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出专注的人生生命最好的选择杂文随笔
当我在拼命的敲打着键盘,分秒必争的撰写汇报材料的时候,电话铃突然响起,看着上面一个熟悉的名字,我不得不停下来接听电话,因为我无法拒接,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种工作习惯。
当电话的那头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撂下电话我回到电脑前,却发现自己的思路无论如何都不能和刚才一样连贯了,我很难继续保持自己的专注,我又一次被打断了思路。对于写东西这件事来讲,专注力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临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如被电话无情的打断。
当我们无法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工作时,没有人会询问原因是什么,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事情的结果而不会去关注原因。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我们工作多年,但是还是感到自己一无所获,没有获得成长,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一直在从事“浮浅工作”而不是“深度工作”。
“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这一概念来自于卡尔·纽波特的畅销书《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卡尔·纽波特:
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属于学历高、沟通能力强,善于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同时由于其计算机的专业背景,他能够利用互联网充分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帮助更多的人。他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HACK”,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
在卡尔纽波特所著的畅销书《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一书中,首次对于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定义: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于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我们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两种核心能力是:
一、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二、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对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种能力,用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说明实现的路径:“如果你无法学习,就无法成功”。对于第二种能力而言,如果你不产出,就不会成功,不管你的技艺多么纯熟,天资多么聪慧。归纳为一句话: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你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
通过深度工作可以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务
就如一位哲学家所说“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建立一种理念: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清楚的意识到:高质量的工作产出等于投入时间和专注度的乘积。
尽管深度工作并非是我们经济中唯一有价值的技能,不培养这种能力也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会越来越少。除非你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你所属的职业领域分散精力是重要的,否则希望你能够认证考虑深度工作,肯定会得到最好的效果。系统地培养个人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并由此活得丰富的成果。
在深度中繁荣,在浅薄中沉沦,成为一种可以称作“深度智人”的物种。“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不论从何种角度审视。
“摈弃浮浅工作,进行深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我们按照四个准则的要求做事:
准则一 工作要深入
1.1 选择自己的深度哲学,作为自己的原则
一、禁欲主义哲学
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这种哲学的践行者往往有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而且他们在职业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由于工作表现特别突出。
适用人群:社会的精英阶层,在专业领域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的成功人士
二、双峰哲学
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并非首要目标。
适合人群:必须在非深度追求中有实质性的投入才能成功的人,如作家坐在咖啡屋里喝咖啡交流刺激自己进行思考。
三、节奏哲学
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换言之,其目标始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适合人群:常规办公室工作的深度工作者,有空闲的时间有待利用的人
四、新闻记者哲学
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称作记者哲学。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深度工作的新手,因为使头脑迅速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并非自然得来。这种习惯需要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坚信自己所做之事是重要的而且将会成功,而这种坚定的信念往往建立在已取得的职业成就基础之上。
适用人群:需要在紧密的日程安排里挤出大量的深度工作时间的人群
1.2习惯化
思考一些问题,帮助自己建立深度工作的习惯,这些问题是: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成为习惯意味着: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这是真正获得深处工作状态的根本。
1.3 大手笔
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通过加大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投入来创造环境,让自己真正出于深度工作的状态。
