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

时间:2019-05-15 12: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

第一篇: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

2009年母亲节前夕,美国“最多产”的超级母亲米歇尔·达格尔得知自己再次怀孕,她将迎来第18个孩子。达格尔一家堪称是全美最牛的家庭,不仅生的孩子最多,而且还创下了另一个特别的记录,他们建立了学生年龄跨度最大、人数最多的家庭学校。在这个超级家庭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手足至亲,他们每天都演绎着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故事。

美味南瓜派教学法

岁的米歇尔24年前与杰姆·达格尔结为夫妻。婚后第4年,21岁的米歇尔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在接下来的20年中她接连怀孕生产。为了养活一大家人,杰姆弃政从商,转而做房地产挣钱。为了让全家人能住得下,杰姆花两年时间在阿肯色州小石城修建了一幢面积达650平方米的新房,里面有9个卫生间,孩子们的卧室设计成集体宿舍。

1988年,第一个孩子约苏亚降生时,初为人父母的米歇尔和杰姆欣喜万分,觉得这神奇的小生命真是来自上帝的恩赐,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孩子。很快,她又紧锣密鼓般生下了双胞胎儿女约翰、杰娜,接着儿子杰尔和第二对双胞胎儿女杰莎和金格相继也出世了。

米歇尔夫妇随后又作出另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家里办一所小学校,这样既能保证孩子们接受教育,又不会分散精力,能生更多的孩子。说干就干,杰姆开始按学校的教学标准在650平米的大房子里开辟了一间大教室,一间小琴房,随后又在屋前空旷的草地上开辟了篮球场和一个小足球场,还在室内开辟了游乐场,有滑梯、桌球台和游戏机等,甚至专门捣鼓出一间攀岩室,准备锻炼小家伙们的毅力。

就这样,一所特殊的家庭学校建立起来了。很快,5岁多的约苏亚开始在大教室里上第一节课,而他没有任何不适应,因为老师是他无比熟悉的妈妈,而他也不是唯一的学生,3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正在后排陪读呢。说来奇怪,只要看到妈妈,听到妈妈的声音,他们就很乖,听得特别认真。1岁多的小双胞胎姐弟杰莎和金格,一个坐在婴儿椅上,一个被家政工抱着,煞有介事地倾听着。对他们来说,妈妈展示的图片是那么有趣,声音是那么好听,所以谁也不愿意因为调皮被赶出去。至于老大约苏亚,就更不甘示弱啦。就这样,这帮3到5岁的小家伙互相攀比和竞争,竟然整整坐足了40分钟的一堂课时间。双胞胎老二约翰和杰娜竟完全能跟得上课程的进度,于是4岁多的他们也成为家庭学校的正式学生。

米歇尔总是想方设法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好在很多教具可以信手拿来。比如教数学时,家里的豌豆、西红柿和马铃薯等都派上了用场,被用来计数。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她还适当地进行“美食奖励”,上课最认真、答对问题最多的孩子可以吃到更多的南瓜派或草莓派,这让孩子们对每天的课程充满了新奇和期待。

莫扎特小夜曲悠扬在襁褓

几年过去了,达格尔家庭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完全是因为妈妈老师米歇尔生下的孩子越来越多。到2001年为止,她已经是12个孩子的妈妈了。除了聘请了音乐家教外,她一直是孩子们的文化课老师。在接受系统教育的9个孩子里,最大的是13岁的长子约苏亚,他已具备7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而最小的是4岁的乔安娜。孩子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跨度如此大,米歇尔只能把9个孩子分成3组授课,12岁到13岁的约翰、杰娜和约苏亚为第一组,8岁到9岁的杰莎、金格和杰尔为第二组,4岁到6岁的约瑟夫、约西亚和乔安娜为第三组。尽管孩子们的父亲也会代上一点课,但米歇尔承受的压力还是非常大。

