤丫头,还这么开心,真是个傻妞,要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喊“翠花,上酸菜”了。

不久,就连我也享受起李翠花的勤快来了。办公室的杂务自不必说,只要她有闲,就帮我打打文稿,做做日常行政工作。渐渐地,我本不复杂的工作又轻松了不少。

圣诞节到了,公司里举行联谊会,我们行政部理所当然地为大家做服务。大家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负责搬道具;抽奖的时候,我们发奖品;唱歌的时候,我们选歌曲。不久,我就不耐烦了,看着李翠花忙得不亦乐乎,好像一个人也可以嘛,我干脆躲到一边喝果汁。满场都是玩乐的人,只有李翠花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像只忙碌的蜜蜂。我一边吸着冰冰的柳橙汁,一边想,还好,我比较聪明。

一月份,大家领了年终奖,个个喜笑颜开。我正计划着添件什么样的新衣,只见李翠花抱了盆有着肥厚叶子的植物进来,摆在我们办公室的中间,笑说:“这叫绿葵萝,放在办公桌上,既赏心悦目,又可以挡挡辐射,新年新气象嘛!”我也喜欢。那天,来我们办公室的人都看到了那盆植物,大家都说“好精神”,还有人问哪里买的,也想买一盆之类的。

第二天,李翠花打的来上班,这在一向节省的她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她从车上搬下了整整六盆绿葵萝。我看得目瞪口呆,她抹了一把汗说:“不是有人也想要嘛,我正巧顺路,就给他们带来了!”看着她这样认真地对待人家的客套之言,我不禁失笑。

那天,我在办公楼里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部门都有盆李翠花的绿葵萝。一上午,这盆据说可以挡电脑辐射的不起眼的小东西,成为大家议论的主题。

老板也有所耳闻,正巧碰见李翠花,他就说.“这小姑娘,真是细心,多少钱一盆,去财务室报掉,算是员工的福利。”李翠花落落大方:“真的?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这里还有一盆,送给您吧,算是我们员工谢谢‘体贴老板’的心意。”老板听了笑眯眯的,抱着一盆绿葵萝乐呵呵地走开了。

转眼间,七个多月过去了,我和李翠花都调高了薪水,手头阔绰了很多。我换了手机,买了手提电脑,添了新衣:李翠花却花大把的钱报了一个英语口译辅导班,一下班就赶去上课,忙得人都瘦了好几圈。我说:“何必这么苦?这些东西,我们工作中又用不到。”李翠花说:“我不像你,我学历太低,不充点电,总是觉得有被淘汰的危险。”

春去秋来,我们工作已满一年了。公司里正好评选“先进员工”,听说当选者可以获得香港双人游的机会,大家无不跃跃欲试。

先进员工评选大会中,李翠花的名字被多次提及。常让李翠花帮忙打印文件的甲说:“翠花工作热情高,态度认真积极。”乙提起了那次圣诞节晚会,说:“翠花工作卖力勤恳,很有责任心。”了解李翠花在考口译证书的丙说:“翠花很上进,善于学习。”而被李翠花第一个送绿葵萝的丁说.“翠花工作细致周到,待人热诚。”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李翠花几乎是全票通过。

我心里就有点酸,半开玩笑地跟李翠花讲:“你看,人人都爱翠花姑娘啊。”李翠花正在给那盆绿葵萝浇水,闻言一笑。

第二个月,公司进行部门调整,我们行政部空出了一个行政主管的位置。环顾公司上下,除我之外,自认为没有更适合的人选,我满心笃定地期待着这个职位的发布。

没想到,这个职位发布下来,行政主管竟然是李翠花。我大跌眼镜,一时间竟然以为是搞错了,跑到了人力资源部周豪那里,要问个清楚。

我说:“我是名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又在公司主持行政日常工作,主管为什么是文员李翠花呢?”

