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4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论文》。

第一篇: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论文

对现行国际货币金融制度进行较彻底的改革,乃至重建新的适应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南北方大多数国家所普遍认同或接受的主张。

彻底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与方案很多,概括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恢复国际金本位制。持这种观点者,主要以法国的吕埃夫和瑞士的海尔普林等为代表。而更多人则主张的是实行加以改进的金汇兑本位制,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的伯恩斯坦(主张建立新储备单位来増加世界清偿能力)英国的哈罗德等(主张提高金价来増强世界清偿力)瑞士的拉兹等(主张建立多种通货储备体制)。恢复和扬弃国际金本位制的观念在供给学派及美国共和党内也有相当市场,在1984年8月于达拉斯召开的美国共和党大会上通过的里根总统竞选纲领中,便提出了用金本位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张。总的来说,这种将黄金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体制的金本位,并非本世纪初流行的那种金本位简单复兴,而是所谓的“新金本位”(NewGoldStandard)。这种新的全球金本位并不依赖于实际存在的黄金储备,而是以中央银行发行保证本国货币按固定比率购回黄金的远期合约(financialfuturescontracts)的意愿为基础。这样一来,根据对未来的预期,金融市场力量便可被用来扩张或收缩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同时,投机者的行为便具有了一种稳定效应,因为他们买卖债券的活动将会导致货币与黄金的相对价格走向其均衡固定比率。新金本位制度相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而言有它的优势。因为黄金作为货币己有很长的历史,它容易被接受,而且各国中央银行仍能采取主动的货币政策。但要看到的是,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及重归金本位制,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且不说黄金储备分布的不合理,仅拥有世界黄金储备20%的发展中国家自然首当其冲就缺乏货币稳定的基础,即便世界黄金产量,也跟不上国际经济増长对货币黄金的需求。此外,金本位制同各国国内的经济政策目标也有其矛盾的一面。比如,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条件下,要维持金本位制,就得用黄金去进行清偿。这不仅会出现黄金严重外流,引起国内货币量收缩,抑制着经济増长,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国际支付手段用于这种清偿。如果希望保持经济増长,那就必须冻结黄金外流,但这不仅会加剧出现更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而且还从根本上动摇着金本位制的基础。

方案二: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制。从本质上讲,布雷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类似,即所有国家的货币均与一核心货币挂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国之间的汇率且固定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金本位的区别仅在于核心货币:前者为美元,后者为黄金;同时全球的货币政策也就主要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来决定。1947—1971年间的国际货币体系便是如此。尽管它问题很多,但在一段时期内它终究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基础。在今天提出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张,其理论依据是:

1.从1944一1971年这段时间的国际货币制度来看,总的情况是稳定的,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有益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就应恢复布雷顿森林体制。关于矛盾问题,那只应想办法解决,而不应否定这个体制本身。

2恢复了布雷顿森林体制,也就是恢复了美元等同黄金的地位,这样,从理论上来讲,国际货币就有了稳定的基础。这对人们今天普遍过于重视黄金的保值作用来讲,是有客观意义的。

3现在,美国虽不是世界产金和储金最多的国家,但却仍是比较多的地方,这也是有利条件。当然,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来讲,那是远远不相适应的。不过,这正是要各国来共同想办法加以解决的。

4和二战刚结束时类似,美国在冷战后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九十年代初期以来美国经济近90个月的持续増长,乃至在可预见到的将来相当一个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均对该方案的提出起到推动作用。

这种方案尽管有其许多合理之处,但在具体的实行中困难也很多。首先,在70年代,美国的黄金尚且难以维持与美元的挂钩,在世纪之交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则更不用说了。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己成事实,美国的近十年来的持续増长,并不能改变欧盟、日本及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崛起,国际基准货币及国际储备的多元化亦难以逆转。

