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表达诗歌5篇

时间:2019-05-15 12:2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另类的表达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另类的表达诗歌》。

第一篇:另类的表达诗歌

一滴雨水的心事,整个春天不知道,如同微笑后转身的哭泣。

落花有意,骄傲的流水,追逐一尾鱼的欢乐。

有你的地方,小草自由摇曳,夕阳下的霞光洇红平常的日子。

风在奔跑中歌唱,青春迎着雨向前,汗水让幸福仰望可极。

无心的错过,回眸之后梦想开始飞翔,抵达光阴忽略的情怀。

听话的耳朵,暴雨之后叛逆,夜黑时分携带身体出走。

向往盯住生活的忙碌,疲惫在午夜释放,聆听风的摇篮曲。

那些热血澎湃的浪漫,以及单纯直接的牵手,醉了行走路上无限风景。

另类的表达,从村庄走向流浪的旅途,我知道,有个人在老地方默默守候。

第二篇: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篇章结构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一.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用在文学创作中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例: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用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同衬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以人烘托人:例:《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以物烘托人:例:《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以物烘托物: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首词是虚实结合的典型。上阕一实一虚,“春花秋月”是眼前实景,勾起的无限往事,是心中虚景;“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身边实景,却使诗人想起了不堪回首的故国,是心中虚景。下阕是先虚后实,诗人猜想:“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可是朱颜可能早已改变了。”然后回到眼前,自己一片亡国之愁,犹如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无穷无尽。整首词虚实结合,写得摇曳生姿,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再创造空间。梦境也是虚写。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以声衬静,例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等。7.动静结合(1).以动衬静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2).以声衬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3)有动有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4).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8.细节(工笔)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例:(诗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10、描写角度

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二.修辞手法

1.比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3.对偶: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借代: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鞍马”代“客人”。

“樯橹灰飞烟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6.设问:例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反问: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8.双关:

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10.互文: 11.用典: 分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乐景衬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哀景衬哀情:枯藤老树。风急天高猿啸哀

以哀景衬乐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2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4托物言志: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例: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5、托物寓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6.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7.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句句用典,但用典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颗报国的拳拳之心,跃动在读者面前。四. 篇章结构

1、欲扬先抑

又叫先抑后扬,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欲抑先扬

又叫先扬后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

3、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例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问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第三篇:父亲节的另类诗歌

父亲节的另类诗歌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节的另类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西江月·忆父母

文/白山黑水

父爱浓眉善目,母亲良善慈祥。

鸳鸯共度好时光,昨日福星无量。

回首童年记忆,恩情暖我心房。

丝丝爱意再难尝,今日心中怎忘。

2、卜算子·寄父亲节

父爱大如天,情系晴天下。

万语千言诉不尽,千载传佳话。

早起话桑麻,晚课研文化。

四季辛勤只为家,奋斗春秋夏。

3、临江仙·忆父母

家父心酸离世,单亲慈母亲恭。

持家糊口怎由衷?

日昏难睡觉,里外一人从。

经历苦甘已过,如今其乐融融。

一家三代满堂红。

余生应尽孝,不忘母亲功.4、如梦令·父亲

右派帽丢解放,暗喜此生有望。

无怨又无言,工作辛勤坦荡。

难忘!难忘!

