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寻访日记
上个星期四,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跟随吴老师一同去龙降桥村采访了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家——方斌生老爷爷。
方斌生老爷爷家的房屋外观简朴,令我们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生活朴素的老革命家。
踏进门,方斌生老爷爷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当年的事迹。“1951年5月1日,我参加了军队,那年我27岁,至今已有几十多年了。当时,工兵团有十几个团,我参加了工兵三团,工兵三团被称为“中国工兵第一团”‘,是当时技术最高的工兵团……”方斌生老爷爷边回忆边说。
有位同学问:“方斌生老爷爷,你怕死吗?”方斌生老爷爷神态自若地说:“我不怕死,因为在我的一生中,我已经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每次,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坚持下来,因为我知道只要你有坚定的意志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听了方斌生老爷爷的话,我们受益匪浅……
从方斌生老爷爷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家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更看到了他坚定的意志力。
正因为有像方斌生老爷爷那样的老革命家,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红领巾寻访日记[范文]
新农村建设的“绿色使者” ——85岁老党员任前海寻访记
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小记者团
寻访对象:
他,虽然早过了退休年龄,可仍旧每天忙碌着,栽花、种草,浇水、施肥„„村里的公路修到哪儿,他就绿化美化到哪儿,不图名利、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八年如一日,自费绿化带8000多米,使许庄的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绿、环境变得更美,他的先进事迹曾经被《新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他就是姜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绿色使者”——85岁的老党员任前海。
寻访纪实:
阳春三月,我们满怀激情地向许庄村走去。刚进入村庄,就看见一排柔弱的杨柳在晨风中轻轻飘荡,娇嫩的新叶强烈地显示着这是怎样的季节。还有许多树苗,有的刚发出一片新叶,有的正在孕育,有的还无法判断是否成活,也许还在两界的边沿挣扎。树下正开着花,红的、紫的、白的,而这一切是发生在公路两侧,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旁边有一位老人正在浇水,施肥,我们走近了他,他冲我们笑笑。
老人告诉我们,他叫任前海,今年85岁,他说,他要一直种下去,只要看见树活了,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我问:“这是村里交给你的任务吗?”他笑着摇摇头,说是自愿的。我们又问:“您做这一切有报酬吗?”老人很奇怪我的问题,说:“我给家乡种树种花要什么钱?”我说:“老爷爷,您已经80多岁了,该是儿孙满堂享福的时候了,每天还要干这么重的活是为了什么?不觉得累吗?”老人又笑笑,说:“睡一觉就好了,要给后人留点东西心里才踏实。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优美的环境,我也要给后人留点东西。”老人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植树造林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投入产出并不在意,能在植树中把身体练硬朗就是最大的收获。
与老人交谈完之后,老人很平静地继续干他的活,而我们的心却不能平静,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老人种下的仅仅是一棵棵树一枝枝花吗?不是,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朽的奉献精神。我庆幸自己不仅看到了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更看到了它的灵魂。老人说,再过几年,他种的树长大了,更茂盛了,这里就更好看了。是的,那时的许庄村将掩映在绿树和鲜花之中,那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栖居之地啊!
小记者寻访心语:
张志宇:一颗爱心献给环保,一滴滴汗水换来捷报。你看——水更清,天更蓝,大地回春,春光灿烂。你听——树林里笑声赞,大小动物喜开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像任前海老爷爷这样植树造林,播种绿色,关心家乡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空间会更洁净,我们的地球妈妈会更年轻、更健康!
吴晨薪: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每一个地球的孩子都应该关心地球妈妈的生命。让我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对社会负责!对地球负责!让我们共创一个绿色的家园!
仇思雨:一种默默的奉献,播种绿色的种子;一份执着的追求,建设绿色的家园;一份辛勤的耕耘,收获绿色的希望;一腔赤诚的向往,让绿色充满人间。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方子昕:我们为拥有绿色而欢歌,我们要为保护绿色而擂响震天的锣鼓。人世间只要充满情,就会充满爱。这样一位环保人,他对播种绿色有着一种特别的爱,有着一种不懈的情结。
李嘉奕:绿色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绿色的人间是一个满怀希冀的人间,我们憧憬绿色,我们播种绿色。为了地球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我们共同播种生态文明,共建生态家园。让我们齐心协力携起手来,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绿色家园!