最后,让美国独家主导全球的货币政策,通过控制世界基础货币发行,再次享有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和转嫁其国内通胀压力的权力和机会,也难以为包括南北方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方案三:创建单一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的国际管理通货本位制。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并让其发行统一货币的思想,最初源于哈耶克1937年出版的一本题为《货币的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的着作。哈耶克指出,货币改革者的理性选择只有两种:建立国际货币政策的“世界中央银行”(AWorldCentralBank)和与通常理解的货币政策毫不相关的“完全自由的银行”(Full—fledgedFreeBanking)。哈耶克的第一种方案认为,与其由民族国家执行货币政策,不如由一个单一的世界中央银行负起责任。哈耶克的这一思想,在后来美国的另一个经济学家特里芬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主张创建起国际中央银行作用的世界中央银行,其任务是建立世界储备,控制国际货币发行,实行统一的国际通货管理。这种世界中央银行有协调各国央行业务的职能,在此基础上世界主要经济活动中心应采取措施实行固定汇率制。

该方案较为理想,但其实施的困难在于,它与各主权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要想建立高度统一的世界银行机构,统一行使权力,必然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的众多压力。实行固定汇率,固然有着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一面,但推行固定汇率的弊端亦早已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领教过。此外,这种要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一种统一管理通货的设想在实行中,也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困难。

方案四: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根据地理和经济的联系及特点,将世界分成若干货币区,货币区内各国实行固定汇率或准固定汇率制;各货币区之间的汇率则可据市场供求而自行变动。事实上,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瓦解之后,国际货币体系就曾走向分散化,各种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加勒比货币区、中美洲货币同盟、欧洲货币体系等相继出现。其中以70年代末开创的欧洲货币体系发展得最为完善,区域性单一货币一欧元的正式启动,以及区域性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均己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中举世关注的事实。面对九十年代国际金融的动荡,建立类似欧洲货币联盟式的区域性货币联盟的构想,已成为东亚和拉美国家近来常加讨论的议题。

尽管这一建议的实施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但其建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动向己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方案五: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之所以继续维持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是因为,其一,到现在为止,各种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张都缺乏现实的可行性,无法很快就加以实现。这样就只好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本身来想办法。现实的出路,就是尽可能的加以改革,使之为各方面所接受。其二,美国的经济现在仍是最发达的,其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首位,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美元现在仍然是国际上的关键货币和主要的世界货币。其三,其他国家的货币,如日元、西德马克、瑞士法郎等,可以相配合同时起世界货币的作用。虽然其间矛盾在深化,但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己成定势,欧元的启动已经开始逐渐改变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传统独霸地位。因此,改革应是在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它包含诸多不同的方面和层次。

其中的一种意见,就是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稳定国际市场。以索罗斯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家认为,金融市场生来就是不稳定的,而国际金融市场尤其如此。与此同时,鉴于市场本身往往要作出过度反应,并且垄断市场是所有竞争者的目标,故市场无法纠正其自身的错误。这样一来,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更加密切的国际合作是必要的。面对东亚金融危机,索罗斯建议成立一个新的“国际信贷保险公司”(InternationalCreditInsurancecorporation)。按照他的设想,该机构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根据它们认为安全的标准对国际贷款予以担保。也有人进一步指出,与其建立新机构还不如改革旧体制方便。为此他们甚至建议,干脆就把世界银行改成国际信贷保险公司,让其从一个贷款者转化成为一个国际信贷的保险者,以使出现错置的国际信贷及时得到某种程度上的纠正,从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立足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基础进行改革的另一种意见是,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下继续推行金融自由化。其具体涵义是,要求各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以及其它市场,减少政府管制,増加其透明度,并且力求凭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来完成上述目标。对此方案的支持,来自于1998年2月18日二十二个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官员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就以下三个关键问题达成的共识:第一,解决目前的并且防止未来的金融危机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第二,各国政府在提供金融信息时要増加透明度;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继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实现可能性最大的方案因为它一方面顾及了金融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迎合了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其所包含的逻辑是,金融自由化无疑对世界贸易和分工有着巨大的促进意义,但它本身却不是无条件的;存在一个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乃保证全球市场化的必要条件。

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当代国际金融的实际。我们认为,立足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基础之上的根本性改革是必要而可行的。这种改革之所以要立足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础之上进行,是因为1976年1月通过的“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所确定的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主要内容,如:汇率制度多样化,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以及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等,仍将得到保留或发展。在此基础上,改革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推进。

