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59个孩子叫他阿爹纪实故事
他,一个小镇里的“猪肉佬”。
他30年间照顾、资助800多个山里孩子生活、学习。镇里的人说: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猪肉佬”的30年“学生之家”
下石太镇,是广东省英德市最小的一个镇。一条笔直的大街,横穿全镇,站在镇头一眼就可以望到镇尾。在临街靠近镇尾处,有一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在过去的30年里,下石太镇下辖的108个自然村中,有859名孩子曾经在这栋小楼里生活过。因为有这栋小楼,因为有这栋小楼的主人——“猪肉佬”邓卫星夫妇的看顾,859名山区的孩子,读完了小学、中学。
作为英德最贫困、最偏远的镇之一,下石太镇人均年收入只有4395元。和很多贫困地区一样,贫困家庭多、留守儿童多。
邓秋桃,就是这样一个山里的贫困孩子。父亲体弱多病,已经缴不起她的学费。2003年,随着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她所在的下石太镇新联坡洋坑村小学被撤并了,需要到离家20多公里外的镇中心小学上学。“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家里没钱让我住校或是在镇上租房子住,只能走路去上学,但是去学校要走三四个小时……我想我可能不能读书了。”
就在这时,经常在附近村里收猪的“猪肉佬”邓卫星,走进了邓秋桃家。
“这孩子聪明,成绩好,不能不读书。让她来我家住吧,和其他孩子一起,起居我们照看。让她从家里带点米来就行。”简单的几句话,邓秋桃住进了邓卫星位于镇上的“学生之家”,一直到中学毕业。
“刚去的时候很小,什么都不懂,都是卫星伯教我。晚上头疼发烧,也是他连夜背我去医院。每年期终考那段时间都很辛苦,卫星伯每天都给我们做好吃的,加菜加汤。”中学毕业,邓秋桃考上了全市重点高中英德中学,“录取通知书来的时候,卫星伯比我爸妈还高兴。走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我家给我祝贺,给我发奖金。”
从上高中开始,邓秋桃住进了英德中学的宿合,离开了邓卫星的“学生之家”。但她很怀念那段时光:“卫星伯家也很穷,但是那里像一个家,我们是他的亲生子女。伯母的脾气很好、很善良,小孩子顶撞她,她都不生气,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阿爹阿姆”
凌晨三点,山里的天还黑得透透的,邓卫星已经起床开始忙活了——赶去镇上菜市场的肉铺打理生意。上午八九点钟,结束了一天最重要的营生后,邓卫星会拎上五六斤新鲜猪肉回家,那是家里今年寄宿的35个孩子一天的主菜。
白天,除了料理自家产米、产菜的20多亩田地,邓卫星最繁重的任务就是上山砍柴。给孩子们洗澡、做饭都要烧水,全部用电负担不起。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每天砍100斤干柴背回家,仍是邓卫星必做的“功课”。
妻子熊廷贺的担子也不轻,早上四点半起床后,就要开始收拾家里的卫生、喂鸡喂鸭,然后给30多个孩子做早饭:大一点的要吃面,小一点的要喝粥。看着孩子们起床、洗漱、吃早饭,组织孩子们准点去上学。歇不了几个小时,又要准备30多个孩子的中饭。然后又是新一轮的收拾、整理、准备晚饭。
下午三四点钟,镇上的小学、中学陆续放学,孩子们也陆续回到家。随着一波高似一波的喧闹声,邓卫星家开始了一天里最忙乱也最热闹的时光。
孩子们爱叫邓卫星夫妇“阿爹”、“阿姆”。“阿姆”一边在热气炙人的厨房炒菜,一边挨个喊着孩子们洗澡,还要随时抽出手来帮年纪小的孩子搓几下衣服。大厅里,孩子们打闹着,下棋、聊天,等着六点钟准时上桌的晚饭。两三个菜一个汤,有菜有肉,米饭管饱,这是邓卫星家的标准伙食。孩子们吃什么,夫妻俩就吃什么,而且总是等着孩子们先吃完。