要有面包可吃和奖状可领,他使我们看到远方,并能坚持走到最后。
1.4 协作
深度工作和协作之间要保持相对的平衡,关键在于我们要靠专注从包围在我们周围的各种想法的漩涡里提取有用之物。
专注和协作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出有用的东西,并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
1.5 4DX框架下的四种原则
原则1 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原则2 抓住引领性指标;原则3 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原则4 定期问责
要事第一、目标导向、节点明确、考核量化、定期问责。
1.6 图安逸
原因1 安逸有助于提升洞察力;原因2 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原因3 晚间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忙里偷闲不是为了闲散,是为了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方式来体验深度工作的意义。
准则二 拥抱无聊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如果你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习惯。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
策略是:预先计划好你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
三个需要考虑的重点:
第一点: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第二点:不论你怎么计划网络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
第三点: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总而言之,如果想凭借深度工作成功,你就必须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从容地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通过罗斯福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深度工作并不是仅仅投入大量的时间,还要保证足够的专注,事实上只要专注度高,时间可以相对减少。因为真正的公式是:时间*专注度=深度工作
有成果的冥想
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身体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两条有价值的建议:建议一: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建议二: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专注的能力。
准则三 远离社交媒体
很多人不能拒绝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脑袋里有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如果要进入深度工作,工具选择的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决定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家,那么首先职业目标要明确,而后要有支持这个目标的活动。
职业目标:写出精美的叙事体故事,以改变人们理解这种世界的方式。
支持这个目标的主要活动:有耐心、有深度地进行研究;有目的性地认真写作。
关键少数法则:在许多情景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戒掉社交媒体
需不需要彻底戒掉社交媒体,取决于你属于那一类人。但只有你尝试了没有它们的生活,你才会制造你属于那一类人。但记住测试时,对于网络的各种应用只需要打包,不需要卸载,更不需要向其他人张扬,你需要的只是停止使用功能。
打包派对:当我们决定简化生活的时候,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这是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
步骤一 将所有的东西打包进整理箱,就像要搬家一样;步骤二 如果需要使用已经打包的东西就把它拿出来放回原处;步骤三 一周之后所有还在整理箱里沉睡的东西都可以扔掉了。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如果你没有在某一特定时间段给自己安排任务,这些网站或APP总是一种有诱惑力的选择。如果你在自由时间有高质量的事情去做,这些对你注意力的控制就会减弱。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络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还有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体验到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我的进一步理解是“体验到何为成长,而不仅仅是生长”。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要利用网络来学习,当你选择消遣时,你得到的只能是消遣自己的时间,当你选择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认知时,你才能从意识上有根本性的改变。
准则四 摒弃浮浅
我们要用怀疑的眼光对待浮浅工作,因为其害处经常被低估,而作用却经常被高估。浮浅工作不可避免,但是你必须对其加以限制,使其不影响你充分深度工作的能力,因为深度工作决定着你的最终工作成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一些策略: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深度工作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的时间,意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具体的行动就是: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因为一个人的日程都是由内在驱动和外在要求这两股力量决定的,所以开始的时候你对这个主意的抵触也是自然的。但如果你想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那么就必须打破这种顾虑。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首选让我们重温一下关于浮浅工作的定义: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环境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通常需要大量专业技能且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的工作时深度工作,这些工作可以锻炼能力、提升自我。可以在单位时间里提供更多的价值回报。其他人也很容易上手的工作,不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可以理解为浮浅工作。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不可能使你载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一个组织的管理者不重视深度工作时,那么就是你必须选择离开的时候了,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要对你现在的老板表示感谢。
