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希望大家好好复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9、1820年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填写 “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A、B、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狗 B.蚂蚁 C.金鱼
7.()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四张纸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预测1481216
实测281525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改变因素测试结果
第一次用一节新的干电池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杠杆 火钳(或其他)
2.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1)甲和乙(2分)电流强度(2分)
(2)S(2分)“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2分)铁芯的大小、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305分)分)
jù pà
líng hún
dào qiè
yòu huò
jǐn shèn
()()()()
()
二、读拼音,用“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坠(zuì zhuì)落山涧 排山倒(dào dǎo)海
(2)民族英雄个个顶天立地,从不低头折(zhé shé)节。
(3)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nàn nán),毛泽东一颗为党为民的心人人皆之。
三、词语大本营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
惊心动()力()狂澜()不犹豫
再接再()夜以()日 不容争()
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2、请另写两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2分)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即使……也……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b、()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c、()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四、句子万花筒。(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5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2、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歇后语),令我失望透了。
5、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变换句子。(3分)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六、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1=5 分)我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下列语境,诉说你的真情。(4分)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可是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毁灭了,此刻你最想说 :
2、通过学习,大家对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定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吧,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扬毛泽东,你会说:
八、本学期你参加了哪些语文活动,请选一个作答。(2分)
活动名称:
活动收获: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15分)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
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 ②没有把握住 ③找不着 ④改变常态 ⑤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第二个取意思()。(1分)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2分)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1分)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 会说:
(2分)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2分)
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动作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回答问题。(15分)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淘汰——
交口称赞——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2分)
问题:
回答 :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本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第三部分:习作(35分)
一、小练笔。(5分)
有的人“走遍天下书为侣”,你呢?你喜欢读书吗?对读书你有什么看法吗?赶快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吧!(50-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作练习。(30分)
提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惧怕 灵魂 盗窃 诱惑 谨慎
二、读拼音,用“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1)zhuì dǎo(2)zhé(3)nàn
三、词语大本营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魄 挽 毫
厉 继 辩 夜以继日 再接再厉
2、请另写两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2分)(略)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四、句子万花筒。(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5分)
1、敬亲者,不敢慢与人。
2、滴水能把石穿透,3、切切故乡情。
4、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5、写一副对联:略
五、按要求变换句子。(3分)
1、(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例:中国的汉字就像天空中的云彩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2、(改成陈述句)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3、(缩句)瑰宝化成了灰烬。六、七、八题都是灵活题,答案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15分)
1、!
:
“
!
”
2、l 石
3、①失掉;过失 ④改变常态
4、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
5、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了表现父亲救儿子历尽艰辛,但不放弃,展现了伟大的父爱!
6、因为这样既能突出时间长,又能突出父亲坚忍不拔的精神。虽然很激动 但是还是以柔和委婉的态度 足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风度 回答的有根据 句句属实 掺杂的爱国情感溢于言表 让人不禁“交口称
7、想象填空:略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2分)略
二、课外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回答问题。(15分)我不能忘掉祖国
1、划去 收 温和 振动 坚
2、淘汰——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适的)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
3、略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2分)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
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2分)
赞”
(3)强烈的爱国情感
5、略
第三部分:习作(35分)灵活题,略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作力的单位,简称(),用字母()表示。
2、地球表面有()()()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4、土壤是()()()()等物质的混合物。
5、影子产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6、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7、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二、选择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不受到阳光照射,也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
2、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A、黑暗干燥B、阴暗潮湿C、明亮潮湿
3、用垫圈拉动小车,垫圈越多,小车运动的越()。
A、快;B、慢。
4、用橡皮筋作动力,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越()。
A、远;B、近。
5、路面越光滑,小车行驶的越()。
A、快;B、慢。
三、判断1、1牛≈100克的力。()
2、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3、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能改变的。()
4、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5、我国地形是西高东低的。()
四、连线
重力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
弹力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时与滑梯接触产生的力
