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班级管理中学会理解和尊重论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是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管理班级的实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可以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教师若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尊严感、愉悦感,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师生间只有进行角色换位,才能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才能创造出独特而又新颖的教育风格。
一、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同,必会导致看人、看事及处事的方法不同,这样会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方面要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去认识、去思考,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怎样去处理这件事,从而既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班主任如果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良好的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自己的浩然之气、儒雅的举止,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那么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就会慢慢地消失。
老师若要被学生接纳,还必须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要把鼓舞和关心性的言语当成情感传递的灵丹妙药。初中生要比小学生更懂得爱、更需要爱。他们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现比较成熟、自信、顽强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他们平时听到最多的是批评,他们最缺乏别人的理解及老师的爱。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变为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冷冰冰的话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逐步建立起一种互爱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教育技巧,对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
若要和学生谈话,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谈话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说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情于理,做到忠言顺耳,让学生心悦诚服。例如对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学生,可采用商量式的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多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比较突出的学生,易采用能动式批评。
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和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移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平和的心态,分析缘由,全面分析,恰当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以平静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该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接着和家长一起商量教育方案。这样一来,既不损伤家长的面子,又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从而心甘情愿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三、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是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不可缺少的因素。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这时,提出意见的同学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强化,就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由“控制型”转向“参与型”。例如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量拟定《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同认识并且共同遵守。
可把选举权下放给全体学生。在选举的时候,要让学生交上选票之前认真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学生?班上有哪些同学让我敬佩?……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给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一次次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对班主任而言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
让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就是班级的一切活动,要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驻扎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班主任正是由于坦然自若地尊重学生们的选举权,绝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从表象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实际上是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对优秀班干、三好学生的选举,不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且能让每个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
总之,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赏识,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精神需要,被赏识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大多数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因此,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和顽强的毅力,始终保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态度,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从学习、纪律、课间操等各方面,长期负责,耐心持续地做好学生工作,努力使他们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观念等稳步提高,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
第二篇:尊重和理解教师,学校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
时代的车轮,已将我们带进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是每个学校管理者亟待解决并下大功夫才能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学校领导尊重和理解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教师呢?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了解教师需要