五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之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这种做法被称为“固定日程生产力”。
变得不容易被联系到
这里指的不仅仅是电子邮件、还包括传统的电话、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等。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来此各方面的链接需求所打扰和打断,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具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如下:
一、职责不清
很多时候,这些人联系你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去联系谁,这时候你的任务不是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告诉他应该去找谁,这件事情谁负责。
二、拒绝回复
有些人联系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把问题推给你,这时候你要学会说不,对于浪费他人时间且不自省的人来讲,和他们纠缠这建设本身就是在浪费我们最宝贵的时间资源。
三、静音模式
当你要专注下来的时候,可以将手机设置为静音。将各种信息提醒设置为静音,让他们不要随时占领你的耳朵,打断你的思路,以保证自己的专注性。从被动的接受被其影响,转化为有主动需求时采取了解。
如果你发现只要听到消息提示音,你就不得不去看一下手机的话,我认为我的这条建议对你来讲就十分必要了。这避免我们在进行深度工作时不断被打断,对于保持专注十分必要。
四、工具的影响
很多工具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帮助你,而是想要影响你,至于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就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来判断了。
写在最后的话
深度的生活并不适合所有人,甚至可以说只适合少数能为此付出艰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习惯的人。如果你愿意走出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你将会如前人一样发现,深度能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
“活出专注的人生,生命最好的选择”,希望你也认同这句话。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作者:一个人的历史
第二篇:活出专注的人生杂文随笔专题
而立之年,瞬间感觉到时间的飞逝。每次回到家乡都看到朋友们的进步,公务员的朋友升迁不断,做生意的朋友也过得有声有色,继续学习深造的朋友也达到让同龄望尘莫及的高度。而看到自己,不由有点惭愧。
不由地想,我会做什么呢?很久没想过这个问题了。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要是毫无目的地把时间分配到10样事情上,还真的不如做好一件事。那是1万小时定律可以说明的问题。
读博士的朋友做事情总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现在想来,不是学霸,而是想把效率最大化。
现在看自己真的是每样事情都做到合格那样,如此以往,很可能没样优秀。
我会做什么?填写简历到时候,我说自己会把口中概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赋予大批量产的能力,工业、平面电商、研发、手机应用、摄影及视频、生产、包装设计等,我都有经验,而其实在我看来。以上的事情,都没有达到专家都级别。
工业设计,造型能力不强,通过近年项目经验,知道了产品是由需求而来,而非灵感乍现。
平面设计,由于公司需要,做了不少小册子,基本上排版印刷没问题,但与淘宝美工炫酷特效还有差距。上了几次众筹,电商页面也能做做,多数情况下,无论文案如何,自己都会想办法优化一下,因为觉得文案的同学逻辑及表达都有所欠缺。
研发,不是太会用办公软件,用用简单的甘特图做做规划是没问题的,更多的是需要搞清楚部门之间的协调及公司战略如何落地在产品上。
手机应用,要我画界面肯定是慢的了,但起码能知道什么地方有问题并可请平面设计师帮忙表达。更多会把精力放在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等事情上。
摄影及视频,相对于前面的部分,这个是比较自信的,来源于技术还行,一般产品图片,宣传视频都是由自己出马,效果也不太差,但相对于更专业的产品摄影布光,那就懵逼了。视频能上网站展示,作为众筹视频,不算差。
生产,主要要跟工程师合作,知道如何生产,如何qc,如何把概念生产出来。
包装,能做一些价格优先的产品包装设计。
第三篇:选择杂文随笔
雅雯宝宝,安凡宝贝:
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变化,今天的你不知道明天的你会是如何模样。
在你们如今这个年纪,人生的路在你脚下延伸,你的每一个抉择,你未来的路就随之变化。
路是要你们自己去走的,你们的人生会过成怎样,全靠你们自己。我只能在旁边看着,担心着。
初中,是自主意识的开始,人生的选择也已经展开。我想把我当年的一些选择,一些心路告诉你们,以作参考。
我的第一个影响之后的人生的选择也是在初中。可以说是相当重大的影响。在那之前,我只是安静一点,在那之后,我是沉默,自闭。
小学时候比较茫然,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身体原因,我一直很安静,不能跑不能跳,十几岁的孩子,谁愿意这么沉闷?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朋友。大量的独处时间就消磨在书上。所有能找到的带字的东西我都来者不拒。大约我天生反骨?或者是看的多了?历史课上,尧舜的禅让,我读出的是尧的狠辣与舜的虚伪。政治课更不用说,那些观点基本不能理解接受。任性的我便对政治不闻不问不读不背。而家里为我身体考虑,帮我报考了师范学校,我很不满意,便消极以待。很快,在中考时,我的政治只得了62分,一向成绩不错的我,以高价生的身份上了高中,在年段是倒数20名。我对政治的放弃,导致我以差生的身份进入了高中。
当时我还比较高兴与庆幸,因为我离师范只差了一分,现在如愿上了高中。孩子的世界是很残酷的,再多的不屑,大人们千回百转后出口的时候都比较浅淡,而孩子总是直白残忍地直接撕开。在学校,成绩代表一切。我至今不能明白,为什么成绩不好会等同于人品不好?从一年级到初三都是学习委员的我,每年都是三好生,背了少先队大队长,第一批入团,学生代表这许多光环的我,从来不知道差生是何滋味与待遇。兴冲冲踏入高中的我,在新的学校,第一次遭遇到老师与同学的区别对待,遭遇到各种冷言冷语,差生,在班上,是动辄得咎的。这一切让我越发沉默自闭,导致我后来基本不会说话。我有时候想,若当时我听了我朋友的建议,与他一道努力考进前一百名,(当年我们县是无论你报考什么,前一百名直接进入高中。而以我当年的成绩来说如果肯多背政治的话并不算困难)继续做我的好生,是不是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或者好好和家里商量,直接报考高中,不那么草率地放弃自己?初中的政治老师不止一次对着我叹息,他猜到了几个大题的题目,却没猜到我会不背。你看,初中时候那么一个任性的选择,就让我后来的路发生了多少变化?
