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的优秀教案
文本细读: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这篇课文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在南极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语言亲切自然。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首尾两段互相呼应,形成对照。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了解“极昼、毛骨悚然、苔藓、残骸”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学习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你们想去南极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地了解南极。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或联系句子理解有关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阅读提示:
⑴课文讲了关于南极的哪些内容呢?
⑵读了这封来信,“南极”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别人一起分享?
⑴南极是独特的,它“一年分两季,即极夜的冬季和极昼的夏季……虽然没有太阳,午夜的天也是朦朦胧胧的。”
⑵南极是恐怖的,“这里经常刮风……听了让人毛骨悚然。”
⑶南极是一片孤寂的大地,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但也有几分生机、几分色彩,“在这里,常见的植物有两种……给这孤寂的大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也为这银白世界平添了几分色彩。”
⑷南极吸引着一些国家的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长城站所在的费尔德斯半岛……专业人员还进行学术或业务交流。”
⑸南极环境恶劣、荒凉,在这里的生活寂寞、单调,但来这里的工作人员繁忙的工作着、思考着,“说实话……也许每片碎木的背后,都记录着一个探险者的故事。”
四、学习书信的写法。
一是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书信一般由六部分组成:
(1)称呼(2)问候语(3)正文(4)祝愿的语言(5)署名(6)写信日期
二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题一个一个写清楚,语言要写得自然、明白。
五、作业。
假如你是齐澎涛的朋友,请你给他写封回信吧,可以询问其他一些关于南极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或生活。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南极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南极的气候、地理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提示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谈各自的不同的感受,并按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
第二篇:群众来信如何寄进中南海
群众来信如何寄进中南海
2013年07月19日09:35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五四”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在过去几年,习近平不止一次通过回信的方式与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互动,收到回信的有农民工子弟、地震灾区的小学生,还有身患疾病的乡镇党委书记„„
群众来信是怎么送到国家领导人手里的?中南海里的信,又是怎么寄出来的呢?
与中国政治最核心地带中南海仅一墙之隔,一个灰白色调装饰的邮局安静地伫立在府右街乙27号。
府右街上,行人们的视线很容易被中南海门口的警卫岗楼和站岗式武警所吸引,极少有人注意这家距离中南海西门不足百米的邮局。充满古旧味的办公室,营业厅墙上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标准照,宫廷样式的照明灯让这家邮局与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风格迥异。
从简单的送信送报到储蓄汇款,从只为中央领导服务到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如今的中南海邮政局看上去已经和其他普通邮局没有太多差别了。但是众多寄往中南海的信件都汇集到这里,作为沟通普通百姓与中央领导的一个驿站,中南海邮局仍然在书写着传奇。
“中央收发室”走下神坛
“中央领导的信函只能通过这里投递。”中南海邮政支局党支部书记王磊强调他所服务邮局的特殊性:“中南海支局仍然是为中南海提供投递服务的唯一单位。”除此之外,邮局也为中南海内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中南海内部警卫员每年换岗离开时,这家邮局被指派协助打包、运输行李。
据王磊介绍,自1997年面向公众开放后,中南海邮政局一半的业务量都来自社会公众服务。
开放的过程并不容易。