父爱如天敬上。

5、卜算子·寄父亲节

父爱重如山,独挑房梁柱。

四季无闲琐事忙,内外需兼顾。

老少八口人,唯父人辛苦。

岁月沧桑两鬓霜,不愧全家主。

6、父亲节快乐

吃这一块西瓜吧

爸爸

我喂给你

擦这一把脸吧

爸爸

我来帮你

为我为家

你总是披星戴月

你总是蒙尘灰暗

你的爱

很深很沉

我与妈妈

是你心底

最深切的牵挂

爸爸

今天是你的节日

让我轻声说一声

父亲

我爱你

节日快乐

7、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出轨了。

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8、我和父亲坐在窗口下

房间里光线昏暗,这窗口

是光亮的地方

父亲始终一语不发

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痛快

地对他说一次话

而父亲老了,窗口是一处

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可以

互相打量对方。我,作为

他的儿子,始终被他的影子

笼罩着,而窗外

就种着他亲手栽下的梅花

如今它们都怒放如雪了。

这窗口可真是一处好地方,杯子里面的冰糖,小巧的立方体,它们都很透明。

而我总感到一种伤感。

父亲说房子里的老鼠

越来越多了,那些捕鼠夹

也不管用了。关于这座老房子

他,作为一个老年人,总是

有一大堆说不完的话

房子老了,就避免不了一些死亡的发生,那些红漆家具

也渐显出它们细密的木纹来了

桌子上,每天都堆着旧报纸

和一副老花眼镜,他似乎

总在读着过了期的新闻

而那只家猫,岁数也太大了

总在一边默默地啃着鱼骨头

作为他的儿子,我因注视

这一切而拥有幸福感

我知道过些年,也许

就不会再有这窗口了

窗口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大

就像天空,就像死亡。

9、西江月·寄父亲节

父爱如山似水,双亲沐浴阳光。

心中倩影永芬芳,今世永生难忘。

梦里常常记起,甘甜昨日时伤。

恩情难报付文章,犹恨此生无望。

第四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一、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 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3、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二、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2、2、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3、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五、下面是一首高适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六、下面是一首刘长卿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1、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写出了作者的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如,“摇落”一词和“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何处倒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的为亲人赶制寒衣的砧声里。描写的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

2、2、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3、3、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诗歌从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时间上有递承,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感情逐渐加重的心路历程。

七、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1、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主旨有什么关系?

表面上看,诗歌没有写“倦”,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孤栖”“卧内”辗转不眠;拥被支肘,听窗竹萧萧,露珠滴答;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步出庭院,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所谓“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

2、2、从诗歌的结构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诗歌布局精巧,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吸,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移步换景。后两句抒情,且直抒胸臆,使诗歌情景皆活。

3、3、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

八、下面是一首刘禹锡的诗歌,读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州新草绿,幕府旧烟清。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本诗从内容上讲是属于咏史诗,它的特点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

3、3、此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特点的是什么,请简析。

此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方法是对比。“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是古今盛衰的对比;“新草绿”“旧烟青”的风景的依旧和王朝的更迭相对;“人事”的变迁和“山川空地形”作比。(举一例即可)

3、《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作者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之中。杜牧的《泊秦淮》中的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脱胎于此。

九、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1、1、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难解了。

2、2、全诗围绕一个什麽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

十、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1、1、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2、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十一、下面是黄庭坚的两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题阳关图二首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阳关图》是北宋画家、龙眠居士李公麟所作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意图。

1、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两首诗都用了同样的典故,所谓“断肠”是指王维的《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末句是用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

2、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结合第二首诗,具体赏析一下。

两首诗是为李龙眠根据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所作《阳关图》的题诗。是抒写离别之意。具体说,第一首是写离别之悲,第二首写离别之物、关情之物的。

第二首的第三句第四句“渭城柳色关何事”人是离别,关柳何事,原来是离人将自己的离情加在物上使得那原没有灵性的柳也有了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二、阅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开头两句诗是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十三、下面是陆游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夏夜不寐有赋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不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1、1、简述诗中作者的形象和诗歌的主旨。

作者的形象:在诗歌里,作者是以一个因心忧国事而半以入眠的形象出现的。同时又是一个报国无门却老大迟暮而彷徨不安、激愤难平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主旨:抒发了作者空怀壮志却又请缨无路而老大自伤的愤激之情感。

2、2、赏析“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两句诗,体会其妙处。

鹘是一种猛禽。本应搏击长空,现在只能掠檐低飞发出磔磔的叫声。“鹘”前加一“饥”字显现出其惶惶不安;萤虫也无力远飞而堕入水中,发出闪烁的光,“萤”前加一“冷”,既点出了意象的迷离和晦涩,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对于时局的痛切感受,显出天地间的凄迷幽暗的景象3、3、评析本诗在抒发感情方面的特点。

本诗前四句烘托渲染一种冷森和阴暗的气氛。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悲慨的基调。一种愤懑之气充盈全诗。后面才转入抒情,却又点到为止,最后一句是“以景语结情语”,以深夜难眠独自凭栏的诗人自我形象作结,使诗歌具有激荡回旋的力量。

十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1、1、简评本诗所描绘的意境。

这首诗通篇写景,作者笔下的暮春之景,像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空中,杨柳飞絮,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景的感觉。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实际上这首诗是别有寄兴的。前两句中,作者以春秋笔法暗喻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却沉醉在笙歌之中,纵情声色,“碧瓦楼”是权贵们宴饮歌舞之地,“绣幕”后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何须再问。讽刺的意味十分浓厚,后两句“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实际上是情语,阳春烟景,行将逝矣,一番风雨过后,匆匆春归去,以此暗喻南宋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对当权者是绵里藏针的冷刺。

2、2、请解释诗歌为什么要以“碧瓦”为题,并赏析“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两句诗。

“碧瓦”别开生面,有揭示题旨的作用。“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令人联想到是华美宅邸,再联系绣幕、赤栏桥等景物,诗人描绘的不是田野村家,而是贵族之家。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歌舞西湖,燕雀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样,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南宋统治者。讽刺南宋君臣沉醉临安,忘却国耻。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空中,柳絮飘飞,地上,梨花满地,洁白如雪,同时也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富有寄托,寄兴亡之感于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歌舞,不管国事的做法。