第三篇:寻访红色足迹学生征文
寻访红色足迹,励志报效祖国
水落坡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
赵燕飞
转眼间,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抗战胜利70周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身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尽管抗战已经过去多年,可还是有许多老党员与老红军。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老党员,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双脚已经不能活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之后的日子。他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经记不清,甚至能把曾孙当成别人的小孩,把孙子当成小偷,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抗战的时候。当我去寻访这位老党员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来,龙飞凤舞的讲了起来:“我出生的时候,外国已经在如猛虎般的侵占我们的祖国,在我15岁的时候,我们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着当军打鬼子。刚好成立第一支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虽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武装队伍。21岁,我成了党员。当上党员没几个月,我就被蒋军(国民党)抓去了。我原来的老伴当时也是党员,她去救我,结果被枪毙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爷爷的儿子)。后来,中共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来,我才知道我原来的老伴已经死了。我很生气,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发誓要打死蒋军,有好几次到鬼门关前走了又回来了。我们主动出击,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进行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后来,我的身子不争气,垮掉了,才停止参加党的活动。”
我想不到,原来,抗战有着这么多历史,共产党的红色足迹,早已经深入千家,造福万家。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党员,继续党的红色足迹!
第四篇:海淀区少年先锋团校先进人物寻访日记
海淀区少年先锋团校先进人物寻访日记
理工附中魏欣然
今天,我有幸寻访了我校的教学处副主任相慧芬老师。在我们班来说,她不仅是一个主任,还是我们敬爱的数学老师。
在同学看来,相老师与别的数学老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老师对思维的看法。相老师经常说的话,就是“多思考,开阔思维”,并且在课上也是这样。有些东西,其他的老师可能觉得不值得讲,但相老师认为,它们能够开阔思路。尽管答案大家都知道,但有时老师就是要我们证明它。大多数时候,我们想到的方法不是书上的,就是显而易见的,但相老师总会鼓励我们,我们积极思考。这种方法在经过长时间的实施后,的确培养出了一批思维开阔严谨,勤于思考的同学。尽管它会挤掉其他的时间,甚至进度落下好几课时,相老师还是认为,这是值得的。
迄今为止,老师已教书二十三个年头,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老师的目光中毕业,成长,现在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走向工作岗位,为国家出力。其实,老师也不是一帆风顺。相老师说,当年她都没有想到会被师范录取。她说,最初选的专业是生物,但出于中学时代对数学的热爱,她还是当上了一名数学老师。当我问到老师在教书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时,老师说,“从每一堂课中,学生都会给我很多东西,它们就是我的老师。《礼记》中就有一句话,‘教学相长也’,意思是教和学有紧密的联系,不能分开。”
老师已记不清我们是她教过的第几届学生了。但是相老师觉得,我们这一届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爱,活波,思维活跃,关系亲近、融洽”。当然,我们也有不足。相老师说,相比前几届,我们没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现在行为上是爱偷懒、浮躁。所以,老师对我们也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要珍惜现在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探索的精神。第二,一定要静下心来,千万不能浮躁。第三,要用心学习,有专一的态度和前进的目标。最后,能力从兴趣开始,要先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全力以赴,才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询问了一个我们班同学的共同的问题。升入初中一年,所有事物对于我们都是新的,于是,在我们面前就出现了大量的挫折和困难。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呢?老师说,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勇于面对。如果这是自己力所能及或努力一下即可达到的,就要自己独立解决。如果它对于自己太难,就要多方面地、勇敢地寻求别人的帮助,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多问多交流,尽可能的学到一些东西。总之,不能碰到困难就回避。
最后,我们的谈话在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中结束。从谈话中,我确实学会了很多。作为课代表,我必须不遗余力的帮助同学,提升自己,为了崇高的事业、理想而奋斗。
第五篇:红领巾寻访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人生
射阳县实验小学童心电视台
寻访对象
姜德明,男,1954年1月出生,江苏射阳人,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省射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姜德明长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倾情关注食品安全、倡导绿色消费,在不幸患骨癌高位截肢、肺切除后,仍自强不息,将全部身心献给了绿色蔬菜推广事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从2001年起,他连续6年第一个领衔提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议案;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立法进程,他深入调研,锲而不舍,最终赢得《食品安全法》取代《食品卫生法》;为稳定和加强全国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他连续多年提交议案和建议,至今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经费已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寻访纪实
听说他的名字和事迹很久了,一心想认识一下这位射阳的传奇人物,今天我终于有幸来到了他所住的小区,同行的还有我们实验小学童心电视台的小记者们。
首先见到的是姜德明的妻子,一位贤惠、纯朴的南方女子,这并不让我感到奇怪:一个高位截肢的人,出远门肯定要有人照顾,何况
他还是一位癌症转移病人。想像中他应是羸弱的身体,从眼神到嘴角都流露出坚定不移。然而见到姜德明却让我吃惊:拄着双拐的他有着健壮的身躯,脸上挂着宁静、安然的笑容,细长的眼中满是探究与平和,仿佛生命之火在他身上从来就是这样,虽不似烈焰,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而不曾似风中之烛。他的裤管虽然空荡荡地飘拂着,行动却出人意料地敏捷。
他说:“我的责任是高效农业科技推广,田间地头经常去,早就练出了拄拐行走在乡间小路、泥泞田间的本事,更何况我还要经常伏下身来,教农民们栽培、种植。”那种对工作的热诚与对病魔的洒脱让人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只是我情不自禁地在想,谁知在这平和与洒脱背后,他的付出有多少?又如何衡量呢?