晚上7点40分,“房顶都能吵翻”的邓卫星家,逐渐安静下来。每天的集中晚自习开始了。30多个孩子各自在大厅的“学习区”坐好,写作业、温习、互相辅导。“阿爹”就搬个板凳坐在旁边,随时听候“阿爹,这个要怎么做?这个要怎么读?”的求教。
晚上10时,35个孩子准时钻进邓卫星家楼上楼下五个大房间,在上下床间打闹一阵,说笑一阵,邓家的两层小楼慢慢归于寂静。一天结束了。“毕生遗憾”
1959年出生的邓卫星,自小很会读书,1977年初中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英德中学。“全市只招40个学生,我考上了,是我们村几十年来唯一一个。”但就在那一年,邓卫星的父亲去世了,家里一下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在英德中学读了一个星期的邓卫星,被迫退学了。“我很爱学习,很想读书,但就是因为穷,再也没能读成。”提起辍学的遗憾,50多岁的邓卫星竟然哭出了声,“如果能读完高中,现在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邓卫星的“猪肉佬”营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山下乡收猪,这让他看到很多和他一样因为穷困上不了学的山里孩子。
1981年,在山里一户人家,邓卫星碰到了一个爱读书却因为路远而失学的女孩陆秋贤。“怎么不去学校读书?”“我们这里这么偏,学校又那么远,怎么去?”陆秋贤的话,让邓卫星思虑了几天。想到自己家离镇上的中学近,想到可以让妻子给孩子做饭照看起居,邓卫星给了陆秋贤一个提议:到我家来“寄宿”。
让邓卫星没想到的是,这一来就来了包括陆秋贤在内的六个女娃子;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每年一开学,越来越多的家长找到自己,把越来越多的孩子送来,而他的“学生之家”,就此坚持了那么多年。
1992年,邓卫星卖掉了两块珍藏的黄蜡石,倾其所有在现在的地方盖起了两层楼——八房两厅,除了自己一家四口住的三间房,剩下全拿来做了孩子们的宿合。最多的一年,这里住过近50个孩子。
“功德无量”
在下石太镇,邓卫星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算“高工资”了,但走进他家,仍会惊讶于这里的简陋——除了房子还算周正,满屋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客厅里的折叠圆桌,四条腿上布满了锈,需要垫一只拖鞋才能站稳。孩子们用的课桌、长条椅,都是学校淘汰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夏天睡个好觉,邓卫星却省出钱来,在每个房间装了电扇。
最初,在邓卫星家寄宿是全免费的,只需要自己带些米。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多,为了维持“学生之家”,邓卫星开始收取很少的住宿费。从一年175元,到现在的每年325元。325元,平均一天只要两元多,即便如此,真能交足的孩子也还不到三分之一。今年寄宿在这里的35个孩子,14个来自贫困家庭,21个是留守儿童。“只有十个孩子能交上钱,剩下的就交个百来块,背些米来顶。”
为了把“学生之家”办下去,邓卫星的日子只能精打细算:猪肉、鸡鸭、米饭……都是自家“出产”,柴是上山砍的、水是从山上引来的……即使如此,每年邓卫星都还要填进去一两万元。“最贵是电。还有就是孩子病了去医院打针、开药,每年都差不多要垫出两三千块。”
邓卫星喜欢读书好的孩子,每学期考第一的,邓卫星都会封个50元或100元的“红包”作为奖励;孩子毕业考上重点学校了,他还要亲自上门送个大红包。邓卫星看不得孩子受苦。在他家住了快一年的邓小花,父亲患癌症多年,家里还有三个姊妹,家境贫寒。为了让她读书,邓卫星不仅不收一分钱,还自己出钱给她买学习用品;每个星期还额外给她十元钱,让她攒起来买衣服、买吃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和别的孩子差太远。”
