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调》的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2: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三调》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三调》的读后感》。

第一篇:《历史三调》的读后感

《历史三调》这本书,虽然其主题是义和团运动,副标题就是-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周祯伟:柯文《历史三调》读后感。在读完全书之后发现,这本书讲的就是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历史,用这三个维度来理解。柯文在书中所提到的作为事件的历史指的就是历史学家研究所得到的历史。作为经历的历史指的就是历史事件直接参与者的历史。作为神话的历史指的就是被政治、感情等利用而为现实服务的历史。

作为事件的历史是指历史学家研究所得到的历史,历史学家的工作顾名思义是解释和理解历史,但是历史学家的解释和理解是有要求的。“历史学家最重视的是根据知识层面的确当性而非感觉层面的确当性来勾勒历史画卷。…但是作为历史学家,我们在理解和解释历史时,必须有意识地遵奉(在实践中从未完全实现过)社会公认的关于确当性和真实性的强制性标准。”[1]其实这就是章学诚所指出的史德的观念即著书者的心术,这是历史学家的一个职业标志。同时“历史学家是在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从事研究工作的,这是历史学家的另外一个职业标志。”[2]于是柯文就提醒历史学家,必须十分小心,“(知道结果)可使历史学家赋予在此之前的历史事件一些意义,一些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并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可能为事件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所知的意义。”[3]这也就是历史学家解释的历史在一些重要方面会完全不同于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历史学家不要用后见之明来对待历史和阐述历史。

还有,柯文指出:“历史学家在重塑历史的过程中虽然比直接参与者拥有更多(和更全面)的证据,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已不为人们所知了'。”[4]因而对于历史研究中史料即证据的运用和掌握也是历史学家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王家范老师的一次讲座中,对于李伯重所认为江南在明清时期已经是前工业化或者之类的说法批评时,王老师说,我手上有很多资料,我可以拿出很多来证明李伯重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同时我也可以拿出很多的材料,而且是完完全全意见相左的史料。通过这句话,可见历史学家在叙述自己的历史时,很容易用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和史料,而对于其他的会进行一定的过滤,也可以说是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

但是是不是在如此多甚至可以说是致命性的难题和困难面前,历史学家的努力都可以被否定了呢?柯文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不要求历史学家提供他们无法提供的东西-原原本本的历史,如果我们承认历史学家能够提供的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是有价值的-至少因为它们与历史的直接创造者的理解和解释是有所不同的,那么,一切的努力都不是没有意义的。”而历史本身的不可知性或者说其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和短暂性,正是其不断吸引历史学家去研究它的魅力所在。[5]在笔者看来,如果历史的所有真相都原原本本地摆在那里,那还要历史学家干什么?历史也就只是那些死气成成的档案和文件了。

而作为经历的历史是指历史事件直接参与者的历史,可是“直接经历者在以后的岁月中会不断地复述过去发生之事,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造'他们过去的亲身经历,以便保持个人经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6]这也让我们会对经历者所留下的所谓原始史料抱有一定的警惕。比如诸多名人的日记,翁同和、胡适等等,他们或者是要回避一些在他们或者后人看来见不得人或者不可轻易见人的东西,甚至会大量删改,或者向胡适很早就认为自己的日记是会被人看的,所以在写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回避的内容。但是柯文指出:“我们虽不能按照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的理解和认知恢复过去的本来面目,但我们能谈论过去,描述过去的某些方面,以大体上接近事实的语言讲清楚历史真相与神话化的历史和故事化的历史之间的不同之处,读后感《周祯伟:柯文《历史三调》读后感》。”[7]

同时柯文指出:“参与'历史事件'的个人事先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并无清晰的预见。”[8]“而实际的历史经历使真实的历史截然不同于复述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这个特点与亲历者的动机意识有关。历史学家的目的是了解和解释历史,神话制造者则从历史中吸取能量,为现实政治或宣传目的服务,为深层次的心理基础造势。与这两种人的想法不同,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的意识包含着人的所有感情和目的。直接参与者也许会做些努力,试着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而他们很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亲历之事加以神话化。但是与主要的目的(如享乐、求生存…)比起来,这些都是次要的、辅助性的。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并在形成人们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常常其重要作用动机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这些动机常常被曲解,神话制造者尤其如此,而历史学家也不遑多让,他们也许保持着警惕,但他们总是把历史的动机意识强行地导入多少有点合理性的阐释体系-'发生于其后必是其结果'的分析模式。”所以对于经历的历史也要抱有一种警惕。