周豪说:“你是很优秀,可经领导层商议,认为李翠花更适合。”他给我看口译证书的复印件,“李翠花硬件也很好啊,口译证书考出来了,明年公司正好有一个引进外资的项目,立即就派上用场了。”

然后,他又拿出了一份报告书:“这是李翠花写的‘关于公司行政事务十大问题及改进意见’,写得很有见地,老板很重视,已批下来执行了。”我探头一看,那些条目正是平常李翠花帮我做工作的时候,我一边抱怨公司制度,一边给她分析的,不由傻在那里。

周豪同情地拍拍我:“其实我是推荐了你们两个上去,老板圈定的是李翠花。老板对她印象深刻,说这个小姑娘善于待人,细心周到,适合做行政工作。”我想起了那盆绿葵萝。

周豪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个小姑娘确实有一套,新进小文员当选公司‘先进员工’,她是第一个呢!”我讷讷无言。

一周后,李翠花换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我递上了辞呈。

两个月后,我找到了新工作。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笑容谦和而目光犀利,动作麻利而脚步沉稳,恰似另一个李翠花。

第四篇:放生狐狸报恩记——唐山大地震中真实故事

放生狐狸报恩记——唐山大地震中真实故事

到唐山出差,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他把钓的鱼存养在一口缸里,这口缸则放在搭建的简易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和呱呱鸣叫声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紧急事情却无法说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唐山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震塌……

直到现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端地说: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最近见到很多虐待动物者,于心不忍特转此文,望互相转述,善待生灵。)

第五篇:富家子千里搭车记的纪实故事

开着自家一百多万的豪华汽车兜风时,吴大伟几乎从没注意过路边试图搭车的人。即使看到,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呼啸而过。直到有一天,一阵“头脑发热”之后,20岁的大学生吴大伟决定也去搭一回便车。

这个身高1.79米、体重“0.11吨”的大块头是在9月26日清晨出发的,他背了足有30公斤的睡袋、帐篷和食物。包里还有一沓用过的打印纸,写上沿途目的地,左手举着纸牌,右手竖起拇指。他打算就靠这个手势,用5天时间从天津搭车去昆明。这是他从一个纪录片里学来的,那部片子里说:“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旅行从起点就不被看好。他等了一个小时,上百辆车从身边经过,没有一辆停下,司机们最多“伸出头来打量一眼”。一个小时后,他开始发现那个顶到后脑勺的背包“太重了”。

此时来了辆宁夏牌照的货车,吴大伟鼓起勇气走到车前。

两位司机从头到脚打量了他一番,没再盘问就答应他搭车。吴大伟“连滚带爬”地上了副驾驶座,“生怕他们反悔”。

司机是一对昼夜倒班开车的亲兄弟,姓周。周姓兄弟对他的计划明确表示不解,称看他是大学生,才敢破例。

这是吴大伟第一次接触货车司机。过去他开车走高速公路时,不知骂过多少慢吞吞的大车。他注意到,周氏兄弟穿得很破,不太卫生,皮鞋尤其肮脏,指甲缝是黑的。

他从未设想过自己跟这样的人挤在一辆车里。从小到大,长辈教育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他甚至想过,绝不主动去厕所——万一自己下车以后,车开走了怎么办?

这一路11个小时,他坐得双腿“失去了知觉”。司机没有吃饭,只在半路买过一袋瓜子,从早晨开始饿着肚子的吴大伟也“不好意思吃”。

过收费站时,吴大伟会主动下车,减去“0.11吨”的重量,尽量省点费用。他与第一辆车在太原附近分手,晚饭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再也没有一辆车理他。吴大伟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自己流落荒郊野外,孤苦伶仃。在“凄凉的心情”中,他和衣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晨,他继续到路口拦车,依然没人搭理。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听说他要免费搭车,嘴巴张得就像听到了笑话。为了赶上进度,吴大伟只好出了10元钱,请此人把自己送到最近的服务区,这让他感到极其别扭。

从这天起他“受到了锻炼”,几个小时里,不停地被拒绝,又不停地重复同样的笑容和请求,“脸皮越来越厚”。有人本来表示路过他要去的地方,一听说搭车,立马改口。有时他刚自我介绍,车门就砰地关上了。

“我能理解他们。”他说。从前他在网络论坛上留下电话,问谁愿意搭自己的顺风车,可从没接到求助电话。他有时甚至想开车去车站免费接送客人,“可是这样做的话,有人会相信吗”?

看到一些车里坐的像是领导干部,他就不好意思去问,“潜意识里觉得不要给领导添麻烦”。他试着问过一辆,司机回答:“车上有领导。”

没想到,那天临近中午,还是“领导”拯救了他。一辆商务车开出十几米后停下,司机查看了他的身份证、学生证,说:“行,你上来吧。”

司机姓程,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把手。他告诉吴大伟,车里有三个人,才敢搭他。他坦言,现今做好人太难,有时可能被反咬一口,“我总不能路上开着摄像机做好事吧”?

