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彩云和风儿说课稿
说教材:散文诗欣赏《彩云和风儿》,它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愉趣的作品.它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中云彩和风的变化,对有趣的云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你看,被风一吹,云彩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它一会儿变成小白船,飘到远处看不见;一会变成大狮子,吓得羊群都逃散;一会变成胖娃娃,跟太阳公公闹着玩……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
说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鲜明的结构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和优美活泼的语句,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因此,我设计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想象活动,并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
3、学习相应的词语。
本活动的难点是: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及意境美。重点是: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句子—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怎么样了。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我准备了录音磁带和课件.以白云移动变化的课件配以录音,能吸引幼儿,诱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的欣赏、理解和想象的目的.活动前,我还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让幼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云彩和风的存在,感觉它们的变化,让幼儿自己观察,看“变化”说“变化”,主动去发现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为本次的活动打下基础。那么,在活动中要如何体现目标的要求,其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和动手操作等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按认知,情感与行为培养相结结合的原则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让幼儿用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方式感知理解.使幼儿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体现了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发展幼儿思维的特点。
说过程:综上所述,我根据语言教学流程:激发兴趣——理解内容——巩固迁移,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声像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活动一开始.以白云移动变化的课件为引子,课件中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具有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能很快引起幼儿相关的经验.达到活动开始,兴趣亦生的效果。
二、理解内容
为了在活动过程中.能使幼儿充分感受、欣赏作品,我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幼儿运用已积累的表象,在个人、小组、集体等不同活动形式中,充分体现目标的要求。
1、一问一答,保持兴趣
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次范诵都有不同的欣赏任务.诵后按任务及时组织问答.帮助幼儿集中注意、相对记忆,保持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在范诵后提问:为什么说云彩真有趣?风儿真能干?云彩变成什么?它怎样了?开放式的提问,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讨论、交流的兴趣,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
2、视听结合,突破重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效果最佳.教师生动讲述配以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画面漂亮、形象可爱,把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很好地结合一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并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幼儿对原先模糊的认识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使他们更具体、形象地理解散文诗内容,说出云彩变成了什么,怎么祥了。教师不用太多的解释,就能形象、自然地帮助儿童理解扬起风帆,躬起身子等词语。
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演示课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倾听.把幼儿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让幼儿说出散文诗中自己觉得最好听,最优美的句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决定要学什么.然后通过相互交流、个别交换,鼓励幼儿用表情,动作等多种形式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这种做法改变了由教师确定词语学习范围的做法.让幼儿按个体经验和需要学习.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三、加强感知,深化主题
在最后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幼儿边画边述说,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说出了自己吹出的云彩变成了什么?怎么样了?这种同伴间共同观察,探索讨论,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幼儿充分运用白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让他们尽情地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表现,使他们的语言丰富,并复习了诗歌的句式,调适了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气氛和个体参与的机会,使活动生动、有效,幼儿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第二篇:云彩和风儿的说课稿
《云彩和风儿》说课稿
一.说意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云彩和风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小朋友们开始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生活中的各种自然景观,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诗歌《云彩和风儿》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的变化,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的奇妙变化。儿歌的语言简单有趣,形象突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将幼儿带到了室外活动区,让大家亲身观察大自然,并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云彩像什么。活动时首先让幼儿随音乐进行观察体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自由观察、交流、探究。接着引导幼儿探索使云彩变化的秘密,探索出使云彩变化的是风。然后结合看图片,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最后分角色做游戏,并仿编散文诗。这样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大胆地创作,表现,进行想像,在这一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活动推向高潮。幼儿的思维积极活跃,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幼儿能积极的想象,说一说天上的云彩看起来像什么;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想让云彩被风儿吹成的样子;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游戏,和教师一起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4、幼儿尝试仿编散文诗。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我把“说一说天上的云彩像什么。”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虽然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胆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我把“幼儿尝试仿编散文诗。”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从幼儿的心理角度、认知特点出发我采用:
1.创设情境法。
2.激发兴趣法。
3.交流讨论法。
4.互动法。
让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具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需要准备以下的内容:
1.活动用的PPT 2.轻音乐
第三篇:《风儿吹呀吹》说课稿
《风儿吹呀吹》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3课《风儿吹呀吹》的第一课时。
《风儿吹呀吹》主要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寻找风,感受风,并在亲自实践中了解风的形成,学会制造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引导学生自己能制造风。
2、通过图片,材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
1、感受风的特点。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四、说教学难点:
1、自己制造风。
五、说教学准备:
三只五彩风车、气球、电风扇、蜡烛、打火机,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体验式和引导式等学习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生活,设计了“寻找风”、“感受风”、“制造风”三个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风的特点,学会制造风,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亲自实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说教学流程:
1、走进生活,了解风的形成;
2、走进文本,充分感受体验风;
3、联系生活,学会制造风。
八、课件使用说明
幻灯片一: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他们表达不出来,因此在引导学生分组感受校园里,生活中的风后,多媒体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说:“风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说说你怎么知道“风姑娘”藏在那儿的。目的在于①巧用媒体使学生把对生活的感受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做到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②集体交流,上台指说,师再次随机播放课件,交给学生描述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表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特点。③把学生零散的观察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充分寻找风,知道风无处不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表达和突出文本重点的目的。