神话的历史是指被政治、感情等利用而为现实服务的历史。首先神话一词是指“人为虚构”或“不真实”的事情。但是在文中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远非如此,作为历史而言,作为历史学家而言,是在于追求历史的真相,可是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柯文提到“关于某件往事的明确结论一旦深深印进人们的脑海里(和心中),人们就会相信自己认可的真相,即使这一真相与过去真正发生的事情完全不同。至少这样的结论与人们'相信'的真相是相符的,因而准能在人们的历史观念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9]就像本书中的例子义和团运动,由于人们在长期的宣传和教育之后,对于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的这样一种结论被我们当作真相而记在心中,而忘记了其是否与过去的发生的真相相符。在这个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已经被神话化继而被我们接受了。这就是作为神话的存在了。

可是神话是如何来的呢?其实一言以蔽之,神话的历史就是人们以自己需要而对于历史进行不同的解释和神化。举例说明,书中第七章开始就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对于义和团神话的构建进行分析。神话的历史,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鲁迅对于义和团的神话化,即不以义和团为历史的陈迹,而是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幽灵。将之视为中国大众普遍的落后性,新文化中的干将们试图革新中国的文化,因而其对于旧的、落后的事物必须进行反对。因而义和团被作为落后、盲目排外的象征而遭受批斗。他们为了革新的需要而找到义和团作为落后象征的靶子,供其攻击。

而且当过去被当作神话的时候,其内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等到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反对的帝国主义的斗争开始如火如荼的开展了,由于反帝的需要,义和团又被美化了。这一时期由文化层面上的对于义和团的神话转为以政治目的,带政治色彩的神话。

在第三个阶段,在文革中义和团再次被神话化,其被政治利用的痕迹更为明显。最初作为打倒对于《清宫秘史》中的政治倾向进行分析界定来找到可以打倒刘的证据(刘曾赞许过该剧)。还有江青为了抬高自己,打击以前的竞争对手,而对于红灯照大加发挥。种种均是赤裸裸的一政治为目的的对历史的利用。从这些神话化的过程可见,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对义和团进行神话化,主要取决于当时中国的社会潮流。

小结

对于这三个维度进行理解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柯文笔下所展现的三种不同的历史,它们都是确实存在,这也就是罗生门在历史中的反映。既然凡是存在都有其合乎道理的一面,但是作为历史工作者来说,神话的历史似乎是要断然否定的,但是历史学者的无意“神话”有该怎么办呢?我有时候很迷惑,因为从结果来看,有意造伪和无意造伪是一样的,都不能原谅,但是经验告诉我,历史原原本本的真相是找不到的。我的导师路老师老是说,史学家应该抱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的理想,加上史家本身的操守,凭着良心做事了。

第二篇:《历史三调》读书笔记

《历史三调》读书报告

《历史三调》的读书报告是我大学第一学期里唯一的文科作业,读完此书时,概括来我得到了对“义和团”运动的大致了解和对“历史”本身的所思所想以及几点对学习历史的启示,收获不小。

关于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在读此书之前,我和很多同学一样知之甚少。什么是义和团?它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它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回顾?......简要概括,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封建阶级的统治下,下层劳苦人民的生活质量连年下降,导致群众自发的组建自卫组织,其后来的发展又历史性的遇到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由于当时人们的无知,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无知的”拳民“们甚至残忍杀害了无数信教的中国同胞。如果说这种极端情绪只是在民间的话,那还不至于惹出什么大麻烦。不过很不幸的,这股力量卷入了一场更加巨大的政治斗争之中并被迅速催生成更为可怕的政治运动。义和团的极端行为引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打压。这场运动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告终,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每人为义和团陪一两银子,同时俄国还趁机占领了东北。

我认为“义和团”运动本身有一定的必然性,它发生在一个特殊时期,西方文明和古老的东方文明交汇的时期。也许出乎其参与者意料的,它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又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义和团“运动仍被冠以“反帝爱国运动”的美名,只是这样的美名未免太过牵强。他们真的在“反帝“吗?他们分明是在非黑即白的“排外“,他们真的”爱国“吗?光是被他们杀害的同胞数目就远在洋人之上,还”顺带“让中国又多一次耻辱。这让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们曲解了这段历史,失去了从义和团运动中反思的机会。