首先,根据经济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自七十年代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传统的固定汇率一统天下被打破,汇率制度安排的多样化,使单独的自由浮动、联合浮动、盯住某一货币或篮子货币等的浮动汇率,以及仍保持固定汇率等多种形式的汇率安排,成为各主权国家的自行选择。就九十年代以来的实践看,实行固定汇率或盯住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逐年减少,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明显増多。到1998年初,盯住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约为23个,较之90年代初减少了10个,实行有限灵活盯住汇率制,即盯住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并在一定幅度内浮动的国家和地区,数量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国家则由23个上升到44个,同期实行单独浮动汇率的国家和地区也由20个増加到53个。

上述实行固定汇率或钉住某一货币浮动的准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恰恰是受到九十年代频繁发生的国际金融动荡或危机冲击的国家。这些国家汇率制度的这种安排,其出发点是稳定汇率促进贸易増长。但现实当中,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増大,资本帐户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亦在上升;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急剧増大和频繁流云九对汇率的稳定造成巨大冲击,使得盯住某个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难以维系,浮动汇率制开始成为世界更多国家的选择。然而,浮动汇率制的实践表明,在资本帐户充分开放的条件下,汇率的变化很难真实和有效地反映经济基本变量的变化,而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受短期市场心理预期及投机等因素的作用,并形成汇率的过度波动,进而无法有效地保证贸易和实际经济的有效运行。相比之下,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在货币当局确定的区间内波动,有助于消除短期因素的上述不利影响。只有当短期因素的作用导致汇率波动超出了确定区间时,才由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同样,对实行盯住汇率制的发展中国家,宜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即选用与本国经济联系较为密切、且在国际金融外汇市场有重要地位的若干种货币,各占一定的比重或权数,组成本国货币所盯住的“篮子货币”进行浮动。这样做有利于抵消或降低国际外汇市场主要国际货币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冲击。

其次,推动区域性国际货币合作,作为迈向世界单一货币和执行全球统一的货币管理体系的过渡。适宜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现状,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区域性一体化经济圈,责无旁贷地将成为21世纪范围最为广泛、经济实力及影响最为强大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代表,并以既相互联系合作,又鼎足对峙的态势,把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矛盾的错综复杂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体化性质的经济组织内部,随着商品、劳务、资本与技术的跨国流动自由度的加大,为稳定成员国之间货币汇率,降低区域外其它国际货币波动的冲击,建立一体化区域内货币的特定汇率机制显得很有必要。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洲货币汇率机制(ERM)的成功经验表明,这种特定汇率机制,是以区域内各国货币汇率实行可略有调整的准固定汇率,对外则实行区域货币“篮子”的联合浮动为主要特征。尽管这种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实施,对该区域内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及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作为一个方向,区域性货币政策的推动,不失为介于由传统国际货币体系走向未来的实现单一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管理体系的一种可行的过渡形式。当然,适于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差异,区域性货币合作方式可以采取不同的选择,如联系相对松散的货币区,或支付同盟等多种形式;在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达到较高程度时,再走向货币联盟,即实现区域内的单一货币,并建立区域性中央银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

第三,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组织,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基金组织在监督协调成员国货币、汇率政策及全球性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

应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基金组织中以平等地位参力口重大事项讨论与决定的权力。参照战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GATT)及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所确定的多边国际贸易体制,积极探索并寻求逐步建立相应的适应于经济与金融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现行多元化国际储备的结构调整,要逐步加大特别提款权(SDR)的权数比重,使之能尽快地担负起主要国际储备的职能,并作为未来全球性货币合作中统一的世界货币的前身。

最后,在微观上循序渐进的继续推进金融的自由化、国际化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国与国之间全球性的国际金融监管。在这方面,重点要放在建立全球性的透明度高、公平公正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及管理体系,实现由传统的对微观金融企业或行为的直控管制,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要方式的宏观金融活动监管的转换。各国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国际金融组织应联手抑制或打击国际金融领域的过度投机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限制金融衍生资产的过度膨胀,缓解金融经济与实际经济的过度脱离。

