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轨迹诗歌
“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是一种夸张的比喻。
我却有真实的亲身经历:
年青时,与她比邻而居相距80米,同在一条与长江平行的大街,中间仅一垂直小路分隔东、西。
在这块小天地,享受相同的阳光,经历一样的寒暑;
南边小学出操的哨声歌声几乎同时传到耳际。
可是,十年来我们竟然不相识,而且,完全没有一次碰过面的记忆,每天在同一条街上行走出入,十年两人在附近留下无数的行踪气息;
我的脚步可能曾经踏着了她走过的足跡;
她的自行车轮或许碾压过我骑车刚经过的印记。
甚至互相无数次经过彼此的大门也毫不经意。
从来也没幻想小路东边居民楼中,有位年龄相当的漂亮闺女将是我妻;
她更不会料到未来的夫婿,就在小路西边的办公楼里。
直到有热心友人的帮助约会联系,我俩才相见相遇相识。
以后终于走到一起,结为终身伴侣。
后来才知,我的多位同学、同事,早在不同场地、有各种关系与她认识,有的还很熟悉。
谈笑间大家无不感叹好奇!
有人善意“恭维”:一对堪称“佳配”,十年比邻而居,怎么竟不相识?
我笑言“反击”:各位为何早不提起?
也曾笑问她:为何“姗姗来迟?”她笑答:不仅要“对的人”,还要“对的时机”。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民间俗话道出某种生活逻辑。
此前十年“缘份未到”,“近在咫尺如天涯”。我们无缘相识。
“缘份来到”,“远在天涯如咫尺”!巧合机遇,从未谋面而今相识。
人生命运、生活轨迹,就是这样微妙、神秘,难以解释,让人称奇!
以前比邻而居相距80米,后来结为夫妻“零”距离。
朋友点赞:虽然姻缘来得迟,但是,美满和谐,就是一个字:“值”!
“白头偕老”是对夫妻的祝福语,也是夫妻自我追求的完美人生轨迹。
第二篇:毛泽东八字人生轨迹
宇宙中天体的罗布、大地的形成、日月的更替、四时的入序,都在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人,做为物质中的一个分子,也是秉赋天地五行之气,随着宇宙事物的迁移变换而兴衰顺悖。每个人就象宇宙大循环系统上的一个切点,按一定的规律滑动。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八字命理运程。应该说人是很难改变命运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论,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客观规律,但又不是绝对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辩证认识及对易理的把握,将会对自己的命运做到趋吉避凶。学习命理的目的就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吉顺、事业成功。那么,就要作到“用易而不唯易”。“用易”就是把握易道、讲究易变,既尊从客观规律又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不为易”就是不一味地盲从于易象表面而成为宿命论。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尤其是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什么一生治水?中国革命为什么走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什么中国军队以红五星为徽章?为什么中国国旗用红色和五颗星?除毛泽东特定的家居和祖坟风水等因素外,从其四柱命理分析便可窥见一斑。
杀 印 日 财
癸 甲 丁 庚
巳 子 酉 戌
羊伤财 杀 才 伤才比
大运 杀 官 才 财 食 伤 比 劫 枭
癸亥 壬成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98
1901 1911 1921 1931 1941 1951 1961 1971
一、命理简析
1、日主丁火为灯饰火、阴火。坐支酉为长生之地,年支巳火本气通根,时支戌有库根且甲木印星生身不为弱,但巳火有癸水盖头,子月七杀当令金寒水冷。丁火四周克泄耗严重,日主偏弱,取木火为喜用,金水为忌,喜未戌燥土而忌丑辰湿土。
2、甲木印星透月柱,用神巳火占年支,喜用得位、调候有力。杀星得令而甲木化泄,年月日三干连生,金木水火土五行流通有情,当为富贵上格之命。
3、本命最妙财杀印相生,气聚于日干,构成水火既济和木火通明之象,日主定是才学超众、聪慧过人、位重权高、心胸宽广之人。柱中七杀羊刃伤官齐聚,杀刃两显更是掌中有千秋史,胸中装百万兵,文能满腹经纶、挥墨高吟,武能安邦定国、余威远震。
4、甲木印星透出为喜,且甲处相地、得癸生为有源,与母亲缘份至深且母寿长。但年柱父母宫为忌,难得家庭资助,属富屋贫人。又因丁火坐下偏财为忌与父亲感情和缘份较差。
5、年支、时干和日支正偏财支藏干透为忌,动婚较早多妻且婚姻不顺。年支藏妻星必然先由长辈介绍且与自己祖籍较远也不长久。而庚金正财妻星坐印又有酉金紧贴是真正长久之妻。
6、日弱喜比劫,兄弟姐妹感情深、相互帮助,但年支藏丙火为姐妹为羊刃且处子月死地又癸水盖头,姐妹必有早夭之兆;时支丁火比肩为兄弟居墓库中逢申岁运被金局会去,“兄临库地兄有损”兄弟必有夭折之患。
7、日元偏弱时柱为忌,又生冬月金寒水冷,加之“时上伤官子息凶顽”无子之象,与子缘薄。
8、日主出生地宅屋前后必有小河源源流过,东方、后方有高大山林树木,背倚高山西有山路,是一个万木葱茏、山川秀美的地方。
二、易象同步分析
(一)运走何方天数定。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长征到抗日到解放战争赶走蒋家王朝,38年间几度濒临绝境而后夺取革命胜利。纵观毛泽东的一生运程,与其人生轨迹和活动方位真可谓同步而行、喜忌昭然。
1、癸亥大运(8—17岁)1901—1910年。杀星强旺,年支巳火羊刃用神逢冲,命主不吉,诸事不顺,奔波不停。从8岁起毛泽东在旧式小学念书,常与其父亲发生激烈冲突,13岁时又被父亲所迫不再念书整天帮父亲记帐,心情不畅,而对母亲却怀有深厚的感情。16岁时不顾父亲反对进了现代高等小学,他思想上、政治上的发展实际上是从这时开始的,但曾因父亲反对几次缀学,又由于衣着寒酸常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嘲笑和敌视。1911年初毛又到长沙一所中学念书。
2、壬戌大运(18—27岁)1911—1921年。丁壬合向木,日逢库根,日弱在帮身运中结婚,必有红鸾之喜。本步运好于前步运,困境中见出路,混饨中显生机。毛泽东在长沙求学间思想、生活变动很大,遇到了1910年来的饥荒,又参加过辛亥革命,经过了退伍、退学于1913年考进长沙省第四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为成为政治工作者而得到了锻炼,产生了后来付之实践的思想和方法,结交了朋友和同志,其中一些人追随他一直到革命取得胜利。1915年当选学生会秘书,1919年在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6月任第一师范附小主事,使毛在长沙有了相当地位,并于该年冬天与杨开慧结婚。
