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抛体运动的教学反思教育论文
抛体(平抛)运动是高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在学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就本节内容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教学中的反思和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对比旧教材,领会新课程中的教育理念。
1、教材的分析
新教材中,把抛体运动分为连续的两节进行。前一节内容为抛体运动的规律,虽然内容仍以平抛为主,但文中提及抛体运动的概念,并且要求用研究平抛运动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斜抛运动,尝试导出斜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关系式,讨论关系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在备课中,同事们的普遍感受是,新教科书不仅要求平抛,而且还涉及到了斜抛,好像比过去难了。对此,我的理解是,其实这里不仅不要求学生背诵斜抛的结论,甚至连平抛的结论也做了淡化处理:平抛轨迹只是在一个例题中做了讨论。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解决平抛问题的方法与解决斜抛问题的方法没有区别。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是相吻合的,其中的“分析”、“用……方法”更是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2、方法与手段,注重方法教学
通过对新课改的认识,我觉得,中学物理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需要学习、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对自己未认识的事物进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实验探究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推导上。
由于栖霞一中“班班通”工程的开通,所以多媒体教学课程得以真正实施。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投影仪、录音视频、动画FLASH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抛体运动,在让学生讨论的前提下,我帮他们总结了两个探究方向:
①竖直方向的分运动;
②水平方向的分运动。
让学生提出猜想,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课外的学习中去。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
1、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在学生提出猜想、进行试验验证时,可给学生介绍平抛竖落仪的构造,让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总结出了如何实验:一球做平抛运动,一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观察是否同时落地(在这里,引导学生如何确定两球同时落地,听是否只有一次较大的响声)。实验结束,进一步引导:该实验只能说明全过程二球所用时间相同,不能说明二球在任何时刻都在同一高度。怎么办呢?这时,可以采用频闪照相的方法,将频闪照片(1/30秒)投影到银幕上,让同学们研究竖直方向二球的位置。每隔1/30秒二球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相同,得出结论:平抛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转变授课方式,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新课改的培训,我感受体会颇深: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教授者,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最后才是解惑者。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大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自主确定教学的方式,可以适当筛选或补充活动的内容,可以引用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等等方式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新教材给予了教师全新的体验,在教学方式上则表现为,变老师主讲为学生讨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设计探究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方案时,我事先预想了几个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案。实际上课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方案新颖。如8班的马永、盛杰等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将平抛实验器改装,加一轨道,使一个小球以平抛的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平抛运动的小球能击中匀速运动的小球,则说明平抛运动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可以将平抛运动从竖直方向投影,研究投影的运动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真正做到了“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物理课程情境
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总是要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物理形象,特别是动态的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和推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大量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搬进教室,学生只能根据教材描述,或教师的语言叙述,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形象。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从网络寻找合适的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情境。比如在讲解本节新课时,我选用了一段视频资料——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动态的视频展示,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抛体运动的概念。
适当的教学反思,可以对我们所进行的教学工作进行更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价,最终促成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篇:抛体运动教学设计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曲线运动》这一章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如何描述曲线运动,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对不同的机械运动是普遍适用的;并体会到研究不同的运动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将知识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迁移和灵活应用。
《抛体运动的规律》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抛体运动的规律》作为《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巩固、深化、应用,是曲线运动的最典型实例,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在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比如:用功能观点解决问题,特别是带电粒子的类平抛运动,都用到本节知识。本节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教学中属于较高层次要求,要求理解掌握两个分运动及规律并熟练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5.会确定平抛运动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课件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
2、在理解抛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再次体会学以致用,结合身边的例子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
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请你来当飞行员--------《飞机炸船》小游戏 请几位同学上来当飞行员炸轮船,学生练习投弹炸船时发现很难击中轮船,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兴趣高涨,很想解决这个问题。要想投得很准,弹无虚发,必须算出飞机离目标的水平距离,怎么算?飞机投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因此,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对抛体运动进行研究。
二、新课教学 1.生活中抛出物体的运动
观察实心球从与竖直方向不同角度抛出 问题:实心球做什么运动?
曲线运动。
问题:实心球受到哪些力作用?
重力和空气阻力。
物理学研究问题总是先简单后复杂,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对于空中运动的实心球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我们忽略不计。
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实心球的运动相似? 感知目标----学生举例
2.抛体运动
(1)、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2)、物体具有水平初速度并只受到重力作用的这种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讨论:演示水平飞出纸飞机运动,分析纸飞机是平抛运动吗?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加深抛体运动概念理解。
利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平抛运动
(1)、激疑:对于平抛这样的曲线运动我们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 启发引导----猜想假设
(2)、引导:“化曲为直”的思想、运动的分解的方法。
我们总是根据已知去推知未知,而到今天为止我们学过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能不能把平抛运动简化为前面所学过的运动来处理呢?(3)、启发:学生猜想分解到什么方向比较容易处理,在各个方向上分别做什么运动? 学生讨论分析: 水平方向:受力情况__________ 初速度_____________ 竖直方向:受力情况__________ 初速度_____________平抛运动的分解猜想: 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利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做平抛运动小球分别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小球的比较,通过同学们的研究讨论,可知小球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前进的距离是相等的,得到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同时落入凹槽,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由于实物演示只有前排同学看得清楚,接下来动画模拟刚才实验,再一次从 2 感官上刺激学生,确实认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抛体的位置 引导同学推导规律: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方向向下为y轴正方向.