高一入学没多久,我就因为生病住院缺了一个星期的课,第一次化学的单元考砸了。这本没有什么。我对自己这些科目还是很自信的。在初中,我的理科一向是年段前列。虽然那是个小学校,但相信在县里也不算差。但在半期考时,化学老师按成绩来排位次,把成绩差的排到最前面一排讲台的位置,她一点没掩饰她的目的:怕差生偷抄!我愤而离去,从此化学砸了。你看,谁不会碰上一两个渣的老师呢?我的选择让我自己再一次陷入泥里。这样的选择除了伤害自己对老师有任何的损伤吗?可是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明白这些。只凭着一腔孤愤之气。有一段时间,我基本放弃了学业,整日埋头在图书馆里,在书里的悲欢中忘却现实的不愉快。如果不是后来偶然一次数学考了班级最高分,我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好生,曾经想过考大学。当了9年的好生,那么一个学期的差生生涯就差点让我把自己定位成了差生!重拾信心的我成绩慢慢好转,但有些损伤已无可挽回。包括我对与人交往的戒备。
高二分班。理科成绩不错的我,为了皓首穷经的梦,毅然选择文科。天知道我当时怎么想的,我的英语一直不及格,在班上垫底!数学物理都是名列前茅的我居然选文科!物理老师气得把我堵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大骂了一通,但我一意孤行,坚决不改!当时我最好的科目是语文数学物理,经常可以拿到年段前几。英语总是倒数。历史政治也毫不出色,只有中游。这样的我本该毫无疑义选择理科的。但一直喜欢古文的我选了文科。这个选择让我在后来的高考中很艰难的以吊车尾的成绩勉强上了一个不入流的本科。看着原本和我差不多的同学上了更好的学校,我心里不是没有难受的。但心里也还带着对大学的憧憬与期盼。那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能上一个本科也是颇为自豪的事情。我是我们族里村里的第一个本科生。幸而如此,否则笨手笨脚兼不擅言辞的我如果没上大学,该以什么谋生?我想不出,估计你们也难以想象。我在生活上的笨拙你俩是很清楚的。
你看,我的人生的路就在我的一次次选择中不断变化。自以为是,轻率妄为的我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多少麻烦?人生无法重来,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理科,扬长避短,肯定能考上一个更好的学校,是不是我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是一切都没有如果,我很快进入我的四年噩梦般的大学生涯。
第四篇:选择的杂文随笔
我常说自己有选择综合症,害怕做选择。
其实心里很清楚,只是害怕接踵而来的后果我是否能够承担。
年纪越大,越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但还好我有一点好处,就是选定之后,绝不后悔,不会回头。
好像是读书的时候,抄过一句语录: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记得是谁写的,大约是席慕容?
我虽是外表柔弱,但蚯蚓程宇说,我骨子里的决绝有时候让他害怕,怕我就这么头也不回地走了,不给他任何挽回的机会。
榴莲莲曾说我是那种丢东西丢的很干脆的,不论是人还是事,丢了就丢了。
其实,只是因为我明白,后悔毫无意义罢了。
又到了快考学校的时候,不断有朋友来问我孩子读公立还是读私立好。其中一个从小一起的同学朋友,很是犹豫,总是用殷切的目光希望我帮她做出选择。
是啊,人碰到难以抉择的时候,大约也是很希望有人或事帮助自己做出决定,似乎这样就可以不必承担选择的后果吧?