3、辛酉大运(28—37岁)1921—1930年。丁火遇长生地孕育生机。但偏财主事为忌,贪财坏印,印主贵人、权力、上司、长辈,大运地支又与日支伏吟,命途蹇滞,失职、遭嫉,不得志且妻宫受损。从此步运开始连同下步运20年时间是毛泽东最艰难的岁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星星之火开始点燃,但不久在1923年6月的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国民党应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站在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之宣言,共产党开始走向被动,1924年毛泽东回湖南养病,实质是繁重的工作和怀有敌意的批评给毛造成双重压力只好回韶山躲起来。1925年发生五卅惨案。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惨遭杀害。1930年7月杨开慧和毛泽东的妹妹被国民党杀害。同时张作霖袭击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被处绞刑,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曾以各种方式与蒋介石斗争均遭失败,中国革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而毛泽东处于他一生中又一次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陈独秀等右翼分子时时压制他,使他几次借口生病退避三舍,实际上是陈独秀不通过他的意见甚至不让他参加党内会议。但必竟此运丁火处长生之地,毛泽东在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在同国民党的几次合作与破裂中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中国革命在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走上了自己拯救中国的工农革命之路。
4、庚申大运(38—47岁)1931—1940年。与命局三会金局,财星独旺而坏印,五行失衡,喜用被制,甲木受挫,年支巳火与日元丁火通不上气,戌中丁火库根被会坏,与申酉一起变节向金,日弱难得生扶必命途多舛,坎坷至极,是日主一生又一艰难岁月,必在政治上极不得志。财旺为忌身体多病伤。仍对妻不利且兄弟姐妹有生死大灾。实际上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共产党中的权力就受到削弱和限制。1932年8月的宁都会上毛泽东不但受到批评而且失去了军权,由周恩来指挥。这种不利形势到1933年5月发展到顶点。这三年中,红军经历了三次围剿的考验。但在挫折中,毛泽东以海纳百川之心胸和坚韧不拨之毅力仍然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四字诀。到1934年红军又经历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按照毛的说法“红军辗转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真是最蠢最坏的打法”。红军只能决定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这时期毛泽东仍然被开除中央委员,实际上被软禁在瑞金以西五十多英里的小镇于都,8月和9月他得了疟疾,病得很重。长征途中红军度过了几次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口,不能不说与毛的蹇滞运程有关。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才控制了共产党的领导权。但同年3月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战死。1938年左右毛泽东与贺子珍离婚,弟弟毛泽民于1941年被捕1943年被杀害。1941年国共关系再度恶化并发生了项英叶挺遇难,所带部队全部被国民党消灭。同年日军在华北发动“三光”政策。这十年毛泽东身体极度衰弱、面黄肌瘦,走过了一生几度冷落、悲欢离合、坎坷交加的政治生涯和艰苦生活。
5、己未、戊午、丁巳三步大运(48—78岁)1941—1971年。从己未运开始毛泽东运转坤方,未为燥土,内含丁火中气通根,暖身调候有力,金水忌神受挫,喜用到位,后又步南方已午火地,星星之火怎不燎原。尤其自1940年“毛泽东终于做到中共产党的政策和指导思想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引自麦克莱恩《苏联政策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机遇期。之后他亲手谋划指挥了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直至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戊午、丁巳吉运相连,皆喜用临位,在之后的三十多年政治生活中虽也出现过多次个人和国家危难和党内路线斗争,但终是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始终独领风骚。正所谓“前番辛苦后奔波,踏上鸿运主山河”。
6、及至丙辰大运,辰为湿土晦火,又与时支相冲,冲在限运,戌中丁火库根被冲拨。加之辰时天明,丁火掩熄其光,命书云“火明则灭”,卒于1976年。
(二)易数天机在其中。
从毛泽东四柱看,与他感应最关键的数字是5。丁火日元处子月不得月令,全赖年支巳火和月干甲木,巳在巽位,巽在后天八卦数为5,而中国军队从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帽徽一直是五角星,而国旗又是五颗五角星。毛泽东一生走了八步运从癸亥、壬戌乾方——辛酉兑方——庚申己未坤方——戊午离方——丁巳丙辰巽方共5个八卦方位。从中国革命的几个转折点看,又恰逢末数逢5之年: 1、1925年“五卅”惨案激起全国各地抗日示威,“五卅运动本身是中国革命的巨大转折点之一”。是年秋,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著名诗词。2、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取得共产党指挥权,写下了《长征》、《昆仑》、《六盘山》、《给彭德怀同志》等重要诗篇。3、1955年冬开始在工业中号召“跃进”,拉开“大跃进”序幕。4、1965年8月1日《毛主席语录》出版,林彪、江青等反革命分子青云直上,拉开十年**序幕。
这5个十年的转折点皆与毛泽东的八字易数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三)劈山斗水乐无穷。