去年,一位清远的药厂老板听说了邓卫星的事,捐了三万元钱。这是数十年来,邓卫星收到的唯一一笔捐助。邓卫星用这笔钱买了一台电视、一台冰箱,在楼顶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滤水器,装了防盗窗。剩下的一点,给孩子们加了菜。
30年间,再苦再难,邓卫星从没主动向当地政府、向旁人,也没向从他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伸过一次手,哪怕他们当中有人已经成了大老板。
镇政府负责人用四个字评价邓卫星——“功德无量”。
第二篇:善良是个连环套的纪实故事
那一天的事情有些蹊跷。邓秀兰一个人在家,厨房里熬着汤,她在卫生间里洗衣服,这一切平淡得看不出任何涟漪。糟糕的是,浑然不觉中,她晕倒在卫生间冰凉的地板上,甚至来不及打一个求救电话。
那个时间,根本不可能有人打开她的家门,女儿远在北京,老公也被女儿接过去长住,儿子顾着自己的公司,不到半夜绝对见不到人影。等待她的只有死亡。
幸运的是,她没有死。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四壁雪白的医院里,医生说:“你煤气中毒,幸亏你儿子及时把你送来,再迟几分钟,可能就没命了。”
随后赶到医院的儿子却说,他没有回过家,接到电话才知道母亲出事了。
那么,是谁救了她?值班护士说,送她来的是一个小伙子,当时非常着急,是抱着她一路跑进来的。手术做了两个多小时,他就一直在手术室外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确定她安然无恙,他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护士忍不住问:“她是你母亲?”他说:“是的。”至于他什么时候离开的,倒是没人注意。
到底是什么人做了好事还不留名呢?等回到家,看到卧室里有被翻过的痕迹,家人开始猜测,是小偷入室行窃,碰巧看到昏迷的女主人,于是一丝善念闪过,救人一命。难道自己的救命恩人竟是一个小偷?邓秀兰不愿意相信,她四处打听,想要找到恩人的下落,要说声谢谢。
那天,她听说派出所抓了一个“开锁大盗”,是这一带的惯偷,她心里一咯噔,会不会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当即跑到派出所,向民警打听犯人的情况。得到民警的配合后,又找来那天值班的护士当场辨认。
虽然她并不希望自己的恩人是个小偷,但事实是,那个叫杜安涛的“开锁大盗”就是那天救了她一命的人。她心中百感交集,不管对方身份如何,在危难关头能救人一命,就说明他良知未泯,自己怎么做才能帮助他呢?
她跑到派出所,给他送去两套新衣服,坦诚地和他聊天,并要认他做干儿子。她像对待亲儿子一样谆谆教导,年轻人犯错了并不可怕,知错能改就会有前途。在她的感召下,杜安涛最终供出了全部罪行。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杜安涛付出的代价就是15年牢狱和女友的扬长而去。这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是道过不去的坎儿,15年过后,他还能做什么?
在他最悲观绝望甚至以绝食抗争的时候。她再次送去了关怀。她为他熬鸡汤,连续两个星期从不间断,她一针一线给他织好看的毛衣,不时地在他身上比着尺寸,说:“天气凉了,我要赶紧把毛衣织好,亲眼看你穿上才放心!”直到他一颗坚硬的心变得如棉花一样柔软,直到他肯一口口喝下那代表爱的鸡汤。
她还为他策划好了今后要走的路,她说:“你不是很会开锁吗?因为开锁才走上犯罪的道路,你对所有的锁都很了解,可以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防盗锁呀。”
他犹豫着问:“我行吗?”她像母亲鼓励儿子一样说:“你那么聪明,肯定行!”