反冲力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摩擦力放鞭炮时让鞭炮向上冲的力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小时。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一般是()材料制成的。比如().()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二、判断题。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选择题。
1.塑料在()中会沉。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 50 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 35 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A.24 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8.300 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 10 毫升水和最后 10 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A.前 10 毫升水滴得快 B.后 10 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9.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 5 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3.下列物体中传热能力最强的是()。A.塑料 B.木条 C.铝片 1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四、简答题。
1.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2.解释四季现象的形成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1.摆的快慢可能与()、()、()有关。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写出实验方案: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可能与()有关。我的假设:实验的器材:不变的条件:改变的条件:实验的方法:
2.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酒精,请你设计实验研究为什么温度计能测量温度。研究问题: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答案: 一.填空: 1.24 12 12 2.浮力向上 3.排开的水量 4.泄水型受水型 5.比重计 6.高低温度相同热传递 7.快慢热的良导体金属铁铜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二.我的判断 1-5 ××√×× 6-10 ××√√×三.我的选择 1-5 CBCAA 6-10 CCABC 11-14 AACB 四.简答题 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就浮起来了。2.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形成四季变化。五.画一画1.铁块将下沉,木块将上浮。略六.实验探究1.摆长摆幅摆重列:研究的问题,摆绳的长短假设,摆绳长的摆摆得快,摆绳短的摆,摆得慢。器材,重物,线,铁架台等不变的条件,摆幅,摆重,改变的条件,摆绳的长短实验方法,1)用实验器材做一个摆绳稍长的摆,测 15 秒,摆动的次数,测三次。2)仍用刚才的摆,摆绳缩短,测15 秒,摆动次数,共测三次。3)实验记录,并得结论。2.略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相同大(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填“轻”)或“重”“沉”或“浮”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不同物体的传热(速度)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一般是,(金属)比如材料制成的。(铁)、(铜)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等。
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太阳)来记时,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热,这种传热方法叫(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传递)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傅科摆)首先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是 2008 年 8 月 8 日晚上 8 点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早上 8),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比重计)看到电视直播。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上)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判断题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地球上新年的钟声是在同一时刻敲响。-------(×)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是为了好看。----------(×)水受冷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所以冰浮在水面上。---------------------------(√)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选择题
1、塑料在(C)中会沉。A 清水。B 盐水 C 食用油
2、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C)拉萨 B、重庆 C、北京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B)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当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对时间方法是 B)。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C)化得。快 B、化得一样快 C、化得慢 D、无法确定地球公转的方向是(B)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C)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提出。“日心说”理论的是波兰天文学家(B)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B)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 50 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 35 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B)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上,塑料块浮在(C)上,葡萄在(D)上,铜砝码漂浮在(A)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在清水中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13页右中图)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14页下图)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3、(D)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的合金,当
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
B、铋
C、钢
D、锑
4、热总是从较(B)的一端传向较(D)的一端。A、粗
B、热
C、细
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B):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C):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A):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这两种金属就是(BD)。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AD)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填空题。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这是为什么呢?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45页上图)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5、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二、多项选择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这两种金属就是(DB)。ABCD A、铜
B、锑
C、钢
D、铋
4、(C)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D)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9、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11、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12、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五、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13页右中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A、时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A、“流水型”水钟
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
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A、不一定的B、一定的C、相同的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A、快
B、慢
C、长
D、短 8、1583年,(D)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摆锤在(最右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摆锤摆到(最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
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64页左下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3、(C)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4、(B)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D)”理论。
