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教育论文
摘 要: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难点,并就如何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学生管理;独立学院
作为培养人才重要环节的学生管理工作,其工作目标及导向对策也是独立学院发展中所要面对和予以具体实施的。在实践中探索其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对于顺利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和培训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高级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独立学院从诞生就处于激烈竞争中,起点低,资金相对紧缺,在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独立学院要在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特别是教育立法的不断健全,教育作为一种市场运作的社会活动,将在更大的范围上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否则作为市场消费者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就会用法律来维护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对独立学院推进教育改革,特别加强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重视并加强、改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积极上进好学成才的良好学习氛围,才能不断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使独立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居主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思想和文化影响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这给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律性较弱,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是对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难。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我国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学生管理制度往往照搬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管束”为主,工作方法陈旧,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比如管理太严会遭到学生埋怨和指责,管理太松散了又容易放任自流,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体系的模式和方法。
二是对学生的心理把握难。虽然独立学院也属本科层次的教育,但录取分数线远低于二本高校,并且学费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担心因为“花钱买学校”而被其他学生瞧不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不懂的东西不愿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也很少能够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心,使学院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三是对学生不端行为的处理难。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学生生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学生自律意识较差,法制和纪律观念淡薄,平时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学生的自制力不够,稍微遇到点小矛盾就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对学生不端行为的处理上,学院难以把握轻重,处理过重容易把矛盾推向社会,对家长也难以交代;处理过轻或不严肃处理,又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这给学院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积极探寻独立学院的工作规律,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水平。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 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这既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实现这一理念需要围绕学生所想、所能和所需展开。强调这个理念,也就是强调学生作为教育消费的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同时要求学校不断健全自身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机制,改革教育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适应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独立学院学费比较贵,学生在相对高收费的运行体制下,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他们也有积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心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对独立学院学生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和耐心,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人格。
3.2 尊重学生个性,着力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群体,特长多,每位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学校应注意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专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指导,并为其提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奠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基础。同时,可以对个性特点突出,在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学生提前进行就业推销,推荐到最适合其发展的单位或工作岗位上,使学校和毕业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承认。
3.3 加强规范管理,着力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能
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辅导员、学生会、班干部、家长等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自我管理念识,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建立完善学生自治组织,引导学生加强自治管理,充分发挥其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同时,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
3.4 注重心理辅导,着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的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挫折感、孤独感较强,比较敏感,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排解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总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有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特点。学生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努力营造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氛围,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2]@施盛威.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12).[3]@彭玉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第二篇: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一体化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使学生成人成才,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管理环节。由于独立学院在办学形式、运行过程及其教师学生的管理均有不同于普通高校之处,因此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独立学院发展的需要,需要针对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特点,使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改善教风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互通融合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工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办的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既具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我国的高等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相应问题,对如何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互通融合、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和思考,以期为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促进独立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地协调和使用人财物,激发学校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优化了办学环境,落实了教学程序,解决了“教与学”两个环节所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学管理肩负着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指挥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质量的任务。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一般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课堂教学完成的优劣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管理要着重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监控。教学管理目标是指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在规定的时期内是否培养出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管理是通过对大学生行为规范诸方面的管理和教育,使大学生自愿接受学校的培养,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侧重于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管理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特别是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要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生管理工作一般最终由学生辅导员来完成,因此要着重做好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工作过监督和考核等。
