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这次在教完四年级四个班《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后,再来咀嚼这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根据课表的安排,本节课分别是在周三、周四和周五上,因此我每上完一堂课,都有充分的时间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将其运用于接下来的教学中。
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不单单认识了多思和善思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3)过滤实验。首先,观察、记录物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其次,过滤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实验,在学生操作前肯定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演示,因此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可能在35分中内完成如此大的课堂容量。
于是,我将教材中的前两个活动合二为一,将三个活动变为两个:(1)食盐、沙、面粉溶解了吗(2)过滤实验。将食盐、沙和面粉放入烧杯的实验一起展开、一起汇报,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二、视频播放代替教师演示。
过滤实验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本质的理解,因此我对过滤的讲解内容准备的非常充分。但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实验演示时,有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提出“看不清”的问题,比如: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的那边、漏斗下端要靠着烧杯内壁等等注意事项,学生只能听,而看不清楚。
于是,我在接下来3个班级的教学中,引入了视频,通过视频演示滤纸的折法以及过滤的操作。因为视频播放,录制的时候镜头可以拉近,所以学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滤过的整个过程。
我们不能死板地认为只有教师演示的实验才是最真实的,必要的时候用视频代替,有时候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实验准备的重要性。
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颗粒。对于面粉,许多学生在搅拌后看到其分散在水中,就会误认为是溶解了;但面粉不像沙,要观察到其沉在杯底,静置的时间需要很久。
因此,我在课前不单单要准备好过滤装置、烧杯、沙、食盐、面粉和玻璃棒,还要准备静置好后的面粉与水的混合液,在汇报面粉是否溶解时适时展示,利于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是更接近于食盐还是更接近沙。
布瓦罗说过:“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写文章如此,教学其实也一样,多多思考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就如洛克威尔的见解: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第二篇:《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1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这次在教完四年级四个班《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课后,再来咀嚼这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根据课表的安排,本节课分别是在周三、周四和周五上,因此我每上完一堂课,都有充分的时间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将其运用于接下来的教学中。
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不单单认识了多思和善思的重要性,同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3)过滤实验。首先,观察、记录物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其次,过滤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实验,在学生操作前肯定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演示,因此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可能在35分中内完成如此大的课堂容量。
于是,我将教材中的前两个活动合二为一,将三个活动变为两个:(1)食盐、沙、面粉溶解了吗(2)过滤实验。将食盐、沙和面粉放入烧杯的实验一起展开、一起汇报,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二、视频播放代替教师演示。
过滤实验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本质的理解,因此我对过滤的讲解内容准备的非常充分。但在第一个班级进行实验演示时,有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提出“看不清”的问题,比如: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的那边、漏斗下端要靠着烧杯内壁等等注意事项,学生只能听,而看不清楚。
于是,我在接下来3个班级的教学中,引入了视频,通过视频演示滤纸的折法以及过滤的操作。因为视频播放,录制的时候镜头可以拉近,所以学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滤过的整个过程。
我们不能死板地认为只有教师演示的实验才是最真实的,必要的时候用视频代替,有时候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实验准备的重要性。
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颗粒。对于面粉,许多学生在搅拌后看到其分散在水中,就会误认为是溶解了;但面粉不像沙,要观察到其沉在杯底,静置的时间需要很久。
因此,我在课前不单单要准备好过滤装置、烧杯、沙、食盐、面粉和玻璃棒,还要准备静置好后的面粉与水的混合液,在汇报面粉是否溶解时适时展示,利于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是更接近于食盐还是更接近沙。
布瓦罗说过:“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写文章如此,教学其实也一样,多多思考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就如洛克威尔的见解: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2
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同学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同学在自身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念。
首先从同学最熟悉的食盐溶解的现象动身,一定要注意引导同学加强观察,并学会总结溶解的特征。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但是我们在溶解食盐过程中,往往由于食盐自身含有杂质,在溶解后在杯底会有一些沉淀。为防止对同学发生误导,一是在实验准备时,把食盐溶液进行过滤,二是在同学实验出现类似现象是,要和时的解释。同学观察完溶解现象后,让同学观察沙在水里的情况,可以更好的做对比,从对比中找到溶解的真正含义。
