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命有一废而无成的美文摘抄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年,在晋国的国卿智宣子想确定智瑶为继承人时,族人智果当即站出来反对说:“其实,他不如智宵。尽管,智瑤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但,他也不可做继承人。”于是,智宣子就问他为什么,智果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他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射箭驾车是长处,技艺精通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也是长处。但是,他却不仁厚。如果,他要以五项长处来凌驾别人,做出不仁不义的恶事的话,谁会与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立他为继承人的话,那么智氏宗族就一定要灭亡了。”
作为国卿的智宣子见他当众反驳自己意见,不高兴了,当即就拂袖走人,不搭理他了。智果见状,也就知趣地不再继续“纠缠”智宣子了。然而,早已从中洞晓未来的他见智宣子如此一意孤行,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太史请求提前脱离智氏家族,并另立一个辅佐的氏族,开始提前规避险境了。
智瑶在作为国卿的继承人的后备人选时仅是因为自己的一项短处——不仁厚,导致族人智果非但不支持他,反而因看到他当选继承人后的严重后果,而主动地提前脱离智氏家族,并另立个辅氏。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年轻人的成长启示是,在正是储备知识与积累经验的大好青春时光中,修德要比进行各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真正推动时代进步的人。
一废而无成,一品人修德,有德行的人必将拥有让自己满意的人生。
第二篇:为自己而做美文摘抄
人活于世,不外乎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就要做事,不做事,做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做事,是为了做人,如果为了让自己变成妖魔鬼怪,那些事就成了邪恶、丑陋的载体。周国平先生说:“做事只是灵魂的修炼和完善手段,真正目的是做人。”诚如斯言,要想一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就要做好人、做好事。而这好人、好事为谁而做?香港女作家亦舒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会说为爱我们的人而做或为我们爱的人而做。反正是为别人而做。好像一提到自己。一下子就没了风格、境界和精神含量了。不可否认,无论做什么,世上很多人都是为别人而做,别人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柱一旦倒了,他们就会随着轰然倒地。台湾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在她看来,“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反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存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自己而做就是为别人而做,为自然而做,为世界而做。也就是说,为自己而做,就是跟自己、别人、自然、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也是考验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贾*凹在散文集《天气》中写道:“我见过一些画家,只画两种画,一是商品画,一是参加美展的画,商品画很草率,不停地重复,而参加美展的又是特大的画幅,去迎合政治和潮流。”这样的画家,为名利而画而做,为迎合别人而画而做。世人很多都是这样,在生活、工作、追求中,那个自我渐行渐远……但并不是说,为自己而做就不能关注别人,相反,不但要关注别人,还要帮助别人,甚至必要时还要发扬风格,成人之美。
《世说新语》记载:一天,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有事外出,偶然与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旅店里。事先他们两个人并不相识。服子慎在旅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释《春秋传》的一些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发现他的见解与自己有很多相同之处。郑玄走近车子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给《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听您刚才的谈话,多数看法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已经完成的注释全部送给您。”《服氏注》就这样问世了。有人说,郑玄为别人而做。错!他是为自己而做——牺牲了自我,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由小我到大我的完美过渡。也就是说,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能使自己的境界得以升级。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去成全,这要区别对待,不该做的、不能做的就不要去成全。1930年,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写道:从总体上来看,这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失败的作品……茅盾没有去迎合、奉承,而是实事求是地做了一个真实的评价。其实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真实的人和事,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其他原因而表里不
一、言不由衷甚至违背做人的原则、越过起码的底线。这样的人,绝不是为了自己而做,而是地地道道地为别人而做——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慢慢失去自我,而自我是根,根没了,再繁茂的枝叶注定会枯萎。
安妮宝贝说: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这样的人是富有的。这种富有,不是有价的财富,而是无价的灵魂的高贵。而这样的高贵,只属于那些为自己而做的人们。可见,为自己而做,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修炼和完善,只有把自己变成“太阳”了,才能散发出更多的光与热,去温暖自己、别人和世界。
第三篇:向梦而飞美文摘抄