毛泽东曾讲“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其实,在他人生中,何尝不是与水奋斗其乐无穷呢?一个人的四柱里,哪一五行最旺、最多或着哪一五行在旺衰喜忌中占有和发挥着关键的地位与作用,则其人一生将与该五行所反映的物象、职业有关。通观毛泽东四柱,独占月令的子水七杀星虽为忌神但却起着该四柱五行间流通有情的关键作用,无子水则不能通庚、酉与甲木之关,而且年月柱的癸巳、甲子这四个字杀、印、刃、伤相互制约相互化泄,造就了毛泽东文才至极、枭勇好战,智高量远、灵活果断的伟人性格。也因此产生了飞夺卢定桥、抢过大渡河乃至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与江海殊搏斗的军事典范而闻名中外、载入史册。在建国后,又英明提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决策,就连他的名字“泽东”“润之”也既体现了“水”字,又将这“水”字有机地化泄。“泽”的是谁呢?是东,东方的太阳,即红色政权,东方属木,靠木才能通子水与丁火之关,才能“水火既济”、“木火通明”。难怪民歌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而“润”的又是谁呢?是“之”,“之”是代词,可代表毛本人,也可代表中国的民众,故而毛泽东总是与工农大众贴得那么近。此外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描写水的佳什名句更加突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薄走泥丸”,“才饮长沙水,又食五昌鱼”,“万里长江横,极目楚天舒”,“高峡出平湖”,“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等等,无一不体现出毛泽东与水搏击的乐趣和海量胸襟。
(四)木火通明火燎原。
在各国国旗中,红色国旗实为少数,中国工人爆动用的红袖章也非偶然。尤其中国军队的帽徽领章也尽为红色,俗称“三块红”。从红军到八路军到人民解放军的服装,一直以蓝、绿为主色调,从审美角度看,服饰、家俱的颜色以复色为上品,从伦理角度讲,黄色为富贵,而中国共产党独以红色、绿色这些单色用之。这此疑问,察毛泽东之八字五行则明矣。毛泽东日元为丁火,偏弱,没有木与火是万万不行的。他的八字里,斗争最激烈的始终是庚、酉两金和癸、子两水这一派(金为白色水为黑色)与甲木、丁火这一派(木为青色火为红色),五黄土闲居一边。而毛之大运恰恰自癸亥、壬戌两运孕含生机,连续度过辛酉、庚申两步凶运,到已未运前后战胜白色恐怖,度过黎明前的黑暗,使丁火这星星之火历尽沧桑而后得以燎原。曾在长征前,面临国民党的五次围剿,林彪等人就怀疑“红旗能够打多久”,毛泽东勃然予以反击。殊不知既然中国革命自觉不自觉地选中了红色绿色服饰,那么就与毛泽东产生了强烈的感应,也就必然与毛泽东的大运同步,这个红旗也就必然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另据史料记载,“毛泽东几乎不配枪,他须臾不可缺少的是文房四宝”。这自然与其性格有关,但根本上是其八字使然。如前所述金为白,为毛泽东八字之忌神,毛的辛酉庚申20年艰难运程均是西方金地,毛恰恰这20年从未身带枪支,反而笔墨诗文不离左右。古语曰:“笔走龙蛇”,龙蛇从色彩上讲恰好是青色属木,从方位上讲又恰好为巽位、为木火通明之地、为喜用吉地。他曾预言“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果然应验,世界上称中国为红色中国
第三篇:钱学森,导弹以外的人生轨迹
钱学森,导弹以外的人生轨迹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钱学森,导弹以外的轨迹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文/安然
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
大多数人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认识了他——教学楼的墙壁上总是悬挂着中外科学巨匠们的画像用以激励学生,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
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是一颗星——一颗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在8年前被命名为“钱学森星”。如今,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陨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从44岁回国到98岁去世;从一个年富力强的科学才俊,到一个德隆望尊的耄耋老人,钱学森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他是建国早期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引进的“海归”;他受邀参加毛泽东的生日宴会,并被毛特意安排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论及科学技术时每每提到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
在这个国家,对钱学森的尊重,几乎就象征着对知识、对科学的崇尚。
导弹、卫星、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学,钱学森的专业领域虽然并不直接关乎民生,但是,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却能够被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个爱国者、一名军人;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一个从美国人的软禁中挣脱出来返回祖国的科学英才,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这个故事契合了中国人传统中的“家国情怀”和现实中的政治热情的时候,一个科学英雄就矗立起来了,早已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而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不过,钱学森终究是一名科学家,在花费了3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后,这位“科学元帅”甚至对他身边的秘书说过:其实,搞“两弹”这种工程项目是组织上的任务,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的兴趣是在学术领域,是在思想上的创新。的确,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后来,钱学森曾经直截了当地说:“从前我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觉得在工作、搞学问中有几个窍门。1955年回到祖国,发现我那些窍门原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辨证唯物主义。”
钱学森对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探究始终伴随着他在技术上的钻研,并且从未终结过。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实际上,在中国,任何时候、由任何人谈论和中医有关的问题,都会招致非议,导弹专家钱学森论及中医,又怎能免得了让一些中国人“不高兴”?钱学森对于中医的论述显然没有他“卫星上天”的成就那般令世人信服,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和他的追随者不断解读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农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一旦农业系统工程用到知识密集的农业产业、林业产业、草业产业、海业产业、沙业产业,定会大显身手,不但体系的组织,而且在日常生产调度上,都会显示其威力”。钱学森提出的“大农业”的概念,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牧副渔,还包括虫业(即养蜂、养蚕、养蚯蚓等)、微生物业(即利用微生物发酵搞沼气、生产饲料、生产蛋白质等)。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似乎是为了某种“宏大叙事”而生的,他对科学问题全方位的涉猎,在“博大”的同时,有时候也会被认为有失“精深”。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钱老晚年不寂寞