5、(A)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C)”,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说
D、地心说
6、(C)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A、波兰
B、古希腊
C、法国
D、荷兰
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BC)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昼夜现象与(B)和(C)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ADF)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BCD)。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三、填空题。
1、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2、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3、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是围绕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3、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5、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五、看图填空题。
1、世界时区图。(81页图)
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京),向西180度属(西京)。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A、时
B、分
C、秒
D、天
4、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A、不一定的B、一定的C、相同的D、不相同的
5、根据单摆的(D),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6、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A、快
B、慢
C、长
D、短
7、(D)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9、(C)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
B、天
C、分
D、秒
2、(BD)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3、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CD)
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4、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BC)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5、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6、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7、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8、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6、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7、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8、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9、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10、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五、看图填空题。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精彩补白
1、轮轴有
作用;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
;当轮相同时,轴越
越省力。
2、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3、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
、、、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
4、是制作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是最硬的矿物;
是最软的矿物。
5、神经中枢包括
和
。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和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和。
6、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
资源和
资源。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
资源。
7、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和。
8、人体的感觉器官有
、、、。
9、交流是通过
和
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和
的过程。
10、科学注重
和
,容不得
和。
11、可以从颜色、、、、等许多方面认识矿物的特征。
二、是非辨析(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可能越省力。()
2、当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也同样可以省力。
()
3、支点不论在杠杆的什么位置,杠杆都省力。
()
4、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对身体的管理是同侧关系。()
5、菊花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茎繁殖。
()
6、地下的煤层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形成的。
()
7、质疑别人是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不应去质疑别人。()
8、用斧子砍木头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
9、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哺育袋中孕育而成的。
()
10、在沉积岩中有时能够找到化石。
()
三、择优录取(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在斜面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越()越省力。A、高
B、低
C、长
D、短
2、齿轮转动和链条移动的差别是()A.能否改变力的大小
B.能否改变用力的方向
C.是否省力
3、想要省力的把钉在木头里的螺丝钉起出来应选用()A 起钉锤
B 粗柄螺丝刀
C 细柄螺丝刀
D 钳子
4、古今房子共同的特点是()
A 避暑御寒
B 美观
C 舒适
D 宽敞
5、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
A 滑轮组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6、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
A 白云母
B 黑云母
C 石墨
D 石英
7、可再生资源是()。
A 赤铁矿
B 土地
C 天然气
D 石油
8、用手不可以辨认的事物是()。
A 颜色
B 大小
C 形状
D 轻重
9、大脑的重量约占脑中的()。
A 60%
B 70 %
C 80 %
D 90%
10、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常出现在()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砾岩
四、动脑筋
1、分类填在指定的横线上。
胡萝卜、马铃薯、甘薯、蒲公英、芦荟、郁金香、杨树、宝石花、月季、菊花、草莓、爬山虎、万年青、吊兰、生姜
①用根繁殖的有:
②用叶繁殖的有:
③用茎繁殖的有:
2、快速连线
①、水螅
无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浆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积岩 牛
由成体分裂新个体
玄武岩
变质岩 鸭嘴兽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实验设计
1、请你根据自己学过的力学知识,设计一个较为结实的拱桥,并画出设计草图。
2、小红以“上课铃声响了后,同学们都回到教室”为例,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你能帮她填吗?
听到上课铃声()→()→()→()→ 回到教室上课()。
试题答案评分标准:
一、精彩补白。(每空1分,共40分)
1、省力
省力
小
2、能够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
本能
4、石墨
石英
金刚石
滑石
5、脑
脊髓
头部
内脏
躯干
四肢。
6、可再生
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7、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8、眼、耳
、鼻、舌
9、书面
口头语言
观点
实验成果
10、事实
证据
虚假
轻信
11、透明度
光泽
硬度
形状
二、是非辨析。(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择优录取。(每空1分,共10分)
1、B
2、B
3、B
4、A
5、C
6、D
7、B
8、A
9、C
10、C
四、动脑筋
1、(每分对一个1分,共15分)
①根繁殖的:
胡萝卜
甘薯
蒲公英
郁金香
②叶繁殖的:
芦荟
万年青
宝石花
③茎繁殖的:马铃薯
杨树
月季
菊花
草莓
爬山虎
吊兰
生姜
2、快速连线(每连对一个1分,共10分)
①、水螅
无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浆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积岩 牛
由成体分裂新个体
玄武岩
变质岩 鸭嘴兽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实验设计(共15分)
1、有灵活性,答案不一(略)。(5分)
2、每空2分,共10分
听到上课铃声(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回到教室上课(做出反应)。试题说明
本套试题基本涵盖了五年级科学下册一至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试题来源于科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及《科学学习与评价》,并参照历年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设计。试题包括五个大题:填空、判断、选择、归类和连线、实验。题型灵活,答案明确,题量适当,难易适中,分值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命题。试题既注重了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测查,又注重对学生观察、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