如何解决老师不足的难题呢?米歇尔没有从外面找老师,因为孩子给了她更好的灵感。有一天,乔安娜竟带着骄傲的表情,完整地把美国总统林肯遇刺的故事讲述给妈妈听,这让米歇尔大为震惊,连忙问是谁教她的,小姑娘头一偏,笑呵呵地说是二哥约翰。米歇尔茅塞顿开,她很快想到了一条“学生教学生”的妙招,那就是挑选约苏亚、约翰和杰娜这3个孩子,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分别去给第二、三组的弟弟妹妹们教授语言、数学等,使用的教案是妈妈复印好的,正是3个“小老师”学过的内容。

像文化课一样,家庭学校里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和普通学校里不一样。上音乐课时,孩子们也同样分成三组,老师教授其中一组新的乐理知识时,就让另两组进行声乐训练。每当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他们的大肚子妈妈就安静地在角落里欣赏,她觉得这既是休息,也是一种胎教呢。

大女儿杰娜的钢琴弹得很棒,她甚至能一边帮妈妈带孩子,一边练琴。只见她把襁褓里的小弟弟背在胸前,端坐在琴凳上,修长的十指灵活地抚过琴键,随后优美的音符就荡漾开来。小弟弟精神抖擞时,听到的时常是肖邦的圆舞曲;小弟弟的眼皮开始打架时,莫扎特的小夜曲又会响起,小家伙很快能安静下来,在美妙的音乐里甜美入睡。

不过,家庭音乐课上也常常有偷懒,胡乱弹奏,甚至故意捣蛋的。有一次,约瑟夫在与弟弟妹妹合唱时故意走调,结果三人笑成一团,练习无法进行。米歇尔正好看到了这一幕,非常恼火地惩罚了约瑟夫。

比起弟弟约瑟夫,8岁的金格更离谱。在几个孩子学了两个月的单簧管后,有一次,父亲杰姆心血来潮,想听他们一个个吹奏。别的孩子都结结巴巴吹完了,显然都有进步,可轮到金格时,他却扭扭捏捏,怎么也不动。直到逼急了,才终于吐出一句:“我不知道怎么吹,每回都跟着杰莎对口型……”顿时,杰姆快气晕了,一旁的音乐老师则瞠目结舌。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米歇尔和杰姆决定组建一支家庭乐队。很快,达格尔家庭乐队组建起来了,杰娜是钢琴手,杰莎弹奏竖琴,金格苦练单簧管……有了“乐手”一职,谁也没法偷懒,等一曲练毕,人人都有进步。

2002年圣诞节,达格尔家庭乐队的孩子们果真参加了小石城一个民间音乐会的演出,结果孩子们奏的奏,唱的唱,配合得令他们的父母刮目相看,最后凭借一曲乐声悠扬、歌声甜美的《雪绒花》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在音乐会上出尽了风头,从此声名大噪。此后包括“探索”频道在内的媒体都纷纷到小石城,争相采访这超级家庭组成的奇特乐队。

未来助产士帮妈妈生孩子

到2005年时,达格尔家已经拥有了15个孩子,为了在家庭出游时带全所有孩子,杰姆专门购买了一辆21座的超大汽车。全家每天7点就得起床,穿好衣服、梳洗干净后,就会一起到楼下吃早餐。全家大小17张嘴巴每天就要消耗掉12品脱的牛奶,每周要吃掉150只鸡蛋、20磅水果和两袋马铃薯。因此,每次米歇尔家去购买食物时,都像是搞批发。

9岁的约西亚像小大人一样对爸爸妈妈发感慨:“原来我们每周在吃的东西上竟然要花1500元,那一个月就要吃掉6000元,上帝啊,以后我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

除了让孩子们学会算经济账,米歇尔还给孩子们分派了家务。家里有4台洗衣机和4台干衣机。每月全家有200多包脏衣服要洗,这可是一项麻烦活,米歇尔让大点的女儿们负责管理洗衣和干衣。烹饪的时候,也让她们列队观摩学习。男孩子们也没闲着,在爸爸杰姆的调教下,他们个个都想成为能干的男子汉。他们自己修剪草坪,管理花卉,几个年龄大的男孩甚至学会了修理汽车和房屋。