第二篇:银行招聘考试:国际货币与金融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国际货币与金融知识

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这属于货币性失衡。

4国民收入的变动。当一国的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也成为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如何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调节:

1.商品调节。采取对出口商品给予补贴用优惠利率刺激出口等奖出限入的措施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2实施金融政策。以调节利率或汇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利用提高再贴现率或使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降低再贴现率或使货币升值以增加进口。

3.实施财政政策。即以扩大和缩小财政开支或调节税率的办法来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一般是采取增税减支来扭转国际收支逆差,采取减税增支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

4.利用国际贷款。利用国际贷款来及时灵活地融通资金是最普遍使用的措施。

5.直接管制。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国际收支,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

第三篇:2015宁夏银行招聘考试:国际货币与金融知识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jinrongren.net

2015宁夏银行招聘考试:国际货币与金融知识

2014-08-28 16:39:47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jinrongren.net

5.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这属于货币性失衡。

4国民收入的变动。当一国的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也成为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如何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调节: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jinrongren.net

1.商品调节。采取对出口商品给予补贴用优惠利率刺激出口等奖出限入的措施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2实施金融政策。以调节利率或汇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利用提高再贴现率或使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降低再贴现率或使货币升值以增加进口。

3.实施财政政策。即以扩大和缩小财政开支或调节税率的办法来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一般是采取增税减支来扭转国际收支逆差,采取减税增支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

4.利用国际贷款。利用国际贷款来及时灵活地融通资金是最普遍使用的措施。

5.直接管制。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国际收支,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

第四篇: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自由化教案MicrosoftWo.

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瓦解的过程原因,浮动汇率

制度的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2.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金融全球化的动因表现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金

融全球化带来的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及对其的评价。2.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一、课堂的引入

2007年的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渐渐演化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随着美国股市的下跌,中国日本欧洲的股市跟着下跌,随着危机的演变,各国的经济增速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说明了两点:第一全球的金融市场的金融市场早已紧密相联。第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那么,国际金融体制是怎样的?相互之间又如何影响?金融全球化有何表现,对实体经济如何发生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大家回答这些问题。

二、内容的讲授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历史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间交易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可供参考的其他界定: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国际金本位→→国际金块本位→国际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五个阶段。

(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Gold Specie Standard,大约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结束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所有职能,如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816年英国率先颁布了《金本位制》,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相继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大致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实行的金铸币本位制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储备货币使用黄金,并以黄金作为国际结算工具,各国的国际收支可以用黄金的输出和输入自动平衡。因此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和输入,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始终维持在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规定的黄金输送点之内。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极其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国际金本位制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其具体内容是: 当收支逆差时,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和成本的下降;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反之,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轻。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成立条件

国际金本位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机制作用的发挥应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其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其三,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在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货币。(二国际金块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国际金块本位制

国际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又称“生金本位制”,是一种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1尽管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

(2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仍然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并且规定黄金的官方价格

(3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但在需要进行国际支付时,可以用银行券到中央银行根据规定的数量兑换黄金。

金块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度崩溃之后,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制度。1925—1928年期间,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曾经使用过金块本位制度。由于其不稳定,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的金块本位制都先后崩溃了。

2、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又称“虚金本位制”,也是一种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1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成黄金或金币,但可首先兑换成某种外汇,再以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

(2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需将本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金,在必要时通过买卖外汇或黄金来维护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一些国家深知,国际经济的动荡乃至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成为保持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际金融领域中重建经济秩序就是建立能够保证国际经济正常运行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44年7月1—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讨论了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等问题。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会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由

于美国的黄金储备当时已经占到资本主义世界的3/4,因此如果建立的货币体系仍然与黄金有密切联系的话,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也正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方面内容,即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维持、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

1、本位制度

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35美元换一盎司黄金的黄金官价。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美元的义务;同时,为了维护这一黄金官价不受国际金融市场金价的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2、汇率制度