在聊天中,他向我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田间的新绿,丰产的果实,棉苞的洁白,油菜花的娇黄……笑声朗朗,脸上一片阳光灿烂,仿佛病魔的阴影从不曾笼罩在他的身上。
姜德明继续说:“我曾在1990年因骨癌高位截肢,医生宣布我的生命最多不过6个月;在1994年我又因癌症肺转移而切除了中肺叶;曾经接受过16次化疗……”我不知在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下他是如何顽强地争斗的,也不知他是如何在这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与争斗中变得平静与傲视病魔的,只知他的生命因崇高的理想和顽强的努力使黄
海之滨的家乡变为一片新绿而鼓荡成一面旗帜,在他20年的农技推广历程中,完成农业试验课题30余项,主编出版了56万字的农业科技专著,研究成功并向全国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30余项,先后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姜德明倾力推广的众多农业科技项目中,其中一项便是山药,包括山药的种植、加工。姜德明说:“这不仅因我们射阳是山药的高产区,还因我的身体恢复得益于山药,而我潜心山药研究,正是由于幼时妹妹的一场大病引起的。”
他的妹妹在幼时,曾患严重的肾病,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家中根本没有能力为妹妹治病,唯一的口粮便是为数不多的山药。在他的记忆中,这仅有的山药首先给了病中的妹妹。没想到,山药却治好了妹妹的病,而且“身体棒棒的,至今未复发”。成年后的姜德明总惦记着妹妹病愈的原因,便开始了对山药的研究。他还认为,他在罹患癌症之后仍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除了及时的治疗,顽强的意志之外,也得益于山药。因为他从患病后便开始“每天吃山药,至今不断”。他并且愿意将他对山药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供更多的人参考。
当我们提到他当人大代表是的提案和他所推广的绿色蔬菜时,他骄傲地、动情地说道:“我已经是10年全国人大代表,在我的深入调研下,提出的议案,促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最终出台。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次癌症高位截肢,我有职责和义务推广绿色蔬菜,我将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农民朋友参与绿色蔬菜生产,力求更多的消费者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绿色环保理念,让
百姓能找得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蔬菜,这是我今生最大的追求。”
悠悠代表情,拳拳爱国意;平凡的人民,伟大的人生。姜德明对国家、对人民特有的那份深情,令所有的人感动。
小记者寻访心语
刘凡舒:姜爷爷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学生学习。
唐佳驰:看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无公害蔬菜培育基地,真心地佩服姜爷爷,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的精神太伟大了。
张
咲:把自己放在地平线上,从平凡做起。”姜爷爷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成长成伟大的人。我一定要学习姜爷爷,从小事做起,做最好的自己!
葛
涛:姜爷爷给我印象很深,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奋发努力,工作在最基层,而基层的地方是最能锻炼人的。我们少先队员要学姜爷爷精神,争当四好少年!
路
议:姜爷爷不但从基础为人民服务,而且还从理论的高度,从立法的层面,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是我们射阳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
戴允尧:一个残疾人,却身残志不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应该向姜爷爷学习,学习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学好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辅导员 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