眼看按性别进行劳动教育成功了,米歇尔和丈夫正沉浸在喜悦里,可矛盾出现了。这天中午,杰莎抽抽搭搭地告诉母亲,哥哥弟弟们经常嘲笑她们女孩子只会做饭洗衣带宝宝,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杰尔和金格两个家伙嘲笑得最欢,有时还故意一天换几件衣服让她们洗,连大姐杰娜都被气哭了。

米歇尔听了有些恼火,她抱怨杰姆向男孩们过分夸大了修车修屋是多么了不起。第二天的早餐桌上,杰姆严肃地对孩子们宣布:他和他们的母亲要去出席一个宴会,男孩和女孩们留在家里,分成两组各自准备午餐。结果,等父母回到家时,厨房里狼藉一片,女孩们吃饱喝足,带着最小的弟弟杰克逊悠闲地听着音乐,可男孩们状况频出:不是杰尔被烫了一下,就是金格把牛肉饼烤糊了,6岁的贾森甚至失手摔破了甜面酱罐,顿时厨房地面上酱水横流,气得约苏亚大声责骂,结果又饿又沮丧的小家伙呜呜直哭。米歇尔和杰姆进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

第二篇: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

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

艰苦的求学记

——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朕鹏)

星期一的下午,我们全校同学观看了《骑骆驼求学记》这场电影,故事片里讲述了新疆孩子骑骆驼去县城求学的故事。

上学,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在新疆孩子们眼里却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他们每去一次学校就要半年后才能回一次家,有些家长甚至有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孩子回来时那稚嫩的背影,就因为路上那些源源不断的危险。

在《骑骆驼求学记》中说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的40多位小朋友要骑着骆驼去求学,他们要骑着骆驼走200多里路。两百多里路,这对于我们来说很容易就到了,有些同学家里有车,2、3个小时就到了,可是,两百多里路对于骑骆驼的新疆孩子,却要走上整整7天才到。

你想想,他们是多么艰苦啊!他们在去求学的路上还要走悬崖,过冰河,坐索道。在走悬崖时,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过冰河时,一不小心,就可能从骆驼背上摔下来,被波涛汹涌的冰水卷走。坐索道时,一不小心,就会翻下索道,被河里的急流冲的无影无踪。

他们都知道,在路上有着这些困难在等着他们,但是他们为了能够上学读书,这一路上,他们走得义无反顾,他们在历经所有困难之后终于到了学校。就像小草历经了所有的风雨之后,终于见到了五彩缤纷的彩虹!

看完这场电影,我体会到了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却不好好珍惜。在这世界上,有多少孩子对知识求知若渴,他们渴望能读书,能上学,能掌握很多知识,可是,他们读不到书。

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出一份力,让这些艰苦的孩子以后有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骑骆驼去上学,而是快快乐乐,安安心心地去上学,去读书。让他们将来能为祖国出一份力!

《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兆林)

昨天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播放了《骑骆驼求学记》这部片子。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深有感触,我们必须得好好反省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

故事是这样的:(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在新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上百个孩子在那里生活。每当新学期来临时,孩子们都会去千里之外的县城里读书。在县城的路上,孩子们只能骑着唯一的交通工具-----骆驼,并五次跨过河流,攀过好几次悬崖,走过荒无人烟的碎石地。他们饿了,就嚼一点儿干病;渴了就插冰喝冰下面的冰水。为了上学,他们必须年年都如此。

而看看我们,我不禁感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我们不用走几百里路去上学,而是搭乘交通工具;我们不用担心挨饿,而总是会吃的饱饱的;我们不会半年都见不到自己的父母,而是天天见面许多次……看来,比起那些贫穷山村里的孩子们,我们可没有什么资格叫苦喊累!

但是,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中,我们真的努力去学习了吗?我们真的在孝敬父母吗?我们真的没有在浪费时间吗?山区孩子们如此贫困,但他们为了学习知识,情愿走上那崎岖的山路。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最后,我们还需要去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走出贫困。

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并与祖国的其他花朵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建设祖国,让它变得更加富强!

