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快乐美文摘抄
快乐是人们内心对于周围环境甚至整个世界的感觉,是人生最宝贵的调味品。快乐是一种感受,各人有各人的快乐标准。
有一位渔夫斜躺在河边上,懒洋洋地垂钓。他喝着自己做的鱼汤,咀嚼着用卖鱼的钱买回的三明治,感到很快乐。这时,走来了一个富商,他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多放几根鱼杆,多钓一些鱼呢?”渔夫反问:“要那么多的鱼干什么?”“鱼多了可以拿去卖呀!卖了钱你就能买一艘捕鱼船,开一家鱼店,生意做大了之后,再多买船,多开店,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干什么呢?”“比如,你可以无忧无虑地躺着钓鱼。”渔夫笑道:“先生,您看我现在不正在躺着钓鱼么?”富商哑口无言。
快乐是一种自身体验,有的人把快乐的标准定得太高,所以他很难获得快乐;有的人并不企望生活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回报,他因此而常常快乐。北京某大学有一位大学生,因为没有评上一等奖学金而十分苦恼。在他失望时,遇到一位盲人,这位盲人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的眼睛是在5岁时生病瞎的,所以,5岁以前所见到的情景我现在仍然记得很清楚:父母微笑时的神态,金色的阳光,白色的雪花,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每当失落时,我就会想到:比起那些一出世就从没见过色彩的盲人,我是多么幸福啊,因为我拥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我知足了……”大学生听完这位盲人的述说,深感羞愧,从此,他再也不为没评上一等奖学金而伤心欲绝了。
有人认为,名誉、爱情和金钱能给人带来快乐。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其实,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会感到快乐;爱情要奉献给他人,才会有意义;金钱要布施给穷人或造福于社会,才会有价值,同时给你带来快乐。快乐是来自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感觉,金钱、名誉只能带来暂时的愉悦,却很难让人永远快乐。只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生活态度才会让我们真正地快乐。
君不见,有许多人只知一味地沉湎于追求名和利之中,而忘却了做人的理想和信念,到头来,即使他们获得了众多的名和利,结果依然是烦恼缠身,终日不得开心颜。
第二篇:学会快乐美文摘抄
我这个人特别多愁善感,在豁达开朗人的眼里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把我搅得夜不能寐。时间久了,健忘、易怒、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就缠上了身。去了几趟医院,大夫在给开了几片镇静药后,无一例外地告诫我要轻松愉快地生活,尝试忘掉烦恼和痛苦,否则,只靠药物是难以奏效的。
忘掉烦恼和痛苦,其实,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那一阵子,正是彩票刚发行的时候,每次买上二三注,然后幻想着中了几百万的蓦然惊喜,幻想着几百万如何分解开销:买房、买车、旅游、帮助困难的人等。嘿,别说,还真管点用呢,特别是到了晚上,头一沾上枕头,大脑如演电影一般地快乐想象着,不一会儿就在想象中不知不觉地滑入甜甜的梦乡,几年的失眠症大有好转。这以后,每当我发现有快乐的事情,即使走运在天边,尚在雏型,抑或如俗语说的八竿子沾不着边呢;我也不计远近成否,毫不犹豫地拿来享用。这样一来,每天我都觉得有快乐此起彼伏地伴我行。再遭到烦恼和痛苦,我也会把它们加加减减,你猜怎么着,每次总是快乐多于痛苦!亲朋好友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成天乐呵呵的。
痛苦与快乐,说到底其实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对孪生兄弟。既然明知快乐利于身心健康,有助事业成功,我们又何必沉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而虐待自己呢?当然,找乐并享用,井非是要沉湎其中忘乎所以,不思进取,恰恰相反,只有学会找乐并且享用快乐,攒足了精神与气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战胜痛苦与烦恼,才能把快乐的事业进行到底。
第三篇:快乐之本美文摘抄
一日,三个学生请教南怀瑾先生:“人们都说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可是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快乐。”
南怀瑾慈祥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但首先要弄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
一位学生说:“因为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人都愿意活着。”
另一位学生说:“我现在活着,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过人上人的生活。”
第三位学生说:“我活着是因为我挣钱后,还要娶妻生子并养活他们。”
南先生微笑道:“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原来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虚荣和小圈子里的生活,而不是崇高的信念、社会理想和责任。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信念,没有社会理想和责任的生活,身心当然是疲惫的,不仅感觉不到幸福,也不会感觉到快乐。”