二、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在独立学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并吸收社会资金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从诞生至今,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随着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独立学院的独立性将会越来越强,逐步成长为成熟的、独立的高校类型。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家长、考生和社会的重视,因此,教学质量作为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同配合、高效组织,其中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两个部门,所负责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部分,二者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做好教学管理还要同时做好学生管理,二者相互协调、对立统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双方互通融合、有机统一,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的特点是:学生多、教师少、管理人员少,基本没有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基本由学工和教务两部门直接负责,系一级基本只有教师,管理一般是单线的,教学管理流程一般是教务部门——系主任——教师——学生,学生管理一般是院学办——系学办——辅导员——学生,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不协调、不统一,甚至还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在学校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般分别由教务处和学生处负责,这两个部门也是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个重要职能部门,分别代表学校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分工相对比较明确,但在具体工作运行中,两部门一般各自对其他部门进行工作交流,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运行,而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从而使得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得不到统筹安排,也使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就像两条平行线,管理模式刻板,从而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有时,教学和学生管理有时又是统一的,在实际运行时,就形成了纵向垂直关联较强而横向联系却很薄弱的管理运行模式,造成了教学与学生管理的之间又存在一种松散的连接关系,但这种关系十分不牢固。因此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也极其不利。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容易出现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教学管理和学生各负其责,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一方侧重于教书,另一方侧重于育人,教学管理常常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考核对象,而学生管理一般则把辅导员的工作过程作为监控对象。在平时的工作中二者关注重点可能不太一样:学生工作更多的寻找表现好的学生做榜样,从而激励学生,因此在工作汇报中更多的是说我们在那些方面取得多少奖励和荣誉,评优评奖针对的成绩好的学生,而教学管理可能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不符合毕业和授予学位条件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日常汇报中往往说有多少学生考试不及格、多少学生要补考或重修等。这种关注点的差异也影响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平等对话。因此,认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管理工作中的不同,将二者的管理内容、方式等进行有机融合,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建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把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学生管理则要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两部门协同配合,把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健全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规范教与学的行为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为实现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进行创新,通过优化创新,引导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都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通过探索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职责和目标,强化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和学习秩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在独立学院中构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可以使教与学这两项工作紧密结合,使教师教学过程更加全面,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进行,使学生培养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和细致,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指导。
2.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协同作用
教学质量管理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核心,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引导,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中,坚持教学督导在质量监控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领导专家听课制度、教学周报表制度、辅导员和同行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制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等,通过全员全过程的参与教学和学生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秩序、质量等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参谋、反馈,促进教与学都能够沿着良性轨道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外部保障和监督。
3.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交流沟通与相互融合发挥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双方优势,加强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利用与学生接触密切的条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学习态度、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教学管理部门要将学生成绩情况、学分情况、教师对课堂的反馈情况及时与学生管理人员联系,使学生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加强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方配合,完善学生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方引导,开辟学生专业第二课堂,建立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交流沟通机制,定期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学生的学籍问题、课程成绩、毕业学位问题,都是学生特别关注的,也是学生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的,例如自己所管理学生的学分是否可以修够、成绩是否合格,有没有考试违纪、课堂违反纪律等,各类课程的考核办法,哪些情况不能评定成绩,如何重新学习、如何进行考试报名、如何办理学籍异动等。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反馈是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学生管理部门了解各类教学信息和教学结果,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决。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书与育人共同提升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授课的同时要兼顾学生思想教育。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还要解惑。但在一些教师中,教师更多重视了“授业”而轻视了“传道”。教师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己无关。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涣散现象漠不关心,不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放松对学生的管理,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不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己任,重视“授业”的同时也重视“传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关心和引导,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管理时要融入思想教育,要提高教学管理方式的灵活性,要注重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加强学籍管理,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同规范
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籍管理就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身份的管理,需要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都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包括他的专业年级、学习状况、评奖惩罚、是否具有某些资格等等,因此,学籍管理也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学籍管理工作的平稳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学状态的稳定,对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行使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督促作用。学籍管理规定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学习的目标,对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籍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监督和检测作用,无论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学生管理人员都必须要熟悉学籍管理的内容,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迸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特殊、办学历史短、学生、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管理人员少、机构不健全,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坚决做好自身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构建教学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为目标,才能将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构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2]陈猛。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思考。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冯锦春。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MSE2011
[4]李亚松。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1(5)
[5]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http://www.xiexiebang.com/yp/showconten。tasp?id=547)
[6]黄庆会,王顺。谈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的三种体现。金融教学与研究。1993(1)
[7]周霞,陈鸿,王永利。构建教学与学生工作整合型管理体系的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35)
[8]蔡志奇。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与融合。南方医学教育,2012(2)