《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智凯)

今天,我看了一部让我受益终生的电视《骑骆驼求学记》。

这是一部讲述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区的皮力村一群困苦的小孩要到塔县去上学的事。

一个寒假过去,孩子们在大人的陪同下走200公里的路程去上学。一路上他们要跨过一望无际汹涌而又危险的叶尔羌河,跨过巍峨的高山峭壁。想到这一些,我不禁为去上学的孩子捏了一把冷汗:去上学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平安到校啊!

宿营的第一天,一个记者好奇地问一个孩子:“你怕吗?”那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怕。”记者又问:“那……那你长大以后要当什么?”孩子坚定地说:“当老师,村里没老师,我要教孩子们知识,让他们为村做出贡献。”记者听到后大吃一惊,我看到这一幕也非常惊讶,同时也非常愧疚:一个穷苦的孩子,竟有这么远大的志向,而我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自己的日子忽悠过去,真不应该啊!

一路上,孩子们吃干粮,凿冰喝水,让我觉得有千千言万语在我脑海中穿来穿去:我们生活在富饶的优良环境中,可是我们却并不珍惜,如果让我过着这种日子,我早就面呈菜色,骨瘦如柴了。

看完这一部电视后,我衷心祝愿那一孩子居住的地方一天一天富饶起来。同时,我也要告诉大家:珍惜现在的一切,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露茜)

今天,我看了《骑骆驼求学记》一部电影。这可真让我感动啊!

这讲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的孩子们去马尔洋乡小学上学。孩子们骑骆驼到塔县要走200多公里。

啊!上学的路是那么的艰辛!他们要去上学,就要走很崎岖的路,一不小心就会被石头刮倒,一不小心就会被那波涛浪水的江河冲走,过江河真让人胆战心惊。但是,孩子们还是坚持要上学。他们不怕艰难,到了河边,孩子们嘴巴烂了,嘴唇上还有一条条血丝。孩子们渴了,用石头把冰块砸开,喝冰冻的河水。河水那么的冰,孩子们不但没有表现出难受的表情,好像喝到了蜜糖似的。孩子们饿了,从包里拿出几块大饼吃。孩子们不但没有浪费大饼,还吃的一干二净,好像在吃山珍海味。这群孩子爱学习的精神真让我感动。

这让我知道了现在上学不再那么的辛苦,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读书。长大以后为他们做一条马路,这样,他们就不用那么的辛苦去走山路,也不用那么的害怕过河了。

第三篇:善良是个连环套的纪实故事

那一天的事情有些蹊跷。邓秀兰一个人在家,厨房里熬着汤,她在卫生间里洗衣服,这一切平淡得看不出任何涟漪。糟糕的是,浑然不觉中,她晕倒在卫生间冰凉的地板上,甚至来不及打一个求救电话。

那个时间,根本不可能有人打开她的家门,女儿远在北京,老公也被女儿接过去长住,儿子顾着自己的公司,不到半夜绝对见不到人影。等待她的只有死亡。

幸运的是,她没有死。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四壁雪白的医院里,医生说:“你煤气中毒,幸亏你儿子及时把你送来,再迟几分钟,可能就没命了。”

随后赶到医院的儿子却说,他没有回过家,接到电话才知道母亲出事了。

那么,是谁救了她?值班护士说,送她来的是一个小伙子,当时非常着急,是抱着她一路跑进来的。手术做了两个多小时,他就一直在手术室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确定她安然无恙,他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护士忍不住问:“她是你母亲?”他说:“是的。”至于他什么时候离开的,倒是没人注意。

到底是什么人做了好事还不留名呢?等回到家,看到卧室里有被翻过的痕迹,家人开始猜测,是小偷入室行窃,碰巧看到昏迷的女主人,于是一丝善念闪过,救人一命。难道自己的救命恩人竟是一个小偷?邓秀兰不愿意相信,她四处打听,想要找到恩人的下落,要说声谢谢。

那天,她听说派出所抓了一个“开锁大盗”,是这一带的惯偷,她心里一咯噔,会不会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当即跑到派出所,向民警打听犯人的情况。得到民警的配合后,又找来那天值班的护士当场辨认。

虽然她并不希望自己的恩人是个小偷,但事实是,那个叫杜安涛的“开锁大盗”就是那天救了她一命的人。她心中百感交集,不管对方身份如何,在危难关头能救人一命,就说明他良知未泯,自己怎么做才能帮助他呢?