三个学生反驳道:“我们都是凡人,至于那些信念、理想和责任,在嘴上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南先生问道:“那你们认为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一名学生说:“过人上人的生活就是快乐。”另一名学生说:“娶妻生子就是快乐。”第三个学生说:“有花不完的钱最快乐。”
南先生又说道:“既然如此,我问你们,为什么有人当了大官,却每日在烦恼中度过;有的人娶妻生子后却感觉很痛苦;有人成了富翁后却感觉更忧虑呢?信念、理想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就如你们读书,不要带着功利的观念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将读书当作生命中需要经历的一个愉快过程。读书,只要抱着轻松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心灵自然也就放松了,敞亮了,也就自然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第四篇:幸福感受挺微妙美文摘抄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到,他曾有100块叮当作响的银洋,沉甸甸地装在口袋里。有人建议,何不到银行兑换成纸币,使用起来轻快方便。鲁迅先生觉得言之有理,便去银行兑换。谁知没几天,银行倒闭了,本来白花花的银洋变成废纸,实在令人痛惜。
又过了些日子,有人传出风声,说是走后门托熟人,可以打折扣兑出些银洋。鲁迅先生几番托人,终于兑换出一部分银洋,心下好大欢喜。但细细一想,明明是100块大洋,却只能兑换成几十块,怎么会皆大欢喜呢?鲁讯先生感到不解。
就这事情本身,你会感到生活的微妙。我过去的一个工友丢了一千元钱,后来意外地找到了。他兴高采烈,拿出二百元钱买糖果发给大家吃,并连连喊道:吃喜糖。本来是一千元,结果剩八百元,主人却视为喜事降临,像结婚似地发喜糖。为什么呢?这其中的微妙就在丢失的波折上,没这个波折,也就没有后来的欢喜。欢乐和幸福大概必须在痛苦和波折之后。倘若你身体很健壮,你大概不会为你的健壮而备感幸福,但突然你患了濒临死亡的大病,经过医生开刀手术紧急抢救之后,你终于活过来,这时,尽管你的身体远不如以前,但是,你大感幸福幸运。
我在采访中,观察各色人等,发现一个现象,挣钱挣得像捡来的那样轻巧,会使人产生畸形心理,无法寻找到真正的享受,只好拼命挥霍直至醉生梦死。靠力气靠智慧挣得钱财的人,哪怕成了百万富翁,也会严肃对待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只有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感。从艰难到艰难不一定再是艰难,从幸福到幸福却不会真有幸福。
第五篇:快生活不快乐美文摘抄
毫无疑问,这已经是速度时代:出差是飞机高铁,上网是“极速体验”,上班要“末路狂奔”,吃饭要争分夺秒,就连刚刚蹒跚学步的孩童都让父母心急如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快节奏、高效率成为现代人的人生关键词,每个人都像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向着所谓的“成功”一路狂奔。迫于生计的上班族、蜗居蚁民和摆摊设点的“城市边缘人”就不必说了,即便是功成名就的所谓成功人士也陷入一种速度惶恐之中,分众传媒的总裁江南春感叹:“每天我内心不断发出的声音就是快跑、快跑,跑到你的竞争者消失掉。不用回头,你只管往前跑。”
正是因为有江南春这样的领跑者,越来越多的人跟在后面,既疲于奔命又锲而不舍。就好像阿甘身后那些络绎不绝的追随者,他们头脑中没有奔跑的目标、心目中没有奔跑的意义,有的只是对不奔跑的惶恐——一种落伍和失群的担忧与茫然。
我们甚至不敢反问一句:慢下来又如何?掉队了又能怎样?
我常常感到困惑: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时代的“速度崇拜”?是科技的推力,还是内心的物欲?抑或只是我们失去了判断力的盲从?
我喜欢韩少功的一个书名:《进步的回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的进步确实让我们越来越不像人,越来越没有人味,越来越退化和回缩,也越来越失去本真的快乐和忧伤。就好像高铁的快速与便捷可以将我们迅速送到目的地,但却因此而减弱甚至完全泯灭了旅行所必然包含的风景观赏、人际交流以及“他乡遇故知”的愉悦和欣喜。当然,历经风雨、艰苦跋涉之后终于抵达的释然感和成就感更无从谈起。
“速度崇拜”本质上是“效率崇拜”,原本复杂多元的人生过程被删枝去节。只留下一个简明直白的目的。据说有狂人在致力于研制“营养药丸”,届时每个人只需日服数丸,就可以省却那费时耗力的一日三餐,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奔跑”。如果再有人研制出“睡眠药丸”那就更加完美了。放眼望去,现代社会都是忙忙碌碌奔波在金色大道上的“快男快女”。唯一的问题或许来自我们的竞争者也在服用这种药丸,所以。我们还得像江南春先生那样“不用回头,只管往前跑”。
我的好友小黑算得上是这个速度时代的异数。他公然以懒人自居,并且还振振有词:懒其实是一种道德,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罪恶都是勤快人造成的,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懒人争权夺利、钩心斗角、迫坏环境、损人利己甚至草营人命?人太过“积极进取”,就必然带来资源的残酷争夺和利益的刺刀见红,而对自身同样也是一种伤害,所以高达84%的现代人自感“压力很大”乃至于“疲于奔命”。全球每年190万“过劳死”者和中国3000万名抑郁症患者更是在诠释着快生活之下的自我伤害。
其实小黑并不是个慵懒无为的消极分子。他有着自己所喜欢的教育培训事业,只是在别人握紧拳头狂喊“我要成功”的时候,他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进行罢了。我才明白,这样的“慢”也好,“懒”也罢,其实正是一种智慧者的从容。“快”或许代表着效率和果敢。但“慢”其实也体现着选择和掌控。
古老的印第安谚语说“跑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来”,是的,无论技术跑多快,人的灵魂都有着自己的节奏。所以,我们不妨慢一点,与灵魂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