上世纪60年代,出于安全考虑,中南海内的一些机构和住户开始往外迁。小卖部、银行,甚至国务院的一些部门都逐步迁出红墙。邮局迁出的问题,被提上了讨论议程。时任中南海邮局负责人的李振才感觉到,随着中南海机关变少,邮局的业务将会大量减少,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他主动提了一个方案:如果组织需要,邮政局也搬出中南海。
谈到离开红墙,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露出眷恋的神色。他在中南海工作生活的那11年,是他人生中最开心、最自豪的时期。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南海邮局搬出红墙,不再归北京市邮政局直管,而由北京市邮政局西区邮局接管。作为老员工,尚元清对迁址没有特别的感觉——“邮局依然不挂牌,不对外营业,不和附近居民打交道,职员们吃饭、洗澡、参加文体活动,都在中南海里面进行„„服务业务也照旧专为中央服务。上级指示:只是办公地点变,其他的关系都不变。”
中南海邮局只服务中央党政机关的状态止于1997年。那年,北京西区邮局决定,将这家特殊邮局的服务对象从中南海里扩展到普通公众。经过全面装修后,邮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复了古色古香的样貌,“中南海邮政支局”的铭牌总算被挂了出来。在府右街关门闭户近30年的中南海邮局突然一跃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邮政局门口的这块铭牌很有意义。”王磊说,这是中南海邮局第一次明确地告诉外界,自己姓甚名谁,“首长和群众都是我们的顾客”。为此,邮局工作人员的人数一下多了一倍。邮递员上岗前要经严格政审
“三四点起床、摸黑赶去20公里外的人民日报社取报纸,然后再到冶河邮电局交接邮件,十点钟前后返回邮局。”中南海邮局的元老级交通员付江海回忆,他的“公车”——一辆自行车,每天都堆满了报纸和信件。单是《人民日报》就有200份,未经折叠就被分为四卷卷起,整个报卷有半米多长。老乡见到他常打趣:“嗬,比小驴子驮的还多呢。”
讲中南海邮局的历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时专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的邮政局叫“山河邮局”。一般而言,邮戳都是地名,但当时晋察冀边区历史上并没有叫“山河”的地方。之所以用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保密,山河邮局分别取的是平山的“山”,和流经平山县的滹沱河的“河”。
1950年,党中央机关进京,这家邮政局一路跟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来到香山临时驻地,而后搬入了中南海,成了中国最神秘的邮政局。
李振才在那儿工作了11年,他记得邮政局入驻中南海后被设置在西营业处,距离西花厅不足百米。“在这个邮局工作的员工都是邮政系统的业务骨干,每位邮递员上岗前都必须经历严格政审和保密培训。”
邮局自1959年2月开始在中南海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属于中南海的内设局。从各地寄给党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件、邮包和报纸杂志最终都会被发送到这里,盖上“中南海”的落地邮戳,才能被投递到各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家庭邮箱。
邮局的老人们回忆,在红墙内办公时见到中央领导是常有的事。老员工尚元清记得,当时周恩来住的西花厅就在邮局办公室附近,他和邓颖超时常来邮局和李振才等人聊天。
当然,中南海邮政局也有自己的“家规”。尚元清回忆,第一“规”是,在中南海里骑自行车投递时,看见首长必须下车,在路上看见首长散步或开会回来,不要主动和首长讲话。“看见毛主席要避让”。
李振才说:“当时普通邮局每天递送3次,邮递员都必须身着邮政系统定制的统一制服。但中南海里的邮局,按照首长们的工作作息,每日早晨八点、下午三点投递两次,邮递员不用穿制服,大家都喜欢穿与中南海工作人员风格一致的军大衣上班。”
让李振才自豪的还有,投递员拥有中南海最高级别的通行证,哪里都能去,通行范围比很多领导人都要大。
中南海里的邮件谁来转
如果你贴上80分邮票,写上“中南海”里领导人的名字,信首先会到达中南海邮局。在中南海邮局后边那所小四合院里,几株石榴树、海棠树生机勃勃,工作人员则时常围着一大摞码放整齐的邮件忙活。这些都是中南海里的邮件。行政和警卫人员有时会自己到前台交寄一些零星的信件。大宗邮件都是由邮政专车定期到中南海里去拉,并于当天全部发出。对于一些小批量的重要邮件,会通过专门的渠道和最高规格的服务,来确保万无一失。
中南海邮政支局支部书记王磊解释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邮政局首先会按照来信者身份是机构还是个人粗略对邮件进行分拣。机构公函一般直接投递给相应对口单位,而个人来信则根据收信人身份区分送至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的两个信访室登记处理。”这两个信访室于2000年升级为国家信访局。
在国家信访局办公大楼的四楼,有间“信件分拣室”,十几平方米的屋内,放着几麻袋已经消过毒的信件。分拣员从麻袋中拿起一摞信件,在桌子上顺几下,放到拆信机上,拆封后再放到各省的信件格子里,几位年轻的分拣员一干就是一上午。这些经过初次分拣的信件再汇集到另一间办公室,按照涉法涉诉、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劳动社保、组织人事等几个方面,再次进行分类调度。分好后,其他业务处就可以将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件取走,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及时处理。