她跑到派出所,给他送去两套新衣服,坦诚地和他聊天,并要认他做干儿子。她像对待亲儿子一样谆谆教导,年轻人犯错了并不可怕,知错能改就会有前途。在她的感召下,杜安涛最终供出了全部罪行。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杜安涛付出的代价就是15年牢狱和女友的扬长而去。这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是道过不去的坎儿,15年过后,他还能做什么?

在他最悲观绝望甚至以绝食抗争的时候。她再次送去了关怀。她为他熬鸡汤,连续两个星期从不间断,她一针一线给他织好看的毛衣,不时地在他身上比着尺寸,说:“天气凉了,我要赶紧把毛衣织好,亲眼看你穿上才放心!”直到他一颗坚硬的心变得如棉花一样柔软,直到他肯一口口喝下那代表爱的鸡汤。

她还为他策划好了今后要走的路,她说:“你不是很会开锁吗?因为开锁才走上犯罪的道路,你对所有的锁都很了解,可以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防盗锁呀。”

他犹豫着问:“我行吗?”她像母亲鼓励儿子一样说:“你那么聪明,肯定行!”

随后,她和监狱长协商,专门给他腾出一间房做研究用,她还經常给他寄相关的书籍,有时还专门买来各种各样的锁,供他参考。

想不到自己的特长可以在正道上得到发挥,杜安涛欣喜不已。从此一心扑在研究上,刻苦补习文化知识,一遍又一遍地拆卸锁具,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經过对上百种防盗锁进行拆装后,他发现这些锁有槽式、弹簧式、弹子式、凸凹式四种,用30把钥匙就可以套开,根本不具备防盗功能。

經过两年时间的刻苦钻研,他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螺旋式防盗锁,并在邓秀兰妈妈的帮助下顺利申请了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他颁发了专利证书,认为他发明的“螺旋防盗锁”超出了国内其他产品的功能,属A级防盗产品,居全国之首。

一个人室行窃的“开锁大盗”最终成了防盗锁的专利获得者,并得到减刑4年的奖励,杜安涛的人生被彻底改写。他知道,这一切归功于他的“妈妈”邓秀兰。

当初,他的一丝善念,救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性命,而这个女人,又用自己的善良改写了他的命运。世界是如此奇妙!每个人把心中的善念释放一点点,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温暖,生活该变得多么美好哇。

第四篇:有个地方不能去纪实故事

这天午后,大伙正聚拢在村口晒太阳闲聊,一辆黄色面包车鸣着笛声在村口停了下来。车门一开,一个衣着光鲜的小伙子从车子里钻了出来。一看小伙子,大伙的眼睛不由得瞪大了,嘴快的人大叫出声:“这不是李加俊吗!”

五年前,李加俊跟随本村的几个人外出打工,到了年底,其他人都回来了,唯独少了李加俊,一齐外出的几个人竟然没人知道李加俊去了哪里。几年里,李加俊没往家里打过一个电话,杳无音信。暗里,大伙儿猜测李加俊在外面凶多吉少。突然间李加俊回来了,大伙能不惊奇吗?