把孩子送出去已经近一年,可以说,与我们当初的期望大相径庭。
安凡成长了很多,但是成绩方面起色不大。他于读书上,确实是少了些天分。我帮忙他背过政治,即使帮忙他画出重点词句,他依旧要比我多花一倍不止的时间才能勉强背住。虽然理科思维较好,但总是在小处丢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分数来弥补文科的缺漏。
雅雯就很是一言难尽了。
我们费尽心思做的工作,抵不过同学朋友的三言两语。
而中国的家庭大抵是,若孩子争气,便一团和气;反之,则互相指责的多。
雅雯很聪明,我常常感叹她脑子的转速大约是安凡的好几倍。她能够很敏锐地察觉到大人之间的矛盾,然后充分利用,从中尽最大可能为自己谋求利益。
大半心思都花在怎么让人注目的她,成绩方面仍能维持在一个还好的状态,至少比安凡辛苦得来的要好。
真的觉得,聪明,特别是知道自己的聪明真不是一件好事。
觉得自己聪明的人,大抵不太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走,总觉得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或者总觉得能挑战规则才能嘲笑同侪;总喜欢嘲笑辛苦努力的人。
而她性格上的问题,我与程宇其实早有察觉,但因为那时在我们面前着实乖巧,我俩又都有点信奉老庄的无为,没有做出强硬的措施。以我俩的性格,也难对孩子采取什么强硬的方法。本性难移,确实的。以至于如今她远在外地寄宿,更是鞭长莫及。说实话,每次老师告状,我都很难和在我们面前那么乖巧的她对应起来。
朋友问我,后悔送出去读书这个选择吗?
我说没什么好后悔的。也许留在身边,她身上的这些毛病不会暴露的那么彻底,但性格上的这些炸药已经存在,爆炸是迟早的事。早点爆炸,矛盾早点激发,也许是好事。
何况,后悔有用吗?既然没用,何必徒劳做此无益之事。
程宇说,其实我们也有年少气盛的时候,也都从那样的年纪过来。仔细想想,她做的事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人的一辈子太过漫长,吃点亏,走点弯路,也是人生的经历。
是啊,自己的孩子,怎么都是自己的。我能做的,只能把她的行为会导致的后果明白告诉她,人生的路是要她自己走的,只希望她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需得自己去承担,无论如何困难,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哪条路上的风景会更好,谁知道呢?很多时候,多想无益。
第五篇:选择二杂文随笔
我所在的大学是新办没多久的,当时省里政策向它倾斜,让它优先录取。知道分数后就一心等着福大通知书的我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上了这个学校。直到收到它的通知书,我才想起我不经意间在第三志愿上填了它。因为志愿表实在太空,我随便写的!当年也是学校第一年开计算机系,在那之前,我连计算机为何物都不知道,自然没有什么人报。学校直接将被录取的学生中选数学成绩好的划入该专业。我就这么凑巧地兜兜转转又来到理科,与我这辈子的真爱邂逅。
我至今还能记得与计算机,与程序语言邂逅时的那种心动。那种从心底渗出来的欢喜。我形容不出,但相信你们碰到真正喜欢的人或事时会感觉到的,那种“就是他了”的恍然。
可惜,我高中时对自己放弃的那段时间导致英语一直没有起色,我后来索性任性地放弃了英语。认为反正不靠它我也能考上大学。这个草率的决定让我在大学里吃尽了苦头。
我所在的大学当时一心想创出些名气,那么,在成绩上做文章是最容易的。它的第一届毕业生英语六级的通过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在省内的大学据说引起了轰动。于是校董会决心发扬光大,无论什么专业,英语成了重中之重!从大一开始,每学期的期末卷就是英语四级的模拟卷,到大三就成了六级的模拟卷。说多了都是泪啊,我从此英语年年挂科!大二开始,英语四六级是强制报名参考,没过的同学每个周六强制集中补课考试。计算机当时是新的专业,专业书是全英文的,老师是外教。我这小县城走出来的,本身英语又差的简直就像听天书,完全靠课后对着字典一点点查着弄懂。就这样我对计算机还能那么热爱,也真是真爱了。但因为被英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我在喜欢的计算机上并没有拿到我该拿的证书。在中级程序员考试时,我上机满分,但理论分数不够,失之交臂。而毕业在即,四级依旧未过的我再没有精力去考我想要的程序员的证书。英语四级,我是从大二考到大四,一直到实习的那个假期才查到自己以63分的成绩低空飞过。那个时候我是在北京的网吧查到,当场泪落。这个证书,实在拿得艰难。