熟悉钱学森的人都说,“钱老晚年不寂寞,因为他身边始终有蒋英”
钱学森夫人蒋英 11月1日,深秋的京城骤降大雪。这是钱学森辞世的第二日。来自北京市气象台的消息称,今年的第一场雪罕见地提前,是北京自1987年以来最早的一场初雪。
赶来吊唁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念叨着,这场雪是为伟人的离去而准备的。前来吊唁的78岁的范良藻是钱学森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招收的第一批也是唯一一个物理学研究生,自1958年毕业,他们已经阔别50年了。
航天大院8号院深处一栋相对独立的三层红砖小楼,是钱学森生活了50年的家,门前两侧已经摆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晚年卧病在床的钱学森,绝大多数时光就在这幢三层小楼里度过,除了身边的秘书和家人之外,他很少与外界直接联系。而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范良藻与老师钱学森这50年间,大都是通过书信往来的。
总装备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11月1日上午已经陆续有2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赶来为钱老送行,这其中包括钱学森的学生、老邻居、老同事、北京各高校的大学生等。吊唁从11月1日开始,连续6天,每天早上8点半至11点半,下午1点半至5点向公众开放。
“追悼会暂定11月7日在八宝山举行,一切都由中央统一安排。”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教授向媒体宣布。对于钱家而言,钱学森的葬礼已不完全属于钱家,“这是国家大事。”
不写书,免得活着就后悔
“我们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啊!”今年84岁的王毅丹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感叹。
曾在航空航天部办公厅工作的王毅丹,是离钱学森最近的邻居。钱家所在的三层红楼共有两个单元,四单元只住钱学森一家人,三单元住着六户人家,王毅丹家是其中之一。
“钱老刚回国时,住在中关村。50 年代末搬到这里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搬过家。”86 岁的老同事亓英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亓英德住在航天大院五单元,与钱学森已经做了50年的邻居,亓退休前的职务是航天工业部财政局局长。
这期间,领导曾多次动员钱学森搬家,表示会按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级别给他盖一栋小楼,可他不要。上世纪90
年代,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动员钱老搬家:“和您同船回国的人大部分都当上了院士,院士现在都搬进了新居,比你这老房子好。”涂元季还将已建好的小楼照片拿给他看,“您若住进这样的小楼,可以在院内晒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钱学森却回答:“我在这里住惯了,你让我住进小楼,我浑身不自在,能对身体有好处吗?”从此人们再未提搬家的事。
老邻居们都对钱学森早年的状况印象深刻。家住航天大院34单元的老人刘小芳至今仍对10年前见到钱学森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每晚七点,吃完晚饭,刘小芳总爱到大院遛遛弯,“那时钱老身子还硬朗,也常出来遛弯,每次见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乐呵呵地和我们说话,非常平易近人。”她记忆中的钱学森,经常穿着蓝色或灰色上装,绿色的军裤。
7年前,王毅丹搬到了航天大院居住,成了和钱学森离得最近的邻居,“但这并没能让我更多地了解钱老”。此时的钱学森,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少出门,渐渐远离了邻居们的视线。王毅丹表示“近七八年来,我只见过钱老一两次。”
王毅丹也有遛弯的习惯,这些年每每经过钱家的时候,“窗户多是半掩着的,窗帘紧闭,看不到里面。”楼外站着两名警卫日夜守护着,“这也让我们很多邻居只能远望,而不敢登门拜访”,王毅丹说。
在前来吊唁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陈兆武的年轻人,7年前,他曾是钱学森家的警卫排长,但也没有进过小红楼。在他当勤的两年,只见过钱老两次,都是陪同他去解放军总医院检查身体。“当时钱老的健康情况并不是很好,已经瘫痪在床,吃饭喝水都要别人喂食。”
钱家从来不缺“贵客”登门。温家宝总理最近一次看望钱学森,是今年8月6日,这是温家宝近年来第四次看望钱学森。80年代中后期开始,温家宝就经常和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一起研究工作,并多次书信往来。而此前,江泽民也曾于1995年、1996年、1999年和2000年先后四次到钱学森家中看望。
“每到这时,院子外就会聚集一大批人,隔着小区马路张望。”王毅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大家会好奇地猜测领导们又在和钱老讨论什么重大问题。
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
1950年,钱学森曾跟一个加州理工大学的学生说:“人在临终前最好不要写书,免得活着时就开始后悔。”仅见的关于钱学森的传记,是美国已故作家张纯如的著作《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而该书在大陆几乎不可得,这就更加深了晚年钱学森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感。
不寂寞,因为有蒋英
遛弯的时候,王毅丹偶而会听到从屋内传出的钢琴声,还时不时有爽朗的笑声,这些都像一串符号,能让邻居们联想,里面是怎样一个暖烘烘的幸福家庭。
事实上,晚年的钱学森,越来越表现出对家庭的珍视和依赖,这在儿子钱永刚的谈话中得以证实。2008年12月11日,钱学森97岁寿辰,“父亲已经基本不见什么客人了,他最高兴的就是和家人在一起。那天一家四代十几口人都齐了,其中最小的重孙辈只有半岁,把小姑娘抱到钱老面前让叫‘太爷爷’,老父亲很是高兴”,钱永刚说。
对于97岁寿辰,钱学森还有些期待。比如日子还没到,他就几次主动提到,“我生日是不是快到啦?”有时还半开玩笑地问身边的人:“我今年多大岁数了?”