第五篇: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比喻:刘禹锡《望洞庭》“遥望;白银”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归雁” 比拟:拟人:杜甫《春夜喜雨》《春望》“感时;恨别”贺知章《咏柳》 拟物:李煜《虞美人》“问君;恰似”李清照《武陵春》“只恐” 夸张:李白《秋浦歌》“白发”《望庐山瀑布》“飞流”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春来” 借代:杜甫《岁暮》“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设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反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两句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不肯”杜甫《登高》“艰难;潦倒” 借景抒情:杜甫《蜀相》“映阶;隔叶”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 触景生情:王昌龄《闺怨》“闺中;春日。忽见;悔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虚实相生:(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李商隐《巴山夜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动静结合:杜甫《绝句》“两个。窗含”“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鸟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陌上桑》王维《山居秋暝》“正面景-侧面人” 细节描写:叶绍翁《游园不值》赵师秀《约客》苏轼《江城子·十年》 白描:《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聂夷中《田家》 衬托:正衬:见烘托;反衬:“乐景哀情”杜甫《蜀相》李白《越中览古》 渲染、烘托:贺铸《青玉案》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王昌龄《从军行》 对比: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美人帐下”

象征:多为托物言志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用典:李商隐《锦瑟》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忽复乘舟”“长风;直挂” 以小见大:金昌绪《春怨》杜牧《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元稹《行宫》 卒章显志:末句直接表明思想:李白《行路难》“长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杜《茅屋》

以景结情:末句写景抒发情思:王昌龄《从军行》元稹《闻乐天受江州司马》

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不第后咏菊》王安石《梅花》郑板桥《竹石》 欲扬先抑:叶绍翁《游园不值》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江南春绝句》张养浩《山坡羊》 怀古伤己:杜甫《蜀相》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陆游《书愤》李清照《夏日绝句》 【诗歌中的形象·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解题思路

诗歌中的人物分两类: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解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是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主要抓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等,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情趣爱好、精神品质、处世态度(知人论世)等尽量深入地赏析。最后要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人物形象有: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羁旅漂泊、思念家乡的游子形象。真题演示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4分)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烘托他的高洁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表现了陆鸿渐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2)“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诗歌中的形象·景物形象】

常见题型

1诗歌的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

(二)解题思路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迷昂会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既有实景,也有虚景;既有单一景物,又有意象组合。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要按照“景物——意象——意境”的层次由浅入深进行分析。尤其要关注的是景物的季节、时间、色彩、明暗、温度等,把握诗人写景的方式,如视角远近、高低的变化、景物范围的大小、特殊意象的运用等。再就是参见注释,知人论世,明确创作背景与诗人的写作意图。

(三)真题演示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描写清早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伤感的氛围。【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形象】注:分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与杂诗中的特殊事物形象

(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歌描绘了某物怎样的形象? 2诗歌的某句展现了某物什么样的形象?

(二)解题思路咏物诗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人物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首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语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常见的事物有梅兰竹菊、桃柳松柏;春风秋月、夏雨冬雪等等。杂诗中的事物往往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如月、雁、水等等,这些事物往往不单纯最为写景渲染意境,而是单独出现另有深意。例赵嘏《寒塘》中的雁;李白《闻王昌龄》的月;《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真题演示(此题为杂诗中的事物形象)赠别(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有心”来分析。)“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将蜡烛拟人化,蜡烛整夜流着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修辞手法】

(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的?

(二)解题思路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确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还原修辞)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

(三)答题用语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四)真题演示

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系”字赋予柳条藤蔓人的动作,“啼”表现黄莺似有人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留诗人(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

2、岁 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借代,“烟尘”、“鼓角”代指边境战事;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抒情方式】

(一)常见题型:

1、诗歌中“某句、某联”句运用了那种抒情方式?

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二)解题思路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明确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写景特点(季节、时间、色彩、温度、明暗)

(三)答题用语:

1、直接抒情: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的情感。

2、间接抒情:诗歌(这几句)借助(选取了)等意象(景物)(构建)描绘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情绪)。借景抒情(烘托)触景生情(引发)。

(四)真题演示: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诗人独爱甘于寂寞的涧边幽草,秀美树林中黄鹂清脆的鸣叫,郊野渡口潮涨雨急,而自己的一叶扁舟自在地横于江中。四句写景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也表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描写技巧】

(一)常见题型:这首诗歌的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二)解题思路:

1、明确描写类型;

2、分析写景内容和手法特点;

3、点明表达效果;

4、明确感情。

(三)答题用语:

1、虚实结合:实:眼前之景;虚:想象之景。效果: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开拓诗中的意境。