人们都记得走的时候,李加俊跟瘦猴似的,黑不溜湫的。可眼前的李加俊脸蛋白里透红,头发乌黑泛光,脱胎换骨似的,往大伙中间一站,分外地打眼。一看就知道没在外面遭罪,有出息了。

“加俊,在外面发财了?”“跟我们说说这些年你干吗去了。”“加俊,进大公司了?”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晚饭后有人敲门,李加俊开门一看竟是他的铁哥们儿张迁。李加俊热情地把张迁让了进来。

从进门的那会儿,张迁的一双小眼睛就没离开过李加俊。进屋后,见李加俊反手把门给关上了。张迁才开口说话:“哥们儿,发了?”说话的同时,张迁还用两根手指在一起搓了搓。

李加俊苦笑:“发昏还差不多。”见李加俊这个样子,张迁脸上的笑容没了:“不够哥们儿意思了吧!跟我也不说实话?”

李加俊指着桌子上的行李包说:“真的没挣到钱,包还在那儿呢,不信你翻翻看。”

“嘁!现在谁还带现金在身上呀?”张迁生气了,转过身背对着李加俊,“是不想认我这个哥们了吧?”

李加俊无奈地说:“我说的都是真的。”见李加俊不说实话,张迁又转过身来,换着笑脸,讨好地说:“哥们,让我猜猜看,你肯定进了一家大公司,人在里面舒坦着呢?”

“大,大是挺大的,条件比我们家那是好多了。”犹豫了半天,李加俊才开口。

“那好,别的我也不多问,你要是把我还当做哥们,赶明儿你走时把我带上,我跟着你混。”张迁盯着李加俊说。

“不行,那个地方你不能去!”李加俊一口否决了。

“什么地方我不能去,你能干,我就能干。哥们我可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做得出来。”张迁看着李加俊。

“不行,那个地方你真的不能去。”李加俊还是不同意。见李加俊如此绝情,张迁恼羞成怒,砰地一声把一只茶杯给摔碎了:“李加俊,想当初,咱们可是结拜的兄弟,说过同甘苦的,你倒好,人一阔,脸就变,连兄弟都不认了。”

“我,我……”嘴张了张,李加俊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李加俊,你做得了初一,我就做得了十五,你别忘了,咱俩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几年前我们还干过一票呢?大不了同归于尽。”说完话,张迁摔门而去。

看着张迁离去,李加俊无力地跌坐在椅子里,半天没起来。五年前,李加俊,张迁与几个同村人一起进城打工。李加俊和张迁一起给一家粮油店送货。两人干得好好的,粮油店老板却突然把张迁给开除了。原来粮油店另一名员工的一个乡下亲戚把张迁的位置给顶了。张迁气愤不过,找粮油店老板理论。粮油店老板当众扇了张迁一耳光不说,还骂张迁是条乡下来的土狗。

年轻气盛,张迁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与李加俊商量对策。一不做二不休,一个晚上,两人里应外合,一把大火把粮油店烧了个精光。损失少说有十几万元。事发后,两人害怕了,分开后各自逃生去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村里没人知道他们身上还背着案子。惹恼了张迁,他把这事给抖落出来,我李加俊就没法在村里待了。李加俊一筹莫展。

第二天晚上,张迁又找上门来。进屋后,张迁先拿出几样熟食放在桌子上,随后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一瓶名酒和一条名烟来。看到这些东西,李加俊当即瞪大了眼睛,责问张迁的东西是哪里来的。

张迁嘻嘻一笑,说:“杨老千商店多的是,下午刚弄到手。”

“你怎么还不收手,迟早会出事的。”李加俊吃惊不小,张迁一直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这烟酒显然是他偷的。

“哎!”张迁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兄弟,如今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以为我想呀,没办法,为了兄弟你我才冒险的。还不是想求兄弟帮一把给个活路吗?”