钱学敏并没有第一时间获知钱学森去世的消息。“是一位记者先告诉我的,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位76岁的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另一个身份是钱学森的堂妹。
10月31日下午,钱学敏打电话给钱永刚,核实了消息。钱永刚对此的解释是,“时间太仓促,来不及也不敢告诉亲人们,他们也是年事已高”。而其时,已经很少登台讲课的钱学敏,将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讲的课,正是关于钱学森的复杂系统和大成智慧的理论。
“没想到,是用这样的方式向他告别。”钱学敏一度哽咽。
每年钱学森的生日,钱学敏都会去看望堂兄。如果长时间见不到钱学敏,钱学森就会问问儿子钱永刚她的近况,只要听说钱学敏很好,他就很高兴。
“他如果想我了,不会直接说出来,会打听我的近况,但是我知道那是他惦念我。”钱学敏告诉记者。
1997年,钱学森住院,钱学敏赶去医院探望,这一次她近距离感受到那对相濡以沫62年的夫妻之间的默契。
“钱老的耳朵,听力是很差的,要戴助听器,我跟他说话也要大声音。”钱学敏说,“谈到快三四点钟的时候,他说,蒋英来了。我就奇怪,因为我还没听到蒋英来了呢,原来蒋英一从那个电梯下来,往病房里走的时候,他就听出来了,所以他们好像有心理感应似的。”
84岁的航天部物资局原局长张锋,也多次见到蒋英推着轮椅上的钱学森,到航天大院内“散步”。“钱老的晚年是不寂寞的,因为他身边始终有蒋英。”张锋说。
研究“吃”,也很认真
国防科工委第七机械工业部前副部长李明实是钱学森的继任,现年92岁,晚年时候,钱老还经常和李明实一起散步。“他有几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个是读报纸,一个是听广播。”李明实说。
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传统报纸,是钱学森每天的必修课。2003年,秘书涂元季去301医院探望钱学森。躺在病床上的钱学森按照他平日的生活习惯,准时于下午3点从床上坐起,打开当天的报纸认真翻阅。
“前些天我看到有一篇介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文章,讲得不错。”涂元季告诉钱老。
“不是一篇,是两篇,连载的。”钱学森很认真地回答了涂。“他还是那么严谨、准确、敏捷!科学家的特质竟一点都没衰老。”涂元季很是感慨。
“离开那天,他一直到入院前几个小时还在看报。”钱永刚说。
每天早上7点,钱老会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名为《科学知识》的节目,晚上6点半,则把时间雷打不动地留给了广播版的《新闻联播》。
“他从来不看电视。是早年在美国任教时养成的习惯。”儿子钱永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钱老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任教期间,那里的教授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从来不看电视,钱老也保留了这个习惯。
钱学敏自1989年参加钱学森亲自领导的学术研讨班子,研究和阐述钱学森的科学与哲学思想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理念,教育事业也一直是晚年钱学森十分关注的领域。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钱学敏说。
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鲜有人知的是,钱学森在“吃”上也有不少研究。秘书涂元季提到了钱老的一件轶事:
一年春节之前,我去钱老家,炊事员说:“首长想吃豆沙包,可我不会做。”听到这话,我心里酸酸的,一位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想吃点豆沙包居然都吃不到。我爱人是四川人,会洗豆沙。我就让我爱人洗了一包豆沙,送到钱老家,并告诉炊事员怎样将豆沙做成馅。春节期间我去看望钱老,夫人蒋英同志对我说:“谢谢你爱人小杨,她做的豆沙馅真好吃,老钱一口气吃了五个豆包,我怕他吃得太饱,没让他再多吃。”
为了研究“吃”,钱学森在1994年给杨家栋教授的信中还提到了如何烹饪:“就如用机床加工部件,工人师傅的智慧与技巧是被吸收到机器操作中去了,艺术是人创造的,但可以让机械化生产吸取。外国快餐店的操作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但他们的操作规范却是烹饪大师制定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引入机器人代替青年快餐烹饪工。”
钱学森的导师,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的冯·卡门曾这样评价钱学森:“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2007年,钱学森当选为CCTV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8年,在航空界颇负盛名的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评选出2007年人物,钱学森当选。“钱学森成为我们的人物并不是由于其亲自领导取得了这些成就。已经96岁高龄并且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他已经很多年不在中国空间项目中活动。然而,正是他,作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该刊的长篇评述中这样说道:“从1956年开始,他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这一切。”
当年学生追忆钱学森归国前后
“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
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本刊记者/蔡如鹏
1950年9月初的一天,正在旧金山旅游的中国留学生郑哲敏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后,十分震惊,立刻结束了旅程,返回其就读的加州理工学院。
新闻说,正准备离开美国的钱学森被移民局逮捕。
“事先,我知道他要回国,但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如今已8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对那段往事仍记忆犹新。“那时,我是他的博士研究生,正在做热学应力学方面的论文。”