随后,她和监狱长协商,专门给他腾出一间房做研究用,她还經常给他寄相关的书籍,有时还专门买来各种各样的锁,供他参考。
想不到自己的特长可以在正道上得到发挥,杜安涛欣喜不已。从此一心扑在研究上,刻苦补习文化知识,一遍又一遍地拆卸锁具,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經过对上百种防盗锁进行拆装后,他发现这些锁有槽式、弹簧式、弹子式、凸凹式四种,用30把钥匙就可以套开,根本不具备防盗功能。
經过两年时间的刻苦钻研,他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螺旋式防盗锁,并在邓秀兰妈妈的帮助下顺利申请了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他颁发了专利证书,认为他发明的“螺旋防盗锁”超出了国内其他产品的功能,属A级防盗产品,居全国之首。
一个人室行窃的“开锁大盗”最终成了防盗锁的专利获得者,并得到减刑4年的奖励,杜安涛的人生被彻底改写。他知道,这一切归功于他的“妈妈”邓秀兰。
当初,他的一丝善念,救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性命,而这个女人,又用自己的善良改写了他的命运。世界是如此奇妙!每个人把心中的善念释放一点点,温暖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温暖,生活该变得多么美好哇。
第三篇:有个地方不能去纪实故事
这天午后,大伙正聚拢在村口晒太阳闲聊,一辆黄色面包车鸣着笛声在村口停了下来。车门一开,一个衣着光鲜的小伙子从车子里钻了出来。一看小伙子,大伙的眼睛不由得瞪大了,嘴快的人大叫出声:“这不是李加俊吗!”
五年前,李加俊跟随本村的几个人外出打工,到了年底,其他人都回来了,唯独少了李加俊,一齐外出的几个人竟然没人知道李加俊去了哪里。几年里,李加俊没往家里打过一个电话,杳无音信。暗里,大伙儿猜测李加俊在外面凶多吉少。突然间李加俊回来了,大伙能不惊奇吗?
人们都记得走的时候,李加俊跟瘦猴似的,黑不溜湫的。可眼前的李加俊脸蛋白里透红,头发乌黑泛光,脱胎换骨似的,往大伙中间一站,分外地打眼。一看就知道没在外面遭罪,有出息了。
“加俊,在外面发财了?”“跟我们说说这些年你干吗去了。”“加俊,进大公司了?”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晚饭后有人敲门,李加俊开门一看竟是他的铁哥们儿张迁。李加俊热情地把张迁让了进来。
从进门的那会儿,张迁的一双小眼睛就没离开过李加俊。进屋后,见李加俊反手把门给关上了。张迁才开口说话:“哥们儿,发了?”说话的同时,张迁还用两根手指在一起搓了搓。
李加俊苦笑:“发昏还差不多。”见李加俊这个样子,张迁脸上的笑容没了:“不够哥们儿意思了吧!跟我也不说实话?”
李加俊指着桌子上的行李包说:“真的没挣到钱,包还在那儿呢,不信你翻翻看。”
“嘁!现在谁还带现金在身上呀?”张迁生气了,转过身背对着李加俊,“是不想认我这个哥们了吧?”
李加俊无奈地说:“我说的都是真的。”见李加俊不说实话,张迁又转过身来,换着笑脸,讨好地说:“哥们,让我猜猜看,你肯定进了一家大公司,人在里面舒坦着呢?”