当同学对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同学根据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来区分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面粉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所以同学较难判断,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出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这就需要同学仔细耐心的观察,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当我们靠近一些,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通过用眼观察,我们就可以判断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同学在进行过滤实验时,出现较多的误差,如有的同学不会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同学太用力,从而把滤纸戳破了等失误。同学的这些失误是由于我在实验之前,没有给同学充沛的时间掌握过滤的要点,所以在实验之前应该多加强指导。实验过程中,需要把过滤纸很服贴的放入漏斗中。在实验中我把干的过滤纸浸湿了,这样就能很服贴地放入,这也是想当然的做法,不够科学。课后,我查了一下,原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过滤纸放入要过滤的溶液中浸湿。虽然我课上的操作并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但这种操作是不够科学的,所以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同学树立良好的典范。
总之,对于同学科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同学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加了同学的知识。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3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内容都是和溶解相关联的知识。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实验课。上午上完第一个班级的课后,让我有一些感触和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分析食盐,面粉,沙子等物质在水里的状态,来揭示什么是溶解。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以下几点,我进行了总结。
优点:
1、学生的纪律要照之前的实验课有所进步,因为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了今后的每节实验课,都要选表现特别好的小组粘贴小星星,到荣誉墙上。然后累计给予奖励。
2、学生们的状态特别好,做实验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远比枯燥的知识更吸引人。所以兴趣特别高。
3、填写实验记录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往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怎么填,那怎么填,而这节课,学生们都是边看现象边自己填写,在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写的都很认真。都是小组自己独立完成,在写的时候,组员也帮助记录员一起分析。这与我的放手也有关系,这节课上课时候,我就说,报告单下课之前必须交上来,而且内容要填满。以前总是怕学生填错,或是时间不够用,留到最后填写,造成报告单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发现,及时填错了,这不正是一种反馈嘛?发现错误,才能及时纠正。再者,最后,汇报实验现象的时候,学生也能及时改正。
缺点:
1、即使这节课颁布了奖励制度。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能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还有当老师喊停的.时候,置若罔闻。在上实验课的时候,特别考察学生的自律性。如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遵守制度,不但影响课堂,也会导致实验失败。
2、这节课的第二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时间的分配,上实验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不够用。从准备,到操作,再到交流,汇报,记录。并且有的实验课真的很满,一堂课要做好几个小实验,一堂课下来,确实是很充实的结束,有时甚至完不成。没有实验员帮助准备实验用品,这就更需要把时间合理分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实验课,要加以改正,力求更好。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4
在决定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节课时,由于时间比较的仓促,我只能准备了两天,而且教具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到位。教学环节上面的设计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以下是我反思后吸取到的经验教训。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比较直接的,采用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么?学生会把他所知道的溶解告诉我,这可以让我明白学生的知识贮备,因为我选择的是四年级的课在三年级上。乐观的是这节课是四上第二单元第一节课,不太需要给学生做过多的课前知识讲解。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首先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态度不够亲切,和学生的互动比较的生硬、死板。在做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溶解实验时,虽然有让学生观察放入水前食盐、沙子的样子,但是在学生具体动手实验时,学生普遍没有听清楚实验的要求之一,还需要有组员记录我们的实验记录单,而且四人小组学生分工存在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不强。虽在活跃的氛围下,实验的完成效率其实不高。我在上课之前没有完全把握住三年级学生这个群体的思维习惯以及动手能力。我其实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做更加具体详细的介绍和要求。
在观摩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发现自己的活动记录单存在不足之处,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使学生对溶解有一个更加生活化的理解。我在诱导学生思考的时候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致使学生很难总结出溶解过程中的现象说明。
对于课堂氛围,我觉得这节课中学生的情绪是比较高涨的,积极性很高。但存在个别组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实验仪器上面。对于我的课堂置之不理。在学生动手实验过后的总结环节,个人觉得时间不是特别充裕,使学生相互交流不够。没有完全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最后我在这节课的末尾总结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溶解:溶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解的概念并不是在本单元的起始课就要完全构建好的,例如“均匀分布”这一概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就不需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于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没有上好,存在不少的问题。通过学习其他老师上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控,我觉得受益匪浅!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5
食盐和沙分别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当学生分别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逐渐发现,食盐缓缓消失,在水中无影无踪,而沙则没有,缓缓的沉到杯底。
由这两个观察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的区分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溶解就是完全消失,不溶解就是没有消失不见。
而第二个实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现象是为了什么呢?还是简单的观察面粉在水中没有消失不见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本实验和沙水混合实验有什么区分呢?