教师的需要有共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一个学校,由于教师年龄、性别、习惯、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差异,需要也千差万别。有的教师对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物质生活需要较为强烈,有的教师对教具、教材等办公教学条件要求改善的呼声较高,有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参与意识,有的教师争取培训机会以提高发展自己,有的教师希望得到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有的教师期望领导的奖励和肯定,有的教师则需要领导的帮助和督促。形形色色的需要,就要求学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是否正当合理,分清轻重缓急。对他们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进步,思想上帮助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关怀,从而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培养提高教师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批新教师不断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他们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而且肩负着承上启下和担当21世纪教育中坚的重大使命。为了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必须坚持贯彻“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培养教师原则,保证教师自我进修和提高的时间,鼓励教师善于挤时间学习,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高一级学历进修,创造条件以满足教师学习现代网络技术的需要,保证教师培养提高所需的经费。要通过多种形式,广开渠道提高教师队伍。主要有: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抓好教学研究活动,取长补短,相互提高;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开阔教师的眼界;鼓励教师参加本学科的专业研究会等学术活动,提高研究论文的质量;组织教师系统地自学和进修,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合理安排教师的课程,以保证教师学习提高的时间。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培养提高要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有计划,重措施,抓考核反馈,实施“名师工程”,激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知人善任
学校领导者应对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能力状况、工作效果、为人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优劣长短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举世皆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的识才之眼,有“不惜重金市骏马,奋力高筑黄金台”的招贤之术。在工作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地寻找每一位教wm338.com师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善于创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力求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不仅对于获得信任的教师是一种鼓舞,而且对于其他教师也具有激励作用,从而获得被理解、信任、尊重的愉悦和满足。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坚持原则
尊重理解教师,并不是对教师所有的意见不分正当与否、合理与否,一概照办,不是对错误言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学校领导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是则是,非则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果学校领导认为坚持原则、对教师要求严格会得罪教师,而对有些教师的错误言行睁只眼,闭只眼,不敢管,不愿管,不敢坚持原则,处处以老好人的面孔出现,那么,对领导自己、对学校工作、对教师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长久下去最终必将给教师造成更大的伤害,极大地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因此,在工作中,学校领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教师;弘扬教师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正气;营造良好的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比成就的氛围;培养教师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执著追求、生活上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班主任论文 尊重、理解、关怀、引导
尊重、理解、关怀、引导
——处理高中生早恋问题案例分析
陈育锦
高二下学期,班级发现了几例早恋现象,有的是校内同一年级之间的,有的是校内不同年级之间的,还有的是与外校之间的。在发出的几例早恋现象中,女生居多,男生有一例。在发现的这几例现象中,都是男生同学之间互有好感,联系密切,平常空闲时会一起吃饭,也有晚上偷发短信至深夜。男生的这一例,相对严重一些,主要是男生主动追求女生,曾经私下为女生办了一个手机以便联系,常主动为女生买东西,甚至为女生不理睬他而烦恼,没有钱花还会问同学借钱。
针对男生这一情况,在经过充分的调查掌握情况后,我邀请家长来校,共同处理。晓之以理,使他认识到早恋给其学业造成的伤害,并伤害到双方的家庭,家长也很理解配合,要求他结束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并在零花钱严格控制,学校这里则要求其写检查和保证书,把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要求其每周向班主任说明在校情况。应该说,在这一例早恋的处理上,是比较强硬的。其它几例涉及班级女生的早恋现象,情节相对没有如此严重,在处理上主要是以谈话为主,尊重和理解学生心理,加强关怀,引导她们正确看待问题,同时也与家长说明情况,让家长也进行给予理解,进行正确的引导。到目前为止,教育效果还不错,在与她们经常的交流中,她们认识到了早恋的问题,都把精力集中到学业上,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升。
通过以上的早恋案例,可以得到这样一此认识:
首先,尊重和理解学生。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性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直接就是指向异性的:因渴望了解而产生好奇,因好奇而找机会接近,因接近而心生爱慕,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正常的外在体现。所以,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只能是疏导和限制,而不能是盲目和粗暴地扼杀。应该平静地面对学生的早恋现象,把它当作正常的偶发事情,给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提醒他(她)们以学业为重,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其次,给予学生多一些关怀。发生早恋的这些同学往往是家庭对其关注不够,与父母交流不多。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开始加强,他们在为人处事时可能更注重自身的主观感受,因此极容易与不符自身感受的人或事产生逆反心 1