“大,大是挺大的,条件比我们家那是好多了。”犹豫了半天,李加俊才开口。
“那好,别的我也不多问,你要是把我还当做哥们,赶明儿你走时把我带上,我跟着你混。”张迁盯着李加俊说。
“不行,那个地方你不能去!”李加俊一口否决了。
“什么地方我不能去,你能干,我就能干。哥们我可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做得出来。”张迁看着李加俊。
“不行,那个地方你真的不能去。”李加俊还是不同意。见李加俊如此绝情,张迁恼羞成怒,砰地一声把一只茶杯给摔碎了:“李加俊,想当初,咱们可是结拜的兄弟,说过同甘苦的,你倒好,人一阔,脸就变,连兄弟都不认了。”
“我,我……”嘴张了张,李加俊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李加俊,你做得了初一,我就做得了十五,你别忘了,咱俩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几年前我们还干过一票呢?大不了同归于尽。”说完话,张迁摔门而去。
看着张迁离去,李加俊无力地跌坐在椅子里,半天没起来。五年前,李加俊,张迁与几个同村人一起进城打工。李加俊和张迁一起给一家粮油店送货。两人干得好好的,粮油店老板却突然把张迁给开除了。原来粮油店另一名员工的一个乡下亲戚把张迁的位置给顶了。张迁气愤不过,找粮油店老板理论。粮油店老板当众扇了张迁一耳光不说,还骂张迁是条乡下来的土狗。
年轻气盛,张迁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与李加俊商量对策。一不做二不休,一个晚上,两人里应外合,一把大火把粮油店烧了个精光。损失少说有十几万元。事发后,两人害怕了,分开后各自逃生去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村里没人知道他们身上还背着案子。惹恼了张迁,他把这事给抖落出来,我李加俊就没法在村里待了。李加俊一筹莫展。
第二天晚上,张迁又找上门来。进屋后,张迁先拿出几样熟食放在桌子上,随后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一瓶名酒和一条名烟来。看到这些东西,李加俊当即瞪大了眼睛,责问张迁的东西是哪里来的。
张迁嘻嘻一笑,说:“杨老千商店多的是,下午刚弄到手。”
“你怎么还不收手,迟早会出事的。”李加俊吃惊不小,张迁一直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这烟酒显然是他偷的。
“哎!”张迁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兄弟,如今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以为我想呀,没办法,为了兄弟你我才冒险的。还不是想求兄弟帮一把给个活路吗?”
听张迁这么一说,李加俊不言语了。随后,张迁打开酒,两人你来我往地喝起了闷酒。一瓶酒快要见底时,张迁脸色通红,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再次提出让李加俊带他一块儿出去。这次李加俊没再拒绝,点头答应了。张迁乐坏了,把剩下的酒一分为二,高高地举起酒杯,“够兄弟,来干了!”俩人同时一饮而尽。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一亮,张迁就兴奋地来找李加俊,推门一看,屋里空荡荡的,李加俊不在了。张迁当即就傻眼了。突然间他发现桌子上留有一封信,一把就了抓过来。信上写道:
兄弟,我先走了,你在家等我半年,半年后我回来一定带你出门。这半年里,你要先改掉偷盗的恶习,否则到时候我就无能为力了……
看完信,张迁喘着粗气,团巴团巴狠命地把信往外一扔,嘴里骂道:“他娘的,耍老子,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说着话,张迁转身就去了派出所。到了派出所,他把李加俊当年放火烧粮油店的事给说了出来。当然他没说自己。接待他的警察听完后非常重视,马上表示要与当地警方联系。
走出派出所,冷风一吹,张迁清醒了,同时他也害怕了。李加俊要是被抓的话,肯定会供出自己的,自己也逃不掉呀!越想越害怕,回到家里,收拾收拾,张迁外出打工去了。游手好闲惯了,进城后,张迁压根就找不到他想干的活。没办法,他又开始了偷盗的营生。刚开始他只在人多的场合干点顺手牵羊的活,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居然瞄上了商场。在一次偷盗商场仓库中,被人抓了个现行,遭一顿打不说,还被投进了监狱。
想到自己进城是为了逃难的,到头来自己把自己送了进来。这时候,张迁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几个月后,有人来监狱看张迁。张迁心里猜不出会是谁?出来一看,竟然是李加俊。愣了一下,张迁一把抓住李加俊的手,带着哭腔说:“兄弟,想想办法,让我出去。”
“你这是咎由自取啊!我让你在家等我半年,你为何不等?”李加俊责问张迁。
“我,我……”张迁无言以对。
过了好久,李加俊才开口接着问:“在里面生活还习惯吧?”
张迁摇摇头,嘴里喃喃地说:“我要自由,我想出去……”
“里面不是很好吗?”李加俊接着又说,“用的是自来水,每顿都见荤腥,还有休息日,环境干净卫生。我们老家的生活都无法跟这里比,你看你进来才几个月就白了很多。”
听李加俊这么一说,张迁瞪大了双眼:“这里的生活你怎么这么熟悉?”