听张迁这么一说,李加俊不言语了。随后,张迁打开酒,两人你来我往地喝起了闷酒。一瓶酒快要见底时,张迁脸色通红,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再次提出让李加俊带他一块儿出去。这次李加俊没再拒绝,点头答应了。张迁乐坏了,把剩下的酒一分为二,高高地举起酒杯,“够兄弟,来干了!”俩人同时一饮而尽。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一亮,张迁就兴奋地来找李加俊,推门一看,屋里空荡荡的,李加俊不在了。张迁当即就傻眼了。突然间他发现桌子上留有一封信,一把就了抓过来。信上写道:

兄弟,我先走了,你在家等我半年,半年后我回来一定带你出门。这半年里,你要先改掉偷盗的恶习,否则到时候我就无能为力了……

看完信,张迁喘着粗气,团巴团巴狠命地把信往外一扔,嘴里骂道:“他娘的,耍老子,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说着话,张迁转身就去了派出所。到了派出所,他把李加俊当年放火烧粮油店的事给说了出来。当然他没说自己。接待他的警察听完后非常重视,马上表示要与当地警方联系。

走出派出所,冷风一吹,张迁清醒了,同时他也害怕了。李加俊要是被抓的话,肯定会供出自己的,自己也逃不掉呀!越想越害怕,回到家里,收拾收拾,张迁外出打工去了。游手好闲惯了,进城后,张迁压根就找不到他想干的活。没办法,他又开始了偷盗的营生。刚开始他只在人多的场合干点顺手牵羊的活,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居然瞄上了商场。在一次偷盗商场仓库中,被人抓了个现行,遭一顿打不说,还被投进了监狱。

想到自己进城是为了逃难的,到头来自己把自己送了进来。这时候,张迁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几个月后,有人来监狱看张迁。张迁心里猜不出会是谁?出来一看,竟然是李加俊。愣了一下,张迁一把抓住李加俊的手,带着哭腔说:“兄弟,想想办法,让我出去。”

“你这是咎由自取啊!我让你在家等我半年,你为何不等?”李加俊责问张迁。

“我,我……”张迁无言以对。

过了好久,李加俊才开口接着问:“在里面生活还习惯吧?”

张迁摇摇头,嘴里喃喃地说:“我要自由,我想出去……”

“里面不是很好吗?”李加俊接着又说,“用的是自来水,每顿都见荤腥,还有休息日,环境干净卫生。我们老家的生活都无法跟这里比,你看你进来才几个月就白了很多。”

听李加俊这么一说,张迁瞪大了双眼:“这里的生活你怎么这么熟悉?”

李加俊凄然一笑:“现在我跟你说实话吧,半年前我刚从这里走出来。当年烧了粮油店后,没两天我就被抓了,我把所有的罪证都揽到自己身上,为的是不想让兄弟你受牢狱之苦。可你却……”

“你怎么不早说啊!”张迁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我是不想让乡亲们知道。兄弟,好好地在里面改造,争取早一天出来,这次我真的找到了一家大单位,到时候我来接你。”

张迁用力地点着头,早已经泪流满面……

第五篇:孩子是谁的纪实故事

妻子还没有怀孕,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我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节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所以在妻子怀孕后,我一直瞒着母亲,不知道何时才能劝妻子接纳母亲,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明白我的苦衷。母亲依然时不时地打电话来,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让她抱孙子,我只能拿话岔开去,说妈你好好养身体,孩子不图你帮什么忙,只要你身体好我就知足了,如果你身体不硬朗,生了孩子我也不会让你带。每说到这句,母亲总会跟我急,说我身体好着呢,别说看一个,就是看两个孙子我也能行!你要是不让我带孙子,气出病来我也不去医院看!

母亲的这句“威胁”,让我更加憋闷,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甚至没有一丝要做爸爸的喜悦。一边是不能生气的妻子,一边是要尽孝心的母亲,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庆幸的是,有一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妻子也行动不便,急需找个人来照顾妻子饮食起居。我想如果让母亲来帮忙,说不定婆媳之间关系好了,妻子一高兴就把母亲留下来带孩子呢。经我好一番力荐,妻子总算是同意了让母亲来做一段时间的饭,但还是坚持等生了孩子她自己带。

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反而对我生了一顿气,说怎么不早告诉她,但随即就乐得合不拢嘴。我回家去接她的时候,她还左邻右舍地去告别,说这一走可能得一两年才会回来。我看着满面春风的母亲,想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说服妻子让母亲来给我们看孩子。