把面粉与水的混合物放到阳光下,会发现水不在是清澈的,在水中有了不少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既没有消失,也没有沉淀,它们会溶解吗?这类没有明显溶解现象,也没有明显沉淀现象的物体我们如何让学生知道,这不是溶解,它的水合物也不是溶液?此时,教材上安排的过滤实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通过过滤,学生们发现在近似溶液的液体中可以过滤出大量的不溶解物体,这些物体在水中,我们的肉眼难以发现,但这并不表示它们不存在,而是存在的,正是这些物体的存在,使得面粉与水不是溶液而是混合物。
由此,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判定是否是溶液的又一标准,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将液体与物质分离,如果可以则不是溶液,如果不可以,则是溶液。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6
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要真正弄清楚也不简单。
1.食盐的溶解。食盐是溶解于水的,而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但是我们在溶解食盐过程中,往往由于食盐本身含有杂质,在溶解后在杯底会有一些沉淀。为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一是在实验准备时,把食盐溶液进行过滤,二是在学生实验出现类似现象是,要及时的解释。
2.面粉的溶解。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但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呈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但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返过来在观察搅拌后的面粉溶液,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通过用眼观察,我们就可以判断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3.关于过滤。在用过滤纸进行溶液过滤操作前,我们需要把过滤纸很服贴的放入漏斗中。在实验中我把干的过滤纸浸湿了,这样就能很服贴地放入,这也是课上急中生智想出的办法,但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妥。课后,我查了一下,原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过滤纸放入要过滤的溶液中浸湿。虽然我课上的操作并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但这种操作严格讲是不正确的,在其他的溶液过滤实验中就有可能影响实验效果。
第三篇:《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在决定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节课时,由于时间比较的仓促,我只能准备了两天,而且教具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到位。教学环节上面的设计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以下是我反思后吸取到的经验教训。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比较直接的,采用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么?学生会把他所知道的溶解告诉我,这可以让我明白学生的知识贮备,因为我选择的是四年级的课在三年级上。乐观的是这节课是四上第二单元第一节课,不太需要给学生做过多的课前知识讲解。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首先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态度不够亲切,和学生的互动比较的生硬、死板。在做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溶解实验时,虽然有让学生观察放入水前食盐、沙子的样子,但是在学生具体动手实验时,学生普遍没有听清楚实验的要求之一,还需要有组员记录我们的实验记录单,而且四人小组学生分工存在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不强。虽在活跃的氛围下,实验的完成效率其实不高。我在上课之前没有完全把握住三年级学生这个群体的思维习惯以及动手能力。我其实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做更加具体详细的介绍和要求。
在观摩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发现自己的活动记录单存在不足之处,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使学生对溶解有一个更加生活化的理解。我在诱导学生思考的时候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致使学生很难总结出溶解过程中的现象说明。
对于课堂氛围,我觉得这节课中学生的情绪是比较高涨的,积极性很高。但存在个别组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实验仪器上面。对于我的课堂置之不理。在学生动手实验过后的总结环节,个人觉得时间不是特别充裕,使学生相互交流不够。没有完全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最后我在这节课的末尾总结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溶解:溶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解的概念并不是在本单元的起始课就要完全构建好的,例如“均匀分布”这一概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就不需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于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没有上好,存在不少的问题。通过学习其他老师上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控,我觉得受益匪浅!