“风姑娘”逃不过小朋友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风”。
幻灯片二: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风”的录像片段,师生一同欣赏大自然中的风。目的在于通过图片、声音从不同的角度,多层面的感受风(大海的风、树林中的风、生活中的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感受风,欣赏风。从而起到进一步突出文本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用。
幻灯片三:小朋友,你知道风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吗?(学生不知)师利用媒体课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知,同时也为下文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吹蜡烛学会制造风做好铺垫。此课件起到了突破文本难点的作用。
总之,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寻找风,感受风的同时,学会制造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四篇:《风儿吹呀吹》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中的第3课《风儿吹呀吹》的第一课时。
《风儿吹呀吹》主要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寻找风,感受风,并在亲自实践中了解风的形成,学会制造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引导学生自己能制造风。
2、通过图片,材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
1、感受风的特点。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四、说教学难点:
1、自己制造风。
五、说教学准备:
三只五彩风车、气球、电风扇、蜡烛、打火机,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体验式和引导式等学习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生活,设计了“寻找风”、“感受风”、“制造风”三个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风的特点,学会制造风,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亲自实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说教学流程:
1、走进生活,了解风的形成;
2、走进文本,充分感受体验风;
3、联系生活,学会制造风。
八、课件使用说明
幻灯片一: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他们表达不出来,因此在引导学生分组感受校园里,生活中的风后,多媒体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说:“风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说说你怎么知道“风姑娘”藏在那儿的。目的在于①巧用媒体使学生把对生活的感受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做到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②集体交流,上台指说,师再次随机播放课件,交给学生描述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表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特点。③把学生零散的观察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充分寻找风,知道风无处不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表达和突出文本重点的目的。
“风姑娘”逃不过小朋友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感受“风”。
幻灯片二: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风”的录像片段,师生一同欣赏大自然中的风。目的在于通过图片、声音从不同的角度,多层面的感受风(大海的风、树林中的风、生活中的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感受风,欣赏风。从而起到进一步突出文本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用。
幻灯片三:小朋友,你知道风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吗?(学生不知)师利用媒体课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知,同时也为下文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吹蜡烛学会制造风做好铺垫。此课件起到了突破文本难点的作用。
总之,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寻找风,感受风的同时,学会制造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五篇:彩云衣说课稿
《彩云衣》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彩云衣》。我的说课设计将采用“五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理念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将贯穿其中。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花布和衣裳在生活中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本课以服装为主题,渗透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和色彩知识,让学生领略装饰工艺的形式美感。本课涉及到两个学习领域,通过两个活动来培养学生初浅的实际意识.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活动一:学习内容主要是通过欣赏服装、服装色彩的搭配练习,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知识,提供学生探寻色彩规律的途径,丰富他们的色彩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并认识、了解服装设计,剪贴服装,体现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情感目标: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并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
重点:学生能掌握服装设计三要素、剪贴服装的基本方法,练习色彩搭配。难点:让学生大胆的设计、勇于创新。
二、说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发展美术构思和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事物。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三、说教学方法:
(一)说学法
在这里,我将学法列于教法之前。因为,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二)说教法:
一堂课中学生的有效学习,自然与教师的教法密不可分。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实例演示,引导发现,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等教法。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飘逸的长裙一抹金黄,仿佛嗅到了阳光的味道。红红绿绿的衣衫闪烁着青春的热望,强烈的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我们也想设计那梦一般的衣裳!播放动感十足的“服装秀”的短片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观察发现:
出示异彩纷呈的服装图片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在欣赏、观看图片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看自己喜欢的服装图片”让学生意识到,在这堂课上,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欣赏现代服装让学生认识了奇特的款式,古代服装让我们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而少数民族服装感受装饰图案的神秘而美丽。这样学生很快总结出服装设计的几个要素:即款式、色彩和装饰,从而达到了认识、了解服装设计的目标。
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完成教材第五页色彩对比训练,对比强烈的在□里画上△,对比柔和的在□里画上○,然后给一套衣服穿添上颜色,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3.探究学习:
(1)在探索环节,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剪出一件衣服来吗?”学生为难之际,我出示这件衣服一半的剪影,学生发现,原来它的衣领和衣袖都是半圆形,接着出示衣服的完整形状,学生马上恍然大悟,学生会自告奋勇上台,成功地剪出了这件衣服的形状。
(2)学生们都会有这样的感悟:“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设计做到创新是本课的难点。怎样去突破它呢?我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来!在这我设计了一个 “衣服72变”的小组接龙游戏(每组共同讨论改变衣服的一个地方),让学生勇敢地尝试把这件衣服变成各种各样的款式,有变衣领的,有变衣袖的,一张彩色纸在各组间传递着,学生觉得既紧张又有趣,并不时为自己的创意开怀大笑,当这款服装最终完成时,课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会领悟到:服装款式设计要决,就是将衣服的不同部位进行形状上的改变。难点,就这样被学生亲手突破了。
(3)服装的搭配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我选取这件衣服作为实例,有意贴上相同颜色的蝴蝶结,学生马上发现了问题,并挑选了一张与之对比鲜明的黄色蝴蝶结。还有在讨论上下装的组合问题时,我出示了几件作品,让学生思考:哪一件最适合与这件上衣相配套呢?最终我们选择了颜色和款式都最配套的绿色长裙来组合。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剪衣服” “衣服72变”“服装搭配”等活动,学生主动探索,总结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服装搭配要诀,发现规律,掌握方法。4.合作应用: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套剪贴服装,教师张贴精美范作,激发学生兴趣,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5.评价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设计一个简单而庄重的颁奖典礼,评选出“最佳设计奖2名(金色皇冠)、最佳创意奖3名(红色皇冠)、最具潜质奖5名(灰色皇冠)”(全班按40人计算,四人一组,共10幅作品),激发学生的竞争动力,让每位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树立学生的成就意识。6.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作业设计
全班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套剪贴服装,要求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和谐,富有美感和创意。合作完成一份作品,既能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充分应用色彩搭配知识,锻炼服装设计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性,努力引导学生让普通的卡纸在自己手中变成美丽的衣裳。通过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