在汇率制度方面,它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按照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的比较确定,或者不规定本国货币含金量,只规定与美元的汇率。这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是固定汇率,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如果某种货币的含金量需要做10%以上的调整,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幅度为正负1%,只有在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能改变其货币平价。

3、储备制度

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4、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5、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建立,其宗旨是: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增加收入;避免会员国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向成员国提供所需要的临时性贷款;设法消除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一是当成员国出现短期性经常项目逆差,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影响国内就业水平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时准备向它们提供外币贷款,以帮助它们度过难关。用于这种贷款的黄金与外币由该组织成员国交纳的基金提供。

二是可调整的货币平价。尽管该货币体系规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但是如果该组织认为某个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处于“根本性不平衡”状态时,该国可以调整其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日常工作由执行董事会负责。

(2世界银行

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其宗旨是:对发展中国家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发展中国家生产与资源的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来源的国际贷款进行配合。世界银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世界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辅助性机构

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贸易收支失衡,或国际收支逆差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波动受到严格限制,汇率相对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投资的扩大

2、美元的投放在一定条件下解决了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不足的问题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金融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和解体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尽管这种制度可以在经济实力较强和较弱的国家之间维持货币、特别是汇率的稳定,但是当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时,存在着一国能否支撑这种固定汇率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obert Triffin于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he Triffin Dilemma,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的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对美元的信心,进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因此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存在着“美元灾”或“美元荒”的双重威胁。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日起,这种两难就一直伴随国际经济的发展。1960年以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美元荒”;而1960年以后,主要问题是“美

元灾”(1960年10月出现第一次美元危机,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1970年后美元危机加剧。

1971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这一行动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1973年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体系的两

个基础——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均告崩溃。

三、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重新建立、至少是改革原有货币体系的工作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问题。

197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提出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意见。1972年7月,理事会决定成立“20国委员会”,具体研究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方案。该委员会以及后来替代这个委员会的“临时委员会”为改革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76年1月成员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会议结束时达成了《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又通过了以修改《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从而实际上形成了以《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1、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方面,《牙买加协定》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它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暂时并存,但成员国必须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以防止出现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现象。

2、储备制度

明确提出黄金非货币化,会员国可以按市价在市场上买卖黄金;取消会员国之间、会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以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逐步处理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

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69年为解决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而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和计帐单位,代表会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普通提款权是基金组织提供的最基本的普通贷款,用以解决受贷国因国际收支逆差而产生的短期资金需要。特别提款权按照会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会员国的储备,故又称“纸黄金”。特别提款权设立时的价值相当于1美元。1974年7月1日以后改用一篮子16种货币定值。1981年1月1日以后又改用美元、马克、法郎、英镑和日元5种货币定值。

现实中,特别提款权只是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补充。

3、资金融通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出售黄金所得收益建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将基金组织的贷款额度从各会员国份额的100%提高到145%,并提高基金组织“出口波动补偿贷款”在份额中的比重,由占会员国份额的50%增加到75%。

第二节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与改革方向

一、牙买加会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新特征

牙买加会议后,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它体现在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汇率制度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三个方面。

首先,尽管牙买加协议提出用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的方案,但是由于特别提款权只是一个计帐单位,现实中需要有实在的货币作为国际经济交往的工具,从而客观上形成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结构。

其次,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也有所不同,牙买加协议的精神是避免会员国竞争性货币贬值的出现,因此只要各国的汇率制度是相对稳定或合理的,它就可以合法存在。这也是牙买加协议能够获得广泛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从国际收支的调节看,在允许汇率调整的情况下,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增加了。各国既可动用本国储备,又可借入国外资金或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也可以调整汇率,所以在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下,会员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是整齐划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多样化的、灵活的货币体系。正是由于这一点,每个国家需要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责任也日趋重要了,否则可能要承受痛苦的经济调整。

二、特别提款权制度

发行量有限、分配不平衡(按照各国在IMF的份额进行分配、只是记账单位和虚构的货币单位

三、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1982年以后,IMF把汇率制度按照灵活性即汇率的弹性分三大类:(1钉住汇率制,包括钉住单一货币、钉住特别提款权和钉住一篮子货币;(2有限浮动汇率制,包括单个货币的有限浮动和一组货币按照合作协议的有限浮动;(3更为