第四篇:四上(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向阳小学 吴强
百度注册用户名:吴强1977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对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进行描述,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导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教学难点】①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②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示范指导、多体辅助、适当讲解。●【教学准备】课前交待:分工、约定
教师准备:①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②烧杯及半杯清水、食盐、沙子、玻璃棒、面粉 ③过滤装置(方座支架、大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小烧杯)。分组准备:①大烧杯2个、食盐、淘洗干净的沙子(用纸包好)玻璃棒1根
②方座支架、大烧杯1个、漏斗1个、滤纸1张、玻璃棒1根、小烧杯1个 ③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杯透明液体,糖水和盐水,问:你们猜它们会是什么?(是两杯清水)
谁愿意来尝尝,大家放心绝对安全卫生。两位同学上台品尝,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不同。学生上台品尝并说说感受:一杯水甜,一杯水咸。水为什么变甜和咸了呢?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里面放了盐和糖。
那为什么看不见“盐” 和 “糖”呢? 学生畅所欲言:化了,溶解了。
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同时板书:溶解
幻灯出示:
1、什么是溶解?
2、你能用上溶解说一两句话吗?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溶解”的科学知识。(强调是“溶”而非“熔”,突出与水有关)
幻灯出示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刚才我们都说食盐,糖溶解了,那么大家想知道是怎样溶解的吗?
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幻灯打出: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活动名称及实验器材。
①用肉眼观察食盐和沙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②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两个装水的烧杯里,不搅拌,观察比较。③稍过一会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学生小组实验、观察、比较并记录。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点鼠标——逐步呈现答案。)
大家说说看什么是溶解? 学生归纳
小结:什么是溶解?
幻灯打出:溶解的概念
●像食盐这样在水中能化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并均匀持久地分布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三、深入探究——猜测分析。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那样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一猜?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加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5、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粉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的颗粒。)
6、师:那么,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
7、师:为了作进一步观察,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8、学生实验、汇报观察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流到了下面的杯子里。)
9、师:现在你能解释什么是溶解吗?(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
四、总结
幻灯出示: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
五、课外延伸
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沙在水里不溶解
面粉在水中不溶解
第五篇: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
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今天呢过跟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以前,有一条小毛驴,驮着两袋盐,气喘吁吁地在路上走着,不久它遇到了一条河,在过河的时候小毛驴不小心摔了一跤,它挣扎着起来后,发现背上的盐变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盐在水中溶化了,盐在水中溶解了„„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科学家把这个现象叫“溶解”。(课件打出“溶解”,并且板书“溶解”。)那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就一起来研究“溶解”这种现象。
二、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实验,还有一些沙子,大家想不想做实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生:想!
师:很好!那在实验之前,我们先用眼睛、用手去观察一下,没有放入水中之前的盐和沙子是怎么样的?好吗?
生:好!
师:观察后请用自己的话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时间30秒,现在开始。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巡视过程中注意观察各组的表现)。
师:好,时间到!(在刚才的实验过程当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都做到了小声交流,并且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分工明确,懂得合作,老师在这里表扬第一、第二小组,给他们加一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们观察结果?
生:硬食物,固体,是颗粒状的„„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盐和沙都是颗粒状的,同学们刚才都观察得非常认真,为我们接下来的实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把食盐和沙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是什么状态好吗?
生:好!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演示并讲解一下实验应该如何操作,请同学们认真看。首先拿出我们桌上的两个烧杯,里面都装有相同的水;接下来把食盐全 2 部倒入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再拿出一支木棒,充分搅拌一段时间,等到静止的时候,再观察并做记录(边说变演示),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沙子的搅拌和食盐的实验过程是一样的,我们把沙子倒入烧杯中,静静地观察一会儿,要特别注意的是刚才用来搅拌食盐的木棒不能用来搅拌沙子了,要用一支新的木棒来对沙子和水进行充分搅拌一段时间,等到静止的时候,再观察并做记录。(边说变演示。)这个是实验步骤的演示,同时,在同学们桌面上还有一个《食盐和沙子能否被水溶解实验记录表》,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并把观察记录写到对应的位置上。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接下来我们准备开始实验,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现在开始实验,时间三分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师:好!时间到!(在这次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特别表扬第三第四组,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最认真,并且记录得最快。)现在哪位同学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回答。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我们知道,食盐最后都看不到了,所以我们说食盐溶解了,沙子最后还是看到在水里,所以我们说沙子没有溶解。(课件出示溶解概念:像食盐这样在水中能化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并均匀持久地分布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对溶解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面粉,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面粉在水里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想!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实验步骤,将面粉倒入有水的烧杯中,先静静地观察一会儿,并做好实验记录,再用木棒进行充分搅拌,等到静止了再观察,并在《面粉能否被谁溶解实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录。实验一分半钟,现在开始。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实验结果?