[9]李明国,杨金娥。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第三篇:高中德育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在高中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问题;对策
一、加强课堂教育的功能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这里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在校园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就像一个大染缸,影响所染布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染料的质量,而课堂也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从小事做起,重视自身的道德行为,从而不断地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加大力度开展德育,才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员德育的教育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每一科目掌握的知识量较大,再加上教学内容非常复杂,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同时,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高考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以至于家长和教师都会给学生施加压力,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没有心思和多余的时间接受德育。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课堂上都是一直讲解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难以对学生实现有效的德育,失去了开展德育课堂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充分贯彻落实德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栋梁之才。
二、解决高中德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国的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比较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考虑,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对家长唯命是听,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只要是他们决定的,就算教师和家长怎么好言相劝他们也听不进去,这也是高中生重要的叛逆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一意孤行,那么结果只会与现实相悖,事倍功半。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该认真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的兴趣开展德育教学,从学生经常出现或者是困扰很多的实际生活问题着手,进行导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感同身受,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实现德育的目标。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站在课堂的主体位置,根据教材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能坚持听课,机械性地记忆;而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堂上不是呼呼大睡就是与前后左右的学生说话,影响课堂纪律,教学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自主权。对于学生的决定,教师应该学会尊重,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非常重视自己的表现,常常自我反省,对于出现的错误也会及时主动地改正,这就是德育的根本。例如,在进行德育的时候,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爱听家长的管教和教师的劝说,性格桀骜不驯,很多事情都不按照常理出牌,如果教师教育他,他就会和教师对着干。但是经过教师的长期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性格特别外向开朗,交际能力非常强,很多学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因此,在开运动会的时候,我将运动会的组织任务交给他,而我只是在旁边观察他。通过这样的安排,他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面,将自己所有的力量贡献了出去,通过他的努力,结果非常让人满意,使学生和教师都对他另眼相看。通过这样的事情可以得出结论,在德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优势,并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价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3.加强家校结合德育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监督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的人进行把关,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工作,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例如,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定期安排家长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会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能增加家长和孩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切实贯彻落实家校结合、校校结合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德育要回归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生活是一堂特殊教育课,接受教育者能够通过现实生活明白和接受德育,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很多新鲜元素不断涌现出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传统德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形式,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应该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之中,采取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以新的德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生活化的德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的场地并不只是限制在学校课堂上,还可以是敬老院,也可以是繁华的大街。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品德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将小事升华到大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是非黑白的判断能力,并将这些道理付诸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社会的优秀人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小例子,并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为其思想品德教育把握正确方向。总而言之,在高中德育管理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锦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7).[2]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0).[3]谢育红.小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讨,引进社会教育资源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部门对于教育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强化,教育的信息化是初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文章通过对现如今在实施初中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积极想出解决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使教育信息化管理更加完善,推动初中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初中 教育信息化 管理
一、初中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队伍落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信息化教育刚开展不久,教育队伍的建设尚不完善,许多中学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这严重阻碍了中学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大部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老师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和技能专业化的程度,不能给予学生全面、专业的指导,如有些中学教师只能对计算机进行类似打字、排版的简单操作,对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1]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信息化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信息化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形大于实,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信息化教育刚开展不久,对于它的重大意义和培养目标,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深入透彻地了解,其中也包括老师、家长。做好信息化教育,既要围绕教学中心,服务教学大局,又要面向学生,服务学生。[2]
二、推进初中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1.增加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教育设备和教师队伍是组成信息化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初中信息化教育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足够完善的教育设施,也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改善落后陈旧的教育设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购置计算机等硬件器材,搭建校园局域网,创建足够多的节点,连接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实验楼等主要教学区域,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老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料,供同学们下载学习,同学间也可以共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以慧雅教学理念构建的学校云平台,并借助了区教育网中的“易加”平台,使其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名列前茅,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2.提高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信息化教育推进的过程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要学会借鉴别的地区已经有成效的先进信息化教育成果,并创造性地与本地教育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化的信息化教育之路。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教育观念要从本质上转变,时代在变,信息化教育是时代之于教育的新要求,对信息化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完善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二是学校方面要对信息化教育的相关知识大力宣传,使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不再陌生,开设一些有趣的课程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以增加相关信息化教育课程在学生学业当中的比重。三是树立身边先进典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推出身边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和事,给予大力的宣传,运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予以引导,影响力和感染力将大大增强。