李加俊凄然一笑:“现在我跟你说实话吧,半年前我刚从这里走出来。当年烧了粮油店后,没两天我就被抓了,我把所有的罪证都揽到自己身上,为的是不想让兄弟你受牢狱之苦。可你却……”
“你怎么不早说啊!”张迁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我是不想让乡亲们知道。兄弟,好好地在里面改造,争取早一天出来,这次我真的找到了一家大单位,到时候我来接你。”
张迁用力地点着头,早已经泪流满面……
第四篇:孩子是谁的纪实故事
妻子还没有怀孕,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我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节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所以在妻子怀孕后,我一直瞒着母亲,不知道何时才能劝妻子接纳母亲,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明白我的苦衷。母亲依然时不时地打电话来,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让她抱孙子,我只能拿话岔开去,说妈你好好养身体,孩子不图你帮什么忙,只要你身体好我就知足了,如果你身体不硬朗,生了孩子我也不会让你带。每说到这句,母亲总会跟我急,说我身体好着呢,别说看一个,就是看两个孙子我也能行!你要是不让我带孙子,气出病来我也不去医院看!
母亲的这句“威胁”,让我更加憋闷,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甚至没有一丝要做爸爸的喜悦。一边是不能生气的妻子,一边是要尽孝心的母亲,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庆幸的是,有一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妻子也行动不便,急需找个人来照顾妻子饮食起居。我想如果让母亲来帮忙,说不定婆媳之间关系好了,妻子一高兴就把母亲留下来带孩子呢。经我好一番力荐,妻子总算是同意了让母亲来做一段时间的饭,但还是坚持等生了孩子她自己带。
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反而对我生了一顿气,说怎么不早告诉她,但随即就乐得合不拢嘴。我回家去接她的时候,她还左邻右舍地去告别,说这一走可能得一两年才会回来。我看着满面春风的母亲,想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说服妻子让母亲来给我们看孩子。
妻子总算是给了我面子,儿子没生下来之前,一直与母亲和睦相处。可是等她一坐完月子,身体恢复了,便立刻让我将母亲送回家去。我只好搬出母亲老了、我做儿子的要尽孝心之类的大道理来教育妻子,妻子拗不过我,而且她也吃馋了母亲做的饭,只好答应母亲留下来,但是说好了只管做饭,她自己来看孩子。
自此,母亲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一有空闲,便坐在摇篮旁边,痴痴地看孙子,还和他絮絮叨叨地说话,从她自己小时候一直讲到如何把我养育成人,说到动情处,还会流泪。妻子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的时候,她就坐在妻子旁边,笑嘻嘻地看着他们母子,也不说话,只看,似乎还在回忆着什么。那样的温情和慈爱,常常让一旁的妻子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孩子不吃奶也不睡觉的时候让母亲抱上一会。母亲大约也看出妻子不喜欢她来抱孩子吧,所以每每那时候,她就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所有我儿时用过的歌谣,又全都在她记忆里恢复,或许母亲就从没有忘记过,专等着自己的孙子出生的时候用。说也奇怪,每每儿子大哭的时候,任凭妻子怎么哄他抱他喂他吃奶,都不管用,但只要母亲抱起他来走上几步,他立刻会将哭声止住,而且还会静静地对着满脸皱纹的奶奶微笑。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妻子终于让了步,允许母亲隔三岔五地来抱儿子,或者推着他去小区花园里逛。