灵活的汇率安排体制,包括根据一套指标较频繁地调整汇率的安排,其他有管理的浮动和独立浮

动。

主要发达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而发展中国家采取与一种或多种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

四、国际储备的多样化

大多数国家的国际储备使用了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在内的多种外汇,但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走向(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国际货币体系由单一汇率制走向多元化

2、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二建立区域货币集团

1、欧元的产生和发展

2、亚元的构想

1999年以后,IMF用新方法对各国的汇率制度重新划分,按浮动程度大小分为8种:(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2货币局制度;(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制;(4有波幅限制的钉住;(5爬行钉住;(6有波幅限制的爬行钉住;(7不事先公布汇率路径的管理浮动;(8单独浮动。

钉住汇率制度一般指将本国货币相对于被选做“锚”(anchor的货币(或货币篮子的汇率保持在小范围内波动。该制度汇率波动有两个特点:(1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比较小;(2对本币与“锚”货币的汇率平价不进行频繁调整。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并不事先宣布汇率的波幅或变动路径,而是通过相机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水平。

第三节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

一、金融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一动因

1.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2.各国金融自由化发展推动

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服务业开放。3.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4.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融创新体制的发展。(二金融全球化的表现

1.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开放化和跨国化 2.金融交易国际化 3.金融主体全球化 4.企业金融化

二金融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货币政策的依赖性加强。2.金融服务业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范围。3.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4.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直接投资影响和金融资本流通影响

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特点

(1主体为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同时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投 资者

(2交易对象为货币而非一般商品,对经济整体发生影响。(3交易数额巨大,风险后果严重。(4金融风险是各种金融行为的反应。一般经济危机的起因均为金融风险。国际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1.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风险。2.国际银行业的系统风险。3.国际证券化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4.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风险。5.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的巨大风险。四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监管层面: 政府监管: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 行业监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 市场监管

第五篇:浅析关于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改进建议论文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问题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近几年刚刚开始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部门规章制度为主、各监管主体为辅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法制建设不健全,还存在诸多问题。

1.监管理念过度保守。一是监管过于密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并且金融衍生品具有高复杂性,所以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体制实质上是一种高强度的监管。但是,监管过度会导致金融创新激励不相容和金融衍生品品种较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机构监管模式降低监管效果。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模式主要以机构监管为主,由于衍生品本身的设计信息披露较少。因此对于多数为跨市场、跨地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金融机构的监管范围难以全方位覆盖。

2.监管主体不够高效。一是多头监管效率低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主要是分业监管,中国银行、三会两市甚至一些政府部门都拥有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权力。多头监管可能出现同一部分由多个部门监管,相互掣肘,导致监管复杂且难以协调。二是监管主体缺乏科学的沟通机制。监管主体容易发生重叠,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协调制度至关重要。三是自律监管不足。由于缺少合理合法的授权,各交易所和行业协会制定的自律规则和交易规制不易实行,自律效果缺乏约束,加之过度的行政干预,造成协会自律效果无法展现。

3.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一是各类规范效力层级低。我国监管体系多以部门章程、暂行规定或通知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临时性,缺乏法律具备的强制性和稳固性。因此,监管体系无法适应跨市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的需求。二是缺乏监管衍生品市场的法律。目前,我国已有的金融衍生品的法律法规,不具有普遍的针对性,无法对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进行统一的规范,也无法做到对风险的有效提示和规范,这与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监管漏洞依然繁多。

二、对金融衍生品监管难的原因

1.金融衍生品是部分金融机构逃避监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其中主要原因是在创造高利润率的同时降低遵守法规的成本。因此,金融衍生品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的有效武器。因为法律的制定总是滞后于新事物的产生,所以监管部门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实质,之后才能进行流程规范,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极易留下监管漏洞。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之上,全球金融快速结合,金融创新更迭速度不断提升,致使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顾此失彼。

2.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当中,国内的金融机构同时面临国内和国外金融机构的强大压力。这推动了其投机行为的产生,金融衍生品是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因此,金融机构不得不在稳定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创新金融衍生品,竞相追逐高盈利的工具。同时,导致次贷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的投机行为。