生:汇报实验结果。(此时可能学生的想法会有些不一样,无法很确定地判断面粉是否溶解了。)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了不一样的结果,那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
生:可能是搅拌的时间不一样,可能是观察得时间不一样„„(学生自由发挥。)
师:用刚才的方法我们能不能判断面粉是否溶解了? 生:不能!
师:那看来我们得用新的方法了,那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判断面粉是否溶解呢?
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师:嗯,这位同学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老师今天也为同学们准备了过滤的材料,那我们就用过滤的方法再来观察一下,盐、沙、面粉与水的混合物,能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将盐、沙、面粉分离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那这个过滤实验怎么做呢?首先请同学们先看看老师的演示,先拿出一个锥形瓶,放在桌上,然后拿出漏斗,将它放入锥形瓶中,接下来拿出一张滤纸,将滤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然后打开,呈一个圆锥状,可以看到一边是一层,一边是三层,然后我们把滤纸放到漏斗上,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接下来我们来演示沙的分离,拿出刚才实验的沙子的烧杯和搅拌沙子的木棒,再充分地搅拌沙子和水,充分搅拌以后,这一步很重要,请同学们们认真听,我们将这根木棒,轻靠在滤纸三层的中间处,然后左手拿着木棒,右手拿着烧杯,让溢水口轻靠木棒,缓缓倒入滤纸中。注意:倒入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由于过滤要让所有的液体通过滤纸流到锥形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大家在做完前面的步骤以后,需要把它放在桌上,静静地等待它完全把液体过滤完以后,在观察滤纸当中的物质,清楚没有?
生:清楚了!
师:既然清楚了,那老师来问一问,看谁记得清楚刚才老师说得操作上的要点。请问这位男同学:我们的木棒要轻靠在滤纸的什么部位?
生:轻靠在滤纸三层的中间部位。
师:请问这位女同学:我们在倒入液体的时候,是烧杯的哪个部位轻靠木棒? 生:烧杯的溢水口。
师:嗯,看来同学们都记得差不多了,那如果等下实验过程的同学们有哪个步骤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可以看到大屏幕上,有个图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一下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要将实验结果填写在第三张实验记录表上。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师:好!实验开始!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好!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操作都已经结束了,但是液体还没有过滤完,那我们先来看看老师这个漏斗中滤纸的情况,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液体已经完全流下去了,我们将滤纸拿出来,再轻轻地打开,我们来看看在滤纸上面,有没有沙子? 生:有!
师:那说明通过过滤的方法有没有将沙分离出来? 生:有!
师:好,那现在同学们看看你们的食盐和面粉都过滤完了没有?过滤完了以后像老师刚才那样,轻轻地打开滤纸,观察滤纸上的情况。观察好并且记录好了以后就请做好,用行动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观察好了!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师:好!第五小组已经做好了,第六小组也做好了!大家都观察好了,你们过滤食盐的滤纸上有没有看到有食盐?
生:没有!
师:那过滤面粉的滤纸上有面粉吗? 生:有!
师:好,那你能把你的食盐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拿滤纸展示。
师:同学们看到滤纸上有面粉吗? 生:有!
师:那你们的实验结果和他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说明面粉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生:能!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面粉是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的,那面粉是更像盐一些呢还是更像沙一些呢?
生:沙!
师:但是我们现在能说面粉被溶解吗? 生:不能。
师:通过这个我们还是没办法知道面粉是否被溶解是吧? 生:是!
师:那好,那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节课,通过下一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就能知道面粉有没有被水溶解,好不好?
生:好!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各小组先将你们的试验台放回原处。放好的小组用行动告诉老师!
(表扬做得好的小组,鼓励其他小组向做得好的小组学习。)师:下课!
板书设计: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