妻子总算是给了我面子,儿子没生下来之前,一直与母亲和睦相处。可是等她一坐完月子,身体恢复了,便立刻让我将母亲送回家去。我只好搬出母亲老了、我做儿子的要尽孝心之类的大道理来教育妻子,妻子拗不过我,而且她也吃馋了母亲做的饭,只好答应母亲留下来,但是说好了只管做饭,她自己来看孩子。

自此,母亲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一有空闲,便坐在摇篮旁边,痴痴地看孙子,还和他絮絮叨叨地说话,从她自己小时候一直讲到如何把我养育成人,说到动情处,还会流泪。妻子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的时候,她就坐在妻子旁边,笑嘻嘻地看着他们母子,也不说话,只看,似乎还在回忆着什么。那样的温情和慈爱,常常让一旁的妻子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孩子不吃奶也不睡觉的时候让母亲抱上一会。母亲大约也看出妻子不喜欢她来抱孩子吧,所以每每那时候,她就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所有我儿时用过的歌谣,又全都在她记忆里恢复,或许母亲就从没有忘记过,专等着自己的孙子出生的时候用。说也奇怪,每每儿子大哭的时候,任凭妻子怎么哄他抱他喂他吃奶,都不管用,但只要母亲抱起他来走上几步,他立刻会将哭声止住,而且还会静静地对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微笑。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妻子终于让了步,允许母亲隔三岔五地来抱儿子,或者推着他去小区花园里逛。

似乎是一瞬间,母亲便年轻了十几岁,腰酸背疼的毛病再也没有了。她从不会用小车推着儿子,她把他时时刻刻地抱在怀里,甚至都有点舍不得让他学走路。小区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了哼着歌抱着孙子的母亲,她满脸的微笑,见谁都开心地打个招呼。这样的好心情,传染了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人,我们那些好几年都没说过话的邻居,竟然因为母亲,彼此熟识起来。

儿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然后才是“奶奶”;他知道礼节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奶奶挟菜,而后再挟给妈妈。被“忽略”了的我坐在一旁,看着似乎只知道笑不知道哭的乐观的儿子,还有被儿子的孝顺而感动的妻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冲着母亲,绽开感激的微笑。

下载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个孩子在家求学记纪实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59个孩子叫他阿爹纪实故事

    他,一个小镇里的“猪肉佬”。他30年间照顾、资助800多个山里孩子生活、学习。镇里的人说: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猪肉佬”的30年“学生之家”下石太镇,是广东省英德......

    我的求学故事

    我的求学故事 人生是一段又一段奇妙的旅行,每段旅行都会发生精彩的故事。而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求学故事。 一、小学故事 小学阶段前期,上课方式以老师讲授为......

    我的求学故事

    我的求学故事 时光匆匆而过,眨眼间就过去了多年,正可谓,回首已是百年身。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关于高考的话题热度还未褪去,无论何时,高考总是长盛不衰的话题......

    猫女是个好女孩纪实故事

    从《公主日记》、《穿普达拉的女魔头》这类爱情文艺片到最近票房大热的动作大片《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天赋异禀的摩登女郎安妮·海瑟薇简直无所不能。这个同时拥有奥......

    孩子在家表现评语

    孩子在家表现评语 孩子在家表现评语1 1、你胆子大了,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有时来园能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平时乐意和伙伴交往;体育活动中,走高跷跳圈爬垫子,你样样都行……看到你的......

    紧握木棒的黑孩子纪实故事

    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第二天下午,我......

    他也是妈妈的孩子纪实故事

    这些年,我对哥越来越不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感觉他成了一个自私的人,或者,他原本就是,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是重要的。他对母亲的态度常常让我愤怒。他的家,离母亲家十几......

    儿女都是上帝的孩子纪实故事

    他从小喜欢看闲书,上课不听讲,还捣乱。闲书看多了,见识大增。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发现并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致于老师只要看到他举手,心里就发毛,后来干脆装作没看见。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