似乎是一瞬间,母亲便年轻了十几岁,腰酸背疼的毛病再也没有了。她从不会用小车推着儿子,她把他时时刻刻地抱在怀里,甚至都有点舍不得让他学走路。小区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了哼着歌抱着孙子的母亲,她满脸的微笑,见谁都开心地打个招呼。这样的好心情,传染了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人,我们那些好几年都没说过话的邻居,竟然因为母亲,彼此熟识起来。
儿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然后才是“奶奶”;他知道礼节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奶奶挟菜,而后再挟给妈妈。被“忽略”了的我坐在一旁,看着似乎只知道笑不知道哭的乐观的儿子,还有被儿子的孝顺而感动的妻子,终于松了一口气,冲着母亲,绽开感激的微笑。
第五篇:猫女是个好女孩纪实故事
从《公主日记》、《穿普达拉的女魔头》这类爱情文艺片到最近票房大热的动作大片《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天赋异禀的摩登女郎安妮·海瑟薇简直无所不能。这个同时拥有奥黛丽·赫本的甜美和安吉丽娜·朱莉性感的80后美少女正在一层层地褪去青涩,成为好莱坞最受瞩目的女星之一。
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终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安妮·海瑟薇饰演的猫女赛琳娜·凯尔亦正亦邪,与蝙蝠侠斗智斗勇,被观众影迷称为“蝙蝠侠中的大亮点”。海瑟薇性感的身材和精湛的演技,为电影增添了不少光彩,而生活中的她,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
“猫女”是我的一个梦
1992年的一个晚上,9岁的安妮·海瑟薇和弟弟在父亲的陪伴下去电影院观看蒂姆·伯顿执导的电影《蝙蝠侠归来》。女星米歇尔·菲弗是片中“猫女”的扮演者——尽管和蝙蝠侠相比她只是一个配角,但一身闪亮的乳胶质“猫女”紧身衣和一脸得意的坏笑,俘获了在场观众的心。
“离开电影院的时候,正值满月,我就不停模仿‘猫女’在接到蝙蝠侠信号时仰头凝望天空的动作,直到父亲让我停止胡思乱想,把我叫上了车。”海瑟薇回忆道,“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像她那样的女性角色,那么有趣、有力量、邪恶顽皮、聪明又脆弱。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现在,轮到安妮·海瑟薇自己去影响下一代的孩子们了——她成为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最终章《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中“猫女”塞琳娜·凯尔的扮演者。要知道,她可是在与杰西卡·比尔、凯拉·奈特莉和007女郎杰玛·阿特登等众女星竞争后,才拿下这个角色的。
当海瑟薇的“猫女”定妆照公布后,她的黑色紧身连体衣,连同那双黑色细高跟鞋和上翻后恰好变成猫耳朵形状的高科技夜目镜,引发了无数讨论。“我爱这套服装,因为它的每个细节都有用途,没有一样东西徒有其表。”海瑟薇说。
新猫女成为继蝙蝠侠后最受宠爱的蝙蝠侠人物,光是她那一丝赘肉都没有的身体曲线,就已经足够迷人。当然这套衣服让女主角崩溃了好一阵子,据说安妮·海瑟薇在片场每天看到这套衣服,嘴里都会蹦出一个“F”开头的单词,以表达她的情绪。由于衣服太考验身材,小报媒体甚至报道过她穿着猫女衣服“爆开”的新闻。当然,猫女本人不会承认。
典型美国好女孩
和上一任的猫女相比,安妮·海瑟薇没有刻意性感,而是让性格更加性感,她融入了最擅长的“好女孩路线”,让猫女变成充满天真的正义感的敌人。其实过往角色中,安妮·海瑟薇都有这样的演绎,她可以将自己的性格融入角色——那种属于好女孩的气质。
而安妮·海瑟薇本身就是典型的美国好女孩。
她从小就是个被中产阶级家庭培养的“高目标者”,如果不是一名演员,她可能会是一位文学家或是心理学家。她曾在纽约波基普西的瓦萨大学主修英文,兼修妇女研究。她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兼舞台剧演员,在母亲的激励下她爱上了表演,为此,父母特意将她的名字与莎士比亚的妻子重名——安妮。