3.教学方式要创新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初中信息化教育推行成果的优劣与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发现有许多学校配备了相关的信息化教育设备,但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使这些高科技的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最终形同虚设。
第一,在信息化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当前我们的社会环境是多元化的,信息的多元化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信息化这个背景下,初中教育应该具备多元的教学方式,要坚决抛弃过去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重视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是动手实践教育,旨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和带给自己的乐趣。
第三,教学方式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意向都有差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信息化教育的一个内在要求。[3]
2.4需要创新的新课程内容
新课程的内容在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全国通用的教科书,并且有着统一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这样,一方面束缚了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优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充当了“教书匠”的角色;另一方面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使之受陷于被动的接受课程内容窘境。因此,《新课标》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结语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像任何科学发展一样,需要秉承存真求实的研究态度,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需要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问题的真谛,而这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没有内在的持久动力,要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通过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研究,有所得、有所获,是非常困难的。从事一项实践,当实践者有兴趣去做,并且能在做中进一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的成就的时候,这项实践就很有可能会得以持续,也很有可能会有新的突破。这样的变化趋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学均.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2]叶金玲.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云南城乡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差??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3]龚苑媛.“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作者简介
顾峰、男、江苏省苏州市、所在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科室:总务处、职务:主任、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工业园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未基于未来教室环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担任课题组组长
第五篇: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路径及对策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开始尝试使用“社会化”的模式,来作为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形式。本文将以高校体质社会化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社团、后勤、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区等七个方面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展开详细的论述,进而探索出“社会化”高校管理开展策略以及途径。
关键词:实践活动;社会化;社区;教育管理
为了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顺利融入到社会之中,国内各大高校一直在对自身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而教育管理社会化这一模式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地管理与服务,高校工作者必须要探索出符合本校实情的社会化高校教育管理途径。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各高校必须要对体制社会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高校体制社会化
自上世纪起,我国高校一直在对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着改革,形成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新模式,而进行本次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共建”。为了保证共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中央以及地方都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并在学生公寓以及校园网络等方面的社会化改动,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与扶持方案。并将一些地方高校纳入到了中央管理的范围之内,形成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新模式,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际上无论是中央直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都是在地方进行创办的,所以地方政府必须要加大对高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以及社会群众都能认识到高校在本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各高校也要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二、高校社会化教育管理开展策略
1.社团管理社会化
(1)提高社团各项待遇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展示以及自我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而言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团活动也是高校进行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社团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高校领导以及学生够正确对待社团,并积极参与到社团的各项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要对社团活动提供更大的支持,无论是在活动场地方面还是在活动经费方面,都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学生社团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2)明确社团价值方向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要在党中央决策的指导下,使学生明确进行社团活动的价值方向,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要加大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要按照校园实情形成特色化校园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之下,心灵以及心智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区管理社会化
在对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改革时,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学校社区这一概念进行充分的认识,明确社区管理模式以及责任分配方式,只要属于同一区域内,就属于一个社区,就要严格遵守社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生活与工作。而社区管理者也应在加大区域内部学生管理力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是他们也能够自觉加入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之中;一方面,要对社区内的每一项活动与文化宣传进行精心的设计,要保证活动内容的积极性与向上性。同时要对社区内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环境;另一方面,要提高对服务与教育结合原则的重视程度,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为学生进行服务的理念,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其他综合情况,来实施个性化社区服务,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实践活动管理社会化
在对高校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化改革时,高校首先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像社会调查、科技支农以及支教扫盲等对大学生身心有益的活动,都应是高校实践活动的内容;其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并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之中,并设置相应的学分,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更加自觉主动的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力度。想要使学生可以在高压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得以立足和生存,高校不仅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拓宽学生毕业之后的生存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运用自身掌握的各项技能,在社会中发光发热。要鼓励学生到西部分析高校教育管理的“社会化”路径及对策龙漪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3.建立科学制度体系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应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健全及落实,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基层进行自主创业以及就业,而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帮助大学生了解各地的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扶持方案,为大学生带来更加精细化的创业辅助方案,使他们可以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保护与帮助下,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更好地为社会进行回馈。
4.网络管理社会化