郑哲敏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说,“当我赶回洛杉矶时,钱老已被关押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里。”开始几天,看守人员不许任何人探视,也不准钱学森与外界联系。多年后,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回忆,在被关押的15天里,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的损伤,体重骤降了13.5公斤。
移民局逮捕钱学森的理由是“企图携带机密的文件离开美国”。“这是子虚乌有的”,郑哲敏说。事先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扣留了钱学森一家已经装船的所有行李,包括三脚钢琴、800多公斤重的书籍,但没有查出一件机密材料。
“那都是借口。实际上,美国人就是不想放他走,因为他是世界顶级的火箭专家。”郑哲敏说。
金布尔的老朋友
当年,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为阻止钱学森回国,对移民局说的那句话——“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抵得上5个师”——已为世人所熟知。
郑哲敏说,其实,金布尔与钱学森曾是很好的朋友,“早年,钱老参加的‘火箭俱乐部’与美国军方有过合作,用火箭改进飞机起飞时的助推器,大大缩短了跑道的距离。后来,‘火箭俱乐部’的几个成员创办了一家公司,钱是技术顾问,金布尔是公司的管理人员,负责经营。他们很早就认识”。如今,这家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火箭与推进剂制造企业——通用航空喷气公司。
“作为海军次长,同时又是多年的朋友,金布尔对钱老所从事的工作和能力是十分清楚的。”郑哲敏说。在回国前,钱学森曾前往华盛顿向金布尔告别,金布尔感到非常惊讶,极力挽留,“见挽留不住,才出此下策”。
金布尔随后给美国移民局打了一个电话,表示“说什么也不能放他回到红色中国??”当时正值朝鲜战争刚刚爆发,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放钱学森回国,在金布尔看来无异于放虎归山。
于是,钱学森在美国最后的5年,一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
钱学森是1935年赴美留学的,到美国后,他先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用了一年,就获得了航空机械工程的硕士学位。毕业后,钱学森本想到飞机制造厂工作,掌握制造技术,但当时,美国航空工厂不欢迎中国人。于是,他转而研究航空工程理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航空系的诞生地——加州理工学院。
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冯·卡门。
冯·卡门是匈牙利籍犹太人,1934年移居美国。他是驰名世界的空气动力学家,第一个从理论上证实了人类实现超音速飞行的可能性,并研制出第一架超音速飞机,被称为“超音速时代之父”。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选择了当时最尖端的科学领域——高速空气动力学,攻读博士学位。
加入“火箭俱乐部”是在他读博期间。当时,冯·卡门的另一位博士研究生弗兰克·马利纳正在研究火箭的飞行和推进,并与几个热衷于此的学生组成了“火箭俱乐部”。后来,钱学森也加入其中,成为火箭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据说,有一次“火箭俱乐部”研制了一枚火箭,在校园内试射,可在发动机点火后火箭发生爆炸,巨大的气浪把钱学森等人掀翻在地,险些丧命。学校因此勒令“火箭俱乐部”停止校内的一切试验活动,把他们驱逐出校园,并称这简直是个“自杀俱乐部”。
不过“火箭俱乐部”很快引起了美国航空工业界和军方的重视。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亨利·安诺德还亲自到加州理工学院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
1939年6月,钱学森博士毕业后,在冯·卡门的推荐下,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留校工作。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事的需要,冯·卡门被美国军方聘为顾问,钱学森、马利纳等“火箭俱乐部”成员也开始参与军事研究项目。据考证,美国导弹计划第一份正式的建议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和初步分析》,就是钱与马利纳合作完成的。
1945年,战争接近尾声。钱学森随冯·卡门前往德国,接收先进的导弹成果和技术,并被授予上校军衔。
郑哲敏说,当年钱学森出入五角大楼的通行证,以及前往德国的军官证至今仍被他的一个美国朋友所收藏。“1993年,我去美国访问,还看见过。”
美国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对钱学森做过这样评价:他对美国建造第一批导弹起过关键性的作用,是制定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飞机向喷气机,并最终向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的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另起炉灶搞新学问
钱学森被捕后,他的同事向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加州理工学院主席杜布里亲自给金布尔写信,要求他放人。移民局迫于压力,再加上没有确凿的证据,在收了15000美元的保释金后,释放了钱学森,但要求他不能离开洛杉矶,并且定期到移民局报到。
“人身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郑哲敏回忆说,钱学森的信件和电话都受到严密的监视。为了不给同事、朋友们带来麻烦,他开始深居简出。
“我想那时钱老的压力是很大的,报纸上几乎天天都有针对他的新闻。但他很快就稳定下来,还是照常上课,做研究。这个毅力是很不简单的。”
让郑哲敏印象最深的是,尽管当时华人还很受歧视,但钱学森拥有不服输的个性。刚到美国时,一些美国学生嘲笑中国人愚昧无知,钱学森听了很生气,说“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学期末,看谁的成绩好?”