3.由于金融衍生品具有杠杆能力,收益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更高,因此能够获得国际投资者的竞相追逐。同时,由于金融衍生品本身具有风险,投资巨鳄可能会隐藏其真实的投资想法,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或利润。另外,如果资金流转于多国之间,那么投资者的意图更加难以察觉,进而获取额外的利益。这就导致了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存在于多市甚至是多国之间。同时,这种跨市和跨国的交易特点对监管提出了严苛的挑战。

三、关于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建议

金融衍生品具有高复杂性及高杠杆性。如果引发问题,将会对投资者、甚至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科学全面监管刻不容缓。

1.树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思想。从金融行业的发展史来看,金融监管一直在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成熟。审慎的方式是金融管理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同样也应该成为金融衍生品监管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金融衍生品应首先确定合理的监管范围,减少其带来的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一是要开放金融衍生品的种类限制。合理有序地开放金融衍生品的品种限制,优化其质量。在适当的时候,开放金融衍生品市场,让市场有充分的空间选择优秀的金融衍生品品种,促进各类优秀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规模。二是针对不同种类的场内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进行差异性区分,区分不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标准和监管强度,实现合理科学的监督。三是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应转变为以赋权性规范为主、以禁止性规范为辅,加强对金融领域的引导作用。四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包括其设计条款并针对不同的特性面向社会给出专业权威的指导意见,逐渐取消金融市场的以准入机制代替监管机制的模式。

2.对监管权力进行科学分配。当前,我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相对混乱,经常出现多头领导,同一领域多种管理制度的现象,多头负责、权责不清。因此,分配权力的不科学性严重限制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有些学者提出建立由同一部门进行主管协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多级监管制度,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相对过激的建议难以实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应以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为基础和保障,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是为了确保划分权力的科学性,需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范围和监管等级。实现各监管部门之间消息的实时共享和沟通机制,保证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二是需要加强金融各协会的自律管理的权限,发挥自律管理的全面性和覆盖性,不断扩大自律组织对监管的话语权。三是需要引导社会媒体和其他机构加入到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当中,形成外部有效的社会监管方式。社会媒体力量的加入有助于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实现快速直接的散播作用,有效地完善监管实时性和专业性,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力量。

3.完善金融衍生品的相关法律的制度性建设以及相关法规细节的处理。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等级比较低,多处于参考意见或通知等层面。在法律层面上缺少权威性和强制性,因此我国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全面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一是在合适的条件下,对零散杂乱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改,清理不具有合理合法性的行业部门规章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台,确保规定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二是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理以法律的形式实现,全面区别不同金融衍生品,形成具有条例科学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的法律,并以此为依据规范金融衍生品的范围和监管主体。

下载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建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论文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阶段考试论文题目关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论文专业姓名指导教师 杨波塔娜 学号 20111517172011级会计学专业本科3班关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论文作......

    金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 【摘要】商业银行会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银行的各项资金往来业务进行核算,并以此为银行的经营管......

    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论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大自然向粗放型发展方式亮起了红灯。人类发展遭遇着来自资源与环境多方面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己提上日程,成......

    高校管理中教师激励制度的重建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以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为例,肯定了其在激励制度重建方面所做的贡献,也指出方案本身的纰漏,借以对我国高校管理中教师激励制度的重建以启示,并提出了强化我国高校教......

    关于做好金融支持灾后重建

    关于做好金融支持灾后重建 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支持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行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班,统一行动,切实落实好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先将有关指导意见发布如下: 一、提高认......

    军队经济管理论文 经济重建论文

    军队经济管理论文经济重建论文 中国与斯里兰卡军队在内战结束后参与 经济重建行为角色的异同 摘要:中国和斯里兰卡对内战结束后军队参与经济活动中的模式有共同点,但主要区别......

    金融审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虽然得到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对......

    金融学期末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商学院 班级:08国际贸易 姓名:窦敏杰 学号:081544034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家乡,针对院里安排的实践任务,对我们县附近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进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