最终,一些信件可能到达相关领导的秘书处,再递给中央领导。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管的《秘书工作》杂志记载,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田家英会筛选出重要的群众来信,供毛泽东批阅,其余由他代为回复。但即便是毛泽东自己手写的回信,田家英也会重新誊抄一遍再发出,把原稿留下。“人民包裹”包罗万象
作为庙堂与江湖的连接点,中南海邮局的工作对写信者而言意义重大。尚元清说起一封1959年6月的人民来信。当时,这封署名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王刚”的信件同众多群众来信一起被投送到了中南海信访处。
几十年后,已是著名演员、主持人的王刚说出了这封来信故事的后半部分。当年作为小学调皮捣蛋的坏典型,王刚被周围的同学孤立了。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并随信附上了两张自己画的水彩画。
十几天后,王刚突然被叫到校长办公室。他拿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标准照和回信。
回忆这段奇特的经历,王刚说:“忽然,我在人们眼中的印象一下子变了,各种赞扬声不绝于耳,然后我成了一个好班长、一个两道杠的少先队中队长„„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一封写着“中共中央大胡子首长收”的来信也让李振才印象深刻。虽然周恩来总理在民间被称为“大胡子”,但分拣时,这封信是否应该交给国务院工作人员仍使他非常纠结。
“本着最大程度传达民意的想法,我递送了这封‘怪信’。”李振才说,几天后,有人告诉他,那封“大胡子”来信帮助周恩来找回了长征途中失散几十年的老友。
上世纪60年代,很多群众喜欢写信向党中央报喜。“分拣来信时,发现大家都喜欢用红色信封,一看就是报喜信,那时每次分拣来信都是满眼红彤彤的一片。”
除了寄给领导人或国家机关反映问题、报喜的信函外,很多群众还会向中南海邮寄各种包裹。李振才工作的11年间见过各式各样的“人民包裹”,从芒果、猕猴桃等时令水果,到群众自己制作或者精心挑选的衣物、书籍,包罗万象。
这些信件、邮包,经过粗略分拣后,机构公函会投递到相应对口单位,个人信件则送到信访局。“只要有收件人写明寄给领导人,我们也都会投递给信访部门。”(综合自:《中国青年报》、《看天下》、北大官网)
《人民日报》、
第三篇:一封神秘的来信
一封神秘的来信
2014年2月,本公司接到了一份极其隐秘的信件,信封上面没有标注姓名,也没有标注地址,只是清晰的写了两个大字感谢。大家对这封莫名其妙的信件特别关注。这封信件没有邮票,显然不是递送的,那它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解开神秘的面纱,去寻求真正的寄信人。
发现信件的第二天,天普教育旗下103网校记者来到了相关快递公司询问信件的由来,但都已失望而告终。就在记者回单位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位戴着墨镜的黑衣人,上身穿着皮夹克,显然是一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士。这引起了记者的怀疑,难道这份奇怪的信件是他送来的?那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什么都没写,只有信封上感谢二字?当记者接近这位男士时,男士落荒而逃,显然不想让大家看清他的长相。记者明白真正来送信的一定是这位黑衣人,那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为什么还要再次来到这里呢?迟迟没有线索,记者们都为之好奇。
发现信件的第三天,当大家都来上班的时候,突然在前台又发现了一样的信件,依然只有感谢二字没有其他具体的内容。由于单位人员较多,学员们也会经常光顾,所以并没有在意是谁放到这的,那为什么同样的信件会出现第二次呢?并且早上依然发现了这位只有背影的黑衣人,记者将这位黑衣人的形态向同事说明了,结果发现这位黑衣人可能是曾经在这学习的学员,那为什么不肯露面呢?
发现信件的第四天,黑衣人就在相送第三封信的时候,被记者逮了个正着。记者发现自己家门钥匙忘记带了回去取的时候与黑衣人相撞。当记者发现时才知道,黑衣人真的是本机构的学员,只是他的半边脸曾被烫伤过,所以不肯露面。他寄信的目的想感谢天普教育的帮助,在去年二级建造师的考试中,他取得了建造师证,现在的他已经是某工程的经理了,但是不知该说些什么,并且身体有缺陷,所以不肯露面。他向记者说:“由于身体有缺陷,所以一般人看到我都会敬而远之,但是天普教育并没有对我产生歧视,最后当我走不下去的时候,还主动帮助我战胜自己,真的挺感谢的。”
一封神秘的来信道出了他的心声,虽然没有内容,但是他的心已经感动了大家,希望以后的他能够越走越好,工作越来越辉煌。
第四篇:一封寄不出去的感谢信…
X X X :
感谢你,让我带着对你的恨,对五中的爱,对朋友的想,对弟弟的思,一封寄不出去的感谢信…。离开了那个我爱的地方(五中)!去了那个我并不乐意去的学校-----万发!可就是那个让我讨厌的地方,让我遇上了本在我生命中不可能出现的人;发现了本在我们身上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真的很感谢,当初不是因为你,我不可能犯下那个让众人唾骂的错误,我不可能离开我爱的地方,离开我爱的一切!同样,也遇不上他了!开始真的恨你,你让我在那年的那天丢了所有,我么办法不恨你,你都不知道我在那个鬼地方是怎么呆下去的,都拜你所赐!可是,我很庆幸,老天么丢弃我!离开那学校两年了,老天就在今天的某天跟我说在那个学校有个男孩在等你!我突然发现那所学校其实也很可爱!我们么错过…虽然连见面都相当于登天,可是我么后悔过!