郑哲敏回忆,多年后,有几个当年的美国同学还跟他说,他们博士论文答辩时,最怕钱学森去听,看见他来就战战兢兢的,生怕被他提问。
被扣留在美国期间,由于被美国政府取消了接触机密资料的资格,钱学森无法继续进行喷气推进技术的研究,他决心另起炉灶,搞一门新的学问,这就是后来的工程控制学。
上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维纳出版了一本名为《控制论》的书,研究系统与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运动关系。钱学森当时敏锐地意识到,这与火箭制导工程问题是相通的。
经过4年的潜心钻研,钱学森撰写出《工程控制论》,这本书被誉为工程控制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完成了从一个空气动力学家向一个控制论学家的转变。据说冯·卡门看了这本书,曾感慨地对钱学森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为你感到骄傲。”
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期间,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离境。时任中方代表的王炳南回忆,周总理后来在谈起这次会谈时说,虽然没有取得积极的结果,但要回来一个钱学森,仅这一件事情,会谈也是值得的。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
“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2006年5月10日,中国外交部解密了一批上世纪50年代的档案,其中有一份是有关钱学森归国的资料文献。
这是一篇由著名力学家、教育学家和科技事业活动家朱兆祥执笔写的电传。
朱兆祥当时作为中国科学院代表,赴深圳罗湖口岸欢迎钱学森回国。郑哲敏回忆说,为了更好地完成欢迎任务,在去深圳前,朱兆祥还特意跑来询问已先期回国的他,了解钱学森的情况。
接到钱学森后不久,朱兆祥就给外交部发了一封题为“钱学森等已抵深圳”的加急电报,同时报总理办公室等部门抄收。
朱兆祥在电文中说,钱学森8日已抵深圳,当晚抵广州,游览一日后赴上海。归国途中,除了在檀香山、马尼拉、香港等地受到记者包围外,美国当局未加阻拦。文中推测“可能由于近期美国对此态度略有改变,扣留不成,就讨好些,故未留难”。
电文还写道,“钱学森等留学人员经历了5年的软禁和特务跟踪的不自由生活到深圳后,他们相互恭喜,如履新生。对于归国的留学生们,国内公共场所的整洁和招待人员的效率都使他们感到兴奋,感到祖国进步的神速。到广州后,他们急着上书店买《宪法》《五年计划》等阅读。”
据当时媒体报道,在马尼拉港口,美联社一名记者问钱学森“你是否是共产党?”他回答说,“我还不够做一名共产党员。因为共产党人是具有人类最崇高理想的人。”
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问:“在美国时是否经常有人监视?”钱学森回答:“有没有监视我,只有美国人知道!”另一个记者用英语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有报道说,钱老回国后,再也没穿过西服,“穿得最多的是中山装和黄军装。”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在朱兆祥的陪同下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和在京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周培源、钱伟长、赵忠尧等20多人到车站欢迎。当晚,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举行了宴会,宴请钱学森。
第二天,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就接到周总理的邀请,前往中南海。一见面,总理就大踏步迎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学森同志,欢迎你归来,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你了!”
很快,钱学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这似乎正是当年阻止他回国的金布尔所担心的。在得知钱学森离开美国后,金布尔曾感慨道,“我们终于把他逼走了。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
加州理工学院主席杜布里则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知道,他回去不是种苹果树。”
“我不宜出访美国”
回国后的钱学森虽然长期身居要职,但他在生活上始终从简。
“他刚回国时,科学院在中关村给他分了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很简陋。与他在洛杉矶住的独栋别墅简直是天壤之别。”郑哲敏回忆说,“不久,钱老一家搬到了阜成路,条件稍好一点,但也是50年代建的普通居民楼,房间很小,从此再没换过。”直到七八年前,房子实在太旧了,才在他住院期间,简单装修了一下,“漂亮了一点”。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逐渐增多。一些美国科学家和在美华裔科学家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但均被他谢绝。
1979年,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授予他“杰出校友”称号。“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这个殊荣”,同为加州理工学院校友的郑哲敏说。
不过学校规定,这个奖需要获奖者亲自到场领取。由于钱学森没有去,奖章和证书一直存放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展览室里。
直到2001年,钱学森90寿辰前夕,加州理工学院才打破惯例,派人专程把奖章和证书送到他的病榻前颁发给他。
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华,会晤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时表示,钱学森对美国的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军事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想邀请他访美,并由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的重要贡献。
胡耀邦获知这一消息后,劝他说,你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一些国家邀请你,就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别人不一样,对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会有很大影响。钱学森回答说:“总书记,当年我回国的事很复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宜出访美国。”
后来,钱学森对此解释说,“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如果现在去美国,将‘证实’了许多完全错误的东西,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对于美国人给他的荣誉,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本文参考了《钱学森实录》一书
第四篇:马云的人生轨迹
马云创业初期吹牛视频曝光 当年荡气回肠吹过的牛皮竟全实现
图是马云在创业初期的一张照片。从照片里马云的姿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他后来喜欢打太极拳了,马云当年应该就是太极拳业余爱好者。当时的马云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回到杭州,他的家在湖畔花园,位于当时杭州城西一个城郊接合部。
1999年3月,马云在家里创办阿里巴巴。照片上与马云一起创业的一共是17个人,加上马云自己,就是18个人,也就是常说的阿里巴巴创业“十八罗汉”。
我们看看马云早在1999年吹的牛吧:
In this clip from 1999, Jack Ma delivers a speech to 17 friends in his apartment to introduce Alibaba and lay out his plan to compete with U.S.internet titans.马云在创业时候讲过两段话,后来他的这些“罗汉”朋友们也经常对外讲这两段话。
第一段话是他创立阿里巴巴的未来三大愿景。第一个愿景,“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讲完这句话之后,大家一起鼓掌,认为这个愿景非常好。
第二个愿景,“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事后其中的两个“罗汉”曾跟我说,在马云讲完这句话的时候,大家的掌声小了很多。因为马云的创业资金才50万,而他发给这些人的月工资是600元——1999年的时候我的月工资大概有3000多了吧。他们觉得,就凭我们这几个人,一个月拿600块钱工资,创业资金50万,还在人家家里办公,就这样还要做到50亿美金市值的企业?等到猴年马月吧!