(1)加大互联网思想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随着手机以及信息网络在校园中的不断推广,各高校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开始重视起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网络方式,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不被网络的负面属性所影响,各高校必须要加大对网络思想教育者的培养力度,使他们能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来对学校的网络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通过特定平台对学生定期推送健康的网络思想内容,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2)强化对网络思想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获取渠道,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不仅有积极正面的信息,同时还存在着带有不良内容的信息,对于辨别能力还处于提高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如何辨别信息的好坏、如何正确对信息进行筛选,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利用自身的技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强化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使校园内部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风气,为大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网络使用环境。(3)实施信息网络监督管控制度由于网络信息内容过于繁杂,单凭网络思想教育者一己之力,很难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保证学生信息使用的健康性以及正确性。所以高校还应加强对信息网络监管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引进先进设备以及专业人才,建立校园内部网络管理系统,进而对校园网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甄别,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信息出现的机率;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化的网络监管制度,要在保证学生人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并通过合法、正确的手段,来阻止校园内部网络暴力以及不正当网络操作的发生。并要结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及时沟通以及正能量信息传播等形式,对网络不良现象进行正面的阻击,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保证校园内部网络始终处于一片“净土”之中。
5.后勤管理社会化
(1)正确选择后勤管理方式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的方面较多,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该项工作自然也需要进行社会化改革。目前高校通常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第一,“横向联合”。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各所高校会结成合作联盟关系,形成统一的后勤服务体系,来满足每所学校对于后勤方面的需求。第二,“主体分离”。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外包模式,即,学校不再负责后勤方面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而是通过外包的方式,将这部分工作交与社会力量,由其对全校师生开展后勤服务,学校只是从中起到监督与方向性指导的作用。第三,“联办模式”。即学校和社会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后勤工作。双方之间会按照协议,来对自身的责任与权利进行明确,并严格遵守协议进行各项工作。这几种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以及问题,所以各高校不可直接套搬套用,而是要按照学校后勤工作的实情,来选择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的后勤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确保后勤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2)借鉴企业管理形式实施后勤服务外包制度时,学校必须要建立配套的后勤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外包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方式,来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个体或公司进行约束,是实行企业化的后勤管理新模式。一方面,高校要与后勤经营单位就各自的权限以及义务达成一致,并使用书面的形式进行明确;一方面高校教育要赋予经营团体一定的权利,降低对后勤工作的掌控度,允许对方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实施后勤管理竞争制,使一些具有实际能力的团队相互进行竞争,而高校则按照“择优”原则,对后勤团队进行选择,以提高后勤的工作水平,带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步伐。
6.公寓管理社会化
(1)设置统一管理方案,实施公寓管理新体制在对高校公寓管理实施社会化改革时,作为公寓管理主要领导者,高校各院系领导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的公寓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每栋学生公寓的各项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制定出统一的公寓管理方案,并对每位领导人在管理工作中的权责进行明确,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对学生公寓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还要在公寓管理工作中,将教育管理内容渗透到工作之中。同时要通过公选的方式,选出优秀学生代表来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的工作之中,并可让他们参与对现行的公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让学校能够听到学生的“心声”,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建立公寓管理平台,在平台上,管理者不仅会设定学生直接反馈区域,使学生能够及时将自身的需求与建议告知管理者,方便管理者及时对公寓管理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会定期对公寓管理情况进行更新,进而将公寓管理工作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意识对公寓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生活环境,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但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必须要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带动出来,使他们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寓管理之中,甚至是其他学校内部的管理之中,真正将学生的建议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内,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加人性化、高效化。
7.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1)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基本都会受到家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思维意识较为薄弱,在责任承担方面也缺少一定的担当,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性格形成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在教育管理社会化之后,学校提高了对学生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步利用高校这个小的“社会环境”,来对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同时会在坚持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摆脱以往只按照喜好来进行选择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的行为进行负责,能够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盲目、冲动的事件发生。此外还要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对于认真负责的学生,学校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但对于做错事情的学生,老师要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惩罚,避免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进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责任观,成为一名有担当的人。(2)法制意识教育国家出台相关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安全进行更好地保护。但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学生虽然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对法律的具体条例进行了解,但整体法律意识以及详细的法律保护方式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学校在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期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观,正确使用法律武器对自身进行保护。高校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常规法律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法制观念以及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使他们学会法律法规的正确使用方式,使他们能够在维护好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能有效使用法律来保护别人,成为心系社会的合格公民。此外还要加大对学生合法意识的培养,要告知学生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乱纪之事。(3)消费意识教育与以往相比,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具有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后期,部分学生的消费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形成不良消费习惯。为了解决学生这一思想问题,高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消费意识进行更正: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使他们能够学会制定每月消费计划,可以在支付一些必要的开支之后,可以合理对剩余费用进支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需要,购买适合的商品,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消费以及无用消费的事件,使学生的消费观念更加健康化;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节约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摈除攀比心理以及虚荣心理对自身的消费观的影响,从容对待与其他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降低贫富差距对学生自身消费观的影响。综上所述,实施“社会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对高校的办学模式以及学生的管理教育而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要对自身的办学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针对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途径,进而成功带动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高校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瑞.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本质诉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2):63-65
[2]周元春.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6):221-222
[3]康凯.高校教育管理的“社会化”路径及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4(12):136-140
[4]谢瑞军.高校公寓社会化后的学生教育管理[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00-101
[5]陈清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构建高校与社会双向参与结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5):58-60
[6]王初薇,李金永.基于社会化网络的高校教师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43-45
[7]李磊,季绍文.浅谈社会化视域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J].昭通学院学报,2013(2):81-85
[8]田建伟.高校学生社团过度社会化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2):73-76
[9]黄箭,戴春平,刘宇,罗士俐.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08(13):64-67
[10]王剑娇.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9):48-49
[11]张伟英.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