她是一个农村女孩。那年她读高三,父亲突患癌症,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供同在高三读书的哥哥上大学,她偷偷地办理了退学手续,买了张去广东东莞的火车票,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两天后,她来到东莞,成为一家台资企业——汉华光电集团的一名普通打工妹。到公司的第一天,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能永远当一名普工。
入职半年,公司组织招考,她鼓足勇气报了名。虽没能被录取,但对她来说,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随后,她在公司的每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复习巩固高中的功课。两年后,公司再次举行招聘储干考试,她再次报名参加,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当好储干,她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货仓课长发现她工作特别细心、踏实,有搞财务的潜质,就把她调入调货仓做账。
从没学过电脑的她从五笔打字开始,一个星期时间,就学会了制作表格、收发邮件,完全能够胜任事业部的财务工作。很快,她还根据公司软件升级的需要。成功制作出最新模块的操作手册。同时作为授课教师给各事业处授课。因为表现出色,两个月后,她担任了货仓课长,接着,又被调入企划部工作。
因为一心想到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学到更多知识,五年后,她毅然辞去本来已非常熟练的工作,来到深圳卓飞科技有限公司,从最苦最累的员工干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一步步做到小组长、组长,一年后获得了“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称号。
然而,多年来她经常做着同一个梦:高考考场上,因为自己没有带准考证,老师不让她进场,她哭着哀求老师,哭着哭着就醒了。没能上大学,一直是他的心结。
2010年12月,一位同事告诉她,北京大学和广东省联合搞了个让农民上北大的行动,名叫“梦圆计划北大100”。她迅速找来当天的报纸,报纸上说,北京大学联合广东团省委,在2600多万名新生代农民工中遴选100名农民工入读北京大学,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更重要的是,有三家大型国企提前给他们下了“订单”,承诺毕业后照单全收。
这一消息让她无比振奋,于是,在随后的备考日子里,她千方百计搜集成人高考的有关试题,认真梳理出考试范围,制订出具体详细的复习计划。她挤出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争分夺秒,拼命学习。因为她是公司的骨干,需要经常出差。每次出差,她也不忘带上复习资料,坐在车厢里看书,住到宾馆时练习,坚持按自己的复习提纲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2011年3月12日,她终于迎来了北京大学的统一入学考试,她以优异的笔试成绩从2041名考生中胜出,成为进入面试的考生。在随后举行面试中,她再次以出色的表现。从276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5月17日,她参加了北京大学举行的开学典礼,正式成为“北大100”的首批学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她就是安徽的姚春梅,一位深圳打工妹。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激动地说:“在知识改变命运之前,命运抢先一步隐藏了梦想。没想到,‘北大100’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梦想的心跳是那样有力。”
第四篇:有一天美文摘抄
我恨他的“有一天哲学”。
他总说:“有一天”。
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跟,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
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他说,有一天,有了两百万,我们就可以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说,有一天,等到我们退休了,我就再也不会离开你的身边。
当他说着有一天的时候,手臂围绕着身体画着大大的圆圈;圆圈外是车水马龙,圆圈里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梦。
我说,为什么那个有一天,不能是今天?如果有一天,等你站稳了脚跟,等你学完了该学的东西,等我们有了两百万,等我们退了休;但是在那一天的前一天,我失去了生命,你失去了健康,我们忘了我们的梦想,或者更糟的是,我们根本忘了我们在一起的理由和原因。
突然想起了一种生物叫做蜉蝣,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暂,所以人们老说它是朝生暮死。
蜉蝣的字典里没有“有一天”。
有点羡慕蜉蝣,它永远不用想着“有一天”,它只需要想着“今天”。
第五篇:恨有成本美文摘抄
老先生是位画家,但并未成名。天下像他这样的画家多如牛毛,但像他这样生活的人,却不多。
老先生早年划作右派,历经劫难。其中有一位工厂里的干事,经常到他那里去讨教,不料,这位干事告发他的一幅画作存在严重的问题,他被捕入狱,关了5年,在劳教农场里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死掉。
劳教期满后,回到乡下,养了五六年才得以恢复。老先生命好,盼来了平反,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后一段时间,老先生身体挺棒,还一度做到县政协的委员、副主席。
老先生在县里权高位重的时候,当年那个告发他的干事在某局任主任,对于当年的事,这位干事一直担惊受怕着。
两人别后第一次见面是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座谈会,干事也在列,而老先生是主持人。
在座谈会上,一向谈风甚健的干事,一直沉默无语,不敢抬头直视老先生。
座谈会快结束的时候,老先生温和地说:“请×局的×主任来谈谈。”
干事愕然,但老先生却笑容满面,鼓励有加。干事便放下心来,侃侃而谈。
干事谈罢,老先生连声称好。此起事件,在圈子里被传为不计前嫌的美谈。
老先生说,恨一个人,肯定投入愤怒、痛苦、时间、精力……。这么巨大的成本我是支付不出的,因为我付不出,所以我放弃。
这是一种超然脱世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
憎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出现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结果让人遍体鳞伤。其实,对待憎恨,我们是不是可以算一笔成本和收益账?成本巨大,耗费空前的愤怒,只会伤害自己,那何不放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