现在我已经不恨你了,不是你,我犯不了错;不是你,我不可能去那个也是可爱的地方;不是你,我姐不可能找朱老师,我也不可能进了朱老师班;不是你,我们还真的遇不到,感谢信《一封寄不出去的感谢信…》。上帝是可爱的,总喜欢玩人,总在失落后再给你点惊喜!
如今的我已经大了,不再是当年的那个笨女孩了,不再笨到连真假分不清,被人玩的团团转!我很高兴认识你还犯了那个错,不是那个可笑的错,我不知道世界的黑暗;不是那个可笑的错,可能到现在我还愣愣的相信每一个人;不是那个可笑的错,我现在也不会变得有心眼!
我们是幸福的,我保证不了以后,但其码现在我知道他是真的!这辈子有他,有朋友就够了!别的都是奢侈。
我也只能在这里表达我的谢意,我是真诚的感谢你!这封感谢信就到这里吧!我还要工作!祝你好运!
10.06.29
李荣荣
第五篇: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您最近过的好吗?
有一次,我早早地就起床了,那时天还没有亮,所以我没有先叫婆婆起床做早饭。我悄悄地走到客厅,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打开了灯,才有一点生气。我又轻轻地走到挂历旁边——我怕吵醒了我妈妈。我用手在挂历上比划比划,心里大吃一惊:今天竟然是三,八节,而我还没有给妈妈准备节日礼物!我打了一个冷颤。
出门后我忐忑不安,最后我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我去同学家玩时,把礼物藏在书包里。说干就干,我立即拉了一位同学,就在她抱怨时,我问:“我可以去你家玩吗?”如果她同意,那我的阴谋诡计就得逞了。他焕然一新:“当然可以。”我心里暗暗比Yes,大功告成。
放学了,我奔进商店买了几张卡纸和一卷胶带,就和同学勾肩搭背地去她家了
我拿起一张卡纸,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终于想好了送什么礼物——百合花,因为妈妈喜欢百合花,而且百合花很有心意。我手脚麻利地干起来,但是不久我就发现了问题:我不能做出精致的图案,这时同学出现了,我好似碰到了救世主一般,激动地问:“有印花吗?”她坦然的说:“有两个。”说着她便给我拿了过来,我连忙说谢谢,心里更是无比地感激。
晚上七点半我才回到家,我悄悄的沿着墙壁走过去,因为我想给妈妈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我只需要等妈妈回来了。
妈妈快九点才回家,但是我也不扫兴,惊喜地跑到妈妈身边,妈妈亲切地问:“宝贝儿,干什么呀?”我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呀?”妈妈一知半解地说:“是什么呢?我怎么记不着了。”“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呀,你怎么不记得了?”我顽皮地眨眨眼,妈妈似懂非懂地说:“原来是妇女节呀!我都不记得了”我又对妈妈说:“所以我给你做了一个礼物呀。”妈妈好奇地望着我:“什么礼物呀?给我看看。”我从身后拿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的百合花。妈妈赞叹又带点奇怪地问:“你怎么做的?好漂亮呀”我听了差点手舞足蹈,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笑眯眯地回答到道:“保密,谢谢你的表扬,不过我要睡觉了,拜拜。”
我睡觉的时候,脸上还洋溢着一丝甜甜的微笑。
谢谢您,妈妈,您的一句表扬是让我前进的力量,谢谢!今天就到此为止了,咱们下次再谈,再见!
此致
敬礼
您的心肝宝贝:
文茜娃
2012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