理。对待早恋的同学不宜集中公开的教育,要有目的地、有准备地、真诚地、平等地个别谈心,并注意选择时机,掌握规劝技巧和谈话分寸。在学习生活上,多一些指导和帮助,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了解其家庭情况以便拉近与同学的距离,使同学从心理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她)成长,也发动家长的力量,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家校联合起来,多一些关怀。“感人心者莫乎情”,动之以情,晓之以情,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第三,合理引导。老师要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在心理上,引导早恋的同学正确看待早恋问题。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异性之间互生好感是正确的心理现象,但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把所谓有好感当做爱情,更不能让自己深陷其中。因为,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少,看问题往往片面、偏激。其次,中学生也没有经济能力和时间来恋爱,如果这样做,只能会给自己的家庭和彼此双方带来伤害。高中正值人生学习的最好的时间段,未来的人生路要靠自己去选择,在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不能集中精力搞好学业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不负责任。在学习方法上,老师要关心这些同学,因为早恋必然会影响学习,所以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往往会下降或处于落后,给他(她)们一学习指导,使其体验到学习进步带来的乐趣,会转移其注意力,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也能很好的解决早恋问题。
第四篇:怎样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怎样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做好后进生工作,关系到全班的合格率,关系到一个班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而如何开展后进生工作,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是不能做好学生工作的。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后进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改变落后状态。
其次,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后进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魏书生说:“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教师对后进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力量感化后进生,让后进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后进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再次,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最后,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后进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持久的思想工作,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
因此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五篇:b8文教学论文:对话:基于尊重和理解: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对话:基于尊重和理解:
如今,“阅读是对话”已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至少,我们平常所阅读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思辨文章和所听到的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中,早已鲜见“一言堂”、“填鸭子”了。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进步,使语文的新发展呈现出一片明亮色彩。对话是多重的,主要涉及的有:作者,作品(文本),读者(教师和学生),编者(通过教材编排序列、课文阅读提示等内容或大或小地介入)。关于这些因素之间的“对话”是如何展开的,我们这里不多作讨论,我们关注的是,“对话”是在怎样的心理背景下展开的。众所周知,对话有其前提: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对话。因为对话是在双方及至多方之间展开的,是多种观点、思想的交流、碰撞,而意义则是,交流碰撞之后有一个公允的观点、思想或者虽未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思想却已为更深入地对话奠定基础、孕育先机。如此,试想,如果其中有一种观点、思想虽然并不特别具有说服力,但却是“权威”的,具有压迫性的,则何谈“对话”?只是“一人说话,大家听话”而已。这种情况,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普遍地存在着的。阅读作品,主体似乎该是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后者),实际却是教学参考书,虽然教师在大声“贩卖”,学生在努力“收购”,根本上却是处于一种可怕的“失语”状态,因为面对文本,他们并没有付出(或无机会付出)思考的努力,时间久了,恐就确如许多论者所言,有失去思考的欲望甚而失去对话的能力的危险。所幸现今情形正在好转,但在平常所看到的课例、所听到的公开(观摩)课中,我们却又看到了不少与对话的平等精神相悖的另外的情形:如果过去很多情形下是将教材(实则是教参编者)奉若神明,纵有腹诽也是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对教材说半个“不”字,如今却就像贫下中农翻身得解放,回过头来斗地主富农一样批斗教材了,一腔怨气全撒在了教材身上,难得肯对教材说声“好”字,或者索性丢开教材不理,只作导入之用,思考、讨论都在教材之外。应该说此类做法并非大流,但我们必得重视,它看似还给了老师和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实现了对话的自由度,其实却仍只是“独声演出”,只不过是角色发生置换,过去是教材(教参),如今是老师和学生,“大家说话,一人听话”而已。在本段提到的两种情形中,一者是把教材当成了敌人,集体口诛笔伐,“打倒”;一者是把教材当成了闲人,晾在一边,真正地“保持沉默”。比如有一个课例,题目就叫《请说出不喜欢的理由》,我们以为,这里至少存在两方面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1、作为“学习”的阅读(而不是“消遣”),其读还是不读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是“喜欢”或“不喜欢”,而须是阅读的意义,而这是由教材本身的价值来决定的,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有关调查报告可知,几乎是多数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教鲁迅作品,相反,我们要更加耐心细心地教,因为鲁迅和他的作品有着伟大的意义,如果我们的民族想有足够的深度和力度,就必须进入鲁迅;
2、由前者,尽管“喜欢”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或“不喜欢”可以是读者真实的阅读心态,而且会或多或少地影响阅读效果,但如果让课堂停留于这一浅层次而不作深层意蕴探讨的努力,则一是无平等对话可言,二是无深层领会可言,因为它拒绝了与教材(作者)的交流、碰撞,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且是居高临下,在未深入阅读、思考之前先宣判阅读价值的死刑。同样举鲁迅例,有人只走马观花地读了几句、几篇,觉得没有明媚的春光、动人的风景,就说鲁迅作品语言“阴阳怪气”,表现的是“阴暗的心理”等,总之是“不喜欢”,听听似乎也有道理,但只要认真地去读鲁迅作品,我们就会发现,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举以上的例子,无非是想说,要“平等对话”,必须基于尊重和理解,任何一方都不能有“优越感”,不能有“打倒”的想法;也即,如前所述,阅读教学所实现的是各方思想的融和、文本深层意义的领会,而这是无法在心理拒斥的前提下得到的。“平等对话”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更多的探索,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该是探索路上所不可避免的,我们希望,在长期的努力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实现真正的 “多重平等对话”。
用心
爱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