这位“官员”还表示,我今天搭你,并不想证明什么,我的爱心传递给你,希望你以后有机会有能力的话,也把爱心传递下去。但他同时说,假如自己儿子也去搭车旅行,他一定“不会允许”,因为“社会道德太低”。吴大伟从前开着跑车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穿过,感觉“挺爽的”。可他如今意识到,当自己背着包,像个穷小子那样求助时,人们根本不会多看一眼。9月29日下午,他在重庆轮番举起“贵阳”和“遵义”的牌子,被拒仍是常态。一位开“宝马”的男人提出,“你给我一百,我把你带到贵阳”。吴大伟拒绝了,那人临走前不屑地说:“那你就在这儿等吧。”

“奔驰”、“路虎”、“雷克萨斯”都拒绝过他。这个在家开豪车的年轻人发现,相对于豪车来说,普通车更易拦下,似乎寻常百姓更乐于助人。

把他从临汾拉到运城的两位河南司机,用几乎听不懂的口音招呼他吃水果,到达后又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帮他搭上车。在超市过夜,女收银员听说他的计划后,虽然眼神就像“看精神病人一样”,但还是打包票说,她会劝客人帮他,否则“我就不给他们开发票”。

“宝马”没走多久,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停下来,愿意载他到遵义市桐梓县。车上,一对夫妇带着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他们腾出最宽松的座位,还把熟鸡蛋往他手里塞。他们的钱包就放在他身边,一点儿也不提防。

吴大伟家的工厂里有很多从西南来打工的年轻人,父母一直教育他与这些人“保持一定距离”,但贵州这家人很快颠覆了这种教育。

快到桐梓时,他们邀他一起下高速,找个饭馆吃饭,饭后,这家人把吴大伟送回了高速公路。女人在路上拦了一刻钟,喊到一辆车。男人赶紧给司机递烟,托他照顾这位大学生。等车的间隙,他们还翻遍随身的零钱,凑了45元,塞给吴大伟。他推辞不过,收了下来,“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由于母亲哭着哀求,父亲以断绝经济来源威胁,吴大伟的搭车之旅在遵义提前结束了。5天之内,他免费搭车7辆,行程1500公里。回家以后,他告诉父母一路见闻,尤其是那些善良的人。他感到父亲对此不屑一顾,母亲一如既往地批评他心肠太好,缺乏戒心。

生活还在继续,但吴大伟知道生活其实变了。他把贵州那家人给的皱巴巴的四张10元、一张5元的钞票,郑重其事地夹在了记事本里。

下载李计划报恩记的纪实故事(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计划报恩记的纪实故事(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

    2009年母亲节前夕,美国“最多产”的超级母亲米歇尔·达格尔得知自己再次怀孕,她将迎来第18个孩子。达格尔一家堪称是全美最牛的家庭,不仅生的孩子最多,而且还创下了另一个特......

    初一作文:海龟报恩记(五篇)

    初一作文:海龟报恩记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

    十二国记的纪实故事(共5篇)

    1程涛在音乐电台主持一档节目,虽然内涵丰富,但因商业性不足而被安排在了每晚23:00—24:00。节目不火,程涛在电台只能算三线主播,即便如此,一年年做下来,他亦拥有了一群忠实粉丝。他2......

    群众演员山寨剧组遭遇记的纪实故事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明星梦想;他们活跃在片场,经常上戏却难讨工钱:他们明知被骗,却有苦难言,直到有一天,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默默离开。他们,就是每天徘徊在影视基......

    扶桑纪实故事

    一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

    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

    陪伴纪实故事

    桐花的手机响了。“喂,你好!你是张桐花同志,对吗?”桐花说:“是我,你是哪位?”“我是乐康敬老院的院长,我姓陈。我们院里的李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她老人家挺可怜的,是四川人。听说你也......

    迷途纪实故事

    他说:“我给你整个范冰冰的眼睛,她的眼睛狐而媚,再给你隆个张曼玉的鼻子。这样,你就变成一个标准的美人了” 青春岁月里,有欢笑,有叛逆,有无限怀念的纯真,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