马云讲到第三个愿景的时候,大家又开始热烈鼓掌了——“我们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业。”——反正大伙儿也活不到那一天,鼓掌也挺好。
其实,马云在那个时候对失败这件事就已经有很高的警惕了。他创业的50万元资金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这18个——包括他太太在内的创业者一起凑的。马云是一个大股东,但大家都有股权,所以阿里巴巴一开始就是一家集资创建的企业。马云当时就说:“你们拿出来所有的钱都必须是闲钱。第一,不能向亲戚朋友去借;第二,如果这是你吃饭的钱,那么也不要投进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做的事业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事业,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
但同时他又说:“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这就是马云创业时候的一个景象。
2011年3月的《福布斯》杂志亚洲版封面文章写道:
像马云这样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并不多。马云生于1964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当时很多学校都被关闭。马云自学英语。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每天都骑自行车去杭州唯一一家允许接待外国人的酒店,给外国游客做导游。
在两次高考失败后,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这所学校并不出色。1995年,马云被派去美国出差,为一个商务代表团做翻译。在美国,他第一次接触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回国后,马云借了2000美元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但是中国黄页作为一个在线的黄页网站失败了。
几年后,当马云还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工作时,他与一位在台湾出生的年轻企业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人就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马云很喜欢讲一些关于早期投资者的故事。比如1999年,高盛用400万美元取得了阿里巴巴23%的股权。“我不关心收入。”这并不是在装样子。马云的左右手以及至交,阿里巴巴集团CFO蔡崇信(工号19号)也对此表示不解。“一开始我并不太能理解他的想法。”蔡崇信告诉我,“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创建一个市场的核心基础,那就是很多很多的信息,大量的卖家,然后是大量的买家。”
2000年年中,马云成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他是全中国企业家中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马云就是靠着这个封面一举成名的。
2000年7月份《福布斯》杂志封面上,马云穿着一件格子衬衫。一个小趣闻是,其实马云身上的这件衣服是借来的。由于马云的个子实在是太小了,美国摄影师在给他拍照片的时候说,你这个人连镜头都填不满。那怎么办呢?当时边上站着一个副总裁,那个人个儿挺高,有一米八十几。摄影师就对他说,你把衣服脱下来给马云穿。因为这件衣服的袖子很长,马云穿上后一晃就像水袖一样,于是摄影师跟马云说,你把袖子卷起来。因此从封面上就能看出马云把袖子卷得很高很高。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姿势,马云一战成名了,他在“屌丝”创业早期就获得了很大的名声。
最后,到了2002年,公司的钱都烧光了。马云开始对网站进行商业化操作。他从高盛、富达投资以及软银等风投那里获得了2500万美元。“我同意了,„好吧,我们来赚点钱吧。‟”马云回忆道。到现在他还认为当时向卖家收取发布信息的费用限制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马云坚持让淘宝走一条不同的路。为了阻击eBay进入中国市场,马云于2003年成立了淘宝网。当时eBay通过收购中国的易趣网进入了中国市场。马云拒绝向淘宝网上任何信息的发布以及交易收取费用。但是eBay却轻蔑地说:“免费并不是一个商业模式。”马云却凭着“免费”这个招牌吸引客户。而且他做到了。但是,对于蔡崇信这个耶鲁毕业的高材生、律师以及前私募高管来说,马云的做法让他无法理解。2004年的某天,蔡崇信找到了马云。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两人当时的对话:“我告诉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我们不能再这么亏下去了。‟马云回答说„你看,淘宝将要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我们现在也不知道3年或者5年后淘宝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不能让收费来限制淘宝的发展。‟”
蔡崇信说,他再次回想起这段谈话,是在去年,他和妻子在纽约看《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时,马克扎克伯格对他的搭档爱德华说先忘了赚钱吧,在他还不知道自己创造了什么或者将来它会变成什么的时候。“当我看见他们的这段谈话时,我真的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说:„我的天啊,这跟马云2004年时跟我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啊!‟”蔡崇信说,“这就是互联网企业家和其他企业家的区别。普通的企业家会觉得只有创造收入才创造了价值;而互联网人会觉得当有许多人到你的网站、使用你的网站并对你的网站产生了很高的忠实度时,你才在创造巨大的价值。”
高盛一定希望自己也有像马云那样的毅力和远见。2004年,高盛变现了当年投资阿里巴巴的400万美元,作为5年的投资回报,高盛最终拿到了2500万美元。在今天,这一持股比例将占集团的10%,也就是20亿美元。(另一个早期投资者,日本软银,持有31%的阿里集团股份,目前市值60亿美元左右。)
----18罗汉名单------------
1马云 董事局主席 非执行董事
2张英 顾问
3孙彤宇总裁、执行副总裁淘宝
4吴泳铭资深总监集团
5盛一飞总监支付宝-产品技术及用户体验部-产品部
6楼文胜产品规划师B2B-CCBU-中国市场运营部-核心产品部 7彭蕾CHO集团-人力资源部
8麻长炜经理淘宝-产品研发中心-PMUE-用户体验设计 9韩敏总监支付宝-市场运营部
10谢世煌资深总监B2B-ICBU-网站产品发展执行董事 11戴珊副总裁B2B-ICBU执行董事 12金媛影资深经理B2B-ICBU 13蒋芳总经理助理B2B-ICBU 14金建杭资深副总裁集团 15周悦虹技术部B2B-ICBU 16蔡崇信CFO集团非执行董事 17师昱峰资深总监 18饶彤彤 国际事业部----------------------编者点评:
两只狼穿过沙漠到了草原,看到无边的丰美草地 正在风中如海浪般起伏。一只狼很沮丧,书上说
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是眼前没有羊,一只也没有。另一只狼很兴奋,它知道,无尽的盛宴就在前方。
第五篇:人生(诗歌)
人 生
人生是一本书,重要的不是封面,而是内容 人生是一棵树,重要的不是叶绿,而是深根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开端 有人说,人生最关键的是结果 我认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过程
人生是一次困难,能让你懂得克服 人生是一次失败,能让你明白反省 人生是一次耻辱,能让你学会振作 感谢人生,是他,每次引导你向成功前进
你是否怀念过去,你是否展望未来,忘记他们吧!把握住现在,做好现在的你,做好这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