关于历史

柯文教授的这本专著不同于大部分的历史专著,他在向我们揭开义和团的面纱之前煞费苦心的撰写了一些文字,其中辩证的向读者说明了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有着比表面上更复杂,细腻的关系。这些文字对我来说比这本书的主题“义和团”更有意义,它让我认识到,同一段历史,用不同的眼光去回顾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历史事件的真相被淹没在错综复杂、含混不清的实际经历和被神话化的各种碎片中。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客观、有条理地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但是经历和神话包含着人类的情感,对历史学家而言它们是很强的干扰和很重要的影响。人类的历史不可能离开人类的情感和而独立存在,我想,没必要把历史的真相和实际经历,后世的神话化剥离开,因为正是后者的存在才能让现在的我们从中反思,总结,不犯相同的错误。

解读历史,柯文和他的《历史三调》为我们展示了的另一种方式。

第三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读后感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读后感

近期刚读了柯文的《历史三调》一书,柯文写作《历史三调》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陪衬”,但他也希望该书“能够引起那

些关注义和团运动本身及中国人在20世纪纪念该运动的方式的中国专家的兴趣。”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该书归为关于历史书写的理论著作,至于对义和团历史的探究只不过是作者为了解说的方便而选取的一个例证。

柯文认为,“历史学家重塑历史的工作与另外两条„认知‟历史的路径——经历和神话——是格格不入的。对普通人而言,这两条路径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因此,柯文在《历史三调》中对义和团运动这段历史的书写分作三部分,即事件、经历和神话。

一、事件

在这一部分里,柯文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来书写义和团运动。作为历史学家,柯文对作为事件的义和团的叙述相对于经历和神话两部分来说所用笔墨是最少的。可见他的重点也不在此,他并非要向人们展示义和团运动的整个历史过程。因此他只是简略地叙述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高速发展阶段、经历的国际化。其中所用资料亦多是来自他人的研究性著作或是大陆方面出版的有关义和团的文献,并无特别之处。作为三调的这一调估计作者本人也不企望它能奏出精彩华章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分析义和团高速发展的原因时提出1898年冬季以来殃及华北地区的干旱是促成的原因之一,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他指出饥荒和饥荒造成的恐慌情绪使人们易于相信某些人对现实问题的宗教解释:“不下雨是由于神发了怒,神发怒是由于基督教和其他洋物成泛滥之势”。

二、经历

这一部分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是作者重点着墨之处,也是三调中最精彩的部分。柯文在这部分里力图从事件的经历者的角度来再现他们经历之事:干旱、降身附体、法术、谣言和死亡等,书写历史参与者的经历。这与我们从前习见的历史书写方式大为不同。过去的经历者和历史学家感受过去的方式也不同。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与历史学家和神话制造者在动机意识上也不同:“历史学家的目的是了解和解释历史,神话制造者则从历史中吸取能

量,为现实的政治或宣传目的服务,为深层次的心理基础造势。与这两种人的想法不同,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的意识包含着人的所有情感和目的”,“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并在形成人们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常常起重要作用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但是不仅神话的制造者而且历史学家也可能曲解这种动机,历史学家试图从自己认为合理的阐释体系来解释。历史事件不同于个人经历,它是个人经历的综合,超越个人经历之上。

柯文喜欢从心理和感情方面来研究历史,他研究义和团中最大的部分,谈义和团成员“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情,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追求的梦想。”[20] 对“当时参与这件事的非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也很感兴趣,并且不时指出中国和外国双方共同之处,虽然这部分的分析所占的篇幅较少。”也就是尽可能进入他所描述的人们的情感世界中,力图描绘义和团拳民、中国教民、既不信教也不练拳的绝大多数普通中国百姓、中国的官绅、外国传教士、外国和中国的军人和官员等所经历的那个经验世界的特性。面对干旱,处在华北各处的传教士都表现出了担忧,他们害怕被中国人杀死。因为中国人指责干旱是传教士们造成的。义和团的许多揭帖把洋教的渗透、上天的震怒和干旱三件事联系在一起。柯文认为,面对灾难,超自然的力量是人们对此进行解释的一个普遍的文化因素。人们经常把自然灾害看做是超自然力量对人类错误行为的惩罚。他列举了《旧约全书》中上帝对他的选民偏离正路的将遭惩罚的警告:1973年,尼日利亚的穆斯林和英国16世纪90年代的基督徒认为当时的旱灾或大饥荒是安拉或上帝对人类的惩罚;1980年象牙海岸的本加人因为该地区的旱灾惩罚一对行为不检点的夫妇;19世纪的博茨瓦纳人们把干旱归因为基督教的入侵。他在这里用了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指出这种现象并非义和团独有,实际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柯文从民间宗教的角度来分析义和团的降神附体现象。他认为这一现象和中国的民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20地纪的中国,都有与此相类似的现象。他也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不是一味的纠缠于这类现象是否是真的。在他看来,个人或群体面临危机时,人们往往愿意求助于宗教手段。他也把义和团的宗教行为和台湾、新加坡等地的童乩等现象进行比较,来进一步解说此类现象所具有的普遍性。他指出