竖直方向:位移公式_ x=vot, 水平方向:位移公式_ y=ts 时物体的位置(x,y)
4、抛体的轨迹
(1)演示实验:用玩具水枪演示平抛运动轨迹
(2)显然,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是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性质即x、y两个自变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讨论以速度v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方程。
(3)结论: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是一条_______________。
5、抛体的速度(以平抛运动为例)
12gt 2平抛速度 水平分速度vx竖直分速度vyv0 gt
t秒末的合速度vtvxvyvyvx
vt的方向tan
位移: x=vot y=
yg12t gt 合位移大小:s=x2y2, 方向:tanα=x2vo2三、练习巩固
1.一物体从O点以初速度v0=10m/s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2s 后运动到A点.。请确定 ts 时物体的位移。
2.一个质点以10m/s的初速度从5m的高度水平抛出。(1)经多长时间落地?
3(2)落地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3)落地速度与地面的夹角是多少?
四、根据以上学习知识一下,怎样才能每次击中轮船?如果轮船在运动,又该怎样呢?
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规律计算,如何才能百发百中。
五、归纳总结与布置作业 1.抛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3.完成课后练习与同步作业。4.思考:
如果物体抛出时的速度v0不沿水平方向,而是斜向上与水平成一定的夹角θ请同学们:(1)按照上面分析过程中的方法体会斜抛物体的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性质(2)结合数学知识尝试判断轨迹方程的性质。
板书设计:
抛体运动的规律的规律
1.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 2.抛体位置
x=vot, y=3.抛体的轨迹
一条抛物线
4.抛体的速度(以平抛运动为例)
12gt 2平抛速度 水平分速度vx竖直分速度vyv0 gt
t秒末的合速度vtvxvyvyvx
vt的方向tan
位移: x=vot y=
yg12t gt 合位移大小:s=x2y2, 方向:tanα=x2vo2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
2.做好演示实验,特别是指导学生做好对演示试验的分析,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十分重要,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便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明确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比实验和动画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明确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这是本节的重点。
4.本节课内容看上去不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很难理解,花去大量时间,导致做练习时间不够,缺乏思考时间。以我校学生基础,按照新教材要求很难完成任务。
三溪中学
熊连波
第三篇:教育 反思论文
对“教育反思”科研范式的点滴认识
摘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教育反思的特点 教育反思的价值 教育反思的研究 正文
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建立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研究水平的高低又主要决定于研究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水平。因此,学习掌握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研究者的素质与研究水平,正确深入地认识中小学教育规律,发展完善中小学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小学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改进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教育反思是极为重要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之一。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一反思的特点
教育反思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 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教育反思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统一,是真情体验和真情感悟的有机统一。这两个“统一”正是教育灵感和教育创新的先导,所以教育反思能实实在在地促进我们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反思主体自觉性对以往教育活动的反思,或者是从失误中寻找经验。
二教育反思的独特价值
1.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既是一种学校本位的研修途径,更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研究,其研究内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继而将之重新付诸行动。与其他科研方式相比,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正因为这一特点,教育反思可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可以在教师群体中广泛推广。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由于教育反思的对象是教师亲历亲为的事件,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进行一种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研究,因而不会出现以往教育研究中教师“失语”或“模仿”的现象;教师有自己能捕捉到的真实的教育科研课题,不会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某些硬性指标而不得不为之的现象。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亲身教 育教学实践中捕捉灵感,以某一堂课、某一单元的教学或教育中某一偶发事件,甚至以自己与学生的某一次对话作为教育反思对象,也可以以学生一个学期、数年的成长史或以教师本人的成长历程为研究对象,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这些外显行为本身以及行为背后的观念或价值,从而促进教师本人快速成长。2.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教育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所追求的是对教师行动意义的探索,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在进行教育反思时,教师并不是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做的是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反思把行动与研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出行动研究的“通过教育”研究教育的特性。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
三、教育反思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科研范式 l.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2.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3.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沧州师院 何兰芝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
第四篇:对孩子教育论文
对于孩子教育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10化本3班向梦丽2010364341
很多人认为,习惯的力量对人是有益的,定势思维对人是有害的,而习惯的力量和定势思维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想赢的胜利赢得生存博弈,你就需要既运用习惯的力量,又要逃出思想行为依赖的束缚!对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孩子现在大多是一个年轻家庭的核心,而关于孩子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觉得不只是因为自己将来要从事过教育工作,或者有些朋友已成为学生家长才这样谈论这一话题。根据自己的成长还有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对于孩子的教育个人认为家长们大多应该尽量多的抽出时间和精力关注、照顾、教育一下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可能的条件下希望每个家庭里有位全职太太!