父亲从小让安妮发誓:“不撒谎,不骑摩托,不在23岁之前纹身”。好女孩安妮自然都做到了。当父亲听说《国家调查者》杂志为了抖料,会翻遍明星家门口的垃圾筒,便立马买了台碎纸机回家。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让安妮养成了严肃的价值观。这个女孩热爱文学,有时,她的眼神会短暂地移往某个你无法看到的地方——突然蹦出某部小说里的句子,或许是王尔德、契诃夫、易卜生、莎士比亚的……当然,还可能是某句古老发黄的谚语!总之,她的确会一本正经地与你争论简·奥斯丁的女权问题。
中学时,她就是戏剧表演积极分子,热爱踢足球,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后来被纽约声誉极高的巴伦剧院签下,成为其第一位青少年演员。16岁在FOX剧集《爱的初体验》中初试身手后,安妮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事业。而真正让安妮·海瑟薇走红的是在2001年的《公主日记》。据称在挑选演员时,曾捧红过茱莉亚·罗伯茨的导演一眼选中意外从椅子上摔下来的安妮·海瑟薇,并力排众议钦点当时毫无名气的她出演女一号。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没有错,《公主日记》一上映便横扫全球电影院,让所有号称“票房杀手”的好莱坞女星都倒吸了几口凉气。
我相信“一见钟情”
当然,好女孩会在爱情上吃一个大亏,安妮·海瑟薇的爱情也和电影一样奇特。2008年,她拍拖了四年的意大利地产大亨男友拉法艾罗因商业诈骗、洗钱等丑闻被捕入狱四年半,安妮果断分手,甚至亲自做了FBI的线人,主动交出拉法艾罗馈赠的珠宝首饰,最终连自己的日记本都一一上交。
她,为什么会天真地爱上一个罪犯?即使到现在,安妮·海瑟薇都无法给出答案,但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我从来就相信一见钟情,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就被他吸引住了。”想想也没错,恋爱前还要把对方的所有都调查一遍的,那是上海丈母娘的做派。
上一次的爱情搁浅,让安妮·海瑟薇哭了一大场,几近崩溃。但好女孩就是这样,她永远相信爱情的存在,痛哭一场后,安妮·海瑟薇很快又陷入了爱河。2011年11月28日,安妮的发言人表示,海瑟薇已与男友亚当·舒尔曼订婚。和上一任被抓的意大利罪犯不一样,未婚夫亚当比较像个青蛙王子。现年30岁的亚当是一名演员和珠宝设计师,他耐心、具有幽默感、细心且体贴,在他身上,安妮可以找到许多与自己相似的地方,这与她提出的“善良、性感、有耐心、具幽默感”的择偶标准纹丝合扣。
安妮·海瑟薇与亚当·舒尔曼早在2008年就相识了,两人也属于“一见钟情”,但当时他们都已有另一半,于是海瑟薇就刻意和亚当保持着距离。直到上段糟糕的恋情结束后,亚当·舒尔曼终于鼓起勇气向她表白。谈到两人的恋情,安妮说:“我就像个傻瓜一样陷入了爱河,而这段恋情,迄今为止一切都好。”
时尚女王+黄金女郎
看男人眼光不行,但安妮在娱乐圈混了这几年,时尚理解度倒是迅速上升。演过《穿普拉达的女魔头》后,安妮·海瑟薇也承认,出演这部电影对她了解时尚大有好处。不过对她来说,时尚即意味着“干干净净的东西”。她喜欢Chanel、Balenciaga、Stella Mccartney、Tom Ford和Marc Jacobs。“作为女演员,你最好对这一行眼光敏锐,但在平时生活中,比起逛高级百货店,我更喜欢去博物馆。”
安妮·海瑟薇这几年在时尚上的进步,可以说是从幼儿园小朋友直接跨到了研究生水平。“我觉得不能为暴露而暴露,有次走红地毯,我穿了件透视装,结果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觉得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哪怕是想要性感一点,也需要知道露出哪部分最完美。”
今年11月12日,安妮就步入30岁了,但她对此毫无压力,她认为30岁正是女演员黄金期的起点。安妮曾经说,好莱坞的女演员都是要到29岁后才大放光彩的。“当你30岁,你才真正开始绽放。你终于可以停止想这件事——为你是谁而感到抱歉。你不需要知道更多,无知无畏更有趣些!人们也不会再去评判你,不断发问你,只是因为你貌美年轻,而现在,自由的时刻终于到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