从生理角度上说,饥饿确实可以造成精神不正常。对于义和团的法术,他是从心理上分析法术给义和团成员提供了情感上的安全感。至于义和团把法术失灵的原因多数归结为客观因素,如污秽或不洁之物冲犯了法术,特别是妇女的污秽败法,他也举出更多的例证说明这种解释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关于谣言,柯文更是旁征博引来进行分析评说,指出谣言的诸多特点、作用、发生的原因等等,义和团只是他所列举的众多例证中的一个。

总之,柯文在这部分的研究中,“着重以人为中心多于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他注重研究人的感情、心理,思想,从人性的角度来考察义和团成员的思想情感以及此次事件的其他参与者的各种行为表现。他在书中分析不局限于义和团本身,很大程度上涉及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现象,如降身附体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和相似之处,非常时期造成谣言流行的共同特点,关于投毒谣言在罗马、在1832年巴黎霍乱流行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尚武好战的国家中、抗日战争中的上海的流行。这些都强调人性的共同性,某些文化现象所有具有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而非差异性,从这个角度说,“不如用人类中心取向”。

三、神话

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义和团在20世纪中国怎样不断被神话化的过程,它更像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学术思想梳理。和前两部分一样柯文首先在这一部分前面的《绪论》阐述了他关于过去被神话化的见解。他指出了神话制造者和历史学家不同。历史学家的主要目标是在尽量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准确和真实地再现过去;神话制造者却要使过去为政治、意识形态、自我修饰和情感等方面的现实需要服务。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复杂性、细微性和模糊性,而神话制造者往往以片面的观点看待历史,从历史中找出个别的一些特点、特性或模式,把它们当作历史的本质。但在实际操作上,神话和历史在叙述过去时的区别却微乎其微。历史学家探寻历史真相的活动会受到目前他们头脑中固有观念的影响,他们也可能成为无意识的神话制造者,而神话制造者在制造神话时不会把自己的作品视为神话,他们也要注

意作品的可信度。对过去神话化有各种形式:普通百姓头脑中的历史形象的神话化、对自己生平经历的修改、文艺作品中对历史的神话化。

柯文研究了义和团在20世纪中国人观念中的神话化过程:义和团运动时期当时人们所留下的文字中对义和团的贬斥,将其称为“匪”、“乱”、“邪教”;改良派人物指责义和团的迷信、盲目排外;世纪之交的革命派谴责义和团,邹容认为义和团是野蛮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理性、民主的知识分子批评义和团的迷信、非理性,把它当作中国文化的象征;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主义高涨时期把义和团当作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在“文命”中,义和团作为攻击刘少奇的武器,义和团中的红灯照又被与妇女解放联系起来;在与苏联修正主义的宣传战中,义和团又成了揭露苏联的政治工具。柯文就此对历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精辟见解:“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撰写脱离政治的历史,而在于撰写反映正确政治观的历

史。”“然而,一个人只有在具有正确政治观的情况下,才能写出反映正确政治观的历史。”总之,《历史三调》柯文所要书写的并不只是义和团的历史或中国的历史,他只是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神话,“想发现一种历史学家们跨越他们历史论题界限的方式”。对于民众参加义和团的原因,他也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如干旱使人们无事可做,义和团发展起来后人们容易形成赶风潮的心理等等)而不是简单的归为爱国,虽然爱国使义和团运动看起来更富有英雄气概。他认为“如果我们要对中国的过去有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眼光更广阔的认识,我们在探讨文化差异的同时,必须注意人类社会有许多共通的方面。这是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让我们突破西方和中国的历史学家以不同理由、不同方式为中国和中国历史设定界限的做法。”