对了,大学里,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谈。
因为校董会的种种强权,比如强制英语学习,比如当时还准备强留英语四六级未过的同学暑假留校上课,比如准备通过洗澡不能超过五分钟等事情,同学间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最后决定以游行抗议。俗话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又有语:臣不密失其身。这么多人的谋划自然免不了计划被泄露。那个时候的自己真是天真呵!那个晚上,在学校各处集结的人群慢慢汇集,在校门口处便遭遇了高压水枪与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催泪瓦斯的滋味我第一次知道。被堵在学校里的我们不知所措,激昂的情绪经过一夜的消磨也渐渐被疲惫取代,队伍就这么渐散。接下来的日子,不断有同学被带走,又供出更多的同学。幸而之前的我一直安静得几乎不存在,虽然当时很是发表了一些激进的言论,倒是没被人供出。最后,以几十名同学被开除,大量同学写保证了事。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初中英语尚有八九十分的我,若在高中不草率地放弃英语,是不是就不会过得如此艰难?是不是就可以顺利地得到我想要的程序员证书?那个时候,计算机行业刚开始,一本那样的证书极受欢迎。我是不是就可以一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后来读到安德烈与他的妈妈讨论,如果碰到不喜欢,不愿意接受的规则,该怎么办?是反抗还是顺从?两者均要付出各自的代价。如果当时的我的反抗付出了被开除的代价,是不是我的人生路又不一样了?我那些被开除的同学,是不是过于惨痛?
其实,我毕业后是很快在一家软件公司找到工作的。但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即使这是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小软件公司。不知为什么,带技术入股的那个老总非常看重我,我成了众人眼里的她的心腹。半年后,在股东间的斗争中她被淘汰出局,她只来得及挂个电话告诉了我,就消失不见。那时的我,骨子里还带着些书生的天真。其实他们的争斗一点没和我扯上瓜葛,我的安静是众所周知的。在办公室接到她的电话,我默默地删去了所有我在做的进程,所有我个人的资料,将电脑清空,然后就这么站起来辞职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在那个陌生的地界能安全离开实在是命运对我格外青眼。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我回到了小山城,彻底离开了我所喜欢的职业,做了一个我最不想当的老师,之后有了你们,兜兜转转走到了今天,成了一个你们印象中总是温和平静的我。怎么样?是不是很吃惊我居然有那样疯狂的过去?我回想过去,真的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不然在那些任性的关头,命运再推上一把,我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这些路走下来,我不知道自己错了多少,不知道偏离了自己当初的目标有多远。但很高兴的是有了你们。是你们让我的心平静下来,让我有了生的喜悦。
如今的我将这些过往坦露给你们,只是希望你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想一想自己的初始愿望是什么?还希望你们多想一想,在面对不喜欢的人和事的时候,该怎么去选择去调整。人生在世,你不可能保证你碰上的人都对你保持善意,也不可能你周遭的环境规则都对你有利,你都喜欢。反抗与革命是要付出极大的勇气与代价的。一味的顺从又会失去自己。这之中的平衡只能靠你们自己去摸索,去体味。总之,人生是你们自己的,走成怎样,在别人眼里怎样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