2、动静结合:静态景物(山、树、月等类);动态景物(声音、飞鸟等类)效果:动静结合,对意境诗歌富于表现力。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表现,侧面烘托。效果:增强表现力,加强主题对象的形象特点。

4、细节描写:常见诗歌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效果: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

5、白描:语言朴实清新(山水田园诗常见)。

(四)真题演示: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关于三、四两句诗,明朝陆时雍《诗境总论》中评价“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答: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风雨小舟、醉酒送别的场景,后两句想象友人离别之后到达潇湘之地,月夜相思,猿鸣悲伤,愁情无限;通过想象拓展诗境,使主客双方惜别之情更为浓郁深远。【表现手法】

(一)常见题型: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二)解题思路: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三)答题用语:

1、衬托:(正衬)借助景物的描写烘托(渲染)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情感。

用典、象征:按照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有“自比、自喻、托物言志”类作用。

2、表现手法一类的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比较宽泛的提问方式之一,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技巧”等,所以要根据诗歌内容具体而定。

(四)真题演示: 别滁(注)(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作此诗。

问: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什么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两句写春花灿烂的季节滁州吏民为诗人设宴送行。三四两句抒情,诗人假装与往日一样歌舞欢乐,实则是在隐藏自己离别的不舍与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立意技巧】

(一)常见题型:

1、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诗歌的“某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诗歌的“某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解题思路

1、明确立意技巧;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结构作用;

3、点明诗歌思想感情。

(三)答题用语

1、以小见大:通过(闺怨、伤春)等平凡细微的生活小事反映(战争、兴衰)等重大的主题。

2、卒章显志:诗歌结尾直抒胸臆或直接表明诗人的情感、思想,表明诗歌主旨。

3、以景结情:诗歌末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设意境,进一步烘托主题。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前后内容、色彩上的转折,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由“喜/悲”转“悲/喜”的变化。

5、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影射来讽喻当朝;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悲凉情怀。

6、托物言志:咏物诗的基本手法,参见【诗歌中的形象•事物形象】

(四)真题演示:【略】此类题一定要注重将诗歌中的写景内容与立意技巧相结合进行分析。【诗歌中的“炼字”艺术】

(一)常见题型:

1、诗歌中“某字”运用的准确传神,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结合诗歌内容经行赏析。

(二)解题思路

1、明确用字特点: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副词等各有不同,多考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用于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结合题中要求诗句或全诗各句内容经行赏析:由景物内容到情感、思想内容,终集于“某字”。

(三)真题演示: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问:诗人的情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简要赏析。答:“乱”一个字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家国之思。首联描绘昏暗凄凉的意境,表明诗人心烦意乱;颔联写自己的多病之愁和羁旅之苦;颈联表达自己身处远地忧国忧民的感叹;尾联借寒蝉残鸣将几种情绪收于“乱”字,以景结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情绪的烦乱之感。【诗歌题材分类】

送别抒怀诗《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送孟浩然》《送元二》《送杜少府》《左迁龙标》

2、民生疾苦诗“三吏三别”《兵车行》《卖炭翁》《观刈麦》《悯农》《山坡羊·潼关怀古》

3、羁旅思乡诗《登高》《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泊船瓜洲》《宿建德江》《枫桥夜泊》《九月九日》

4、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山居秋暝》《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鸟鸣涧》《绝句·两个黄鹂》

5、怀古咏史诗《蜀相》《赤壁》《泊秦淮》《越中览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

6、边塞征战诗《白雪歌》《凉州词·葡萄美酒》《雁门太守行》《出塞·秦时明月》《凉州词·黄河远上》

7、即事抒怀诗《咏柳》《梅花》《石灰吟》《登岳阳楼》《将进酒》《书愤》《寻隐者不遇》《行宫》《江南逢李龟年》

8、闺情宫怨诗《闺怨》《行宫》《菩萨蛮·小山重叠》《春怨》“打起黄莺儿”

下载另类的表达诗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另类的表达诗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的表达技巧

    常用的表达技巧 2.5.1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

    表达爱国的诗歌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小编整理了表达爱国的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祖国在我心中》多么想驾上飘浮的白云,游遍祖国的山......

    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1、熟悉考点及相关知识。2、掌握古典......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

    题型一:诗歌题材分类及其思想内容 一、送别诗(亲人情人之别、朋友之别以及君臣官场赠别)1、标志: 在题目中:送、别、赠、酬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杨柳、杨花、柳絮、酒、歌、船、长......

    《爱不需要表达》感恩诗歌

    《爱不需要表达》 曲阜市尼山中学七年级一班苏玉曾几何时, 年少轻狂的我们执著,任性 把父母的叮咛唠叨不以为意 把他们心田积淀的智慧经验 当做不合时宜而置之不理 当他们仍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1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楚相......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5、12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