第四篇:三调联动总结

2011三调联动工作总结

2011年我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种调解方式有机结合,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来,我市三调联动共调处矛盾纠纷128起,调处成功128起,调解结案率100%,成功100%。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绿色、幸福”的沅江,推进富民强市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现将三调联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三调联动”工作组织领导和构建“大调解”阵地。

根据省、市三调联动工作会议的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三调联动”工作列为维稳工作突出任务来抓,由市委常委、政法书记张伏初任组长和市直部门26个单位组成成员,办公室设司法局。为确保“三调联动”工作抓出实效,一是各乡镇、部门单位相就成立“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本辖区和跨部门的三调联动活动研究、部署、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以各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平台,形成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统一由中心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报结、回访的调处 机制,使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有效推进了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和群众性案件的防控,确保三调联动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明确分工,配齐配强人员,按时工作实际需要和各部门的职能,整合内部资源,发挥综合优势,联动联调,保证每起纠纷有人问、有人管、有结果。三是严格办理,规范流程,按照受理、约谈、告知权利义务、移交调解、整理归档、办结的工作流程,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坚持依法调处,切实规范“三调联动”的工作流程。

二、建立完善制度,构建“三调联动”规范的工作体系。“三调联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部门多。我们坚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围绕“五个一”构建“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即“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流动调解庭”、“一套机制”、“一条热线”。为进一步密切机关职能部门和上下对接联动工作的配合,我们通过建立情况报告、衔接联动、考评督办、管辖责任、协议书联评、警民联调、诉前调解、诉中调解、督查、回访和定期培训制度,规范了“三调联动”的办案的法律文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各单位有工作职责、工作方案,开展矛盾纠纷联动调处。目前,“三调联动”工作在我市全面开展实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即发挥各自独特作用,又有机结合。紧密配合联动调处,防控工作格局格局已形成。

三、强化调处责任,实现对接联动促进“三调联动”工作成效。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强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每月一次排查,对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的矛盾纠纷,建立一事一卷纠纷登记台帐和移送(委托)人民调解书,严格实行奖罚机制和责任追究制,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四、上下“三调联动”网络畅通。

各乡镇三调联动办与市联动办保持信息畅通,有专人值班和信息及时反馈,并且市三调联动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上报益阳市三调联动办有关文字材料信息,使三调联动开展情况能够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重视。

今年来,通过“三调联动”形成合力,使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的化解,全市呈现人民安居乐业,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使“富裕、开放、文明、绿色、幸福”的沅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沅江的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沅江市三调联动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9月30

第五篇:“三调联动”工作总结

岳阳楼街道办事处“三调联动”工作总结

自开展“三调联动”活动以来,我处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把“三调联动”与围绕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居民群众和上级领导一致好评。现将前段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工作扎实有力

街道成立了“三调联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召开了多次“三调联动”工作专题会议,领导高度重视,安排了相关的工作经费,为“三调联动”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人员忠诚履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得到居民支持和拥护,为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解决问题彻底

街道通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安全稳定大排查。专项整治大行动活动。街道工作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次深入地研究、探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心,认真听取居民意见、耐心讲解政策法规、全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一些问题和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和有效控制。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三日

下载《历史三调》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三调》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调联动”工作计划

    ××年“三调联动” 工 作 计 划××年“三调联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以人为本,重在创建,不断创新机制和特色,以加强专业调解......

    三调联动调查报告

    发挥三调联动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010年以来,我县按照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即“三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

    历史读后感

    读后感 客路中学冯腾玉这本书内容从历史的小处着眼,将之无限放大,。比如《几块石头-北宋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这“几块石头”指的是宋徽宗爱收集奇石,于是各地农民全都被强迫去......

    历史读后感

    历史论文读后感 有幸一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刚入馆口,是由邓小平先生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在准备来的时候我已经百度过它的信息,......

    历史读后感

    历史读后感 《刘少奇》 背景:解放前夕,受中央委托刘少奇到天津和开滦等地为恢复经济,尽快发展生产,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刘少奇故事》是主要从四个部分,描写了刘少奇同志在......

    历史读后感‘

    历史读后感在寒假来临之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有趣的书,叫《历史是个什么玩意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里面讲述的是有关于中国现代史的时件,还有袁老师自己对近代史的见解。 对......

    历史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读后确实感觉酣畅淋漓,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我读后的感觉,那就是“爽”。一提到历史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枯燥乏......

    “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

    …… “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辖区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充分发挥三大调解手段在建设“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