看着妹妹的成长(我与妹妹相差8岁)我觉得小学生的任性差,常常伴随时间推移,将先前自己认可的事情或者规则忘记,这不免会延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妹妹个性还算比较稳重,喜欢独立思考,爱动脑、动手设计小制作,刚上一年级时,一些事情做的不够好,常常将一些该记的东西忘掉,将老师安排的作业或任务简单化。或许这也是六、七岁孩子,常有的现象。我思考着爸妈的教育方式,或者他们对待妹妹的态度。我有时认为爸妈做的确实不够好,特别的不够耐心。本应该照顾好妹妹,可是妈妈的时间不那么方便,因此做起事情来,时常虎头蛇尾,浅尝辄止。现在想想这些不良现象影响到妹妹开朗、活泼性格的形成,也影响到妹妹大胆泼辣个性的养成。对此我在想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这样想有时归咎于爸妈脾性直板,方法上缺少变通,结果才造成事与愿违,可想起来这也很牵强。所以,我觉得家长要常要求自己,要做到尽量多同孩子交往多点时间或空间陪在孩子身边,多同孩子对知识进行复习、预习。这样的话,孩子对一些习惯看法会有所改变,对一些问题也有更深的认识。
关于孩子教育是个社会永恒的谈论主题。我想,孩子虽然已经上学了,家长的责任不是比幼儿园小,而是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增加家庭的父母爱。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就,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孩子的成长不会有重复,离去的光阴不会重复。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进步不大,成绩不好,厉声斥责时,先看看自己付出的有多少,看看自己的表现怎样?我们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尽量多的同孩子相处、交流,少些批评、贬低,同孩子一同成长。
之前读《林语堂散文集》其中有一篇“论读书”,其文所说之论题,个人觉得读书,与其说读书,不如说教育,大家都不难发现,中国的传统教育始终没脱离封建时期的桎梏,从洋务运动时期起,中国教育的大门才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兴办洋务学堂,增加学科的种类种种,大部分都是照搬照用,可以说这也是那个时期的运动特点,教育界的前辈们在不断的考察、接洽、融合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的开放式教育,效果也是明显显著的。我不能也不会一句话泯灭掉众多前辈的努力与心血,用唯物主义来看待事物,是我现在的一贯习惯,客观的看中国教育,就是还不成熟,而且还有越走越远的趋势,作为大学生的我,深感中国目前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影响甚至危害,仅想以此文唤起大家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林语堂老师关于书中曾写到“记问之读”,所谓记问之读,正如表面的意思,为了问而读的书,老师的问题,一字不漏的从书中背起,或许可以得到一百分,但是,理解了多少,真正从这问题中懂得了多少,我又或是你、大家所有人,谁敢说百分百理解了,谁?谁敢?我不敢说。中国的应试教育,造就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考前突击,把应试二字诠释的彻彻底底,只为了考试而读书,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古人曾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读书是多么让人一件赏心悦目的一件事,但应试却把这给改变了,我想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中国教育偏离的轨道慢慢改正,给以后的人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慢慢的脱离出这个桎梏,走的更远。而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教育我认为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好的家庭教育终将影响一个孩子的思想,行为,价值观,世界观!这也是我的标题对于孩子教育我们到底该怎么做?真的很想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未来的我可以作位全职太太!
要给孩子们做下面的事,(参考过自己看过的孩子教育书籍然后加于自己看法及整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2.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3.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4.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但也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5.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6.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7.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8.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0.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1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12.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13.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14.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让孩子做想做的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5.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6.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摸摸他的头,让他知道你的爱!随时关注他的进步,并也让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进
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7.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对于他的生活: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2.经常和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3.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4.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也常笑!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5.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6.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7.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8.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9.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10.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对于他的学习: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4.教他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5.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孩子会慢慢大了,父母会慢慢老了。想想现在,再想想过去。我的童年可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少,从事家务劳动的过多,父母为了生活忙于自己的事情,我们的学前、学初接受家庭教育少。但我们不能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现在孩子的教育,至少我们不能有那样的想法,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你是父母一天那么教育就永远伴随着!教育永远是个徐徐渐进的过程,需要每个家长的坚持与付出才会真真的达到效果!所以我觉得天下的父母你们辛苦了!并不是希望孩子将来一定的成就一个什么大家,只是希望每个孩子有个美好的明天,自己将来不要留有遗憾。所以,谈起孩子,更多的还是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人父母者多做些实在的工作,多付出些实际的行动,让家庭充满爱,充满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教学反思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魏玉平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731799 摘要: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
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运用我校提出的241生态教学课,再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
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学科的老师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